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竞技信息;优秀运动员;分类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68―04

运动员在竞技场遇到大量、各式各样的竞技信息,这些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从而对该次比赛结果产生特定的影响”1,因而如何有效处理竞技信息就成为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由于竞技信息是“竞技运动环境的特征及其反映或描述”,或“与运动成绩有关的、运动竞赛构成要素的特征及其反映或描述”,所以竞技信息纷繁复杂,为进一步研究竞技信息处理方式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便于在竞技运动实践中更快捷地识别运动员所遇竞技信息,寻求有效处理竞技信息的方式,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国优秀运动员所遇的表现形式,深刻分析和系统认识这些竞技信息的性质和特点,并建立竞技信息分类体系。

本文的研究任务是找出我国优秀运动员所遇竞技信息的表现形式,并从根据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建立竞技信息分类体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取样对象以我国优秀运动员为取样对象:中国皮划艇队45人(26男19女)、中国体操队33人(21男12女)、中国女子垒球队17人(17女),共95人。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设计开放式问卷,问题是:“请根据您的比赛经验,写出10个以上经常遇到的竞技信息”。

1.2.2类属分析和内容分析法 根据事先建立的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将资料中反复出现的现象编码、归类、命名,在对未归类的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和类属分析,修订理论体系,最终建构新的竞技信息的分类体系。

2 结果与分析

2.1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的建立

2.1.1选择竞技信息分类标准 采用信源标准划分竞技信息,以“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2”和“运动竞赛构成要素”3为基础,建立竞技信息分类体系,因为它们均为目前运动训练学研究中比较稳定的结构体系,也比较符合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现有知识结构。

2.1.2形成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 以“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的原有分类结构为参照,将竞技信息分为运动员自身信息、对手运动员信息、比赛结果评定信息三大类,然后综合“运动竞赛构成要素”中的内容,加以补充,并适当调整分类维度,形成三级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表1)。

根据在实践中收集到的资料将进一步修订上述分类体系,如:类别和分类级别的增减、各变量属性的确定,等等。

2.2根据理论分类体系确定资料归属 对照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的五大分类,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

2.2.1 第一类:运动员自身信息 运动员自身类竞技信息分为:自身竞技能力信息和自身竞技状态信息。

1)自身竞技能力信息。在运动员所报告竞技信息中,虽然很少见到“竞技能力”的提法,以及“竞技能力”定义中所使用的其它概念。经常看到的概念是“水平”、“实力”、“强手”等等。研究者认为这是运动员自己的语言,它们代表或反映着有关竞技能力的信息。例如:

“在半决赛时分组跟高水平一组”(势均力敌)。

“赛前知道对手的成绩比自己好”(敌强我弱)。

“和对手水平相当”(势均力敌)。

“遇到强手,他好厉害”(敌强我弱)

“看到对手水平高时,自己无斗志;看到对手水平低时,自己又调动不起来。”

从上述资料可见,这些概念出现的时候,并不表现为单一地描述某一方的竞技能力,也不表现为运动训练学所解释的竞技能力构成的各个部分,如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力,而是表现为自身与对方的实力对比,而是直接表现为三种比较结果:“敌弱我强”、“敌强我弱”、“势均力敌”。“敌强我弱”报告的数量比较多。

据此,研究者将“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信息”视为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实力对比结果。这种比较是运动员在赛前对双方实力强弱的主观的比较。

2)自身竞技状态信息。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准备状态,它是身体、技战术和心理等几方面的结合。从运动员所报告竞技信息中,研究者归纳出与竞技状态信息相关的五个方面的竞技信息:它们是生理、训练、心理、言行和总体评价。

生理方面的竞技信息包括:睡眠、疾病、身体不适。训练方面竞技信息包括训练系统性信息、赛前成绩信息、赛前准备活动质量信息。心理方面竞技信息包括感觉异常信息、记忆、思维(杂念)、情绪、注意,以及行为(表2)。

3)自身发挥信息。在运动员提供的资料中含有自身发挥情况。运动员自己在赛中的表现,不仅其本身会影响运动成绩,同时,自身发挥作为一种竞技信息也影响着运动员进一步的竞技表现。

