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绩效面谈
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是时下企业管理最热门的词语之一。近年来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大有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蔓延之势。从百度搜索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更热衷于“绩效考核”,而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非全部。本文拟探讨企业为什么要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以及开展绩效管理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为什么企业更热衷于绩效考核
原因一:从工作的内容上看,绩效管理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和持续性要求,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比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投入,涉及到的工作深度和广度也更大。我国真正全面学习、应用各种管理知识也才二十年左右,要在企业中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确实存在很大难度。
原因二: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可以准确锁定特定人群的调资,有效降低全面调资方案所造成的冲击。
一直以来,薪酬分配长期困扰着企业管理者,每次调资都让管理者很头痛。每次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薪酬分配方案时,都会改变企业薪酬的侧重点和倾向。在企业调整薪酬时,往往总是受益者歌颂,利益受损者则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薪酬调整后员工之间相互攀比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企业几次调整薪酬方案后,几乎所有员工被触及过,整体工作积极性变得越来越差,企业调资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有了绩效考核,窘况不再出现。通过为不同群体或个人制订区别性的绩效考核方案,并依据考核结果发放薪酬,薪酬方案变得更科学和易于推行,期间即使有员工对自己的薪酬不满意,也只能从自身工作表现和业绩上找原因,无法责怪企业和管理者。
管理者通过为各群体制订不同的考核标准,可以实现区别调资,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这种方法明显区别于过去所有人员都套用同一薪酬分配方案的情况,能准确锁定需要侧重和倾向的群体,并对其进行薪酬调整。
二、为什么需要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
1、单纯的绩效考核对于持续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很不明显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开展绩效考核来持续改进和提升企业绩效的管理者来说,单纯的绩效考核效果很不明显,考核过程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通过观察发现,绩效考核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原因一:推行操之过急。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手段之一,它不能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切问题。但由于种种夸大宣传,使许多企业领导认为,只要实行了绩效考核就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切问题。在这种高期望值的推动下,出现了绩效考核的推行操之过急,指标设置的随意性较大,甚至采用高压政策强制推行等不当做法,这也为绩效考核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原因二:主观评价指标的评分不好把握。公司对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主要靠各部门的经理完成,各部门的经理在给员工打分时全凭自己的感觉。有些管理者对员工的评价高于实际,使绩效考核过松;有些管理者对本部门员工的评价低于实际表现,导致出现考核过严倾向。这样,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就不存在了。
原因三:人力资源部门代包代办。由于企业各部门及人力资源部门本身对于绩效考核认识不透彻,不少企业的绩效考核均为人力资源部门代包代办,从前期的各级员工宣传培训、各类考核方案的设置、考核指标选择、考核过程的组织实施、数据结果的汇总等来看,整个过程基本没有高层管理者的参与,也很少有各直线主管配合,员工对于整个过程也不太关心。在这种考核方式中更不会看到绩效反馈和绩效面谈等环节,考核对于企业的作用仅停留在方便薪酬发放上。
原因四:考核指标设置过于详尽。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细观不少部门经理设置的考核方案,经常在一个方案中设置多达二十项以上的考核指标,包含各类定量和定性指标。经了解,一些经理人是为了将方案做得更详尽,力求科学合理;另一些经理则是希望能够长期使用一份详尽的考核方案。如果依据这种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发放薪酬,每月薪酬发放时都需要进行一次广泛的评分,以及海量的指标汇总和统计计算,极为耗费人力。这种详尽的考核指标体系的另一个负面作用就是,由于制订的指标过多,指标制订者很难估算出各指标的主要波动区域和极限值,以及各指标波动对最终考核结果造成的影响幅度,往往是每月考核结束后,由于考核结果波动过大严重影响公平,考核者不得不人为将考核结果进行调整,十足的吃力不讨好。
2、持续的绩效管理才能带来持续的绩效提升
绩效管理关注于持续发现和解决企业的绩效问题,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好的PDCA管理循环特性,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按PDCA大致可分解为:分析现况提出绩效目标;执行和实施计划;评估实施效果;反馈出现的问题,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和制订新的绩效目标。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循环的持续的管理流程,正是这种持续的、关注企业战略的、不断适应变化的管理方法给企业带来了持续的绩效提升。
3、从绩效管理切入,能迅速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
