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居住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其致力于解决小空间中居住的舒适度与便捷性。虽然空间不大,但涉及的问题却很全,如照明、采光、材料、构造、施工绘图、通风、设计要素、空间界面处理、人体工程学等。课堂内容较繁杂,增加了学生的接受难度,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往往很浅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题选择多是一些概念性空间设计,没有添加任何实际施工中常需要处理的问题约束,学生经常为了设计而设计,背离了设计的真正意图。设计本该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解决实际项目中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进行切入的一系列活动。没有实践基础的调研是没有办法找到设计的核心存在问题,也就没有办法做出好的设计。创意并没有那么简单,其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一定是大多数人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试着去解决的最后成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居住空间设计。这种模式教出来的学生可能连基础的居住空间设计知识都不了解,既不利于后续课程的教学,也影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被动式的“以教定学”的模式,缺乏交互性。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促进交互式教学,创造了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以学定教”的主动教学模式,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平台,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解决实际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消化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合引入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课题,需要教师对选题、选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本土项目为宜。除了引入实际项目为设计课题以外,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交互,师生与项目交互,学校企业的交互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只有真正协调好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使得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就业。
三、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法
笔者对课程进行了思考和设计,利用广州地理环境的优势,在新的一轮教学中提出以“实例驱动教学”作为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设计进行中不单单考虑理论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实际项目案例引进课堂,让学生与市场需求直接接触,以客户与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符合需要的作品。课程摒弃传统模式中一味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的做法,而是把学生带到企业项目实地。“实例驱动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课堂——工地——课题”每一次循环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能力都逐渐提高,从“基础理论知识——初级实践能力——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更强的实践能力——完善的设计作品方案”的递进式课程安排中,将课堂到现场、理论与实践紧密相扣,从浅至深、循序渐进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应用、创新能力,完成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实际项目的设计思维,经过“实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性训练后,有能力独立完成居住空间设计项目,脱离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上升为对口设计师培养。
四、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完善
实际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与开展校企之间的发展合作,通过课堂专业教师的教授与企业中优秀设计人才的进一步现场指导,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手段,适应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把学与工完美结合,通过课堂与工地学习、教师与设计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对居住空间设计的一系列过程了解熟悉,对材料工艺、设计步骤等实践能力逐渐增强,脱离不实际的空洞理论教育。想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就必须提高其专业素质,其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居住空间的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操性极强的课程,走出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双赢的策略。
五、结语
【关键词】旅游广告媒体选择营销效率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旅游产品的营销,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体广告来扩大影响力,吸引客源。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媒体广告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及其营销效率问题,是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旅游广告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1.旅游广告营销现状
世界已经进入“不见广告不购物”的后广告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大人类小地球的高度信息社会,一切都彻底信息化了。广告就是一种人为加强的浓缩信息,是广告主用智慧和金钱制造的射入人们大脑和心灵的信息核动力和原子弹。旅游业是一种事先看不见、摸不着,出售风景、出售文化和出售服务的特殊产业,广告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广告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2.存在的问题
首先,旅游业界广告意识极其淡薄。其次,旅游广告经费严重短缺。再次,旅游广告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数量少、水平低。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旅游广告的发展也不例外,事实上,国内外旅游广告业的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广告意识也在加强,人们也开始了对旅游广告的关注和研究。
针对旅游营销目前存在的这些现状,如何更好的通过研究现状,发现旅游广告的特点,分析旅游广告的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从而找到具体的对策,将是有关旅游广告营销效率研究的重点。
二、影响旅游广告营销的主要因素
1.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是旅游广告的基本前提
首先对消费者需求类型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其次是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广告的具体调查是广告实施之前的必然准备,主要有广告环境调查、广告调查、中介媒体调查和广告效果调查。不论是旅游系统内部负责广告工作的部门,还是专门的广告公司,都是应在广告实施之前和进行过程中认真考虑这几个方面问题。
2.旅游广告的定位和创意
旅游产品的定位和创意主要包括找准对象,进行旅游目标市场的分析和选择;正确出击找到定位的方法,如填补空白式的定位、平分秋色的定位、取而代之式的定位和适应变化式的定位;了解对象进行市场细分,可将旅游市场细分为会议商务旅游市场、观光旅游市场、度假旅游市场、探亲访友旅游市场、奖励旅游市场等。合理的旅游定位更离不开好的创意,旅游广告的创意分析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广告的好坏,创意和联想是分不开的,例如可以把承诺、名人效应、幽默、民族风格、一切有名的东西糅合在广告的创意之中,能更好的章显旅游广告的风采。
3.旅游广告的内涵和特点
旅游广告与一般的产品广告不同,它受旅游行业特点的影响非常明显,诸如旅游产品的时效性,不可触性,旅游产品的跨区域、跨文化、跨国界性,行业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鉴于旅游行业的这些特点,旅游广告展现出自身的特点:旅游广告不同于一般文字广告和其他的产品广告,旅游广告必须传达明确的信息,既广告的发出者是谁,而其他的产品广告不一定要明确的告知广告主,它只需要传递产品本身的信息或者一种观念,一种思想,它的目的是让受众购买产品,至于在哪购买不是广告要传达的内容,但旅游广告不同,必须让受众在认识产品、服务、观念的同时记住信息发出的组织、企业或个人。有效的掌握广告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广告的营销效率。摘要:市场营销学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适合引入“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本文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设计步骤,并以目标市场策略项目为例,分析了“任务驱动法”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市场营销教学应用
“任务驱动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被普遍采用。市场营销课程内容不像计算机类课程一样具备很强的操作性,但同样适合“任务驱动法”教学。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方法,它以富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为基础,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学习。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市场营销教学中,教学模式创新为:确定目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总结评价。