“比赛过程中,还有100米时突然出现不稳”、“比赛中起航没有主动”、“出场不是所想象的那样”、“比赛的时候有点小毛病”。

2.2.2第二类:对方运动员信息在运动员所报告竞技信息中,关于对手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信息是运动员的观察和评价,如对对手的身体外形、动作表现、运动成绩的方面的观察(表3)。

从实际收集的资料看,在来自对方运动员的竞技信息中,除了对手竞技能力信息和对手竞技状态信息之外,还有一类与比赛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竞技信息,研究者将其归到比赛条件类竞技信息的社会人文信息中。

2.2.3 第三类:比赛结果评定信息 比赛结果评定信息的来源分为三种:即来自裁判的信息、来自评定手段的信息,以及来自竞赛规则的信息。来自裁判的信息是指运动员感受到的判罚情况和运动员对判罚结果的主观评价(表4)。

从所收集的资料看,运动员所报告的关于比赛结果评定信息只有来自裁判的信息一种,并绝大部分集中在“判罚不公”方面。而评定手段信息和竞赛规则信息的资料没有收集到。

2.2.4 第四类:比赛条件信息 根据竞技信息的性质和“运

动竞赛构成要素”的基本结构,研究者将比赛条件类竞技信息分为:自然物质条件信息、社会人文条件信息、组织管理信息二大类。

1)自然物质条件信息。将自然物质条件信息分为:气候条件信息、地理条件信息、场地/器材信息、服装信息、生活信息等(表5)。

从所收集的资料看,没有收到地理条件信息的资料。

2)人文社会条件信息。根据比赛的参与者的不同,从信源的角度将人文社会条件信息分为六大类:教练信息、队友亲友等信息、官员信息、对方信息、观众信息、媒体和其他人信息。这些竞技信息看似与运动成绩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却对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有很大影响。正如中国国家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所说:“运动员压力过大,不知所措。这些压力来自多方面:领导、家长,朋友,老师”。

根据人文社会条件信息本身的特性,进一步将竞技信息分为:教练和领导等人的鼓励信息、压力和期望信息、教练指导信息、与教练矛盾的信息、教练批评信息;队友发挥和心理信息;他人对对手议论等信息;对方挑衅信息,等等。具体内容举例(表11)。

3)比赛组织管理信息。根据运动训练学关于“运动竞赛构成要素”的理论,比赛组织管理分为四个方面:比赛规则、组织规程、组织编排、组织进行。而在比赛组织管理信息的分类中,研究者将其中的“比赛规则信息”归入“比赛结果评定信息”中的“竞赛规则”部分。之后,又将“组织规程、组织编排、组织进行”三类信息综合为“组织进行信息”和“组织规程编排信息”两大类。其中“组织进行信息”强调在比赛进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如组织规程的变化,如比赛时间或顺序、比赛地点、比赛项目等方面的变化(表7)。

从所收集的资料看,在运动员关注的组织规则编排信息中,除了出场顺序、比赛地点等明文规定的要求外,还有一些是关于比赛进程中的某个特定环节的,如“起航”、“等待上场”等。这些环节可能非常短暂,不易引起外人的注意,但却受到运动员的注意。

2.2.5第五类:其它 (见3.3补充修订理论分类体系――未归类资料的类属分析。)

2.3补充修订理论分类体系――未归类资料的类属分析尚有一部分资料未能按照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归类,这说明原有理论分类体系还不完善,需要补充修订,即对未归类资料进行新的分类和类别命名。

在未归类资料部分的资料中发现,有以下三类竞技信息值得关注。它们或者是关于运动成绩的,或者是发生在比赛过程当中的。而在现有的运动成绩影响因素中,没有提及产生这些竞技信息的因素。

1)运动成绩信息。运动成绩信息按照其产生时间分为两类,一类是通常所说的一次比赛后的成绩,另一类是比赛当中的即时战况,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这种信息表现为双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比较。研究者将前者叫做“比赛成绩信息”,将后者,叫做“赛中成绩信息”。见下面运动员问卷资料中加点的部分(表8)。

