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工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在很多方面都采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特别成熟,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提出公允价值应用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实际应用 问题分析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存在一些不健全的地方,相关市场也不是特别成熟,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必然面临诸多问题。
1、公允价值获取和使用均存在一定的难度
市场经济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还是很难取得公允价值,这是由我国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因为我国国家没有西方国家那样发达的交易市场寻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交易也不是特别活跃,特别是加上我国金融工具没有很高的市场化程度,在交易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就很难取得公允价值。毕竟公允价值的实现依赖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一个政权分析人员曾经指出,公允价值准则可以使用的地方是比较多的,但是使用的前提是需要有相随客观公正的评估机构存在,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但是,这两点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公允价值在一些发达的市场上相对容易确认,我国怎样进行公允价值确认的问题却一直存在。特别是交易市场不是特别发达的时候,还有交易市场被认为分割开来的时候,金融产品的价格必然会扭曲,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可靠的计量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认为操作计量的事件发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难以判断信息质量的可靠程度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会计计量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具有确定性和客观性,两者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财务报告中,虽然公允价值能够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但是信息质量上却不能得到保证。对于财务报表的编制人员和使用人员来说,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这些信息包括资产信息,负债信息等,根本不能保障信息的质量。加入财务报表除了使用人员之外没有其他的监督者存在,这样就编制人员很大的可控之际,编制人员在编制过程中是不是利用这个机会制造出一些虚假信息片区投资不得而知,这就使报表使用人员根本没有办法依靠这些信息来评判公允价值的公允性。不容易取得公允价值的计量数据,也难以取得相关资料,计量过程就存在较大的主管随意性。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化的程度还不是特别高,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加上会计信息化的水平低等情况,这些都是公允价值在推广中受到了影响。
3、公允价值计量容易导致价格波动
公允价值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出现变动的,这一点是跟历史成本法相比得出的结论,虽然公允价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资产在这个时期的价值是多少,但是如果这个资产的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话,就会导致财务状况发生变化。这些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变化,也许不一定能提供与之相关的信息,设置还会对财务报表的使用人员产生误导行为。尤其是对那些上市企业来说,假如市场上产品原料或者商品产生一点变化就引发股票价格的波动,会让投资者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是非常不稳定的。
4、关联方交易的普遍存在对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产生了影响
在我国,上市企业跟一些大的股东之间的交易是相当平常的,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与母公司以及相关联公司之间进行一系列的债务重组等交易中,经常发生交易价格变动的状况。一些上市企业可能会利用一些关联教育来虚报企业利润点。除此之外,市场环境是经常变化的,而公允价值主要是通过市场来确认的,这就导致了一些会计要素可能寻找到类似的交易价格,那些寻找未果的只能依靠估计,很难把握市场环境的预知性。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运用中面临多方面的问题,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1)树立公允价值的应用理念,找出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难题,认真学习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建立适合我国的公允价值理论。(2)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力度,逐渐理清投资人员与经营人员的关系,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断明细企业产权,使市场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起来。(3)不断发挥专业评估机构的作用,完善相关市场环境,利用专业机构的评估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健全产权交易市场。(4)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这些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培训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这些都是公允价值全面实现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谢诗芬,戴子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5).