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加剧,各界人士广泛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美国国际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HR)就提出,人力资源部门除了要充当好人力资源专家外,还必须做好“业务伙伴”、“变革推动者”以及“领导者”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提出,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企业发展的最高视野来看待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由于绩效管理能够影响和波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具有很好的切人深度和广度,且新的管理理念也很容易在绩效管理中得到体现,绩效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和推行新理念的切入点。通过将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运用于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能更快、更有效地实现新观念和新角色的转换,将人力资源部门快速转变和升级为业务伙伴及变革推动者,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密切关注和服务于企业战略。
这种局面的出现给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劳动者本身观念原因造成的,很多小微民营企业在薪资待遇、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定,大部分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而且在对于员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也是人才留不住的重要原因。诚然,很多小企业并不是老板“抠”,不愿意给员工好的待遇,小企业的资源有限,管理能力有限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是根据这一现象,对目前小微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进行分析,力求针对小微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方式的困境进行研究,为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形成更好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依据。
一、小微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误区
第一,考核目的的认识差距。
考核的双方在对考核目的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对于中层部门领导还是对于普通员工的考核,由于民营企业劳资双方先天性的对立,导致考核双方在考核目的上无法达成共识。
在笔者的自营的公司里面,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公司宣布一些绩效考核制度,在管理层来看,是为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给每个员工客观公正的评价,大幅度提高与企业契合度高的员工的收入水平;但是,在其他员工,包括中层领导都会对绩效考核的目的存在抵触情绪,感觉上就是“又出了什么主意来扣钱”,这在民营企业中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绩效考核基础不好,管理缺少标准化,这样的问题就会凸现出来,导致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无法执行,就算执行下来也是浮于表面,应付的成分很大。这样下午的结果,不仅是没有达到绩效考核的目的,而且还会助长企业的不正之风,长此以往,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第二,考核标准的选择片面化。
考核标准的选定是一项考核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在我国的大多数小型民营企业中,都存在着老板“一言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在选择考核标准的时候就会逢迎老板的意愿,对于考核标准缺乏客观的认识,例如,在考核标准中,不仅要重视对于企业业绩的提高,还要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而国内很多小型民企的老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片面的强化考核的企业业绩和利益,而没有考虑到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这对考核标准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这也是民营企业考核制度为什么成了扣钱制度的原因。
诚然,我们能够认识到,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但是企业绩效的提高应该是靠人来完成的,简而言之,员工的发展和素质提高直接决定企业的绩效,所以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考核标准的制定部门一定要考虑到员工的个人素质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综合制定考核标准。在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还要注意更加公平客观,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相对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考核体系。
第三,考核层级划分不清。
很多小型民营企业在过去的管理中,积累了很多优秀的传统,例如,在某些民企中,一旦企业出现难关,甚至到普通员工都会克服困难,加班加点,保证企业度过难过。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业已形成的传统,导致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管理层级并不明确,很多人都有走在部门之外,所谓游走在部门之外,就是指在很多部门中,有一些员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直接受命于老板,而并非企业中层。
这种传统下,小型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容易造成“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情况,没有考虑的企业中层干部的管理职能,有的企业甚至制定出“一揽子”考核标准,中层和普通员工一起考核,这是非常损伤中层干部积极性的行为,时间长了中层也就谈不上中层,还是老板督促到哪做到哪,企业很难做大做强,更谈不上绩效考核了。
第四,考核方法重定性轻定量。
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必然存在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考核,在国内的很多小型民营企业中,存在重定性轻定量的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小型民营企业的资源有限,很多部门中的员工都有这样和那样的兼职,老板们也习惯于此,所以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很多可以参照的指标都无法衡量本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所以为了节省资源,很多小型民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定性考核上着以重彩,在定量考核上,仅仅是简单的将一些考勤和违纪情况加以考核,这种考核体系缺乏事实依据,很多时候都是凭借个人主观,很难让人信服,利用这样的考核体系,必然会导致考核制度无法推行,因为一旦推行的中层,也会让部门领导无法下手,对于部门内员工的考核,要么是平均主义,要么就是简单应付,很难反映实际情况,而且还容易形成部门内的不正之风,让考核工作更加棘手。
第五,不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
