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精密铸造;项目;学习情境;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38-02
0引言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由一系列教学技术组,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用,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精密铸造技术》是材料成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精密铸造理论基础和精密铸造成型工艺,能编制精密铸造工艺规程卡,了解精密铸造车间的管理和生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该课程改革中,有利于实现该课程的人培养目标。
1确定《精密铸造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
由中铸协牵头、行业企业主导针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职业职责以及职业培训与认证几个方面进行定义和界定,并设定相应的类型。从而确定精密铸造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
1.1 专业能力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有:①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②掌握典型精密铸造工艺特点及方法选择;③掌握熔精密造理论基础和精密铸造成型工艺,能编制精密铸造工艺规程卡;④掌握精密铸造浇注系统的设计、模样的组焊、制壳、焙烧、后处理等精密铸造工艺过程;⑤了解中频感应电炉、电阻坩埚炉熔炼、浇注工艺、机械化及自动化铸造技术。
1.2 方法能力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方法能力有:①信息查询、收集与整理;②分析、总结;③制订工作进度表以及控制进度;④方案设计与评估决策。
1.3 社会能力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社会能力有:①容忍、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②团队合作能力;③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④劳动组织与实施能力;⑤遵守劳动纪律的自律能力。
2《精密铸造技术》课程设计
2.1 学习情境项目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该学习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精密铸造技术》课程设计中引入了三个精密铸造典型的完整学习情境,三个学习情境承载了《精密铸造技术》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具体如下:
情境一:水玻璃型壳熔模铸造;情境二:硅溶胶型壳熔模铸造;情境三:复合型壳熔模铸造设计与制作。
2.2 课程设计本课程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工作岗位(考虑迁移岗位)和后续课程要求为课程定位;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和课程目标,构建学习情境。
3《精密铸造技术》课程内容
3.1 内容选取针对铸造工国家职业岗位标准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以精密铸造的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选取教学内容(见表1)。
3.2 内容安排本课程是在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的第4学期进行,教学安排7周,每周8学时,共计56学时。教学内容按照精密铸造生产工艺安排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如表1。
4《精密铸造技术》课程实施
4.1 教学模式按照“铸造零件不断线”,工学结合的原则来设计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注重实训过程的可操作性; 使教、学、做一体,课堂与实训一体化,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以“生产零件”为载体,实施六步法全真教学模式;内容侧重生产实际应用,生产案例,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
4.2 教学方法在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时,根据教学单元的特点主要使用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分数激励法、引导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评价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教师教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
4.3 考核标准以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为重点,结合课堂表现、实践环节情况综合的对学生能力进行评定,见表2。
5结论
行动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学习活动是在具体相关联的项目行动中进行的。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到《精密铸造技术》教学中,促进了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口腔工艺;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140-02
订单式培养即学校与某用人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下学期还要共同组织教学,最后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的培养模式。因此,在实验室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创建与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的先在教学楼上理论再到实验楼实训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先操作再进行理论总结或同步进行,全程构建技能培养的理论实践教学环节。
口腔工艺技术是以生物力学、材料学、冶金学等有关知识为理论基础,以研究各种修复治疗为目的,用符合人体生理的技术制作方法,制作修复体和正畸矫治器的一种专业技术。以口腔工艺概论、口腔牙体解剖、牙合学、材料学等课程为支撑,为口腔修复、正畸等课程奠定专业基础。通过在实验室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整合了口腔工艺概论、牙合学、材料学等专业基础课与口腔修复专业课的界限。口腔工艺技能实训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每个工艺实训项目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为培养顶岗实习的工作能力打下基本功。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讲教师(模头)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分模块教学。
1 口腔工艺技能实训课程的实施思路
口腔工艺技能实训课程以口腔技工全口义齿修复、固定修复、可摘修复、活动矫治器等的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技师职业素质相融合为教学目标,深化工艺技能实训的教学内容,在实验室同时开展理论与实验教学、教室与实验室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一体化。每周在黑板右下角注明每周每次课的操作项目任务和目标,左下角标注每次操作项目参考教材第几页,通过运用讲授、演示、个别学生单独指导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制作、考、交”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听课质量和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明确实验项目目的、要求和步骤。
在口腔工艺技能实训教学环节中,专业理论和实训操作循序渐进,抽象和直观相互交替,做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重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操作潜能,在实验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统一考核标准,提交实训作品。
2 口腔工艺技能实训课程的实施步骤
课程目标的制定 口腔工艺技能实训课程覆盖面较广,内容涉及口腔工艺概论、口腔牙体解剖、牙合学、生物力学、材料学、口腔修复、正畸和美学等,为学生将来走上口腔技师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齿科工艺加工流程及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将课程分为四大工作模块(见表1)。
课程学时的分配 根据课程实际需求,采取的教学安排如下:3年制学生接触专业课第一学期口腔工艺技能实训总共28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训256学时。
课程教学实施 口腔工艺技能实训课程使用卫生部规划的必读教材有材料学、口腔牙体解剖、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正畸、口腔修复学等课程专业内容,知识面广阔。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口腔修复工艺技能实训为主线,以实现和完成口腔固定修复、活动修复工艺技能操作为目标,遵循口腔工艺流程“程序全面系统性”和“训哪个模块就学哪个模块;结合生产技术现状和加工企业用工需求,有什么技术需求就强化什么技术”的原则,把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在一起。授课计划按四大模块划分,每个模块结合不同的缺失类型,设计不同的修复方法,教会学生铸造技术、冷弯技术、打磨技术等,并掌握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设备的使用;由教师把学生分为3组(8~10人为一组),与实验师同步对每个实训项目操作任务的要点、步骤、多种方法进行详细分解并进行操作演示,并在步骤演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动作规范的讲解,增强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实训课演示前先组织本组学生针对前次实训课后的实验作品从好到差依次排列,引导学生相互点评、共同纠正,取长补短,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迅速提高学生自我测评、自我纠错的水平;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演示步骤进行操作为主线,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错;最后由模头讲授理论知识指导为辅助,总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巩固和提高。
