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级财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目标定位方面与实际结合的问题
虽然独立院校将办学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大部分独立院校还是依托挂靠母体院校的办学资源,由于办学历史短,经验欠缺,造成虽然教学目标定位明确,但执行过程中没有独立院校应有的办学特色,基本照搬母体院校的方法,造成大量雷同复制现象。
独立院校生源严重影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就生源来说,一般都不高,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能力较低。独立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其他院校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目前针对独立院校的特点和教学模式编制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很少,部分独立院校为了竞争也没有采用适合的教材,而是采用二本教材,甚至是重点学校教材,使得与教学不适应。另外,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变化频繁,与会计制度、准则关联密切,也给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要提高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教材建设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偏理论,轻实务,缺乏趣味性
大多数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重视理论教学,在讲解业务处理时采用案例教学,但是采用的案例往往不系统,并没有形成系统思维,学生学到的还是孤立、片面的知识,很难提高综合能力。讲述大多是“满堂灌”,没有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中,容易照本宣科,形成对六要素逐一讲解的思维定势。另外,讲述往往只重视本课程的讲解,容易忽视课程间的联系,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中级财务会计承上启下的贯穿作用。
(四)独立学院师资相对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比较依赖母体院校师资,制约性较强,自有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实践能力较低,相对经验欠缺,年龄、职称等方面比例不合理,加之自有教师流动性较大,稳定性差。综合来说,独立学院师资在很长时间会徘徊在较低水平。
二、改进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对策及思考
(一)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目标的思考
独立院校办学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那么在会计培养目标定位上就应该更加明确,既与二本及以上学校区分,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既要重视理论学习,更应重视能力培养,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是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培养学生协调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变得很重要,而且如何把握度是关键。基于生源和实际状况,独立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实务能力,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中级财务会计的一般理论,对企事业单位的日常活动能够达到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并能够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之适应未来的财务工作。
(二)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思考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会计和经济是分不开的,会计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样会计也要适应经济的发展,所以会计必然随着经济的变革而变革。近些年会计准则、制度都在不断变化,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会计准则、制度及税法等相关规定紧密衔接。例如固定资产购置增值税的处理变化,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理解增值税的概念,然后重点比较税法修订前后固定资产增值税的处理变化,告知生产型和消费型固定资产增值税的不同处理,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该处理方法。有些教师只告知其处理和存货购进类似,看似简单,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大多数教材内容是滞后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更新内容,掌握最新准则、制度的情况,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同步掌握会计处理最新动态。
2、准确界定教学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前开设会计学基础,之后开设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承上启下,将财务会计学科串联起来,所以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既会巩固会计学基础的理论,又会和高级财务会计联系起来,彼此之间有很多交叉,提高教学质量应该首先准确界定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把握日常业务这一核心,将企业普遍性的交易或事项作为重点,特殊的业务留待高级财务会计再做讲解,突出务实性。中级财务会计分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和财务报告编制两大知识体系。由于课时量有限,到财务报告编制时已接近期末,所剩课时不多,往往造成财务报告草草讲解,学生也认为重点讲完,不再重视报告编制,更谈不上财务分析了,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影响不深,难以学以致用。财务报告恰恰是核心内容,连接其他课程,这部分内容不容忽视,而且应加大课时分配。准确界定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过程更加规范。
3、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
现阶段,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课堂学习应确立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会比较学习,这样理解更容易,还会形成系统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应付账款时结合之前资产中应收账款的内容,以一笔赊销业务双方不同的账务处理为例,这样既可以理解抽象的会计主体,又可以对比掌握现金折扣的处理方法,使之具体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将专业术语通俗化,深入浅出,把握整个课程的体系,将孤立的内容联系起来,适当加入分析能力的培养,讲授中注重会计确认计量环节,而不是一味的讲解会计记录。例如在讲解应收账款时就要注意让学生思考什么时间或条件下确认应收账款,到讲解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时就能联系起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课件讲解,将抽象的实务操作制作成通俗易通的形象化流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可以建设会计模拟实验室,购买一些实用教学软件,甚至是利用沙盘教学,模拟企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之理论联系实际。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真正让学生接触实际。
