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专学生管理

中专学生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专学生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专学生管理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专 学生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几年来,持续的普高热和大学扩招,造成普通中专毕业生就业难,使普通中专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文化成绩低,普遍具有素质较差的特点,加上这一时段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娇生惯养,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行为偏激,不良习气也较为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放松了对学好文化知识的追求,产生了厌学情绪,这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出现难教、难管的现象。因此,如何切实把学生管理工作抓细抓好,让社会放心,让千万学生家长放心,是学校一项紧迫的核心工作

一、中专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

由于中专学生与统考学生相比,在条件、年龄、经验、思想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别。概括来说就是“二高二低”:

1、求知欲望高而文化水平起点较低

有的学生是初中毕业,有的学生初中都没毕业,还有的学生在社会上闲待了很长时间,所以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普遍感到吃力、紧张、不习惯。

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高而自觉守纪律性差

对于遵守学校的纪律、制度等的自觉性不如大专学生,因此班主任花在这方面的精力就多。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认为来学校主要是拿证书,又不需要学校分配,随便一些关系不大。拿文凭的思想可促进学习,但又影响守纪律的自觉性。因此,班主任在管理上就要根据这个特点因势利导,发扬长处,并要采取与这种特点相适应的措施,才能管理好。

二、学校方面的管理要点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素质高、成绩好的学生大多进入高中学习,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大都素质低、成绩差。分析其原因,除个别有思想问题外,大多数学生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当,成绩不好,从而导致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让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并把目前口腔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发展概况、今后发展的趋势及就业环境等,尽可能多的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给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制定学习计划的必要性。 由于专业化学习开设的课程较多,相对比较紧张,所以制定学习计划是必须的。虽然计划可能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它能使学生明确目的、合理分配时间,能更有效的学习。

(3)强调学习的具体方法。 预习可提高听课效率,能使大部分问题在课堂上解决,提高学习兴趣;专心听课、适当记笔记,是理解和记住老师所讲内容的前提,并能知道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复习是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克服遗忘的有效保障。定期复习能保证更深刻地理解所学问题;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死记硬背,应在理解和总结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使记忆更长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他们减轻负担、少走弯路,增强自信,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既轻松又有乐趣,学习成绩也会明显提高,也减少了学生惹是生非的机会,管理学生也会更加轻松。

2、发挥学生会的桥梁作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

学生会是沟通学生与学校工作的桥梁,是学生心目中很有威信和号召力的学生组织,我校很重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为支持、指导、建立、健全学生会组织,学生科专门安排一位青年教师负责指导学生会工作,并为学生会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做到每月召开学生干部会议一次,收集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布置近期各项活动的内容;学生会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配合学校执行学生日常生活卫生、安全用电、作息时间、校门值班等管理工作。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寓教于乐,利于管理

我们面对的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生,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在现在的学生中行不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校园气氛,转移学生剩余精力,陶冶学生情操,我们举行了拔河赛、篮球赛、排球赛、元旦文艺晚会,组织了摄影协会、文学社,开设了书法特长班、武术特长班等。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培养了业余爱好。

五、班主任的工作中心

1、做好角色转换工作, 融洽师生关系

现在的中专生正处于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 他们常常表现出思想多变、感情易冲动、控制能力差等特点。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 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多用情, 少用气, 建立亦师亦友、亦生亦友的师生关系。在学生面前要放下架子, 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学生才会主动接近老师, 敢于讲心里话, 乐意接受老师教诲。同时, 学生工作管理者只有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 才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深处存在的问题, 根据这些问题对症下药, 正确引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一个班的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坏,与班委能力高低有直接关系。班委选得好,工作就好做,班委也能真正起到班主任的“左右手”的作用,反则反之。中专学生较为单纯,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只有班委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才能使班级的管理更加有序。如我们针对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宣传委员每周班级工作的成绩,评比出较出色的班委,以促进班级工作的全面开展。笔者体会到,班委是班级的核心,人员一定要选好。理想的班委团队应是由学习成绩好,活动组织能力强,肯负责任的学生组成,特别是从要求进步(如要求入党,入班委会、学生会)的学生中挑选。

