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基基础工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复杂性。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区之间的地形、地质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房屋建筑有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房屋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具备建设多种形式、特点的房屋建筑,以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需要。此外,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巨大,使得不少地区处于地震多发区、洪涝多发区,这些复杂的气候地质条件,使得施工企业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时面临更大的困难和压力,为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困难性。由于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往往建立在地下,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处理起来十分困难,这无疑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难度。(3)多发性。在现代房屋建筑的施工和使用中,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或事故的频率最高,由此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也比较大,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1.2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属于一种隐蔽性工程,其是房屋建筑能够长期稳定使用的重中之重,加之我国国土面积巨大,各种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频发,使得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相关工程施工监督人员都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其中出现问题的地方要进行及时的指出,并督促工程施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有效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因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造成整个房屋建筑的巨大损失。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探析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各级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房屋建筑施工规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对施工技术做出调整,满足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下面就以康乐园职工住宅楼项目施工为例,并从素土挤密桩、静压管桩、灌注桩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1素土挤压桩施工技术
素土挤压桩主要是指通过挤压作用的方式对桩孔内的地基土进行夯实、加密处理,然后在孔内填入粘性土或粉土,再进行分层捣实处理,从而形成质量较高的土桩。素土挤压桩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工程造价较低以及处理效果明显的优势,因此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公路路基、房屋地基等一些基础建筑工程的地基基底工程中。以康乐园职工住宅楼项目为例,现场素土桩采用夯扩挤密(DDC工法),共约4000根,本工程采用排土法夯扩挤密(DDC工法),素土挤密桩为梅花型布置,桩心间距:900mm,排距:780mm。机械洛阳铲成孔方式,成孔采用人工就位、成孔、移位三步工序,成孔顺序应由里向外隔行隔点进行跳打成孔,分四遍成孔、成桩.成孔桩径¢400,夯后桩径:¢550,.有效桩长5.15(虚桩长600mm)局部桩有效桩长:9.35m。
2.2静压管桩施工技术
静压管桩的形成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地基的形成方式,其主要是借助静力压桩机械设备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压入地基土中。与传统地基施工技术相比,静压管桩具有如下优点:(1)施工过程噪声较小,适宜在市区进行作业;(2)施工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3)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预制桩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定制,工程施工质量有可靠的保障;(4)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管桩是空心的,因此可以省去大量的混凝土,符合节能减排的施工理念。虽然静压管桩有着广阔的优点,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挤土效应的缺陷,很有可能会对施工工程周围的设施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需求,结合工程特点,在发挥其优点的同时,尽量减低其挤土效应,保证工程质量。在康乐园职工住宅楼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静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桩型号:PHC500AB125-21,桩端采用十字形钢桩尖(a型),桩基设计为甲级,共计400余根,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375KN、长度为21m(局部25m)。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在协调用户施工需求以及自身施工技术的前提下,制定了管桩施工建设的具体流程,大体施工工序如下:测量放线定桩位桩机就位喂桩至桩机前安装桩尖吊桩、对桩位调整桩及桩架垂直度施压复核垂直度继续压桩接桩施压复核垂直度继续压桩测量入土深度停机移位,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相关规定,保证管桩的施工质量。
2.3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是指在所设计的桩位上直接开孔,成孔后在孔内加放钢筋笼,最后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地基桩基。这种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无振动、无挤土、噪声小等优点,已经被逐步运用到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康乐园职工住宅楼项目工程中,分别需要用到3根试桩、10根锚桩以及63根工程桩,并且每种桩基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规格要求不尽相同,因此相关施工部门应该根据工程桩基的规格参数,对施工工艺进行一定的调整,将工程施工质量作为一切施工工序的前提,保证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
3总结
