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责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规制依据规制动因责任分配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
我国现行公司法虽然第一次将公司社会责任载入法律条文,但尚未对其具体内容进行界定。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界定的观点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刘俊海教授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在于公司的社会性、公司的经济力量、明智的公司经营方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公司推动社会权实现的社会义务。中国人民大学史际春教授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本质上是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公司的客观要求,是指企业应当守法、“做好自己”及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相关各方和社会自愿承担道德义务。甘培忠教授以经济学“外部性”理论作为依据,将企业社会责任分层,指出作为一种以国家强力维度为保障的制度设计,负外部性的弥补是企业社会责任在法律强制意义上的所指与能指;与之相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企业捐赠、公共设施建设赞助等公益行为则是企业社会责任在道德激励意义上的所指与能指。”同时,在讨论公司社会责任时,既要做好责任规制范围的界定。同时需要把握好一个基本原理,即:公司社会责任往往表现为政府、法律、国家对企业的要求,以此作为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媒介;同时,要避免把政府、国家的责任与公司责任相混淆,也不能把社会的要求过度转化为法律、国家、政府对企业的强制性要求,或者国家、政府、任何团体和个人以社会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权力干涉或权力的直接摊派。
二、规制依据
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分析可得,公司社会责任规制的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道德、实体法、自律准则(主要为公司章程)。由于道德的约束性较弱,所以不宜作为规制的直接依据,可作为辅助依据;实体法的直接规定具有刚性的弊端,不能体现公司自治的精神;所以,我认为通过公司章程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规制是合理的选择。一方面能够体现现代公司法的精神、符合公司自治的要求;另一方面,当公司面临责任承担时,既可以直接约束股东,如果股东怠于履行责任或给履行责任造成障碍,可依据《公司法》来赋予章程强制性。我国《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我认为《公司法》的规定可以作为裁判的依据,属于法律强制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维度。但该条规定不具有裁判的可操作性,需要明确相关的操作细则,具体包括司法解释、商务部的操作规范等等。
三、规制动因的改进路径
以责任承担的驱动力为标准,可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分为,制度动因、道德动因和利益动因。其中,制度动因主要包括国家或政府对其社会责任的转嫁和政府利用其公权力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摊派。道德动因主要包括突发社会事件的捐赠(如“5.12”地震)和社会公共物品维护费用。利益动因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对社会所做的投入(把自己的产品投入到社会公共基础的建设,创出品牌,让社会更了解自己的产品,使公司获得无形收益)。在社会需要帮助时,首先应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缴纳税费等);其次企业(公司)也应承担部分责任;再次,应平衡考虑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因此,规制动因的改进路径应当是:在划清公司社会责任和国家、政府的责任的界限及排斥公权力的责任摊派的基础上,以股东利益动因为基本出发点,激励股东承担社会责任动因,实现动因平衡——股东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四、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分配
鉴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主要指中小民营企业)在资产、技术、等基本经济实力上的悬殊差别和资产来源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公司社会责任的分配也应加以区分。首先,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分配。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乃至政策垄断等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换句话说,国有企业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其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公司法》应当规定国有企业按照其取得收益的一定比例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强化透明度和监督措施。其次,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对社会的影响度明显强于中小企业,因此上市公司能够凭借其影响力从民众和社会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再者,上市公司占有更多的金融市场资源,耗费了更多的法律资源(现代社会中涉及上市公司的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复杂且繁多)。在《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明确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分配,主要承担其所在社区的公共投入,细化到按季度分配。最后,非上市公司(中小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分配。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是第一位的,具体规制为,引导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小范围内培养该群体的社会责任理念,即消费者责任、债权人责任、直接环境责任等方面进行规制。而在社会捐赠、道德义务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作出公司的预期规划,根据自身实力承担责任。
注释:
郭秀华,等.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中外法学.2008(1).
参考文献:
[1]吴越.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政法论坛.2007(6).
