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掘、整合生活素材,将其融入课程知识,这将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要用心筛选生活素材,构建学生内在的心理体验、感悟,要创设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重视教学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以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而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把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活化课标教学。
1,新课程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含义
首先,“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中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新情况、新特点。另外,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不同问题,家庭经济条件有贫富之分。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德育理论,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现状,关L经济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和困难,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其次,“贴近生活”是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教学实践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当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具体的,具有指导作用。
最后,“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贴近实际”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生活化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细心发现,挖掘生活素材,一定要对生活素材进行认真筛选,力求内容丰富,品位高雅,引领学生在这种生活背景中进行体验,使学生能自主获取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力量。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透析事物本原,领悟生活真谛。
2如何将生活化素材引进高中思想政治课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体系在编写上以生活为主线,删除了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生活实际和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时效性。通俗易懂,内容形象生动。课程知识生活化,客观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然而,生活是经常变化、发展的,有些教材内容中的生活事例,离学生现在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如果教学中,不适当加以改变、整合,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和创新)时,结合广东实际,以凉茶为例,它是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要求自己说一说。在课堂教学时,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的事例,更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
二是筛选生活素材,使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程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使课程内容体现出生活时代信息,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寻找知识原形,使生活情境成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促使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价值决定价格》一课时中,我受到《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在生活中感悟到抽象的道理。
三是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筛选生活事例,不注意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生活,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生活体验,也难以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四是创设多元、个性化的生活情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是今天时展特征。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时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课程内容回归学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定格学校内这一狭隘的范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努力发展,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兴趣多样;能在多元化生活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如果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学生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这既难于使学生学习生活有滋有味,兴趣素然,又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发动学生走出校门,进人工厂、农村、市场、机关单位等进行调查、访问、拓展视野,定期邀请专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生活,开拓了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它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如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讨论追求“社会公平”下的效率。如适度合理消费一节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中学生高消费剖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的辨证统一”等等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中学生消费之我见”、“农民工与城市发展”、“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三个专题,通过6课时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生活化课程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重视教学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以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而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把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活化课标教学。
1,新课程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含义
首先,“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中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新情况、新特点。另外,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不同问题,家庭经济条件有贫富之分。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德育理论,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现状,关L经济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和困难,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其次,“贴近生活”是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教学实践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当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具体的,具有指导作用。
最后,“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贴近实际”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生活化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细心发现,挖掘生活素材,一定要对生活素材进行认真筛选,力求内容丰富,品位高雅,引领学生在这种生活背景中进行体验,使学生能自主获取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力量。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透析事物本原,领悟生活真谛。
2如何将生活化素材引进高中思想政治课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体系在编写上以生活为主线,删除了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生活实际和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时效性。通俗易懂,内容形象生动。课程知识生活化,客观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然而,生活是经常变化、发展的,有些教材内容中的生活事例,离学生现在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如果教学中,不适当加以改变、整合,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和创新)时,结合广东实际,以凉茶为例,它是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要求自己说一说。在课堂教学时,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的事例,更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