山区地段多河流、河谷,枯水期河道中水深较浅、河床较窄,汇集于坡脚低洼处,流速缓慢;雨季时,由于坡面汇水导致河流水量增加,流速增大,在地形平坦宽阔处河床加宽,并退水后难以恢复原貌。在山区桥梁设计选线时,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为跨越河道及河谷等复杂地段,桥梁基础不可避免的设置于河道中、河岸边及山体上,常受河水水流冲刷及地质灾害作用,对桥梁施工及后期运营阶段基础的承载力及稳定性构成威胁,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由于山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特点,桥梁基础设计标高存在差异,导致基础位置及埋置深度不同。结合路线沿线现场勘察,现将山区地段地形与桥梁基础位置关系分为河道中、坡顶、坡中及坡脚五类。
2山区地段桥梁基础工程问题
2.1河道中及河岸边桥梁基础冲刷问题
山区地段桥梁以沿河流走向为设计指导思想,桥梁基础多处位于河道中或河岸边,由于施工中弃渣或施工机械随意堆放,压缩了河道断面,导致水流流速增加,造成墩周局部冲刷剧烈、河床下切,引起墩台基础不同程度外露,降低了基础承载能力,威胁桥梁安全。如图2-a)所示,图中桩基位于河道中,水流已对桩基造成冲刷,且部分桩基外露。
2.2陡坡桥梁基础稳定性问题
冲刷和边坡岩体破碎是影响山区桥梁基础稳定性与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陡坡地段岩质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受到扰动,岩体破碎;雨水冲刷往往造成松散体滑塌,陡坡基础外露,桥墩稳定性降低。如图2-b)所示,图中桩基位于陡坡坡顶,由于雨水及风化作用下,土体剥落侵蚀,桩侧土体缺失严重,承载力降低,桩基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2.3施工弃渣随意堆放问题
受地形地貌的限制,山区公路桥梁建设中土石方的纵向调配十分困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弃土(石)。弃渣是一种特殊的人工地质体,一般由土、石等工程废弃物构成,具有多孔隙、欠固结的结构特点,防护体系不完善的弃渣在降雨与风等因子的作用下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弃渣堆积在桥梁墩柱旁时,对桥梁墩柱产生横向推力,在设计中,该部分横向力是未考虑的;当推力足够大时,墩柱及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使用受到威胁,严重时可能会将桥墩推倒,导致桥梁垮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如图1c所示,弃渣堆积在桩基墩柱边,且对墩柱造成偏压,墩柱受力不合理,在雨水的作用下,弃渣堆积体易发生滑塌,严重威胁桥梁安全。
2.4陡坡岩土体稳定性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对靠近桥梁结构的山体进行不合理的开挖,并未采取相应的处治及防护措施,导致在部分桥梁结构施工完成后难以处理。岸坡岩土体不稳定,常在扰动或雨水的作用下发生下落,对桥梁墩柱造成撞击,严重影响桥梁基础的安全使用,使得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如图1d所示,陡坡岩土体在雨水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滑落,并对墩柱造成撞击,撞击后堆积在墩柱一侧,对墩柱形成偏压。
2.5防护结构失效问题
山区地段地质灾害频发,在存在安全隐患的边坡地段修建防护结构(如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是对桥梁基础周边岩土体的一种主动防护措施,预防发生灾害,保护桥梁基础,同时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但在施工中存在施工不规范、不精细的情况,导致防护结构破坏、变形、失效,没有发挥其防护作用,反而加重了坡体负担,易诱发灾害。如图1e所示,桩基位于坡脚,坡体已有锚杆框架梁防护,桩侧有抗滑桩,图中可见锚杆框架梁已产生变形,框架内及挡土墙墙背土体被掏空,结构已失效,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防护作用。
2.6排水设施不完善问题
桥梁排水系统主要排出路基路面及边坡汇集的雨水,并将其引致沟底,避免对桥台及墩柱造成冲刷。在雨季,山区水量较大,且水流流速较快,完善地排水设施能将路基路面及边坡排水顺利引致沟底,减小对桥台及桥墩的冲刷,保证桥梁安全使用。如图1f所示,墩柱位于天然形成的冲沟沟底,在雨水的作用下,墩柱承台基础存在冲刷现象,承台底部已出现掏空现象,长期如此,直接威胁桥梁稳定性。
3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3.1陡坡桥梁基础冲刷
山区地段坡体岩性较差、破碎,施工过程中对边坡产生扰动,弃渣未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形成坡积体,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经雨水冲刷,基础周围水土流失明显,导致基础外露。建议施工中避免大切大挖扰动坡体,做好相关临时施工排水措施,对于不稳定坡体在施工前期可采用M7.5或M10浆砌片石护面墙防护,施工中防止弃渣堆积,基础外露处要及时进行回填或采取相应防护。
3.2山体危岩滑落
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岩体破碎,岩体受构造作用形成块体结构,体积与重量较大,一旦脱离母体滑落,其具有巨大能量,且弹跳高,对于临近陡坡处的桥梁墩台及其基础会产生破坏性的撞击,严重影响桥梁稳定性。建议对存在隐患的危岩进行清理或采用M7.5浆砌片石挡墙围护,挡土墙具体尺寸根据坡面松散带长度及桥墩高度确定,确保支挡结构对墩台及其基础形成有效防护。
3.3坡体岩土体稳定性
坡积体下滑是山区常见不良地质现象,高速公路不仅有跨沟谷的桥梁,更有顺陡坡因路基设计困难而设置的长大桥梁,施工过程不规范操作造成陡坡上坡积体下滑而引起的桥梁基础病害较多,而且大多在雨季施工中发生,规模较大,其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这对桥梁施工及后期运营期间的安全和经济效益都构成严重威胁。建议桥梁施工前应查清坡积体稳定与否,分析其对桥梁工程的影响,并使桥梁工程建设尽量不破坏和影响坡体的稳定性,施工顺序上必须先处理坡积体,后施工桥梁,减少坡体对桥梁的危害。常用的防护措施有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锚杆框架梁、挂网喷锚等。
3.4确保施工质量
基础工程质量对桥梁安全意义重大,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而基础属于隐蔽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大。在实际施工中,基础施工时受一些不可预见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频频发生质量问题,对基础质量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桥梁建成通车后的营运安全。为此,基础的施工常被施工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列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建议对于桥梁基础的施工,工作人员必须全面详细地熟悉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严格遵守和执行设计图纸及操作规范,做好事前、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检测和补救,确保桥梁按时、保质建成通车。
4结语
【关键字】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房屋建筑地基质量的施工特点
保证房屋建筑地基质量的基础是要进行认真、科学的地址勘探工作,其特点如下:
对房屋地基的勘探要客观、准确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址特点差异十分巨大,比如:同样是北方,东北主要是软黏的黑土,而西北沙土更多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前必须对当地的地质特点进行客观、科学、合理、准确的勘探,并及时记录真实的勘探结果,确保设计人员能全面了解要施工地区的实际土质条件。