3、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对学生进行双向管理

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基本上是应届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年龄小、成绩低、生活自理能力差、自制力弱。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如何,家长很关心。为此,学校实行在每学期放假后,向学生家长寄发成绩单和表现通知书,把学校的有关情况、学生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要求与家长进行交流,并请家长向学校和班主任提意见和建议。学校要求班主任建立学生家长联系卡,并记录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详细情况,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共同配合,搞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结论

了解学生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础,因此,应建立交流、对话制度,我们要明确,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表现出的一些外部行为,并不代表学生的道德品质主流,在学生工作中,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也并不意味着无矛盾,或许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因此,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而不是被动管理的对象,建立互信机制,融洽师生关系,才能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导向管理,而不能是压制管理,遇到矛盾要解决,而不能回避。

【参考文献】

[1]月张涛.论新形势下的中专学生管理[J ].文教资料,2 0 0 9 (1 1 ).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第2篇

一、新形势下中专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的普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中职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并且能够对自己进行约束,那么互联网可以成为促进学业的有力武器,但是大部分中专学生都不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更多情况下,他们会沉迷在互联网的游戏中无法自拔,甚至为了玩游戏经常逃课,这极不利于中专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对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采用行政性、强制性的学生管理模式

为了进一步强化管理的效果,有些学校在对中专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强制性的手段,虽然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在学生心中却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将会造成极大的心理损伤,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而是将学生分为好坏之分,好学生做什么都是对的,坏学生即使做了好事也得不到表扬,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误导下,造成学生管理的漏洞,中专学生在这一阶段正处在反叛的时期,如果一定要强制性的将规定施加给学生,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中专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能力较差,这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长期处在这种学习状态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厌学的情绪,直接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还会逃课,通过调查发现这一情况在当前的中专学生中日益明显,学生缺少对学习的热情,在他们还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前提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就会沾染上社会中的不良风气。

二、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中专学生管理工作

(一)转变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因为学生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主次要区分明确,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而管理者只是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物,帮助他们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进,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经常将他们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这违背了管理的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只有通过正确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才能避免遏制住他们天真的本性,管理人员在管理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对与错仅仅在一念之间,在学生心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才能促进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愿意受到过多的约束,而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将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如果学生出现问题,管理人员要尽可能的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告诉他们错误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指责,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还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进行改正,在现代的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将沟通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令学生明白相应的道理才是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三)加强中专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在学生中更应该加强感恩教育的培养,当前社会中,感恩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生生活中的吃穿用行都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教师辛勤的教导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令学生成才,开展感恩教育就是为了令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得来的,令他们认识到更应该加倍珍惜当今的学习与生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指导今后的成长,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这是一项重要的指导工作。

(四)开展道德教育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爱护环境教育,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欣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感情去体会美。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活动的大众化、阵地化、精品化、系列化,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爱好和兴趣、知识和智慧、意志和能力及自身特长在参与中得到充分培养与体现。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管理队伍

当前学生管理人员数量太少且参差不齐,有些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不能适应职业中专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当务之急。

三、结语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学生管理 课程改革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早在几年前,计算机就与英语和驾驶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三大技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职场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软件应用及简单的程序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始终很难得到提高,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所致,更另一方面原因则在于学生管理方面缺乏更为科学化、系统化的经验体系,本文试图在这两方面进行简单论述,最终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科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实践重于理论,教学中二者脱节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部分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始终是分为理论讲解和上机操作两部分。而在学期考核时往往只将上机操作作为最终课程评估的方式,这就难免让学生产生重操作而轻理论的错误认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的知识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被逐渐淡忘。

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在课程设置上将计算机基础教学明确地划分为理论课和操作课两部分,教学效果往往低于预期,学生也就很难将实际的应用问题转变成自身的技能。

2.教材更新速度慢,与学科发展不同步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当时主要应用于军事国防领域,不到一个世纪,微型计算机已经在家庭中普及,这样快速的发展,是其他许多学科无法望其项背的。