三、独立院校应注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特色培养
(一)独立院校应注重会计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水平,独立院校应该正视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忽视甚至是无视这些问题。在现有师资基础上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定期组织教研室活动,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方法,组织试讲活动,鼓励相互听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重进修,开阔教师视野,支持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学习会计教学的前沿理论。不做表面文章,务必落实各项工作,避免出现因人员变动而课程无人可以承担的情况。
(二)努力建设符合独立院校的教学团队
建设应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有计划、有目标的完成。打造适用教材,真正体现自有特色,积极做好配套课件、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的建设工作。
(三)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青年教师可以进修,独立学院也可以将教授、学者、企业家请进来作专题讲座,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提高。
(四)组织案例讨论,实施情景教学,开放模拟实验室
学生真正参与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在教学中应穿插案例教学、会计实验教学。组织案例讨论,实施情景教学,开放模拟实验室,开发配套模拟实验资料,从单一实验到综合实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变换角色,不断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实务的能力。
(五)改革现有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培养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组成要素不同。根据相关会计制度标准,财务会计包括6个要素,要素为企业资产、负债、利润和费用等方面。而税务会计只包括4个要素,而且根据税务会计的定义,税务会计包含的4个要素也主要与企业的应缴纳税款有关,如纳税所得、应纳税额。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不同。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目标分别为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和保证企业依法纳税和、低企业纳税负担。财务会计是指为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信息使用主体提供经济信息,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会计活动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真实的企业资产信息,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信息,为信息使用者的管理或投资提供参考。税务会计的定义为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从税务会计的定义可以看到,税务会计是在遵循有关税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税务经济经济指标进行核算,在确保企业依法纳税的基础上减轻企业的负担。
3.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差异。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差异主要表现在核算对象、核算原则以及核算依据三个方面的差异。在核算对象上,财务会计核算企业所有经济活动及事项涉及的货币计量,而税务会计只核算与企业税务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变动核算,财务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远远大于税务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在核算原则上,财务会计核算更加重视核算工作的稳定性,注重与税务会计核算的结合。而税务会计涉及企业纳税问题,属于法律范畴问题,因此税务会计核算原则为遵循有关税务法律法规、公平、便于管理等。在核算依据上,财务会计核算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记录,它只需依据有关会计制度和准则即可,财务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更高,而且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也存在很大差异。而税务会计的核算的原则为相关税务法律法规,因而税务会计核算工作的依据为我国税法,根据税法规定记录企业纳税金额,并及时申报。税务会计核算的强直性、统一性和客观性都高于财务会计核算,而且任何行业企业税务会计核算都具有此特点,都以税法为核算依据。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对策
1.完善税务会计理论构建。税务会计理论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缺失严重,税务会计理论仍未脱离财务会计理论的指导,税务会计理论无法指导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因而,研究人员还需要完善税务会计理论研究,形成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税法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将税收学的相关概念转化为税法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借助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企业应缴纳的税款通过会计系统予以体现,实现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在管理层面的合作与配合,协调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让二者在协调中得到良性发展。
2.完善税务会计核算内容。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内容上看,两者的核算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要减少两者之间核算内容的差别。具体操作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处理所得税上,要加强统一,尽量减少核算内容上的不一致事项。在遵循所得税税收制度的基础上,税收人要尽量与会计制度保持一致,放宽应税费用的列支标准,加大税收扣除,涵养税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3.统一核算基础。我国企业税收采用收付实现操作制度,虽然这种操作方式简单,有利于保全税收。但是财务会计利润核算以及应缴纳所得税额之间容易产生差异,导致会计可比性的信息质量要求匹配收入与费用的会计原则,无法体现我国税收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税务会计也应该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从中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体现我国税收公平公正。最后,统一企业所得税,平衡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减轻内资企业负税压力。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符合我国企业所得税未来改革发展方向。
