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履行岗位职责

如何履行岗位职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履行岗位职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履行岗位职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教师管理 绩效考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2009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事业单位正式实施绩效工资,于是如何进行绩效考评就摆在管理者面前。高校教师的绩效考评是一个难题――教师工作的绩效难以量化,绩效考评又需要量化,找到一种协调两者关系的办法就成为教师绩效考评体系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设计,高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作人员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国家政策性津贴补贴构成,主要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体现所聘岗位的职责要求与本人工作资历,属于长期激励范畴。绩效工资体现一定时间内(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个人在本岗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成绩与效果,属于短期激励范畴。在高校,绩效工资只占教师全部工资收入的一部分,目的是建立以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相联系的、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这是高校教师绩效考评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前提条件。

1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思路

公平考核教师绩效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前提,只有全面客观地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考评,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并发挥绩效工资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而这需要寻找一个正确的考核思路。

(1)以岗位职责为考评标准,以业绩效益为考评重点。绩效考评是为了衡量教师是否履行了岗位职责和岗位职责履行得如何,进而对教师进行横向比较,分辨出教师现实表现的差别,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目的的活动。绩效考评不同于通行多年的年度考核工作总结。教师年度考核是一种综合性考核,考核内容一般包括行、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多年来,高校教师年度考核工作一般列出诸如思想表现、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学术成果、出勤情况等内容,先由教师自我评价,然后院系评价,最终评选很少比例的先进。这种考核方式,未考虑到这五类评价指标的权重关系,考核结果未有效衡量出不同考核对象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的表现与最终业绩效益产出的差异性。这是一种注重投入、均衡考量、未体现重在考绩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较宏观抽象,形式重于内容,难以量化比较。在工作总结中,思想表现优,工作态度好,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宽,可能综合评价为优,但在绩效考评中,教师的思想、态度、能力、知识本身并不是业绩与效益,而是教师创造好的业绩与效益所应具备的条件指标,教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质量和授课水平是创造好业绩与效益的状态指标,最终教师获得的业绩科研成果是成果指标,这三方面指标必须要统筹考量,综合评价。

(2)量化考评为基础,定性比较相结合。有的认为,绩效工资就是计件工资,因此绩效考评就是如何“计件”,由于教师工作的不可量度性,因此就不能对教师进行绩效考评。这种认识的逻辑起点建立在绩效考评是精确量化这种狭窄视野之上。实际上,绩效工资也不仅仅是计件工资,不仅要计算量也要考评质,所以绩效考评不能只用数学公式进行十分精确的计算,而是要在定量考核的基础上,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最终将考核对象的绩效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使考核对象之间存在可比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或是奖金的分配。不可否认,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对人们全部行为精确量化的办法,但可以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比较。教师绩效虽然有些方面不可量化,但也有些方面可以量化。不可量化的绩效又是可以比较的,有比较就会产生结果,这也是符合科学精神的。教师绩效考评操作办法应该建立在计算定量指标基础之上,对于难以直接量化的指标,则进行定性对比分析,以更具体可比较的衡量标准区分绩效不同等级。教师工作量核定主要包括三方面: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会工作量。其中,教学工作的授课课时量是可以计算的,教学效果是可以评估比较的;教师科研工作中、著作的多少是可以量化的,质量是本学科专家评议分析可以比较的。采取量化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教师绩效符合当前科学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考核过程公开透明,结论力求得到教师公认。绩效考评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应该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做到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公开。教师绩效考评的目标不是追求结果的绝对公正,而是只要得到教师普遍公认即可。因此,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应该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制定,根据公布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任何人都可以对某位教师的绩效得出结论,避免内定、人为操作的可能,这是保证绩效考评得到公认的基础。绩效考评可以进行民主测评,但这种民主测评应该反映真实情况。实践证明,追求民主测评参与人数的数量,不注重民主测评的质量,容易产生效果偏差。绩效考评中的民主测评,参与人员应该严格限制在对考核对象有充分了解如院系领导、同行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这些人员范围之内,以保证民主测评的客观公正。从提高效率、保证公平、减少主观评价的目标出发,考评方法可采取所在单位领导评教、专家组评教、同行教师评教及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上级考核下级如单位领导评教、专家组评教应在360度测评中占较大权重,成为绩效考评的主要测评手段。

