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井安全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过多年的实践,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基本的共识。无论是投产多年的老矿井,还是新建矿井,都千方百计朝着高产高效的目标努力。特别是在政府机构改革,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政策推动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已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才使得这项工作历经多年、持久不衰,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基本做法主要有:
1、生产矿井通过技术改造,改革开拓部署,合理集中生产,减少生产环节,提高提升、运输、采煤工作面等生产能力。特别是条件适宜的矿井,通过以发展综采为目的的产业升级改造,大大提高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过去以高档普采生产为主的老矿区,如河北峰峰矿区、山东新汶矿区,通过工作面采掘装备的改造,使得一些老矿井,重新焕发了青春,进入高产高效煤矿行列。一些地方国有煤矿,也通过机械化改造产业升级,实现高产高效生产。
2、露天煤矿通过大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革剥采、穿爆、运输等环节,如准格尔矿区、伊敏矿区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吊斗铲倒堆技术与装备、抛掷爆破技术、卡车调度系统等,使我国露天煤矿最高年产接近3000万顿水平,走到高产高效煤矿前列。
3、从“十五”起,新建煤矿引入高产高效理念,从设计、施工就充分考虑高产高效因素,简化环节,扩大采区、工作面几何尺寸,尽量采用大功率、高稳定性“三机一架”配套设备,严格按照高产高效要求建设,使得绝大多数煤矿从一投产开始,即步入高产高效煤矿之列。
二、建设高产高效矿井面临的瓦斯治理问题
通过对2007年达标煤矿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建设高产高效煤矿中,“条件论”仍是影响达标的第一位因素,即开采技术条件特别是瓦斯地质条件已经成为影响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瓶颈,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矿井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是:甲烷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氧气的浓度不低于12%,引火源的存在。因此,主要从氧气条件、瓦斯积聚和火源3个基本条件进行爆炸原因分析。此外,措施不落实、管理上的漏洞也是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矿井通风管理不善,违法违规进行采掘作业
主要表现为:矿井无证生产,采用独眼井,自然通风,超通风能力生产。采用串联通风、扩散通风、循环风,没有形成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对采空区和盲巷处理不及时,特殊地点瓦斯积聚处理方法不对,违章排放瓦斯等,留下事故隐患。存在井上下通风机不能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不按规定开停通风机现象。没有落实矿井通风管理规定,不能按需配风,职工随意开关井下风门,造成风流短路或通风设施损坏后修复不及时。有的局部通风管理不到位,风筒脱节破口多,处理不及时,造成风量、风速达不到要求,导致掘进面微风作业。
2、矿井瓦斯检查监测制度执行不严
在矿井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配备井下瓦斯检查员,造成瓦斯检查员数量不够,经常出现空班、漏检。有的矿井瓦斯检查员没有受过正规培训教育,无证上岗,思想觉悟与业务技术素质低,责任心不强,不按规定检查汇报,甚至做假记录。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不能对井下采掘工作面瓦斯情况进行24h连续监控。有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不合理,出现问题维修不及时,甚至弄虚作假随意调整探头值,使井下监测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准确监测数据,瓦斯超限不能断电。
3、低瓦斯矿井对瓦斯管理不重视
部分高瓦斯及突出矿井没有认真落实瓦斯防治措施及“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导致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有的高突矿井没有按规定建瓦斯抽放系统,或虽建有瓦斯抽放系统,但抽放工作没有认真开展,造成抽放效果差,抽放时间达不到要求,以至采掘作业时瓦斯时常超限。另外,有的低瓦斯矿井没有相应瓦斯防治措施及规定,或虽有措施及规定但落实不认真。统计表明,思想麻痹,管理松懈,低瓦斯矿井照样会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4、违章放炮或井下着火引发
放炮作业时,炮眼不按规定装水炮泥,甚至用煤粉等可燃物代替水炮泥装药放炮。炮眼最小抵抗线不够,或用不合格母线爆破。采用不合格的炸药、雷管违章放炮。有些矿井采空区和老巷封闭不及时,密闭管理不严,造成煤炭自燃、火区复燃引发明火。
5、矿井供电系统管理不严,产生火花造成瓦斯爆炸事故
表现在有的矿井井下照明和机电设备选型不符合规定,电气设备管理混乱,造成电气失爆或带电作业,电网回路产生杂散电流引发瓦斯爆炸事故,有时胶带摩擦起火也会引起瓦斯事故。另外,井下岩石与岩石、岩石与金属、金属与金属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花、高分子材料产生的静电火花也可能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积极研究、大力探索突破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瓶颈,强化安全管理,是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搞好瓦斯综合治理,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基本途径
(一)技术途径
1、科学预测突出危险性
采用单项指标法、综合指标法以及瓦斯地质统计法较为有效地预测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采用钻孔煤样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岩巷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钻屑瓦斯指标法、R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在各矿区得到广泛使用,效果明显。其它诸如煤体温度、V30特征值、声发射(AE)、电磁辐射等方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在平顶山、芙蓉、南桐以及西南其它矿区也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可靠。
2、预先抽放瓦斯
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本煤层抽采又包括:地面钻井抽采、穿层钻孔抽采、顺层钻孔抽采、交叉钻孔抽采、煤层巷道抽采;邻近层抽采又包括:地面钻井抽采、穿层钻孔抽采、走向巷道抽采、倾向巷道抽采、水平长钻孔抽采;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MK型长钻孔钻机和ZSM顺层强力钻机等。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煤矿井下的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综合防治