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确定年终奖的数额,这样的考核目的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后果,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它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很多小型民企在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存在很多问题。
年终奖的发放使企业利润的二次分配,是对一年来为企业兢兢业业工作的员工的评价和褒奖,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年终奖励制度,绩效考核的结果当然可以运用在年终奖上,是非常适当的,但是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考核的结果更应该运用在对于员工日常行为的纠正和培养上,而不是年终一奖了之。
二、解决小微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误区的思路
第一,明确考核目的,做好思想铺垫。
要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工作,从企业的决策层到普通员工都要明确考核的目的,决策层要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非简单的扣钱和发奖金,在制定好绩效考核方案之后,要在企业里做好绩效考核的思想铺垫工作,要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悉知绩效考核的具体目的、方案和实施保障,清楚绩效考核的流程和最终结果的运用,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抵触,也便于企业中层干部对本部门绩效进行考核。
第二,确定全面的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的确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人力资源部门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的长远、近期目标,在绩效考核中充分体现企业的文化观念,还要针对不同的业务单元进行细分考核,建立全面细化的考核标准,不仅要考虑企业目标的实现,更要考虑员工的个人素质提高,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积极营造学习型组织。
第三,按照层级设置绩效考核方案。
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案指定的初期,就要认识到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是为了调动企业全员的积极性,按照公司的管理层级层层考核,所以在设计绩效考核方案的时候就要充分的考虑到对于中层干部的考核和普通员工的分开,对于企业中层的考核要考虑到部门绩效的完成情况和对于部门内员工的管理情况,就算是在“一个萝卜几个坑”的小型民营企业也要充分的考虑到中层干部的管理职能,只有分权,重视中层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才能摆脱某些小型民营企业的“作坊式”管理,管理上没有进步,企业规模会受到严重的限制,面对市场竞争也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所以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考核的层级问题,分层考核,层层管理,将企业决策层的脑力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企业发展经营的大计。
第四,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要充分利用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如果小型民营企业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多时候有些员工都是身兼数职,无法对每个职位进行细致的定量和定性考核标准制定,那么可以根据业务单元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指标的制定,例如将企业的业务单元划分为:市场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和行政部门,根据每个业务单元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目标的制定,例如市场部门,定量考核的目标可以按照顾客满意度、顾客回访率、销售额和合同数量等指标来作为定量考核的标准,而定性考核多为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在定性考核中建议利用360度反馈的考核办法,充分采用多方面对考核者的评价来作为考核的输入。
第五,注意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旦考核结果一出,就意味着对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进入尾声,这是大多数小型民企人力资源部门的普遍认识。实际上,考核结果的出现意味着考核应用的最重要阶段,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正面的行为,回避负面的行为,达到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人力资源一定要将考核的结果加以细致的分析并形成详细的报告提交公司决策层,这里不仅是要依照结果确定奖金和绩效工资的数额,更重要的是对企业一个阶段运行情况的反馈,例如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绩效与企业业绩的对比,能够反映出企业经营是否出现问题;更深的层次,还要讲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到下一阶段对员工的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上,也对企业业务单元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共同构成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完成的教学体系,它是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实践教材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实验实训课程以及与其专业技能相对应的专门的社会实践等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应包括对学生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对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考核等。这种实践考核体系应能训练学生为企业设计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对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各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开展的平台。这种实践教学平台要能使学生实际锻炼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理论模块的实践技能。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全面体现企业用人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不能完整模拟企业现实。