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志愿者感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MP感染的全面认识。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诊断的893例MP感染患儿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儿童患者MP感染阳性率为24.5%。春、夏、秋、冬四季MP阳性率分别为26.6%、16.4%、20.0%、30.1%,冬、春两季阳性率显著高于夏、秋季。2012年M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度。男女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3%、23.4%;0~1岁、~3岁、~6岁、~14岁患儿MP阳性率分别为11.7%、25.8%、49.6%、39.9%;MP感染临床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影像学异常732例,外周血WBC正常643例。结论 本地区MP感染常年发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冬春季为高发季节。MP感染的高发年龄为学龄前儿童。MP感染临床特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常伴肺外器官损伤。大环内酯类疗效好。难治性病例可联用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儿童; 感染; 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08-03
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其流行病学的研究,既往各地报道不一,考虑与地域、环境、气候及检测MP的方法等因素有关。为了解本地区近3年来儿童MP感染情况,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3648例住院患儿进行血清MP-IgM抗体检测。其中男性2103例,女性1545例;年龄7天至14岁,平均 3.4岁。年龄分组:0~1岁1597例,~3岁1135例,~6岁492例,~14岁424例。病程5~28天,平均8.7天。发病季节:春夏秋冬分别为1152例、608例、811例及1077例。疾病分组:上呼吸道感染246例,支气管炎391例,毛细支气管炎538例,支气管肺炎1257例,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282例,间质性肺炎22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180例,急性胃肠炎395例、颅内感染45例,其他疾病(溶血性贫血、败血症、急性肾炎、心肌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共94例。MP感染及MPP的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 版[1]。
1.2方法
1.2.1血清MP-IgM抗体检测方法:患儿入院后立即或次日早晨采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MP-IgM抗体(试剂盒由德国维润提供,型号为ESR127M)。结果评定标准:单份血清MP-IgM>或=1∶80表示急性感染。第1次MP-IgM抗体阴性者5-7天后再次复检。
1.2.2其他检查:所有病例查三大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学、肾功能、胸片,重症MP感染者行肺部CT检查。有神经系统症状时检查脑脊液。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P感染总检出率及不同性别MP感染检出率比较 MP感染总检出率为24.5%(893/3648), 男、女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3%(532/2103)、23.4%(361/1545),差异无显著性(χ2=2.28 P>0.05)。
2.2不同年龄段MP感染检出率比较(见表1)
2.3不同年度MP感染的检出率比较(见表2)
2.5不同疾病MP感染检出率及MP感染的疾病谱 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MP检出率最高,占63.6%。其次是间质性肺炎,MP引起的疾病以肺炎最常见,共占62.0%。(见表4)
2.6MP感染临床特征:发热769例,咳嗽724例,喘息237例,咽痛72例,腹痛63例,头痛19例,抽搐22例,眼睑水肿11例,肉眼血尿3例,皮疹17例,肺部啰音505例;外周血WBC正常643例,升高102例;尿常规血尿9例;肝功能异常137例;心肌酶谱升高316例;胸部X线异常732例。脑电图异常10例,脑脊液异常3例。合并细菌感染11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功能不全2例。
2.7治疗与转归: 高热者先予红霉素静脉注射热退后改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经2~4周治疗后875例治愈。18例难治性MPP患儿经痰培养11例合并细菌感染,联用头孢吡肟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氢化可的松,其中3例并发支原体脑炎,经积极抗MP、脱水降颅内压及护脑治疗,住院3周痊愈出院。另外2例合并肺不张,治疗2周热退,复查X线肺不能复张,转省级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而痊愈。
3讨论
【关键词】 质量控制;眼科患者;院内感染
眼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护理人员是各项医疗措施的直接执行者,由于眼科疾病专科护理强,技术精细,任何护理质量问题都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或经济负担,眼科患者周转快,平均住院天数相对较短,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不高,但一旦眼内感染则往往治疗效果差,所以加强眼科质量控制院内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观察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入住眼科的患者240例。其中白内障患者40例,青光眼患者60例,眼部肿瘤患者10例,眼外伤患者50例,其他眼部疾病患者80例,年龄在8~75岁之间,实施各种眼科手术的患者128例。
1.2 方法
