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育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当前素质教育模式下必不可少的内容。养成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的情况,针对目前小学生整体体质下降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体育 问题 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小学教育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教学的目标,而教师教学工作的优劣也以升学率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就造成了无论从学生自身还是学校都没有给予体育课足够的重视。小学体育教师很多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教学技能相对缺乏,有的甚至把体育课当作了活动课,仅仅是做做操、跑跑步就完事了,而且好多教主课的教师也经常占用体育课的时间。
(二)体育器材缺乏
体育教学场地少,教学器材缺乏一直是困扰小学体育教学的难题。很多小学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添置新的体育器材和修缮体育场地。尤其是近年来学生入学高峰的过去,一些小学学校进行了撤并,教育资源的整合使短期内的体育器材缺乏的问题更为突出。许多的学校即使有一些相对完整的体育器材、设备,也不用于平时的体育教学当中,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或比赛的时候拿出来用一下,其余的时间都是放在专门的器材室中。
(三)缺乏专业的小学体育教师
近几年,虽然我国在体育教师的培养上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但是目前一些年轻体育教师在教学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当下社会上一些“金钱至上”等腐朽思想导致许多体育教师丢失了严谨踏实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同时也做其他的兼职工作,致使学校很多体育教师都在社会上从事了其他的兼职工作,这样就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体育课程内容单调乏味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心理上对事物存在着新鲜感和好奇心,这就要求小学体育课的内容要具有新意,可以吸引住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一套每节课必做的体操、跑跑步、做几个老旧的游戏来度过,这样单调乏味的课程往往让学生感到厌烦。小学生体育课程应该根据其年龄特点以及身体发育情况,以游戏和简单易学的动作为基础,并考虑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针。
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学校在要重视对体育器材的购置,制定长远的计划来更新必需的用品。同时要对现有的器材建立完善了维修和保养制度。针对当前的器材缺乏和场地不足等问题,体育教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积极发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可以错开不同班级间的同一教学内容。或者是安排部分室内教学,教授给学生一些体育小常识,如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眼保健操,小伤简易急救等等,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器材缺乏的压力。
(二)开展多项体育运动项目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积极举办相应的运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激发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例如,可以开展乒乓球比赛、田径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等。把每学年体育运动会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日程中,要根据学校实际,并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和冬季长跑活动安排,适当组织一些适合本地的体育活动,如:春游、远足、社会调查等活动。
(三)加强对年轻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
学校应重视对体育教师在思想上的引导,经常举办一些对体育教学有益的理论讲座,还可以邀请一些模范教师来作报告以加强思想上的交流,从而帮助青年体育教师更快的提高教学思想水平。在平时学校领导要注重体育教学工作,深入了解体育教师工作的作用。使年轻的体育老师感受到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从而使他们感受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
(四)建立恰当评价方法,培养学生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小学生对老师的表扬都十分重视,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他们充满了积极上进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考核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可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的优劣,注意评价语言的措辞和语气,以激励为导向来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信心。
三、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教育生涯的启蒙阶段,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贯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精神落实到体育课程的内容中。在实践中,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友斌.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2] 张宇艳.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3] 陈俊伟.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体育家威廉姆斯。其基本观点是:1、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而健身作用只是体育教育中“自然得到的副产品。”2、“体育即生活”,使儿童现实生活丰富、愉快、满足。体育教育过程应符合儿童本能,应有利于儿童个性自由发展,应从儿童的兴趣出发采用贴近生活和贴近天然的运动。3、儿童倾向于自然生活活动,而体操则是非自然的、违反人的本性的、形式化的活动,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应提倡顺应自然的、随心所欲的身体运动,如游戏、舞蹈、户外竞技运动、野外活动和基本技巧等。4、体育教育应以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满足为中心,教师只能起辅导和鼓励作用,而不能充当主导者、维持纪律者和命令者。5、竞技运动是体验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形式,它能使人充分显露才华,并能表现出人的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可供我国借鉴的内容: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来研究体育教育,它反对强制、单调、枯燥、呆板的体育教学形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体育教学气氛的活跃性和娱乐性,注重体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注重体育对人心理培养,强调体育在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价值,为推动学校体育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这些合理的部分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改变我国学校体育较呆板的教学模式、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克服体育教学中“严肃有余、娱乐不足”的倾向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它还将促进人们对学校体育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启发人们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欢乐和谐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愉快的情感参与体验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为学生热爱体育并终身参加体育活动奠定良好基矗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1、否认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增强体质是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绝不能象自然主义体育所主张的那样将其视为满足学生兴趣而产生的“副产品”。