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道婆的故事

黄道婆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道婆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黄道婆的故事

黄道婆的故事范文第1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ppt: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ppt: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7.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ppt: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1.出示ppt: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中的小练习。

五、读写结合

1.出示ppt:

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

2.学生讨论发言

黄道婆的故事范文第2篇

在几千年的中国服装史中。有两个人注定应该被人们记住:一位是上海人黄道婆,她的发明促进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另一位是浙江人郑芬兰,她在被化纤和机器裹缠下的中国服装面料里找出了土布,延续了中国土布文化。

郑芬兰是为了拯救中国土布而生的。

1972年出生于浙江五大贫困县之一的磐安,因不满足于企业工作的平淡,辞职创业,开女装生产厂;后因女装风险太大,在寻找新的出路时,发现了土布,继而开始了拯救中国土布、推广土布文化的征程……

“我业余爱好是徒步旅行和登山。”郑芬兰笑吟吟地打开已经启封的3个锦囊,“女装用来积累经验,土布是一辈子追求的事业,而拐杖则是在行进过程中用来发泄情绪、整理心情和思考经营的工具。”

中国土布有救了!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对黄道婆和郑芬兰,我们理所当然地把他们看作是工序传承的关系。黄道婆管织布,郑芬兰管卖衣。

再伟大的预言家都不可能安排自己的命运。时间回溯到1999年,从总经理办公室辞职出来的郑芬兰和所有下岗工一样茫然。面对家里8000元的积蓄。在做服装的倒手买卖和开加工厂的权衡中,她选择了后者。这样的结果意味着比别人付出更多。

两个月后,她的依可服饰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一个板师,一个样衣工,一个老板。在撑起生产场面的同时,郑芬兰也在分析着市场,如果自己的产品进入杭州市场,无名无分,很容易淹没在一片品牌的之中。她的第一个店选择开在了家乡磐安生意最红火的好又多超市二楼。

仿品牌的设计,不土不洋的风格,迎合了这个县级城市市民的消费心理。生意很快便红火起来,紧接着,她在衙州、萧山两地开了两家连锁店。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这边又跟不上了,她就把原料和板样以每件15元的加工费分到了分布于大街小巷的代工者手中。

经过郑芬兰的努力,依可服饰渐渐在服装圈内有了名气,向她要货的也多了起来。这时候。代工就出现问题了。质量不可靠,时间上也不能得到保证,经常不能按时交货。郑芬兰迅速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很快便在浙江省内建立起了依可服饰品牌直营和共18家店,产品也批发到了武汉、太原等地,此时可谓进入了郑芬兰服装生意的全盛时期。

2003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年。经受了“非典”冲击的郑芬兰憋了一股劲,想在冬天来临后的棉衣市场上把损失夺回来。她加大了生产量。“心忧炭贱愿天寒”,看着堆积如山的棉衣,郑芬兰一心盼着酷冷的冬天早日来临。但事与愿违。临近春节,天气仍然暖洋洋的,感受不到一丝寒意。很多服装生产商为了回收资金迎接春装而往外抛货。郑芬兰还在每天提心吊胆地盼着,她的量太大,抛了也捞不回多少损失。

她正在为此焦头烂额的时候,气温突变,全国普降,一时间,她的厂里门庭若市。总算度过了这个生死关,郑芬兰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一阵惊吓过后的郑芬兰,拿起了背包,准备出去爬山调整一下自己。当她在衣橱里收拾衣物时。她的手仿佛触到了自己的灵魂――那是一条结婚时妈妈亲手为她织的娘家被。与面料打交道的郑芬兰,马上被这块特殊而自己原来常见的织物所吸引。

土和洋在中国的很多场合是对立的。正如皮鞋成了大多数人的消费。如果某人脚上出现了一双千层底布鞋。还被人看不惯。但这双布鞋的出现为何不能把它理解为一种市场的稀奇呢?稀奇的东西要么是大众消费不了的,要么就是大众无法接受的。如果要把它变成产品,前途注定充满坎坷。

