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教育生态学;课堂生态系统;信息技术
信息化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实施路径,也是当前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生态学观念在教育学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国内外很多学者也曾用生态学的规律和原理来分析、研究教育学系统中的各类问题。教育学和生态学融合的结果使产生了教育生态学这门边缘性的交叉学科。它的出现为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当今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深层整合,完善信息化课堂教学这一目标。本文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解释和分析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实际教学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一、生态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生态学与教育学的融合形成了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由此定义为交叉学科。而在教育系统中,课堂是它的一个子系统。因此,教育生态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形成了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领域——课堂生态学。它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规律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从而对课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优化。
1.生态学规律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态规律研究,就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解释课堂教学现象的成因,找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学生知识增长最大化的方法。那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生态学的“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认为:一个成熟的系统必须有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性的要素才能增加稳定性;必须有优势的要素主导才有发展的潜力。可以得出,应该改变以往陈旧死板的教学内容,安排和设计多元共生的教学内容,积极吸收符合时代和社会进步趋势的先进知识,充分地融合社会环境中的经济、科技、价值观等多元化知识,为课堂教学这个微观生态系统创造多元化知识环境。“多元化和主导性兼顾”给人们在具体教学内容上的启示是教学虽以教材为本,但应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在现实教学中要敢于脱离教材的局限,引入新理论和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把所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知识引入教学,传授多元化知识可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知识需求,但鼓励多元化知识融入课堂并不是让教师弃用教材,还是要让教师认识到教材知识的主导作用、课本知识体系较为系统的优点,是有助于学生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的。
2.生态学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统一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会表现出协同与竞争、一致与矛盾、平衡与失调等状态。课堂生态系统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多个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当这些生态因子之间融洽和谐发展,课堂生态就达到一种平衡;当其中一些因子改变而打破原有平衡,则必须引起其他因子的调整,甚至是系统的调整来适应这种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生态学联系、动态、平衡、和谐的基本观点。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改革以及师生关系的全新定位都属于教学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改变,保持平衡的对应方法就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系统重归平衡的生态因子,是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和办法。教师使用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互动性教学方式、开放式地教学授课,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继续探索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途径。这种在方法层面的创新,其目的就是创造开放的、积极的、动态的课堂,使学生真正乐于学习,并能从中获益,实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3.生态学规律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课堂生态中既有进行教和学活动的生物环境——教师和学生,也有非生物环境——课程、教室环境等。无论生物环境还是非生物环境,每个构成该生态系统的因子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只有这些因子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谐共处才是教育领域努力追寻的理想状态——共生关系。那么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必然也该确立共生的观念,以求课堂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的能源,是教与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师生间的关系对整个课堂生态系统的影响更为突出,师生间也应该建立共生的生态意识。师生关系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并逐步稳定的一种人际关系,近似等同于教育学的关系。如果师生间的关系是机械的“教-学”关系,那会让学生丧失对知识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师主导一切使得教育生态系统面临失衡的危机。生态学的“反馈原理”说明生态因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当两因子之间作用相互放大,彼此促进,系统会朝正方向增长;当相互作用互相抵消,彼此抑制,系统会稳定现状或者徘徊不前。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系统中的生物因子,也是占主导地位的因子,两者应该有合理的生态位。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完成应有任务:组织、引导和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应该提炼自身的人格修养,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转变旧有的教学意识,成为学生的榜样、向导、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尊重。教师和学生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因子,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助、和谐共生的关系是教育生态系统持续平衡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生态学规律在信息化课堂中的体现
1.生态位原理与信息技术滥用
生态位原理是指系统中每个因子(或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地位和功能。与生态位原理相反的是使资源无法共生的竞争排斥原理。从课堂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每种教学手段和工具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自己的生态位。这种生态位不可被取代也不能被消除,它们共同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客观上讲,就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如幻灯片)都应占有一席之地,切不可因为大力宣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手段的地位。如果彻底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使信息技术使用过于泛化,不仅会造成教师教学的懒惰行为,也会让学生接收知识的节奏过快而没有反应和思考的时间。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确保每个生态因子的生态位,避免造成偏激的教学局面。
2.信息技术的竞争和协同进化规律
生态学的观点告诉人们,每当某个生态系统中出现一个新的物种后,这个物种就会和该系统中原有物种以及整个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比如新旧物种对生存资源的竞争,或者原有物种之间争夺新的物种而发生竞争。结合生态学进化论的观点,竞争的最终后果是协同进化。这就是生态学中的竞争与协同进化规律。
在教育生态系统的内外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竞争。竞争既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只要是为共同利益,彼此促进和鼓励,积极进取带来效益的都是良性竞争;只要是相互压制、彼此破坏的往往是恶性竞争。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机制存在于多个方面,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间的竞争以及不同信息技术形式间的竞争。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进入,就产生了课堂中新旧技术,即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竞争。信息化课堂教学如果实施不恰当,新旧技术竞争不当的情况下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在竞争的同时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就能给课堂带来正面影响。不同的信息技术形式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目的是为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多占有一席之地。长此以往,技术竞争的结果必定是优胜劣汰。决定的关键在于技术是否合适教学,是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信息化课堂的平衡与失调规律
