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零售业调查报告

零售业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零售业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零售业调查报告

零售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调查数据及分析

1.中老年读者居多,男性受众所占比例远大于女性

调查数据显示,64%的报亭的受众在21~40岁,而20岁以下受众为主导读者的报亭为零,这反映出报纸的主要受众为中老年,青少年报纸阅读率偏低;不同性别的受众调查中,接近90%的报亭男性受众多于女性,这也反映出都市男性生活压力较大,对信息的需求大于女性。

哪个年龄阶段的受众人数最多

哪种性别的人数所占比例多

2.中老年(偏老年)忠诚度较高,中高收入者忠诚度高于低收入者群体

60%的报亭忠诚度比较高的受众分布在21~40岁,这说明这个群体消费相对比较稳定,40%的报亭的受众忠诚度为41~60岁之间的读者;而高达92%的报亭忠诚度较高的受众群为白领等中高收入者,这体现出忠诚度与收入成正比。

哪个年龄阶段的读者忠诚度较高

哪个群体的忠诚度较高

3.绝大多数读者购买报纸的目的性较强,其中21~40岁之间的白领等中高收入者最为明显

将近一半的报亭目的性较强的读者为50%左右,44%的报亭目的性较强的读者为80%以上,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读者都有固定的阅读习惯;白领等中高收入者买报的目的性较强;在年龄阶段方面,21~40岁的受众仍然占据目的性较强读者的主流。

购买报纸目的性较强的读者所占的比例

哪个群体购买报纸的目的性比较强

哪个年龄阶段的读者购买报纸目的性较强

4.都市、晚报类报纸主导报纸零售市场,一周中周三的报纸销量最好,周日最差

在不同报纸的销量中,都市、晚报类报纸占据绝对的优势,96%的报亭销售量最好的报纸为都市类、晚报类报纸,这说明读者对综合新闻的关注大于其他专业类知识报道,都市、晚报类日报的走俏也是和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的;在一周中周三的报纸销量最好,这主要是由于周三作为工作日的中间时段,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最大。周日是一周中报纸销量最小的一天,这是因为周日为休闲娱乐日,很多人参加户外活动,而另外一部分人在家中看电视、上网等,报纸阅读量锐减。

销售量最好的报纸类别

一周中销量最好与最差分别是哪一天

5.专业报纸中体育、运动类销量最好,读者搭配买报几率较小

在专业类报纸中,48%的报亭体育、运动类报纸销量最好,而健康、养生类报纸销量相对较少,这说明体育、运动仍然是报纸受众关注的焦点,相对于中老年人偏爱于健康、养生类报纸,体育、运动类报纸的受众分散在各个年龄群,尤其是重大体育赛事发生时报纸销量会有明显提升;读者买报一般指向性明确,且比较单一,搭配买报比例在50%以上的报亭仅占8%,读者很少同时购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报纸。

销量比较好的专业类报纸

读者搭配买两种或两种以上报纸的比例

6.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和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发生显著影响报纸销量

在影响报纸销量的因素中,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和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发生两项因素比较突出,40%的报亭受头条标题的影响最大,40%的报亭受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影响最大。大多数报亭摆放报纸的方式为相互叠压,露出报纸的报头和头条标题,因此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影响销量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头版新闻图片。另外,影响报纸销量的其他原因还包括报纸上摊时间的早晚、天气因素等。

影响报纸销量最大的因素

7.《京华时报》、《北京晚报》引领北京报纸零售市场,“京华模式”值得借鉴

访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报亭主反映《京华时报》、《北京晚报》是销售量最好的报纸,主要原因是《京华时报》注重北京本地新闻,在读者的贴近性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北京晚报》发行历史悠久,读者形成了阅读习惯,忠诚度较高。

启示及对策

1.报纸老龄化趋势令人担忧,培养青少年的纸质阅读习惯迫在眉睫

近年来,报纸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在被调查的报亭中,无一主要受众群分布在20岁以下。在激烈的报纸市场竞争中,大多数报社都在为发行量和广告量绞尽脑汁,无暇设计报业长久发展蓝图。青少年是受网络影响最为显著的群体,报人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比如在中小学定期免费发放报纸,为中小学生开辟专版等等。

2.报纸应扩大受众范围,努力发展中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受众,推出“浅阅读”类型报纸及女性类报纸

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受众成为零售报纸受众的主导,报纸应注重发展女性受众,在现代社会,女性往往是引导消费的主力军。报纸对读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因此相当一部分读者被拒之门外。我国人口众多,中低文化水平者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一群体由于收入所限,接触网络也非常受限,报社可以推出“浅阅读”的报纸或者专版,增大受众群。