郑芬兰背着大大的登山包回到老家磐安,很快就收了一包土布回来――2005年1月,郑氏(小巷三寻)手织布服饰公司成立了。

新公司面临着两大极其艰巨的任务:处理原有女装库存和店,建立土布的产品经营体系。

对于前者,因为很多经销商是开依可服饰专卖店的,这样一转,就意味着原来的投资全打了水漂。大部分人经过解释说服转到了郑芬兰朋友的品牌那里,不愿意去的要么等到自己的新产品推出,要么就停业。前后用了3个月时间,最后不论种类、档次,以每样8元的价格装了一卡车拉走了。目送着卡车远去,郑芬兰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为了把自己逼进土布行道,她下了最大的决心。

这么多年来没有人敢去碰土布是有原因的。土布只有黑白两色,55公分的幅宽,特别硬,一个男人的衣服需要7、8米,需要多次拼凑,旗袍、古装都感觉不好……一系列的缺点如一盆兜头的冷水从郑芬兰的头顶浇下。

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照例每年都在召开,郑芬兰照例每年都去参加。2005年也不例外。带着麻木的身体,郑芬兰的眼神是游离的。童装!郑芬兰打了一个激灵。她走上前去,用手卡着比划了一下。刚刚好!“我兴奋得那一晚上都没有睡好!马上叫板师做。”郑芬兰至今仍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而激动不已。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浙江著名的商场――杭州元华购物中心的童装卖场从五楼搬到一楼,需要引人一些新的品牌。获悉这个消息后,郑芬兰找到了商场经理,大谈早已准备好的土布经营思路和规划。凭借郑芬兰有个性的设计图,没过几天。一个36平方米的VIP柜台就给了她。而此时,她一样成品都还没有。

离6・1节开业还有两个月,郑芬兰没日没夜地赶。为了使自己的柜台丰富,她绞尽脑汁。主打以土布为原料的童装,配以家纺、工艺品,最后还是没能填满。她灵机一动,到农村去搬了一台土织布机到柜台里来。这样一来,既直观而且又充满了乡土情趣。

开业当天,恰逢西湖边上搞了一个动漫节,郑芬兰把织机摆了进去,边讲故事,边让来参观的小朋友亲身体验。还不时发放一些与土布产品有关的宣传品。现场顿时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这边店里也是人满为患,织机上更是体验者众多。各路媒体报道迅速跟进。见此情景,郑芬兰忘记了这几个月来的疲劳。

但事情并不像郑芬兰想得那样简单。6・1节一过,卖场里立马就冷清了下来。偶尔进来看的顾客,也是摸摸衣料就离开了。嘴里还嘟哝:这真是土布吗?

第一月2000元,第二月3000元,第三月5000元……营业额的增长远远低于自己的投入。店里的生意不好,关联着生产车间里工人的稳定。因为是做计件,为了留住工人,郑芬兰东拉西扯地找着业务,她再次遭遇了重挫。

两个锦囊都被郑芬兰打开了。要在前人没有的领域里开辟出一条路来,而且还要做出声势,引起大家对土布的共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她有一种强烈的走出去净化自己的愿望。她打开了第三个锦囊,选择去四川的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这里有高原特有的洁净蓝天,皑皑白雪,并与奇峰异树、飞瀑流泉、草甸溪流交融成一幅奇异景观。这样的氛围适合困境中的郑芬兰。

回到杭州的郑芬兰摒弃了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做的一切。“做土布,应该是炖老鸭汤,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这应该算是郑芬兰的悟道。

首先,她注册了“中国土布”网,并筹划成立中国土布协会,希望站在一定高度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因为只有行业起来了,产品才能真正被社会所接纳;

其次,因为土布来源于传统,所以必要有从传统中找到它的根,再把他们传递给消费者。这样才会让顾客不至于纠缠于土布的真假这层面,文化的包装就显得尤其重要;

第三,土布虽然在中国分布很广,但毕竟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种繁杂的劳动会越来越不感兴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必须解决原材料的问题。而且提升土布的档次还在于。提高它的身价以赢得这门技艺的传承。

通过媒体渠道,郑芬兰把她的土布理念不断向顾客传递着。在感动之余,人们的眼球也在慢慢地向土布靠拢。

2005年12月31日这一天让郑芬兰终身难忘。如潮的人群涌向了她的“小巷三寻”柜台,一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当日营业额达到了近2万元。

