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奥鹏教师教育培训

奥鹏教师教育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奥鹏教师教育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奥鹏教师教育培训

奥鹏教师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贵州在全国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份,自201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以人为本,“智力”当先,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六盘水广播电视大学紧跟省委、省政府转型开放的步伐,适应新形势,改革发力,努力赶超,在地方经济转型“智力”的“提供”上做细文章,做好文章,做大文章,实现了开放转型的跨越式发展,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面对发展困境、精心谋划未来

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经过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终结性评估,学校的硬件、软件及广大教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自己与自己比有进步,与国家、省改革开放的要求还很不够。2005年中央电大终结性评估时,学校编制内教职工仅25人,4个科室,人员编制、机构严重偏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固定的校园,有校无址是全省电大的典型,设备、设施简陋,仅有30台旧电脑,教学完全以面授为主,很少、也很难运用网上教学。学校管理环节还不够严谨,办学效益和社会地位还不是很高,学校全年非税收入不足150万,上交上级电大管理费后,所余经费只能维持基本的教学和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进一步发展出现瓶颈、发展困难重重。学校领导班子面对发展困境,落实省委、省政府开放转型的部署,下大力谋划未来与发展,以“基层电大开放转型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强自身建设,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以‘有为’创‘有位’”,发挥广播电视大学智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应有的作用。

二、创新思路,转型发展,抢抓机遇,争取政策

(一)结合实际,创新思路

学校面对发展的困境和严峻的挑战,对国家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以及地方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深刻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发展思路,学校才有出路。确立了学校多元化发展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发展定位在“一体两翼”即以开放教育为主体,以奥鹏网络教育和中职教育为两翼的学历教育及多种培训的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以促进学校开放转型深入发展。

(二)政策的支持是学校发展的关键I

面对教育经费只能保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开放教育难以取得生均经费的支持和办学经费投入的实际,2006年教育部文件要求利用电大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抢抓这一机遇开办了中职教育,取得了教育附加经费投资职业教育的政策资金支持,办学的物质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同时,通过争取政府人员编制、采取退休及提前退休等方式调整出人员编制,招录了部分大学生,教师紧缺问题才开始得到改善,学校二级机构从4个扩大到了12个,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2013年贵州省委为了加快培养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大量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出加大全省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明确提出教育“9+3”即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是全省当前教育发展要突破的重点,为了落实好省委教育“9+3”文件,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中职“百校大战”学校项目,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抓住机遇,挤进了贵州省中职“百校大战”项目学校行列,接连几年获得中职“百校大战”项目资金支持,学校新校区各项基础硬件建设得以大力推进。

三、转型发展中实现跨越发展

随着学校先进办学理念的确立、办学模式的创新、学校规模的扩大、教育政策的支持及经费投入的加大,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办学理念得到深化,办学模式更加完善

开放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化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成人开放教育为主体,奥鹏网络教育、中职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模式得以加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形成,为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建设快速推进,美丽校园拔地而起

转型于中职教育与成人开放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多元化办学,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学校基本建设得以快速推进,一座座大楼在六盘水市双水职教城新校区拔地而起,校园内相继建成综合教学楼、礼堂、艺术科技楼、学生宿舍、食堂、田径场、篮球场等设施,一座美丽的校园在中国凉都――双水新区矗立。

(三)配备先进教学设备设施,实现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

在新校区建成的同时,学校陆续配备了一批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了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学校从仅有30台配置落后的计算机到拥有近300台配置先进的计算机,从仅有计算机室到拥有多间微格教室、幼儿模拟教室、幼儿卫生保健室,电子钢琴房、专业舞蹈形体室、多媒体中型会议室、学术报告厅、大礼堂,卫星、电视、多媒体互联网多种网络覆盖校园,设备设施装备跃入全省前列,教学和管理实现了现代化。

(四)强化人才意识,建强师资队伍

2006年全校在编教职工26名,专职教师仅有15名,大量的教师依靠社会聘请,1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兴校的理念,千方百计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在编和正式聘用的教职工突破100余人,专职教师达到70余名,加上外聘教师,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五)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大大提高

开放转型走多元化办学之路,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2016年学校各类学历教育学生达到7000人,非学历教育培训多种多样。10年来各类培训人数超过10000人次。学校从粗放到精细,从无序到有序,从外延到内涵的管理,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发展过程,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六)办学成果显著,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10年来,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就经济效益而言,办学收入从2016年的150万元增加到800余万元,学校办学经费大幅度增加。社会效益更加显著,学校这10年培养了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15000余人,非学历教育学生10000余人,许多学生成为六盘水市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骨干,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教育教学、招生就业、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多次受到省市及各部门的表彰,学校获奖人数和次数大幅度增加,社会影响效果显著,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四、开放转型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一)六盘水电大转型跨越发展的启示

