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硕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quality management is a key part of project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site should be good raw materials, the progress and quality, tracking and post-check, safe production, personnel management of five key points. Keywords: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works; construction site;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现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 同时也是企业产品的形成地.足建筑企业的生命线。施工现场因其重要性.成为建筑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核、施工、竣丁验收、资料归档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否则它所引起的损失都是难以估量的。其中.作为施工这一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一个将设计意图转换为实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设计中考察欠缺.或是同实际情况有出入的都会一一凸现出来.甚至同以后使用维护相关的问题也会有所暴露。因此.对于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和投入.各级管理人员只有认真做好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 在市场巾的竞争力。本人从多年工作的实践体会到.要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必须把好以下五关:
1 把好原材料关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项目开工前.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依据。在施工中.根据工 程的建筑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变更以及调整的施工预算.及时向施工企业材料部门提出调整供料计划.从而保证材料按实际需求给予供应。在材料采购时.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影响丁程进度。进人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根据进料计划、供料凭证、产晶合格证.进行材料数量和质量的验收.并且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发现不合格要立即予以处理.直至退货.验收完后要对材料作好详细的记录.并办理验收手续。
进场的材料需要验收入库.现场堆放的材料应做好防火、防潮、防变质等措施。材料的安全保管具体落实到个人,做到谁保管谁负责.准丢失准赔偿的原则。施工设施用料应根据工程定额用料计划领取材料.凡超限额用料领取需办理相应手续.在填制领料单时注明超耗原闪 供应人员对定额或超定额领料单进行保护、核算。现场管理负责者对施工过程材料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按规定进行用料交底和工程交接手续.是否按总平面图规定堆料等进行监督, 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班组剩料必须回收.及时办理退料手续.材料管理部门需制表上报。
2 把好进度和质量关
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现场施工进度管理控制是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制定进度计划.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丁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 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要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承包商要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向监理及业主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要及时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和计划的偏差找出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采取纠正措施:要采用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要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能最低限度的减少不合格工程的出现 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应包括: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驻地监督控制.在施工现场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
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监理人员:实验控制.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等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的:测量控制.施工 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利用支付手段控制.施工单位未能全部按监理丁程师指令进行施工.当工程质量部分出现问题从而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时.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支付工程款.显然这种控制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3 把好跟踪和事后检查关
工程质量检查应从原料进场、各施工单位工序构配件的生产到工程竣工等全过程都必须在现场项目施工 中进行质量检验。施工过程中。工作量大、牵涉面广、时间长.要仔细抓好每一道工序的检查.不合格者坚决返工.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都须严格把关.定期召开现场会.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做好施工丁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不同的工序采取现场检查,量测、目测、抽样试验等方法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接检查.特别是隐蔽工程事后是无法检查的.要有文字记录,责任人相应签字.建立施工质量跟踪档案。做好分项分部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对各种检查、特别是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检查、监理工程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整改.不能留下隐患。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化管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07-02
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起步于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当年批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目前已涉及223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9千余人,在校生213575万人[1]。实践证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位类型和人才培养规格,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工程硕士培养管理过程中的非专业化现象
1.教育管理理念的非专业化。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在培养目标、人才评价的标准上,趋同于工学硕士,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应有的教育特色;在培养过程中,依然采用以培养学术型、科学研究型人才为主的教育管理方法,并未进行根本性变革;在质量评价手段上,存在片面、不健全等缺陷。
2.教育管理人员的非专业化。教育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低、年轻化且流动性强,能力不足、经验缺乏且对专业学位教育认识不够,这两点是目前工程硕士培养教育管理人员非专业化最突出的表现和不足。
