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身边的诚信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生活里我们处处需要讲究诚信,诚信是立人之本,如果我们不讲诚信就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在我们生活中可能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别人那里也会留下不诚信不讲信用的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处处讲究诚信,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有诚信和没有诚信的例子,这些例子也必须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要向有诚信的行为学习,要杜绝不诚信的行为。
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就会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忘带了一些学习用具或者是书本,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向其他同学去借,但是我们一般都会承诺给他一个还书或者是还东西的时间,但是如果我们超过了这个时间却没有把东西归还给主人,那么主人可能在下次要借我们的东西的时候就会犹豫了,因为他会觉得我们并没有那么的讲究信用,每个人都是不想要自己的东西丢失的,总是觉得拿在自己手上的时候会安心和踏实一些。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句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事实确实是这样,如果有一个人他经常借别人的东西不归还的话,那么她的名声就会不好,一旦忘带什么东西向别人去借,那别人也不想去借她了。
我身边的诚信还有一个很大的方面体现在图书馆借书,图书馆是免费的供给同学们看书的地方,但是有的书可以带回去,但必须要记录并且按时归还,有的图书馆也要交纳一定的金钱,但是有的人他不但没有按时还书,反而在上面乱涂乱画,破坏了图书馆借书的基本准则,这个时候这位同学就会被拉入图书馆的黑名单,在以后的日子里就非常难结束了,如果我们在图书馆借书绝不归还,这也是非常不诚信的行为,我们在生活中要杜绝这种不诚信的现象,而且这也是很不道德的现象,我们要爱护读书有借有还。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国家兴亡,谁的责任?每个人一出生,就承担着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生命本身,就是责任。责任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责任是苏武持节牧羊数十载而不变;责任是闻一多拍案而起,迎着枪弹挺身而出,责任是勇者的担当,是志者的抱负。”(《做人与作文》初中版第3辑“责任”篇)
“漂泊在外的人无论走得多远,魂牵梦绕的总是故土的身影,日夜呼唤的总是故土的名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祖国是身心栖居的家园,是无法割舍的灵魂之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爱她,就奉献自己的灵与肉去捍卫她挺拔的英姿,铸就她的伟业!”(《做人与作文》高中版第4辑“赤子情怀”篇)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服务,是一种博爱的胸怀;服务,是一种美善的品质;服务,更是一种乐于奉献的动人风采。大地无私地为人类滋生丰登的五谷,绝不是毁灭自己,而是使自己的土地更加肥沃;大海忘我地为人类奉献宝藏,绝不是干涸自己,而是使自己的胸怀更加博大;同样,一个乐于奉献、甘于服务社会的人,绝不是失去——而是使自己的人生更美丽,情怀更高尚。”(《做人与作文》初中版第6辑“服务”篇)
“奉献是无私的给予,爱心的光芒,美丽的境界,动人的歌。奉献有形的物质,收获心灵的欢愉;奉献心灵的甘露,获得灵魂的提升。奉献是一份古老而温馨不变的品质,可以让任何人发出天使一样的光芒,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看似举手之劳的提携,却温暖甚至改变了他人的一生。让我们都献出自己的爱,绿化心的沙漠,把世界变成和谐美好的人间。”(《做人与作文》高中版第6辑“付出奉献”篇)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一种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容貌;一种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心。自省是自我的一面明镜,能清晰地映射出自身的瑕瑜。留一只眼睛观世界,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投影世界,反观自身,拭去心灵的尘埃,展现一个清晰的世界。在认识中成长,在自省中超越。”(《做人与作文》初中版第5辑“自省”篇)