除了以上这种将操作演示、发现解决问题、学生实训练习、理论总结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外,教师还布置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与操作模块内容相关的读书笔记,让学生分组在课后查询相关资料,巩固操作模块理论,使学生完成文献检索,改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加深理解和巩固每次实训课所学的专业模块,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困惑
1)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探究理论,一样能全面掌握技术。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但是形式和内容比较统一,更注重实效。在实施过程中理论教学课时每周只有2节,更多穿插在演示教学中,能否做到强化实践教学,有待于后期进一步验证。
2)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规范,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有章可循,否则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考核办法和督导等容易出现问题。
3)尽管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整合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不适合所有医学专业,除非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原有教学模式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添置配备全新防尘教学设施,如多媒体、电子实验室教学软件和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
4)口腔工艺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表明,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与特点的,但是该教学方法更适合高职学生专业学习。
参考文献
[1]仇恒佳,蔡健,成海钟.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
22129-22131.
[2]董晓华.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8-19.
[3]冯薇.面向职业岗位的高职《电子制造工艺与管理》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实践[J].电子世界,2012(12):169.
[4]刘会娟.“产品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1-42.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应从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实践。
一、机械自动化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已经不断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同时在不断的提高,现代企业中大量机器设备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产品的数量、质量、成本、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为设备所左右,机械设备日益向大型化、精密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然而,机械自动化专业价值观念结构比例失调,造成人才匮乏,已经不适应目前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管理等项工作。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的转移,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就教学培养目标而言,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就教学模式而言,是以提高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工业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调试与维修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技能的生产第一线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及数控设备的操作、保养、调试、维修、工艺编制、运行管理,一般复杂程度机械、电子设计工作。周济部长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是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和学科建设,使办学贴近市场,其优是能最大程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订单式”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能够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高职教育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则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大的灵活性,其专业内涵应体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按照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为依托,以高职教育改革为契•59•机,适应天津市工业重心东移的战略要求,以为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支持为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艺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任务,培养适应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能否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做好加强专业建设、调整培养方向、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等工作,从而使教学改革以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源头,增加改革的力度,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3.加强学校的师资建设。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去锻炼,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不仅具有理论性,更应具有实践性。
4.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训。企业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提供便利条件,使学生有条件接触企业正在运转的设备,走向“第一线”实习岗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院机电工程系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看,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4年分别为14人、37人、55人、94人。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机电系机械自动化专业同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关系。我校于2004年年初正式同该厂签定了实习协议书。该企业将作为我校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实训实习基地。机电工程系机械自动化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支持本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所进行的专业改革,在此将我们所做的点滴体会进行总结,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三、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的实践
1.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
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天津市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塘汉公路0-10号,成立于1992年11月,资本金额两千零五十万美金,是滨海地区的一家具有生产开发能力的台资现代化铸造厂。面向全世界各企业生产汽车用铸铁制品、电动机铸铁制品、机械用铸铁制品、手工具铸铁制品及建筑工程用铸铁制品等多种产品。该公司具有世界一流的软件环境,具有国际先进的硬件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等。实现与企业的“订单式”合作关系,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起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的课程教学体系,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建设为
模块式,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方向,灵活适应企业“订单式”培养的需要。
(2)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制订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细则及考核标准,渗透职业素质培养。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训练性和实用性。
