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区规划设计

小区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区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区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区建设;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一引言

建筑座落于自然环境之中,前面有“水面”围合,还有屏障和呼应,这是我国传统讲究“风水”的建筑的基本要素,对现代城市建筑而言,由于城市的拥挤,原生态的山体与水系成为最稀缺的自然资源。银海花园地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其地形地貌以起伏平缓的缓丘为主要特征,最高高程37.6米,最低高程23.9米。基地周边道路已建设成型,且其自然地被景观优势十分明显,视野开阔,风景独特。如何将自然景观与现代住宅建筑完美融合成一体,着力打造颇具地域风情特色的现代住宅居住小区成为建筑设计者需要重视的因素。

二项目概况

本次规划的银海花园位于安徽贵池工业园商贸区内,占地约11.399公顷。基地南侧为生态大道,宽36米,两侧各控制20米,北侧为康庄大道,宽24米,两侧各控制15米。西行与幸福路相连,与银海花园一期相呼应,东侧与殷汇大道相接。地理区位十分具有竞争优势。银海花园地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其地形地貌以起伏平缓的缓丘为主要特征,最高高程37.6米,最低高程23.9米。基地周边道路已建设成型,且其自然地被景观优势十分明显,视野开阔,风景独特。概况如图1所示。

图1小区概括鸟瞰图

三规划设计理念与构思

1、规划依据与目标

打造便捷高效、低投入的新型居住社区,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构筑高品位商住空间,以步行为特征,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创造多元商业休闲文化。区内动静分区明确,满足住宅人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内聚的群落体――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居住形态,沿环形路网外高内低,向心汇聚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社区。将开敞空间与绿带空间引入规划设计,院落与绿野交融达到“堂虚绿野尤开,花隐重门约掩”的境界。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环境观,形成自成体系的休闲生活区广场、绿景与住宅融合,局部景点精致丰富,创造高品质精品别苑。强调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单纯的空间创造转变为场所的创造,使场所具有宜人的空间尺度,在视觉上更能吸引人的注意。注重实用性布局,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有机整体的城市商业空间,避免整齐划一的形式,布局简明、规则,是一处综合性程度很高的复合体街区,能集中地满足市民各种需求。营造良好的邻里环境,建立完善的居住区步行游憩绿地系统,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构筑居住区良好而独特的生态居住环境。

2、设计思路

“一环、两轴、一心”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指中央集中绿地组团,住宅点缀其中,使住宅与景观充分融合,形成环境优美且具有聚合力的公共交往空间;“一环”指中心组团的车行道路,保证各组团的可达性,住户无论从哪个出入口进入住宅区,均可方便快捷地抵达居所。“两轴”指两条中心步行景观。商业带保持了原有商业街的结构,沿小区四周布置,结合配套公建,方便两个地块的居民使用。因为池州地区地处长江流域,考虑住宅的舒适性里围住宅布局以正南北为主要朝向。

规划道路清晰、明确,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人行车行道路互不干扰,线路清晰,满足工程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社区公建配置,相邻地块南侧沿生态大道设有学校,农贸市场与幼儿园设在相邻地块的西北侧,周边公建配置满足居民的实际要求,亦兼顾本社区居民方便使用。如图2所示。

图2规划设计平面图

2.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小区的交通组织主要以周边城市道路为依托,本着“以人为本、使用方便、人车适度分流”的原则,在小区内设置主环道,车行流线以此环道为主,减少安全隐患。

2.1.1、统一性原则:遵循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景观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规划。

2.1.2、便捷性原则:以主导性为主的道路尽量直达,以车流为主的适度曲折,达到减速限速提高环境的完整性。

2.1.3、经济性原则:道路尽量结合地形处理,在保证便捷的基础上,

2.1.4、合理性原则:道路走向顺应地势,并避免住宅前后有路的不利局面。

2.1.5、舒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

2.1.6、通达性原则:每一栋建筑都具有极好的通达性。

2.1.7、本规划区内车行系统分为3级:

外环路:宽6m;

宅间路:宽2.5m;

景观步行道:宽4米左右。

2.2、竖向设计说明

2.2.1、根据现状地形和地貌,在设计中区内道路中心标高与对外出入口处的城市干道平滑连接,场地标高均略高于周边道路标高,以避免场地积水。小区内道路纵坡≥3‰,以利于雨水排泄。

2.2.2、利用小区内建设开挖的土方量,满足规划设计高程的起伏关系,做到小区内土方量的平衡。

2.3、景观系统规划与分析

住宅小区户外绿化环境的塑造对于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建设现代文明居住小区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次规划设计在整体基础上,着意强调住宅小区环境的塑造,以“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集中绿地融合到每一个庭院环境中,达到“均好性”,继而营造出一个和谐可亲、识别感强、自然生态,充满诗情画意,鸟语花香的现代人居环境。

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综合平衡室内、室外的软、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把基地内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组织与整合,造就生态背景下家园,让居民生活在园林之中。

景观规划主要考虑打造新型的居住社区景观,立足区域特点,迎合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尊重环境、因地制宜, 营造出均衡、开敞、秩序的景观体系。构筑城市中的乡村生活。

2.4、管网系统规划

规划中按照规划要求及池州市有关规定退让了用地红线距离,建筑布局中也注意建筑退让道路的间距,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布置各种相关管网。

四整体建筑规划设计

鉴于以上构思,其规划设计主要如下:

1、住宅设计

整个小区共设计了104~140平方米各种大小不同的基本户型,为住户提供充分的选择余地,尽可能的符合购房者的需要。住宅设计中除考虑日照、通风等基本要素,做到明厅南主卧以外,还突出考虑以下几点:分区明确:从居住的功能与私密性考虑,以人的行为为基本出发点,充分保证内外、动静分区。厨卫的合理布局,预留空调室外机位和冷凝水管,以保证住宅立面的整齐美观。

2、户型单体平面设计

进行户型单体平面设计时,由于在空间形态与建筑组合上,考虑容积率等实际要求,并结合业主要求,确定了以板式为主的住宅格局,有效提高采光、通风,也体现了对于居住者人性化关怀和现代美学的完美结合。在建筑单元平面上,楼栋组合方式上多采用2个单元拼接的平面布局,疏密结合,做到了每个单元均自然采光通风。户型配置以满足实际住户需求为主,主要以三室两厅二卫120平米以内为主,另外还有100平米左右的三室两厅一卫,140平方米左右的四室两厅两卫等。

设计中实现了每一个住户单元均具有良好的景观与朝向-―户户皆风景,家家好朝向。建筑掩映在景观之中,景观渗透至建筑内部,足不出户就能将美景尽揽于心。

3、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建筑立面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技巧,重视点、线、面的有机构成,造型中运用地域建筑语汇,吸收徽派传统建筑的建造手法并适当使用现代建筑的建造材料表现传统建筑的韵味。建筑外饰面材料以白色和灰色涂料为主,不同的色彩和材料通过建筑体量的变化相互穿插组合,在立面上形成层次感。细部构件如黄色木扶手、金属黄色空调百叶板等,在整体的控制下精心组织,传达出浓厚的现代气息和地域人文情调。如图3所示

