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编童话作文

三年级编童话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编童话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编童话作文

三年级编童话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习作起步教学策略兴趣

进入三年级了,老师和学生们都面临着一个头痛的问题--作文。可谓一提"作文",皆"谈虎色变"――怕教或怕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不在于传授习作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尝试习作,以实现新《课标》中所指出的"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些目标。

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采取了一些灵活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迈进习作之门。

策略一:以读夯基策略

读,是作文的基础,是作文的动力。没有读,就谈不上作。因为没有读,作文就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基础。叶圣陶说:"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所以说,读是作文的前提,是作文的基础。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同时,还特别注重"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从中让学生初步感悟文章如何遣词造句;对有典型意义的课文的"开头"、"结尾"进行赏析,并让学生有意识地仿说(写)任意习作题目的"开头"、"结尾";对典型的"总起句",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中的"原野热闹非凡。"通过品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及其妙处,并有意识地让其触类旁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兴仿说(写),进行专门的段的训练。以此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从而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习作的营养,夯实习作基础。

策略二:以说激趣策略

三年级的习作,我的理解即为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为此,我非常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每次习作前,都先让孩子们充分地说,并相互完善,让他们说高兴、说激动,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再叫他们即兴习作。如,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七,口语交际是让学生把不需要的图书、玩具标出价格,拿到班级开个小小展销会,习作要求学生买卖东西该怎样交流。这是一道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练习。学生对如何买东西有所了解,但没有讨价还价的经历;对如何卖,就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了。因此,我们先进行讨论,明确买卖双方交流的内容,实现买卖公平,然后在情境中进行实践与对话。这项活动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是学生没有实践过的,学生兴趣高昂,对所卖物品的特点、新旧程度、价值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在讨价还价中达成一定的共识。当他们处于群情激奋时,再让他们写下来。这样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加强了口头、书面语言的训练,又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做到了说与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习作不难。

策略三:以趣促写策略

"兴趣"是习作的原动力。情境内容生动有趣,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使其身临其境地观察、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真实的情感。

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1》: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接着,教材提供了两篇范文,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并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两篇作文有什么感觉?你一定会说:这样的作文我也会写,说不定写得比这还好呢!然后告诉学生:起床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不过,要先打草稿,然后念一念,改一改,直到自己满意了,再誊到作文簿上。这样提出习作要求,淡化了作文的概念,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已感觉不到是在上习作课,而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的一节课。

策略四:自由想象策略

法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爱迪生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是孩子的天性,是学生习作的翅膀,只有翅膀丰满了,才能在写作的天地间任意遨游。《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合理地去想象,鼓励他们冲开种种束缚,写想象中的事物,使他们敢于奇思妙想,乐于在思维的天地里翱翔。

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7》,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童话故事。一说到玩玩具、编故事,对于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大快事,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兴高采烈,滔滔不绝,有的以《一对好朋友》为题,然后编故事,老鼠和猫是天敌,但在纯真的孩子心里,他们可以也应该化敌为友;有的以《小狐狸和小乌鸦》为题,创编故事,小乌鸦谨记妈妈的教诲,再也不上狐狸的当了,但在遇小狐狸时,还是被他的花言巧语所骗……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学生的创作才能和个性特点,不得不让教师惊叹于学生的想象力。

策略五:以评生情策略

三年级编童话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起步作文;教学方法;小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23-0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写作”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而三年级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始“习作”的起步年级。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奠定写作基础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这里试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满怀信心地学习时,他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让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持久的兴趣更能激发人的发明创造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倘若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而教师硬逼着去写,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对起步作文的教学当务之急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写作能力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因此,激发写作兴趣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而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缺少不可的事情”。②由浅入深,遵循教学规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切忌人拔高,以致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如具体地可以从写话入手,从片断作文入手,从创设情境入手,等等。③重视写作评价,鼓励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有被人理解、承认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这种愿望更为强烈,也更易于在成功的尝试中接受他人的教导。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句或三五个好词。

二、模仿入手,让学生有规可循

学书法要临帖,学绘画要临摹,学演戏要模拟,同样,写作离不开模仿。模仿不等于抄袭,而是学习与借鉴。许多名家学习写作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如冰心就曾经说过:“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的好句子。”而巴金少年时期就诵读了《古文观止》,他说,从中可以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对于刚开始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如何作文可谓是一张白纸。这就更需要从模仿入手,通过实例让学生含英咀华,深悟道理,逐步掌握技法,提高作文质量。