2006年,郑芬兰带着自己的产品再次参加了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大受欢迎。因为突如其来的反响,让他们收到了900余元的假币,又因为人手太少而丢失了20余件衣服。

郑芬兰的土布在社会层面上终于得到了市场认可。但与她所说的弘扬和发展的距离还有很远。现在她的主要精力放在对儿童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比如把《游子吟》、《花木兰》、《牛郎织女》、《黄道婆》等故事做成小卡片,挂在童装服饰上,这样顾客在购买衣服的同时,可以多得到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中国民间故事。再比如到一些幼儿园、小学去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这都是郑芬兰在为未来的土布崛起打基础。

黄道婆的故事范文第3篇

小时候,我总是在母亲的纺线声中入睡。我靠墙躺在被窝里,枕边小灯桌上的煤油灯光正好照亮母亲纺线的侧影。母亲给我讲故事、教我唱儿歌的同时也纺着线。母亲左手中的棉花条开始有一尺长,拇指和食指捏着棉条尖,另一端夹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活像一只小白兔,随母亲的手来回奔跑,伴我进入梦乡。

看母亲纺线久了,我说线是藏在棉条里的,母亲就笑,放慢速度给我看,棉条里真的没有线。稍大一点,只要母亲离开纺车,我就像她那样坐下来,左手拿棉条,右手摇纺车,往往不是把线拧断,就是右手忘了摇。母亲看见了,还是笑,说纺线就要左右手配合好,熟练了才行。忘了经过多少次偷偷练习,在上小学的那一年,我也能像模像样地纺出线来,母亲看后,惊喜地说:“真好,这样我纺经线,你纺纬线,咱俩一冬天就可以纺出织一机布的线。我看,你就别上学了,在家纺线吧。”我当时的高兴劲一下子全没了,说:“我还不如不学呢。”母亲又笑了,说:“线,我会纺;字,我不认识。你要能学会我不认识的字,线,我就替你纺。”我又惊又喜,说:“娘,我上学,学好了回来教你。”母亲就和我拉勾。从此我上学很认真,同时不断观察模仿母亲纺线。

母亲的线纺好以后,就把线绕成大线圈,再一挂一挂染色,最后再缠成线垛,开始纤机。母亲是纤机的好手,街坊邻居经常找母亲纤机。纤机要在很长的屋子两头,按顺序扎入几排橛子,线要照花样把不同颜色的线排好顺序,线头从固定在线垛上方的众多圆环穿过。母亲要把这些线用圆滑的细棍按顺序挑起,引领着,变成织布机上的经线。每到一头,就有一个妇女接过,按要求挂在合适的橛子上。这个环节很重要,关系着织出的布的花样,所以要格外小心。小孩子是不让在屋里捣乱的,只有像我这样乖巧懂事的孩子,才可以看一会儿。

要能织布,还需要床杼、刷机、递机。这时各家的小孩子就可以在附近玩耍,就像节日一样快乐。我从懂事起,就帮母亲递机,当然主要任务是母亲用竹针做好,我只负责把线按要求接过来,挂好就是了。

黄道婆的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历史 历史教学 历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53-01

一、从目的入手,带着问题学习

历史教学的艺术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巧妙的质疑设问,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并把知识化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勇于提出与课本、教师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展开讨论,会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可以启迪无限丰富的联想,形成创见性的观点,还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快乐。设问的方法有许多,可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如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步步深入;也可逆向提问,如中国历史第一册中的《伐无道,诛暴秦》一课,可设问:“若不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代历史人物发问:“如果你是商鞅,你将如何实施变法?”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强主体意识,渲染历史情境。一切创造性学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设计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导入语,能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因素。

如在学习《大变革的时代》这一课时,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到春秋战国时期许许多多的有趣的故事,在这一段的历史时期当中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就是一个人只要能扛起一条木棒就可以得到50金,同学们说稀奇不稀奇呀?你们想不想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去看看呢?”这样就可以很容易提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师语言生动化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具体,例如,讲到、、时,教师应义愤填膺、痛心疾首,让学生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可抓住一些重要知识点,配之以相关小故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例如,晋楚争霸中穿插“退避三舍”,长平之战中穿插“纸上谈兵”,巨鹿之战中穿插“破釜沉舟”等,这些小故事紧扣教材,有意义、有趣味,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教具