(一)确定教学目标,形成教学项目。[1]
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从职业方向看,本课程讲授有关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鉴于目前对市场营销类工作岗位的要求,本研究提出的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是:
1.能对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2.能对市场及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初步分析。
3.能对顾客的购买行为进行初步分析。
4.具有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的能力。
5.能用市场细分原理及目标市场原理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
6.初步具备组织、策划市场营销工作的能力。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可建立六大教学项目:基础理论、市场营销环境、顾客购买行为分析、市场信息研究、目标市场策略、营销策略。]
(二)在各项目的基础上,设计教学任务。
基于教学需要,把各项目分解成若干单元,运用“任务驱动法”,结合其他传统教学方式,实施教学。以目标市场策略为例,该项目可以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单元,下表是针对部分项目单元设计的单元任务。
(三)引导学生解决任务。
运用传统方法讲述与项目有关的基础知识,辅以案例分析,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初步介绍完成相关任务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对布置的任务进行思考,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解决任务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讨论沟通。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尤其是对有争议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从旁加以提示,激发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四)任务完成后,总结评价。
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作总结评价。教师要从知识点掌握程度、分析方法、与实际贴合程度等方面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理解正确及做得好的方面和理解有误的方面,从而使学生熟悉和正确把握课程内容。同时,组织学生互评,使学生接触不同的思维方法,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拓宽思路。
(五)目标市场策略教学设计实例。
1.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市场进行细分,从中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对选定的目标市场进行产品定位。
2.知识点。
市场细分;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市场细分的方法与条件;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策略;目标市场的产品定位等。
3.课前预习及知识点介绍。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有关知识点,在布置任务之前,教师介绍主要知识点,着重强调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4.任务的引入。
某企业生产婴幼儿产品,拟进入广东市
场,但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不可能全部覆盖全省范围,因此,需要对该市场进行市场细分,选择适合企业实力的目标市场,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5.本任务的教学过程。
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每组通过讨论需完成以下目标:
(1)对广东省的婴幼儿产品市场依据一定的细分标准进行细分以及选择某种细分标准的理由。
(2)从细分市场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细分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并给出衡量细分市场的标准。
(3)对选定的目标市场进行产品定位,决定目标市场策略。讨论结束后,各组选派代表上台讲述本组的任务完成过程,阐述本组的目标讨论结果,回答老师和他组同学的提问。各组阐述完毕后,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总结点评。
三、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任务的设计。
一个成功的教学任务的提出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前提。市场营销中有很多假设的条件和环境,所以对于每个任务的提出,确实要求任课教师认真思考,仔细衡量。任务的提出既要做到新颖独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恰如其分地说明问题,涵盖所要讲授的新知识。
(二)适当“留白”。
所谓“留白”,就是教学不面面俱到,而是让学生有思考和尝试的余地,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的差异外,还要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一、教学内容选择
(一)教材的选择
关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职教材较少,而且实践性教学内容篇幅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教学中对实践教学课时的要求。本课程选择陈长生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教材。课程组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正在编写石油化工实训指导书。理论教学与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结合,完成培养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操作与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所选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规格指标、原油评价方法及加工方案确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艺和主要生产操作技术以及介绍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在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岗位群中该课程主要对应工艺操作岗位、工艺控制岗位、管理调度岗位等。讲授各岗位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遵守的岗位职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因此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操作同等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中补充了与炼厂实际生产相关的实践知识。一方面 ,我们把石油炼制技术分为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组成与性质、原油加工方法的确定、石油加工方法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注重介绍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方法、过程、装备和系统 ,以及介绍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阶梯。另一方面,我们将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对每个部分设计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例如 ,在催化裂化部分 ,设计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停车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讨论
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使职业院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表现为:学生知识基础差,厌学、不自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职业院校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质量不高。
(一)教学资源库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讲解来完成对设备、生产的认识,因此出现了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学习兴致不高。为此课程组教师们通过《石油炼制技术》院级精品课的建设,搜集了大量的视频、动漫、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工厂一些实例和生产设备运行搬到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时首先通过动漫展示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发动机工作时汽油的运行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以及对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任务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法。它有为目标性和教学情境而创建的“任务”,使学生根据真实的任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并逐步通过操作、演练充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例如:教师介绍粘度概念,提出“测定90号汽油的粘度”,由学生分组讨论,查找测定方案,再由教师指导确定测定方案后按组实施测定,最后通过报告方式完成任务。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适合本课程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师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听、练习、作业。