二是筛选生活素材,使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程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使课程内容体现出生活时代信息,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寻找知识原形,使生活情境成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促使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价值决定价格》一课时中,我受到《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在生活中感悟到抽象的道理。
三是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筛选生活事例,不注意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生活,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生活体验,也难以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四是创设多元、个性化的生活情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是今天时展特征。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时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课程内容回归学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定格学校内这一狭隘的范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努力发展,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兴趣多样;能在多元化生活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如果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学生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这既难于使学生学习生活有滋有味,兴趣素然,又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发动学生走出校门,进人工厂、农村、市场、机关单位等进行调查、访问、拓展视野,定期邀请专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生活,开拓了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它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如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讨论追求“社会公平”下的效率。如适度合理消费一节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中学生高消费剖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的辨证统一”等等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中学生消费之我见”、“农民工与城市发展”、“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三个专题,通过6课时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高中生 消费观 经济水平
一、引言
由于受社会以及家庭各方面的过度保护作用,我们高中生在经济消费观念上与自己父母这一辈人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成为相关产业的经济建设助力,另一方面又暗藏了潜多重危机。
二、高中生的特点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前提下,我们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而父母对于我们过度的溺爱造成了相应支出方面过度的宽裕,从而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消费中产生严重攀比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盲目消费。
三、高中生的消费观
在理财和消费观念方面,我们高中生有着敢于挑战的一面,也存在相对保守的一面,其时期的主要特点包括:
(一)自主性强
现代的高中生拥有独特的审美视角,消费的自主使他们不再受经济的限制,不再束缚于单调而缺乏个性的生活。
(二)敏感性强
我们对于新鲜事物是非常敏感的,非常容易接近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追求时尚和流行。
(三)挑战性强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执着和叛逆,但是,我们对于中国的传统的消费观还是认同的,而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又相对的存在着对于传统思想的挑战,我们渴望冲破世俗与传统。
四、高中生的消费观对于经济的影响
高中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在金钱观和消费观上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刺激了消费,使得高中生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群体,参与到国家经济总体发展平台上。
(一)高中生的消费观对餐饮、服装产业的影响
根据数据表明,高中生基本上平均每月的零食钱都在300元以上,其月消费水平还是相对较高的[1]。同时通过对学校校园超市平均日收入情况的统计发现,超市的日平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零食方面的消费是我们高中生日常生活消费中的一大支出。而对于服装消费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月服装方面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零食消费,这些具体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对于外在形象的重视,以及对于时尚和品牌的追求。我们这种强烈的自主性、敏感性和挑战性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的刺激了餐饮业以及服装产业的发展。而对于这种只重物质的消费,我认为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投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眼前的物质需求。
(二)高中生的消费观对学习产业的影响
学习消费主要包含了书本费、学习用品费和补习班补课费等[2]。每个学期,我们在购买包括文具、参考资料等在内的学习用品上的钱都在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以上,但是在购买的这个过程中,冲动性很大程度上支配了我们的大脑,很多时候在主观上认为参考书买的越多对于自己的学习帮助就越大,不注重实效性,导致了手中多数参考资料的荒废[3]。另一方面,我们正值于青春期的攀比心、虚荣心以及叛逆心又加重了在于文具以及学习工具方面的消费,比如,高品质音响设备,高配置电子记忆词典,高功能电子学习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现在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们全面发展,每周给我们报的各种特长和辅导班,这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份较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说,我们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是一注势不可挡的洪流,一方面能够刺激多种产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能让一个家庭窒息。
(三)高中生的消费观对交际产业的影响
交际消费是指一种交互性的礼尚往来方式,是目前我们高中生消费中比较普遍流行的一种交际方式,这种消费主要包括我们同学之间的聚会、请客吃饭、互赠礼物等等。目前调查研究表明,外出请客吃饭是我们交际消费支出的主要方式,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聚会吃饭的频率越频繁,消费的水平也越高。这虽然对于娱乐和餐饮产业说是一种助燃剂,但是给那些条件并不是很富裕的同学造成了很严重的家庭经济负担,也给他们带来了很沉重的思想包袱。
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
我们是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新新人类,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应当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和价值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一)杜绝攀比,合理消费
我们高中生要在日常生活的金钱消费中杜绝攀比心理。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端和档次,不能造成消费的超额增长。同时家长和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我们的教育,杜绝攀比心理,建立一个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量入为出就是指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水平。适度消费原则就是指在个体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能够进行合理的消费[4]。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爸爸妈妈的经济能力,在爸爸妈妈的经济可承受范围内,保持积极、合理的消费。
(三)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盲目从众是我们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消费心理状态,对于我们具有极高的吸引力。但是这种消费往往隐藏了巨大的隐患,是一种相当不科学的消费理念。就好像马雅可夫斯基曾经说过:“流行的不一定好,比如流行感冒”。消费从客观方面来说就像是跟随自己多年的鞋子,最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好自己的主见,不要只看重物质消费所带来的乐趣而忽视精神消费所能带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欧阳杰妮,浅析当代高中生消费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长沙市部分高中生调查.科技视界,2015(11):p.282-283.
[2]陆玉红,当前城市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8,华中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论文.