然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并不能跟上学科发展的速度,很多知识随着技术的改进而变得陈旧,这也就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进,学生就很可能被教材的权威性所误导。

3.计算机等级考试致使教学出现应试性

在很多学校,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成为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拿到证书而不是真正掌握技能。与此同时,计算机等级考试分为省级和国家级两部分,一般的省部级院校会要求学生通过省级计算机通一考试,文科要求通过省一级,而理科的要求相对较高为省二级。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就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会选择计算机国家等级考试。

问题在于,所有的考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往往会使用题海战术,但计算机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高速的发展性,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很多学生通过了考试,而实际操作能力却往往不容乐观。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的管理

在学校公共课的设置上,始终存在几种不同的声音,学校及相关领导部门始终认为公共课的设置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是必要的,而学生往往会认为,我所学的专业很少会用到公共课上学习的知识,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所能够产生的共鸣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建立在强制性的基础上。而计算机教学这一课程设置的初衷越来越难实现,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在学生管理上进行适当的改变。

文章第一部分提到的几个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高校教学体制上所存在的顽疾,但如果从学生管理角度进行思考,其中的很多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1.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消化知识

由于学校计算机硬件设施资源有限,不可能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机会上机练习,而课时数的限制又要求理论课是不能偏废的,因此教师可以在理论课之后为学生布置少量的课外作业。例如office操作与简单的编程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而知识的连贯性又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温习。

2.加强教师的一对一教学

当前的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往往充当一个讲解员的角色,而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发挥。

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走下讲台,积极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疑惑与难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更扎实的掌握新知识。

3.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保护教学设施

毋庸赘言,计算机硬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一旦硬件受到损坏,不仅影响实际的教学工作,还会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在上机操作的课堂上,应该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号入座,并对自己所使用的机器的健康状况负责。一旦出现损坏,则按价赔偿。这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是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三、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软件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实际教学中保证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还要及时发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和改善。毕竟,教与学是两个严密结合的整体,哪一方面都不能偏废,只有把学生当做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主题,尊重教育学规律,才能用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审视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加理性的对待计算机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辉.E-Learning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第4篇

──华容县职业中专学生德育管理初探

华容县职业中专 胡建军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德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针对中职生的个性特点,对他们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是全体中职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论文关键词:常规管理、封闭式管理、单一管理、全员管理、自主管理

赫尔巴特曾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僵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了教学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自治能力。为此我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不仅加强常规管理而且重视常能训练;不仅实施全员管理而且倡导自我管理。

一、常规管理的完善──封闭式管理

鉴于社会不良气息不断涌入校园,不断侵蚀学校这片净土,甚至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管理秩序,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历年来我们在抓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就实施了封闭式管理。目的就是减少校内学生和社会上有恶习的人员往来,以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由于措施得力、管理有序、从严把关,即注重管又注重了放。管的时候依规而管,放的时候依理而放。采取管放结合,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特别是在放的方面,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操作办法是:其一,凡是学生休息时间一律开放学校阅览室、电子图书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娱乐场所。其二,组织专职教师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相继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英语、电脑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为学生发挥特长,丰富其课余文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其三,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竞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元旦汇演、歌咏比赛等。这既巩固了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又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总之,实施封闭式管理多年来,已取得显著成效。第一,杜绝了社会闲杂人员进校闹事、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学校的一片宁静。第二,减少了校内学生与社会不良气息的沾染,学生思想素质明显提高。第三,通过校园文化生活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