“读书须知出入法,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从生产劳动也就是实践当中去体会,去获得独到的见地。”(《做人与作文》高中版第6辑“实践创新”篇)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生命不息,奋斗不已’,这不仅仅是一句豪言壮语,它要求我们要讲究方法,切切实实地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记住古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导,踏踏实实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畏惧艰苦,碌碌无为是最大的罪过。不懈奋斗,才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高报酬。(《做人与作文》初中版第3辑“勤奋”篇)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修炼成功之金的捷径源于汗水的催生。脚踏实地、辛苦十年收集了3公斤香蕉叶上的绒毛就已经是在收获‘实实在在的黄金’了。勤奋若此,还有何忧?”(《做人与作文》高中版第1辑“勤奋踏实”篇)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十个孩子在大哥的领导下,彼此分工,相互合作,形成了一个亲密无间的小团体。虽然没有父母的照顾,但是,在相互的关心和付出中,他们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团结需要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团结更需要集体成员的共同付出。在‘十五岁少年和他的九弟妹’这个真实的故事中,展现了十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内容虽然平常,但是蕴含的情感真挚动人。”(《做人与作文》初中版第2辑“团结”篇)
“手足情深,原本是想互相扶携走过彼此的人生之路,一同抵达成功的彼岸。然而命运的玩笑却让其中一个做出了单方面的牺牲,成就了另一个的辉煌。面对人生的成功,人们不禁感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做人与作文》高中版第2辑“团结协作”篇)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夜色中,一个手持两元钱的少年十万火急地奔跑于旱桥;秋天的一个傍晚,两个少年为了实现曾彼此许下的那个承诺,顶着狂风暴雨来到相约的地点,两个少年热烈地击掌问候;与之对比的是朋友的失约。三件小事,在‘守信’与‘失信’之间游移……”“拥有诚信,我们才能筑起友谊的基座;拥有诚信,我们才能获得宝贵的真知;拥有诚信,我们才能彰显心灵的美丽。”(《做人与作文》初中版第4辑“诚信”篇)
“诚信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的心情灰暗、苍白,也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悦;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的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也可以让人的胸怀宽广、高瞻远瞩。责任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也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责任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的生命意义如鸿毛之轻,或如泰山之重。——这,只在于,你怎样选择!诚信是处世之本,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责任是立身之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人与作文》高中版第1辑“诚信责任”篇)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一边是庄严的法律,一边是至交的好友,孰轻孰重?公法与私情,要想执法严明首先得做到公私分明,既然作为一种规则,它就有着不可抗拒性。守法和执法都应该如此!”(《做人与作文》初中版第4辑“守法”篇)
“清官执法,不阿权贵。‘强项令’是光武帝给董宣的一顶桂冠,这桂冠下面是一副刚正的身姿,一颗洁净的灵魂。刚正让他平易近人,洁净让他卓尔不群。‘强项令’这一称呼成了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做人与作文》高中版第2辑“正直自律”篇)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误区一:对“所写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的理解错误
有的学生认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的问题,忽略了话题作文中材料和引题对话题的逻辑限制。甚至有人认为“在话题范围之内”就是只要在行文时出现了话题中的词语或判断,就算是符合要求的。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其实,话题作文也存在着审题的要求。我们认为话题作文的审题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要求:
一是对话题本身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话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话题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如“战胜脆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话题本身隐含了一个已经为我们的社会规范限定的判断,如“诚信”、“人文素养与发展”。这样的话题作文其实已经把作文立意的方向确定了,我们只能在这个方向上作自己的延伸或拓展,我们称这样的话题为“伪话题”。另一类话题本身是开放的,或者说从话题来看,并没有给出判断。这样的话题我们称为“真话题”。