【关键词】低碳物流 农产品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物流业作为国务院出台的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整合资源、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业的分支,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农产品物流的变革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举措,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物流势在必行,农产品低碳物流将势在必行,农产品低碳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产品物流企业即是能源消耗大户,又是碳排放大户。从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等以及生产过程都离不开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消耗。同时,在农产品的流通、加工过程中,农产品的运输、贮存、仓储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在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包装、销售都要造成能源消耗,增加碳排放量,污染生态环境。
农产品低碳物流的运输方式采取低耗高效的组合方式,整体优化资源,合理安排运输,减少社会总用车量,进而有效降低农产品物流的能耗与排放,缩短流通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成本竞争力,同时也增加了环境效益;农产品低碳物流从农产品生产到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能环节,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与品质,绿色、安全、无污染。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无污染,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与企业形象;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多为粗放式经营,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高物流成本与低效率的运作模式同时存在致使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造成能耗增加与能源的浪费,极不适应目前全球及国家推行的・低碳经济运行模式。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农产品低碳物流,切实做到节能减排,需要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1.宏观方面
(1)健全法律法规
加快完善针对农产品物流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确定科学、合理的奖罚措施,引导、约束物流企业的行为,为发展农产品低碳物流提供切实可循的法律依据;规范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行业的标准于职业道德要求,逐步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建立严格,科学的农产品物流准则。
(2)优化能源结构
首先,短期内大力发展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提高利用率,研发有效减排的低碳和固碳技术;注重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研发和应用,积极应用于农产品流通运输过程在,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2.微观方面
从农产品的生产源头抓起,解决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农机废气排放多等普遍问题;加强乡村农产品加工厂的污染治理,改善禽兽粪便等畜牧产业废弃物处理难的问题;在种植与初加工方面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推进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增加品牌与规划效益,发展节能,低碳农业,把节能减排作为我国农产品发展的新消费点。
改进原有的仓储设施,建设新型农产品仓储设备。不仅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与新鲜度,而且要坚持低能耗、低排放的原则。
农产品配送方式,采取多式联运,充分发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的各自优势,有机结合,减少不合理配送。
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减少空驶、空载、空返等物资浪费问题,总体调度,科学调控,优化农产品物流环节的低碳效率;推进“农超对接“的发,缩短流通环节,实现“无缝连接”;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的发展,规避信息不及时、不对称造成的风险与损失,积极实现农产品的“零库存”,节约能源与流通成本。
低碳经营以高效、低碳排放为显著标志,是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发展生态文明的创新之举,农产品低碳物流是物流业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变革之路,应当根据实际国情,针对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量多等问题,分阶段有重点的稳步实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馨.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12):101-102.
关键词:文化因素;和谐劳动关系;作用
Abstract: from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at the discussion, scholars generally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Seems to think, but to deal with the existing adversarial labor relations. Actually otherwise, fully mining enterprise cultural factors will become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of another important way. Function displays in: support staff cohesion between formation; The convergence of values between makes people; Realize the generation of identity between staff.
Keywords: cultural factors;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role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西方学者在探讨企业非配置性低效率时,因无法获知其中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故而提出了“X—非效率”的概念。然而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X—非效率实则归因于对抗性的劳动关系使然。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大量涌现,其内在的资本主义特质也导致了对抗性劳动关系的存在。为此,如何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便成为包括笔者在内诸多人士的关注焦点。
从现有文献的论述中可知,学者们普遍聚焦于薪酬体系的设计。似乎认为,惟有这样才能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对抗性劳动关系。但笔者认为,上述设计是建立在员工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而作为社会人形态的员工其实还存在着感情的需要。从而,充分挖掘企业文化因素便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又一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都处于初始阶段,歧见迭出,从理论到实践都远未达成共识。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解
之所以强调对和谐劳动关系进行理解,主要出于这样的考虑:即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关系更多指向“一团和气”,而这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关系。为此,以下将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员工之间展开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解。
(一)对劳资之间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解
