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晋级报告

财务晋级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晋级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晋级报告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第1篇

一、资产负债表

投资基金的资产负债表是提供某一特定日期投资基金财务状况信息的报表。与一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不同之处,在于其项目应按重要性而不是按流动性排列,其格式应采用报告式而不是帐户式,因而反映出投资基金鲜明的行业特色。《指引》已经认同了这些新变化。不过它将资产负债表称作资产负债报告书而已。

1、项目排列。所谓重要性排列法,是捐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按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处地位或按其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进行排列。我国1993年以前的资金平衡表就是按此方法排列的。投资基金资产负债表采用重要性排列法而不是通常的流动性排列法,原因在于投资基金资产均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同时投资基金很少承担债务,故在项目排列时反映偿债能力的流动列前的传统方式已无必要。而按重要性排列时将投资项目列前,可以直观地反映企业投资数额的大小,方便基金管理人对资金实施控制和管理。这样既满足了报表使用者对最关心的会计信息的需求,又符合投资基金本身的经营和财务特征。例如,在我国其他一些行业,如采矿业和公用事业,由于人们更关注其经营规模或效率,也同样采用重要性排列法。

2、格式。对于投资基金,需要在某一时点上运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基金净资产的现行市场价值,并按已发行的基金单位计算出每单位基金净资产价值(NAV),这就是投资估值。投资估值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

基金资产总额-基金负债总额=基金净资产笔者认为,投资基金资产负债表也应根据此等式垂直列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这就构成了报告式资产负债表。这种格式在西方已相当流行,它突出了投资基金所拥有的资产及其分布情况,有助于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对资产分布情况及每单位基金净值等信息的了解,同时也便于编制比较资产负债表以及用括号旁注方式注明某些特殊项目。以上优点都是传统的帐户式所不及的,投资基金资产负债表能够采用报告式,将是对我国高度划一的资产负债表格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二、收益及收益分配表

投资基金收益表是用来反映投资基金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形成情况的报表。与一般企业收益表不同的是,其结构形式采用单步式而不是多步式。原因在于投资基金业务单一,报表项目数量大为减少,除各种投资收益和相关费用外,极少发生其他收入或损失。另外,我国税法又不对其征收所得税。

投资基金的收益分配也较一般企业简单,只有本期向投资者分配净收益一项,因而可以将收益分配与收益实现情况合并为一张报表,即收益及收益分配表。《指引》中也如此要求,只不过它不称作收益及收益分配表,而称为收益及分配报告书。

三、净资产变动表

投资基金净资产变动表是反映投资基金财务状况的报表。这是一种新报表,其作用与一般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编制目的和编制基础上却有很大不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而投资基金净资产变动表旨在帮助投资者分析基金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编制基础;而净资产变动表则是以投资者所关心的净资产为编制基础。在美国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中即要求投资基金编制净资产变动表,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95号准则《现金流量表》只是到1987年才生效。此后,对于投资基金是否应以现金流量表取代净资产变动表,实务界与FASB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89年FASB第102号准则《现金流量表——某些企业免于编报以及为了再销售而购置的某些证券的现金流量分类》同意投资基金免于编报现金流量表,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在会计期间内会计主体所有的投资均具有高度的流动性;(2)会计主体所有的投资均是以市价来计量;(3)在会计期间内会计主体平均负债与平均总资产相比,负债很少,甚至几乎没有;(4)会计主体提供了净资产变动表。

这四个条件能够反映出投资基金的一些行业特征,很好地解释为何免于编报现金流量表。这一情况在我国也完全适用,如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按市价估值、禁止从事资金拆借业务和动用银行信贷资金从事基金投资等。我国《指引》中未要求投资基金提供现金流量表或净资产变动表,但基于净资产变动表能够帮助投资者分析基金实力和预测未来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我国的投资基金也应编制净资产变动表。净资产变动表的项目可区分变动类型依次列示:期初净资产、经营活动引起的变动、红利分配引起的变动、资本交易引起的变动(适用于开放型基金)、期末净资产等。限于篇幅,不再—一说明。

四、投资组合表

投资基金投资组合表是反映基金的投资结构,包括投资种类、证券名称、金额及比例关系等信息的报表。投资组合表的作用,在于为有关方面根据信托契约或基金章程及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对投资基金运作情况进行监督提供依据。具体而言,充分公开投资组合情况的意义在于: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第2篇

1.财务报告理论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确认

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研究收入的决定和费用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那时确认的惟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入(收入)和流出(费用)。后来,由于出现委托和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来说的。它提出了确认收入和确认费用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不再是看有无现金收付,而是看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四个特殊的会计程序。权责发生制使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较前复杂,当然所获得的收益数据也较前更为相关与可靠。随后,FASB在1984年12月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一次提出确认的完整定义以及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并根据确认的定义把确认的过程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个步骤。FASB的这一见解为各种新兴经济工具在表内予以确认、计量或者在表外进行披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

(2)计量

财务报表是以复式簿记、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属性为基础,因此人们又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除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出现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决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成本为主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不难看出,计量属性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

(3)报告

早期的财务报表,是直接根据日常记录编制而成。报表的内容就是表内的项目,项目也仅仅是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汇总和排列。随后,为了提高报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又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当然也同证券监管机构(如SEC)对上市公司的报表提出补充的披露要求也是分不开的。对于表内和表外的区分,FASB于1978年发表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此进行了解释:当前实务中的财务报表应当称为财务报告;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需要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其他财务报告则可以请企业以外的会计师或专家审阅,有的甚至可以既不审计也不审阅。对于财务报表和附注的关系,FASB认为:在财务报表表内表述是确认;用附注、其他附表、其他报告手段进行表述,应被认作是披露。这样,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形式及其表述就获得了较大的自由空间。