因为课堂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的、开放的生态系统,新事物的加入会打破这种生态系统的平衡。信息技术整合进课堂教学是一种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迁移,系统内部的稳定机制就会发挥作用来达到新的平衡,如自身适应、协作共生等方式,让系统最终回归到新的平衡。这种变化会引起课堂结构、教学效果的平衡与失调。
首先,信息技术融入课程相当于新物种进入课堂,改变了原本课堂结构,成为课堂生态的一个新因子,教师和学生会因为不熟悉而无法驾驭,也造成了信息技术在引进初期是无法得到教师的正确应用,这就使之前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信息技术课堂流于形式,毫无效果。为了改变这一课堂的失衡状态,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使教师能力提高、态度转变,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其次,在新物质新能量的输入与教学效果之间也有在平衡和失调彼此转换的状态。能量和物质输入与人才培养的输出表现失衡时,就要提高整合策略,使整合效果不断提高,让二者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不是生态循环的终点。新的平衡又会在新的技术或新的理念制度的进入下失调,再经系统中各因子的相互作用达到下一个平衡的状态。
三、基于生态学规律优化信息课堂教学
1.尊重每个生态因子的生态位
在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无论生物因子还是非生物因子,都在为共同构建和谐生态起作用。若要维持平衡,哪一种也不能取代其他而独占鳌头。生态位的问题存在于整个教育生态中,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来看,尽管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不同信息技术之间呈现出竞争态势,但每种新技术与传统教学工具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地位,并不是一定要以其中一方消失为代价。切不可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而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工具,也不能因为不接受新技术而排斥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手段。因此,在信息化课堂中应该合理而有效地分配使用教学方法。
2.处理好信息技术间的竞争关系
信息化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不同信息技术的竞争问题,其结果可能有良性的也可能有恶性的。为了处理好技术竞争的关系,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应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技术理念,以最有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为目标,真正对信息化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推进不同技术间的协同共进、技术共存。在正确的指导下,这种良性竞争和相互帮助将不断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展开。
3.处理好平衡与失调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高教师教学质
虽然延续了几百年的由捷克大教育家垮美纽斯首创的课堂教学一直被视作是最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但随着信息化对教育整体面貌和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推动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的教学活动将会越来越普遍,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建立在多煤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教学,在理论、观念上都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它可能与传统教师角色完全不同,因此如何正确地进行定位无疑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在新形式条件下教师如何促进高校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教育的信自、化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如何进行定位并开展教学活动方面提出了以下儿方面初浅的认识:
1注重教学材料开发与学习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得的各种有关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图书等。这些外部条件为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基础,但Internet不能为学生提供学生正式学习所需的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材料,另一方面教师也常把传统的教学资源制作方法和观念用于现代教育资源建设,不利于为学生建设和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建构主义式的学习。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以现代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本理论依据,遵循以“学”为中心进行设计建设。
2建立伙伴型的民主师生关系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与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教师。教师和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处在同一层次、同一起跑线上,都需要努力学习。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地位逐渐化解,取而代之的是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学生以记忆和接受力占优势,教师以经验、理解力见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互补,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变传统的填灌为教育过程的指导
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学环境下,传统教育赋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垄断者的地位遭受教育信息化的严重冲击。教学过程应该转变为一个复杂的、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填灌知识的过程。具体说来,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自觉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分析得到的资料并有效地利用它们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信息的丰富性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从“讲台上面的哲人”转变为“学生身旁的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再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诱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现代信息技术为培养、激发学习动机提供了便利。
4正确评价学生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和表现,给予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评价,包括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诸方面做出相应的评价,并给出相关的解决办法或者一定的指导意见,用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那么就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和钻研的良好习惯。以长期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最终期望的目标。
5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复制者转变为创造力的激发者
数学教学要求准确性,科学性,这是理科性质的学习内容。所以决定了数学就是枯燥的,无趣的。所以在课堂中数学的课堂气氛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课堂的活跃性不容易调动。随着教育不断的发展进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也在数学课堂当中呈现出来,我们就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信息化课堂教学。
1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现在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不过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是教的中心。还有以学生为中心也确定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是学生。在这种新的理念下,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角色,有一些老教师在课堂中还是以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够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本身课堂就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让学生去自主的学习知识,自主的去整理,在学生整理学习不够完整准确时,教师发挥他的指导者的角色,将学生的知识进行理顺和纠正。这些才算是教师的工作。教师在教学时在头脑中一定要树立的一个想法:我这样教学是否是从学生出发,是否真正的适用于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更好学习知识,更好地找到适合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总之,一切以学生为主。