赛中成绩的双方比较有三类结果,也就是通常教练员所说的“领先”、“落后”和“相持”。

运动成绩是人们所关注的和所期望的。但是,运动成绩作为竞技信息对于运动员的影响,特别是比赛当中的即时成绩给运动员带来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2)比赛情景信息。从运动员提供的问卷资料中可见,一些在比赛中经常出现的情景也被运动员报告为竞技信息。这些情景包括赛中突发的事件、犯规、看见对手,以及专项所规定的比赛环节、比赛情景或关键时刻,如“关键球”、“等待出发”等。见下面运动员问卷资料中加点的部分(表9)。

根据这些竞技信息出现的时间和内容,研究者将运动成绩信息和比赛情景信息这两个类竞技信息命名为“运动成绩及比赛情景信息”。

在现有运动训练学的运动成绩影响因素中,并没有“比赛特定环节”和“比赛情景”这两个因素,但它们所产生的信息却受到运动员的关注。这为运动员今后的比赛准备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更微观的要求。

3)信息不确定。信息不确定本身也是影响运动员的竞技信息。如垒球运动员报告:“防守的时候,垒上会出现很多局面”、“不了解对手”。

至此,将三个项目的758条竞技信息条目做了基本的类别划分,并从中产生更完善的竞技信息分类体系。

2.4建立新的竞技信息分类体系 按照分类体系建构的工作流程,将前述对分类体系所不能归类的竞技信息的类属分析结果与原有的分类体系互相补充,形成以下新的竞技信息分类体系(表10)。

与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相比较,上述在资料基础上新形成的分类体系有以下特点:

1)增加了由“运动成绩信息”和“比赛情景信息”所构成的“运动成绩及情景信息”(见表中部阴影部分)。这一类竞技信息反映出运动员在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具体比赛过程中,受到的一些随机变化的、动态的竞技信息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赛前准备工作要注意掌握对动态竞技信息的处理.要向更加微观、更加精致的方向发展。

2)专门列出社会人文竞技信息,以示强调。并将社会人文竞技信息的内容具体化(见表3.2―21阴影部分)。

3)在收集的资料中缺少“比赛评定行为信息”中的“评定手段信息”和“竞赛规则信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竞技信息类属是多余的。首先,有些“竞赛规则信息”是以“比赛特定情景信息”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其次,每次收集的资料都会有局限性。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每次收集到什么样的资料,除了受到业已控制的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被试抽样、被试所关注的竞技信息类型、被试实际所遇到的竞技信息类型等等。

4)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竞技信息类属和更多的竞技信息属性。因此,竞技信息分类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

3 小结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2篇

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是高职院校建设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备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职业方向课,是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走向工程监理岗位的重要理论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修订课程标准

新修订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是在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相关法规及政策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颁布实施,以及建设单位对监理服务的需求背景下完成的。新规范增加了相关服务专章,调整了章节结构和名称,增加了术语数量,增加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内容,强化了可操作性和修改了不够协调一致的部分内容。这就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修整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便于学生掌握全新的监理知识,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规划形成6个项目任务,分别是基本知识概述、监理人员和企业、目标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安全控制、环保控制)、项目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管理、节能管理)、组织机构和组织协调、监理业务管理,使监理理论知识系统性更强,更利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学时规定为32个,其中包括工程实践体验4个学时,响应课程少学时、知识够用原则。

1.2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过程以新规范为主线,以培养高职学生的业务能力为出发点,在理论知识传授过程中引入案例项目教学,由案例引入穿插理论知识讲解。课堂要确定学生的中心主置,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活力,增加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教师启发、学生讨论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针对问题有个人的主观认知,善于提出观点,老师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全面活跃学生的思维,抓住学生渴求知识的兴奋点,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1.3开展课程技能竞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学生技能竞赛证书,为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技能竞赛情况及业务能力进行认证,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学习水平和技能。建设工程监理课程在教学的后半阶段开展课程技能竞赛活动,既作为课程的阶段性学结考核,也作为业务能力比赛,达到以赛促学的要求。竞赛时,同学们组成团队,团队的竞赛成绩与每个人的努力都息息相关,这就必然要求团队成员都要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共同发挥战斗力取得技能竞赛的优异成绩。这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设技能竞赛的教学安排取得了良好效果,是同学们学习效果和业务能力的认证,对未来的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1.4工程实践体验