入选教材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作为教师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提示,明白本单元听、说、读、写的任务。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名家作品的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精彩片断和遣词造句等进行适当的模仿。如《珍珠鸟》、《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也可以指定某一个同学作模特,让其他同学来描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当然,模仿不等于抄袭,其最终目的在于创新。所谓“熟能生巧”,就是在“适当模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而对于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来说,他的作文必定思路开阔、构思精巧和富有创造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之成为中年级学生表象来源的渠道之一。为此,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运用语言和运用音乐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生动的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习作“用玩具编写童话”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四、广博阅读与积累,厚积薄发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小学生年纪小,接触社会少,生活阅历浅,直接来自生活的素材毕竟有限,这样课外阅读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如果能够有计划地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定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阅读过程中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一旦作文,就可以应付自如,下笔如注,摆脱过去作文“临渴而掘井”的局面。

教材是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应当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提倡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经典尽可能地印在学生的脑海。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教材单元后均列出许多需要掌握的词语,“语文园地”还有精美的词句,都要求学生掌握。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知识竞赛和成语接龙等趣味横生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如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三年级编童话作文范文第3篇

江平先生主编的《汉语言教学方法》指出:作文训练序列指对小学作文训练作一个全面的、合理的安排,提出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前后联系、循环上升的安排。作文教学序列可分为“大序列”和“小序列”两个方面。所谓“大序列”,是指整个小学作文教学训练序列的研究。所谓“小序列”,是指一堂作文课或一次作文训练的教学结构序列。

我们借助于校本课程――《点子作文》进行训练序列的探索已有十余载,试图建构一种有效的习作教学模式。所谓“点子作文”教学,就是融习作教学于主题策划活动中,藏文前构思指导于策划指导,以策划目标引发学生的思维和言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策划效益唤醒学生的表达意图和读者意识,因此学生出点子、用点子的策划过程亦是其思维和言语合流的生命过程。我们的训练序列分统整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大序列”、便于课堂教学操作的“小序列”。它关注学生的年段特征,以策划活动驱动思维和语言的积极互动为主线,在策划动机指向策划效益的活动过程中牵引出副线,引出从句到段、由段到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序列,实施有序训练。

一、目标序列

作为设计者、执行者、评价者的教师,考虑学生的成长需求,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强化教学的操作性,推出富有年段特征的教学序列,通过创设思维和言语积极互动的策划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在言语实践中有序发展。

(一)总体目标

以“借助策划,发展思维,激活言语”为课程目标,“点子作文”教学借助策划语境开展听、说、读、写、思的言语教学活动,巧借策划练笔,达成立人和立言双赢的教学目的。

1.参与策划的过程中,学生了解生活,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决策,解决问题,学会自我策划和他人策划,从而体验策划的重要性,形成喜欢策划、追求完美的生活意识,形成策划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2.参与策划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维,主动策划,体验生活,储存源自策划活动的各种生活表象,广泛阅读相关的图文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为习作奠定情思和内容基础。

3.在策划语境中,学生获得言语经验,产生强烈的言语表达动机,在听、读、说、写中与人交流和分享,主动写话和习作,有创意地习作,个性化地思考和习作,达成策划的有效性,实现策划的现实价值。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策划与思维

通过阅读和观察形成策划意识。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回想、想象、联想、分析和比较,尝试策划,为自己和他人服务。在策划实践活动中,体验策划的乐趣,形成主动策划的意识和习惯,规范日常生活习惯。

2.言语发展

借助策划语境,从练习说好一句话开始,学会用6种基本句式说话:①谁怎么样;②谁是什么;③谁做什么;④什么怎么样;⑤什么是什么;⑥什么做什么。继而进行综合练习,如:“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到二年级后,侧重句式训练,学会说感叹句、疑问句、描写句、拟人句、简单的排比句;学会写“我”字句,表达“我”会干什么、正在做什么和“我”的心情、观点,写好二素句或三素句,能在一句话中表述人物、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等信息;学会写图文结合的说明书,仿写句子、诗节、简短的段落,编写有故事人物解决自己或他人困难的简短童话故事,字数在100~200字左右。

第二学段(3~4年级)

1.思维和策划

学会假设法、列举法、优选法、尝试法等策划方法。注重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增强策划的对象意识,学会策划,优化日常生活习惯,进一步体验策划的重要性,养成济世利人的公民意识。