2 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
有趣的教学环境可以更好的为数学学习服务,由于数学学习本身的特点它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创设一定的环境可以弥补数学枯燥的不足,帮助学生产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好的氛围和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提高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一堂课拥有舒适的氛围可以帮助课堂增光添彩。例如,在学习开始之前,在学习数列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导入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个国王给一个臣民的奖赏,臣民要的奖赏内容就是一共100个格子,在第一个格子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放一的平方,第三个格子放第二个数的平方,以此类推,放满一百个格子。结果,国王的整个国家的粮食都不够给这个臣民的。由此发现数列的乐趣,数列的魅力,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更有激情。创设教学环境就是对于教学的铺垫,在上述的事例中,就是恰当采用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呈现更加形象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3 提出合理的、恰当的问题
现在的教学模式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学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对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就需要提出具有创造性研究性的问题,这样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学习探究。通过问题和任务的驱动来调动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有事可做,不在课堂中开小差,走神。是充分的把握课堂,学习有用的知识。对于恰当问题的提出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教学经验丰富有能力的教师才会提出有质量,真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就会有海量的信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对于知识的把握需要学生有独到的见解。要想让学生去把握重点的知识,问题的提出也需要很有针对性,问题的提出要帮助学生来梳理重点,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重点知识,并且能够准确的运用重点知识。这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哎创造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提出研究问题时一定要十分的谨慎,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合理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4 运用生活化的信息
任何的学习都是从生活当中产生的,都是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提供生活化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理解学习内容,更好的理解知识。例如:“中职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比较的差,所以联系生活中的信息帮助学生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学习统计和圆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讲圆的面积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可以时寻找生活当中的圆,比方说篮球、玻璃球等物品。这些东西又不能够带到课堂中来,因此就要运用信息化的教学优势,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几张生活中与圆有关物体的照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同时也在教学中用信息化的方式满足了传统教学当中的不足。”这就是生活信息化的运用,使教学更加的具体化,更加具有生机化,教学不再单单的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将理论与实际做好结合。将传统教学中不形象不直观的学习改为生动立体的学习。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是现在教学所需要的,也是现在教学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化 中职英语 课堂教学 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为现阶段教学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效率。下面主要结合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中职英语第一册的Unit 7 I feel sick的听说板块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探究。
一、现阶段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随着新阶段国家对高中不断扩大生源,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差,英语单词词汇的掌握不到位,对语法更是一知半解,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对较差,加上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对英语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和厌恶心理,导致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差,中职教师的教学压力变大,学生更是觉得英语学习很难。
2.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职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在英语课堂上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没能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改变现阶段中职学生学习英语单调枯燥的局面,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停留在背单词,背语法,背课文的层面上。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优化中职英语课堂的尝试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也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I feel sick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单词语法,学会谈论生病和获得健康建议的用语;听懂并使用询问和陈述健康状况的常用语,并给出适当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会使用网络搜索查询学习所需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样,培养关心他人,珍惜健康,与他人互助合作的情感能力。
1.更新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结合现阶段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位置,充分结合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学科特点学生水平,为中职英语课堂带来新的改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变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
2.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课堂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为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加适合的教学模式。本次课为Listening &Speaking,本堂课充分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对信息化课堂的实现做了一次尝试。
根据听说教学规律,要听懂一段英语对话,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而词汇的掌握十分必要,因此在课前预习部分,让学生登录教学平台,进行必要的词汇预习。在教学平台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新闻视频,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在以后如果在国外的旅途中遇到一些身体的不适可以用英语正确的表达,将本节课的实用性展示给学生。在检查预习部分,教师还设置了在线拼写练习,教学平台提供即时批改与统计功能,教师可根据即时反馈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在听力练习部分,学生在平板上插上耳机根据自己的情况播放听力视频,在跟读部分同样如此,这样实现了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的个性化学习。在拓展提升部分,不再由老师将其他表达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教学平台上提供的相关视频进行提取与学习。在小组评价部分,继续利用教学平台让学生对小组为单位的表现进行评价,即时统计,直观民主。本次课学生参与度极高,学习氛围轻松又高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是生动形象的,并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并符合现代化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通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材上的适当调整,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为培养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⒖嘉南祝
[1]陈留娟.基于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4,(64):82-82.