在课程主干内容学习完成后,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施工现场进行体验。主要由监理项目部的工程师们分头带同学们到不同的施工平面进行现场学习体验,让学生知晓监理工作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在做什么,怎么做。从看图纸、材料见证取样、旁站、验收等环节都给同学们带来了实境感受,对监理行业及监理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工地体验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

1.5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学情分析,结合高职特点,课程考核也从试卷考试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综合性考核方式,分别由日常课堂表现、实践体验报告、技能竞赛成绩、项目任务练习和结业考试组成,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业情况,综合评价学习效果,给出成绩。

2教学总结和展望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3篇

 

一、2014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情况

    1.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教基字〔2014〕8号)及四平市教育局《四平市2014年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四教通字〔2014〕51号)文件精神,我区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并继续遵照《四平市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行为的实施意见》(四教通字[2012]64号)和《四平市初中学校平行分班实施方案(试行)》的分班办法,三月份我们组织专人到各派出所和社区普查绘制铁东区街委分布图。四月份针对小学六年级毕业生进行户口和学籍审查工作。六月二十五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并在教育局网上平台,同时召开了由各校一把校长和教育局机关、直属部门领导参加的招生会议,严肃招生纪律,确保招生质量。根据学校编制、校园校舍等情况,科学确定每所学校的招生规模,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一划分学区,下达招生计划,平行分班。整个分班过程井然有序,操作规范,公平公正,每班不超过50人,杜绝了“快慢班”、“重点班”、“特色班”,没有产生超级大班的现象。

     2.规范中小学招生工作秩序,科学绘制学区分布图,坚持“集中划片,就近入学,免试直升,平行分班”,招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薄弱校学生有所回流。六中原来每个年部只有50人多人,全校共160人,现在达到将近600人。一实验招生240人,六马路招生245人,中央路招生259人,三所学校共计招生744人,与去年招生人数1381人相比下降了百分之四十六。

二、教育教学亮点工作:

(一)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聘请吉林大学李兆良博士,进行了《阳光职业心态》、《积极心理学成就教师幸福人生》的系列专题讲座;聘请吉林师范大学孙崇勇教授、侯云龙博士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对策”、“人民教师良知所在”培训;聘请到党校副校长张凤东教授,作了题为《引领中国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书和行动纲领》的专题讲座;聘请了长春市实验中学迟学为校长,作了《追求卓越教育  缔造幸福家园》的报告;进修学校针对《教师教学魅力的修炼》进行了专题系列讲座。

(二)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开展学科教师竞赛活动

  开展了小学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优秀教师特色教学空讲、说课、教学设计及优质课观摩活动;全区330多名教学人员参加了此项活动,教研活动效果良好。

组织体育12名教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教师技能大赛”和“基本功竞赛”;音乐教师参加了东北三省新课程音乐教学观摩研讨会。

举办小学作文教学观摩报告会,会上,曾曦教授为我区优秀教师的五节作文课进行了现场指导。这次活动有力推动了我区中小学作文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书香铁东”,举办了铁东区首届“中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小学生中华经典古诗文背诵大赛”两项活动。

   3.两赛情况:

  根据《关于举办铁东区中小学教学校长综合素质大赛及中小学教师技能竞赛的通知》精神,分别进行两赛。两赛的举办,展示了各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了广大教学校长关注课堂、重视教学、引领教师,培养精通教学、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的专家型校长;同时也是我区“强素质、提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对全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一次大检阅。对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意义重大。

 (三)抓课堂教学,促进新课改落实

  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大部分学校做得非常好,优点很多,如三中加入名校共同体;二中的“五导三学”模式;六马路小学的“四环节”方法;中央路小学的“自主--探究--反思”模式;一实验小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延伸”模式;铁东实验小学的“四重点一突破”五步教学法;八马路小学的“尝试-拓展-检测-评价”模式。

(四)铁东区农村校长影子培训工作

为贯彻吉林省农村校长影子培训工作方案,遵循农村校长专业发展规律,以“学校质量建设与管理改革创新”为核心主题,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局确立四平二中为影子培训基地校,承担培训任务,针对本区农村校长的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提升工作,收效极大。

