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祭英烈寄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词组:
1、激烈的冲突:sharp conflict;
2、激烈的竞争:a fierce competition;
3、激烈的语言:violent language;
4、激烈的战斗:a fierce battle;
5、激烈的争论:heated argument;
【关键词】 脑挫裂伤;外侧裂;外科手术
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多发生于对冲性颅脑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这是由于侧裂区脑组织在凸凹不平的颅腔内发生冲撞和摩擦所造成的。因为外侧裂区的生理解剖特点,使得该区域脑组织挫裂伤后脑水肿及脑肿胀的发生时间早、进展快及占位效应明显,可在病情恶化的短时间内即出现小脑幕切迹疝的症状,危及患者的生命。通过对我院2003年—2007年收治的施行手术治疗的38例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采取积极的手术策略尽快充分解除外侧裂区血管受压及占位效应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3岁,外伤着力部位以顶枕部及颞顶部为主,入院时间为伤后45 min~8 h,平均时间3.5 h。
1.2 CT影像 本组病例首次头颅CT平扫均显示单侧外侧裂区脑挫裂伤,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15例伴有同侧额颞部硬膜下薄层血肿(厚度≤10 mm),23例伴有脑内血肿,每例挫裂伤灶及血肿范围约12~30 cm3。
1.3 分组 38例均为手术病例,以手术时间分为A、B组。入院后24 h内急诊手术者14例为A组,入院后经保守治疗24 h后因病情加重进行手术者24例为B组。A组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平均为(6.5±2.7)分,B组GCS平均为(12.0±1.6)分,A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B组(P<0.05)。
1.4 治疗方法 A组14例入院时病情较重,入院后立即做好术前准备,24 h内急诊行开颅减压术。B组24例入院时病情相对平稳,入院后先给予止血、脱水、预防感染等药物应用,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24 h后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及一侧瞳孔变化者,立即复查头颅CT并转为急诊手术。
手术方法:使用标准大骨瓣切口,游离骨瓣,咬除颞骨鳞部及蝶骨嵴。以蝶骨嵴为中心弧形剪开硬脑膜,周围硬脑膜放射状剪开,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及失活的脑组织,减轻对侧裂区血管的压迫,开放外侧裂池,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性液体。术毕脑组织肿胀仍较明显者可行患侧颞极切除减压,侧裂区留置引流管,硬脑膜敞开或减张缝合,去骨瓣减压。
1.5 疗效评定 对术后存活病例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统计结果显示,虽然A组入院时GCS普遍低于B组,但GOS评定结果显示A组康复良好率高于B组,重度残疾率、病死率低于B组(P<0.05)。见表1。表1 2组GOS比较
3 讨 论
外侧裂位于额叶和颞叶之间,毗邻蝶骨嵴,侧裂静脉较粗大,主要收集外侧沟及岛叶等颞部静脉血,大脑中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亦分布在侧裂沟内。侧裂区脑损伤后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侧裂血管痉挛及静脉淤血,产生血管源性脑水肿,使患侧大脑半球肿胀并向对侧移位,进一步加剧对侧裂区血管的压迫作用,造成外侧裂区周围脑组织血供的恶性循环。由于此区域生理解剖的特点,极易发生小脑幕切迹疝,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能够争取在发生脑疝症状之前施行开颅减压手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起关键作用。
临床上往往发现外侧裂损伤后血肿量不多而脑组织中线结构移位明显,与传统的脑挫裂伤相比,手术指征应该积极地放宽。手术指征如下:①对于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损害者,CT扫描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应该立即手术治疗;②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灶体积>20 ml,中线移位>5 mm,伴或不伴基底池受压,应该立即行外科手术治疗[1];③入院时意识清楚,CT示挫伤灶占位效应不明显,但在观察过程中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加深,GCS下降>2分,应立即复查头颅CT并准备行外科手术治疗。早期筛选出可能恶化的病例并及时手术可明显改善外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的预后。
术中对侧裂的血管减压应充分,注意保护侧裂静脉,避免大范围的电凝止血,开放外侧裂池并反复冲洗血性液体,对术后预防侧裂区血管痉挛、防止脑脊液循环障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运输胶带; 撕裂原因; 保护装置;