一般来说,在“多元责任论”的基础之下,企业所必须要参与的社会责任实践活动可以被划分成为四个部分,即:(1)对与利益有关人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的活动;(2)对企业自身的制度进行建立的活动;(3)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直接联系的活动;(4)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保护以及治理的活动。
且这四种活动都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四种基本成本维度,(1)维权责任成本;(2)制度责任成本;(3)经营责任成本;(4)环境责任成本。另一方面,依照前几年“搜狐网”针对广大社会人士,向他们进行了一次“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问卷调查,从这次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有59.6%的人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之下,在我国实行企业社会责任制,让企业面向社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是极其重要的”。有57.08%的人则认为,“企业的道德核心,除了贡献社会之外,还应当要承担起对广大市民的人身健康以及安全提供保障的义务,所以,不论是产品,还是环境,企业都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而这也正是企业对社会的最基本的一种责任。”其次,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中最基础,最迫切的内容的调查结果,还应当依照重要程度的排序要求,将其归纳为:产品安全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公众安全责任,依法纳税责任,公益事业责任。另外,也有42.4%的人持反对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企业最主要的社会责任,就是贡献社会,多做公益事业。”
由此可见,大部分人都赞同企业所必须要参与的社会责任活动,需建立在“经济责任维度”的基础之上,且其的重中之重,则是:(1)对广大市民的权益进行维护;(2)对职员的利益以及他们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3)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
二、探究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
1.相同点分析
不论是“社会责任会计”,还是“传统企业会计”,它们都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相同点,即:其一,同主体。前者直接反映出来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所以它的主体为企业;而后者则是以资金的流动情况,来对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所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析、确定以及作出相应的报告,所以,它的主体同样为企业。其二,同会计信息质量和假设要求。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前者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假设要求要比后者多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前者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将不再只是企业所有者和相关利益集团,还包含更多的社会公众。其三,同会计核算程序。从本质上来说,这两者的会计核算程序几乎无太大差别,都为:(1)对原始凭证进行获取以及填报;(2)对记账凭证进行填报和审核;(3)对账簿进行登记;(4)对报表进行绘制。
2.差异点分析
2.1会计对象方面
社会责任会计,它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企业社会责任,另一个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它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对社会产生的利弊之处,即:给社会作出的贡献以及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为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广大市民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基本数据信息,从而帮助除了企业之外的客体,对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详细的了解。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的对象则主要是企业生产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资金活动,总共有六种,即:收入、利润、资产、费用、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其次,因不同的国家,他们对社会责任会计都持有不同的要求、标准、认识以及实施方式,所以,他们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表述也都是存在着较大差别的。
2.2会计目标方面
在社会责任会计的范畴之下,企业除了需要向企业所有者以及相关利益者提供必需的会记信息之外,还需要向与企业有关联的客体作出相应的服务,即:为他们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信息,以客观的将企业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以及经济效益完完整整的表现出来。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则主要是为了向企业所有者以及相关利益者提供企业的经验成果、现金流量以及财务的基本情况等会计信息,以直接的体现出企业的内部成本和效益。
2.3会记披露方面
社会责任会记的核算对象是不相同的,且其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中的附注来实现的,且它的披露形式也具有两种,第一种,利用基本的文字表述法,将企业非货币性质的信息合理的表述出来,让其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第二种,利用各类表(主要有增值表,对照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社会收益表),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表达出来。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则是借助“四表一注”的方法,将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的基本情况以及经营成效,以货币的基本形式客观的表述出来。
三、结语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规制依据规制动因责任分配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