企业作为具有科层结构的组织形态,必然存在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互关系。同时,这二者身份又是相互转换的。在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制度规定下,和谐劳动关系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拥有较好的上行、下行机制。所谓上行是指下级向上级进行信息沟通,当然下行则是上级向下级实施信息沟通。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前者主要以工作汇报为代表,而后者则主要通过命令的来实现。不难理解,建立良好的上下级沟通机制不仅能增强下级的执行力,还能使得上级在决策过程中更加务实。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2.拥有合理的授权机制。在处于金字塔状的企业组织形态下,寻求集权与分权的平衡点将有助于增进下级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积极性的产生不但形成于下级在自我价值实现上的满足,更是上级对自身信任的一种主观意识驱动。由此,这也构成了和谐劳动关系的组成要素。
(二)对员工之间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解
这里所提到的员工之间的和谐劳动关系,实则体现为企业员工横向间形成的一种劳动关系。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目前企业对于员工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岗位素养要求很高,这本身也是对现代企业生产模式的一种适应。然而,在缺少信任机制的情况下,员工之间却难以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与劳资之间的情形还不同,员工间的对抗性往往表现的更加明显。从而在企业非正式组织推波助澜下,极易形成相对抗的两个派别,其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正因为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对抗性更具有衡常性,进而也就构成了下文的主要考察对象。
二、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首先需要指出,文化因素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词语。19世纪中叶以来,“文化”一词成了学界和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也是歧义最多的引用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对“文化”的定义已有200多种。要找到一个所有学科与角度统一的文化概念恐怕是天方夜谭,更不是笔者所能做到的事。为本文研究的需要,笔者将文化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依次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为了使得本文的讨论更加具体,这里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进行作用探究。
(一)支撑员工间凝聚力的形成
团队意识的形成、协作精神的养成,不仅依赖于员工自身的职业素质修养程度,还受到群体意识的推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若要形成相似、相近的个体心理素质,则需要人为建构起相同的愿景。个体通过对愿景的理解和认可后,便能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增强相互间的凝聚力。从这个方面来看,企业文化所产生的作用之一便是,增强了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从而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
(二)促使员工间价值观的趋同
不可否认,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直接与其社会实践相联系。从这个视角来看,员工之间不可能存在趋同的价值观。然而,在微观领域仍然存在着职业观的要件。所谓“职业观”可以界定为,是员工对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总的观念和看法。若是看法不一,则会出现工作效率的良莠不齐。为此,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在形成凝聚力的基础上又促使员工间的价值观趋同,便能让和谐劳动关系更加持久。
(三)实现员工间认同感的产生
解决团队意识形成和协作精神养成问题,还需要实现员工间的认同感。笔者认为,这或许与人的社会属性有关。在企业内部社会环境下仍然存在着类聚的形态,这就是管理学中所称作的“非正式组织”。在员工间缺乏认同感的情况下,员工之间必然存有相互排斥的心理感受。关于这一点,在集团化公司中普遍存在。为此,企业文化在构建适时引入区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便能在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实现员工间的认同感。从而,达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以下,将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广东长大”的实际情况,进行模式构建。
三、现阶段的构建模式思考
笔者所在的公司承担着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从项目特征上可以看出团队生产模式成为了常态。这就意味着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和谐性与否,将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为此,文化因素的引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要件
在野外作业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协作,以及相互激励。这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凝聚力、价值认可,以及员工间的认同机制显得十分重要。针对一线员工的文化程度和文化接受能力,可以将同事关系借助文化渲染上升为“兄弟姐妹”关系。通过这样的班组文化建设将拉近成员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实现和谐劳动关系进行铺垫。笔者所在“广东长大”对员工关心和支持,这也是企业文化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表现。如: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公司工会与行政部门会将员工家属接到施工现场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各个施工现场也会组织不同的节日庆典活动,丰富员工的娱乐生活,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有利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二)合理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元素
公司的一线员工从区域上看来源广泛,为了增强他们在价值观上的趋同性和个体之间的认同感,则需要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被习惯遵循的准则。如,和为贵、团结就是力量等。这些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有成分,也是天南海北路桥人所认可的出世原则。因此,这样就能提升文化因素在其中的效果。为增强员工的集体感和归属感,公司积极帮助员工家属就业。在应聘者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通常会优先聘用本公司员工家属,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
(三)企业思想政治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
不可否认,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已被明显弱化,其根源不言自明。然而,从建立员工间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来看,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与时俱进。如:可以向企业新员工宣传公司的发展沿革;在公司荣誉室,可以将在企业发展时期,作出突出贡献员工的照片呈列出来。通过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能挖掘出青年员工的那种团队归属感来;从而,自然就能发挥出自身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是重要的一环。路桥公司可以设立“党员小组示范岗”的形式,形成有形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来,既给其他员工作出了表率;也增进了员工之间的认可度。最终,有助于达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目标。
参考文献:
[1]深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社会管理[J].中国工运,2012(2).