2.言语发展

在策划需要的驱动下,学会阅读较长篇幅的童话、记叙文、书信、说明书等语言作品和图片资料,丰富语言积累,强化问题意识,萌生读者意识、观点意识和表现意识。编写人物特征比较鲜明、有策划环节、故事情节有波折的童话故事,字数在200~400字之间。学会写活动方案(计划)、诊断书、策划书、建议书、倡议书、劝说信、广告等实用文体。初步形成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文采)的写作意识,写出意图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记叙文体的常见段式。

第三学段(5~6年级)

1.思维和策划

发展抽象思维,推动辩证思维,在讨论或辩论中优化策划思路,提高策划的相对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优劣对比、因果分析等方式认识策划的综合价值,在策划实践中学会策划,初步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学会生存和发展。

2.言语发展

学会阅读商品说明书等说明性文章和科幻小说,学会从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中获取信息,为策划和表达服务。顺应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选择最佳的思路续写故事。学会写评论文章,探讨策划方案的优劣,或者有无策划的差异。学会使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推销自己认可的物品。学会写提案、活动总结(评估)、演讲稿、简单的调查报告、简单的研究报告、剧本,所写的建议书更有针对性、可行性,所写的倡议书和劝说信更有说服力,所写的活动计划步骤清楚、安排缜密。凭借策划语境,强化构思环节,敏化文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积累言语智慧,加强形式感,选择适合的文体,走向个性化习作。

二、操作序列

教学操作使目标序列走向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之前,我们重视教学之前的教学内容、思维、言语、活动等方面的具体设计,使得我们的教学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和徘徊,从而实现我们教学有效甚至高效的梦想。

(一)内容序列

内容序列主要解决训练序列的内容来源,使教学双方拥有共享的平台,成为教学共同体,教学相长,互相唤醒,彼此激活,为教学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可能事件。

1.连环式

一个学生热衷参与的主题策划项目,往往由于引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现实环境的刺激,使一个主题生发出多个主题,策划的方向随之发生变化,丰富原先的主题。各个教学内容之间互相串联,互相生发,由一而二,由二而三,形成一种教学序列。比如:“巧手”主题,可以借“巧”生发,多向辐射,展开多个角度,推出多个话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手势语言,让学生能注意场合注意礼貌,用手说话;感恩的巧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谢父母或他人施与的恩惠;节约的双手,用自己的手做节约的事情;光荣的巧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自己、班级、家庭、社区争光。紧扣一双手,派生出各种策划主题,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立体多元的“巧手”系列,让学生在连环策划中既取得很好的策划效果,又练出了妙手文章。

2.台阶式

同一话题,因强调阶段性而在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分散式,分散于各年段,每个年段安排一次,每次都有一个从属于核心话题的子话题。比如:一年级的主题五《过新年,送祝福》,二年级的主题四《小鬼当家,寻找年味》,三年级的主题四《小鬼当家,制造年味》,四年级的主题四《小鬼当家,用好压岁钱》,五年级的主题四《我家春节消费调查》,六年级的主题四《创意中国年》;第二类是连续式,持续推进某种能力的有序训练,比如:二年级的主题六《与童话作家比想象力之一:给老虎拔牙》、主题七《与童话作家比想象力之二:给鳄鱼数牙齿》、主题八《与童话作家比想象力之三:新版〈小猪变形记〉》,三年级的主题七《快下糖果雨吧(故事新编)》和主题八《教育人的糖果(故事新编)》,前后组合成一个教学单元,思路层层递进,难度递增,有助于学生在有序训练中循序渐进。

当然,内容序列绝不限于上述两种形式,其形式丰富多样,比如:动态生成式,根据教学需要而即兴生成,临时增加生成的策划主题,使学生的灵感思维变得发达起来,发散思维为他们找到了多种思维路径,在多维度的思维角度进行多元思维,有利于策划内容的丰富性和言语的灵活多样。

(二)思维序列

在儿童生命发展过程中有一条重要的规律,就是思维系统的发展先于语言系统的发展。要实现个性化表达,先得促进学生个性化思考。故而,“点子作文”教学非常注重以活跃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言语生命。

1.思维层次由浅入深

一、二、三年级是辩证思维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思维发展的转折期,五、六年级为辩证思维稳步发展时期。小学生的思维过程基本上是分析――综合,由此派生出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都离不开分析――综合过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逐步掌握字词、句子,并能造句、写作文。在整个小学期间,儿童思维规则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一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