图3住宅设计沿街透视图

4、节能设计

池州属夏热冬冷地区,以夏季隔热为主,适当兼顾冬季保温。节能设计是本次方案设计的重点。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外墙的传热系数为3.5~4.5倍,外窗的传热系数为2~3倍,屋面的传热系数为3~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6倍。所以节约能源是本次设计的重中之重。由于建筑物体形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窗墙比、楼梯间形式、门窗换气次数、建筑物的朝向和形式对建筑物的耗热能量指标都具有影响,因此为了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有利于房屋冬季节能,设计房屋朝向以东南向为主,东西朝向外墙采取垂直绿化的遮阳措施。在保证适当通风换气次数的前提下,门窗采用较好的密闭性能及较低传热系数的塑钢窗;根据外墙朝向,窗墙比严格控制,同时建筑立面尽量平整以减少建筑体型系数比。根据空调建筑热动态模拟分析结果,建筑围护结构热阻和热容量、窗墙比和外窗遮阳状况、房间朝向、门窗换气次数和房间热容量等因素都有密切联系,因此节能的空调房间也尽量争取南北朝向,避免在东西方向开设外窗,整栋住宅卧室等主要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层对齐相邻布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房间的净高宜适当降低以减少外表面积,同时减少在房屋转角和伸缩缝两侧布置长时间需要空调的房间。根据池州地区日照特点,为部分住宅安装技术相对成熟可靠的太阳能热水器,结合屋面设计布置热板,采用辅助加热措施为住户四季提供热水,根据池州地区年平均日照量估算,太阳能集热板可提供小区建筑总耗能的3%热量。根据合肥气候特点建筑主要朝向向南,通过确定合理的窗地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结合住宅全装修,照明系统主要采用节能高效的灯具和配电系统及铜质导线。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整体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设计师在做小区规划时对人们的居住模式、居住心理和居住观念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采用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在小区特色的确定上作出变化,从而创造出一个高品质、高效益的人居空间、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区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空间;环境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住宅小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住宅小区不再是单纯的为住人而住人,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文化的更高领域递进。

如何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社会交往、能得到更多娱乐和学习机会的生活场所,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优劣。近几年来,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多成绩,主要体现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以下几方面。

1.住宅小区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 一词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在当前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中考虑人性、人情、感受人格的尊重, 已成为重中之重。在进行住宅小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住宅小区环境的使用对象是特定的该小区的居民,而不是全市的居民,进而分析各类户外景观环境的不同使用对象、不同使用人群及行为方式的特点。避免将城市设计的一些手法运用到小区的设计中, 如将城市公园、广场等设计手法用于小区的环境设计,从而导致住宅小区环境尺度过大,过分追求图案化,或布置大型的喷泉广场,造成硬质景观过多,偏离了住宅小区的设计方向。

在关注人性化的设计中,要强调住宅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性。户户共享,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同时考虑到隔声和最好朝向的问题;还要强调居民归属感的创造,使每家每户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 即强化空间的围合性,但注意创造形态各异、环境元素丰富、安静、安全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好和人际关系融洽的效果。

2.构筑有序的空间

住宅小区内根据居民的室外活动内容和室外空间安全防卫的要求, 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 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 由此把室外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特点。住宅小区级公共空间为开敞的多形态空间, 也是多数人群的集聚场所、邻里交往的场所, 在设汁时应注意动静态结合,配以不同个性的小品及铺装等,但应避免尺度过大,过分追求气势的做法。组团级的半公共空间为半开敞、半围合的空间, 主要提供户外健身、休闲与交往等活动。组团往往由若干个院落组成,院落属于半私密性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较为封闭围合,能很好地体现传统的重视邻里交往的住宅特点,具有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且提高门外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扩大住户的活动范围。住宅内的空间是家庭成员的私密空间,家人可凭借这个空间进行休闲、健身与交往等活动。

3.组织便捷的交通

从机动交通进入到住宅区的第一天起,交通安全以及噪音尾气排放等方面的问题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其负面影响,在住宅区交通流线的设计中,往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人车分流的手段,对住宅小区内的交通进行严格分级。这样的做法虽然减少了对步行者的伤害风险,但是居民丧失了交流往来最适宜的道路交通空间,只能被动地集中在公共活动空间和步行空间中。同时也造成了交通空间使用的单一化,也增加了道路交通面积。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有些学者提出了适度“人车合流” 的模式。适度的“人车合流” 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达到人车和谐共处的局面。诸如道路断面通过具体线形设计或设置中间岛、突起、路口中心隔离带等方式使得汽车的行驶速度得到控制,增加了小区内道路的变化及景观设计的丰富,从而保证住宅小区内行人的安全与舒适。从20世纪9O年代以来,私人小汽车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普通居民的家庭中,既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住宅小区内停车场地的设计也就成为了一个难点。解决停放车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