2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指标

教师在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工作职责一般分为教学、科研、社会工作三部分,教师绩效也体现在教学、科研、社会工作三方面。分别考核教师三方面的绩效并综合起来,即可形成教师绩效考评结论。

(1)教学绩效。教学绩效包括考评量与质两个方面。教学的量以实际授课课时为准,结合课程难易系数确定。教师一个学期未承担教学任务而承担其他工作任务的,比如到企业实习、编写教材、国内外学习交流等,在此段时间内不参加教学绩效考评,而应进行其他工作绩效考评。教师兼任教研室主任等管理职务,应该规定教学与管理之间的比例,分别进行教学绩效考评和管理绩效考评。

教学绩效的质,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差等等级。等级的确定应该形成一系列的评价指标,采取专家评价为主、教务部门评价为辅、兼及学生评价的办法,尽可能全方位进行评价。教学质量评估可以准确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判定教学效果,衡量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教学质量考评应该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之上,保持一定的频次,避免“一考定结果”,尽可能客观反映情况。

(2)科研绩效。科研绩效同样包括量与质两个方面,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两部分。

学术论文可以从的数量、所发论文刊物等级进行考核。为了避免过分追求数量的情况,可以将考核结果分为若干等级,比如优秀、良好、合格、差等。分出等级的具体办法,由教师共同讨论、民主决定,以得到多数教师认可。

科研项目可以从获取的渠道(比如国家级项目、部级项目、省级项目、局级项目和一般项目等)、投入经费、协作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分为相应的等级。科研项目的考核非常复杂,考核的目的不是对科研项目的价值作出准确定位,而是对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所体现出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果进行对比,反映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成绩与效益。

(3)社会工作绩效。教师的社会工作包括教学与科研之外的所有方面,如服务于社会,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指导培养新聘教师,参加集体教育管理活动等。这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社会工作涉及面广,事务相对繁杂,其工作成绩与效果难以量化,可本着不能考量产出就考量投入的办法进行对比分析,并适当量化。比如,参加会议和集体活动的次数,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所取得的效益,参与学校管理所提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数量,指导新聘教师的多少与所指导教师的进步幅度等,按照不求精确计算、只求分出类别的思路,将教师的社会工作方面的绩效分为若干等级,就可以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3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校正

教师绩效考评将与个人收入挂钩,即绩效与工资相结合,成为绩效工资,以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这种吃大锅饭的现象,在收入分配方面体现了差别性,形成内在激励机制,为教师队伍增动力、添活力、提效力,进而推进整个学校的效益。所以,考核结果的公平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条件。正如前述,教师绩效体现在教学、科研、社会工作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内部之间如何形成相应的比例关系,各方面绩效中的许多小项目如何进行换算和对比,直接影响考核的公平性,在考核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以便得到教师公认而增加说服力与激励力。

(1)教学、科研、社会工作各占比例的校正。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这三个部分绩效在总绩效中各自所占比例影响到教师在三项工作之间的投入分配,应该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定为不同比例,比如5:3:2、6:3:1、7:2:1、8:1:1等,研究型的大学可按6:3:1,而教学型的可按8:1:1。总的来讲,教学绩效所占比重不应低于50%,毕竟培养人才是高校主要任务,但也不排除少数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方面或在某一个时间内用于科研方面。这种比例应该根据赋予教师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正调整,以对教师工作的侧重方向进行正确引导。

(2)各门课程换算关系的校正。高校所开设课程众多,课程之间差别很大,在课时计算当中不可能采取一种办法,需要区别对待。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实验课、习题课、体育课、新开课、辅导课等等如何进行比较,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难易系数,可以专业课为标准来确定其他课程的系数,使各门课程教师之间达到心理的平衡。同时,班容量的人数多少也要有所区别,30人的班,60人的班,100人的班,在课时计算时也不能一律按一个班对待,应当在核定标准班容量的基础上,再根据人数增加的情况确定系数,以体现教师投入的价值。