二是对话题之前的材料和引题的理解。有人认为话题作文只要关注话题本身就可以了,前面的材料是可有可无的。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理解。可以说任何一个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都不是随意的,它或者对话题进行解释说明,或者对话题所涉及的内容作思维的定向,甚至是限定。而引题则更为重要,命题者的意图往往就隐含在其中。
误区二:对“可以编写故事”的理解错误
编写故事,并不意味着可以凭空想象,胡编乱造,脱离生活现实。有的学生不仅虚构故事,而且虚构的是荒诞离奇、远离生活的故事;有的学生频频地采用武侠、科幻的形式,动辄数百年前或百十年后。有的为了作文的需要,不惜让人间惨剧在自己的家庭重复上演。这些脱离了生活本真的虚构,都是对这一要求的误解。
其实我们所说的“真”,并不是否定作文中的虚构,而是说任何的虚构都应该是有生活来源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同时情感的生发、观点的形成也是有因可循有据可依的。用这两个标准去比照我们的作文,有一批是要完全排除在外的。因为有些作文所叙之事,明眼人一看就是为了作文而编造的,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甚至有的学生说,看了这样的事自己也不会相信是真的,这样的作文有何真实可言?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学生作文中所叙之事也的的确确存在于生活中,比如父母双亡,车祸伤残,继承大笔遗产等,但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这种“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思维,就不仅仅是脱离生活造假的问题了,恐怕上升到做人的品格也不过分。
作文,我们更提倡叙真事、抒真情。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反映是一种“真实”与“本色”的不掺假不走味的反映,即生活的原汁原味。生活是文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库,就看你能不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给生活一份特别的关注。有些学生沉湎于虚构,主要是因为平时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勤于观察,不勤于思考,对自己经历的生活片断没有独到的发现,忽视了作为文章源泉的自身生活,眼光向天,不关注自己脚下坚实的大地,不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日常小事。其实,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鲁迅的《一件小事》,写的不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吗?却全都成了名篇。所以,我们强调写身边的小事,写经历过的、有真切感受的东西,把握住了这些,我们就可能写得更为出色。“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真实、本色是作文的高境界。真实应是学生作文的生命。当然,作文需要写真实的生活,但不是“照相式”地记录生活,过分强调是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还须经过一番“去粗存精”的思考和加工。
误区三:对“文体自选”的理解错误
文体自选并非没有文体、不要文体,而是指可以从考生熟悉的各种文体中选择自己擅长的、适合表达内容的一种。很多考生写出的是被称为“四不像”的文章,这种没有文体意识或文体不纯的现象在话题作文中是普遍存在的。
《考试说明》对作文文体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符合文体要求。从表达方式的运用角度来考察,我们一般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而这三种文体都是有一些基本的要求的。记叙文要求叙写一个完整的事件,有一定的顺序,有叙事的详略,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文要求有观点,有论据,有合理的层次结构,语言要严谨准确。说明文要有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重点,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在实际写作中,有些学生选用了应用文体如日记、申请、倡议书、启事、报告等,也有一些学生使用了小说、寓言、戏剧、神话等文学性更强的体裁,这些从文体的创新上来说,都是可行的,但不管选用什么文体,都要遵循这种文体基本的特点,而不能随心所欲。
误区四:对“题目自拟”的理解错误
学生拟题随意,不考虑文章的内容,题目宽泛空洞,平淡无神,甚至有的直接以话题为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阅读的第一触点,拟一个好题目也是语言文化素养的体现。特别是考场作文,一个醒目贴切的好题目,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好题目的标准是:切合内容,切合文体,简洁醒目,形象生动,新颖独特。我们可总结归纳出下列的拟题方法,如:公式式、联想式、论点式、论题式、论辩式、关系式、比喻式、借代式、引用式、拟人式、仿用式、回环式、呼告式、故事式、应用文式、对联式等。