1.2.1 根据对患者的评估制定的质量控制 主要从年龄、有无全身疾病、有无局部的炎症、患者的知识面等方面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填写成每人一张表,由主管护士针对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确立各项监控指标,使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后各项目达标。
1.2.2 在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上的质量控制 眼科护理操作是专业性很强的技能操作,平时对科室护理人员注意规范护理操作 强化专科训练,提升业务水平,掌握和提高眼科护理操作技术,对低年资有护士,安排高年资,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护士负责带教[1],对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必要时派相关人员到外进修学习[2]。使用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护理操作。
1.2.3 从患者方面采取的质量控制 利用空闲时间给患者讲解或采用板报、发放小手册的形式给患者宣传院内感染相关知识,让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的清洁,不用手随便去眼部揉搓。加强自我防护措施,防止细菌之间的传播。
1.2.4 利用人利资源采取的质量控制 因护士工作繁忙常会忽视很多消毒环节,科学合理排班,统计各班的工作量,根据工作量大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设立监测员,定期监测消毒灭菌剂有效浓度,定期进行培养,有专人负责科室的诊疗器械清洗、消毒,保证消毒有效。
1.2.5 在病室环境上采取的质量控制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减少人员走动,降低室内细菌密度,对病室定时用紫外线消毒,定时监测。整理床铺时让患者暂离病房,或患眼用无菌纱布覆盖,以减少细菌直接进入或沉积于患眼内。
2 结果
240例患者中有仅有1例发生轻微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4%,比报道的1.3%[3]低,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能自觉规范各项护理操作,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 讨论
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而老年人各种器官处于衰退阶段,抵抗力较低,加之手术应激反应等综合因素使术后医院感染率明显增加,全身疾病不仅是很多眼部疾病的诱因,也是影响其愈合及使伤口感染的因素,特别是高血糖使伤口不易愈合,增加了感染机会,并发局部炎症,患者自身常带有致病菌,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通过对患者全面的评估,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有了一定的掌握,就可根据掌握的情况给患者患者提供有针对性地护理,如给患者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患者的抵抗力,积极治疗全身疾病,控制局部的炎症等;规范护理操作减少了由于操作不当带来的侵害,保证了护理操作的安全性,通过学习还能使护理人员的意识性增强;配备专职的监测员,使其责任感增强,有利于监督和执行各项消毒工作,合理的排班使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能自觉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同进对患者的宣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自身病菌带来的感染;清新的室内环境,减少了细菌的滋生,给患者的身心也带来一定的愉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通过以上各项护理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的患者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 晋云花.耳鼻喉科低年资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四川医学,2007,28(6):686.
[关键词]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1-0117-02
内科患者一般均患有不同种类的慢性疾病,由于医院的特殊环境,内科患者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均会受到一定影响。失眠是内科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有研究报道称[1]内科患者的失眠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而睡眠质量对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又是极为重要的,长期失眠的患者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障碍,严重者还会诱发一系列疾病。为改善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我院对一部分内科患者进行了必要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的276例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33例,女143例,年龄24~78岁,平均(48.3±7.5)岁,分别来自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与内分泌科。入选标准:住院时间>20 d;住院期间病情稳定,无危重疾病;能正常进行语言交流;知情同意。患者入院后先于第1天~第10天进行普通Ⅱ级护理,调查患者的睡眠质量;从第11天起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干预10 d后调查患者的睡眠质量是否改善。
1.2 方法[2]
Ⅱ级护理:早晚为患者整理床铺,日间遵医嘱为患者输液、发放药物,提供健康指导,定时巡查病房,及时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配合医生处理临时情况等。