3.报纸应进一步增强贴近性,加强地方新闻、社区新闻报道力度,形成自己的特色

《京华时报》的崛起给其他报纸带来积极启示,地方新闻已经成为赢取发行市场的利器。报纸还应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同一新闻的报道追求视角独特、观点独特。

4.报人还应继续研究营销技巧,扩大营销渠道,提高报纸品牌影响力

零售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2002年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企业间联合、兼并、重组活跃,新技术、新知识应用广泛,新理念、新业态不断涌现。

继往开来,第四届连锁业会议暨展览会将于11月23-25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知名零售专家、学术精英、业界名流将与广大会员和业内同行共商企业发展大计,分别就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企业营运管理、物流及技术应用、人才资源规划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创新和成长是中国连锁业的主题,让我们共同追求卓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

日程安排

第四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主场研讨

2002年11月23日下午-24日上午

新一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副会长与代表见面并致辞

创造零售企业持久竞争优势

演讲人: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官员

演讲人:郭戈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围绕如何改善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从历史、现状、未来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通过深入的调研,对工商关系进行剖析,力求创造零售企业持久竞争优势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由IBM全求零售业副总裁Jim Green全面介绍全求零售业发展的新动向,将对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产生有益的启示和影响,为国内零售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分析

欧洲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由欧洲著名零售研究机构EHI-Euro Handels Institute(欧洲商业研究院)主席Bernd Hallier博士就欧洲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发表精彩演讲

工商关系调查报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普华永道基于对200家大型零售、生产企业的问卷调查所推出的最新分析报告

工商协作关系管理

JDA全球总裁Bernd Hallier提供工商成功合作最新理念

工商关系论坛

论坛以“对阵VS合作”为主题,由知名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展开对话:我们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吗?我们能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吗?丰富的论点论据定会使您获益匪浅

主持人:朱舫中国商报社副总编辑

演讲人:李成杰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周勇上海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JUDD WEIS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客户业务发展部副总监

张华富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国营运副总裁

评选揭晓中国连锁业突出成就奖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为奖励在连锁领域辛勤耕耘的经营者,表彰他们的所做出的杰出成绩和对中国连锁业发展的贡献,在本次大会上,全体参会代表通过现场不计名投票的方式,从候选人当中选出10名“突出成就奖”和10名“成就奖”获得者

第四届中国连锁业会议分场研讨

2002年11月24日下午-25日

第一分场CEO论坛

第二分场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分场物流技术应用

第四分场信息技术应用

第五分场连锁企业营运管理

第六分场零售新概念推广

第七分场MBA浓缩课程

特别推荐供应商专场

大型连锁企业采购招商计划

零售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卖场“管家”至少缺10万

“组建一家连锁店,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店长和各部门经理。”去年底在上海开的第一家家电卖场的百思买国际部人才资源总监David Sisson告诉记者。

不仅是家电零售业,整个零售业都缺优秀的卖场店长。据《2006年中国零售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零售企业急需的人才中,店长的需求数量位居榜首。

时下国内一些连锁巨头为争夺地盘,以平均每个月开三五家新店的速度拼杀,随之而来的人才争夺战也进入了“白热化”,几乎是新店开到哪里,哪里的零售人才就出现波动,企业间“挖”人、跳槽事件频繁上演。据了解,国美、苏宁、沃尔玛、屈臣氏、百思买、百安居等连锁店面都对店长有较大需求。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称,目前零售行业中层管理人员每年的流动率为7.6%,其中以“店长”这一职业流动率尤其突出,已经超过50%。这使中国的零售业似乎掉进一个怪圈:一方面加速跑马圈地,另一方面,管理人才流动率过高,供不应求,存在巨大缺口。

为了留住卖场高管,在沃尔玛、家乐福、国美、苏宁、华联、百思买这样的大型连锁卖场,高管的薪资待遇直接与业绩浮动挂钩。店长最多能享受15-16个月薪水,算下来均超过10万元,还不包括其他方面的“软福利”。如此优厚的待遇,企业仍然面临“有高薪,无人领”的尴尬境地。

自主培训远水难解近渴

人才的不断外流和连锁企业门店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据各连锁大鳄去年的拓展计划,两年内全国范围内将新增连锁门店近万家,这意味着至少需要1万名卖场店长。

人才从哪里来?高薪留人、高薪挖人作为常规方式,在连锁卖场中似乎行不通了。卖场快速扩张使得企业难以承担成倍增长的人员成本,而“逢节必火”的非理性消费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导致卖场工作强度越来越高,因而,企业内部培养人才成为惟一可行的出路。面对愈演愈烈的挖角风,各连锁卖场巨头都建立了人才备用库。