(3)对额定工作量与最高工作量的校正。绩效考评建立在岗位职责之上,考核目的是为了衡量教师是否履行了岗位职责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优劣程度。因此,考核之前应该确定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工作方面的额定工作量,完成工作量与额定工作量之比即为教师的绩效。比如,如果规定教师每周额定课时为8,学年额定课时即为320(学年按40周计算),教师甲完成了480课时,教师乙完成了160课时,从教学数量的角度看,教师甲的绩效为150%,教师乙的绩效为50%,如果再与教学的质量相配合,则可反映出教师甲和教师乙在教学绩效方面的差别。科研工作、社会工作都应该规定额定工作量,然后再进行考核。额定工作量可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调整,保证多数教师能够达到。许多高校对教师最高授课量进行限制,比如不超过额定工作量的20%、50%等,这有利于引导教师全面履行岗位职责,注重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也避免教师过度劳累而影响健康。

(4)综合绩效的校正。绩效考评既应该考核正绩效,也应该考核负绩效,否则考核则不全面。教师因各种原因发生教学事故、安全事故、管理事故,或是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给学校造成损失,或是言行不当在学校、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或是教师之间应该配合而拒绝配合,不便归入教学、科研、社会工作某一项绩效之中,属于综合绩效范围,在考核中应该设定相应的校正办法,比如绩效乘以30%、40%、50%、90%等,甚至可以按零计算。特别是发生抄袭论文、科研成果弄虚作假、不服从管理和不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不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不仅绩效可以计算为零,还可以直接予以解聘。

参考文献

[1] 王伟宜.对高校教师评价三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09(5):30-34.

[2] 杨异军,庞德谦,邓忠良.高等教育评价原理与方法[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如何履行岗位职责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 水管理事业单位

近年来,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了以整套的考核制度,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但仍有不少值得注意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是要全面实施的。建立规范化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内容。目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全面实行聘用制,同时建立健全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定期对聘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聘用人员调整岗位、晋升岗位职务等级和进行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1.水管单位考核中问题的存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在近年的实践中,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有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法规本身定性方面比较多,而水管单位的工作性质又不好定量,定量和细化的不够,还有些人为操作方面的诸多原因,许多弊端和问题逐渐暴露。

(1)年度考核并没有真正受重视和发挥其作用。成了单位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评优指标的限制,85%左右的职工都在合格等次上,几乎不存在考核不合格现象。

(2) 指标设计流程过于简单、量化不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中,被考核方在绩效计划、衡量标准的确定等方面参与不足,让被考核方觉得绩效考核是一种监督和惩罚的手段。绩效管理指标的制定过程往往是上级下达的绩效管理指标,指标设置的合理性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指标制定后缺乏及时调整修订环节,致使某些指标失去了绩效管理的意义。考核内容过于笼统难以把握,考核标准不够具体,难以量化。对德、能、勤、绩没有具体化和量化,没有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岗位目标任务等,考核实际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盲点”。

(3)把考核单纯地理解为年终考核,一锤定音。没有把年终考核和平时考核或关键事件很好地结合起来,考核组织成员凭被考核人的年终述职打分,容易出现“印象化”和“人际关系化”。考核不全面,使被考核人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4)事业单位晋升职务工资档次政策后,确实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了激励。对于工作人员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可提前晋升职务工资档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轮流坐庄”现象,将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在被考核者之间进行轮流分配;甚至有些人不考虑业绩,凭拉关系、凭人缘拿三年优秀。失去了激励和鞭策的效力。

(5)绩效指标体系分解不健全。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绩效指标的层层分解。根据单位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考核目标,在将职责和目标合理分解到每个职工身上,环环相扣,层层落实。这样,只要所有职工的绩效目标实现了,部门目标就可以实现,单位目标也就实现了每个水管单位机构设置中都分为机关和几个基层单位,机关与基层单位之间、基层单位之间工作性质和内容都存在一些差异,但在考核时单位上下统一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评价,缺乏科学性,执行缺乏活力,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未体现出考核的真正内涵。

(6)缺乏对绩效管理必要的培训。在工作实际中,对职工特别是对具体参与绩效考评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和辅导。绩效考评不仅取决于评价系统本身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还取决于评价者的评价能力,评价者的任何主观失误或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认识误差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环节的有效性。