[2]谭劲松.把握国企劳动关系特殊性构建国企和谐劳动关系[J].管理学刊,2012(1).
[3]丁志凯.对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4]隋书仪.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J].中国煤炭工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 材料成本 控制 对策
材料成本是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个别桥涵的比重可达到80%以上,材料成本是影响利润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材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成本的高低,也是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施工经营效果的直接体现,因此,加强材料计划、采购、存贮、领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路桥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1.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材料成本的构成特点分析
1.1 施工流动性大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具有固定性的特点,劳动对象在生产活动中固定于施工地点,当一项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施工现场转移。公路施工的流动性,给施工单位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影响,比如施工组织方式,施工运输,施工基地建立等问题。
1.2施工协作性高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施工环节多,工序复杂,不同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对项目要进行个别设计和个别施工。每项项目都涉及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密切配合,需要材料、动力、运输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
1.3施工周期长
高速公路建设的施工周期长,工程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交通设施等工程,产品形体庞大且不可分割,在较长时间内大量占用和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直到整个施工周期全部完成,才能出产品。
1.4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大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施工大部分作业是露天作业,因此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如气候冷暖、地势高低、洪水、雨雪等。另外,工程设计的变更、地理环境、物资供应条件、环境因素等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成本也都有很大影响。
2.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材料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2.1管理规章制度不落实,管理混乱
2.1.1无采购预算或采购预算不周详严谨,造成工程材料数量、质量、规格与现场实际不符,一方面超储积压,影响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停工停料,造成窝工浪费。
2.1.2不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缺乏对相关信息的熟悉造成采购工作的延误,采购预算超支,失去对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优势。
2.1.3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不严,采购过期料或不合格的材料,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甚至造成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企业经济与信誉带来损失。
2.1.4管理不严,保管不当,造成工程材料损失,变质,丢失和报废。
2.2材料采购中出现的问题
2.2.1未作材料预算或虽有预算但过于草率,无采购计划或虽有计划却过于随便;
2.2.2未签订购货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过于随意,甚至暗箱操作;
2.2.3对材料验收把关不严。
2.3材料领用缺乏量化管理
未制定消耗定额,随意发、领料,甚至随意超额领料,无内控措施;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出帐之后便不闻不问;领料人员领取材料后严重浪费甚至私下变卖。
2.4材料管理外部环节的不利因素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有些地处偏远,容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各地砂霸、石霸有可能为了私利而任意抬高材料价格,还可能想方设法阻挠施工单位出境采购,这种现象不利于成本控制,严重影响路桥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
3.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材料成本控制的难点分析
3.1选择生产厂家的难点
由于高速公路项目的材料中可以采用生产厂家自由报名的申请方式,因此,会出现报名厂家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方面参差不齐的局面。如果在报名的厂家中没有选择生产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厂家,会出现以下不利情况:
3.1.1恶性竞价问题,这是高速公路材料供销中的普遍问题。某些厂家先通过恶性竞价(有时报价低于成本价)排挤出部分厂家后,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以保供为条件进行调价,或是报低价格后退出,造成材料市场混乱。