早在2005年,作为中国零售业老大的百联集团就宣布,将推进“三年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全面落实“1436”人才工程(包括培养100名高层经营管理人才、400名中层经营管理人才、3000名各类紧缺岗位人才和6000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制定《百联集团高级管理后备人员管理办法》,组织专题调研,完善以市场化为特点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薪酬管理体系。

国美电器则宣布,在包括上海在内的7个大区主要城市成立7个国美电器管理学院分院,在内部重点培养中层零售人才,以保证门店扩张的需要。麦德龙中国总部也宣称,投入4000万元设立培训基金,启动储备干部培养计划。

尽管国内外连锁企业重视对零售管理人才的培养,但这并不会加快管理人才的产出速度。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对于零售卖场而言,一年可以培养一个合格店员,但是3年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卖场经理。

中商联启动10万店长培养计划

随着中国零售市场全面开放,中外零售企业迅速发展,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可能超过7.5万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行业迅速增长以及业内竞争带来的人才需求上升,使得国内零售业人才供不应求,捉襟见肘。几乎是新店开到哪里,哪里的零售人才就出现波动,企业间“挖”人、跳槽事件频繁上演,这也使得零售业内人才的竞争格外激烈。

在国内零售卖场人才供不应求、捉襟见肘的背景下,国家标准委正式将中国商业联合会制定了“零售业职业经理人”即店长的资质认证标准纳入到国家标准系列,该项标准的执行由商务部管理,认证分为初、中、高级,4月初,首批在安徽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培训认证,以缓解零售行业职业人才培训空白的现状。安徽商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计划通过这种方式培育10万合格的零售人才。

零售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而在其中,凭借在产品开发、品牌和渠道管理方面的优势,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可以有所作为。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品市场,在对150多个中国城镇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喜好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麦肯锡认为:

首先,中国消费者和亚洲邻国的购买习惯越来越相似,对牛奶饮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强烈。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中国整个乳品消费市场的四分之一,在日本此类产品约占60%的市场份额。这一比重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我们预测未来5年牛奶饮品、奶酪和甜点、酸奶这三类产品将以每年22%、38%和31%的速度增长。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此类产品的利润率比液态奶高出2到3倍。

其次,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中等规模城市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这一情况不同程度上可见于其他的包装食品产业。以年为例,中国前三大城市占整个乳品行业收入的14%;到年,它们的份额将跌至11%。从现在到年,70%的收入将来自位居其后的100个二、三级城市。

再有,麦肯锡认为中国的乳品分销渠道和分销方式将出现迁移。年时中国包装食品产业在城镇地区销售额中有五分之一来自于现代零售业态(如超市及大卖场),年则上升至三分之一。年对外资零售管制的放松,意味着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可以继续在中国大举拓展。零售业态的变迁将给乳品制造商带来巨大变革。1998年40%的乳品通过现代业态分销,而到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

然而对中国乳品业来说,现代业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业态使乳品制造商得以借助更为有效的供应链运送产品至销售点,同时也得以借助更便利和友好的环境销售产品,因为超市提供了专业的营销和展示支持。但另一方面,在进场费和上架费方面,现代零售商比小型杂货店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某些现代零售商甚至推出了自有品牌的乳制品。

零售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cex”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三季度全省限上贸易企业景气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进入三季度,随着疫情形势的持续好转,跨省旅游市场放开,“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的持续助推,商贸企业经营形势持续向好。全省417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延续上季度增长趋势,双指数全面回升,接近甚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一、批发和零售业持续发力

批发和零售业“双指数”均运行在120以上的“较为景气”区间,生产经营方面表现出商品销售速度加快、业务预定量增加、盈利增加等向好态势。

(一)批发业回升步伐加快

三季度,批发业“双指数”显著提升,接近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企业景气指数为127,较上季度提高10.6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7.2,较上季度提高11.9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批发企业经营稳步回升,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3%,高于上半年0.2个百分点。

1.商品销售价格略有上涨

受调查的114家批发企业中,15.8%的企业商品销售价格比上季度上涨,所占比例较二季度提高3.6个百分点;71.9%的企业商品销售价格与上季度持平,较二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12.3%的企业商品销售价格下跌,较二季度降低6个百分点。

2.业务预订量增加

三季度调查结果显示,7.9%的批发企业接到了高于正常水平的业务预订量,较二季度提高了2.7个百分点;79.0%的企业接到的业务预订量处于正常水平,较二季度提高了11.2个百分点;13.2%的批发企业接到低于正常水平业务预订量,较二季度降低13.8个百分点。

3.企业盈利情况好转

三季度,29.0%的批发企业盈利增加,较二季度提高5.5个百分点;57.0%的企业盈利持平,较二季度上升3.1个百分点;14.0%的企业盈利减少,较二季度降低了8.6个百分点。业务量是影响企业盈利情况的主要因素。