因此,策划难度的设置上,要注意策划思维和习作思维发展的梯度设计:低段以形象思维为主,重视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中段突出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重视信息能力的发展,以概念、判断和推理适度发展其抽象思维,学会把握事物特征和事物间的联系;高段重视抽象思维的培养,适度进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从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和成因等方面概括本质特征,用逻辑推理揭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使其逐步感受策划由易变难带来的成就感。

2.思维空间从小变大

立足于学生由形象思维发展到初步逻辑思维的趋势和学生由“小我”逐渐演变成“大我”的成长步伐,在策划事件的选择上,我们应当有整体观照,可以有以下安排:

低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自身成长,从学生身上捕捉策划事件,比如:过马路、整理书包、保护牙齿等,使学生有熟悉的话题,获取相关信息,思考如何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容易打开思路,有话可说。

中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扩大其关注面,将关注面扩大到同学、伙伴、老师、家长、班集体等处,让学生开始扩大视野,在“小我”的基础上学做“大我”,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策划,以此扩大自己的思维空间,在思维实践中进一步地训练观察、整理、联想、幻想等思维能力。

高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其关注面,将关注面再次扩大到网络、旅行、经济、环保、能源等,适度放手,让学生去策划。在策划实践中,凭借策划语境,学生有机会成为各种社会角色――“小人民代表”“小政协委员”“小旅行社经理”等。角色意识赋予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尝试通过社会调查、查询资料、同伴辩论等途径来捕捉、思考、解决问题。学生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思维空间不断向社会开放,逻辑思维中分析、辩证、演绎等成分日益增加。

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从思维层次的跃升和空间的拓展上推动其有序发展。

(三)言语序列

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一样,学生的言语能力的发展同样存在着显著的阶段性。只有认识这些特征,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遵循学生言语发展的规律

口头语言在入学后逐步得到提高。一年级新生以对话言语占主导地位,二、三年级独白言语开始发展起来,四、五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儿童初步学会说完整的话,并合乎一定的语法规则,使人能听明白他所表达的意思。

儿童真正掌握书面语言,是从入学以后才开始的。最初,书面语言远远落后于口头言语,但在正确、良好的教育下,书面语言很快便会得到发展和加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书面叙述中,词的数量只有口头叙述的词的数量的一半(20∶40);二年级是42∶46;三年级是73∶75;至四年级,书面语言和口头叙述的词的比例是106∶76,书面语言已占了优势,并显示出充分的优越性。

在整个小学阶段,内部言语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过程:一是出声思维时期;二是过渡时期;三是无声思维时期。初入学的小学生,在读课文时或演算时,往往是“唱读”或边自言自语边演算,而且出声言语内容、演算内容、书写内容与眼看字、词、句的内容基本上同步。通过老师的培养与训练,低年级学生开始在运算中短时间的无声言语。三、四年级以后,随着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演算时或在阅读课文时无声言语逐步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是阅读或演算遇到困难时,仍会用有声言语来“帮忙”,即使在高年级也是如此。

2.言语序列的安排

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低段写好一句话,中段写好一段话、一个片段,高段写好篇章,从识字写字开始,逐步做到积字成句、集句成段、集段成篇。“点子作文”教学采取从说到写、先说后写、由句到段、从段成篇的递进式发展的教学策略,重视策划语境之下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得到螺旋式发展。

序列一:句式训练,初步掌握观察、想象、概括等基本能力,写好一件简单的事情。

①用6种基本句式写话。

②写感叹句、疑问句、描写句、拟人句、简单的排比句。

③写“我”字句,学会准确、完整、通顺、具体地写好二素句或三素句,能在一句话中表述人物、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等重要信息。

序列二:在策划情境中,由仿写句子、诗节过渡到写一段话(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连贯式、衬托式、呼应式、交叉式、概括式、比较式),初步掌握取材、炼材、组材等能力,写好一个片段。

序列三:编写故事,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常用修辞方法和记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好篇章。

①编写有故事人物解决自己或他人困难的简短童话故事。

②编写人物特征比较鲜明、有策划环节、故事情节有波折的童话故事。

③续写故事,预见未来世界。

序列四:根据策划需要,写图文结合的说明书。写活动方案(计划)、评估书、诊断书、策划书、建议书、倡议书、劝说信、广告等实用文体,掌握得体的言语智慧,享受个性化表达带来的积极言语体验,推动学生爱生活、爱策划、爱习作、爱语文。