1.思想解放是实现地市电大转型发展的基础

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办学思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办学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学校思想解放,什么时候学校就得到发展;反之,学校发展则陷入困境。因此,地市电大只有解放思想,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大力深化改革,确立适合本校发展的办学模式,在办学实践中强力推进学校发展。

2.维护系统办学,突出地方特色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前提

国家开放大学已处于全面转型时期,地市电大向地方开放大学转型发展要维护开放大学系统的整体发展,在开放大学系统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坚持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突出地方办学特色,强化发展地方特色,把握错位发展的原则,地市电大成功转型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3.结合地方实际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市电大作为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成人高校,随着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要根据地方经济转型对人才需要的实际,深入调查,了解何种人才为转型需要人才,何种人才为转型急需人才。要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突出办学特色,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要根据实际调整办学模式,科学设置专业,合理配置教师,全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学校与地方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4.强化开放办学意识,整合利用先进教育资源是增强活力的源泉

地市电大要打开自我封闭状态,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方向,强化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多渠道办学理念,加强与省内外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办学,学习引进先进学校和企业的办学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整合省内外学校和企业及各类办学的先进教育资源,在全方位互动中增强学校发展的活力,不少地市电大已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5.教育政策支撑是转型发展的关键I

地市电大要实现顺利转型发展,除了多种因素外,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支持极为关键,“国家或政党的教育政策是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国内外开放大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何时何校得到教育政策的支持,何时何校就得到发展;反之,学校发展就困难重重。

(二)地市电大转型发展的思考

1.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办学空间

在地方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技能型高校的过程中,尽管地市电大有多年的办学经验积累,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读学生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竟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电大学历教育学生将会越来越少。因此,必须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科建设、专业课程设置、招生就业、办学条件等方面大胆创新办学思路,提高办学水平。特别是要在非学历教育方面结合实际大力创新发展思路,例如贵州开放大学系统可结合贵州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扶贫”开展项目培训。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结合实际开展的村支两委经济转型培训、电子商务培训、技工技术技能培训,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大拓展了办学空间。

2.强化内涵发展,打造过硬师资队伍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试点项目”开展以来,地方开放大学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内涵发展不够到位,关键是教工队伍的素质跟不上。要不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能力,做到培训常规化。努力引进和积累各类高层次人才,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要强化内涵发展,大力提高办学水平。应加强教育教学、科学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并与国内外、省内外学校和企业合作,充分整合利用先进学校和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以强大的竟争力和发展的活力,有效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3.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电大转型物质基础

地方开放大学是地方电大的升级版,尽管近年来各校校园都有不少变化,但是且不说县级电大,就是地市级电大有一个规范校园的也不多。因此,基层电大一定要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力争建设一所功能较为齐全、设备设施较为完善的校园,为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为承担起新型大学的历史重任做好准备,否则地方开放大学建设就没有办学的物质基础支撑,学校要实现较大发展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4.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新型教学模式

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就必须拥有一套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夯实公共服务平台,以适应地方开放大学教学需要。同时,要完善设备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新奇感、新颖感,吸引他们主动学习。

5.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学校要去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并竭尽全力挤入地方发展规划,努力把学校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从而获得财政投入。地方政策的支持和投入,对于地市电大的转型,开放大学地方学院的创建、发展极为重要。

6.加强教育科研、引领事业发展

教育科研是地方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理论先导,处于国家经济转型和开放大学转型关键时期的地市电大,对于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导,显得更为迫切需要,地市电大只有紧紧围绕开放大学转型的要求,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大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改革实践的指导服务,才能为顺利转型于地方开放大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转型服务,推动学校稳定发展开辟新路。

地市电大实现开放转型发展,是超越“自我”,提升层次,是一新事物。需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也需要深入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办学经验,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更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实际,赢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做到了这些,地市电大开放转型会越转越好、越办越好,不断总结、不断创造创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跃进.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新使命[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2]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7).

奥鹏教师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在《辽宁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出,坚持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是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完成这种转型,需要落实好思维创新、战略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行为创新、系统创新。这十项创新中,思维创新是思想基础和理论先导;战略创新是总体布局和围绕长远发展目标及行动路线所做的宏观而有预见性的构想和安排,是开放大学实践层面的起点和归宿,是其它各项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对比其它创新,战略创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全局性,即对开放大学发展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战略谋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前瞻性,即具有充分的方向性、可预见性,而不能是短期、茫无头绪的规划。三是可操作性,即要立足于实际可执行来进行战略创新,而不能仅限于理论上的憧憬和描述。辽宁开放大学的战略创新,就是要顺应电大从以开展学历教育为主向以开展终身教育为主进行战略转型,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对主要任务功能在原有基础上扩展提升,重新创造形成一种全新的、重大的、长期的策略和规划,从而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开放大学的长远建设和发展,为构建辽宁学习型社会服务。