(二)零售业超去年同期水平

三季度,零售业“双指数”迅速上扬,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中,企业景气指数为121.2,较二季度提高20.1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5.8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8,较二季度上升19.4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5个百分点。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4.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6.2个百分点。

1.商品销售增速加快

受调查的178家零售企业中,33.2%的企业销售增速加快,较二季度上升6.9个百分点;13.5%的企业商品销售增速减慢,较二季度降低11.6个百分点。预计下季度商品销售增速会加快的企业占比29.2%,较二季度提高13.6个百分点。

2.业务预订量增加

三季度,7.3%的零售企业接到的业务预订量高于正常水平,比二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73.6%的企业接到的业务预订量处于正常水平,高于二季度14.9个百分点;19.1%的企业接到的业务预订量低于正常水平,较二季度大幅降低17.2个百分点。

3.资金周转情况有所好转

调查显示,74.2%的企业资金周转基本正常,较二季度提升7.7个百分点;6.7%的企业资金充裕,较二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19.1%的企业资金紧张,较二季度降低8.3个百分点。银行贷款仍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

二、住宿和餐饮业显勃勃生机

随着7月份跨省旅游逐步恢复,住宿餐饮市场重获生机,住宿和餐饮业三季度景气指数呈现强力攀升态势,生产经营方面表现出客房入住率上升、预定量增加、盈利增加、资金状况好转等积极态势,餐饮业整体情况好于住宿业。

(一)住宿业“双指数”深“V”反弹

三季度,住宿业“双指数”提升迅速,双指数运行在“相对景气”区间。企业景气指数为114.1,较二季度上升33.7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2.5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7.8,较二季度上升37.4个百分点,超过去年同期6.9个百分点。住宿业企业经营有所回暖,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30.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3.9个百分点。

1.住宿业量价齐升

受调查的54家住宿业企业中,9.3%的住宿企业接到的业务预订量高于正常水平,51.9%的企业接到的业务预定量处于正常水平,分别高于二季度9.3、16个百分点。14.8%的客房单价比上季度提高,所占比例较二季度提高9.1个百分点。

2.业务量增速加快

调查结果显示,与二季度相比,55.6%的住宿企业业务量增速加快,所占比例较上季度提高了14.1个百分点;9.3%的企业业务量增速减慢,较上季度降低了5.8个百分点。

3.客房入住率大幅提高

三季度,18.5%的住宿企业客房入住率80%以上,所占比例较二季度上升了14.7个百分点;55.6%的企业客房入住率达50-80%,较二季度提高19.7个百分点;25.9%的企业客房入住率50%以下,较二季度大幅降低34.5个百分点。

4.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调查显示,22.2%的住宿企业资金紧张,较二季度大幅降低19.3个百分点;74.1%的企业资金基本正常,较二季度提高17.5个百分点。

(二)餐饮业“双指数”迅速提升

三季度,餐饮业“双指数”大幅提升,企业景气指数为124.5,较二季度上升37.2个百分点,超过去年同期17.1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4.8,较二季度上升34.1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7.7个百分点。餐饮企业经营加速上升,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21.8%,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2个百分点。

1.业务量和业务预定量增速双上升

受调查的71家餐饮企业中,与上季度相比,54.9%的企业业务量增速加快,所占比例较二季度上升16.9个百分点;4.2%的企业业务量增速减慢,较二季度降低8.5个百分点。本季度接到业务预定量高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8.5%,处于正常水平的占77.5%,分别高于二季度2.9、28.2个百分点。

2.企业盈利增加

本季度盈利比上季度增加的餐饮企业占42.3%,较二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盈利减少的企业占7.0%,较二季度降低11.3个百分点。业务量是影响企业盈利的主要因素。

3.资金紧张企业减少

三季度调查显示,19.7%的餐饮企业资金紧张,较上季度降低15.5个百分点;80.3%的企业资金周转基本正常,较上季度提高15.5个百分点。工资等刚性支出较多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最主要原因,占比71.4%,较上季度增加19.4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加

受信心提振和市场回暖影响,商贸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有所回升。86.9%的批发企业、80.9%的零售企业、63%的住宿企业和80.3%的餐饮企业下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去年同期增加或持平,较二季度分别提升了8.6、5.5、13.9和19.7个百分点。商贸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增加充分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本行业和本企业经营企稳增长的信心。

四、双“减”需引起关注

认为本季度税费负担比上季度降低的批零住餐企业均有所减少。与上季度相比,仅3.5%的批发企业、6.7%的零售企业、11.1%的住宿企业和12.7%的餐饮企业认为税费负担降低,分别低于二季度13、14.5、9.7和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