(1)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既方便又要安全。

(2)场地的制约条件,主要从节地、防干扰、经济适用等方面考虑。

规划设计的难点就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设计中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同的方式合理停车。地面停车场既方便管理.而且建设费用又比较低,在现今仍多有应用,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这种方式用地较大,不宜过多采用;路旁就近停车最为方便,但不利于交通安全和管理,同时占地较多,污染环境,所以这种方式可作为临时紧急停车或其他停车方式的补充。地下停车库、半地下停车库可以与地面建筑或体育场地、集中公共绿地、人防建筑结合,做到功能多样化,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但地下车库上面必须采取隔音、隔气和防火、防爆的措施。高层建筑下的车库可以与楼内的电梯相通,实现最短路线的“门对门”的立体分流。住宅底层停车相对于其他方式不占用公共空间,但其容量小,一般适用于高档别墅区或小汽车拥有率低于0.3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小区停车场的设计应结合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兼顾近期和远期,要留有发展的余地。

4.创建文明环境

文明环境包含有文化教育建筑、老龄化设施、体育休闲设施等,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就是创建文明环境的目的。小区中的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

1)在这些设施布置时应注重环境质量,保证相应的绿地、建筑朝向和充足的采光,设施配套要齐全。

2)住宅区教育设施还应承担不同层次的社区教育活动,扩大至开放性、综合性的社区教育机构和场所。学校的教育设施利用节假日或晚上等时间对居民进行各类教育培训,如就业教育补充教育、老年教育等。体育休闲设施对于增强居民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设计要求:

(1)住宅小区的体育休闲设施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的使用要求,设立文体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等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可以和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资源共享,学校的体育设施在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对居民开放或有偿服务.从而提高学校设施的使用率和小区体育设施的总体数量和质量。我国在1999年就跨人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通常指的是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超过社会总人口的10% 。因此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老龄化设施主要有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公寓、老年医疗设施等。住宅小区应尽可能地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余暇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场所,同时应将这些老龄化设施结合设置,创造一个清静、洁净、健康和优美的环境。

小区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4)与水景亲近;5)街道美丽而整洁;6)具有历史文化古迹;7)有适宜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

8)有游乐设施。

其中。人们对安静、空气、绿化这三要素最为关心,并列为舒适性的基础要素。

目前,我国主要用五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

1)居住密度;2)绿地面积;3)室外活动场所与设施标准;

4)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5)日照。

现代居住区要达到的标准:生态环境优美的住区;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人民文化上乘的住区,即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能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安全、文化、心理、舒适、交往、休闲需求⋯。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目前许多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内容上过于强调装饰性的景观,如雕塑、喷泉、亭台、大理石铺装等,实际上是误导,居住区景观的核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

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居住区可借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在功能上,象钱学森所说的“有学校、有商场、有饮食店、有娱乐场所,日常生活都可以步行来往,又有绿地园林可以休息。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住区以居住为主体,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交通中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不能让车干扰居住环境,有条件可人车分流。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区道路系统要分级明显,架构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环境景观道路要求道路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人在通过道路的过程中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通过道路表现出景观的主题。

__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人胜,引导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景观道路要做得“出人意外,人人意中”。适当时候,通过巧妙布置,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使道路充满人情味受到欢迎。另外,优美容易认知的道路线型、清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断而组织与路面铺装,也是体现居住环境质量的重点。

3)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且应节约用地,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半地下停车场和绿化组合——在同出地面的车场顶种植