(4)强化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能力培养,并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能力训练方法。我校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前两年在本校及其它实训基地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的基本学习与训练,第三学年在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实习;目前2005年毕业生已有三十多名学生在该厂进行实习锻炼。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们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原教学计划中的一些课程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公差与配合、互换与测量技术、模具设计基础、数控机床及编程、液压传动原理与实践、铸造工艺及实践、CAD/CAM实训等课程,删除了原教学计划中理论性较强、不符合企业需要的一些课程。本专业总课时为2510学时,理论课为964学时,占总学时的39.0%,实践课为1546学时,占总学时的61.0%,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为1:1.6,加大了实训实习课时比例。
2.“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订单式”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它的建立和实施主要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来完成。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由单结构的理论型转变为多结构的复合型。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1)有计划地选派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到现场进行实践锻炼,培养职业技能,使之尽快具有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能力;2004年暑假学校安排青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机械自动化教研室共有三名教师深入到天津港务局四公司、一航局一公司机械队等企业进行调研和社会实践,使专业教师在生产实际岗位上学到实用操作技术。
(2)从生产一线聘任有实践经验和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2004年4月我们聘请了天津一航局两位精通液压技术的总工程师结合我们实验室的液压实验台进行现场维修和指导,使我们的专业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3)积极鼓励见习教师以实验室、实训室为主要见习岗位,让他们参与本专业的实训实习环节,熟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操作技能,逐步培养双师素质。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定这样的信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强调要加强•60•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结合,加强职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结构要求,建立以结合所学课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水平的训练基地。另外,还可以强化职业技能,使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使学生在学期间就取得一定的上岗能力。为此我们在校内建立专业化的实训室的基础上,基于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除了与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签定了订单式合作意向之外,天津盛港集装箱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天津石化机械制造安装工程公司与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2003级学生的订单培养合作协议于2005年9月实施。另外,我校还与诸如天津造船公司新港造船厂机械分厂、天津港务局第六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这些合作单位均有先进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并可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除了与企业合作之外,机械自动化专业还充分利用校内的实验实训条件,机床电控及PLC实训室、电工实训室、液压实训室、电拖与电气控制实训室、绘图室等实训基地,另外还有金工实习车间和钳工实习车间。为配合职业技能训练课,今后我们还应该逐步筹建数控设备调试维修技能训练室、CAD/CAM模具设计实训室、材料实验室等。
4.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规格是学生在学期间应获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电工安全上岗证”和“计算机力应用技术证”等证书,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普通高校英语等级3级的考试,使学员毕业时能同时具有岗位需要的多种专业证书。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使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在学校课程学习和实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以能力为核心,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为学生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方便。机械自动化专业教研室在新调整的2004级教学计划中将职业技能取证培训列入了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使取证培训纳入正常教学环节。在机电系与产学研中心的共同努力下,机电系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分别对机械自动化专业2001级、2002级共51名同学进行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电工安全上岗证取证培训,两次考试通过率为100%。通过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设计;兴趣教学
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高职院校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是机械类学科重要的必修课程,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在社会加工制造业、机械工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材内容的缺陷,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繁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生源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过于定式,大专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理解力、想象力不足且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
3.实验设备的不足,大部分学校中只有部分实验设备,而且还多是一些老旧设备,不能及时更换和补充新型设备,使得教学与实际社会生产上存在差别。
4.教学方式的不足,目前,主流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课堂讲授,学生记忆,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缺乏师生互动。
5.考核机制不合理,主要的考核方式还是卷面考试为主,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突击背重点,一样可以合格的现象。
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职业学校中对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主要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三个方面,因此课程设计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改变,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教学内容设计
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提供给生产一线。教学内容应突出技能型、实用型知识点,知识点要结合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讲授。对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要结合现实社会的生产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出相关知识的理论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式设计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老师教授的教学形式,要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式的设计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兴趣教学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发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特点,在实验内容和方式上作了改进,如在砂型铸造成形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实体模型,将原有的零件模型换成学生自己设计的有趣的实体模型,比如鱼形模型,虫形模型等动物模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铸造成形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课堂搬到实验室,让学生在边做边学,边观察中来学习知识、了解知识。同时学校应注意社会生产中的变革,及时更换老旧实验设备,用新型设备来提高学生对现代社会的生产情况的了解,也有助于培养操作型,技术型人才。