引言
胶带撕裂是港口经常碰到的问题,由于情况复杂,还没有哪一种检测装置可以全部有效的对皮带进行保护,只能通过加装多种方式的检测装置来实现安全目的。 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预防措施的不断增强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胶带撕裂事故必将得到有效地治理。
一、概况
目前,港口普遍采用胶带输送机运送燃煤。皮带在运输过程中,纵向皮带撕裂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损坏形式,严重的可将价值百万以上的整条皮带报废,港口、钢厂、电厂、矿山都有相关事故案例。皮带机运转过程中,在相继的两条环形输送带交接处有一垂直落差,后继输送带的起始端承受着前续输送带终端下落煤流的强大冲击重力,当煤炭中混入的铁器、石块、木块等杂物时,对输送带的冲击破坏有时会更严重。 一旦发生撕裂事故,将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迫使整个流程停产。此类现象几乎每一港口均要发生,已成为港口最担心、最头痛而又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 因此,研究胶带撕裂保护和预防成为港口设备安全运营的重大课题。
二、.输送胶带撕裂的原因
皮带机输送胶带在运输过程中,皮带撕裂以纵向撕裂为主,因此就皮带纵向撕裂原因作如下分析:
1、 皮带跑偏撕裂。 皮带运行过程中,皮带单侧偏移较多时 ,在一侧形成褶皱堆积或折叠,受到不均衡拉力或被夹伤、刮伤等,造成撕裂。 由于达到撕裂的程度需要有一个过程,且现象比较明显,容易观察。发现皮带跑偏时及时调整,保证跑偏开关工作正常,即可防止这类撕裂事故的发生。
2、抽芯撕裂 (只发生于钢绳芯皮带)。 皮带在剧烈的冲击力作用下,有时会造成皮带中的钢丝绳断裂,经过长时间的磨、压、折、拉等外力作用,断裂的钢丝绳头会从皮带接头处、粘口处或磨损比较严重处露出盖胶之外。当露出的钢丝绳达到一定长度,就可能绞入滚筒、托辊等处,随着皮带的运转,钢丝绳从皮带盖胶中抽出,造成撕伤或者皮带清扫器刮板夹挂住皮带表面的金属丝或其他杂物,把皮带磨透。 防止这种撕裂只能加强巡视力度,及时处理皮带漏洞和外露钢丝绳头。
3、物料或杂物卡压堵塞撕裂。 这种情况发生在漏斗和导料槽结合部。 由于漏斗前下沿和皮带面之间的距离有限,且皮带下缓冲托辊呈间隔分布,自然承载力强度不均匀。 当所运输的物料或杂质长度超过这个距离时,在特殊的情况下容易使大块物料卡在漏斗前沿与皮带之间,强力挤压皮带造成撕裂。
4、异物划伤。 这种损伤经常发生在漏斗下部 ,属于最为普遍的皮带伤害类型,有两种情况。一是长杆状利器压力性划伤。当进入漏斗下口异物的纵向尺寸大于其通过能力时,异物就会卡在溜槽下部,通过皮带的向前运动增压,从而划伤皮带。二是利器穿透性划伤。根据流程需要,两条皮带的首尾衔接处要达到一定的空间落差,这样就给上部皮带的物料积蓄了一定的势能,当落到下部皮带时自然产生一定的速度。如果物料中意外混入尖锐利器,在接触皮带时由于惯性作用,利器下部直接穿透皮带卡在托辊上,上部被溜槽前沿挡住,形成利刀,在皮带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造成撕裂。三是其他划伤,如托辊筒皮破损、端盖开焊等。
综上所述,皮带纵向撕裂主要发生在机尾落料点处,从撕裂的原因分析,造成皮带重大撕裂主要原因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多种检测装置同时进行保护才可以到达良好的效果。
三、皮带防撕裂综合装置的应用
目前, 国内外对胶带保护装置的研究, 已从接触式发展到非接触式,从单一化发展到智能化。 保护装置主要的检测方法有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和电磁检测等,但是上述检测方式存在费用高、维护复杂、检测撕裂形式单一的缺点。鉴于此,根据现场撕裂形式的不同,设计防撕裂综合保护装置, 使之对应不同的撕裂原因和结果而进行相应检测,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检测方式单一而造成的检测不全现象,避免撕裂的发生。
1、漏煤检测装置结构简述:主要由斜板 、漏斗 、翻板 、检测开关和固定支架组成
安装位置:漏斗落料点正下方和导料槽出口 50m 处
工作原理: 当皮带发生穿透式撕裂并且中间出现较长缝隙时,会导致漏煤,这些煤洒或落到斜板滑落至漏斗,或直接下落到漏斗中。当洒落在漏斗里的煤重量大于漏斗底部挡板配重时, 翻板会产生翻转,这样接近开关检测片就会随挡板一块向上移动,接近开关检测不到检测片就会输出信号,停止皮带运转。
2、钢丝绳式检测装置
输送机钢丝绳式检测装置用于在皮带出现由于边缘撕裂、锐利物穿透、接头处破损等现象,主要安装在转接塔漏斗导料槽的出口处。结构简述:本装置主要为钢丝滑轮的组合结构,钢丝的一边为固定端,经三个定滑轮,使钢丝与皮带底部的形状相仿,钢丝距离皮带底部 10-20mm。钢丝的另一端连接配重铁,配重置于槽钢槽内。配重将钢丝拉紧,配重与钢丝之间由硬铜线制成的小钩连接。正对配重,安装接近开关,位置稍靠下,但保证接近开关可检测到配重。 处于皮带底部的两钢丝改向支架可以向皮带运行方向倒伏,在普通情况下,支架被拉簧保持在与地面垂直的方向。
工作原理:当皮带出现破损时,破损处支出的皮带钢丝、橡胶等高速刮动此装置的细钢丝绳,或者撞击钢丝改向支架的头部,使钢丝滑动,拉动配重向上运动,导致接近开关产生报警信号。另外,当装置的钢丝受力过大时,铜制小钩发生形变,导致配重脱落,亦可使接近开关产生信号,同时保护检测装置钢结构不发生变形损坏。
3、横杆式尾滚筒检测装置
结构简述:横杆式尾滚筒检测装置主要为刚性横杆和不可复位支撑装置、检测开关组成,刚性横杆与滚筒径向水平安装,两端支撑装置为跌落式结构,刚性横杆距离皮带 1-2 公分。