护理干预:在普通Ⅱ级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患者睡眠状况的干预措施。①环境护理:设定适宜的温度与湿度,病房中的生活用品摆放整齐,保持足够的活动空间,睡前减少刺激性的灯光、声响和气味等。调低各种仪器和信号灯的声音与亮度,关闭病房灯光,减少走廊灯光,保持病房中的生活用具等整洁干净。对医护人员要求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②针对护理:内科患者大多会出现疼痛、咳嗽、咳痰、心悸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会影响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应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做出评估,与医生共同制定适合患者的睡前护理措施。例如对夜间易发心绞痛者可于睡前适量吸氧或口服长效硝苯地平。保持正确的睡姿:睡眠最佳姿势是右侧卧位,该姿势可增加大脑的血流量,维护脑细胞正常功能。③心理护理: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以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要将疾病的病因、发展、预后等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对疾病有总体认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④作息护理: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作息表,鼓励患者多活动,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也可听些舒缓音乐促进睡眠。
1.3 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3]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记录睡眠得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人于1989年编制的。该量表适用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同时也适用于一般人群睡眠质量的评估。具体项目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PSQI 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行两组间比较;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患者经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PSQI 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调查[4],内科住院患者存在着一定的睡眠质量问题,如入睡困难、不能熟睡、早醒、睡眠时间缩短等。我们认为内科患者住院失眠的原因[5,6]主要为以下几点:①环境变化:医院的环境与患者家里的环境截然不同,很多患者突然换了环境,夜间总是睡不着,在新的环境中患者精神紧张、心情烦闷,对睡眠有一定影响。②疾病因素:内科住院患者常为慢性疾病,病痛的折磨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另外,住院期间一般都是几位患者在同一病房之中,少则3人一个病房,多者5人一间病房,有些患者睡眠较浅,同屋的患者晚间有轻微的动静就会被吵醒。严重者可一夜醒好几次。③经济因素:患者因住院经济费用产生的焦虑与担心也会影响睡眠质量。目前,我国住院费用对大部分患者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患者除担心自己的病情外,还要担心经济因素,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也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④其他因素:有些患者平时有抽烟酗酒的习惯,住院期间不得不戒除这些不良嗜好,也影响了睡眠时间与效率。医院的管理普遍比较严格,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不得不遵守医院的各项规定,患者在晚间睡觉前的一些习惯必须暂时戒除,使其感到很不适应,也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我们首先对患者的病理、心理、环境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与医生共同制定了护理干预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最大努力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改善病房环境方面,我们采取了减少病房噪音、降低光亮度的措施,并调整了病房的温度湿度,提高患者住院的舒适度[7,8]。针对患者的疾病本身,例如呼吸科患者频繁地咳嗽、咳痰造成的睡眠连续性差、睡眠时间缩短等问题,我们采取了给药控制、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手段,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夜间易发心绞痛者我们在其睡前给予适量吸氧或口服长效硝苯地平的措施。对于心理焦虑紧张的患者我们鼓励其多进行肌肉放松疗法[9]。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不惧怕疾病,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一系列措施实施后,我们对内科患者进行了睡眠质量调查,结果显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PSQI 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有一定改善,患者的PSQI评分比干预前显著降低,从而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居蓓华,朱胜春. 内科住院患者睡眠关怀情况调查与对策[J]. 护理学报,2010,17(2):10-12.
[2] 李学群. 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5(30):10-11.
[3] 励灵玉. 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5-6.
[4] 方芳,程云,周剑英,等. 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4-117.
[5] 段伟莉,吕元红,周雀云. 层级全责护理在NICU 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66-67.
[6] 王正英,刘晓芳.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8,23 (11):7-9.
[7] 谢素兰,李吾枝. 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J]. 当代护士,2011,4(9):131-132.