首先,要科学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①主要巷道应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内;②应尽可能减少石门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③同一煤层应力集中影响范围内,不得布置两个工作面相向回采或掘进。其次,要优化通风方式,采取Y型通风方式,能有效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集聚的问题,且其上下两端处于进风流中,可布置抽放钻孔。再次,要采取合理的开采程序:①煤层群开采的矿井,应考虑首先开采突出煤层上下的非突出煤层或弱突出煤层;②单一突出煤层或无合适保护层开采的突出煤层,要首先考虑采取上述底板穿层钻孔预抽或本煤层钻孔预抽,抽采率达到安全开采标准,并得到效果验证的情况下方可开采。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煤层注水的办法,达到区域防突的目的。
4、应用新技术,改善矿井通风
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瓦斯治理科技水平,积极推广应用防治瓦斯新技术、新装备,并确保发挥作用。建立合理、稳定、可靠、高效的通风系统,对风量不足和系统不合理的矿井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风量,保证系统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二)管理上的途径
1、强化培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煤矿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防治瓦斯工作的认识。必须对所有入井员工进行“一通三防、防突”专项知识培训和教育,并认真组织考核,不合格不准上岗。确保每一位入井人员都能掌握防治瓦斯事故知识,增强自主保安和业务保安能力,使瓦斯治理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另外,煤矿各级领导要认真落实“一通三防”齐抓共管责任制,做到责任明确,管理到位。各企业法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要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机构,保证“一通三防”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一通三防”技术措施的制订,各分管副职要认真落实好防治瓦斯各项技术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规章制度,并根据井下条件变化和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改、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使管理工作常抓常新,科学有效。
2、强化通风管理优化通风系统
强化矿井通风网络和风流的安全稳定性对矿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低瓦斯矿井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所有风量不足矿井的通风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问题,矿井风网中风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差,抗灾能力较弱,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通风系统有待优化改进。尤其对于生产能力较高的矿井,由于生产场所和人员的高度集中,使得供风过于集中,造成通风系统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瓦斯灾害事故,如果通风系统没有较高的抗灾能力,便会酿成重大伤亡事故。因此有必要加强通风技术的研究,分析通风系统的稳定型和可控性,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实施分析和评价,对风流进行有效的调控,使通风系统始终保持在稳定可靠状态,提高通风系统的抗灾能力。这对于减少煤矿安全事故,降低灾害损失,保证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管理、放炮及明火管理
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备井下电气设备,严防不合格电气设备入井,对井下电气设备性能要进行经常性专项检查、维修,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更换和修理。井下所有电缆不准有“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不准带电作业,发放的矿灯要符合要求,严禁在井下拆开、敲打矿灯。各级煤矿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机电设备入井、安装、使用、维护、操作检查责任制,杜绝电火花产生。井下放炮要使用水胶炸药或乳化炸药,炮眼必须按要求封足水炮泥、炮泥。由专职放炮工按规定装药放炮,严禁放明炮、糊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另外,要严格明火管理及火区管理,严格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严控易燃物品入井,及时消除井下易燃品。对井下火区要加强检查,定期分析,防止煤炭自燃、火区复燃。
1.在生产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堵塞缺口,形成安全闭合管理
在矿区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促进制度完善,保证“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有严谨、规范的制度来约束。在煤矿,保证安全,要以完善的制度为基础,以标准管理人,以科学管理事,建立全面、科学的岗位责任制、科区联席会议制度、班前会、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等规章制度,使制度覆盖到生产的各个步骤,延伸到管理的深处,消除安全隐患,加固安全薄弱环节。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还要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督促、监督制度的落实,真正发挥制度的效能,使管理趋于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区队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意识和员工的责任感。精细化管理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改变过去在管理上带有的个人色彩,同时,注重对员工素质和潜能的开发,真正使员工在思想、行动上成为企业的主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完善的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发现作业过程中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或向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干标准活,上标准岗,提高执行力,提升工作效率。
2.在安全监督上,推行精细化管理促使全程监督,把好“安全执法”关