二、拓宽和提升辽宁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

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显著不同,前者着眼于学历教育,后者着眼于终身教育,逻辑起点不同;前者向普通高等教育性质靠近,后者向学习型社会靠近,行进方向不同;前者为希望获得学历学习者提供教育服务,后者致力于为所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供教育服务,落脚点不同;前者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还不够迅速、及时,而后者必须广泛应用移动互联、实时交互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前者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尚处于一个浅显的层次,而后者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整合共享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提供给广大学习者。因此,要按照学习型社会对开放大学高度社会化的要求,以多角度、多方位、多答案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勇于突破教育的传统观念,突破大学的固有模式,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来思考和确定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特别是要注意从功能上、实效上探求开放大学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在《辽宁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根据时展需求和国家规划要求确定了辽宁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即辽宁开放大学应该是一所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以现代信息技术和足量优质教育资源为支撑、办学网络覆盖全省城乡、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具有办学自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它与普通高校实行错位发展,承担普通高校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一)教育对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对象

主要是社会在职从业人员和脱产学生,相对范围较窄,不适应终身教育体系“人人学习”的需求;辽宁开放大学的教育对象则扩展到全体社会成员,特别要更加关注全省800多万农村劳动力、600多万企业职工、2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400多万65岁以上老龄人口以及贫困边远地区的民众和弱势群体,为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供支持服务。

(二)教育形式。广播电视大学从创建之初以开

展成人补偿学历教育为主,到后来先后举办注册视听生、普通高考班直到目前的开放教育,均是以学历继续教育为主。辽宁开放大学要区别于电大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办学定位,坚持做到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一方面大力开展适应民众各类学习需求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如职工素质和技能培训、农民工转岗培训、社区教育、老年人教育、残疾人教育等直接关系民生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能够根据民众的各种新的学习需求,及时开发出相应的项目和资源,朝“按需施教、个”方向迈出更大步伐。另一方面要继续办好开放教育、职业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形式,从中职、专科、本科乃至硕士研究生等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为有相应学习需求的人提供服务。

(三)教育手段和方法。

虽然广播电视大学一直注重于将现代教育手段与教育教学融合,但总体上还融合不足、水平不高、适应市场能力不强。而辽宁开放大学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依靠现代综合网络教育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学习需求提供各种支持服务。没有围墙,不受时空限制,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学习。教育方法方面,要逐步改变课堂面授为主的传统,积极推行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现代教育方式,不断提升整合开发优质资源的能力,营造终身教育的条件和环境。

(四)教育成果。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历证书多年来一直得到国家承认。按照相关法律及政策规定,开放大学教育成果应尽快纳入国家“学分银行”、“立交桥”管理体系,使开放大学的教育成果具有与其他高等院校及教育培训机构终身教育成果同等效力,实现不同学习成果之间互认、互联、衔接和转换,体现教育公平,以更好地实现开放大学服务于终身教育的功能。

(五)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要求和时代特点,加速推进观念转变、战略转型、重心转移,研究确定辽宁开放大学长远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建成基于网络、基于体系、体制健全、机制灵活、运转有序、覆盖全省、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支持服务功能强大的新型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总规模每年达到30万人次左右,学历继续教育总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成为辽宁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

(六)培养模式。

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培养更多地是从学历教育的角度,强调通过各种教育模式和手段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职业技能。而辽宁开放大学则根据“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需要,把“社会化导向”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即遵循社会对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导向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包括办学项目社会化、人才标准社会化、培养过程社会化、技术手段社会化、教育资源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质量评价社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以引领开放大学在建设中把握核心问题、战略目标、正确的价值取向,高效完成开放大学建设任务。

三、优化和转变辽宁开放大学的发展方式

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在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一阶段市场化办学思想较为严重,有时过于追求招生人数、办学规模、经济效益,对办学质量及社会效益重视得不够,因此总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式还迫切需要提高。

(一)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依托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我省在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服务业等支柱产业等方面的人才、基地、设备等优势,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为专业课程建设出谋划策,重点打造具有高度竞争力和美誉度的专业,推出一批适合终身教育特点的专业课程,并通过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共享专业等方式把辽宁的装备制造类资源推向全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形象。

(二)按照大师资理念开展队伍建设。

根据“专兼结合,以兼为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重点聘请国际国内一流的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课程主讲教师,将其讲课内容制作成数字化多媒体资源,通过网上教学传送给广大学习者。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自身队伍建设,打造能够开展教学辅导、网上答疑、学习支持服务等工作的教师队伍、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

(三)积极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

由于开放大学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办学,不应该也没有能力以自身建设资源为主,所以要以整合共享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自身建设为辅,建设“开放、海量、优质、共享”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的方式,可以通过出资购买、合作共建、委托建设、自身建设等,逐步积累和建成辽宁省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并与国家数字化资源库实现良好对接。