历史地图、事件插图和人物图像,制成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边看图边听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兴趣倍增。如上《帝国主义狂潮》时,利用放大了的《时局图》,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狂潮后,向学生指出图上鹰、蛇、熊、狐狸等动物所指代的殖民侵略者,以及它们肆虐横行的地域范围,从而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占据中国大半河山、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

通过实践开阔了学生视野,放开了思维,有亲手触摸历史的体验,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写作、设计思路、纠正错别字、增长历史见识等动手动脑能力,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

(一)编演历史短剧

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提前去准备,去捕捉隐藏在课本之外的“大教材”,让学生自己分工排练,教师加以指导。历史剧搬进课堂,学生仿佛看到历史的画面,有身在其中的感受,活生生地将历史再现出来。若有创新,也可将历史反串,让学生找错,学生会更加踊跃参与。如此一来,学生增进了知识,丰富了课堂。例如,讲到三国历史时,事先让几位同学自行设计精心组织了一场《吕布戏貂婵》的历史剧。吕布貂婵董卓王允都让学生模拟,学生于是找资料,模拟语言、学谈话姿势,甚至坐下来看了一段《三国演义》。当堂表演时,学生们仿佛看到连环计的精彩,同时将这段历史牢牢熟记于心。

(二)建立兴趣小组

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活动形式应多种多样:听老师讲解、讲故事比赛、读历史资料、出历史园地、听戏剧录音、看录像电影、搞外出活动等。在现有情况下,老师讲解是一种常用形式。例如,上春秋战国时,在课后活动中可讲些孔子、孟子、屈原、孙武等的故事;又如,讲述三国时期历史时,可看一些《三国演义》等影视资料。对于参加历史兴趣小组的女生,则可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女性名人,如武则天、女词人李清照、女纺织家黄道婆、“鉴湖女侠”秋瑾等。

黄道婆的故事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就蓝印花布图案纹样的平面构成形式、图案纹样所表达的丰富生动的吉祥寓意、浓厚的文化底蕴、手工生产制造的特性的分析,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简述。

关键词:蓝印花布 平面构成 吉祥纹样寓意

一.蓝印花布及其发展历程简述

蓝印花布,传统的镂空版白浆纺染印花,其雏形起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定盛时期的唐宋。13世纪黄道婆将棉纺技术引入江南后蓝印花布开始在江南流行,明清时期在全国广为流传。战国时期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自当时的染蓝技术,“青”即是青色,“蓝”则指制取靛蓝的蓝草,即蓝印花布的染色原料。蓝印花布俗称“药斑布”、明代改称“浇花布”,距今已有1300年的悠久历史,主要分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形式。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了它在我国古代纺织印染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南通作为我国古代蓝印花布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在现代纺织技术飞速发展条件下保护和利用蓝印花布最好的城市之一因而被命名为蓝印花布之乡,肩负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重任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诞生以来,其创始人吴元新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面合作、共同进行蓝印花布新产品的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如今,作为我国传统工艺品中一朵奇葩的蓝印花布,因其清新高雅的格调、朴拙幽雅的韵味、浓厚的文化底蕴,又重新回到了全国大众的视线,与机器化生产商品形成了极大的差异化,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流行元素,逐步走向国际化。

二.蓝印花布的图案纹样及其构成

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蓝色蜡缬毛织物,是北朝时就出现的用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花布。艺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塑造出的艺术图案形象都是将自然形象图形化、规律化和简约化,极度概括。每一副图案必定传达出其代表的美好含义。这些图案都是由大小不同的点以及粗细各异的线构成,也有用纯粹的点构成,利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出图形的结构。互不相连、大大小小、密集的点组成虚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感、节奏感,虚线曲直、长短、粗细的相互转换使图案的构成形成了生动的动静变换。无数的点、线是构成蓝印花布图案纹样的基本要素。

