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评课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3年以来,国家全方位颁布实施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原本注重学生体育技能以及体能训练的“课课练”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满足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三维目标。所以,在高度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运动兴趣的背景下,原本广受体育教师好评的“课课练”被逐步摒弃了。近年来,由于青少年身体素质呈逐年下滑趋势,为扭转这一局面,广大体育教师再次重视和青睐“课课练”。
一、体育“课课练”回归的必然性
《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和各个地方的情况以及季节的变化,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等进行科学安排。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的出现,“课课练”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体育课堂。现在,重新重视和开展“课课练”这个话题是很有必要的。
1.学生体质的下降
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体能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近视率居高不下,这样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在体育中合理安排“课课练”,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具有针对性强、效果佳的特点。要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方法、手段上下工夫,重拾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何谓“课课练”?课课练是指在每堂体育课中安排的合理的训练项目,它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2.“体育课课练”的再发展
《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课练”是只重视体育技能的教学和体能的训练,没有趣味性。上课时,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重复练习,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甚至觉得枯燥乏味。而在新课程改革下,“课课练”能在兴趣与技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既能让学生喜欢上“课课练”,也能在练习中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学生体质的增强,反过来又能提高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课练”应该如何练
1.体育游戏替代法
体育游戏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我们可以把枯燥的课课练转化成游戏教学,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进行课课练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锻炼。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在队列队形调动中采用“小兔子跳跳”代替跑、走集合。在投掷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沙包、羽毛球、乒乓球等轻物代替垒球掷远。以跳背来代替山羊分腿腾越的练习,用跳皮筋来代替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可以增加练习次数,掌握好运动技能,并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在练习时应注意加强组织纪律性,只有良好的纪律才是练习次数和质量的保障。
2.比赛激励法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竞争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可以让平淡的内容变得富有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以其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施加不同的刺激,自始至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小组比赛课、小组游戏课等,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教育目的。
3.分层锻炼法
体育教学面临的是不同特性和身体素质的学生,“课课练”的内容是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从体育教学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所以,我们在进行“课课”练时要具有针对性、选择性,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体育的需求,让所有学生在自己所承受的学习范围内学完所学内容。我们要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因人而异的原则。
体育教学“课课练”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也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科学方法,认真仔细地研究教学内容,优化体育课堂的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一、挖掘新教材,聚焦于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总要以一定的材料为载体,材料本身为学生所关注,有较强的吸引力,无疑是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今天的学生接触面广,信息量大,视野开阔。他们关心社会、关心国际国内败治、经济大事等。例如:申办奥运、复关谈判、波黑内战、拉宾遇害、李登辉访美、京九贯通筹。我们及时抓住同学们所关注的这些话题,组织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京九线接轨的庆典将在九江举行的消息一传开,立即成了九江人民热切期盼的一个兴奋点。我们及时举办了“爱我大京九宣传广播周”活动,组织全体同学收看了京九接轨庆典的电视实况转播,以班为单位,举办了以“京九贯通的意义大”为题的主题班会。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强化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九江的情感,增强了振兴中华、振兴九江的信心。
发生在同学们中间的典型人和事,也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活教材。对师生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宣传,树立榜样,使同学生们受到了如何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活生生的教育。对已发生而又不应该发生的事,我们不回避、不遮盖,公之于众,开展讨论,使同学们从中受到警示,吸取教训,提高遵纪守法,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探索新途径,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自主教育
围绕如何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自主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自主教育为中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的德育方法。
利用班团队活动这一阵地,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教育。整个活动由学生自已设计、组织、主持、完善,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开发了潜能,启迪了心智,收到了学有所得、发展个性的实效。我校初二实验班,学生素质相对较好,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也很高,以至于一半以上的家长规定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必须是班级的前三名,给孩子订了种种清规戒律,导致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老师引导学生设计了“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主题班队会。会上同学们既道出了父母对自己的百般怜爱和所寄托的深切期望,也表达了对父母给自己规定的各项不切实际的指标无迭达到以及面对种种清规戒律实难从命的苦衷。班主任老师及时引导同学们冷静、理智地用书面形式与父母交换意见,变相互发泄为善意规劝,恨快化解了矛盾。之后,又设计并举办了“爸爸妈妈心目中的我”的主题班会,会上学生们相互评论,相互督促,认真寻找自己的不足,纷纷表示要尽快改正缺点。
我们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节”,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感,增长才干,全校师生人人参与,整个活动融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文化节也开展对抗辩论赛,让同学们在激烈思想对抗、相互诘难中,不断深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了明辨是非、提高抵制各种消极思想因素影响的能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的目的。
学生的自主教育是同学间道德观念行为的相互参照评价,是同龄共勉,是同伴友好交往中传递的意见。这就使学生群众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一种教育力量,自然地促使学生评判自我、深省目我,从而使自我认识得到升毕。增强了教育的实效,形成了学校德育的一种良性循环。