我国现行公司法虽然第一次将公司社会责任载入法律条文,但尚未对其具体内容进行界定。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界定的观点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刘俊海教授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在于公司的社会性、公司的经济力量、明智的公司经营方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公司推动社会权实现的社会义务。中国人民大学史际春教授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本质上是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公司的客观要求,是指企业应当守法、“做好自己”及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相关各方和社会自愿承担道德义务。甘培忠教授以经济学“外部性”理论作为依据,将企业社会责任分层,指出作为一种以国家强力维度为保障的制度设计,负外部性的弥补是企业社会责任在法律强制意义上的所指与能指;与之相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企业捐赠、公共设施建设赞助等公益行为则是企业社会责任在道德激励意义上的所指与能指。”同时,在讨论公司社会责任时,既要做好责任规制范围的界定。同时需要把握好一个基本原理,即:公司社会责任往往表现为政府、法律、国家对企业的要求,以此作为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媒介;同时,要避免把政府、国家的责任与公司责任相混淆,也不能把社会的要求过度转化为法律、国家、政府对企业的强制性要求,或者国家、政府、任何团体和个人以社会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权力干涉或权力的直接摊派。
二、规制依据
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分析可得,公司社会责任规制的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道德、实体法、自律准则(主要为公司章程)。由于道德的约束性较弱,所以不宜作为规制的直接依据,可作为辅助依据;实体法的直接规定具有刚性的弊端,不能体现公司自治的精神;所以,我认为通过公司章程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规制是合理的选择。一方面能够体现现代公司法的精神、符合公司自治的要求;另一方面,当公司面临责任承担时,既可以直接约束股东,如果股东怠于履行责任或给履行责任造成障碍,可依据《公司法》来赋予章程强制性。我国《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我认为《公司法》的规定可以作为裁判的依据,属于法律强制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维度。但该条规定不具有裁判的可操作性,需要明确相关的操作细则,具体包括司法解释、商务部的操作规范等等。
三、规制动因的改进路径
以责任承担的驱动力为标准,可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分为,制度动因、道德动因和利益动因。其中,制度动因主要包括国家或政府对其社会责任的转嫁和政府利用其公权力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摊派。道德动因主要包括突发社会事件的捐赠(如“5.12”地震)和社会公共物品维护费用。利益动因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对社会所做的投入(把自己的产品投入到社会公共基础的建设,创出品牌,让社会更了解自己的产品,使公司获得无形收益)。在社会需要帮助时,首先应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缴纳税费等);其次企业(公司)也应承担部分责任;再次,应平衡考虑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因此,规制动因的改进路径应当是:在划清公司社会责任和国家、政府的责任的界限及排斥公权力的责任摊派的基础上,以股东利益动因为基本出发点,激励股东承担社会责任动因,实现动因平衡——股东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四、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分配
鉴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主要指中小民营企业)在资产、技术、等基本经济实力上的悬殊差别和资产来源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公司社会责任的分配也应加以区分。首先,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分配。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乃至政策垄断等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换句话说,国有企业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其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公司法》应当规定国有企业按照其取得收益的一定比例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强化透明度和监督措施。其次,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对社会的影响度明显强于中小企业,因此上市公司能够凭借其影响力从民众和社会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再者,上市公司占有更多的金融市场资源,耗费了更多的法律资源(现代社会中涉及上市公司的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复杂且繁多)。在《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明确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分配,主要承担其所在社区的公共投入,细化到按季度分配。最后,非上市公司(中小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分配。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是第一位的,具体规制为,引导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小范围内培养该群体的社会责任理念,即消费者责任、债权人责任、直接环境责任等方面进行规制。而在社会捐赠、道德义务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作出公司的预期规划,根据自身实力承担责任。
注释:
郭秀华,等.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中外法学.2008(1).
参考文献:
[1]吴越.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政法论坛.2007(6).