2.绩效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针对事业单位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1)考核内容要依据岗位职责来细化、量化。保证公平,建立高效的考核体系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时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就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事业单位有效激励的保证。首先,搞好量化,要对达到的标准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尽可能地进行量化。事业单位通过对管理目标的量化,为衡量管理达标程度提供精确的尺度,从而对综合考核评定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手段。其次,加强评估就是衡量工作成效,对实际工作成果做出客观评价。事业单位通过比较,了解检查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为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评估机制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基础性工作,为更好地有成效地组织好评估,要把管理与发展建设的各项工作综合起来思考,把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重点考核与全面考核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评估和检查。再次,做到赏罚分明。赏罚并重,赏罚分明,事业单位应有一套全面的、详细的赏罚细则,对每一次赏罚人的范围、等级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做到人人有数。细到针对某一事有不同的对待方法,才有可操作性。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如何将两者进行客观公正的比较,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结果,这是考核工作的关键,要使两者真正实现客观公正,一方面要细化量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中的某些条款,就是要根据本单位行业特点、工作性质,按照《规定》精神实质,把原则性的规定细化量化为便于操作的标准;另一方面,在岗位说明书中细化量化岗位职责,根据具体工作岗位职责和内容,制定出便于比较的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将每个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与该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客观公正地确定考核等次,这样,很多难题和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2)考核内容细化量化根据职责不同区分对待。针对过去考核中简单粗放的形式,采取精细化、多层次考核方式。区别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弥补以往考核中的弊端。根据“德、能、勤、绩”四要素对不同岗位履行职责产生影响不同,按照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的考核要求,合理确定四要素的比例构成,使考核内容更富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德”主要指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对任何人都需要,先做出政治思想的评价,无论任何职位其“德”的内容是拥护党的领导,听从指挥,爱岗敬业。 “能”的评定主要指实际工作能力。对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考察,显然是要围绕其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及任职要求来进行的。不同职位有不同的要求。“勤”的评价也是如此,不同职位对勤的要求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天准时签到。有些没有固定地点,像驾驶员;有的工作是“全天候”的,像基层单位的测配水人员。这里的关键是与其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联系起来,主要看其是否勤于职守。“绩”的考核更加离不开岗位职责。“绩”是指工作实绩,是德、能、勤的综合体现,也是考核的重点,直接关系到考核等次的确定。然而实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取得实绩的途径也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必须把工作实绩的认定与各自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结合起来考察,这样确定考核等次就会合理、公平。

(3)考核标准依据单位的具体情况细化、量化。考核标准是干部职工工作优劣的尺度,根据职位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标准,是保证考核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工作。只有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才能考核出客观公正的结果。

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上很难量化,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可以量化的标准,又会陷入考核无效或者不公平。根据机关每个工作人员岗位说明书中的岗位职责,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量化细化,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工作态度、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量及任期目标、完成任务质量和效率”九个方面进行考核,各项的权重分不等(满分100分),另有特殊加分(获得荣誉、科技奖、参加集体活动获奖等加分)。

如何履行岗位职责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近年来医疗纠纷的明显上升,如何在管理的层面查找原因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考评、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科室护士长的管理能力,以达到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护士长;管理能力;医疗纠纷

近些年来,由于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体制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医院管理方面的缺陷等问题,导致医疗纠纷成明显上升趋势,据中消协统计,近几年医疗投诉案件增长近10倍。纵观这些投诉案件;由于管理不善、监督不严导致医务人员因违规、违章操作、不履行岗位职责及未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而致医患纠纷的占相当大比例。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安全,因此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如何在护理管理的层面查找不足、提高管理能力、加大监管力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如何提高基层医院护士长管理能力减少医疗纠纷谈几点体会:

1 做好病区护士长的选拔、考评工作

护士长是医院管理系统中人数最多的人员,如何选拔优秀的人员承担护士长职务,使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根本。在选拔人才、工作考评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注重个人素质的重要性:管理学家认为:能力比知识重要,素质又比能力重要,护士长作为管理者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才能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从而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2 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将那些具有群众基础的、威信较高的人员选拔上来,积极、广泛听取科室护士的意见;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