(五)大学区建设初具规模

铁东区教育局出台强校带弱校,大校带小校,城市学校带乡村学校的政策,二中带十六中、十二中学、叶赫中学;三中带五中、十三中和石岭中学;进修学校带六中、九中、二***学校和北大桥小学;六马路小学带古洞小学、山门中心校和平东二小;一实验带城东乡小学和朝阳小学;中央路带叶赫中心校和二马路小学;八马路、铁东实验和石岭中心校结成联盟校;采取了托管办学和校际合作体形式办学,初步形成七个大学区,大学区覆盖率达到70%。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推进大学区管理,实现大学区全覆盖。

三、2014年铁东区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工作情况

  我区小学在校生13701人,初中在校生为8398人。小学无一人流失。初中流失共16人,其中县城中学有7人,流失率为0.1%,农村中学有9人,流失率为0.6%,均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城市流失率不得超过1%,农村流失率不得超过3%的标准。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竞赛;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部在2006年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推出、政策的扶持以及资金的投入,我国的职业教育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各类针对高职学生参加的竞赛项目面向各个专业、以各种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英语竞赛也在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和参加英语竞赛的现状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是国家首批10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二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院开设高职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专业,每年还有大约2000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入校。

该校近年来每年积极备战的英语比赛主要有三个: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2010年更名,以前是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以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该校每年从新生入校,就开始积极准备,从校级初赛到校级决赛,再到区级复赛,最后参加国家级决赛。主要流程如下:

参加比赛的选手经过层层选拨,从班级到学校再到全区,乃至最后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决赛,可以说过关斩将,着实不易。2009年该校的两位选手首次代表宁夏赛区赴北京参加了“第六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全国决赛。2010年该校的一位选手在宁夏赛区复赛中脱颖而出,将参加今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全国决赛。虽然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但屡创佳绩,还是鼓舞人心的。

该校不仅积极参加英语比赛,近年来还主动承担起国家级比赛地区级复赛的组织工作。除了每年在校内举办专业和非专业的英语口语竞赛,2010年上半年受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宁夏赛区初赛”,下半年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的委托,圆满地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宁夏赛区复赛”。通过举办这样大规模的比赛,为该区各高职院校搭建了一个平台,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二、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通过不断坚持参加各类英语竞赛活动,推动了该校英语教学的改革进程,提高了该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且也为参加高一级的比赛选拔、储备了人才。同时,参加或举办区级或国家级赛事,也使该校在全区乃至全国扬名,为该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真正做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也获得了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赢”的效果。但是,在参加和组织比赛的过程中,方方面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参赛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尽管目前高职学生在就业及在校时的待遇等方面与普通高等专科生待遇相同,但由于高职生源的入学起点比较低,学生在入学时外语基础与普通高中考上大学的学生相比要相对薄弱一些,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这是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无法回避。在与普通本科或专科院校的学生同场竞技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例如每年举办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不分专业,不分年级,但是在宁夏地区的比赛中,高职学生显然处于劣势。2010年11月由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宁夏赛区复赛”,反映出高职参赛选手整体的英语水平不高,必须承认他们无法与普通高校的比赛选手抗衡。

2.教师辅导呈现盲目性和随机性。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学生自身的勤奋努力以外,辅导教师认真负责的悉心指导功不可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些高职院校在全国比赛中屡获殊荣,除了学校自身的优势,与他们严肃对待、早期准备、刻苦钻研的精神也密不可分。比赛前对选手进行耐心细致、科学系统的辅导对于他们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作为选手的辅导教师,肩负着责任与压力,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辅导教师普遍感觉无从下手甚至是力不从心,不知应该怎么有效地帮助参赛的学生进行准备。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找些资料给学生就可以了。高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仅靠他们自己去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客观地讲,这也与对辅导教师的管理机制有关。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本上是教师每年轮换为学生辅导,这就造成以下情况:有些教师对比赛情况不了解,没有辅导经验;有些教师刚刚经过辅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一次却被撤换掉了。因此,始终没有形成一支过硬的辅导教师团队做好比赛的指导工作。