(四)建设功能强大、满足需要的信息化平台。

根据开放大学的办学需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强大、数据共享、应用集成、覆盖全省,同时又与国家开放大学等平台标准统一、有效对接的信息化平台。同时,也应努力建设政府认可、方便灵活的学分银行系统,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存取等服务。

四、改造和重组辽宁开放大学办学体系

电大主要是靠系统办学,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县电大都是整个办学链条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办学结构,整个系统依赖性强、自主性差,更加突出地域和层级功能的一种合作办学关系,整体抱团取暖实力相对较强,如拿出来“单打一”都不具有足够实力。在开放大学体系建成后,将是对原来电大系统办学的重新洗牌,也将是系统办学利益格局的一次重新分化组合。在辽宁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要紧紧依托现有的辽宁电大系统,根据开放大学性质任务、建设标准和“自愿合作”基本原则,实行“以我为主、内联外引,以统为主、统分结合,系统重组、整合合作,共建共享、各具特色”基本要求,由总校、各市分校(直属学院)、行业学院、专业学院、学习中心组成辽宁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辽宁开放大学总校依托辽宁电大和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而成,各市分校(直属学院)和学习中心由各市、县人民政府以当地电大为基础,整合职业教育等优质资源改造组建。各市分校(直属学院)、行业学院、学习中心归当地党委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办学业务服从总部指导,由总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比原来的辽宁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新的辽宁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将由系统分层办学为主转变为系统一体化自主办学为主,更加突出系统的一体性、协同性,即更加强调辽宁开放大学总校统筹全局、安排教学、协调八方的作用,实行核心目标统领、基础平台统建、通用资源统筹、骨干项目统做,最大程度地发挥整体功能。与此同时,支持体系内各类办学实体协调互补和自主发展,举办适应当地民众学习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教育项目,从而把开放大学体系建成有机凝聚、相互促进、功能强大、高效运行的“办学共同体”。此外,为拓展开放大学教育服务功能,要积极推进辽宁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社会化,按“项目联手、平等合作、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基本要求,在省政府主导、支持、协调和推动下,逐步与各市政府、省内高校、行业、企业等在办学、资源、技术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实质化合作,建立辽宁开放大学政府支持联盟、高校支持联盟、行业支持联盟、企业支持联盟,从而整合融汇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广大民众所用。

五、凝聚和壮大辽宁开放大学核心能力

(一)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不同的特色办学能力。

同其它高等学校主要开展学历教育、为特定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不同,辽宁开放大学坚持有教无类,致力于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提供支持服务,强调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这一任务异常重要而艰巨,不可能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完成,而是要依据社会和学习者需要设置专业或培训项目,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实行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共享全社会包括普通高校在内的海量优质资源,通过功能强大的信息化平台,为满足广大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服务。

(二)终身教育条件下的质量保证能力。

围绕开放大学面向人人的办学特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实行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是坚持人才标准社会化,按国家、行业和社会需求构建“一主多维、能力本位”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二是坚持培养过程社会化,学生通过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社会互动得到学习指导和各种支持服务,最终达到提高个人知识、能力及综合素养的目的。三是坚持管理服务社会化,根据过程开放、环节控制、个原则,一方面学校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管理和提供支持服务;同时,组织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习管理和服务业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四是坚持质量评价社会化,引入社会评价方法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实行多渠道监督和信息反馈,形成完善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

(三)强大的社会学习动员能力。

根据辽宁开放大学所肩负的任务和使命,围绕学习者个别化、多样性学习需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整合共享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起强大的社会学习动员能力,为学习型社会服务。一是提高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办学公信力,下力气办好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项目,办好原辽宁电大自身高中职教育、高技能专科、应用本科、奥鹏支持服务、网络教育等项目。二是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特别要办好社区教育、老年人教育、残疾人教育、职工素质和技能培训、农民工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等直接关系民生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逐年增加至年均30万人左右。

(四)卓越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运用能力。

坚持教育资源社会化,整合教师资源,从社会和高校聘请国际国内一流专家、知名学者,整合购买社会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强大的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供给所有学习者共享使用。积极发挥开放大学支持联盟作用,组建高校支持联盟,依托其师资、专业、课程资源优势,提升开放大学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组建行业支持联盟,利用行业协会的各种资源,引入行业资格证书,加强社会成员教育培训,促进学习型行业形成;组建企业支持联盟,深化校企融合,利用企业技术、专家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发特色专业、课程,加强企业职工培训。组建政府支持联盟,利用城市资源和优势,加强系统建设,大力促进各类培训、社区教育、市民素质教育等工作,促进学习型城市形成。

(五)网络媒体现代技术手段的开发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