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在“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授课中,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变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自学讨论、完成任务、汇报任务、互评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首先将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组成的小组,所下达的任务要求每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讨论、方案汇报等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的配合使实践丰富了理论,增加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除了教学实验装置为基础外,课题组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石油产品的实验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当中坚持预习、提问、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工作,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占据了总分的60%),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炼油企业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扩展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期末考试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每项各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 完成情况;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则考核文献查阅、报告书写规范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成绩考核针对于实践操作过程的问题、课堂设问中学生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快速反应、归纳总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则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有力地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石油炼制技术这样一门最能体现生产与操作特点的学科,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学适应时代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2015年以来,建筑艺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根据学院专业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或服务。项目课程不是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的做中学,而是以做中学为课程展开的逻辑主线。项目课程能有效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课程模式,它改变了学习形态,实现了学习逻辑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积累的转变。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深入探索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邀请企业专家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熟悉行业技术新变化,适应职业岗位(群)新标准,研究修订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积极实施新课标,实践项目化教学设计,不断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三年来在项目化课程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项目化课程建设调研
为改变过去以学科为导向设置职业教育课程的旧理念,从2016年5月开始,本专业老师经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首先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走访了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设计、管理单位以及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充分了解了行业单位对专业发展的意见和人才需求情况,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进行仔细梳理及分析。专业教研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老师充分学习了大量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对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知识,并聘请行业专家及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成员于2016年8月召开了工作任务分析会,在会议上运用头脑风暴法,由企业专家对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基本思路、课程体系、技能培养目标等进行了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由本专业的教师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项目化课程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并于同年底再次邀请各级各部门的行业专家进行了论证,方案得到专家的普遍好评,正式完成《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项目化课程标准》。
2项目化课程建设目标和要求
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先导,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落脚点,以课程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进行项目化教学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门课程的实施方案,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对内容进行重新组建。对立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着力建设一批优质的项目化课程。通过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教授团队项目化课程建设培训的基础上,我分院建筑设计专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讨,遴选适合的课程进行立项建设并实施教学改革,认真选拔教师,组建课程改革团队,团队成员要分工协作,每个人都参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近两年本教研室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所有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以建筑设计11高职班、建筑设计12高职班和建筑设计13高职班“居住区设计”课程模块教学为试点,积极尝试课程教学改革;以建筑设计13高职班及后续班为新方案施行班全面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每年专家年会以及阶段性市场跟踪调研和相关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适时调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现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居住区设计》、《居住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一批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此外,还完成《三星级绿色建筑施工图识读》、《工种实训》等校本教材的编写,撰写10余篇教学论文,制作多门项目课程教学微课,逐步建立教学资源库,形成多项项目化课程教学成果。
3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践
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牢固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根本的课程改革理念,针对本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学生特征,从实际、实用和实效出发,大力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逐步形成了“仿真型项目教学”“社会型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探研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样化、富实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在本轮课改中,2012及2013级学生正好处于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以培训技能为主,在2013级学生中试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注意收集资料,师生互相探讨教学感受并及时调整,为后续的课程教学打好基础。在顶岗实习前的专业课教学中,坚持“真题真做”的教学模式,利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建筑设计项目中提高能力,通过课程现场参观教学、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与校外实习基地紧密联系,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接轨,实践教学体系嵌入职业认证课程内容,融合相应的职业技术和技能,专业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按照项目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课程,围绕工作过程,开展新型教学项目。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学生在训练中心、项目中心、实训基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同步提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充分利用智慧校园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课余自主学习需要。
4项目化教学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