2.对房屋整体施工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设计者要根据当地的特殊地质条件,结合房屋建筑要求,通过精确的计算、分析,合理选择施工方式、施工步骤和房屋结构,确保高质量房屋建筑的落成。建筑地基的设计工作是建筑整体施工的重要部分,地质勘查人员、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必须共同对地基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合理性做出会商。首先,勘查人员要对具体的地质构造、土压力做出准确判断和计算;设计人员根据勘查报告进行具体设计,并有权对勘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质疑,要求二次勘查;施工人员在建筑地基具体施工时,可根据具体施工时的进度、状况随时要求设计人员对房屋建筑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反思,对出现的问题共同协调解决。
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1、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由于土质或荷载的原因,需要采用满铺的片筏形基础。片筏基础有地基接触面广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要高,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能力。如果地基非常软弱,且建筑物较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片筏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土地基上。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查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根据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 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 倍的平均荷载值,建议采用片筏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一般情况下采用桩基的情况较多。
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质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度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如果地基上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则选用适当的增强填土地基加固措施的施工工艺。
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型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结合该房屋地基的实际情况,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同时满足地基沉降要求,可以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但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而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者,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
三、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1、强夯法
在采用强夯法时,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在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试夯,确定夯点布置图,并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在进行强夯前,事先要用推土机预压2 遍,才能保证场地平整,再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夯点布置测量放线控制确定点。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则使用降低地下水水位的策略。或在表面铺设0.5~ 2.0 m厚的砂石垫层或中粗砂,从而有效防止施工设备以及基础下陷和减小夯实带来的超孔隙水压力。
此外,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坚持以一边夯向另一边或以边缘夯向中央的顺序。在处理地基时先夯实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并进行放线定位后即可接着进行下一次夯击。一般来说,强夯法的加固是顺序是:先深后浅,也就是先加固深层土,然后加固中层土,再加固表层土。在夯完一遍后,通常要以低能量再满夯一遍,假如条件允许,用小型夯锤击为最佳。另外,在夯击时必须要按照试验确定的实验数据,落锤应保持平衡,保证夯位准确,但是如果夯击坑内有积水的现象,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如果夯击地段含水量过大,先要铺一层砂石,然后再进行夯击。每一遍夯击完成之后,都要用周围的土或新土将夯击坑填平,再开始下一遍夯击。
2、注浆法
当采用注浆法进行施工时,是硅化加固了的土层,通常要保留厚度约为1 m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止浆液上冒,必要时还要打灰土层或夯填素土。在一般情况下,灌注时浆液的压力
应控制在0.2~ 0.4 MPa(始)和0.8~ 1.0MPa(终)的范围内。对于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但是如果越往下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则应改为自下而上。此外,还要经常抽查浆液里的配比和性能指标、孔径、注浆孔位、孔深注浆的压力值要求等,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核。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标记并且注明钻孔日期。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漏孔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注浆并查找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结语
施工技术的措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成本。在实际施工中应该结合工程的气候条件、工程结构状况、工期紧迫程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对策,才能有效地应对施工问题,保证工程的进度及工程质量。如果不提前做好应急对策,以及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流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洪海平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3)
[2]蔡志锋;纵岗;丁伟;赵良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1)
[3]丛岩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的主要内容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3)