3.高职院校对英语竞赛缺乏足够的、全面的重视。高职院校无论参加省级、市级、区级乃至国家级的比赛,还是举办此类的比赛,对院校自身都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既能让外面了解学校,也能使得学校走出去,与其他兄弟院校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借鉴成功的办学经验,开阔眼界。对于宁夏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应对英语竞赛给予足够的、全面的重视。然而,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全面的重视,或者说重视的程度不够,奖励的力度不大。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这几年也开始对全国大型的高职类竞赛越来越重视,鼓励师生参赛,对一些重要奖项也公开给予了表彰,同时,还开辟了一项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各专业参加和组织高职类的竞赛活动。这些举措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推动了该校竞赛氛围的形成。但是从具体、长远来看,这些措施的力度和深度还是远远不够,参加比赛的选手和辅导教师压力还是很大。他们即使再认真准备、再刻苦训练也不一定能够保证在比赛中获奖。

4.全国高职英语竞赛的数量少,种类相对单一。虽然目前各类高职学生参加竞赛的项目日益增多,但是专门为高职学生设立的竞赛还是比较少的。如果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同场竞技,高职学生显然处于劣势。而且由于二者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不同,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平竞赛。同时,竞赛的种类也比较单一。目前,在全国性的高职英语竞赛的项目中,众所周知的只有“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这个大赛到今年举办了七届。去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至于前面提到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并不是专门为高职学生设立的比赛。还有一个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虽然明确规定适用于高职学生参加,但其中还包含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专科生,甚至研究生。

三、今后参赛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总结的现阶段高职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多次参与组织高职比赛以及辅导学生参加各类高职竞赛的经验,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以期能够真正发挥高职英语竞赛对英语教学的推动和改革作用。

1.培养一支专业的竞赛辅导教师队伍。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辅导,从心理、竞赛技巧、竞赛内容与技能方面帮助学生为比赛做准备,因此不能忽略了对辅导教师的培训,因为竞赛和教学是不同的。应该为教师提供机会,派他们出去多参加高职竞赛,这样,一方面他们可以对竞赛内容、组织形式等有所了解,熟悉竞赛规程,另一反面,通过观摩比赛,他们会对比赛的整体水平有一个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有效地做好辅导工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时,随着高职大赛的日益增多,要把每个大赛的辅导教师固定下来,不能随便轮换。否则,一个辅导教师今年辅导完,刚刚对这个大赛熟悉了、积累了一些经验,明年又换上新的教师重头来,得不偿失。另外,还要组织一些竞赛研讨会,让辅导教师之间利用这个机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既然这些高职比赛年年都要举行,就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逐渐培养并最终形成一支成熟、高效的高职竞赛的辅导教师队伍。

2.高职院校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竞赛管理体制和奖励机制。2010年颁发的“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文件中,首次明确将普通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评定职称的条件区分开来,而且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并获得一定级别的奖项列入评审条件,成为其中的一个可选项。可见现在竞赛已成为教学以外的高等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专门针对竞赛的管理体制。从比赛信息的、参赛学生的选拔、指导教师的配备、培训设备的提供等各个方面对各项比赛进行统筹管理。同时,不管是参赛选手,还是辅导教师,无论获奖与否,都要对他们的参与精神和辛苦劳动给予精神上的肯定和鼓励、物质上的奖励与激励。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竞赛在学校的发展,从上到下都重视竞赛,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意识,发挥竞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3.丰富高职英语竞赛,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举办的高职英语竞赛主要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与教育相关的机构、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外语研究出版社等图书出版单位以及诸如举办“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等的一些权威的高职院校来组织比赛。应该扩大举办比赛的机构,特别是要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参与比赛的组织工作,丰富比赛的内容和形式。同时,除了目前已举办的英语口语和写作技能方面的比赛,还应该开设其他英语技能的比赛,如翻译、综合能力、文化等方面的竞赛,以此推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 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Z].2010.

[4] 刘建珠.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外语水平竞赛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0,(5).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5篇

Abstract: Grasp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dormit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form a good style of study. In this pap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IPT),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question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dormitory, and carries out specific measures to conduct dormitory culture and create a good style of study.