3.1.2保供问题,某些生产厂家在签订大量供应合同后无法保供。
3.2选择保供方案的难点
除了生产厂家在某个时段因多种原因不能按计划要求保证材料供应之外,还有运输和计划变化等问题。一方面是对运输通道的困难条件估计不足;另一方面是在某个时段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
3.3资金控制的难点
此难点主要体现在对材料款进行代扣代付上。在整个项目的资金控制上,对进行代扣代付的材料种类需要有所选择,以避免造成材料款项的积压或超付,或造成项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资金断流少数施工单位或个人由于某些原因,将到达工地的材料进行变卖,给材料的供应和代扣代付数量的核定造成困难。
4.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材料成本控制对策分析
4.1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在材料采购前,机物部应建立询价小组,小组进市场价格进行调查。在材料采购小组例会上,由询价小组汇报材料的询价情况。对于钢材、水泥、砂石料等分别汇报不同厂家的价格和质量,列举出选材使用的理由,同时公布厂家的联系方式,以增大监查历度,提高透明度。然后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供应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选择最低的价格、最佳的进货时间、最优的运输方式、最优的付款方式,尽量采取厂商直接供货到现场的运输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和二次搬运费用。
同时还要加强供应商的合同管理,避免或减少经济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
4.2 材料计划环节
材料供应计划编制要经过的步骤:技术部门按施工计划及施工预算,提供年、季、月工程项目、工程量、投资计划及单项工程年、季度需要主要材料明细表,同时提出三大材节约指标及措施;物资部门根据各承包单位提出的需用材料计划,在充分利用库存物资的基础上,做好物资平衡工作,及时编报材料采、订、购计划。
4.3把好进料关
首先,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做到采购数量及单价全部公开、透明化,以便周围人群监督。大宗、批量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等应以合同的方式进行“货比三家”、“阳光”采购,按合同法来要求供货商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标准和条款供货,避免进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甚至劣料引发质量事故。同时,由于材料用量大,可以获得采购优惠效应,应设法充分利用这一优惠效应所带来的降低成本的效果。
4.4加强材料存贮环节管理
一是对材料现场进行合理布局,避免材料二次倒运损耗。主要是针对大堆材料的堆放,大堆材料在领料时,应尽量靠近作业区,随用随取,避免离作业现场太远,增加不必要的二次运输费用,从而增大工程成本。
二是建立和完善必要的简易设施,妥善保管现场材料。对贵重的现场材料(如钢筋),可根据实际情况修建临时仓库,对入库后的材料必须存放整齐有序,在未领用前能得到妥善保管。
三是加强对材料管理人员的管理,材料管理人员除要做好材料计量、验收工作外,重点要确保库存材料的完整无缺,对库存材料做到心中有数,无论是库内库外材料均要做到账、卡、物相符。
4.5加强材料的发放和供应管理
由于材料控制的重要性,在施工中应建立起限额领料制度。使用“限额领料单”,它是一种多次使用的累计凭证,适用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领用时使用。同时也是班组领、退料的凭证和核发材料节约奖的依据。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并要求一分项工程一限额领料单,在签发“工程任务单”的同时,由工程部根据工程任务单所列的计划工程量,按照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出完成该分项工程所需要所有材料的定额耗用总量,填制“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一式两联,一联交施工班组据以在限额内领料,一联交仓库据以限额控制发料。如果超过限额的用料,施工班组必须提前确定追用的材料数量,而且应说明超耗的原因,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由现场技术员核实后填写追加领料数量并签字。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有利于在事前控制材料的领发数量,从而控制工程项目成本不致突破限额。
4.5加强对资金控制的管理
业主应该根据工程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代扣代付材料的种类,这样既可以较好地保障材料的及时供应、降低工程成本,又可以较好地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为了限制承包人将进入工地的材料进行变卖,业主可以制订与之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
结语
材料成本控制在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施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做好材料成本控制,需要项目部全体员工上下一心,项目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通过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减低材料采购价格,合理节约材料用量,加强材料的过程控制加强成本意识,最终实现项目利润的最大化,促进路桥施工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建刚.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 陈传德,尚喜祖.公路施工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 严崇丰.生产管理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