(四)教学序列

教学序列的成型有助于优质课程资源进入课堂,使课程理想真正转化为发展学生思维和言语的实践环节。它切实解决了我们如何教、学生怎么学的实践问题。

1.编排模式

统整教材内外的各种优质课程素材,我们量身定制有系统、有梯度的内容序列,以“主题――情境”的编排模式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主题”由防患未然型(用预防的眼光来策划,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问题解决型(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进行事后补救或改进性的矫治)、“产品”设计型(用新思路、新方式更换旧思路、旧方式,使设计符合心愿,臻于理想)、延伸升华型(衔接教材,增加教学环节,扩大教材资源的教学价值)、放飞想象型(释放想象力,进行猜想、假想,创作新故事,寻找新思路)、动态生成型(根据教学现状,将教学灵感即兴生成教学环节)等课程模块派生而出,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变成操作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具体话题,引发全体学生的共鸣,产生思维的兴奋点,以策划撬起丰富的母语课程资源,使母语的学习拥有源头活水。

“情境”,通过名家名篇、策划故事、社会现状等文本阅读资源的呈现,既呈现语言材料、言语规律等,体现母语学习与学生紧密结合的本真状态和母语学习与生活一体的理念,又呈现引发学生策划欲求的策划情境,保证学生参与其中,摄取新的语言信息,整合生活信息,释放出潜在的创造力,将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策划欲求及其具体方案。在这种多向展开的策划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言语实践活动把语言材料、文体句法、篇章结构、人生体验、高尚情操等逐渐积淀下来。

2.活动序列

根据不同的策划类型,我们总结出不同的课型,使教学操作更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1)记实类课型

预防、保护类课型。预防、保护类策划是防止未来问题发生的策划,目的是防患于未然,比如预防近视、交通事故等。这类“点子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往往是“讲述案例(呈现问题)捕捉问题策划预防性对策(解决未来问题)习作教学”。

保护类策划与预防类策划有很大的相似性,如《一起来保护道行树》《保护龙德寺塔》等,它们都是为保护自己的安全、身边的社会财产、历史文物等而出谋划策,策划目的明显,表达意图明确,有助于快速形成学生的对话场,很容易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策划、言说、写作。

改进类课型。改进类策划是用于改进已有问题的策划,目的是解决眼前的各种不良现象或行为习惯。这类“点子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往往是“调查问题(捕捉问题)问题描述(提出问题)问题分析策划改进性对策(解决已有问题)习作教学”。因为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用如下两种方式针对性地开展“点子作文”教学活动。

补救类课型。针对小问题,进行补救性策划活动,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身边小事也成为“点子作文”教学的优质课程资源。如在谈论中策划减少塑料袋使用量的方法。接着,承接课前每天家庭塑料袋使用量的调查记录,继续介绍少用塑料袋的好办法。

再如矫治类课型。相对于第一类,此类要解决的问题更大,难度也更大。像《跟大人闹别扭,怎么办》《如何挡住不良诱惑》《今年压岁钱怎么花好》等策划性主题活动都属此类,将学生带进相关的问题情境,以策划人兼当事人的身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相关事件记叙下来,并阐述自己的解决方案。

(2)想象类课型

预见类课型。学生是天生的想象专家,都喜欢当预言家,预言未来。利用这种童心资源,我们尝试让他们预见自己异常关注的事件,让学生在预测中既能满足自己的心愿,又能开心一回。学生的思维随着自由想象而打开,语言随着自由想象而左右逢源,一个个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设计类课型。学生总喜欢天马行空般的遐想,最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或者把自己假想成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人物,重新演绎一个新的故事。

(3)综合类课型

记实型和想象型的融合。集中记实型和想象型的优势,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捕捉问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策划事件,为之策划,为之付出,又由现实世界跳进想象世界,自由出入,尽情施展全身解数,在满足和实现中提升自身的生命激情,全力释放自身的生命潜能,为言语表达创造一个全新空间,营造一个高效的“教学场”。