利用案例教学只能静态地启发学生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模块的局部问题;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在小组中往往缺乏明确的职位分工;理论教学的知识传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教学发展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学生和企业的需要。传统的本科实习环节不能适应新时期企业用人要求。不少本科生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现阶段传统本科实习质量难有严格控制,实习报告不能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了用人单位所需能力的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的时间短,不少学生实习报告完成质量堪忧,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机制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机制要求教师以校内教学为主,缺乏使高校教师广泛深入企业界的管理机制,造成知识学习与企业需要的能力锻炼脱节。另一方面,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机制对企业导师进入高校授课要求有很高的学历门槛,而一般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学历不高,不能达到某些高校的用人门槛,而且高校严格的课时要求,也限制了公事繁忙的人力资源总监进校授课。专任教师难得走出去,企业专业人员难得进校园,限制了对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艺术的培养。
(四)缺乏完整、独立的实践教材体系。现有的实践教学往往将案例分析作为理论教材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设计往往作为理论教材的思考题、练习题,这种孤立静止的方案设计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脱节,学生不能根据真实市场的竞争中的对手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来优化改进自己的方案设计,限制了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
三、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开设管理实验课,开发管理技能模拟仿真软件,弥补理论教学不足。现代科技的发展,已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带来了新机遇。利用各种模拟仿真软件,可将企业运作所需的人力资源技能通过软件模拟仿真实验来实现。将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背景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软件扮演分工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操作仿真软件,能全方面、动态模拟现实中人力资源管理决策过程。
(二)建立校内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公司作为实习基地,使学生得到有质量的实践锻炼。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相关院系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拟公司,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负责模拟公司的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公司从事校园招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执业资格考证咨询等实际校内业务,锻炼其专业能力。使学生通过模拟公司来接洽校外相关业务,例如从事校外的人力资源问题咨询,使学生能对校外真实企业问题诊断、评价和提供咨询对策。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绩效考核 设计 实施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经济组织。随着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越来越快,企业越来越觉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如何做好企业绩效考核,是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
一、中小民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分析
1.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更新阶段的要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首先是规模上越来越大;其次是都面临着二次创业的问题;第三,有的民营企业即将进行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的资产传承,只有加强企业管理,理清关系,才可以实现新老一代对资产管理的顺利过渡。
2.绩效考核是促进中小民营企业提升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做好企业的绩效考核,民营企业必须要对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化的调整、对企业的目标进行梳理、将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加强。而且只有这些工作做好了,企业才可以推行绩效考核。所以,绩效考核是促进民营企业加强管理的主要内容。
3.绩效考核是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途径。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人员越来越多,单纯地靠经验管理已经是管不过来了。要靠制度来管理就必须制定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必须有专业人员做工作:一是靠专业人员来制定方案,二是要靠专业人员来执行方案,三是靠专业人员修改方案完善方案。
二、中小民营企业有效实施绩效考核的必要条件
中小民营企业有效推行绩效考核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这些条件满足,才有可能有效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1.企业经营状况稳定,市场状况稳定。企业只有有了足够的经营利润支持才可以推行绩效考核,否则无法从根本上实施绩效考核方案,实施绩效考核也达不到绩效考核的目的。单纯地从“企业政治”角度调动员工积极性,给员工画饼充饥,无法推行绩效考核。
2.企业必须拥有完备的、科学的组织结构。中小民营企业有效实施绩效考核,要求企业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架构。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一般都是以良好的组织结构为基础的,如果结构混乱,绩效考核方案就无法制定。