三、结语
可以说,财务预算管理是每个单位财务管理中毕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个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合理,从某种程度可以看出该单位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应该有效提升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能力,同时应该将财务预算与本单位的既定远景目标相结合,对单位的有限经济资源合理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以此来促进本单位各项建设。在对下的预算中,可以采取要求下属单位根据所需先报送经费预算的方式,严格要求其按照编制体制需求、结合历年的经费开支,参照财务标准,明确其经费支出的具体范围以及管理资金的使用意向,对其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建立适合其单位的事前防范约束机制,对其单位编制所需使用经费细化预算,科学计划。在财务预算中,应该有“量入为出,略有结余”的要求,合理分配开支、制定出周祥的支出计划。在此同时,会计核算中心部门也应该严格按照经费支出预算制度执行核算,坚决维护经费使用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同时财务审计部门也应该根据各类决算报表,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要求经办人对各大项目的经费支出能够进行分析说明,对那些非合理性超支部分应严格标准,拿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有效方法,以便科学进行财务审计预算,对下一月度的经费支出预算准确合理。
二、是加大民主理财力度
民主理财制度可以强化单位群体对从事财务的干部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督。最好每月或一季度实行一次民主理财。这样可以通过财务账目公开,群众监督的方式,使得财务管理更加透明化。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就要进行定期账簿、凭证、报表返还,使单位进行集中民主理财,当然,不可能是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对于单位民主理财人员的选拔和构成,既要体现群众性,又要能体现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对那些不涉及本单位财务秘密的信息可以宣之于众。在这个时候,进行民主理财的人员应该将本阶段发现的在具体财务执行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诊断,提出具体的完善方案,要能及时正确的反馈给单位以及会计财务核算中心。
三、是加大报账员培训力度
由于财务是一个比较专业的细致活,因此应该对被单位的下属单位保障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可以使得财务制度更加规范有序。对报账员的培训包括业务培训、法制教育、财务制度学习等方面。加强下属单位报账员的法律法规意识,使其做到依规用财、依规理财,依法治财,使得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从而有效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大幅提升本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
[关键词]基本准则韩国概念框架比较借鉴
2003年12月4日,韩国会计研究院会计准则委员会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下简称韩国概念框架);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①。与英美相比,中韩两国的会计环境具有更大的相似性,因而,在会计准则基本理论问题的定位上,似乎应该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本文将对此进行考核,并试图研究中韩两国概念框架的差异及成因。
一、中韩两国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一)韩国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韩国概念框架由七章157个条款构成。主要包括引言、财务报告的目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内容。从总体上看,韩国概念框架在名称、结构设计和内容安排等方面与IASB概念框架比较相似。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概念框架相比,韩国概念框架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充实了财务报表要素的内容
在IASB概念框架的“财务报表要素”一节,只界定了反映主体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资产、负债和权益以及反映主体业绩的两大要素——收益和费用。但在韩国的概念框架第五章“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中,不仅界定了以上两类会计要素,而且还界定了权益变动表要素和现金流量表要素。其中权益变动表要素包括所有者的投资和对所有者的分配两项内容;现金流量表要素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要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要素和融资活动现金流量要素三项内容。另外,韩国概念框架还将“综合收益”界定为损益表的要素之一。我们知道,在IASB概念框架中没有直接界定综合收益的概念,综合收益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概念框架中的一个损益表要素。在FASB概念框架中,也界定了权益变动的两大要素: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可见,在财务报表要素这部分,韩国不仅借鉴了IASB概念框架的做法,而且借鉴了FASB概念框架的做法,同时还有新的补充。
2.增加了“财务报表”一章
在IASB概念框架中,没有直接关于“财务报表”的专门章节,但在韩国概念框架的第四章专门界定了财务报表,内容涉及了财务报表的一般意义、财务报表的基础假设、财务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所提供信息的特征和局限性。对于财务报表之间的相关性,韩国概念框架指出: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结合使用,可以对财务会计信息做出更有意义的解释。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特征和局限性,韩国概念框架指出:财务报表大部分反映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财务报表包括推定的估计值;财务报表提供特定会计主体的信息,并不提供关于整个产业或全面的经济信息。
3.重新归纳了会计计量属性
韩国概念框架第七章指出,企业可以选择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持有价值、账面净值、可变现净值和履行价值。这种表述与IASB概念框架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表述显然有所不同②,韩国概念框架对当前流行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重新分类。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其特点表现在:(1)将公允价值和企业持有价值安排为会计计量基础,并以此取代了现行成本和现值计量属性。(2)将账面净值安排为一个独立的会计计量基础。在韩国概念框架里,企业持有价值被分别表述为资产的企业持有价值和负债的企业持有价值。资产的企业持有价值又称使用价值,是指随着资产的使用,在企业的立场上确认的现值。负债的企业持有价值是指因企业履行义务将来会流出企业的资源的现值。因此,企业持有价值在本质上就是现值的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和账面净值两个计量属性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早已流行,因此说,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重新分类。