“点子作文”教学与传统习作教学的融合。“点子作文”教学并非就是单纯出点子、说点子、写点子、用点子,而是要面对整个习作教学体系,甚至整个语文课程,它统整众多优质课程资源,将学生引进言语世界,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与用之间发展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为了便于操作和评价,对于“点子作文”教学的课型设计我们注重优化教学时间与空间配置、教与学的联系、教学环节与环节顺序,借助策划事件设计课堂结构,建设师生共同体,完成低耗高效的教学设计。

三、实践反思

1.正确处理好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关系

有序、循序的训练序列体现以一贯之的总体目标,“点子作文”训练序列的主线是思维和言语的互动促成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贯穿训练全程。具体到每个年段的子序列上的阶段目标,以各自的切入点承担一定知识点和具体技能的训练任务,前后串联,层层递进,以期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益。

2.训练序列要重阶段性,弃模式化

古人云:“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序列应是灵活的教学安排,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时候,教师要重视学情,以学谋教,以学定教,比如:与童话作家比想象力,要先去了解学生最近喜欢阅读哪位童话作家的作品,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要学会不停地做“二度创作”,甚至“反复创作”,根据教学实际修改已有的规划方案,使之更有利于教学。

3.训练序列的主线和副线需要呼应和衔接

“点子作文”教学中,因策划活动常常产生涟漪效应,由策划效益产生精彩而难忘的生活事件,往往由一个点子带来一场辩论、一次调查、一次操作、一个游戏……如果这些实践活动能回归原初的点子,即策划主题,学生的生活情趣、思维动力必将得到激发和强化,有助于学生思维力和言语表现力的发展。“点子作文”侧重于实用文体的教学居多,这是其主线。如果能借此辐射或覆盖学生的生活世界,就与传统的习作教学相衔接,就让学生能学会写各种文体,岂不是巧借策划之力,四两拨千斤,解决了当下习作教学中学生习作难写、教师习作难教的痼疾?

4.教学评价有序列、分梯度

三年级编童话作文范文第4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见,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愿意作文、乐于表达,尤为重要。而许多残酷的现实却告诉我们,不少孩子刚上三年级时作文兴趣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情就逐渐减退,甚至出现了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如果一代一代的语文教师不去思考、探究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而是认为教师理所当然地就应该这样教,学生也理所当然地就应该这样学,学生写作的兴趣怎能持久?作文教学不应是僵死的、固化的、静态的、沿着一条道走下去的过程,而应是灵动的、动态的、发散的、多元的过程。带着这些想法,我走进了课堂。

师:同学们,我们教室里最近多了几位小精灵,它们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它们是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鱼缸,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金鱼、乌龟、水草。)

师:老师还给它们起了名字,这只个头儿最大、浑身乌黑的金鱼叫泡泡,这只身子雪白、头顶通红的金鱼叫小美,这只乌龟叫壳壳。

(教师板书:泡泡、小美、壳壳。)

师:老师听说,这只乌龟壳壳经常咬金鱼,它为什么见了金鱼就要咬呢?它和金鱼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生(纷纷举手):金鱼小美以前说过它的坏话。

师:看来壳壳和小美是一对死对头呀!小美说过壳壳的什么坏话呢?

(板书:死对头。)

生:说壳壳长得丑。

师:小美是怎样说的呢?

生:死乌龟,瞧你一脸的皱纹,像个老妖婆。身上还背着一个像锅盖一样的壳,又沉又硬。你天天爬得这么慢,一分钟都挪不动一米。哪像我不仅长得漂亮,还是游泳健将!

师:小美的话可真够伤人的!它又会怎样夸自己漂亮呢?

生:瞧我,一身雪白的连衣裙,头上戴着宝石般的红帽子,所以人家送我一个绰号“万人迷”。我的游泳姿势别提多优美了,我的尾巴在水中一摆一摆的,就像仙女抖动的丝带。

师:小美还真是个“万人迷”!小美和壳壳这是在比什么呀?

生(异口同声):比美!

师:哦,我们假设这对死对头在比美大会上相遇了,为了争夺冠军,它们肯定还要使出浑身解数,尽显自己的风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发挥想象,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编下去。我们再来看鱼缸里的小金鱼和小乌龟,它们在鱼缸里生活得似乎很快乐,它们也有可能不是死对头,而是――

生(齐答):好朋友!

师:嗯,有可能。假如它们是好朋友,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1:它们在一起捉迷藏。

生2:它们在一起跳皮筋。

生3:它们在一起逛超市。

……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有可能。但故事似乎显得太平淡,“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读者。我们能不能假设它们先是死对头,后来又变成好朋友呢?