3.教育管理制度的非专业化。制度是实施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目前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管理制度的缺失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高校和企业之间职权、任务不明晰;招生、教学、论文环节的管理规范和准则简单套用工学硕士的模式;各组织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不够等,都是工程硕士教育管理制度非专业化的表现。
4.教育管理设备的非专业化。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采取在职学习、校企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时空上受到一定限制,有别于工学硕士的培养。开发管理网络系统,将工程硕士的入学登记、学期注册、成绩查询、答辩申请等工作纳入网络系统,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时空不变的先天困难,同时也有利于统筹规划、强化校企合作,做到管理上真正的一体化。但遗憾的是,目前这种专业的教学管理网络尚未形成。
二、实行专业化管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1.加强针对性,明确工程硕士培养观念。工程硕士,概括说来就是“依托行业、部门”而开展的一种学位教育,它最早是从工学硕士中分离出来的,其核心特质在于强调必须带有工程师职业背景。全国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这样定义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以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知识面广、具有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后愿意到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单位,能较快适应环境、承担比较重要技术工作的人才为目标。”要求“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有的素质、水平和能力”,从该培养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工程硕士的培养具有其特殊性,与一般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很大的区别。鉴于上述特殊性,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加强针对性,明确工程硕士培养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①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队伍完整性,工程硕士教育采取在职学习、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因此,从最合理、完整的队伍模式来说,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应由三部分组成:工程硕士培养学校的管理者、领导层;工程硕士生培养基地的教育管理人员(在校企联合的工程硕士培养过程当中,大多数企业均会建立起工程硕士培养基地,这部分人员是指在企业中的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人员,主要承担的是工程硕士在实践、实习教学环节中的管理工作,一般由企业的人事部门派出人员来兼任);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的负责工程硕士教育的管理人员。②提升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上述三类人员是从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人员组成来源上来说的。从广义上划分,这三类人员都可以分成领导者和一般教育管理人员。如何来提升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我们可以分别从领导层和具体工作层来探讨。领导层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中的分管领导;高校中研究生院的分管领导;各院系中分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长。领导层面是质量保障活动的发起者和决策者,也是质量保障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因此他们在质量保障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鉴于此,为保障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我们认为,该项人才培养活动的领导层应至少具备以下素质:对方针政策的领悟性——能坚定又不乏创造创新性的贯彻落实全国教指委对工程硕士培养的教育政策和方针;较高的学术素养——掌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在实际决策过程中,能够按照这些规律来出台政策、制定方针、解决问题;一定的管理素质——有较高的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妥善处理各类实际问题、合理调配具体管理人员。如何来提升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领导者素质,保障领导层具备上述能力呢?完善的选拔机制和完备的培训系统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兼顾,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如何提高具体工作层的管理水平,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高重视、保证人员配置、形成管理队伍;加强选拔,重视培养。在具体教育管理人员的选配时,要注意选拔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的人员,同时最好具有所管理专业的知识背景,以便对培养方案的更好落实。③加强督导和咨询,保证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实现。根据我国的学位条例,目前国家层面上已经建立起“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由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负责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全国专业学位教育。
3.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工程硕士教育管理制度专业化。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单位各环节工作的开展,需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健全来明确;各组织部门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也需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健全来明确。按照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思路,在制度专业化方面,工程硕士培养管理必须从招生环节入手,着重规范教学管理环节,严格把关实践和论文环节,从“进口到出口”,全过程提升教育培养质量。在教学环节中,需要制度来规范的包括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弹性的学分制、规范的日常管理、严格的考勤纪律、优越的学籍管理制度、完善的导师选拔制度等。在毕业环节,通过制度来规范工程硕士的实践和论文环节,出台明确的质量标准和科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制度来要求企业为工程硕士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场地、设备、人员配备等各项保障。
由于工程硕士培养的特殊性,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地域分布广泛、集中时间相对全日制硕士生少等特点,网络系统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的规范化管理和便捷服务就显得尤为突出。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入学登记、缴纳学费、学籍管理、成绩查询、信息通告、学期注册、资格认定、答辩申请等工作纳入教学信息,服务于管理网络系统,不仅为工程硕士提供了方便,也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人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系统的管理手段,开辟了更为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1]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网[EB/OL].