1.3 制定病区护士长定期考核制度、标准:我院实行的是季度考核,百分制标准,八十分以上为合格,连续2次不合格者,停职培训1w,下一季度考核仍不合格者,免除护士长职务,这一制度的执行,极大地促进了护士长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发挥了科室的监督、管理作用,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能安全可靠地为患者服务。

2 采取各种途径的培训方式,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2.1 有计划、分批次组织护士长参加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学习班,参观、学习先进医院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及法律意识。在科室工作中能时刻指导护理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2.1.1 至少每2年1次派出2~3名护士长外出参加有关护理管理学习班,对学习归来的护士长要求写学习心得,结合我院情况提出工作构想,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讲课,传授新知识、新理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1.2 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缺陷,每年选派2~3名护士长有针对性的到外院参观、交流,以改进工作,提高管理能力。

2.2 定期组织专题例会,总结、交流各科室管理经验,分析、总结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对策,探讨积极适用的管理方法,并在每年一度的评比中对管理较突出、纠纷较少的科室给以奖励。

2.3 聘请相关法律专家、企业管理者来院讲座,接受新的管理理念;相关的医疗法律知识,将企业的管理精髓及法规融入到护理管理工作中。

3 加强护士长业务知识的强化,做科室业务骨干

护士长既是管理者,又应该是业务骨干,在科室的工作中,能对业务工作起积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遇有疑难危重病人,更要亲临一线参与、指导工作,从而提高护士长在科室的威信,对管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3.1 护理部有计划地安排护士长外出业务培训、学习,每名护士长每2~3年1次,接受新理论、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重点科室每年至少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一项,其他科室每2年至少一项。以此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

3.2 要求科室护士长每月有针对性的组织科内护理查房至少一次。巩固基础知识,促进业务学习。通过护理查房总结科室内1个月的工作,查找不足,分析差错原因,提出改进方法;护理部定期考核并组织全院护士长参加组织较好的科室的护理查房,形成竞争意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培养护士长学会用制度管理科室、将医疗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

分析各类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80%以上是因为医务人员违规、违章操作、不履行岗位职责及未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而导致的,因此,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制度的约束力,保证患者就医安全,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最根本问题。

4.1 科室护士长要协同护理部在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相关制度,使之更趋合理、可行,将各项制度贯穿日常护理工作的始终,做到每一工作均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

4.2 所有制度均应定期修订,补充,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听取广大护理人员的意见、反应,使所定制度既不违背原则又不流于形式,能行得通,做的到,可操作性强,顺应实际工作及患者的其实需求。

4.3 护理部要通过反复学习,不断强化护士长的工作制度化意识,使他们对每一项制度均学透、学精并要求他们在科室形成一切按章办事的氛围,加大监管力度及奖惩措施,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切实履行各项岗位职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一个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率的高低,与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必要手段,我相信通过护理管理者及广大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医疗纠纷必定会逐步减少,患者的就医环境将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鑫.医疗纠纷处理法律事务文书写作.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4.

[2] 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12~40.

如何履行岗位职责范文第4篇

摘要:述职报告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述职述廉的重要应用文体,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专业技术人员要重视述职报告、写好述职报告,为自己充分展示工作实绩、得到公正全面评价,获得新的锻炼、成长机会,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创造条件。

关键词 :述职报告 人才成长作用研究

述职报告是专业技术人员对自己在一段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向上级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本单位职工群众进行实事求是的陈述、汇报,接受审查、评议和监督所使用的应用文体。

一、述职报告的作用

述职报告伴随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而出现,它是考察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对述职者进行绩效考核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促进述职者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是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重要措施

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述职,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对其理论水平、文化修养、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敬业态度、工作实绩和思想境界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有利于更好地选拔、培养和使用专业技术人员。

2.是群众评议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依据

专业技术人员以述职报告的形式向职工群众汇报自己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有利于接受群众的审查、评议和监督,有助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益于群众对其进行公正、全面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3.是专业技术人员自省自励的重要方式

专业技术人员以述职的方式,对自己一段时期内的工作实践进行回顾和汇报,有利于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反思自身缺陷、寻找改进措施,做到不断自省、自励和自我提升,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做出优秀成绩。

二、述职报告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述职报告的写作中,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写作技巧的问题。