[4] 刘贤智;地基基础工程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10 年03 期
网
论文摘要: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地基基础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基基础建设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根基,所以其施工质量的难题也会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随着社会的继续前进和发展,工程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对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不停地提升,为有做好了工程建设中地基施工的建设,才气可行地包管工程建设的质量。
网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设计和架构日新月异,在满足人们的行为所需的并且,也给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既然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在人们强大的想象力下被建造了起来,可是每个建筑物都少不了—个重要的工程施工,那便是地基工程的施工,它是建造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部份,它的施工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完缺。
网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并且也是包管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便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常常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一样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且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难题并没有引起充足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为有增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办理,才气切实的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 现在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难题
地基基础施工相比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是,咱们现在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难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可以忽视的难题便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整个过程中,假设出现了塌方难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但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一样的土层时,施工方假设不去根据不一样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因此引发塌方难题。大概是由于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妥,在需要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难题便是地基缺乏充足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假设不可以处理好地下水的难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假设地基的基础缺乏充足的保护,大概是防水、排水对策不到位,就大概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就不但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并且相比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包管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相比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地基建设中的办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办理方的疏忽也大概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假设办理人员办理疏忽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3施工技术
3.1预压排水固结法
地基处理就是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土体的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3.1.1真空预压法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在被加固的土体表面铺设横向排水通道,在土体的一定深度内布置竖向排水通道塑料排水板,然后进行真空密封,利用真空负压,排出土体中的水和气,改变土体的三相结构,降低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提高有效应力,从而使土体产生沉降固结,改良了土体状况,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3.1.2堆载预压法是在布设完的排水通道的地基上分层施加堆载材料,进行正向施加荷载,使地基土体产生沉降固结的方法。荷载材料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可以选用土、砂或山皮土、山皮石等,按设计分级堆载到一定的厚度或标高,达到一定的固结周期后,卸载至设计标高整平。
3.1.3真空联合堆载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工艺是在正进行的真空预压密封膜上做一定的保护层后,在地基上分层填加堆载料,增大对地基土的施加荷载,把真空法和堆载法联合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被加固土体后的地基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此种方法处理完成后的地基承载力可达15t/ m2以上。
3.1.4真空预压法特别适用于低强度、高压缩性、高含水率的软弱淤泥土质、淤泥质粘土的地基处理加固;并且具有相对工期短、造价低、处理的整体效果好等优点。而堆载预压法加固期长、受季节性影响大和需要大量的堆载材料等特点,已逐渐被真空法所替代。特别是针对大面积围海造陆由吹填土形成的超饱和的软土地基处理,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优势明显已被广泛采用。3.2强夯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和强夯置换法是用起重设备将很重的夯锤(一般10~40t)起吊到一定高度(一般10~40m),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其产生的较大的冲击能对土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强夯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节约三材,经济效益显著。