(二)中国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中国的基本准则共包括十一章50个条款。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从本质上看,我国的基本准则与IASB概念框架基本趋于一致。但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中国的基本准则仍表现出以下特征:1.在名称上,我国以基本准则取代了概念框架的称呼。众所周知,从基本准则的内容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实际上就是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流行的概念框架,但我国没有将其称为概念框架,而将其称为基本准则。2.在体例结构和表述上,基本准则表现出高度概括的、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3.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4.增加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5.重新理顺了损益表要素。IASB概念框架的损益表要素包括收益和费用。其中收益包括在主体正常活动中的收入以及利得;费用包括在主体正常活动中的费用以及损失。我国基本准则的损益表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我国基本准则关于会计要素安排的另一个重大特征是,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而IASB概念框架中的利得和损失只属于损益表要素。
二、中韩概念框架的重大差异剖析
中韩两国概念框架都是借鉴IASB概念框架制定出来的,因而,从本质上看,中韩两国概念框架应该大同小异。但仔细研究发现,中韩两国概念框架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着差异。
(一)在体例结构及表述方面的差异
不论在体例结构安排还是在表述方式上,韩国概念框架都在较大程度上借鉴了IASB概念框架的风格,因而,各部分内容的表述比较详尽,逻辑关系比较清晰。比如,韩国概念框架第一章指出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第二章明确指出,其定位的会计目标是根据绝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提出来的;在第三章又指出,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设计及企业对它们的取舍应依据最大限度地达到财务报告目标的方向进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2006年新的基本准则在称呼、体例安排和内容表述等方面,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了1993年首次的基本准则的风格。由于中国的基本准则属于法规的范畴,其主要功能被定位在指导中国具体准则的制定,因而,从其表述的形式上看,更多地体现了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隐含着概念框架本身应该具有的内在一致性。
(二)在会计目标方面的差异
韩国概念框架第二章“财务报告目标”第19条指出:“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使用财务信息最多的代表,他们的决策对经济资源的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概念框架将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作为财务报告的最终目的。③”在第20条,该框架
又指出:“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投资和信用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对投资和决策有用的信息,是指为了投资而预测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对韩国概念框架对以上表述的具体解释,我们看到,韩国概念框架将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定位在提供“投资和信用决策有用会计信息”上。虽然韩国概念框架也要求企业提供受托责任的信息④,但这种安排是基于满足投资人需要的“投资和信用决策信息”,而展开的。
中国基本准则第一章提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从本质上看,中韩两国对会计目标的表述大同小异,因为两国都认为财务报告应该同时提供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但仔细研究会发现,中韩两国对会计目标定位的侧重点略有不同。通过前面的阐述可以看出,韩国概念框架更强调提供对投资和信用决策有用的信息。相比之下,我国基本准则更强调提供以可靠性为特征的受托责任信息。比如,在对会计目标的表
述上,基本准则将提供受托责任信息放在了第一位;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中,仅本准则将可靠性放在了第一位;在会计计量的表述中,基本准则指出“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计量时,一般应该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计量。”而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上,韩国概念框架第150条指出:“在不存在计量误差的条件下,依据公允价值或企业持有价值的计量将会比其他计量基础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三)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的差异
韩国概念框架第三章描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我国的基本准则相比,这些特征的安排具有以下特征:1.明确指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与财务报告目标是相符的。2.区分了不同层次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并将相关性和可靠性定位为会计信息的主要特征;将可比性定位为次要特征。其中相关性排在首位,被分解为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特征;可靠性排在第二位,被分解为如实反映(又被分解为实质重于形式和完整性两个特征)、可验证性和中立性。3.强调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制约因素。4.没有明确提出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该说,韩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这种安排,在总体上,应该是借鉴了美国FASB概念框架的做法,它强调了美国会计信息质量所强调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并指出当这两个首要特征出现矛盾时,应该以满足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需要为主。从理论上讲,韩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这种安排与其对会计目标的定位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
中国基本准则的第二章描述了八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在我国的基本准则中,没有明确表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划分层次,也没有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做出必要的说明。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形式上,我国的基本准则表现出高度概括的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尽管中韩两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从主要特征的涵盖面上看,中韩两国还是具有较大共性的。