灌木、花卉、草坪,以及花架、花坛,一举两得。

b.全地下车库——其顶面的覆土应绿化,并与周围地面园林

融为一体。

e.架空平台下停车库——在数幢住宅围合的空间设架空平

台,其下停车,其上为绿化、交往空间。但由于车库靠近住宅,要

设法防止对住户的十扰。

d.在绿化带搭棚架停车——应尽量少用。不靠近楼旁,噪音

少、棚顶有绿树。

4)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住区园林化没计,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没计绿化步行街,有条件的话,在步行街旁把水引入、开人工小河流和省水泊体。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层次分明。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注重营造人际交往空间。组团绿化空间是理想的、方便的人际交往空间,应作为住区园林的重点,使之成为既有观赏景观又有交往设施(亭台、桌椅等),又是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绿化空间。住宅楼首层架空也是绿化空间和增大人际交往的好办法。可在架室层设置居民休息、健身、老人、儿童活动的设施,种植喜阴的矮科植物和花卉,发展立体绿化,营造空中景观。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多层次主体绿化,造成无处不绿的居住空间。

5)建筑外型、色彩、组合居住区中的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墙面垂直绿化,屋面绿化、美化建筑物景象。在居住建筑的组合中,要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一种方式是以居住建筑群体围合一个公共性的建筑空间,围绕公共空间的周围形成若干个次空间;另一种组合方式是建筑组团被分割为若干个各自独立的小空间。居住建筑的组合形式是多样的,空间内部形式变化是无穷的。一个好的建筑单体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形的优美,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创造生动、优美的居住区空间景观。

6)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桥、漏茶墙、棚栏、华表、路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适当的加以运用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环境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城市住宅区空间环境形象在城市景观点、线、面构成中,属于量大面广的“景观面”,其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是引导“家园”形象的形成。

首先,要营造亲切平和的空间感受。居住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空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与祥和。因而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重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此外,小区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

其次,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环境意象。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该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如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所主张的那样“相地合宜、构图得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第三,要塑造简洁温馨的视觉形象。人们回到家中,总希望能获得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居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居住区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馨的。建筑形体及其细部处理应突出简洁清新。

第四,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

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形象。

参考文献:

[1]孙文中.谈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J],山西建筑,2001

小区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原则;规划理念;Abstract: City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basic area of people's life. Its construction level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residential areas must have the proper function and reasonable economy, but also must make people feel happy, beautiful environment and comfortable.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of design process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Keywords: Cit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principles; planning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的原则。鉴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更新或演进,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其新特点和新需求,努力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和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使入住后的城市住宅小区能满足居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建立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在更高水平上的和谐发展,既要考虑近期建设,又要兼顾长远发展,以适应居民的远期发展需要。

1.3生态环保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最大限度地使居民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技术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将生态、环保和节能思想贯穿到建筑环境中。

1.4整体规划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充分地挖掘地方特色,综合考虑小区内的物质因素,注重小区内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建筑、绿化、道路、小品统筹规划,有机结合,满足居民的需求,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2小区风格的塑造

2.1因地制宜的布局

小区的建筑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堵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遭到破坏的行为。应善于把握历史、地形、地貌和地物作为创作的依据,反映出小区的特色。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时要特别慎重对待基地上的古树名木,不宜随便将其移栽,要将其保护并与规划的空间有机地组织,就能反映空间环境的文化历史底蕴。

2.2传统文脉的延续

小区是构成城市的细胞,应充分体现城市的建筑文化传统、居住环境文脉、城市景观环境等要素。充实小区的文化内涵,营造多种主题的小区,诸如绿色环保型、健身康乐型、山水园林型等,同时要求规划从整体到局部以至细节都贯穿同一个主题。如江南城市可采用低层建筑布置,粉墙黛瓦以及传统造园手法,体现出江南水乡的古朴、清新、淡雅的特色。