三、抓住主渠道,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学生活动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各学科教材中都蕴藏着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丰富内容,是知识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结合;育人的特点又在于“渗透”,在于潜移默化。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把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德育的首要地位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必须以正确的观念评价为指导,结合英语学科特色,有计划的选择相关的教学评估机构,通过合理负责务实的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本文将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存在的问题和构建合理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领域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耗时低效,虽然近些年来英语教学经历了各个层面和方向的改革,但是改善效果仍然不尽人意。研究表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缺乏科学、合理、可行的以及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易见的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是改善学生英语状况,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然而,考虑到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和英语学习的枯燥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也应该与其他课程不同。全面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评估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的特点,深刻了解学生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的评价,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努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一、构建合理有效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改变教学评价的传统观念,依据科学的计划,按照目标要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思想并深刻了解教学现状。大家都知道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评价对象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以保证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和改进教学方法,故构建合理的评估体系也是使评价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2.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让评价对象和被评对象共同参与。教学评价体系要考虑到大多数人,应站在不同角度对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估,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减少意见分歧,应使评价对象愿意接受并积极配合,从而自觉用这些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3.制订计划,创新和完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英语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学习过程,它是一个从头到尾都需要进行评定的动态过程,所以外语教学的评估应贯穿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而不是仅局限于结尾,这样的评估是不合理不完整的。为了保证评估的合理有效性,评估在一定期限内,也应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主动寻求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用于改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改变传统评估方式,大力提倡形成性评估,力求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和全面。这也明确指出:即使是终结性评价,重点也只应该放在考试的反拨作用,即通过考试了解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而不应该单纯以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片面的评价。传统的终结性评估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具体学习过程,对于教学的反拨作用并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外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进一步进行完善,评估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整个过程的评价,从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5.外语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的目标应不只是学生最终的简单的考试结果,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智力,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情感因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工评估应该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广泛性,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此外,在英语教学评估中,教学体系结构构建还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需求,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设计,英语课程的日常实践,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评价和评估自身的水平等各个方面。因此,在评估新的教学课程主要要求应该是多元化的创新模式评价体系。
二、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师的教学重点还是读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主要是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树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基本准则,想方设法的达成社会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上的需求,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各个大学应采取积极的行动,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关的各方面活动。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过程中的新模式保持同步。
而对于教学管理部门而言,大部分管理人员只注重教学评估的目的是否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当,教学内容是否有重点,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难点突破,学生的成绩是否达标等等。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方式导致了目前的教学方式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感和学习策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主动能动性也较为低下。而事实上,真正良好的教育体系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师生之间互动教学。当然,课堂评估是基于各种因素的组合,我们应全面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实施相应的计划。有研究表明,中国至今没有公认的完整的统一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故未来在探讨优质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上应多下工夫。
三、改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学生是课堂教育评价体系的主体,在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给予学生强大的专业技能,改变过去单一的科学主义的价值观,更应该把目光放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英语学习的探索和务实的态度。
1.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生间的差异,并结合学生的各自学习英语的特点,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条件,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体系的安排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积极性。教育部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目标之一是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学习英语的一套方法,并适时在学习方法上进行积极引进。而就目前教育状况来看,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个体差异,让学生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方法,根据他们需要给予指导并适时给予学习策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英语教学评价必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对教师工作的教学评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
2.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生都已经成年,具有一定的能力来判断是非正误,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校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鼓励学生根据各个指标体系准确务实的对任课教师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其次,应对任课老师正误行为,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同时应对师生的互动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做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众,学生是贯穿于教学进程的唯一目击者,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的好差,教学方法的优良,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最为了解,故学生应在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也是在教师自评,专家评论,领导评论等中最具有发言权的,同时学生的评价也是最为客观科学的,也是对英语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一个群体,这种效果是其他成员没有办法取代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绝对是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审的作用中无法比拟的。经过有关部门的统计,学生对英语课堂的评价体系是最为值得参考的数据且涉及的人脉广泛,其最具有代表性。