(四)在会计要素分类方面的差异
根据前面的阐述,关于会计要素的分类,中韩两国与IASB概念框架之间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中韩两国之间在这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差异。相比之下,中国基本准则与IASB概念框架对会计要素的分类更相似。可以说,韩国与IASB概念框架在会计要素分类方面的差别,基本上也表现为中韩两国之间在这方面的差异,比如韩国设置了现金流量表要素和权益变动表要素,而中国没有设置;韩国设置了综合收益要素,而中国也没有设置。但关于利得和损失的界定,韩国与IASB概念框架的安排基本一致,即只将它们安排为损益表要素,而中国则将其区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与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
(五)在会计确认方面的差异
韩国概念框架第六章描述了会计确认的标准。关于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韩国概念框架提出了三个条件:(1)该项目应满足基本要素的定义;(2)与该项目有关的任何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会流入或流出企业;(3)该项目具有能够可靠计量的属性。除此之外,韩国概念框架还指出,进行会计确认的项目必须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特征。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确认提出的这种要求与美国概念框架的表述是一致的,从本质上看,它更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观。我国基本准则没有明确阐述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但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基本准则明确指出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从表述上看,中韩两国对会计确认一般标准的界定完全相同。有所不同的是,中国没有强调进行会计确认的事项必须具备相关性的特征。
(六)在会计计量方面的差异
前面已经阐述,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重新归纳,重新归纳后的韩国计量属性比中国基本准则多了企业持有价值和账面净值两个计量属性。从本质上看,企业持有价值就是资产或负债的现值;而账面净值就是一种摊余价值。这样来看,中韩两国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规范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其实,在绝大多数已经建立了概念框架的主要发达国家,其在概念框架中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表述,与中国基本准则中的表述是大同小异的。因此,中韩两国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差别就在于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重新归纳。另外,韩国概念框架中详尽描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并在第七章第150条关于计量基础的选择原则中指出:“计量资产和负债时,选择哪种计量基础,应从为财务报告的目的服务的信息有用性,即从相关性和可靠性观点出发进行判断。在不存在计量误差的条件下,依据公允价值或企业持有价值的计量将比其他计量基础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可见,在会计计量的选择问题上,韩国比中国更强调现值或公允价值计账。
三、评价与借鉴
(一)对中韩概念框架恰当性的评价
中韩两国概念框架都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片呼声中、借鉴国际流行的概念框架构建起来的。然而,两者的基本构架以及会计目标理论的导向并不完全相同。从总体上看,韩国的概念框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借鉴了IASB和FASB概念框架的特点,会计目标以维护职业投资人利益为导向⑤,会计信息比较强调相关性。而中国的基本准则更具有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会计目标没有明显偏向职业投资人,会计信息更强调可靠性。
应该说,每一个会计准则模式的背后都有着强有力的会计环境作支撑,概念框架模式也不例外。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会计目标,因而,影响会计目标定位的因素对概念框架的导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因素对会计目标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分层次、分程度的,其中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主要影响会计目标的存在,而经济因素主要影响会计目标的定位”(梁爽,2005)。根据财政部《会计目标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决定了“目前我国的会计目标应总体定位在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经管责任会计信息上,并同时要考虑未来潜在的职业投资人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目标课题组,2005)。应该说,中国基本准则对会计目标理论导向的定位是由中国的会计环境决定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韩国概念框架的目标导向与这几年来韩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位也是分不开的。1997年,韩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被归结为韩国企业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经营不够透明以及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低下等。为了克服金融危机,韩国政府对金融、企业、公共、劳务市场等几个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方针是从政府主导型经济转换到市场经济,全面采用国际标准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改革内容上看,它是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实施的世界经济的重组模式即活跃市场经济模式为目标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韩国在会计准则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成立了金融监督委员会,负责会计准则制定以及会计准则建设方面的全方位改革。1998年12月11日,根据金融监督委员会与国际通货基金的协议,韩国大幅度修改了企业会计准则,试图将韩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变成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会计准则体系,从而在财务报表上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等信息,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以获得国内外对韩国财务信息的信赖程度。在这样一种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目标引导下,韩国概念框架全面借鉴国际流行概念框架的做法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尽管在世界上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呼声比较大,但中韩两国在建立本国概念框架时,还是比较理性的。可以说,新近的中韩两国概念框架都是基于本国国情而建立起来的、国际化的概念框架,两者的总体定位都是恰当的。