2、片面强调学生兴趣。3、排斥非自然的操练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育既要有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活动,又要有发展学生体育素质的、具有量化标准的练习;既要利用某些体育内在的悟性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和竞争、协作的精神,又要利用某些指令性活动的强化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片面排斥非自然性的操练性的体育内容,将导致体育教育效果因“偏食”而“营养不足”。4、否定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担负着育体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完成我国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保证。任学生自由发展,将无法完成学校体育任务。
现代体育教育体系的发展是多种体育思想之精华相互作用的结果,对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的方式
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常常使用,对研究目的的达到有直接和积极的作用。笔者针对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利用自己优势,取张家口学院本科、专科学生各100人左右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具体涉及:学生年龄、性别、爱好、对体育课的认识、体育课是否能够对道德品质起到作用及体育授课教师是否进行过德育渗透教学等。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经过研究讨论,初步有了一些解决建议。
2访谈法对个别具有代表性学生进行访谈式调查
这些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在选取时带有一定目的性,比如特别惧怕体育课程的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对体育课特别喜欢而自己专业成绩较差的学生、体育课成绩和其他科成绩均十分优秀的学生等。在学生选取上也注意到了男生和女生选择,尽量能够使访谈对象能够代表一部分同类型学生。在访谈方式上,不能正襟危坐,容易给调查对象造成压力。所以在访谈时,一般在课间或其他休闲时间,一般不用笔本进行细致提问和记录,这样就给访谈结果记录带来一些困难,为了保证学生访谈内容能够尽快真实地记录下来,访谈问题一般简单和直接,并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问题进行多次访谈,结束后迅速整理记录,从而达到了访谈调查目的。
3教育实验法
在初步进行了本课题的一些调查后,笔者开展了一些教育实验活动。有了一定的调查结果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后,有了一些初步的建议和想法,这些建议和想法能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起到预期作用,能不能够通过实践的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同时又在德育的影响下带动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这些都能够在教育实验过程中有所体现。笔者利用不同项目的体育课堂进行了一些实验,将一些有效和积极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记录,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二.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1.1通过调查问卷
将问卷具体问题进行了整理整合,大项结果统计如下: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学生,样本选取的对象从年龄和性别比例上大致相似,爱好比例上也无大区别,对体育课的认识和体育和德育的关系中也得出了几乎一样的结论,那就是体育课是有用的,但是对学生个人的品德和性格的影响上看基本处于无伤大雅状态,没有发挥体育课德育作用,体育教师在授课中也基本上着手于实践动手方面,对德育并没有加以应有重视。
1.2对访谈结果的分析
访谈记录1:对象为特别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访谈对象是一位女生,每每到体育课参加运动的态度不甚积极,总以各种身体不适的理由缺席,身体瘦弱,眼神迷离。对问题往往回避,觉得体育课对她而言可有可无,没有什么作用,对品德更加没什么影响。访谈记录2:对象为对体育课无特别兴趣的学生。访谈对象为一位女生,体育课参加程度一般,偶尔以身体问题缺席上课。体育课对她而言是一门必须要拿到学分的课,但是课程分数高低无所谓,及格就行,不影响毕业拿学位就够了。体育课不会影响道德形成,只是身体健康的问题。访谈记录3:对象为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访谈对象为一位男生,体育课程参加积极,从未缺课,而且在课余和闲暇时间大多会进行多样的体育活动,体育成绩突出,专业课成绩一般。访谈过程中眉飞色舞,围绕体育内容的话题多样,能够看出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体育课程不仅有利身体健康,而且能够让人培养进取、坚持的生活态度,更能注重团体协作。从选取访谈记录中可见,这些学生能够基本代表一部分学生态度,其中访谈记录1和3的特征学生数量都不多,说明在大部分学生心中,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是为了拿到学历学位的必经途径而已,具体说到能不能够影响到性格形成,道德品质的影响,就更谈不上了。
1.3对教育实验结果的分析
笔者在拿到调查结果后,经过研究,选取了两个不同专项体育班级,进行了德育渗透的教育实验,在此以羽毛球专项课程为例。笔者在羽毛球专项体育课程中选取了两个班,实验班着重渗透了机智、灵活、拼搏、协作、团队、守法等意识。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流,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手段,不仅介绍具体的羽毛球的运动知识,而且让大家观摩著名比赛、分析比赛背景和运动员的积极品质,讲解违规违纪行为,让学生们全面地了解运动的本质和目的。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摒弃了单纯的模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单个辅导,尽量地深入他们的性格内心,找出需要改变或提高的弱点,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鼓励。课后还让学生们写一写、说一说上课的感受、克服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这样可以直接地把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一段实验时间后,试验班级与对照班级进行比较后发现,试验班级的学生上课态度更加积极,能够按时上下课,请假人数大大减少,完成基本项目的各项技能更加熟练,分析态势和问题的果断性灵活性大大提高,并且乐于与人分享、乐于协助他人,试验可以说是成功的。
三.结论与建议
在高校的环境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容易为客观不特定的因素所影响。相较于那些在课堂上主要依靠听、读、写的课程,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各种各样的观点、信念、情感、意志和态度容易表现出来,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接近学生,就更容易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反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体育拼搏竞争的过程中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在体育锻炼提高过程中培养积极进取、轻易不言败的意志;在了解运动规则制度的过程中了解规范的公正、诚实的意义;在集体配合过程中体会团体的力量、协作的功效等等。做好高校体育教育德育渗透,对学生而言,无论是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都会得到巨大提高。所以在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当中,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获得优良比赛成绩,还要将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品质融入其中,让学生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升华。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全面而有重点的科学教学计划