工作原理:当皮带机回程带面上有较大杂物或者因皮带撕裂而产生积煤时,尾部滚筒直径会瞬间增大,从而碰落横杆,安装横杆端部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横杆跌落,发出停机信号,皮带停止,避免出现更大范围的皮带损伤。
【关键词】水力压裂;发展现状;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施工对压裂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压裂设备性能、压裂液等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压裂技术应用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水力压裂设备和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笔者在此对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具体内容如下。
一、水力压裂设备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
(一)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现代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发展应用速度快,各种新技术工艺也都得到了综合运用,过去压裂设备和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渗透油田,现在应用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在国内许多大型油田的中高渗透地层中不但应用了压裂设备和技术,且在技术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压裂技术应用于中高渗透地层时,实现短宽型的裂缝能够更好的控制油气层的开发,所以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近年来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在浅层、中深地层、高渗透以及松软地层都得到了应用,该技术的相关设备也在应用中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二)重复压裂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出现越来越多的失效井和产量下降的压裂井,二重复压裂技术正是针对该类油井改造和提高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对重复压裂设备和技术的研究都很重视,经过实践检验其应用效果也十分显著,重复压裂的成功率能够达到75%左右。在美国还有油田企业在应用重复压裂技术的同时还采用了先进的强制闭合技术和端部脱砂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重复压裂技术设备能够用于改造低渗透和中渗透的油层,在直井、大斜度井以及水平井中都具有很高的应用效果,对提高产能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高渗层防砂压裂技术
高渗层防砂压裂技术不但能够实现高渗透油藏的压裂,还能够同时完成充填防砂作业。传统的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很容易造成对高渗透油层的破坏,导致导流能力下降,而高渗透防砂压裂技术是结合的端部脱砂技术,使裂缝中的支撑剂浓度提高到足够的程度,加砂后进行泵注来增大静压力值,从而不断扩大裂缝宽度,产生更强的裂缝导流能力。高渗透防砂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油井产能,对于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渗透油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四)压裂实时监控技术
压裂实时监控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实地的测定压裂液、支撑剂以及其他施工参数等方法,对水力裂缝的几何形状进行模拟研究,从而不断修改施工技术方案,获得最佳的支撑裂缝的效果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技术方法。压裂实时监控技术的应用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便携式计算机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油井厂矿地区的压裂实时监控技术的应用,目前已经有很多石油企业都开发了这一技术系统,在应用范围上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优化
(一)预测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
水力压裂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利用油藏动态模拟器来预测不同的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从而对可开采的油量得到准确的预测结果,用所得到的预测数据分析出裂缝长度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合理估算所需费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收益。压裂优化的主要依据就是裂缝特性与地层之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渗透率较高的储层配合以导流能力较强的裂缝。