3.财务管理健全,是落实绩效考核方案的保证。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往往由于业务简单而没有配备专业的、高水平的财务人员,到了一定阶段才发现管不过来了,而管不过来最为直接的感觉一是人管不过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没有专业水准的财务管理人员将直接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推行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
4.人力资源部自身建设健全。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制定的考核方案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适应企业的实际,这就要求企业有专业的人员及时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实际情况,在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微调。
三、中小民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面临的主要难点
1.企业所有者对实施绩效考核认识的误区。想实施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积极性,又怕公司乱了,以至于虎头蛇尾。害怕新的方案影响到了某些关键人员稳定的时候,还是优柔寡断,不敢强制推行新的办法。看重眼前利益是老板不积极推进新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的根本原因。
2.企业文化对实施新的绩效考核变革的抵触。公司里没有形成创新的文化,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害怕绩效考核的推行影响自身的利益。其实绩效考核对员工也好,对公司也好都是有利的,是一个双赢的方案,但是实践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关键人物总是要阻碍绩效考核方案的推行。
3.企业战略或者企业经营状况对新的绩效考核方案的影响。民营企业最大的优点是经营灵活,企业战略要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是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比较大的,比如企业突然遇到了资金困难,或者遇到了市场疲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新的绩效考核方案的执行绝对会受到直接的冲击。在企业发生战略转变时必须要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调整。
4.缺少专业绩效考核设计人员是企业无法很好实施绩效考核方案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高级专业人力资源人员的缺乏,很多企业聘用外脑帮助企业设计方案,但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考核的深入程度不能也不可能一次到位,并且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不断地调整。外脑由于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公司的各个细节,所以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案有时也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
四、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原则
1.考核体系是员工努力的依据。考核体系制定出来后,要使员工知道怎么努力才可以获得更好的绩效,拿到更高的薪酬;怎么做将受到考核方案的惩罚,绩效奖金拿得少。公司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就要围绕着这个目标以及其分目标来设计。
2.考核体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因公司经常变动考核方案,一方面容易使员工感觉公司政策朝令夕改;另一方面经常变动容易使员工不知道努力的“公式”,影响公司关键目标的实现。
3.考核体系要体现灵活性。薪酬体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能太“死”,比如,市场形势特别好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销售员工的提成基数,在形势不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这个基数。要基本保持员工收入的稳定。对于一些库存商品,可以季节性地制定激励办法,促进库存产品的销售,以降低企业库存。
4.绩效考核体系要“合法”。劳动法对企业用工很严格,在企业的薪酬方案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法律的影响。比如在设计试用期人员的薪酬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最低工资的限制;考虑劳动法对新员工试用期的规定。
5.绩效考核体系要因公司而异。薪酬标准的确定主要依据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水平以及企业本身的效益。有时集团公司下属有很多不同业务的公司,公司内部有很多部门。薪酬体系的设计不要一刀切,要根据各个公司的业务,各个公司业务的市场薪酬、利润状况来确定。
6.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体系与一般员工有所区别。高级员工的考核体系要与企业整体效益结合起来,将平时收入与年末收入结合起来,平时不要把总经理们喂饱,要留一点到年末。但是考核的公式一定要交给总经理。一般员工的考核放在平时,做得好立即可以得到奖励。
7.绩效考核方案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降低考核成本。有的公司的考核体系十分细致,很复杂。到月末,年末对员工按照考核方案考核时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的工作量非常大,这样是不利于薪酬体系的推广与应用的。
8.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要围绕公司的核心业务。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就是为了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因此考核方案的设计前一定要搞清楚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什么,实现核心业务目标的步骤是什么,只有这样制定的考核方案才会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以上8个原则不是相对孤立的,在设计考核方案时要全面考虑,不要顾此失彼。
五、中小民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操作的十大要点
1.对公司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很多公司虽然盈利点比较好,业务利润率也很高,但是结构混乱,责任不明。再者由于中小公司往往一个萝卜不是一个坑,而是两个甚至三个以上的坑,所以结构就更加复杂。组织结构问题解决不了,绩效考核体系就无法建立,即使建立也无法持久运行。
2.解决老的薪酬办法与新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之间交圈的问题。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公司在采用绩效考核方案之前其实也有自己的考核方案,只是考核的内容不科学。在公司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方案前的设计阶段,一定要了解清楚老的方案。新方案要吸收其中优秀的因素,同时也不能立即完全摒弃其中的不科学的成分。