关键词:在职工程硕士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培养质量
我国在职工程硕士教育已开展十多年,现代企业为培养员工成为具有应用性、工程性、专业性和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与专业对口高校联合培养在职工程硕士。高校经过实践和探索,基本形成系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培养体系。但是企业不能仅仅依靠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培养在职工程硕士,应加强合作的主动性,基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深入地思考如何培养在职工程硕士。
一、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养在职工程硕士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1.培养在职工程硕士实质是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当属智力资本,对其科学投资是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充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在职工程硕士是企业对智力资本的投资,是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的举措。高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企业是教育服务的投资者,培养工程硕士是高校对企业的有偿教育,培养数量越多,企业投入越大。企业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希望能达到“用才”、“育才”、“留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并进一步实现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战略目标。所以,企业要成功地获取校企联合培养在职工程硕士的收益,必须科学地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避免盲目投资和无为管理造成的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2.培养在职工程硕士的依据和方法是企业科学地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在职工程硕士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关系属性的特点:第一身份为企业员工,第二身份为学生。第一身份决定他们与企业直线部门管理者保持上下级关系,第二身份决定他们与高校任课教师为师生关系,前者关系维系长久,后者关系维系短暂。双重身份使学员在面临工作任务与课程学习之间发生冲突与矛盾时的两难抉择。由于在职研究生处于业余时间学习的状态,高校对他们是否上课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过程管理易流于形式,学员在权衡自身短期和长期利益后,宁愿牺牲短暂的师生关系,也不愿影响他们在企业管理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毅然选择用更多时间完成工作,牺牲上课时间。所以,企业必须弥补高校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切实保证培养质量。否则将直接导致培养过程管理失控,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企业科学地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保证在职工程硕士培养
1.企业遵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原则,选拔合适人选作为培养对象
企业决定与高校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应根据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宏观上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战略制定、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和实施、培训评估与效果反馈等;微观上在按需培养的原则上,结合岗位工作分析及岗位需求,分析培养的必要性、选择培养专业、挑选培养高校、限制培养人数、确定培养对象,其中确定培养对象显得尤为重要。
“在21世纪,最有价值的投资是对有才能员工的投资。管理部门必须对适当的人员做出投资,这些人的能力也必须迎合公司所需。”成功的人力资源开发是通过培训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结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在职工程硕士教育既提高员工自身学历层次,又因得到专业化教育培训增加了他们的价值,这种机会应该给予绩效良好且稳定性高的员工。所以引入人才竞争机制确定培养对象将使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使所有员工感受到学习机会的难得,激励全员工作积极性,而且极大地增加被选拔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形成并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相反,如仅依据高校工程硕士报考的基本条件或一味地追求培养人数,最大范围地确定培养对象,将使员工认为在职教育是企业给予员工无条件的“福利”,而与他们各自的工作绩效、工作能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毫无关系,那么教育培训对员工的非薪酬激励作用可谓荡然无存,对企业也毫无意义。
2.企业遵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要求,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性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越高,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就越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要求减少甚至规避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投资的风险,企业有必要遵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要求,建立起防御体系。一方面,采用契约关系制约。在培养费用、服务期限、违约责任等方面通过书面合同形式形成企业与学员的约定,通过法律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权;另一方面,采用学费共同承担的方法。正如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格里·贝克尔在对在职培训分析时提出让员工分享特殊培训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让员工承担一部分培训费用,既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又降低企业人力投资风险。
3.企业树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质量理念,为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为规避工程硕士双重身份产生的不良影响,提供良好培养环境。“要把质量放在中心的位置,实施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重视过程管理、实施动态控制,使领导者和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培养质量的意义,以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为企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型人才。”培养工程硕士是企业重大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工程,高层管理者给予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支持,在培养过程中,中层管理者是否具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质量理念直接决定培养的质量高低。因此,企业提出与高校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决策前,应积极听取中层管理者的意见,让他们直接参与到这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中,使他们充分地了解培养目的、培养过程要求、培养追求的质量等,树立他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质量理念,并有效地发挥他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执行力,重视过程管理,从细节上充分保证学员们的课程学习时间、给予课题研究支持等。