1.述职报告写作中常见的思想认识问题

一是思想重视不足。有不少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述职是领导干部的事,与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关系不大;或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年年如此,述职是老调重谈、了无新意。其实正因为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年年工作无创新,他们的述职报告才会难有新意、难有亮点、难有特色,他们才会年年在同一个岗位上继续重复同样的工作,而难以凭借自己的工作实绩让领导、群众认可,得不到在新的岗位上锻炼成长发展的机会。

二是工作努力不够。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平时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成绩不显著、业务水平不突出,一遇述职考核就惊慌失措,只能靠放大成绩、掩饰不足、淡化问题、剽窃造假等来欺骗组织、糊弄群众。但这种“述职”只能应付一时不能应付一世,专业技术人员如果以这种方式对待工作,无异于饮鸩止渴,让自己失去上级和群众的信任,使自己威信扫地。

三是个性特色缺乏。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述职报告与职业及岗位联系不紧密,没有反映出本岗位的特点和工作要求,更谈不上展示自己在履行职责中所开展的创新性工作,自己所撰写的述职报告成为“用之四海皆准”的“通用”文本,做不到“以经历感动人”、“以成绩说服人”、“以特色吸引人”、“以付出打动人”,最终失去上级和群众的信任。

四是责任意识缺失。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述职报告总结经验不全面,反思错误不深刻,挖掘根源不到位,对成绩大谈特谈,对失误一笔带过,不敢承担责任,不甘放弃利益,将述职报告当成了评功摆好、争权夺利的工具。而这恰恰暴露了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差距、工作作风的不扎实、精神境界的低下、胸怀气度的狭隘,说明他们没有直面失误的勇气和改进工作的决心。

2.述职报告写作中常见的写作技巧问题

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分不清述职报告与公文中的报告、事务文书中的总结有什么差别,在写作规范的运用方面有偏差。

一是不明确此“报告”非彼“报告”。述职报告和党政公文中的“报告”虽同以“报告”为名,却不属于同类文体,在内容、功能、作者身份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述职报告属于事务文书,写作者为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陈述自己任职期间的工作成绩和不足,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主要向负有考核任免权的上级机关、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职工群众提供。而公文中的报告,其写作主体不能是个人,它代表了单位的集体意志,主要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不能向平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下级机关和个人主送。

二是不明确述职报告与个人工作总结的异同。个人述职报告和个人工作总结同属事务文书,都可以谈经验、讲教训,都要求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但二者所回答的问题、写作的重点和表述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与个人工作总结相比,述职报告要围绕岗位职责展开,它侧重陈述个人履行职责的能力、过程以及是否述职人是否称职,而个人工作总结重在全面归纳工作情况,重在体现工作实绩。在表达方式上,个人工作总结主要运用叙述方式,而述职报告多夹叙夹议,在阐述履职情况基础上重点说明履行职责的思路和观念。

三、如何解决述职报告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要正确把握述职报告写作的着力点

一要确定述职报告展示自我的重点。述职是专业技术人员表现自己的重要机会,一定要在汇报履职情况的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把自己为单位所作的贡献、在工作中所进行的创新等实事求是地展现出来,让上级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及职工群众准确恰当地评价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在述职报告的写作中,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围绕最能显示工作实绩的几项主要工作,重点陈述自己的“德、能、勤、绩、廉”情况。

二要讲究述职的艺术,做到扬长避短。要在述职报告中多展现自己的长处,充分肯定自己的价值,要表明自己为做好工作而做出的努力、所持的工作态度,从而得到上级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及职工群众的肯定。述职时要特别注意不能为了突出自己而贬低他人所作的贡献,不能为了强调个人而抹杀团队的共同努力。述职报告对个人的失误要实事求是地阐述和分析原因,要以坦诚的胸怀赢得组织和群众的谅解。

三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让自己脱颖而出。要准确定位,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展现自己独特的工作思路和分析看待问题的视角,要展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工作能力和宽博的胸怀气质,要表现出自己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踏实严肃的工作作风,让上级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及职工群众看到你的与众不同和可造之处。述职中,绝不能越位把上级及集体的功劳当作自己的成绩,错位把同事的工作成绩剪贴来为自己“添彩”。