蓝印花布图案的一般采用二方和四方连续及单独纹样,在被面、包袱、方巾等则采用框式结构与中心纹样组合的形式进行定位设计。细分来说如下:

1、被面:呈长方形,分双幅、三幅、四幅三种;因传统生活中夫妻睡觉都是穿腿而睡,所以花纹上下、左右都是对称;其纹样形式有定位设计、散花等。

2、包袱:花型分散花和定位设计二种。

3、帐檐:纹样结构大多分为三部分,中间为主题,两边为对称或均衡。

4、肚兜、围裙:图案由中心及边纹组成。

5、枕巾:纹样由主花形及上下对称图形构成

6、门帘:形式多分为独幅、二幅两种,三幅短门帘使用较少;图案有主花纹、边纹构成。

伴随着棉纺织技术和印染技术的不断提高,最初的蓝印花布无论工艺还是花色都已经略显粗糙,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生活更高的审美情趣,所以民间艺人们吸收了剪纸,刺绣,雕刻等多种民间艺术表现手法,融入蓝印花布的刻板技艺,更加充实丰富了蓝印花布的图案纹样和表现形式。

随着油纸伞业的发展,采用桐油纸作为刻花版的材质提升了蓝印花布的图案纹样,斑点更加细腻,花纹也更加丰富,打破了传统刻花材质的局限性,图案纹样的表达既大胆又夸张。刻花版更加结实耐用,制造蓝印花布的效率提高了,发展速度更加迅速。

三.蓝印花布图案传递的吉祥寓意

蓝印花布的图案寓意具有浓郁的东方传统文化。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吉祥纹样的变迁发展,图案纹样也反应出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百姓生活状态。直到现在,还是沿袭着明清时代传承下来以花鸟植物居多的纹样,以及采用汉字的谐音、寓意、象征、吉祥文字和符号等手法传达吉祥之意的图案,寄托百姓的美好祝愿。蓝印花布能传承延续了这么多代人依然深受大家喜爱,其纹样饱含着丰富的吉祥与美好的愿望是很重要的原因。其图案纹样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动物类:有龙凤图案、蝙蝠图案、鹿鹤图案、蝴蝶图案、松鼠图案等。

动物类的图案是蓝印花布运用很广的题材。如凤穿牡丹、狮子戏球、连年有余大多运用在被面上,被面也是蓝印花布印染量最为丰富的。花纹饱含吉祥、幸福、安康、进步等意。还有的运用包袱和帐檐以及小孩的肚兜之中,都是百姓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体现方式。

2、植物花卉类:如岁寒三友(明清以来文人喜用此题材,或言志,或抒怀,或互相应酬以喻友情之坚贞)、四君子、三多图等。

3、文字类:有长寿字、团寿字、福字、双喜字等。

大多在枕巾、方巾之中,植物类和类运用广泛。其风格清新秀雅,颇有雅致,耐人寻味。

4、器物图案类:如佛教的“八吉祥”纹样和道教的“暗八仙”纹样。

不同的地区对不同的纹样图案有所偏好,比如湖南、湖北地区民众比较偏爱花瓶图案,如“平安如意”等。蓝印花布的图案具有以形寓意,以音寓意,更有借用民间传说故事来传达吉祥美满幸福等美好心愿的特点。总之,吉祥纹样图案的内涵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宗教、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四.发展前景

蓝印花布扎根于民间一千多年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纯朴淡雅的气息、丰富多在的寓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现在已经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还拓宽其使用范围,不论使用还是作为装饰都深受现代都市人的喜爱。手工制作总是留有余温的,区别于机器化大生产的就是人的感情倾注。改革开放为蓝印花布的发展又打开了一道大门,我们应当如何发展它,既保留其传统的韵味和文化的底蕴,保持其传统手工艺精髓基础的前提上进行发展创新。在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区别于机器生产的人情味,将我们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为中国元素符号再填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彭颢善.中国蓝印花布中的吉祥纹样[J].四川丝绸,2008,(2)

[2]吴元新.蓝印花布系列之――蓝印花布纹样[J].江苏纺织,2006,(04B)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广东农业科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闽台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闽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