3.完善必要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与财务人员问题。与公司绩效考核方案执行最为关键的两个部门是人力资源部与财务部。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好后,要在实践中完善,这些工作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去做。绩效考核方案一般都以财务数据为基础,比如计划的数据、结果的数据,收入的历史资料,利润的行业水平等,都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做。
4.老板自己的思想问题靠自己解决。很多老板只注重业务工作,嘴上注重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但是态度不明朗。或者老板也支持开展绩效考核,但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对公司的绩效考核总是提出一些不专业并且不利于绩效考核的观点,阻碍绩效考核在企业的推行。
5.公司发展历史遗留的不利于绩效考核的问题不可小视。要解决好老的员工尤其是功臣们怎么执行绩效考核方案问题,因为他们多数觉得自己功劳最大。有的公司在创业阶段给了公司所谓的股份,发展起来后,利润很高了,老板就觉得按照原来的股份给他们继续发奖金拿得太多了。
6.加大推行新的绩效考核方案的宣传力度。在制定新的绩效考核之前,一定要先行在公司内部广为宣传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性,重点是中高层要达成共识。其次进行试算。所谓的试算就是拿过去的业绩套新的绩效考核方案,看员工试算后的收入与原来的收入的比较。试算的结果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正常的,需要对新的方案进行调整。
7.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要自上而下的制定。在公司全面推行绩效考核,要自上而下的进行。也就是说首先要确定总经理的绩效考核方案。总经理的考核指标明确了,我们再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制定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最后再确定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方案。
8.绩效考核方案每年都要做适当的微调。绩效考核方案的改进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因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绩效考核方案,即使再科学的方案,在一个公司很适用,但是到了另外的公司可能是一个很糟糕的制度。我们制定好绩效考核方案并实施后,要在一定阶段进行调整。在一个公司绩效考核方案的推广面积要逐步实施,不要面面俱到。
9.绩效考核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支撑。绩效考核的制定与实施一定要以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支撑。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其他版块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不是割裂开来的。要想使绩效考核更加深入,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10.绩效考核KPI的设计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或战略调整而更新。在一个公司管理比较落后阶段,KPI最好以经济指标为主,主要包括净利润、费用、收入等为最关键的指标,其他指标为辅助指标,关键指标的权重要占70%以上;其中利润为最最关键的指标。随着绩效管理的推进,可以逐步增加其他涉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指标,再将利润等关键指标的考核权重下降。
六、绩效考核方案实施的三大步骤
1.先引进。每个企业都有执行了很多年的所谓的考核方案,所以对一个公司根深蒂固的东西进行改革会冲击该公司某些人的利益,甚至是心理。为了在公司推行科学的方案,一定要将原有方案套到我们的方案里面,那怕之前的东西不科学,不太好,但已经深入人心。这样确保了公司的业务不因为绩效考核新方案执行造成的动荡。
2.再优化。对于引进的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深入人心后,要一点一点地对原来方案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优化。首先优化的是企业利益最核心的部位,比如销售、生产,最后才是行政、财务,以及一些管理岗位。当然这个优化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许是两年,也许是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S211文献标识码: A
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必须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来扩大自身的人才优势,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价值。文章总结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职能和企业文化等不同的方面优化人力资源理,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个普遍性的缺陷: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许多企业虽然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但这方面的投入一般着重在招聘环节、薪酬环节等等,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就大多数企业的现状而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本身就存在着不少缺陷。例如:部门员工水平不一,没有明确的专业标准;对企业的发展没有自己的工作规划;不能和其他部门形成良性的互动,掌握人事权力但是不能发挥员工和企业之间的枢纽作用。实际上,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发挥企业人才优势、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统筹能力,更重要的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业指向具有清晰的认知。
如果企业注意选择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组织人事部门,以上的缺陷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提议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新建构。好的管理体系在于各司其职,部门内的员工对各自的岗位进行职能规划和定位。例如:针对招聘、考勤、薪酬、绩效等不同人事的分工,对人力资源管理者专业知识的侧重也分别侧重于企业文化、组织能力或是法律知识等不同的方面。同时,人事部门选择员工的专业要求也就相应地建立起来,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地吸收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者。