关键词: 宿舍文化;学风建设

Key words: dormitory cultur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yle of study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25-01

0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及高校教育学分制改革的推进,大学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大学中社团组织发展壮大等客观现实,使大学班级意识逐渐弱化,而宿舍作为学生第一社会、第二课堂,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在宿舍有效开展学风建设对学校培养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宿舍现状,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促建优良学风,发挥宿舍育人功能,经济管理学院信管专业于2010年4月到6月在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中,组织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18份,回收率达94.8%。

1学生宿舍现状分析

1.1 宿舍逗留时间长,但有效利用率低,时间大量浪费由于教室及图书馆资源有限,宿舍成为学生除上课外逗留时间最长的场所,信管专业受调查的218名在校学生中,只有29.38%的学生在宿舍逗留时间少于10小时(包括睡觉),逗留时间在10-16小时之间的学生占65.6%,而逗留时间在16小时以上的学生超过5%。除睡觉外,学生在宿舍的时间用于学习的只有36.96%。45.65%的学生在宿舍除了睡觉,就是上网娱乐。

1.2 宿舍交流频繁,相互影响较大宿舍是学生的第一个社会、第二个家,宿舍成员朝夕相处,交流频繁,相互影响较大。据调查,信管专业89%的学生认为宿舍其他人积极向上的行为会激励自己,87.3%的学生认为宿舍成员逃课、打游戏等消极行为会影响自己的行为。另外,73.2%的宿舍经常聊天,但交流的话题只有11.6%是关于学习。

1.3 对较差的宿舍环境满意度高信管专业学生宿舍优秀率不超过30%,而受调查学生中81.4%的学生对自己的宿舍环境满意,二者之间差距较大。

2目前宿舍学风建设弊端

2.1 阶段性强,持久性差一般来说,宿舍学风建设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能贯穿学生几年的在校生活时间,活动结束后,又回复到原来的“寂静”。一般活动开展多在期末考试或四六级考试前,考试一结束,活动也戛然而止。

2.2 外部强制力多,内在驱动力少学校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宿舍风气建设,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良好的宿舍风气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既看不到眼前的利益(优秀宿舍,文明舍员等荣誉称号、物质奖励,或综合成绩加分,优先推优、入党等),更体会不到宿舍文化对个人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缺少内在驱动力。

2.3 重视统一性,忽视多样性一般宿舍学风建设多强调宿舍集体自习、复习等,忽视宿舍在学风建设中的其他功能,比如成立兴趣小组等,重视统一性,忽视多样性。

3公寓开展学风建设的途径

3.1 以宿舍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宿舍”的创建、评选活动通过建立和完善“优良学风宿舍”评选制度,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帮助、引导、激励学生树立成长目标和奋斗方向。同时,也可以开展诸如宿舍成员平均学分绩、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奖学金获得率等竞赛、评比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3.2 将宿舍学风建设情况纳入学生考核体系,体现在综合排名里参考其他高校做法,学生综合成绩包括学习成绩和德育成绩,德育成绩包括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宿舍卫生、个人卫生、参加活动情况、任职情况、参加竞赛情况等,如果有奖励则可加分。具体:德育成绩规定100分,基础分70分,老师打,考核分20分,同学打,另10分为加分项,获得各种奖励均可加分,但最多只能加10分。如果受过处分,则要减分,如宿舍卫生不合格,可一次减2分,直到减完为止。

3.3 制定宿舍发展计划和学期目标,鼓励学生在宿舍内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学期初,宿舍长根据成员的建议和实际情况,拟定一份宿舍学习发展计划和学期目标,以宿舍带动学生学习,宿舍长负责进度和随时调整计划。通过“一帮一”、“一帮几”的方式,宿舍核心人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整个宿舍的学习氛围和风气。学期末,同宿舍的学生可以组织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方法研讨等活动,互相取长补短,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鼓励和促进,从而使学风教育进行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另外宿舍长要定期汇报进度和开展情况,便于老师监督、指导。

3.4 发挥党团学组织作用,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宿舍学风建设

成立党员联系宿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团学组织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宿舍学风建设情况,包括宿舍卫生。为使制度不流于形式,党员以及团学组织要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个人考核体系。

3.5 丰富校园网络学习教育资源,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大学校园的信息化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大学生的期望程度,校园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弱。丰富校园网络学习教育资源如大量的学习软件、丰富的课程课件等,增强校园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对引导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正面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作用,从而推动学校的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丽华等.基于我院宿舍文化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思考和建议[J].传承,2010,(10):132-133.

[2]郑蓓等.高校学风建设中优秀宿舍文化的功能及创建[J].管理方略,2009,(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