(二)对韩国概念框架的借鉴
韩国会计研究院会计准则委员会曾经表示,韩国的概念框架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的概念框架,这说明韩国的概念框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韩国
概念框架能否真正成为“韩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或修订会计准则时所依据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韩国会计准则委员会,2003),还有待于未来实践的检验。对于韩国具有超前特征的概念框架可能与未来具体准则之间发生的抵触,韩国概念框架已经有所预料,并第一章第2条阐述到:“在本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之间发生抵触的情况下,会计准则优先于概念框架。”但不论如何,从理论上看,韩国概念框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较严密的逻辑性,因而,是一份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概念框架理论。本文认为,韩国概念框架在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和思考:
1.关于整体框架的安排
本文认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应该包括概念框架的国际化。概念框架的国际化不仅指会计要素概念、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等内容上的国际化,而且还应该包括概念框架的称呼、体例结构以及内容表述等多方面的国际化。目前中国的基本准则尚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具有法规式会计概念框架的特征,比如对相关会计概念及标准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不明确表述各部分会计概念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我们认为,中国基本准则在国际化的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当然,一部法规式概念框架是否适合全面借鉴或者采用国际流行的概念框架理论模式,还有待于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
2.关于财务报表要素的表述
关于会计报表要素的表述,多年来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会计报表要素,按照IASB概念框架的表述就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而将它们在财务报表中所分的大类;按照FASB概念框架的表述就是构建财务报表的材料,是财务报表所包含的各类项目。在中国,财务报表要素通常被称为会计要素,“所谓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报表中通常所含有的大类项目,是构建会计报表的最根本的组件,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报表的要素”(娄尔行,1993)。在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要求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权益变动表的情况下,在概念框架中的“会计报表要素”一章,全面描述诸如资产负债表要素、损益表要素、现金流量表要素以及权益变动表要素也是比较恰当的。
3.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表述
在现行会计惯例中,会计计量属性通常被分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但韩国将其重分类为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持有价值、可变现净值和账面净值,这种重分类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关于现值和公允价值关系的安排。在韩国的概念框架中,现值和公允价值没有同时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出现。公允价值被表述为在独立的主体之间当前交易中的交换价值,是被限定在特定市场价值及其推定值之中加以定义的。而企业持有价值被表述为站在企业的立场上确认的资产的使用价值或负债的结算价值。从计量技术的角度看,企业持有价值和公允价值可能都表现为现值,但两者各有侧重,各有各的适用空间。韩国概念框架第七章规范了现值计量的技术方法,但它只是作为公允价值和企业持有价值计量的技术手段,不是作为单独的计量属性出现的。本文认为,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创新分类,值得会计界思考和借鉴。
4.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相互关系的表述
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层次清晰,内容充分,对于主次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其可能出现的矛盾以及在出现矛盾时企业的选择策略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比如,在韩国概念框架第三章第52条描述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间可能相互抵触。例如,如果对有形资产以历史价值计价,则由于可证实性提高,从而可靠性提高,但相关性会下降;对于没有市场的有价证券用历史价值计价,则其资产价值的可验证性提高,但因为无法表示其实际价值,故其相关性会有所下降。为了在及时的基础上提供信息,往往在了解某一交易或其他事项的所有方面之前,就可能必须做出报告,虽然这样做会提高相关性并损害可靠性。”在第53条又描述到:“在相抵触的质量特征之间的取舍应依据最大限度地达到财务报告目的的方向进行,而质量特征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应根据情况加以判断。例如,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态产生影响的、进行中的损害赔偿诉讼是具有相关性的信息。但在无法预测诉讼结果的情况下,将损害赔偿金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会损害可靠性。”本文认为,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这种安排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它能够传递给企业这样的有用信息,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提供会计信息,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会计目标的基本要求,并保证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高质量。
注释:
①为论述上方便,有时本文也将中国的基本准则称为概念框架。
②IASB概念框架第100条指出,财务报表的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
③根据韩国概念框架“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段的解释,这里的债权人应该指证券市场上的债券持有者。
④韩国概念框架第33~35段指出,财务报告也应提供有利于评价受托责任的信息(崔顺姬,2006)。
⑤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股票、债券等的投资者,其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投机套利。
主要参考文献
崔顺姬。2006.韩国会计研究院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翻译稿