在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就是矿区安全的“哨兵”,推行精细化管理,使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各个程序关注细节,不放过细小的安全隐患,同时,不定时、不定期地安全检查,适当的奖励和严格、公正的处罚,更能对遵章守纪者以激励,对违章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急躁、不盲目,做到标准、谨慎。
二、精细化管理规范员工作业行为,使人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夯实安全基础
人是安全工作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推行精细化管理,对员工现场作业中的一言一行进行规范,降低人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夯实安全基础。安全教育培训是认识安全重要性的最基本手段,也是规范员工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精细化管理使培训方式、内容详细化、全面化,
使员工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
1.安全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多种形式、不间断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时刻绷紧安全弦。精细化管理对培训形式细化,从员工进入企业到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员工进入企业,首先就要开始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从安全理念到安全行为,从企业基本情况到企业文化,从煤矿风险到自救、互救等知识,使员工对工作责任、岗位职能有个全面的认识;进入工作岗位后,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利用班前会、学习例会对各工种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强化岗位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
2.丰富培训内容,使员工乐于接受,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推行精细化管理对培训内容进行深化,各部门各司其职,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切合实际的学习。
三、精细化管理促使环境文明化,使矿井生产班班达标准
在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无法改变固有的环境,因此,对生产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推行精细化管理,对煤矿掘进、通风、运输、机电等各个专业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标准,对掘进进度、采煤方法、生产系统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标准化的实施,特别是安全质量标准化,推动生产环境的文明化,从而使各项工作质量达到标准,生产安全指数逐步提高。持续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能够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对照标准,不断提高,巩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实现“控制全过程,班班达标准”,提高矿井安全工作水平。
关键词:矿井;预测预报;地测防治水;精准性;技术创新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245
V井生产要高效率运行,且保证安全性,就要认识到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以及地层岩性都会受到制约。一些矿井运行中,市场地发生事故,突水灾害居多。一旦事故发生,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都没有充分掌握。
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研究的煤矿是平顶山煤矿。煤矿的整体为单斜构造,从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倾斜。浅部的地层是非常陡的,倾斜角已经超过了60度,一些部位还存在倒转。浅部的地层的倾角比较平缓,通常不会超过15度。矿井的部位存在断层,在井田的中部还存在有褶皱。
矿井所在区域是非常复杂的,对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矿井生产,发生水害的几率是非常高的。从2006年矿井投产以来,所发生的水害就已经超过100次。到目前,矿井的水害减少了,但是需要面临的重点问题就是地质环境中的含水量减少,对矿井生产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 预测预报中所涉及的内容
预测预报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文字内容和图像内容。其中,文字部分的内容包括矿井区域的工程实际情况、地质环境条件和水文条件、对矿井地段具有安全影响性的各种因素当地。根据预报所获得的结果采取必要的技术处理措施[1]。出版部分的内容包括矿井所在区域的平面图、矿井所在区域的的具置以及剖面图、矿井所在区域的的综合柱状图、物探中产生异常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图等等。
3 提高地质预测预报的精确性的有效策略
3.1 提高地质预报的精确性采用的技术方法
其一,提高地质预报的精确性,可以采用综合物探技术对矿井生产现场进行勘察,主要是探测疑点所在。当勘察完毕之后,就要对矿井进行开采作业。在对矿井的特点以及疑点充分掌握的情况下进行挖掘、开采作业,就可以确保采掘工作树立展开,整个的矿井生产都得以安全稳定运行。
其二,提高地质预报的精确性,可以采用分析软件,应用三维的地震数据体,对地质情况采用动态分析的方式,同时还可以对矿井所在区域的环境变化实时了解,同时还可以采用这种技术方法分析采掘的头面存在的异常,能够对特殊的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环境异常及时掌握,可以将危害的发生率降低。
其三,提高地质预报的精确性,可以采用超前勘查的方法,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综合性地分析已经存在的已存异常动态,采用倒退的方法对可能存在的异常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将导水的断层等查找出来[2]。
3.2 通过使用配套保障技术提高预测和预报的精准性
其一,将档案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起来,对隐蔽性的工程信息采用档案信息处理的方式进行记录,包括工程地段的规格、比例、剖面图和平面图等等,都可以通过查阅档案获得信息,基于此对矿井生产所在地段的地质情况和水温情况充分了解,可以对突水灾害事故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其二,每个工作面都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包括收作线所在位置都要详细记录,以将空煤柱放置在采空区中的合适位置,可以避免采空区发突水事故发生。
4 煤矿地质预测技术以及预报技术的优点
4.1 有助于优化采矿设计
煤矿地质预测技术以及预报技术的应用,使得地质构造以及水文情况都得以明确,据此就可以将地质构造发育所形成的规律推断出来,由此将采区工作面的情况设计出来[3]。由于工作面的数量很多,就需要优化设计,做好储量的测算工作,可以调采出量,矿井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4.2 预测技术和预报技术都具有很高的精确程度