3.2.1强夯法是一项动力固结技术,能否迅速的使水从土体内排走,是决定强夯效果好坏的关键。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应谨慎采用。如单纯用强夯法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可在场地内布置一定数量的碎石桩、砂桩或塑料排水板,形成排水通道,也能起到一定的加固处理效果。
3.2.2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强夯置换法一般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3.3复合地基形成法
通过对被加固土体填充相应的材料,改变土体的结构,使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一定的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同承载荷载,形成复合地基的一些地基处理方法。如:振冲法、砂石桩法、CFG桩法、水泥深层搅拌法、土和灰土挤密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在工程施工中,根据特殊的地质条件对地基承载力的特殊要求,而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相应的要求。根据充填料的不同,其加固的机理是不同的。通过填充砂和石料深入土体,被置换或挤密,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把水泥粉或水泥浆、粉煤灰或化学浆液充填进土体,通过这些填加料与土体产生化学反应,使土体凝聚、胶结、固化来提高承载力。
3.4振冲法施工简介
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振冲法。振冲法根据是否添加回填料分为振冲密实法和振冲桩法。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砂土地基,可提高砂土地基的承载力,消除砂土地基的液化。振冲密实法加固砂土地基,主要是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从而起到加固砂土地基的作用,表现为振冲过程中的地面下陷。当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的砂土地基中粘粒含量超过30%,则处理效果明显降低,这时可考虑采用振冲桩法。振冲桩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振冲桩法的填料一般为碎石,因此,一般也称为振冲碎石桩法。
4.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影响工程建筑地基基础的原因多种各式,此中不一样原因所具备的特点与形陈规律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工程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因分清主次原因,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在科学的层面上予以准确的诊断,针对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剑峰.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王秀华.浅析建筑地基施工中的事故及其预防对策[J].民营科技.
[3]刘金励.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述评[j].建筑 技术,1997,28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模糊数学
An Example Analysis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by Fuzzy Mathematics Evaluation Method
WEI yuqin , TENG yue
(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Zhengzhou450007, Henan;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100190)
Abstract: Making technical proposal of formwork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must take account of load, soil horizo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surroundings, project cost, construction period etc.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plan to decide the optimization model use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plan. Therefore, this thesis aims to research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formwork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zzy mathematics to more scientifically mak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formwork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roposal; fuzzy mathematics
根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优选的三项基本原则: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通过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优选指标体系: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及环境性指标构成,以及考虑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各指标体系的评价体系;指标体系应考虑的因素为:地质条件、结构条件、环境条件、材料供给情况、机械条件、工程费用及工期要求等。建立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优选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优选。
一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场址位于郑州市东北部,郑东新区起步区,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场地地形基本平坦,无不良地质作用,不存在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及其它人工地下设施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建筑。本工程主体高80m左右,地上25层,地下2层,主楼为现浇框肢剪力墙结构,群楼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基底埋深为现地面下7.0m左右,高层商住楼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Pk为500KPa左右,工程地质条件列下表1。
二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方案分析
根据本工程的基础埋深(天然地面下7.0m)和基础宽度(按6m考虑),各地块上的商住楼基础做在第 (4) 粉质粘土上或第(5)层粉土上,分别按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0007-2002)公式(5.2.4)和公式(5.2.5)计算地(4)、(5)层的fa值,用公式(5.2.5)计算时,取这两层土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所得的抗剪强度指标;在用公式(5.2.4)计算fa时,对粉质粘土直接采用规范表5.2.4所列承载力修正系数,对于粉土根据工程经验,对表5.2.4所列承载力修正系数做出适当调整。得该地块商住楼基础持力层经深宽度修正后(或公式计算)的地基承载力的征值:
第 (4)层163 kPa第 (5)层221 kPa规范公式(5.2.4)
第(4)、 (5)层268 kPa规范公式(5.2.5)
1 对天然地基利用的评价
由于高度为80m的商住楼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500 kPa左右,而该地块在基础埋深为7.0m处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不能采用天然地基,对高层商住楼周围的群房高度小于30m,其建筑物的层数变化较大,一般情况下为减少主群楼的差异沉降,主、群楼采用统一的基础类型较为合适。
2 桩基工程和地基处理分析评价
由于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因此需要采用桩基础或地基处理的方法;场地18.85m以上地层相对软弱,为黄河新近沉积的稍密状态的粉土和软塑、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层,而21.68m以下为密实状态的粉细砂、细砂层、硬塑~坚硬状态的粉质粘土层,密实状态的粉土层,存在良好的桩端持力层。场区内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没有腐蚀性,且基地埋深以下没有可液化地层,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适宜用桩基础和地基处理的方法。
场地处在郑州东区起步区,周围环境开阔,根据场地地层情况及郑州市目前已有的桩基础和地基处理施工手段、施工能力及已有成功实例,结合本工程的荷载要求,可选择的桩基础有:静压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可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单管高压旋喷桩和CFG桩等。
由于地基处理能够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潜力,降低工程造价,因此目前越来越多地被建设、设计单位采用;结合地方及建设单位意见,同意采用地基处理方案;针对本工程基底压力Pk=500kPa左右,场地18.85m以上地层承载能力差,21.68m以下地层稳定、承载力高、压缩性低,以及周围环境对施工噪声、泥浆排放及沉降限制不严的特点,对目前施工能力能够达到Pk=500kPa要求的可能采用的复合地基:单管高压旋喷桩和CFG桩进行分析论证。
3 复合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复合地基设计参数
复合地基处理厚度及承载力计算
针对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基础压力较大,对沉降要求较严,地基土第(8)、(10)层土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特点,建议复合地基处理到第(12)层粉细砂层中0.5~1.0m。
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79-91”的规定,对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进行验算,当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fcuk=5.0MPa,置换率m=23%时,桩入土深度21.5m,以第(12)层作为持力层,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spk=447kPa, 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560 kPa,可以满足Pk=500 kPa的要求。
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送审稿”对CFG桩进验算,当采用C20混凝土,桩入土深度22m,以第(12)层作为持力层,置换率m=10%时,梅花形布桩,桩距3d,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spk=465kPa, 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527 kPa, 可以满足Pk=500 kPa的要求。
对地基处理效果的预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由于理论计算的置换率较大,成桩时容易造成串孔,施工工艺上可以采取跳打,对于第(8)、(10)层灰黑色粉质粘土层,桩身强度低,施工时可以添加合适的外加剂和增加成孔次数,改变成桩喷射压力,提升速度来处理。
施工经验:郑州目前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较成熟,又有在高层建筑26~28层中应用的工程实例,但与本工程类似的地层、复合地基强度要求大于500 kPa的工程实例不多。
CFG桩复合地基:由于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地面下1.5m;17.0~20.0m以上地基土层较差,郑州市区多采用长螺旋钻孔泵压灌注成桩工艺施工,容易出现串孔、活门打不开等问题,且会对周围建筑、道路、地面等产生沉降。
施工经验:郑州近两年在小高层12~13层中应用实例很多,效果较好,20层以上建筑应用实例很少。
从以上地基基础处理方案分析很难确定哪个是最优方案,更给不出方案的定量分析结果,下面利用模糊优选理论进行选择。
三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分析
下表4给出两个地基处理方案的主要因素比较
四.结论
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及合理性;影响基础工程方案选择的因素很多,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运用模糊优选理论,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有机结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优选,充分考虑设计、施工经验及地方条件,有效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实例研究表明,运用模糊优选理论选择基础工程方案是一种好的决策方法。
参考文献
卢肇钧.关于土力学发展与展望的综合述评.卢肇钧院士科技论文选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4~7
刘景政,杨素春,钟冬波.地基处理与实例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李艳玲,王民寿,杨兴国,华国春.施工方案优选方法的探讨.四川水力发电.2000,19.(3):80~94
谢建民,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8~15
姚刚.模糊决策在选择工程施工方案中的运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16.(3):72~76
暴奉贤,陈宏立.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412~422
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90-215
工程模糊及理论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祝启坤,地基处理方案的模糊优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5)
作者简介:
魏玉琴(1965--),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工学硕士,高级讲师,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主任,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