4.企业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加强培养的过程管理
鉴于在职工程硕士的工作与学习存在矛盾的特殊性,企业强化培养过程管理显得非常重要,需加强工程硕士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期间的管理,激发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充分把握他们员工的身份,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有效地落实过程管理。
第一,加强约束机制。首先,参照上班考勤制度,建立到课率考勤制度和请假制度,请假的流程、请假次数与到课率直接联系,对无故缺勤的学员做出相应惩罚,让学员意识到在职培训的纪律等同于工作纪律。其次,采取中期考核淘汰制度。打破高校单方面进行中期考核的现状,企业加入其中,制定出通过中期考核的硬性条件,明确课程学习合格成绩、论文价值等,不符合者坚决被淘汰并中止培养,且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建立激励制度。将学员的学习成绩与绩效工资结合,提出相应的奖惩标准。企业与高校沟通,要求每门课程的考试应当规范化、严格化,学习成绩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学习成绩不合格者酌情扣除一定比例的绩效工资。学员所做的课题研究应用到企业,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应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5.企业根据“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能动性
在职工程硕士培养实行的是双导师制,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工程硕士进行毕业课题研究。因为“离校不离岗”的特点制约了他们与高校导师面对面的指导次数,企业导师一般都是企业内部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具有距离近、工程经验丰富的优越条件,对学员的指导更直接、具体,如何调动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对培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企业应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尊重、理解、肯定企业导师。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首先,满足导师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补贴;评选培训先进个人、晋升职称、评选专家等方面给予加分。其次,将培养工程硕士与导师自我价值实现联系起来。导师是知识型人才甚至核心技术人才,如果指导的课题研究结果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那么就完美地达到了企业、企业导师和学员“三赢”的效果。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企业应尽可能为导师和学员提供研究的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价值,实现他们的工作成就感。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是企业重大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需要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企业应发挥有效、积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用,以切实保证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参考文献:
全日制mem指的是工程管理硕士,这样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这样的一些学校都是可以考工程管理硕士的。
工程管理硕士(MasterofEngineeringManagement,简称MEM)是2010由中国工程院提议,委托清华大学进行学科论证,同年批复新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工程管理是针对工程实践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包括: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实施中的管理;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同等学力申硕较简单,免试入学,经过学校研修班的学习后,参加5月同等学力申硕统考(考试科目两门:外语和学科综合,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
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对较难,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先考试再入学,学校择优录取。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科目大总汇,一起来看看吧。
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科目分为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一门专业课,满分500分。
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满分都是100分;
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满分150分;
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满分150分。
1 “ 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
” 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初试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2
所有专业都是需要考英语的
考英语一的专业:
所有学硕硕士(除了外国语专业);
选用英语一或英语二的专业:
除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硕士、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硕士7个专业硕士,其他专硕初试科目的外国语考试可选择使用英语一或英语二,选择权由招生单位行使,考生不能选择初试科目。
不选用英语一或英语二的专业:
学术硕士中的外国语专业及专业硕士中的翻译硕士,初试外国语科目具体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不使用英语一或英语二试卷。
3
考数一的专业
工学类中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20个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和专业,以及授予工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均要求使用数学一考试试卷。
考数二的专业
工学类中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和专业均要求使用是数学二考试试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科类要求的数学试卷难易程度是由招生单位决定的,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对数学要求高的二级学科则选取数学一,要求较低的则选取数学二。
考数三的专业
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为数学三,经济类和管理类包括经济学类的各一级学科、管理学类中的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的一级学科和授予管理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
不考数学的专业
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新闻学、传播学、播音主持、采访编辑、艺术类、图书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社会学、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艺术类)。
4
时间限制
初试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命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