总结历届高考优秀作文的命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拟题:①直接提示文章主题,如《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2002年);②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一毛钱与诚信》(2001年);③以修辞等方式增强抒情性或标新立异,如《月若有情月长吟》(2002年)《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④给人以思考,引人入胜,如《为韩寒让出一条道》(2000年);⑤表明故事基本内容和情节,如《黄河需要诚信》(2001年);⑥故事新编,给人以新的感受,如《赤兔之死》(2001年)《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2000年);⑦以矛盾或不同于常理的说法出奇制胜,如《选择牢笼》(2002年);⑧表明文章所采用的独特体裁,如《吊屈原赋》(2003年)。其实,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和读本中的大多数题目就是我们学习模仿的很好的例子,在平时的阅读中,大家多留意文章的题目,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拟题的能力。
最近看到了一份关于学生如何对待作文教学的问卷调查表,从近6万份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喜欢作文课,但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又都迫切渴望提高写作水平。一个铁定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处于“缺钙”状态,非常乏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我们在归责于学生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是否煞费苦心地用传授技巧的办法让学生的作文获得高分?我们作文教学是否在搞“散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随意性大?我们本人是否怠于写作?我们是否把作文教学当做阅读教学的附庸?以上这些,又何尝不是影响作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时代飞速发展,教师当与时俱进。我们应当清楚,新时代的学生需要接纳型的教师,新时代的教育对我们有新的要求和期望。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接纳新鲜的语言,关注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成长,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开辟一方天地。
一、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请看一段学生的习作。
……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获得世人尊敬;季扎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心愿,传为千古佳话。同时,我们也看到,商纣失诚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亡了国,还使一代贤臣饮恨汨罗江……我们不但看过讴歌诚实、鞭挞无信的故事,我们还传颂着“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无信”之类的民间谚语。(《我身边的诚信》)
这篇习作用丰富的历史实例使论证有力、文采斐然。老师要擅长发现学生习作的优势和闪光点,并注意加以引导,不断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教师要接纳新鲜的语言,准确把握学生习作中跳跃的“音符”和那颗年轻的心
……与“楼脆脆”“楼歪歪”一起坍塌的还有相关政府部门和地产商的职业责任和道德良知。(学生习作)
学生聪明地采用了极富时代意识的作文语言,呈现出社会热点的有关内容,不仅得体,而且得力,能使读者感受到作文鲜活的生命力。
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使他们懂得珍惜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道父母离婚的消息后,我的心随着那一张绿色的证书被冰封。痛过后是迷惘,在初春之际,踏着碎步来到你的身边,静静地,任你荡涤着我疲惫的心。(《我们一起走过》)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孩子在父母离婚后独自承受生活给他带来的打击。生活环境的剧变造成了学生的性格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语文老师是最易发现学生心理和情感变化的,恰当的引导有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四、教师要用责任心做好领路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幕一 爱迪生(害怕状):“知道了,人不能生鸡……”
(爱迪生的创新意识被扼杀……)
幕二 爱因斯坦因不打扫卫生被老师训斥……
幕三 牛顿因贪玩儿被罚站……(《人才来到中国》)