3.应把学生对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加入其教学评价体系的开发工作中。目前,教学评价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中主要就是一种走过程的形式,这种走形式的做法对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善没有一点效果,也使教学效果日趋下降。该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考虑,仅仅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制定。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的是否合理与将来英语课堂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在设计体系的时候要全面充分科学的制定。真正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指标的内容应该是由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应站在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角度全面进行考虑。应把学生的愿望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充分深入理解学生的具体评价的意义所在,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时应坚持以学生的评价为参考的关键点,充分考虑学生评价的内容,间接分析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并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尽可能的使学生对英语课程充满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评价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的明确性,教学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教学效果是否显著,师生互动是否具有效果可以更准确的进行判断。
四、总结
高等的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命脉,是一个学校发展是否长久的主要体现,同时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都知道,中国高校的教学形式它仍然基于教室,但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是今后课堂教学,课堂创新和英语教学方法改进的主要依据,而更科学,更全面,更完善的评价体系依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使优质高校英语课堂评价体系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上发挥极大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氛围;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喜欢,我阅读”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并注重在以下五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收获。
1. 阅读氛围是关键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2. 选好课外书是基础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3. 着力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是目标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o奥o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父与子》,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幽默、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重点推荐漫画“寻找出逃的儿子”等,分组学习,小组交流,填写读书卡。
4. 保证阅读时间,减轻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故乡》。3月5日,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新课程的改革为课堂教学的方式提出了发展和建设的要求。创设一个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新课程所极力倡导的。而在整个课堂氛围之中,“评价语言”作为课堂氛围的形成因素,是教师建设课堂文化的一个侧重点。而教师转变评价意识,加强评价语言的效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转变; 评价意识; 语文课堂; 效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35-02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且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改革,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作出的恰当、具体地评价,这是课堂教学改革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创造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的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评价语、鼓励语具有激励、反馈的重要功能,因此,它得到了每一位老师的重视与应用。在语文的课堂中,由于不同与其他学科的兼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讲,更是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加强语文课堂中语言评价的效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1 正视现状,反思不足
从日常的听课中,让我们对“课堂中评价语言”的现状有了一些了解。普遍地来看,在课堂中老师们还是比较重视“评价语言”的使用。老师们力图通过自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几次听课,重点关注了课堂中的评价语言,对其中一些数据做了列表。从这些数字里,可以对语文课堂中评价语言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以市、区、学校三个层面以及自己一节课堂实录,四堂语文课为例)
从上表可看出老师对评价是比较重视的,大多数老师在反馈评价中以鼓励、肯定为主。可见老师们在评价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原则。与此同时老师逐渐意识到评价氛围的形成,从数据上来看,教师也逐渐转变意识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虽然他们的评价次数和老师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还是说明,在课堂中,老师也已经树立起让学生参与“评评、议议”的思想。
但是从这几堂课的课堂评价语言的观察来看,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的效度还可以提高,使其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发挥更大的效应。那么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1.1 评价平面化: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尽管注意了积极性导向,但是这种激励刺激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单调。其原因从课堂记录中不难发现,在老师的课堂评价的语言中例如,“好”、“你真棒”、“真不错”、“真有感情”等积极性评价语在同一学生身上及不同学生身上的频繁使用,由此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接受这些评价语言时的感受,使得评价语言的效度打上折扣。
而老师在评价时又常常重复学生的回答,或是停留在学生的回答上解释、补充,只做平面移动,大大降低了评价语言的效度,使课堂效率不高。
1.2 评价模糊化:
“好”、“不错”、“真棒”等评价语在课堂评价语言中还是占一定的比例的,其本身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即使老师旨在鼓励,而就学生层面来讲,可能会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或是“当局者迷”的情形,而难以具体了解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自己思维优势的可延续性,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难以有效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同理,给学生提建议时也是一样,“再说得明白些”,“把……的感觉能读出来吗”等等这样的提示,都是比较模糊的,所以这需要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应对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或是问题的症结,或是可以提升的方面。这其中还需要机敏的应对和对学生的全面关注。
1.3 评价单一化:
在课堂中,学生也是其建构者之一。所以,他们的评价能力也是形成良好评价氛围,丰富课堂评价语言重要因素。而反观课堂中,仍存在教师评价为主,孩子参与少的想象。而从几次参与的评价情形来看:孩子们乐于参与评价;但是孩子们的评价往往停留在表面,建设性的、富有个性的评价还是比较少的。这可以看出平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评价的面比较窄,老师给予学生的评价方式、机会并不充分。而语言的培养是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实践的,所以听课中反映出学生的评价语言的情况,和平时老师重视的程度和有意识的培养很有关系。
2 转变意识,打破传统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一段话摘自《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有关“教学方式”的说明。由此我想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要转变评价的意识,采取有利于提高评价效度的策略,打破传统的课堂评价局面,真正做到师生交往、生生互动的互动过程,从而更好地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
与此同时,良好评价氛围的形成,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能让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才能使“评价”真正成为沟通师生、生生间的凭借。
在形成良好评价氛围方面,有一点特别重要:学会欣赏。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学会看到他人的长处,学会赞扬别人的优点,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文的精神。
3 改变策略,促进实效
那么在新课改下,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应该是怎样的?怎样的评价语言才会发挥最大的效度?