[8] Terzoudi A,Vorvolakos T,Heliopoulos,et al. Sleep architecture in stroke and relation to outcome[J]. Eur Neurol,2009,61(1):16-22.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DNA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三位。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占全球50%,且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目前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未能完全确定,与多种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国内外有关研究证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1]。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要求不断提高,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成为人们关注问题之一,为了降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今重要研究课题。笔者选取在我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癌但并未进行任何相关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癌但并未进行任何相关治疗的患者90例,其中男69例,女21例,年龄25-75岁之间(平均54.4±3.6岁),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2]。
1.2方法采取患者空腹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1.3观察指标①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例数及HBeAg呈现阳性患者例数;②观察血清检测中HBV-DNA呈现阳性患者例数。
2结果
2.1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例数及HBeAg呈现阳性患者例数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测HBV感染患者,HBV感染者85例,非HBV感染者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94.44%,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5.56%。7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eAg阳性25例,HBeAg阴性48例,出现阳性率为34.25%,出现阳性率为65.75%。
2.2观察血清检测中HBV-DNA呈现阳性患者例数7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DNA呈现阳性62例,HBV-DNA呈现阴性11例,出现阳性率为84.93%,出现阳性率为15.07%。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全世界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极高,且东亚是肝癌高发地,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率成逐年增长趋势。原发性肝癌恶化程度高,生存期短,大部分患者在确诊为肝癌后一年死亡[3]。有关研究表明,HBV感染患者极易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尤其发生原发性肝癌机率较大[4]。为求更好预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探讨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水平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并提前进行预防治疗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更好的治疗乙型肝炎,提早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肝癌,已经成为治疗之关键和目的所在。此次研究显示,患有原发性肝癌但未进行相关治疗的90例患者中有94.44%伴有乙肝病毒感染,占患者大多数。由此表明,乙型病毒感染是引起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但研究发现,乙肝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BeAg阳性率较低,HBeAg是肝炎病毒不断进行复制的标志,但在肝癌患者的出现率较低,说明出现阳性率并非与肝癌有直接关系,当其长期处于阳性则有慢性化趋势,提示HBV-DNA已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并将长期进行复制繁殖至慢性感染,慢性HBV感染导致HBV-DNA整合至肝细胞后不断发炎、坏死,最终发为肝癌[5]。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是否进行复制的“金标准”,当HBV感染时,HBV-DNA是反映较为敏感的指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揭示了患者感染病毒情况,HBV-DNA呈现阳性则说明病毒活跃,复制越严重。本次研究85例肝癌患者中HBV-DNA呈现阳性患者94.44%,研究表明,肝癌患者发病率与HBV-DNA复制水平成正相关关系,HBV-DNA复制越旺盛,阳性持续时间越长,发生肝癌机率越高。因此,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应提早进行有效治疗和预防,防止病毒不断繁殖,制止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整合形成慢性感染,防止肝癌发生,以延长病人生存期及生活质量为目标。
参考文献
[1]FeherJ,LengyelG.Riskfactorsoflivertumors[J].Orvheil,2004,145(7):365-367.
[2]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6):324.
[3]PisaniP,BrayF,ParkinDM.Eatimatesoftheworld-wideprevalenceofcancerfor25sitesintheadultpopulation[J].IntJCancer,2002,97(1):72-81.
[摘 要] 本研究通过消费者体验观点,以吴桥杂技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消费者体验和感知价值对消费者文艺表演观看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感知价值对消费者文艺表演观看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贡献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体验 感知价值 文艺表演 观看意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制订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国形成强大品牌的文化精品并不多。究其原因,除了产业水平低、体制的困惑、人才的短缺等诸多问题外,对消费需求把握不准是其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对实体产品的功能和价格的关注,越来越追求精神和情感消费,体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消费追捧的热潮。文艺表演与一般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文艺表演绝大部份只有内容的呈现,是一种生活型态的体验,必须藉由人们亲身参与才能对其所欲展现的文化涵义有所体会与感受。因此,文艺表演消费主要是精神消费、体验消费。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不同类型的体验以及感知价值对消费者文艺表演观看意愿的影响。