习作自由地想象了中国人才的成长现状,也是在为自己这一代的成长担忧。这是学生的心声和呐喊,引人深思,由此可以明白家长老师的认同与支持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他们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余秋雨说,文章的苍白,源自生命的苍白;文章的无聊,源自生命的无聊。一个对生活有着丰富情感与厚重审美感悟的生命,一定是一个健康而活力张扬的生命。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形成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成为学生心中的一本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书”。我们要坚持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观察生活,引领学生用一颗真心博览群书,督促学生用一双巧手表达心声,影响学生用一种人格影响社会……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与社会的配合。
本报2015年17期第3版:《爱吃亏的妈妈》。
本报2014年35期第3版:《道歉的魅力》。
2.福建厦门:品。
本报2014年25―32期第9版:《鸡蛋里的滋味生活》。
本报2015年23期第3版:《成长中的五味瓶》。
3.湖北襄阳:“路”材料作文。
本报2015年1―8期第12版:《非走不可的弯路》。
4.湖北恩施:最难忘的那个表情。
本报2015年1―8期第29版:《永恒的微笑》。
本报2015年16期第2版:《中尉的微笑》。
5.湖北十堰:①新;②最美的 。
本报2014年41期第3版:《新起跑线上,我摔了一跤》。
本报2014年25―32期第32版:《美丽的丁香花》。
本报2014年45期第2版:《心中的绝世风景》。
6.湖北荆门: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
本报2014年36期第2版:《温暖的时刻》。
7.湖北鄂州:有种幸福在心间。
本报2015年16期第4版:《河里漂来的幸福》。
8.湖北咸宁:是苦也是乐。
本报2014年25―32期第31版:《逆境,一样心怀感恩》。
9.湖北武汉:“一棵树”材料作文。
本报2014年25―32期第7版:《向一棵树鞠躬》。
10.浙江台州:“分叉路口”材料作文。
本报2015年1―8期第12版:《非走不可的弯路》。
11.浙江宁波:种子发芽以后。
本报2014年33期第3版:《种下一粒种子》。
12.浙江湖州:挥挥手,出发。
本报2014年45期第3版:《远航》。
13.浙江丽水: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
本报2014年36期第4版:《阳光就在身边》。
本报2014年44期第4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
14.浙江衢州:“猎豹”材料作文。
本报2014年45期第1版:《勇往直前》。
15.浙江杭州:“学者金克木”材料作文。
本报2014年25―32期第4版:《蒋方舟:好书与小伙伴们分享》。
本报2014年46期第3版:《书的魅力》。
16.江苏无锡:读书之味长。
本报2014年46期第3版:《书的魅力》。
本报2015年12期第4版:《我与书卷有个约定》。
17.江苏苏州:记得那一次出发。
本报2014年25―32期第24版:《第一次去草原》。
18.江苏扬州:苦趣。
本报2015年15期第3版:《别具匠心的拖课理由》。
本报2015年20期第3版:《苦涩的莲子汤》。
19.江苏常州:温馨的设计。
本报2015年14期第4版:《假日里的温馨》。
20.江苏连云港:凝视生活。
本报2014年39期第2版:《生活,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报2015年19期第3版:《生活中的一抹彩虹》。
21.江苏南通:一次相逢一份暖。
本报2014年39期第3版:《眷恋那份温暖》。
22.江苏盐城:从未走远。
本报2015年20期第3版:《爱的距离》。
23.山东东营:向 鞠躬。
本报2014年25―32期第7版:《向一棵树鞠躬》。
24.山东淄博:水。
本报2015年17期第2版:《一杯水的距离》。
25.山东菏泽:留在 的记忆。
本报2014年35期第4版:《我想起了那最后一课》。
本报2015年20期第3版:《黑板上的记忆》。
26.山东滨州:有你相伴真好。
本报2015年16期第3版:《有你的日子》。
27.山东德州:留在心中的那份 。
本报2015年9期第1版:《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28.山东济南: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本报2015年1―8期第12版:《花落的声音》。
29.山东聊城:风景在路上。
本报2014年40期第4版:《从丽江轻轻走过》。
本报2015年20期第1版:《沿途的风景》。
30.四川广安: 去哪儿了。
本报2014年34期第3版:《时间都去哪了》。
本报2015年13期第3版:《最疼爱我的人哪里去了》。
31.四川资阳:拐杖。
本报2015年21期第3版:《奶奶的拐杖》。
32.四川遂宁:风景。
本报2015年20期第1版:《沿途的风景》
33.四川达州:我最得意的一句话。
本报2014年41期第2版:《反思一句名言》。
34.四川南充: 伴我前行。
本报2015年19期第1版:《携反省一路前行》。
35.四川眉山:有一种记忆叫温暖。
本报2015年20期第3版:《黑板上的记忆》。
36.湖南娄底:①话说诚信;②乐在其中。
本报2014年41期第2版:《诚信是最大的招牌》。
本报2015年12期第3版:《诚信,做人之本》。
本报2015年16期第2版:《被拆掉两次的亭子》。
本报2015年1―8期第30版:《说两件好玩的事》。
37.湖南永州:①有一种声音牵动我的心灵;②那一刻,我 。
本报2015年1―8期第12版:《花落的声音》。
本报2014年41期第3版:《那一刻,我们就像蒲公英一样飞走》。
38.湖南长沙:书,我的良师益友。
本报2014年46期第3版:《书的魅力》。
本报2015年12期第4版:《我与书卷有个约定》。
39.湖南衡阳:爱的力量。
本报2014年25―32期第29版:《因为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