(二)优化压裂参数设计和提高压裂设备的性能
实践中,水力压裂设备和技术应用效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提高压裂参数设计是提高压裂技术设备应用效果的基础,也是压裂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认为控制裂缝在地层中的延伸状态,但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压裂液、支撑剂等压裂设备材料的类型、尺寸以及通过控制速度等方式,来不断改善和提高压裂的效果。控制各种参数的试验方法目前还在研究当中,未来将会在压裂设备技术应用中产生更多的指导作用。
压裂技术应用的关键是其注水系统的配置和运行,注水系统主要包括注水泵、专用封孔器、高压管路、水箱和压力表等,如图一所示。这些设备的性能提高对注水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也关系着水力压力技术应用的效果,所以除了要关注水力压裂技术的改进优化,还要在设备性能上进行改进,从而为提高压裂效果和提高产能提供装备上的支持。
(三)压裂数学模拟
近年来,水力压裂技术研究在数学模型发展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压裂中,裂缝高度和裂缝长度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只有通过三维的模型试验研究,在一维和二维流体流动和线弹性扩展的基础上,计算出X—Y—Z方向上的三位扩展,从而预测出裂缝的几何形状,这种设计和应用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国外许多地区都已经得到了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我国也应当结合我国油田的需要加紧研究三维的压裂模型和软件,为现代油井开采提供高科技的高精准的技术支持。
三、结语
水力压裂技术在现代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水力压裂设备和技术的研究改进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提高各类油井的产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水力压裂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旨在引起研究人员和油田企业的重视,加快水力压裂技术的研究和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外墙外、保温体系、保温板、复合墙体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industries have been thrown infiltrati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re also carried out in full swing with. Exterior insulation technology in an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but also has a less than satisfactory, resulting in such cracking, spalling and other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this paper exterior insulation engineering problems arising out of the cause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cracks in exterior insulation engineering problem.
Keywords: exterior, insulation system, insulation board, composite wall
中图分类号:TU7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已开始推广采用外墙外保温建筑,一些相对成熟的保温体系如:薄抹灰外墙保温体系、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体系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区域气候的差异性较大及保温系统本身的复杂多变性,外墙外保温工程中出现了很多开裂、空鼓、剥落等工程质量问题,外墙保温面层裂缝、面砖脱落等现象日益增多,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形象,而且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寿命。
一、外墙外保温工程产生裂缝的具体原因 外墙保温面层的裂缝是保温建筑质量通病中的重症,防裂是墙体保温体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外墙保温体系面层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中是将外保温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中包括外保温体系的构造和设计、施工要点、体系和组成材料性能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