(2)实践结合教学设计
使多种教学方式联合应用,传统的书本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以网络上的新的知识来补充书本知识中的不足。
学校要加强与工厂的合作,把课堂搬到工厂中,以现实生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如锻压成形这样在学校现有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以工厂相应的生产车间的生产视频来作为实例教育学生。
实训课与理论课的结合,这样让实训与理论同步进行,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老旧设备的结合,在教授一些设备的教学中,以老设备来讲原理;用新设备来教实践,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用性,科技性,帮助学生适应以后的现代化生产。
(3)角色互换教学设计
适当的进行角色交换,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查询一些相关生产实例,并做成相应的课题,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其他学生及老师进行讲解,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和引导下去解决。这样做,学生与老师的角色时常调换,亦教亦学,有助于共同进步,共同制定良好的教学形式。
(4)相关选修课
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的形式来更深入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以选修的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进行补充学习,也可以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3.考核方式设计
传统的卷面考试,考核内容片面,所以要将单一的考核制度变为多种考核制度结合的考核方式,建议将卷面考核、实践考核、出勤考核、创新设计考核等方面同时结合在一起,对各部分的权重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的一个综合性考核可以同时考核学生的理论、动手实践能力、出勤率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短板,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精力,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职业院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改革是个系统复杂的工作,它的核心宗旨是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达到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创新,应用型,科技型的高素质的人才为一线生产做贡献。本次提出的相关建议是根据当下社会现状,机械生产加工业的发展情况所制定提出的,提出的相关改革最终实现学校重视,教师投入,学生爱学,推动全新的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杰.《金属工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丁建生.《金属学与热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3]赵忠,丁仁亮,周而康.《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力度
充分利用学院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行业学会的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加强培训班学员的企业实践和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北京法那科机电有限公司、德国DMG公司给学院投入实训设备,共同制订建设方案和培训方案,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东风商用车公司铸造二厂等企业共同制订专业教学培训方案,参与教学培训的全过程。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为职教师资培训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得到培训班学员和派出学校的高度认可,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二)赴相关国培基地开展学习调研
组织调研小组赴省内外相关国培基地参观、学习和交流,积极开展对外学习和调研活动。先后多次赴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电子职业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进行调研和专项交流。赴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东风汽车公司专题调研,了解企业基地对学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对本科、高职、中职和企业各个方面的国培基地进行走访交流和学习调研,对改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搞好师资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地。
二、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一)启动专业点建设项目
学院基地申报的“2013年度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中央财政给予200万元支持建设,学院配套680万元。学院焊接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原有设备160台套,设备总值480余万元,但先进、高端焊接设备数量偏少,不能完全满足校内实训和社会培训的需要。以购置高端设备为主,建成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训练与社会培训相结合、服务学校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内涵的立体式实训体系。
(二)推进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项目
2013年,学院基地申请了陕西省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训“数控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两个专业的培训包开发任务,开发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完成相关培训资源建设,通过陕西省教育厅的项目结题验收。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013年,学院基地申请了陕西省2013年度职业教育重点招标课题《陕西省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并划拨项目经费3万元,学院配套3万元。该课题已经完成研究工作,通过项目结题验收。
(四)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
两年以来,学院基地共承办了十期各类职教师资培训任务,培训学员859名。承办三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四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两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两期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二期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班,三期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
三、提升水平,凝练特色
(一)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管理机制
学院师资培训办公室全面负责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各二级学院配合协调开展工作。每期培训班均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组建班委会,形成三级管理体系,切实加强组织管理。
(二)坚持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
学院基地始终坚持深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研,每年选数10所中职院校,与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和派出学校进行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了解中职教师现状和培训的需求,形成培训工作反馈机制,为提高培训质量打下坚持的基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培训项目的任务要求,精心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培训计划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三)突出技能训练,增强培训效果
在教学实施上,坚持把技能训练放到第一位,重点突出实践应用,依托学院实训基地优越的训练条件和精良的设备,加大实践教学课时,讲练结合,强化了学员动手能力培养。根据学员实际,对培训方案进行调整,开展分层培训。组织学员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企业实践,增加生产实际经验,保证培训目标任务的实现。加强对培训学员的安全教育和督导,强化安全意识。根据培训学员的不同专业和不同需求,提早落实学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事宜,并组织会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强化训练。
(四)加强信息反馈,满足学员需求
每期培训班开班后,及时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教学安排和生活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加强课后交流,了解学员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满足学员需要,为学员办理图书阅读卡,申请专用上网账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
四、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