本文假定其他变量不变,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单独变量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融资能力的传导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图1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是通过影响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金融机构这几个因素从而影响企业经济绩效、综合竞争力,最终提升企业融资能力的。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一一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是如何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
(一)企业社会责任———员工———融资能力传导机制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越容易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Branco&Rodrigues指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创造企业的内部价值:提高员工工作动机和积极性,有效激发员工对企业的承诺和忠诚行为等。彭正龙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有助于员工积极暗示形成,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外部评价,这有效促进了组织即兴效能的发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资福利、提升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可以使员工感到组织公正感,提高员工工作的成就感与归属感。有利于员工对组织做出长期信任的决策,从而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同时,令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可以激发员工更多的创意和灵感,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效果。Button等人通过研究认为,员工对企业认同度越高,越愿意接受组织要求并根据组织目标制定与其相一致的个人决策。相关研究也表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程度正向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员工忠诚度和胜任力对企业的内部资源有着重要影响,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在融资上取得优势。较高的员工忠诚度不仅使员工更容易接受组织要求,而且可以降低员工流失率,确保企业发展的稳定性。稳定性高的企业员工之间会产生相当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逐渐产生有效沟通。员工忠诚度的增强和胜任力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力,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这可以增强债权人、股东信心,使企业获得更多支持和投资,从而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融资能力传导机制随着人们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愿意从对社会负责的企业购买产品。研究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呈正相关。即从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关系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越好,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越高,相对应的忠诚度也比较高。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对企业声誉的提升来加强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度,进而对其购买意向产生正向影响。Parasura-man,Zeithaml&Berry认为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的购买意向不仅可以使其将此产品作为购买时的首选产品,还可以使其向别人推荐该产品,增加对该产品的购买意向。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客户份额等。首先,这些指标与企业的经济绩效都呈正相关,它们的提高都将使企业的经济绩效增长,使企业的留存利润增加,从而可以增强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同时,股东和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欲望和信心也会大大增加。其次,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忠诚度的提高可以有效改善企业运营的外部环境,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无论在内源融资还是在外源融资能力上都有所提升。此外,消费者的口碑对企业形象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还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外部资金支持。
(三)企业社会责任———供应商———融资能力传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往往对应多个供应商,一个供应商往往也有多家企业可供选择。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供应商负责,严格遵守合同的规定按期付款,保证供应商的货款安全,这样降低了供应商与企业合作的风险,可以吸引更多供应商与其合作,在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畅时,也可以得到供应商延期付款的许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企业的外部价值链,而在法律机制和信任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这种合作关系才能长期稳定存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持良好的信用与商誉,可以加强供应商对其的信任,从而加强供应商与其的合作,并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的互惠互利关系,从而达到双赢。供应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息息相关,供应商位于企业生产链的上游,上游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企业后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获得供应商的支持,能够促进原料和信息交换的效率,更快地做出反应,使企业赢利。这样的合作关系还可以降低产品风险,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利润回报,确保投资者在企业中的权益,有利于增加资金来源。与供应商长期的合作关系还可以节约企业搜寻成本,协议能被很好地执行,双赢局面可以更好的实现,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总之,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责任从而获得供应商的支持,就可以充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四)企业社会责任———政府———融资能力传导机制政府作为企业经营的外部主要环境因素,在企业经营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企业需要主动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企业履行对政府的责任,首先要按照税法规定向政府按时足额缴纳各种税金,自觉贯彻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方针、政策,遵守当地政府法规和制度,支持政府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当地人民就业,增加人民收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各种冲突,减少企业的违规成本,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还可以赢得政府的信任和好感,充分享受政府的政策优惠,得到政府的支持。企业履行对政府的责任还表现为向地方政府做出长期投资的保证、转让技术以及原材料本地化等,这些表现有利于获得政府的支持甚至是扶持,从而通过政治网络获得其他企业所不能获得的制度支持、关键资源以及信息等政府资源。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一方面,企业可以直接获得政府的各项财税支持,包括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补助等,从而增加企业资金来源,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对企业制度上的支持也可以使企业的开发创新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提升融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与政府部门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企业从政府部门获得各种资源、信息优势,从而强化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并最终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五)企业社会责任———金融机构———融资能力传导机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基于信贷资金安全性的原则,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的条件变得越来越苟刻。