2.3建筑形象的创作

小区风格主要由大量性的住宅风格形成,而住宅风格是由其形象决定。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内容的建筑空间艺术形象和建筑外形构图。它首先反映建筑物的性格,反映小区的风格,它是建筑形式与内容两者密切联系的结果。其次是反映内部空间之间,内部与外部空间组合的情况,以及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与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第三是反映不同技术条件、不同自然条件以及不同的民族特点等;第四是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地形、道路及绿化等。

2.4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树立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它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遵循自然,回归自然,人、社会、自然和谐,生态综合平衡,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要敢于改革和创新,为居民创造舒适、美好、科学、卫生的生活环境,造福于后代。

2.5小区风格是由社会生活形态发展变化的环境决定

小区的步行、休憩、社交等公共活动空间,如景观步道、健康步道、商业休闲步行街等特色步行系统,将成为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如老年人休息场所、儿童游乐场所、公共活动场所等,应便于邻里居民相互来往、交流,培养互爱、互助、互让、互勉的精神。

3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空间环境

3.1协调中创造特色

将人工环境融于自然,融于周边环境,融于地域文化,并在融溶的协调中,利用地理自然环境和地方人文环境的特殊性,创造小区的特色,使小区具有特殊的文化品位,给人以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3.2整体中突出中心

从空间的领域关系来看,由私有空间到共享空间,中间的过渡空间可有不同层次设置,有半私有空间或半公有空间,也有两者兼具者,各层次特有的功能、内容、尺度无声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给予人们领域感和安全感。

3.3连续中沟通交往

连续的空间使人的活动连续,使社区具有一种扩大了的家庭形象,先进的物业管理增强了社区相对的独立性和社会维护能力,整个小区则可减少封闭的围合与分隔,以利于外部活动场地和空间的拓展与连续,使各类公共活动场地与设施的主动式交往空间和路径、回廊、过道等被动式交往空间连接一气,以使主动和被动交往行为交织起来,利于扩大居民的接触和交往。

3.4配套完善的设施

环境设计的内容包括喷泉、雕塑、游泳池、小品、体育运动场所、娱乐场所、休闲场所等。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的小区环境艺术设计出现了误区:一是缺少人与环境交流的空间;二是人文意识缺少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过份崇拜欧化洋风,设计理念缺少人文和谐意识。

3.5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满足有关日照、通风、朝向、防火、防灾等要求,保证居住环境基本卫生健康。对地区的风向、水文地质、地形等环境条件应作充分了解,对不利的环境因素要作防护隔离,对有利因素可作疏导利用。

4小区规划设计中的园林绿化

4.1环境是小区园林绿化建设的主旋律

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是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对商品住宅的销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许多开发商在住宅建筑尚未完工,甚至是刚开工时,就进行园林绿化的建设,为客户展示真实的环境景观,以达到促进销售之目的。

4.2合理规划和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区绿地率

首先是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结合小区规划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其次是绿化除和各种活动场地结合,还要与住宅建筑空间、公共建筑环境结合,合理搭配和运用园林建筑小品、水景、园林植物、园路和铺装等诸要素,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等的连接,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生态型居住环境和高尚的人文景观。再次是植物品种选择应考虑植物生态,适应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反映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种植冬可透光、夏可遮阳、无毒无臭、防虫、耐阴、吸尘、防火的植物品种的配植。

4.3景观设计师参与住宅小区的总体规划

规划设计因素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住宅区销售的强有力支持。各房地产开发商都不惜重金,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参与小区的总体规划,而不是在布局、结构完成之后,再进行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景观规划的早期介人,可以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资源,保证小区园林绿化与建筑和谐统一,使小区的园林绿化体现社区文化的氛围。

4.4水景设计得到广泛应用

水是流动的生命,是小区园林景观的灵气所在,容易成为视觉的中心。住宅小区应合理地利用飞瀑、绿池、流泉、水梯、叠水、喷泉、水池、水雾、水幕墙等形式,为静谧的家居生活带来清纯的水的活力。小区中设置浅水游泳池,不仅可以健身消闲,更使环境增色许多。