预报大断层具有很高的精确程度,特别是在对逆断层进行预测的时候,能够对断层的位置以及相关的情况都能够提供详细信息。
预报老空积水区,可以对其所在的提位置以及水量信息和水压信息都能够准确预测,还可以采用探放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突水事件。
综上所述,矿井的生产过程中,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主要是受到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和水文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重视预测预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据此优化采掘设计,使矿井生产更具有科学性,以提高矿井经济利润。
参考文献:
[1]闫左峰.对进一步提高矿井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精准性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3(25):272-273.
[论文摘要]:针对资源整合矿井通信系统不完善,无法满足矿井发展和安全生产需要的现状,在运用新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勘测,优化线路敷设,实现了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在满足矿井正常生产和调度指挥的同时,增强了矿井应急救援的反应能力,并有效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矿井通信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紧急避险、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煤矿通信设备主要用于煤矿井上下生产调度指挥,煤矿通信设备的选型、安装、使用和维护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期以来,国家对煤矿生产安全始终极为重视,因此,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文规定:所有煤矿必须完善井下通信、压风、防尘供水系统“三条生命线”建设。
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改造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要求,煤矿要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为规范全省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建设,印发了晋煤办信发[2010]1743号文件《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
一、整合矿井通信系统现状
矿井通信系统也称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煤矿由于受地质条件限制,井下巷道分布复杂,作业地点分散,特别是煤矿资源整合之前,小型煤矿企业对矿井通信系统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使井下通信系统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矿井通信系统不完善,有的矿井使用落后的通信设备,特别是通信专业方面的人才匮乏,种种这些因素,都在制约和影响着矿井通信的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实施煤矿资源整合前,全公司九座矿井所使用的电话交换机全部是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交换机容量既小,又无调度管理功能,不能实现紧急呼叫、强拆、强插、多方通话等,其输出输入信号也非本质安全型。所配置的后备电源容量小、有的甚至都没有,根本无法保证紧急情况下的正常使用。同时,井下通信器材质量问题也较多,分线盒、接线盒选型不规范,主干通信电缆线径小等。另外,管理制度、技术规范欠缺、执行不好,井下通信系统图更新不及时,设备说明书、图纸资料不齐全,各种图表、值班、维修、检查和测试记录不全、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装备数量和地点均不能完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
二、设计方案
以我公司精通兴旺煤业公司为例,改造前,矿井通信使用的HJD-2000型电话交换机,容量仅为48门(因用户板故障,实际装机量只有24门),也无所需的调度管理功能,防雷及接地装置不完善,未实现交流电源双回路供电,存在技术资料不全,使用维护不到位,人员配备不全等问题。特别突出的问题是,通信线缆使用年久,断头较多,线芯很多不通,严重影响到矿井安全生产的调度、指挥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使用。
从资源整合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进入技改阶段后,煤矿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笔者作为生产管理公司分管通信业务的人员,积极组织和参与了该煤业公司的矿井通信系统改造。按照矿井实际情况,设计了改造方案,从设备选型、材料使用上,进行了调研。同时,在矿机电系统的配合和努力下,完成了升级改造工作,使矿井通信系统逐步向标准化、正规化迈进。
三、方案实施应用
按照《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要求,购置了一套JSQ—31—512型数字程控调度系统,并配置了一台128键双座席的调度员操作台,并配备了容量为65AH、可满足使用8H以上的后备蓄电池组,对入井号段的用户板加装了安全耦合器,在配线架的出线端安装了保安器,完善了保护接地系统,有效地保证了交换机的安全可靠运行。
同时,根据全矿井下巷道掘进及综采工作面布置情况,制定和设计了井下通信线路改造方案,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了优化升级。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对拟敷设路线进行了现场实地勘测,了解沿途情况,搜集技术资料,按照矿井采掘平面图优选路由并提出设计方案,计算出主干及支路通信电缆所敷设巷道的长度距离;其次,对施工工程进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完善审批程序;接着,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作业培训。
四、结语
在系统改造完成后,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地面变电所、地面通风机房、主副井绞车房、压风机房、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采区和水平最高点都安设了直通矿调度室的调度电话。实现了井下全覆盖,不漏下任何一个角落,实现了在关键时刻起到应急疏散指挥引导的作用。在满足矿井正常生产和调度指挥的同时,增强了矿井应急救援的反应能力,并有效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程信息部分)
2、《煤矿安全工程》2011年版