1、外墙外保温构造设计存在的不足。外保温是将保温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从而使主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对结构墙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阻断冷(热)桥,有利于延长结构寿命。但由于外保温体系被置于外墙外侧,直接承受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因此这就对外墙外保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保温构造设计应充分考虑热应力、水、风、火及地震力的影响。
2.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体系)在昼夜及季节变化发生热胀冷缩、湿胀干缩时也会在板缝处集中产生变形应力。保温体系通常采用纯点粘或筐点粘,体系存在贯通的空腔,正负风压对有空腔的保温隔热墙面进行挤或拉,易造成板缝处开裂。极端情况下负风压甚至会将保温板掀掉。
3施工时节点处理不到位导致的开裂。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节点较多。如保温墙体与阳台拦板或封闭阳台的结合部位处理不到位导致裂缝出现,主要原因是保温材料与一般的水泥基材料受温度影响的变形系数差别较大,处理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二、解决外墙外保温工程中裂缝问题的几种途径
.1. 提高黏结砂浆的黏结强度。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适当增加配方中水泥的用量;增加配方中聚合物乳液或胶粉的含量;选择合适的增稠保水剂;提高配方中砂子的粒径,降低含泥量。
2.采用熟石灰粉一粉煤灰一硅粉一水泥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胶凝体系,与石膏胶凝材料相比,具有耐水性好;与水泥胶凝材料体系相比,避免了强度增长快变形周期长的矛盾。因此,胶粉料固化后形成的保温体系要比采用纯水泥制成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好。这种火山灰体系的胶凝材料在固化过程中不会像水泥那样产生大量水化热,其早期强度满足施工要求.后期强度增长满足功能性要求.而长短不一、弹性模量不同的耐碱纤维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有效提高了材料的体积稳定性和抗拉强度。
3.经过对大量的已完工外墙外保温工程实践应用,以及对开裂、剥落问题工程的分析研究,并结合试验检测发现,在建筑外墙外保温体系中,仅依靠弹性漆弥补、遮盖裂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采用以弹性抗裂腻子为主抵抗裂纹、弹性漆为辅弥补裂纹,则从体系配合角度发挥了弹性体系的功能最大化。
从目前建筑外墙涂装工程(包括外保温工程)的应用现状来看,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是不具备柔韧性(弹性)、没有防水抗裂功能的普通腻子。外墙用腻子市场中,干粉腻子占70~80%;膏状或双组分低标准(动态抗开裂性低于JG/T157标准)腻子占10~20%;膏状或双组分达标腻子占10%左右。具体而言: 干粉腻子。价格便宜、施工运输方便。干粉腻子主要黏结材料为水泥,故对基层含水率、气候要求均较低,质量也比较稳定,不容易出问题。但因可分散性胶粉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干粉腻子的动态抗开裂性很难达到JG/T157标准,抗裂效果很不理想。水泥含量较高的干粉腻子批刮后还需及时进行保养,否则强度也会很低。 膏状或双组分低标准腻子。价格、性能差别较大,有的无任何抗裂效果,有的有一定抗裂功能,但与标准要求还有差距。 膏状或双组分达标腻子。成本较高。根据动态抗开裂性指标的不同(0.1~0.3毫米或更高)及抗裂原理的不同,抗裂效果也有很大区别。 弹性膏状腻子。优点是施工方便、抗碱性好,同样乳液含量情况下动态抗开裂性指标较双组分腻子略高。其缺点是:①对基层含水率、气候条件要求高,透气性、附着力差,在潮湿地区或梅雨季节施工容易出现起泡现象;②在窗台、沿口等易渗水部位,长时间浸水后会出现粉化、剥落现象;③拉伸强度低,控制裂纹能力弱;随着时间推移,当弹性减弱时抗裂效果也明显减小。 双组分弹性抗裂腻子。透气性好、强度高,对气候要求较膏状腻子低,能避免弹性膏状腻子的缺陷。
4、抹面砂浆的性能应提高其柔性、内聚强度,提高施工可操作性。选择较低Tg值的聚合物乳液或可再分散乳胶粉产品;增加聚合物的用量,配方中不低于3%,以增强内聚强度和柔性;选择优质的石英砂或水洗河沙,减少含泥量对砂浆性能的影响;选择优质水泥;多种抗裂纤维、保水剂匹配使用,增强操作性。三、针对施工的措施和建议
1.施工前必须检查基层的情况,尤其是旧楼翻新节能改造工程,避免黏结砂浆与基层出现虚粘。2.严格按规范施工聚苯板,黏结面积不低于40%,禁止仅用点粘法,保证聚苯板黏结牢固;聚苯板板缝对齐挤紧,避免高低差超过2mm。
3.节点部位严格控制按标准施工,尤其窗口部位。
4.不同材料的结合部位,抹面层聚合物砂浆和网格布应与非保温基层延长搭接15~20cm,避免裂缝出现。
5.抹面砂浆施工前一定检查聚苯板表面是否粉化,抹面砂浆厚度控制在3mm左右比较合适;网格布的位置应处于抹面层外侧1/3处,避免靠近内侧;抹面层避免沾水压光处理。
6.柔性腻子的施工厚度控制在2mm以内,最好在1~1.5mm。
7.加强施工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人素质。
参考文献:
.何伟洲 外墙保温材料挤塑聚苯的应用 住宅科技 200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