生:有一次,泡泡、小美和壳壳一起参加游泳比赛,它们谁也不服谁。刚开始,泡泡游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把壳壳、小美甩在了后面。它很想得这个冠军,坏主意也来了,它看到了比赛指示标志,故意把箭头挪至反方向。等到壳壳和小美游到此处时,没有发觉,不知不觉游进了水草丛生的危险区域。水草缠住了小美,壳壳急忙找泡泡帮忙救小美。泡泡对比自己的行为,感到很后悔,赶忙和壳壳一起救出了小美。从此以后,它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师:这个故事的确精彩。只是老师特别想知道泡泡、小美和壳壳面对水草丛生的危险区域,它们是怎样逃脱的呢?

生:壳壳用尖利的爪子拼命地抓水草,用锋利的牙齿使劲地咬水草,它把自己的爪子抓出了血,嘴角咬出了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出一条出路,救出了小美。

师:真是不容易呀!“患难见真情”,所以它们由死对头变成了好朋友,友谊也更加深厚了,这样故事显得就更曲折了。

生(抢着说):它们也可以由好朋友变成死对头呀!

师:是呀!除了好朋友、死对头,由好朋友变为死对头,或者由死对头变为好朋友,它们还可以是其他的什么关系呢?

生1:还可以是邻居关系。

生2:还可以是父子关系。

生(立刻反驳):老师,它们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因为乌龟不可能生出金鱼,金鱼也不可能生出乌龟。

(绝大多数学生也表示反对。)

师(迟疑一会儿):他说金鱼和乌龟是父子关系,估计有自己的理由,让我们听听他的想法。

生6:不是亲生的父子关系,是收养的,电影《功夫熊猫2》中的熊猫的爸爸就是一只鹅呀。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有道理!同样它们也可以是母子关系。它们的关系越是看起来不合情理,编出的故事才越精彩,老师期待着早点儿看到你的故事。你们看,当它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的故事随之也发生了变化,你们小脑袋瓜里的童话故事真是异彩纷呈呀!另外,我们假设眼前的鱼缸是湛蓝的大海,是不是可以编出更多好玩的故事来?

生:泡泡、小美和壳壳在大海边捉迷藏,一条饿了三天三夜的鲨鱼看见了,心想:“多肥的一顿美餐呀!这次可以大吃一顿了。”它扑向泡泡,眼看着泡泡就要成为鲨鱼的美餐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壳壳把鲨鱼的尾巴挂在了渔夫的鱼钩上,渔夫一使劲把鲨鱼甩上了岸,泡泡、小美和壳壳逃过了一劫。

师:弱者面对强大的敌人时,用智慧战胜敌人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眼前的鱼缸是东海龙王的水晶宫的话,肯定又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

(学生们在下面议论纷纷,争着说自己编的故事。)

师:孩子们,老师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三个不一样的开头,你们可以根据刚才老师的提示编故事,也可以根据老师送的开头续编故事,更鼓励你们创新,老师相信,我们班的童话大王们只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一定可以编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故事。

出示:

1.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是一只已经修行了一万年的神龟, 。

2.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的水晶宫里 。

3.一阵一阵刺鼻的气味从这条泛着泡沫的臭河沟中传来, 。

(学生快速写作。)

思考:

一、选材的动态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在教室里摆一摆、玩一玩,然后指导学生编一个童话故事。但学生带来的玩具太分散,跨度太大,不容易创编。其次,在互动创编故事的环节,许多教师过分注重写作技法的指导,给学生列出了“生动、形象、具体”等写作技法牢笼,而把真正应该关注的“怎样编”却忽视了,导致教师的指导价值缺失,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退。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习作的要求,我把“学生愿写、乐写、会写”定位为本次习作的一个目标。与其照本宣科,不如开发教材,挖掘身边的作文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经过观察发现,每到课间,鱼缸前总要站上几个学生,他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这些水中的小精灵,有时还要交流几句:“那只个头儿最大的金鱼是我带来的,是个大胃王!”“那只小乌龟好像还害羞呢,总是躲在水草下边。”“小乌龟太霸道了,还咬小金鱼的尾巴”……加上,学生都看过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对小鲤鱼泡泡和多面龟记忆犹新,对于它们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综合以上多方面的因素,我决定利用鱼缸大胆地开发教材。