为了获得最满意的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按照一定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体育过程中的德育进行规划。首先,要明确德育目标,这种目标不是大而空的,而是具体可操作的。比如,将集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拼搏进取精神、遵纪守法等等教育目标列出,一堂课的哪些方面可以涉及哪些品质的培养,要用一些特别方式让学生向着这些方向发展。其次,制定教学计划不能依照传统,只将时间和授课内容排列,还要讲训练、项目、时间和德育目标融为一体。在有这样科学全面的目标前提下,来设计和制定行动方案,保证在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道德教育,培养了积极正确的品格。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采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完成或者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就应该积极寻求其他教学方式,用什么样的方法加强什么样的德育效果,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都应该有所考虑。要采取那些针对性强、效果优良的方式,全面地完成体育教学。
2注重课堂的教学
首先要有良好的授课环境,寓情于教,形成良好的课风;其次要挖掘出每次课的德育侧重点,结合体育知识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德育;再次,一定要组织好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注重仪表和言行。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庄重严肃,同时也要体现出健康和朝气蓬勃。其次,在组织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这些准备出了认真备课外,还需要有序布置场地和器材,指导学生收拾和整理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守纪律的集体观以及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结合比赛及各种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严重限制了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问讲式的主体课堂”向“研讨交流式的自主学习课堂”转变,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坐井观天》时,可以给学生设计“青蛙说的话是真的吗?”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再用纸折一个青蛙进行试验,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此一来,教师便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巧妙的留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创新空间,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绪。如此不但对教师的主动授业有所帮助,还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大大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教学艺术的水平和成果,也让学生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老舍先生的优美散文――《草原》时,可以先让学生将这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散文进行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中的草原,欣赏草原美景并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等。在讲解“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一句话时,教师可以设计“老舍先生会低吟什么呢?”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如此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了整堂课的质量,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始终遵循“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的原则,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教学效率 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 实践活动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从改革课程结构人手,运用现代课堂理论,把原来的必修课(我们平常用教材在教室里所上的课)课时进行压缩分解,增设读写课、赏析课、实践课,为学生营造、融合提升、扩大学习语文的环境,让他们走进广阔的语文大世界,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去探索语言文字的奥秘,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的博大精深,使其语文能力得到发展。
一、训练中夯实学生“双基”,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语文学科是基础课程中的基础,作为学习生涯的必修课,语文的必修课堂教学必须起到奠基作用。它不仅是学生语文扩展与提高的前提,而且还要为营造语文环境服务必修课注重了班级授课优势,我们应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大胆地改革调整,进行减时增效,克服过去花时多,只重教本、效率低下的必修课堂教学。现在课时减少了,要完成不变或更重的教学任务,只有在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只有变大干、苦干为巧干、乐干,才能达到目的。在必修课课堂教学中坚持通过教材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夯实学生“双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到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同时营造一种充实的语文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并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课外阅读与写作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成果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必修课里即使把课文读得很熟、教得很透,对于全面提高读写能力是远不足够的。必须使课内外结合起来,通过课外阅读与写作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成果,而读写课则是保证课外读写的有效形式(尤其对农村学生无书籍、无时间、无指导的三无状况)。要使读写课真正起作用,关键是学生阅读书籍资料的建设。在这方面,我着重抓了以下几点:①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②组建班级阅读交流站,让每个同学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期初暂借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并建立系列的借、还、管制度,期终如数退还,达到一个同学出一本书,就可享受数十本书的资源与信息的目的;③根据各自家庭实际与书籍爱好类型,自主课外选用。在读写课上本着由浅人深,融合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原则,教师既可向学生推介内容,也可对阅读方式方法进行指导,还可与学生一起探讨疑难。学生在读写课中采取自由阅读方式,精读、赏读、略读、选择读各取所好,遇到障碍既可查阅资料,又可质疑问难;既可独立思考,也可小组讨论交流,分时间插诗文吟唱、手抄报编辑、心得记录、好词佳句摘录推介、读书方法交流、扩续编故事、自由作文、参加征文赛、写作投稿等形式,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学写,在写的实践中促读,使读写形成一个整体,促进语文学习,融合语文环境。
三、学生在赏析古典佳作中审美,受到思想教育,在审美中陶冶情操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内容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赏析课就更好更优地达到“文道统一”让学生通过赏析品味古典佳作、记忆历代名言警句,吟诵唐诗宋词,兴唱元曲,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研读古墨的幽香,欣赏如诗如画的描绘,叹服文学、书法艺术的精湛,油然而生美的情感,身临其境地享受中外古今的精华瑰宝,学生在赏析中审美,受到思想教育,在审美中陶冶情操,认识真、善、美,辨别假、丑、恶,达到提升语文环境的目的。在实践中一首绮丽小诗、一段细节刻画、一个人物塑造、一则经典故事、一幅漂亮书法,均可让学生在谈感受、发表见解、吟诵、对话、模仿、辩论、欣赏、交流中陶醉。教师适时给予点拨,让学生随文而歌,随文而泣,感受学语文不仅是一种爱好,而且是一种享受,其中之乐,妙不可言。
四、让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扩大认识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