银行的信贷管理流程中包含了环境、社会责任这些新的因素,并建立了绿色信贷机制,严格控制对不注重保护环境的企业的贷款。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交易行为的达成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很明显,银行偏爱于选择资信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及时履行还款义务,不仅能提高企业声誉,还可以增加企业知名度,最终形成良好的银企关系,而良好的银企关系是企业获得银行信任并得到其支持的前提。我国中小企业很难迈进金融机构的门槛并求得资金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很少履行社会责任,各个金融机构自然不愿意给予其资金上的支持。金融机构是企业融资的资金直接供给者,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在供给企业资金方面的作用也不断加大。企业如果能获得银行的支持,就可以增加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可能性。同时企业在获得贷款时的议价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从而可以降低融资的谈判成本、契约设计成本以及惩罚执行成本,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企业违约的风险。当企业在经营中出现困境,面临资金紧缺和周转不灵等问题时,也会有更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为企业提供资金,企业因此而具备良好的融资能力。
二、结论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技能与职业道德处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来源于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责任感可以成为行为者自我鞭策、激励、监督的力量,使自己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并且没有丝毫的懈怠。由此可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那么,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责任感,给学生做好典范
“教师是社会的人,是文化传递的关键环节。而且,创造一种社会的、道德的存在,也是他的使命。通过教师,社会创造出想象中的人。”[1]责任感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有的教师只一味地强调知识的学习、才能的培养对大学生自身多么有利,却不提及知识和才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有的教师甚至公然宣扬大学生只要能管好自己就可以了、不要妄想去改造社会。教师素质的现状如此令人堪忧,学校应首先关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创建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大学生接受教化、塑造、熏陶的重要平台。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须做到:一是要大力地广泛地开展和谐校园文化活动;二是要努力将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校规章、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和学校管理制度中,使责任意识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意识和规范;三是不断与时俱进地丰富德育工作载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覆盖力和影响力德育论文,用广播、电视、学报、校报、简报、黑板报、校园网等媒体进行责任感教育;在大学生身边,在平凡的生活环境中树立典范,每年从全校选举出思想道德品行突出的大学生,给予表彰。大学阶段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中时时渗透责任意识,必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性格形成,逐渐使其增强责任感,最终成为一个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追求人生最高责任目标的人。
三、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搭建平台
(一)在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认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这样说,个人与社会之间是一种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共存、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离不开社会。另一方面,社会又离不开个人,没有个人,社会就不能存在,“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 [3]正确地理解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把自我价值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而不会在价值取向上有失偏颇;才能在给奋斗目标定位的时候不会只看到个人理想,而忽略社会理想。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联系起来,才能对自己负有历史的使命产生正确认识,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才能建立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即社会责任感。
(二)大胆的、广泛的实践早就被证明为是培养社会责任感行之有效的途径。
对此,我们进行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问卷调查。调查所选定的取样标本,是我校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低年级学生。这次调查一共分两期完成。
第一期调查时间是2009年12月。
①问卷下发500份,样品约占全体10%。不记名(样表如表1)。
表一 问卷调查表(不记名) 时间: 月 日
此问卷回收486份,占下发数97.2%。
结果为:强:25%,一般:56%,差:14%,没有:5%。基本成对称三角状:
第二期调查时间是2010年3月,在2010年1月10日至2月20期间,这一年级的全体学生都参加了学校或者班级组织的或者自发的为期至少2周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②问卷下发500份,样品约占全体l0%。不记名(样表仍是表1,同上)。
此问卷回收491份,占下发数98.2%。
结果为:强:42%,一般:48%,差:9%,没有:1%。成一不对称三角形:
从两表中不难发现,学生的责任感明显加强了。究其原因,就是进行了社会实践。
我们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就是要将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落到实处,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履行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责任[4]。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德育论文,深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磨砺意志,历练品格,促进知、情、行的相互转化与统一,最终真正建立起社会责任感。
四、学校应主动与家庭沟通,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仅靠学校单方面努力难以成就,学校、家庭应该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给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全方位的氛围,共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其较为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进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主的价值取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缺乏应有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5]。对此,首先父母本身要以身作则,在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帮助他们超越个人的利益,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形成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总而言之,父母不仅应要求孩子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承担各种责任。
参考文献:
[1]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人民出版杜,2001:46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杜.1972:8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杜.1980:226
[4]由建武,用伯伟.对大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校研究.2001.(12)
[5]于洪良.试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毒厦其培养[J].实残与探索.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