其次,人事部门的员工应该对所在部门的效能和地位进行重新认知。人力资源的管理意味着它负责与部门员工的接触,而不是从事企业生产或技术研发的第一线工作。所以,人事部门必须协调好和其他部门的关系,做到部门之间的纽带作用;同时也要对企业生产、企业管理进行充分地了解,才能够及时、必要地为企业提供高效的人事保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发挥它的规划作用。人力资源已经从企业的“成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身为人力资源管理者,肩负着开发和保护核心竞争力的重大责任,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和艰难程度可以想象。这就更加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人事给出明确的管理规划,来保障企业的运转。
2.科学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所谓管理规划,就是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对企业的人事形成一套统筹管理的方案,使得企业在人事方面能够依照一定的规则运转。以大部分企业实行的薪酬奖励制度为例:
一家企业基于员工各自岗位的工作难度和工作要求,与员工协议商定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的数额;按照质量考核标准,采用企业、部门和个人三重考核,来确定业绩系数。这一方案在考虑到员工基本生活的基础之上,希望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同时,这一方案涉及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点内容: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一方面,人事部门需要合理设计薪酬方案,平衡员工的基本保障工资和绩效奖励工资。员工对基本工资不满意的话,对企业的归属感也就相应薄弱,企业凝聚力不强。而奖励制度不完善的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也会对企业效益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
另外,薪酬方案尤其是奖金方案、绩效工资依据的绩效考核标准也需要经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反复地探讨和论证,来确保绩效考核的标准、公正、公平,能够满足多数人的需求。例如:通常的绩效考核会以质量和数量作为标准,即注重工作的结果。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评估时,也可以将工作的难度、团结协作的程度以及工作的效率等等因素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当中。比如说,将统一工作难度的岗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考核,有利于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此外,对技术研发部门的考核也可以根据研发需要延长考核周期,灵活评估工作绩效,为技术研发的顺利进行提供充裕的时间。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考核过程中,既要以企业的利益为基本立场,又要做到尽量兼顾每一位员工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
当然,灵活考察也并不意味着可以罔顾规则。相关的人事考核主管一定要以规则为前提,坚持评估的真实性和透明性。认真做好评估调查的准备和记录工作,保证评估过程中不带入个人的偏见。对评估结果存有疑议的员工可以通过监督评估过程、查询绩效考核记录的方式消除疑问。这样一来,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从标准的设置到执行才能够让员工信服,才能够确保与绩效考核相联动的薪酬制度具备充分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吸引力。
3.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企业文化也是近年来企业建设的热点话题之一。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鲜明特质,对外能够起到无形的宣传作用。对内,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一个企业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有利于感染和凝聚企业员工,为了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例如:不少知名企业主张公平而人性化的企业工作环境;鼓励员工用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裁员时也会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征求员工的意见。不仅给予丰厚的物质补偿,还能够在精神上宽慰员工,使得员工对企业由始至终保持着深厚的归属感。
这种做法就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典范。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是希望通过文化建设教育每一个员工,形成共同的企业观念和价值追求。那么,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反过来利用企业文化来鼓励员工。
在文化培训方面:企业可以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不仅开设专业技术的培训课程,也可以引入文化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进行讲解,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对企业的全面认识,来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
在企业活动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相互交流。让企业的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缓解工作和竞争的压力,体会同事之间的友谊,从而感受到工作团体的意义和价值。
在规章制度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多听取员工的意见。例如:对日常考勤、节假日加班等情况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和补偿;对工作指标的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太过苛刻。
在工作升职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可以利用文化建设去鼓励员工。例如:在一个强调创新的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奖项和升职机制去鼓励技术研发;定期举办成果展示会来鼓励创新成果;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给员工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再例如,强调人性化的服务型企业,则可以从员工的工资福利做起,首先保障员工能够得到满意的人性化待遇;在工作过程中,也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保障员工的自由和权利。使员工能够对人性化的服务感同身受,从而将人性化的服务传达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