中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6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国际会计准则2004(第1版)。北京:中国国的会计环境决定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韩国概念框架的目标导向与这几年来韩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位也是分不开的。1997年,韩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被归结为韩国企业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经营不够透明以及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低下等。为了克服金融危机,韩国政府对金融、企业、公共、劳务市场等几个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方针是从政府主导型经济转换到市场经济,全面采用国际标准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改革内容上看,它是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实施的世界经济的重组模式即活跃市场经济模式为目标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韩国在会计准则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成立了金融监督委员会,负责会计准则制定以及会计准则建设方面的全方位改革。1998年12月11日,根据金融监督委员会与国际通货基金的协议,韩国大幅度修改了企业会计准则,试图将韩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变成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会计准则体系,从而在财务报表上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等信息,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以获得国内外对韩国财务信息的信赖程度。在这样一种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目标引导下,韩国概念框架全面借鉴国际流行概念框架的做法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尽管在世界上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呼声比较大,但中韩两国在建立本国概念框架时,还是比较理性的。可以说,新近的中韩两国概念框架都是基于本国国情而建立起来的、国际化的概念框架,两者的总体定位都是恰当的。
(二)对韩国概念框架的借鉴
韩国会计研究院会计准则委员会曾经表示,韩国的概念框架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的概念框架,这说明韩国的概念框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韩国
概念框架能否真正成为“韩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或修订会计准则时所依据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韩国会计准则委员会,2003),还有待于未来实践的检验。对于韩国具有超前特征的概念框架可能与未来具体准则之间发生的抵触,韩国概念框架已经有所预料,并第一章第2条阐述到:“在本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之间发生抵触的情况下,会计准则优先于概念框架。”但不论如何,从理论上看,韩国概念框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较严密的逻辑性,因而,是一份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概念框架理论。本文认为,韩国概念框架在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和思考:
1.关于整体框架的安排
本文认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应该包括概念框架的国际化。概念框架的国际化不仅指会计要素概念、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等内容上的国际化,而且还应该包括概念框架的称呼、体例结构以及内容表述等多方面的国际化。目前中国的基本准则尚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具有法规式会计概念框架的特征,比如对相关会计概念及标准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不明确表述各部分会计概念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我们认为,中国基本准则在国际化的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当然,一部法规式概念框架是否适合全面借鉴或者采用国际流行的概念框架理论模式,还有待于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
2.关于财务报表要素的表述
关于会计报表要素的表述,多年来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会计报表要素,按照IASB概念框架的表述就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而将它们在财务报表中所分的大类;按照FASB概念框架的表述就是构建财务报表的材料,是财务报表所包含的各类项目。在中国,财务报表要素通常被称为会计要素,“所谓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报表中通常所含有的大类项目,是构建会计报表的最根本的组件,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报表的要素”(娄尔行,1993)。在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要求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权益变动表的情况下,在概念框架中的“会计报表要素”一章,全面描述诸如资产负债表要素、损益表要素、现金流量表要素以及权益变动表要素也是比较恰当的。
3.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表述
在现行会计惯例中,会计计量属性通常被分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但韩国将其重分类为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持有价值、可变现净值和账面净值,这种重分类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关于现值和公允价值关系的安排。在韩国的概念框架中,现值和公允价值没有同时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出现。公允价值被表述为在独立的主体之间当前交易中的交换价值,是被限定在特定市场价值及其推定值之中加以定义的。而企业持有价值被表述为站在企业的立场上确认的资产的使用价值或负债的结算价值。从计量技术的角度看,企业持有价值和公允价值可能都表现为现值,但两者各有侧重,各有各的适用空间。韩国概念框架第七章规范了现值计量的技术方法,但它只是作为公允价值和企业持有价值计量的技术手段,不是作为单独的计量属性出现的。本文认为,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创新分类,值得会计界思考和借鉴。
4.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相互关系的表述