3、国发[2010]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改造的通知》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关键词】通风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企业和居民对煤炭的消耗也在逐渐增加,导致煤炭开采量的增加,然而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各种安全事故也是频频发生,这些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通风不达标造成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指的煤矿通风是,为了保证井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改善施工环境,而提供新鲜空气的措施,并保证能够在发生火灾时进行有效控制的安全措施。
煤矿通风是保证矿井和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基础,通风安全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才能降低矿井瓦斯和其他粉尘的浓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影响矿井通风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二、矿井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通过表1可以看出,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管理机制和装备设施,下面我们将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进行简要的分析:
2.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井下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的深度越深,井下的温度,瓦斯压力也会不断升高,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同时,伴随着煤矿瓦斯的涌出,瓦斯与煤的突出现象越来越严重,高瓦斯突出的矿井在不断增多。实际生产中,有一些矿井通风工作做得很差,导致井下通风能力较弱,缺乏合理有效的通风措施,同时还存在着超负荷生产,外部采风率及有效风量率不达标的现象;另外,通风设施不到位,开采布置不合理,防尘设施易出现煤尘堆积等也是造成通风系统不完善的原因。
2.2人为因素
这主要是煤矿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不够,不重视通风工作造成的,安全管理的技术十分落后,整个煤矿的安全系统不能逐步得到提升,总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去总结,处于一种很被动的状态。煤矿的应急救援设施不完善,甚至没有,当事故发生时,不能有效的处理,导致生命财产不能及时得到救援,造成灾害的扩大。管理者由于安全意识的薄弱,随意分配非专业人员从事通风工作,由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导致事故频发。另外,受到利益的驱使,为了保证生产指标,施工人员通常忽视安全问题,铤而走险,当设备需要更新和修复时,不能及时投入资金。企业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也不到位,通常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真正提高安全技能的目的。
2.3政府监管
我国煤矿安全体系的制度法规还不完善,造成了一些煤矿非法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益,无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对于这些违法现象,政府的监管也不到位,惩治不够。
2.4装备设施
井下的防尘设施不到位,造成煤尘的堆积和飞扬,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爆炸。另外,井下的监控设备和仪器仪表不完善,经常发生故障,造成检测数据的不准确。
三、矿井通风安全防范措施
只有加强煤矿通风管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将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3.1加强各方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人为因素是矿井通风安全的关键因素,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真正避免安全事故。各级政府和相关矿井监管部门,也要将安全生产的问题提到首要位置,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将矿井通风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2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
在矿井安全工作方面,必须建立完善,规范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职责,健全机构,保证在生产实际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为安全生产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同时,基于安全问题,还要加强各级政府和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管力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对于有问题的矿井,批评教育的同时更要要求停产整顿,直到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为止,必要时进行罚款等法律惩罚。作为煤矿企业,要完善自己的通风安全检查机制,保证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的同时运作,把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3.3提高矿井安全装备设施水平
煤矿生产必须配备有合格的安全生产系统,同时配有专职的安全监测人员,对井下环境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通风系统要及时完善,保证其稳定可靠的运行,通风系统要随着井下的情况实时调整,严格控制串联通风。在实际生产中,要重视局部环境的通风,避免局部通风机的无计划断电。
3.4建立矿井通风评价机制
该机制用于实时跟踪和监测矿井的各种数据,通过分析,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危险的因素进行排查,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的煤矿行业在不同作业环境下,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具体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根据通风体系的稳定性和矿井安全进行划分的评价机制,例如煤矿测风评价和煤矿通风基础资料评价,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方式,煤矿企业都要在安全评测通过的前提下进行生产。
四、结束语
矿井通风系统是整个煤矿安全的核心部分,本论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分析了影响矿井通风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是真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环境、管理者、施工者和相应的物力都要协力配合,这样才能在生产实际中得到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保证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亚威.关于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