政治新课改下引导学生的课前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立足生活,并且时代气息非常浓烈,而教材的编写很多内容往往滞后于生活。老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未雨绸缪”式地设计多种教学方案,有很多时候也不能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备入教案,学生的课前参与,师生交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师备课中的缺陷。如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中寻找有关信息来弥补政治课教材观点或实例的滞后性缺陷;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相应教具,准备课上运用,这样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1、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传统布置预习任务更多的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学的内容,往往忽视教学目标的告知,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只是为老师备课所用。教学内容课前布置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公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公布往往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特别是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全立足于社会生活,给高中学生有更多的亲切感,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前探究情趣。如新课程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框的教学要求指定如下:①基本要求是“了解并比较几种主要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行为,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②发展要求是“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拟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自己的行为,说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那么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就会明白本框内容的重点是理智消费,由于内容的生活化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己、关心家庭,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们就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瞧!其实学生也非常关心社会生活。
2、教师在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后,就课堂模式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而后进行参与任务的分配。比如《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课堂学习前,我先将探究主题告知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前相互交流看法(包括教材的编写、事例的选择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等)。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研读了教学内容后将这课时的课堂模式定为活动课,并且确定政治课代表为课堂主持人,并分组任务落实至人。在此阶段参与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几个负责人,充分“挖掘”班级人才:负责上网查资料的、负责去图书馆阅览室查资料的、负责小品表演的、负责道具准备的、负责社会调查的等等,真正全员参与、做到“人尽其才”.后来同学们推荐代表在课前与教师交流,他们还编排一些节目,也拿着他们收集的资料让我帮忙一起做课件。我发现无论他们收集的资料还是编排的节目都来自社会生活,甚至也有发生在他们自身身上的案例呈现,比教材的事例更加鲜活。
3、在正式课堂前,学生还就他们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及解决措施与教师商讨,可见他们是多么在乎自己的“作品”!如在学生在他们的“课堂设计”中设计了一个“快餐盘与羹匙的关系”来说明“商品的互补关系”知识点,教师就该提示他们:生活中人们是否都用他们作为进餐的工具?通过类似的提示使他们明白在找事例时,既要立足生活又要具有普遍性,使其说服力更强。又如学生设计的关于“MP3、MP4的生产市场”来说明“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知识点,当学生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后,教师也应该给他们适度的评价。在这一环节,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表扬,又要给予他们中肯的建议,使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实践也证明,高中学生非常乐意课前参与,使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并且学生课前的精心参与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课后拓展是指课后学生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一步通过查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扩展所学内容。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把教学延伸至整个社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拓展的具体方法有:
1、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课外通过社会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利于高中生较好的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课题如:“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和“中学生消费之我见”,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或许他们的研究成果显得还有些稚嫩,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哲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等。课外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课外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融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政治新课程立足生活实际,因而教师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零用钱进行支配,从而培养他们理财、消费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股票、彩票市场上进行一定的项目实践,进行投资实验,提高投资的能力等,然后指导学生对实践中所得的文字资料进行审查、分类、汇总,并运用政治、数学等有关知识进行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书本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践活动使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得到运用,深刻感到不仅需要文科知识,也要理科知识,并且锻炼了综合能力。”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3、开展课后评价。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就是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因而老师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后评价,评价体系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探索新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手段,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除了常规性的评价以外,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评价他们自己的课堂学习、作业、合作表现及社会调查实践成果等。如《经济生活》模块学习的每个阶段,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变化。如在学习消费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创业知识、经济维权等知识之后,不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写写体会,也可以进行课外访谈、交流。如有同学在谈他精打细算的事时,吃肯德基,如果注意从报箱、商店等地方收集优惠券,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可乐就会省下4元钱;购买衣服时“货比三家”,或进行“团购”.通过同学间的访谈和交流,可以进行相互间评价,给自己和他人的经济生活能力“打打分”,教师也将这些精彩的过程评价列入日后学生学分评定之中。
4、开展学习反思。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反思是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情感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和调控,是学习者提高自我察觉、自我评价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学生“学会对自己智慧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必须有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养成对自身学习活动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自身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才会主动有效地调控自身的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进而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明辨是非,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写学习心得、学习日记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反思、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对学习情感的反思;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点评反思,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讲解;指导学生利用《成长记录袋》形式进行阶段性反思,在记录袋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栏目:我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发展评价、我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最得意的作品等;指导学生进行期中、学期反思小结;指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11―01
一、着眼“荣辱观”,落实德育目标。班级是教育学生的基本单位,为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我们要把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一一具体化。使大目标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班级日常小事,老师要大力倡导做小事、做好事。
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习惯、特点和爱好。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和行为习惯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在班级日常小事中。在班级教育中,如果忽视细小问题,就会因小失大,最终影响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因此,班级事务无小事,件件小事能育人。根据有些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我在班上制定了“八不准”行为规范,即不准说脏话,不准乱吐痰,不准随地扔纸屑,不准浪费纸、水、电,不准向小学生索要财物,不准在墙壁桌凳上乱刻划,不准攀折树枝和花草,不准击打路灯和窗户玻璃。提出一个口号,即“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实施“12345”工程,即一个目标:打造文明班级品牌,树立个人良好形象;两个提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三个做到: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团队做一个好队员,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四个达标:早上书声琅琅,课堂专心致志,课外生龙活虎,自习寂静无声;五个一任务:读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看一部爱国主义电影或电视剧,搞一次节能型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比赛,学唱一首振奋精神的歌曲,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育中把刚性要求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学生的具体表现结合起来。开好班会、晨会和团会,有针对性、有预见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有些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如只图享受、不讲节约,只讲自由、不要纪律,只管自己、不顾班级的做法。班主任要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去指导班级管理实践,如召开“我与班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荣誉高于一切”的主题班会,利用学生学习的“我与环境”、“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纪律与自由”、“奉献与索取”等理论知识,结合班级发生的具体小事,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明辨荣辱,从实践上指出危害、警示他人。班级事情琐碎繁多,层出不穷,思想教育要着手小事,常抓不懈,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才能逐步形成。
二、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而且是一种美德和精神。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和睦、国家的繁荣昌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