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层次清晰,内容充分,对于主次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其可能出现的矛盾以及在出现矛盾时企业的选择策略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比如,在韩国概念框架第三章第52条描述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间可能相互抵触。例如,如果对有形资产以历史价值计价,则由于可证实性提高,从而可靠性提高,但相关性会下降;对于没有市场的有价证券用历史价值计价,则其资产价值的可验证性提高,但因为无法表示其实际价值,故其相关性会有所下降。为了在及时的基础上提供信息,往往在了解某一交易或其他事项的所有方面之前,就可能必须做出报告,虽然这样做会提高相关性并损害可靠性。”在第53条又描述到:“在相抵触的质量特征之间的取舍应依据最大限度地达到财务报告目的的方向进行,而质量特征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应根据情况加以判断。例如,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态产生影响的、进行中的损害赔偿诉讼是具有相关性的信息。但在无法预测诉讼结果的情况下,将损害赔偿金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会损害可靠性。”本文认为,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这种安排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它能够传递给企业这样的有用信息,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提供会计信息,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会计目标的基本要求,并保证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高质量。
注释:
①为论述上方便,有时本文也将中国的基本准则称为概念框架。
②IASB概念框架第100条指出,财务报表的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
③根据韩国概念框架“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段的解释,这里的债权人应该指证券市场上的债券持有者。
④韩国概念框架第33~35段指出,财务报告也应提供有利于评价受托责任的信息(崔顺姬,2006)。
⑤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股票、债券等的投资者,其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投机套利。
主要参考文献
崔顺姬。2006.韩国会计研究院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翻译稿
中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6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国际会计准则2004(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3-54
梁爽。2005.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的逻辑关系剖析。会计研究,1:55-60
相对于传统的新闻摄像拍摄工作,无人机航拍新闻有着很多优势,当然也会受到一些局限,只有彻底分析新闻采编过程中无人机具体应用方法和应用经验,才有助于无人机航拍技术与影像创作的整合,拓宽新闻摄像师的拍摄视野,最终提升影像质量。
一、无人机拍摄运用于新闻采访中的优势
1.独特的拍摄视角,适合特定新闻的拍摄。与传统的新闻摄像师相比,使用无人机进行采访时,更多的优势会体现在其较高的拍摄点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首先,由于无人机拍摄时,常常会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形成俯拍的效果,与之相比,使用摄像师拍摄时,在缺少大型摇臂等设备的支持下,是无法获得较高角度的一个俯拍效果的。而这种俯拍效果,会带来一些画面上的优势,能够拍摄到更广大的一个范围,并且能够拥有一个较为宽的视野范围。
同时,在观看俯拍画面的过程当中,观众能从画面中额外获得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各个画面内容的相对位置信息、相对数量信息和运动信息。而这三个方面的信息在某些新闻报道中又是非常关键的,例如自然灾害类新闻报道、大型活动现场的报道等。
2.大幅增加了摄像机机位的选择。机位的选择在新闻采访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现场实际情况的巨大影响,所以现场的拍摄条件会极大的约束新闻摄像师对于拍摄机位的选择,也就直接导致新闻画面的统一化、标准化和固定化,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采访本身的质量,使新闻节目的创新变得复杂,观众也难以从新闻节目中发现新的视觉元素。
旋翼无人机的优势在于,它能够给新闻摄像师更多的机位选择,尤其是在一些传统摄像机无法架设的特殊位置。旋翼无人机与固定翼无人机、螺旋桨无人机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稳定的悬停能力,这样的能力让旋翼无人机成为一个固定机位变成可能,让无人机悬停在一个更优的机位来取代笨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其产生的画面会更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力。
3.稳定而又全方位的镜头运动。有良好的机位是不够的,如何在拍摄过程中控制好镜头变化,同样是一个摄像师所关注的,旋翼无人机在镜头运动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因为在空中活动,更加自由。
镜头运动中的推、拉、摇、移、跟是可以通过改变摄像机位置来完成的,例如推镜头,只需要把摄像机渐渐靠近被摄物就可以实现;拉镜头则是需要摄像机远离被摄物;摇镜头通过原地旋转来实现;移和跟镜头则需要摄像机朝一定方向运动。
一个熟练的无人机飞行员是可以轻易的通过控制无人机运动来实现镜头运动的控制。这当中当然会涉及到对于画面的透视畸变控制,在这方面,犹豫当前的摄像机、无人机一体化设备所提供的通常是一个变焦镜头,能够覆盖到广角端和长焦端,通过远程控制镜头,是可以用过调整焦距来解决画面中的透视畸变的问题。
二、无人机拍摄运用于新闻采访中的问题
1.环境对于无人机飞行的限制。环境会给无人机的飞行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环境的突然改变,会直接影响到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甚至出现偏离航线,无法悬停等问题。
首先是拍摄环境的影响,因为旋翼无人机是通过旋翼产生向下的大气压强来完成飞行和稳定动作,在室外,正常天气条件下,大气压强和气流是基本稳定的,不会对于无人机的飞行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在室内飞行时,由于室内的大气压强和空气流动并不稳定,这就需要飞行员考虑大气压强的变化,对行姿态进行实时调整,增加了飞行的难度,提高了对行员技术的要求,也导致飞行风险的提升。
其次,即使在户外,天气因素同样会严重影响飞行过程,通常情况下,在下雨天是无法使用大部分无人机进行航拍的,因为大部分无人机不具备防水的功能,无人机上大量的电子元件会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故障,导致飞行事故。雨水给拍摄设备带来的影响同样是致命的,大部分数码拍摄设备没有防水功能,会在潮湿或者雨水的环境中发生故障甚至损坏。
即使使用带有防水功能的无人机和拍摄设备,其飞行稳定性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雨水的影响,加装防水设备势必进一步增加重量,降低拍摄性能。
2.无人机自身技术问题带来的拍摄限制。无人机自身硬件问题同样会给新闻采访拍摄工作带来一些麻烦,首先,使用旋翼无人机进行拍摄时,由旋翼桨旋转所产生的巨大声响会影响整个采访过程,尤其是在部分需要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进行采访的工作。其次,由于无人机电池受到其最大载重的限制,无法搭载较大容量的电池,导致其续航能力较差,普通的旋翼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基本都小于30分钟,有限的续航飞行能力,也限制了无人机在部分需要长时间拍摄的新闻采访中的使用。最后,由于无人机有效载荷有限,尤其是最普及的4、6轴旋翼无人机,一般载荷都无法达到搭载大型摄像机进行拍摄的能力,所以,通常情况下需要使用8轴以上的旋翼无人机才能满足搭载小型摄像机的基本载荷能力。只能够搭载整体重量较轻的拍摄设备是限制无人机拍摄画面质量的巨大瓶颈,使得部分拍摄画面无法满足节目制作过程中对于画面的要求。
三、对于未来无人机影像运用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