2.要正确把握述职报告写作的内容

走出述职的常见误区,明确述职报告的着力点,充分发挥述职报告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终要落脚到述职报告的实际写作上,要明确述职报告关键在于“述”、如何“述”、“述”什么。

一要正确处理好述职报告“述”与“议”的关系。要以“述”为主,充分展示成绩,“述”出自己所作的贡献,“述”出自己的特色;要在“述”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进行评议,使“议”发挥对“述”的“画龙点睛”、“点铁成金”效果,使大家明白述职者所做工作的道德追求、理论根源和独特考量,为上级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及职工群众正确评价述职者提供依据和支持。

以“述”为主,要求述职报告在写作时要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述议结合”,要求述职报告在写作时不能轻视发挥议论表达方式的作用,做到“有述有议”、“夹述夹议”。

二要从思想、道德、工作、作风甚至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填充述职报告。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是工作行动的根源,指导思想正确才能不断干出好成绩;正确地履行岗位职责,必须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来保障,否则会使工作偏离正确的方向,使人陷入对金钱和利益的无节制追求之中;做好工作,离不开述职者坚持不懈的学习提高,离不开述职者对自身作风的不断锤炼和升华,离不开述职者对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目标的不懈追求,更离不开述职者与团队和他人的和谐人际关系。因此,在述职报告中,不能单纯“述”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工作、作风甚至人际交往对工作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总之,专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对述职报告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要重视述职报告、写好述职报告,为自己充分展示工作实绩、得到大家公正评价,使自己获得到新的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成长的机会,在人生舞台上谱写出更加美丽的篇章。

如何履行岗位职责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改进思考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全国共有各类事业单位130多万个,从业人员规模近3000万。随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聘任制度的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已成为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工作中的难题。如何对事业单位进行有效地考核,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绩效考核的定位认识不够。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所谓考核的定位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对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到年终往往是临时拼凑人员仓促考核,并没有将日常的工作业绩纳入考核指标,而是由人事部门发放年度考核表,各部门人员匆匆填写,应付了事,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2.工作难以量化,考核难度大。事业单位人员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和脑力劳动,工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的,很多没有明确的流程和步骤,很多工作成绩难以量化,考核过于标准化不利于工作人员创造力和热情的发挥,对这种复杂的劳动工作成果,如何进行公正、合理的量化考核,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难点问题。

3.考核指标过于笼统,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法。现在的绩效考核指标大都由“德、能、勤、绩、廉”所囊括。这些方面用在实践中具体操作的弹性很大,等级区分不明显,难以充分体现不同岗位在职者的工作能力与贡献大小,使整个绩效考核工作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事业单位“铁饭碗”的观念仍然存在。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经费由财政拨款等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不存在类似企业因经营不善倒闭、工人失业等现象。事业单位中,“铁饭碗”思想仍然存在,“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等现象较为普遍,岗位管理、岗位聘用等与自负盈亏的企业模式还有很大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事业单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工作作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考核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作支撑。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就足以应付工作,但当他们一旦处于激励状态,其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例如,事业单位的正常晋升工资制度,只要是考核合格以上,都可晋升工资档次,有的出勤不出力,照样可以晋升工资。

三、改进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1.转变观念,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认识。绩效考核是奖勤惩懒、优胜劣汰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应树立绩效考核的新理念,打破“铁饭碗”的陈旧观念。改进现行工资体制,实行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真正实现岗位管理,优胜劣汰,岗变薪变,改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上不能下,岗变薪不变”的局面;构建绩效考核科学化,规范化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2.明晰岗位职责,为考核奠定良好基础。第一,单位职责层层分解,岗位职责切实可行。岗位职责的制定应当按照岗位的类型的不同、数量的多少和层级的高低,将单位总体职责任务层层分解,使得每个岗位上聘用的人员所履行的职责任务与岗位等级、类型相匹配,工作量合理。第二,岗位职责细化量化,工作任务目标明确。对于教师、卫生、工程技术等较为容易细化量化岗位职责的岗位,要注重岗位指标的科学化,并随着管理和技术的进步,不断改进。而对于党建、人事管理等较难细化量化岗位职责的岗位,要分析岗位特征,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解,得出细化指标。必要时,可以通过对近几年工作的分析,以及今后几年的工作规划,得出细化量化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