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么我们的评价语言更是实时发展、变化着的。在新课改的大背景、大前提下,我们的课堂评价也应该有所触动,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形成民主、融洽、又不失个性的评价环境,就近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就远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和成长,都是不无裨益的。因此笔者对课堂评价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3.1 评价“针对化”,顺情入境:
评价语言的泛化是一些鼓励性的,或是指导性、建议性的评价语言有时会产生隔靴搔痒的弊端。因此,在对学生评价时应该有一些个性化的内容。大多数孩子喜欢听好话,而怎样的好话对孩子最有激励作用?孩子喜欢直接的表扬方式,而且对于表扬要让孩子“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激励最直接,也最有效。尽可能对每一位发言的学生都予以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个性化的评价。
而且,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老师尽可发挥好语言的优势,可以结合课堂实际,进行“顺势”评价,既接着学生的话,还可以有一些入情入境的评价。能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长处并激发他去加以巩固、发扬,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借鉴、学习的线索,达到了利于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我们成功了》一课时,就有这样一句让孩子们激动的评价语――“我们成功了!”用这样的话来夸奖孩子,新颖而有富有激励性,同时还能让孩子更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主题的思想。
同时,教师还可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表情等来表达自己的肯定、赞赏,如一个大拇指、一个夸张的表情等等,都会在学生心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
同理,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建议时,同样需要针对性、个性化的语言。孩子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局限性,在反馈、评价时特别要注意:明确、针对性。最需要避免的是无效的反复和平面的补充,这样做既浪费时间、毫无益处。
3.2 评价“评价”,培养有见地的小评委:
在课堂中除了老师进行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去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
在课堂中,学生同样是课堂的建设者,在评价中引入他们的观点,让他们的思考和想法进行交流,对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会“议”、会“评”?这其中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渗透、培养。
评价“评价”,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引导方式,即:对学生之间的评价再作出评价。有时孩子独特的眼光和视角,会让他们有一些有个性的想法,但是基于他们的语言水平,可能表达起来不流畅、不明白。作为老师,要及时捕捉到这样的讯息,马上进行肯定、指导和适当的帮助,并对于那些独特的见解进行特别的鼓励,树立孩子评价的自信心。在逐步的引导中,激发学生评价的欲望,提高评价语言的水平。
3.3 评价“多维度”,倡导自评、互评:
在课堂中形成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适时地将自评、互评、老师评有机结合,让课堂语言评价的方式发挥最大的效度,从不同角度来体现作用。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是提高评价语言效度的一个可行的做法。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的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从而让评价活动呈现多维度。
在课堂中还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评。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互相吸取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学生判断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一位学生说:“我有一个记‘全’的好办法。”她说:“以前,我们记‘金’字时,有的同学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记的,我记得是‘一个人,她姓王,腰里别着两块糖’,这回我还用这个字谜来记,只是把它稍稍改一下。‘一个人,他姓王,腰里丢了两块糖’。”听了她的介绍,我并没有马上对其做出评判,而是转而问其他学生:“×××同学的这个方法好吗?” “好在哪里呢?请你来评价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于是笔者快马加鞭引导:“那你有没有其他记字的好方法呀?”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吸取了别人的长处。在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时,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和不断的课堂实践。这里,还应注意几点:学生评价时不该是对着老师,而应是对着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她)”;而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应有所表示(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再从参与的角度给学生一个总的评价。
3.4 培养良好的课堂评价氛围:加强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效度,其实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氛围建立在“会听”和“会评”这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这样的评价氛围对提高评价的效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十分有益。所以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关注和聆听他人的想法;然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一些老师的课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听一听,别人是怎么想的?”,有时还会转问,“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对提高“听”的质量是很有益的,从而为“评价”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语文学习的本身就包含着语言的学习,而评价语言也应该是其中包括的内容。用“大语文”的视野来面对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重视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语言,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又切实地发挥好评价语言所带给语文课堂的最大实效,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