[关键词]信息化 多媒体 翻转课堂 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78-01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信息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手段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按照自学、互动、对话、意义四个要素紧密地联系起来。
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解决“学”的问题,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游刃有余的胜任信息化教学。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直以来,为了弥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学校一直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教学资源还不足的情况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算是行之有效,但作为今天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理念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原始的预习模式――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成预习任务,但效果不是最好的。导学案中所选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有了落脚点,但是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很容易就被忽视了,而利用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突显出了它的优越性。比如,教师可以用微信的方式把下节课所要预习的内容传给学生,其中包含知识点框架、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翻转教学,打破了传统教材,通过小动画、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一种“学习期待”。时下国内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微课、微视频和翻转教学,利用信息化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服务于我们的课堂。翻转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先学后教的新型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思维空间,课外内化新知识,学生通过搜集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以任务驱动法解决课堂中的一些问题。真正意义上的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体现了许多不足之处:课件制作简单,缺乏动态,3D软件运用不够娴熟,信息化手段运用的较少,在学生中终端运用不足,比如QQ空间、微信、校级网络平台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或者根本没有碰触这些。再有就是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失去了信息化的实效性,从根本上违背了信息化的本意。
二、互动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现今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第一,强调互动性,即包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包含校企互动;第二,注重参与性,即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互动教学的真正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探究、学会评价。互动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和活用这一教学理念,我采用两个策略:第一,分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成为我们深思的问题,分组教学拉近了教学设计与信息化的距离,强调利用视频分析学情,按照学生层次差异划分学习小组,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教学生学会,形成小组比赛机制,强调过程性和学习资源的评价。让学生通过网络手段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传到师生的互动平台中,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活动,记录成绩。分组教学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营造了一个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第二,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为教学内容提供一个轻松的、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原本乏味、复杂的知识能够以一个活泼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种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也为师生打造了一个互动的平台,既要关注教师的“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逐步建立起“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机制,有效实现互动教学。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如何完成教学对话。
所谓教学对话,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一种教学方式,进一步讲,教学对话在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方面体现的更为具体。
我们在实现教学对话上应该体现以下原则:
首先,教学对话不是师生之间简单的问答。很多情况下,一提到教学对话,很多人就联想到课堂上的“教师问,学生答”,以为那就是教学对话。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作为常态教学的教学对话只是一方面,难道我们不可以“学生问,教师答”吗?又或者教学对话难道只能发生在课堂上,不能是课下吗?还有就是对话不是也可以发生在QQ、微信或者微博上吗?我认为真正的教学对话完全可以在上述情况中体现,既可以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可以让学生真正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任何角色上的压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交流和价值上的分享。这种交流和分享可以是简单的提问,简短的评论,也可以是果敢的欣赏与公正的评价。
其次,教学对话必须以服从、服务于教学目的为原则,不能泛泛主义,言不符实。也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在“量”和“质”两方面达到双赢。
教学对话可以存在差异性,这更说明了教学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它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领域的碰撞,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要服务于教学对话。
四、完善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省为了推进信息化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把信息化教学大赛作为重要工作放在头等位置切实抓好,集全省各市教学力量组建参赛团队,以教学资源平台作为载体,聘请校企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理论、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全国信息化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信息化教学使教师真正意义上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地把教学内容通过QQ、微信等方式传递给学生,省时省力;学生也能把自己对授课内容和相关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反馈给教师,这样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发表见解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师生之间沟通变得自然、简单。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校都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把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合理化、科学化,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有效实施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