一、研究假设
今天,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更需要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得到充满感性的享受和难以忘怀的愉悦。Schmitt(1999)强调体验营销的核心,是为顾客创造不同的体验形式,其最终目标是为顾客创造整体体验,采用的方式是提供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与关联(relate)五种不同的策略体验模块。
感官体验主要来自创造五官的知觉体验的感觉。情感体验是指消费者内在的感情与情绪。思考体验影响消费者的智力,其目标是突破传统观念或习惯性想法,提出新的思考方向,使用富有创意的方式让消费者重新评估和思考新商品与服务所带来的利益。行动体验的目标是影响消费者身体的有形体验、生活型态与互动。关联体验包含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四个层面的体验,让个人与理想自我、他人,或是文化产生关连,让人和一个较广泛的社会系统产生关联。文艺表演是一种体验产品,消费者必须亲身直接参与体验活动,才能够了解文艺表演的价值。在体验观点下,消费者的价值强调是经验的交互作用或是由经验而来的主观想法,价值会高度被情境所影响(Sinha and DeSarbo, 1998)。Monroe and Krishnan(1985)发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价值。Holbrook和Elizabeth(1982)以体验的观点将顾客价值分为效率、卓越、地位、尊敬、游戏、美感、伦理与心灵价值,强调顾客价值的形成是由消费者体验而来。由此提出假设:
H1:感官体验对消费者文艺表演观看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2:情感体验对消费者文艺表演观看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3:思考体验对消费者文艺表演观看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4:行动体验对消费者文艺表演观看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5:关联体验对消费者文艺表演观看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6:感知价值对消费者文艺表演观看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择吴桥杂技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地点选择在吴桥县、沧州市和石家庄市三地,通过对三地的居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80后”进行调查,由调查员在现场根据判断进行选择。
本研究中,消费者体验根据Schmitt(1999)的研究,每种体验各采用3个问项来测量,共15题。感知价值根据Zeithaml(1988)的研究,采用9个问项进行测量。消费者文艺表演观看意愿的测量根据Bansal和Taylor(2002)的研究,采用3个问项来测量。以上每个变量的问项均采用7点李克特态度量表来进行测量。
三、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1.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 0测度了量表的信度。所有因子的Cronbach’α值均大于0. 7,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各研究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均在0.5以上。因此,本研究量表可靠且有效,能用于假设研究验证。
2.变量描述性与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5. 0对各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3.假设检验
本研究使用AMOS 7.0软件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模型整体适配度指标表明我们的研究模型拟合较好,可以接受。我们所提出的6个研究假设中,除关联体验对观看意愿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被证伪外,其他假设均得到了验证。关联体验使得个人得以透过文艺表演的观看与社会其它群体有所联结,并感受到自己因为这个产品而能融入其社会群体。而“80后”从小处于家庭核心形成了独立、自我的个性,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追求个性彰显与众不同。因此,关联体验对其观看意愿没有影响。
四、管理启示
当前,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制订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因此研究文艺表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将以消费者体验作为经济活动的发展基础。经营文艺表演的企业,在拟定营销活动策略时,应特别关注消费者的体验。将营销活动的类型、消费者的体验感受与文艺表演的独特文化内涵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优异的经营业绩。
根据本研究结果,感官体验对消费者观看意愿的影响力最大。这表明消费者在观看文艺表演时,消费情境中的装潢风格、播放的音乐、以及气味等等,对于消费者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情感体验、思考体验和行动体验对消费者的观看意愿也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在进行文艺表演营销时,要通过特定的营销策略使文艺表演与消费者建立特定的情感连结。通过揭示文艺表演的特定内涵引起消费者对文化的兴趣,从而促使其对文艺表演产生深入的思考体验。在行动体验方面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让消费者参与到文艺表演的观看过程之中,体验理想的生活形态,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感知价值对消费者文艺表演的观看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文艺表演经营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采取能够提升顾客价值的策略。通过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来增强体验营销的效果,进而提升消费者的观看意愿。
参考文献:
[1]Bansal, Harvir S. and Shirley F. Taylor., Investigating Interactive Effects i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a Service-Provider Switching Context [J],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2002, Vol. 19(5), pp. 407-425 May
[2]Holbrook, Morris B and Hirschman Elizabeth C.,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2, Vol. 9, Sep
[3]Monroe, Kent B. and R. Krishnan, The Effect of Price on Subjective Product Evaluations, in J. Jacoby and J. Olson (eds.), The Perception of Merchandise and Store Quality, Lexington Books, 1985, 209-32
[4]Schmitt, B.,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9, 15(3), pp.53-6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