4.5大城市中的小区应设置避难的广场绿地

大城市高楼林立、道路密集,由于没有分布在居住小区的广场绿地,对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很大。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很短,人口密集,用地高度紧张,人均资源较少;二是在过去的小区建设中,比较忽略小区的绿化与环境问题,尤其是属于工业性质的城市,伴随着工业与污染的扩大,绿化却在减少,属于“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避免或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小区应按相关规定设置避难的广场绿地。

5结语

城市住宅小区只有不断地更新思路、推陈出新,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才能为人们创作出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新一代的住宅小区。在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突出与自然融合的总体布局、确立合理的规划结构、合理建立与景观相配合的道路交通规划、优先确立与居住容量相匹配人停车场所,以及明确景观和绿化系统规划,才能最终为业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小区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配套设施

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在明显改变着我国城镇居住小区建设的发展格局,建设好城镇居住小区不仅仅和城镇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也改变着城市的形象。在当今时代,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水平有着越来越高追求,在要求达到居住空间条件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周围的交通、休闲、景观环境以及人文区域等条件。因此,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在进行城市居住小区规划时都充分考虑这些核心因素。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一、建立高水平城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生态环境是影响住宅小区居住条件的核心因素。随着建设生态住宅和绿色住宅的需求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小区建设的同时开始进行园林绿化和景观美化。这在土地功能、建筑形态和设施配套方面都有体现。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居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小区中生态环境的规划。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在住宅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宅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小区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以及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通风,保证小区内清洁的水环境和一定面积的绿化环境,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在建设住宅小区的同时要做到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生态住宅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坚持因地制宜是小区生态建设和绿化建设首先遵照的基本原则。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生态、人文景观环境。

二、科学合理规划居住小区中空间布局

如何营造住宅小区的优美环境,提高人居的居住质量。一直是建设者的总体目标。住宅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宅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宅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户的干扰。

住宅小区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

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宅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住宅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住宅群落功能,布置好住宅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三、对居住区的交通道路设置进行合理设置

居住区的交通道路的设置要充分考到考虑到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保证住户的安宁为原则进行设置,以达到交通便利、安全和方便。达到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宅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宅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宅小区的严重干扰。小型住宅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宅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小区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小区内的交通组织在于创造方便、安全与安宁的居住环境。小区的交通现象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类。动态交通组织是指机动车行、非机动车行和人行方式的组织,静态交通组织则指各种车辆存放的安排。动态交通的解决在于道路布局应符合车流与人行的轨迹,实行便捷、通顺、合流与分流的不同处理,保证交通安全,同时,道路等级应设置清楚,区分车行道、步行道与绿地小道,尽量控制车辆进入院落空间之内,以减少噪音与不安全因素。小区道路根据规划结构可分别采用三级或二级路网。小区主路是道路的骨架,是居民出行最频繁的通道,它的线型应使居民能顺利便捷地回到自己的住处或到达想去的地方,但不应畅通无阻,并需防止外界车辆任意穿行,做到通而不畅,顺而不穿。

四、对住宅小区进行智能化规划设计

建设较高品味的住宅小区离不开智能化规划设计。对智能化住宅的基本要求应包括具备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中心;水、电、取暖、燃气等自动收费系统;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和自动化监视系统;小区住宅发生火灾和有害气体泄漏的紧急自动报警系统;住宅设施的紧急呼叫系统以及对住宅远程监控系统等等。据悉,我国一些先进城市部分住宅小区均已实现或者基本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一些高档住宅小区以科技为先导,广泛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有地促进了住区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在住宅智能化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按照实用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原则去选择、确定智能化建设项目。一些收费较高,与居住水平和居民的经济实力相差甚远的项目,可预留选项,择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