二、内容的动态

引导学生编童话,教师首先要会想象,教师只有打通了自己思维的命脉,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的想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运用“动态作文教学方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杂志主编聂闻老师曾讲过:思维的动态、辩证的思考、裂变的质子等是动态作文的主要特点。在备课时,我反复琢磨,希望自己能从尽可能多的切入点出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最终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以金鱼和乌龟的关系为切入点,那么它们可以是朋友关系、敌人关系、由友变敌关系、由敌变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邻居关系、上下级关系、警察和小偷的关系、国王和大臣的关系,甚至是父子关系、母女关系等等,这样故事没有按照一种模式向前发展,而是随着二者关系的变化,故事的情节也随之发生变化。再如,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切入点,小池塘、大海、水晶宫、一条被污染的河流等等都可以由眼前的鱼缸演变而来,都可以想象成为故事发生的地点。随着地点的变化,故事也随之发生着改变。还可以从加入新的角色为切入点,从时空的转化为切入点等方面来考虑。这样算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故事。可见,“动态”是一颗裂变的种子,师生只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这颗种子就能发芽、抽枝、长叶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三、思维的动态

动态作文的“动”,在课堂上还体现在思维方式的动。纵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这正解决了学生作文兴趣持续燃烧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有的为了闯关,甚至整宿整宿不睡觉,也丝毫不觉得困、不觉得累,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使其拥有如此大的精力?是兴趣。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闯完一关后,总想着闯下一关,大脑在不停地运转,总在想办法解决问题,自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

同样,这节作文课上,随着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因为一切都是未知的,学生对于下面的故事充满了探究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又在不断地获得创造感和成就感。“原来童话故事还可以这样编!”“我能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我能编出更好玩的故事!”学生兴趣高涨、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高举,作文课始终伴随着学生智趣的参与,在“玩”的过程中,写作的活水源头不断涌来,何愁妙笔不生花?

四、生成的动态

三年级编童话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模式

每每谈起习作教学我总是感觉有喜有忧、苦乐参半。喜的是看学生习作,读到的是一颗颗充满灵动的纯真心灵,稚嫩的语句表达的是最真最美的情感,有时虽只有两三句,或语句不通、错字不断,或通篇没有一个标点,那份清纯却甘若清泉。忧的是班额的庞大,人数的众多,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辅导,评阅和个性的展示,那份劳动青涩而又无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言以蔽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爱上作文。

一、兴趣,作文的催化剂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使他们愿意写,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要激发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首先要降低习作难度和要求,开始习作时继续用看图写话的方法。如三年级上册《基础训练》有一幅图,图上有小猴子、小猪和小熊在运木头,小猪把木头放在地上推,小熊用肩膀扛,小猴则用一根绳系着木头放在小溪中拉,习作要求是比比谁的办法好。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的内容,然后问他们为什么要运木头,他们用各自的办法过一会儿会怎样,最后他们会怎样运……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依据各自不同的回答逐步完善习作。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二次习作,大部分学生都写的有情境,有一个孩子竟编成了500多字的童话故事。从那以后一部分同学开始喜欢习作了,认为写作不难,有了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二、想像,作文的生成点

小学生富于幻想,他们每时每刻都有奇特而美妙的想像,如能在习作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想像思维也是激发习作兴趣的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像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像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鼓励引导他们大胆写童话故事、想像习作。例如选几种小动物编写童话,我们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小鹿的玫瑰》《骆驼与羊》《陶罐和铁罐》等童话故事的回顾,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角色,然后编故事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如故事发生的环境、故事怎样发生的,有什么样的结果,使想像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

三、观察,作文的方法论

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对小学生习作来说十分必要。认识周围事物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认识和感受,习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习作也比较真实生动。小学生虽然对周围的一切都有好奇心,但要他们把看到的写下来,还需要方法的引导,借助课本范文引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习《燕子》《翠鸟》《松鼠》时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仿写习作;学习《爬山虎的脚》等课文时学习观察植物的方法;学习《桂林山水》等课文时指导学会观察景物特点,并按顺序写下来。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习作时就不会觉得难了。

四、自信,作文的动力源

在小学生习作中自信心很重要。中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要帮助他们树立习作信心,习作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还有让学生读范文时讲解写作方法,通过仿写来学会写作。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美景。我们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习作形式,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可写内容,使他们觉得习作并不太难,逐步树立习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我们在批改习作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每当他们得到这些鼓励和认可后,在下一次习作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更加努力,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