二、单一管理的升华──全员管理

所谓全员管理就是要求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共同管理学生,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管理。这不仅解决了学校仅靠几名德育处干部做广大学生工作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教书育人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克服了学生工作薄弱的困难。其具体方法是将学生管理工作分解到各处室,提出了“一种管理模式、三种管理制度”。一种管理模式即“三堂一室”管理模式。凡在课堂上发生的事情由任课教师和教务处负责管理;食堂、澡堂发生的事由后勤处负责管理。寝室及其它场合发生的事直接由德育处负责管理。同时,各部门既分工又协作,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这样做主要考虑任课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和学生接触最密切,对学生最了解,也最易发现问题,要求任课教师不但抓教学还主动参与管理,强化了既教书又育人的观念,把思想工作渗透到各课程教学中,较好的解决了“教”与“导”的结合。而食堂和澡堂又是学生与后勤人员接触最频繁的场所。所以,后勤人员最了解学生对生活上的需求。他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也迅速。同时,我们也教育学生服从后勤人员管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三种管理制度即行政人员全天候值班制度、家长联系制度和学生流失与全体任课老师及招生老师工资挂钩制度。以前学生管理有“真空”。如中午休息时间、晚自习前后时间和放假时间,而这些时候又是最易出问题的时间区段。自启动全员管理机制后,全体行政人员轮流值班,对学生的休闲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对第二课堂活动实施监督。这就有效地解决了“真空”管理的难题。家长联系制度就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定期与家长通过短信平台或电话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管理学生。这种联系制度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学生成长情况、个性特点及家庭背景。有助于班主任有的放矢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有助于在学生管理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流失与老师工资挂勾制度也就是指控流工作与老师结构工资联系,把学生的去留、好坏与老师的切身利益捆在一起。通过全员管理,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通过全员管理,增强了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由于全体教职员工都为管理出力,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三、管理角色的转变──自主管理

中专学生管理范文第5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初中的学生对数学课充满着好奇,想要学好数学的欲望极端强烈,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起始阶段的教学,多下工夫,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和语言中反映出来,他们对某位老师的喜恶往往会影响他们对于这位教师所授学科的兴趣,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批评而对这位老师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也会相应的产生一定的畏惧感;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进而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因此,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不但要做“严师”,更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亲近他们,爱护他们,放下教师的身段,和学生做贴心的朋友,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产生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数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再开始课本教学,并且在一段教学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询问学生学习数学有难度吗?数学有用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后,按照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真正的能力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之间要多进行教学方面的探讨和交流,在课堂上,哪个课应该放开教,哪个课应该先收后放地教,一节内容要用多少课时,课时的具体分配,给学生多长的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对探索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是对学生长足发展的深刻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到课堂上呈现学生学习的勃勃生机,对学习的民主科学的探讨,这同时也是对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有力推动,也是我们教师的一种新的学习的开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追求新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好学风。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必须和学生一起不断进步,才能够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才能把教学作为一种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和谐学习,和谐发展,我们的课堂才更有趣,才会充满无限的活力。

三、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追求数学知识的习惯

众所周知,创新是教育教学的生命之本。以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为了摒弃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追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新型理念,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十分频繁,似乎不问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似的。其实这种观点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是片面的,课堂提问从本质来讲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课堂提问的根本在于唤起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极度热情与强烈好奇,通过提问来诱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深层的理解与交流,最终影响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着眼当前的课堂提问,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已,其实并没有对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有一个科学准确的把握,如果问题太过于容易,则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如果问题过于困难,那么又容易使学生失去信心,失去提问的应有价值。科学的课堂提问应该将问题提在当前知识的“增长点”处,就是使学生必须得踮起脚来蹦一下才能够得着,而又必须够得着的程度。有专家将人的认知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笔者的意思就是说教师应该把课堂提问停留在最近发展区上,如果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都属于无效提问。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数学认知不断转化,呈螺旋式上升,一步步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已知区”,一步步逼近并解决“未知区”。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使因材施教的理念全面落实,整体推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首先,一定要将数学课外活动小组落到实处。初中的课时比较紧,学习任务重,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一方面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其次要在学校、班级努力构建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不断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师要利用好班级及学生的黑板报这一设施,开辟数学园地。数学园地的具体内容可以是学习方法的概括介绍,可以是奇特解题思路的精华展出,也可以是学生的成绩分析对比表,甚至某一个学生的学习口号、学习目标等等。总之,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始终被浸润在浓厚的数学氛围之中,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追求当成一种必需,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