2.财务报告及种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报表的种类不断增加

早期的基本财务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增加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到1987年被现金流量表所取代,成为第三财务报表。1997年,美国又“报告财务业绩”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提出企业可增加“全面收益表”作为第四财务报表。

(2)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

首先,覆盖面逐渐扩大。原有的财务报告只反映一个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后来,由于控股企业的出现使得控股企业除编制本身的财务报表外,还要编制覆盖整个控股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同时,对于一个大规模、多分部的企业而言,又要求对具有不同机遇和风险的地区和业务分部编制分部财务报告。

其次,时间间隔逐渐缩短。传统的财务报告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为了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后来,在年报之外,又陆续增加了半年报、季报、月报等统称为“中期报告”的财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来信息的报告将越来越快,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现在已开始在网上实时信息,进行数据的实施传递。

最后,内容越来越丰富。第四报表较好的弥补了传统报表违反漏计损益原则的缺陷。长期以来,西方会计界对编制损益表都声称坚持“满级损益观”而不是建立在当期经营业绩基础上,但实际上对可赚得却未实现的收入,往往绕过损益表,而把它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这种做法,实际上压低了企业当期所确认的全部损益,违反了满计损益的原则。第四财务报表即全面收益表,所报告的企业财务业绩包括了所有已确认的损益(不论是否实现)。这种业绩报告,才真正体现以满计损益为基础的收益表。

二、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做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还是很不满意的。有人则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和ICAC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综合各方观点,财务报告有待改进的方面概括如下:

1.由于环境的加速变化,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面向未来经营发展的关键性信息。但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在确认方面有苛刻的要求,而计量也主要限于货币量度。这样就使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2.若要交易或事项要得到确认并在财务报表内表述,其基本前提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每一项符合确认要求的报表要素,在它们的定义中都明确规定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这样,整个财务报表的信息必然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

3.虽然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但在财务报告中,是成本而非价值反映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最为关注的却是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而现在,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利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FASB在2001年关于“改进企业报告――对增进自愿披露洞察”这一研究报告分析了可能正在改变企业环境的关键作用力量,包括全球化、所有权分散、企业资产构成的变化等。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所产生的新的信息需求,笔者认为应对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1.应当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提供不一定用货币量度,但却非常有用的信息,改进和扩大信息披露;

2.除了保存有用的历史信息外,应鼓励企业披露更多的预测信息并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愿披露;

3.尽管成本信息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企业价值的创造与变化的信息可能更为有用;

4.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5.对新兴金融工具,应予以单独披露;若存在着多个企业分部,应尽量按照行业分部或地区分部编制或提供分部报告;

6.要尽量注意“效益大于成本”这一约束条件,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披露过载现象。

参考文献:

[1]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

[2]劳伦斯・A・温巴奇:九十年代的财务报告:势在必改.会计研究,1997年8月

[3]葛家澍:会计学导论.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8年

[4]葛家澍:纵论财务报表模式的改进.财会月刊,1998年6月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局限性;改进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会计规范的派别差异与区域差异极大地阻碍了经济资源的国际间融通。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未来前景、企业的不确定信息以及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信息等都需要呈现给报表使用者,而作为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的媒介,我国的财务报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提供的信息不能真正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

一、财务报告目标的局限性

(一)现行财务报告极少反映未来信息和无形信息

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关注过去不注意未来,只重视货币性信息和有形信息忽视非货币性信息和无形信息,如现行财务报表偏重于揭示存货、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财务信息,而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的信息揭示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计越来越注重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而现行的损益表反映的是已经实现的利益,很少涉及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以致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重要人才的结构、对现在经营及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等信息。这无疑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信息也就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状况。

(二)现行财务报告关于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还不够完善

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仅局限于作为将财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的有效手段,显而易见,这忽略了各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上的差别。如权益投资者最关注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关注影响企业股价、现金流量等管理层的能力与职责的履行;而债权人关注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现金流和管理层有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职责。因此要求报告反映的信息不能过于笼统,给信息的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

(三)现行财务报告缺少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现行财务报告极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和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业与周围环境关系。要达到社会和谐统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增长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而要实现社会效益,就应披露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投资人关注未来利润,也就会关注这些影响企业未来业绩的因素,因此企业财务报告中应加入社会责任观念。

二、财务报告列报模式的局限性

(一)报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各表的内部结构不一致,列报的结构不能反映报表的来龙去脉,这样不便于报表使用者进行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之间的横向分析,同样也不便于报表使用者发现不同性质活动对企业过去及未来的影响。

(二)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分部信息不足

由于集团各公司的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其利润率、物价水平、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等有差异,而合并报表就显得过于笼统,无法揭示各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

(三)报表中不同计量基础信息未单独列示

若资产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可能会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不同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决策,但是一些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并未列示;再者,如利率变动的列示,利率变动对企业外币资产负债余额有影响,对本期综合收益也有影响,虽然对本期现金流量没有影响,但这能影响到分析企业未来发展状况。

三、财务报告内容方面的改进建议

(一)加紧对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并编制多种形式的财务报告

这里的软资产包括知识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它往往成为知识经济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但是目前对于软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并未完全成熟,因此对软资产可采用表内与表外结合的披露方式,即在现行通用格式的财务报告单独揭示相关信息与在财务附注部分揭示并行,以便反映企业获取收益的综合能力和其综合竞争力。

(二)健全综合收益报表的编制

鉴于综合收益这一概念分为两部分:一是净收益。即已确认及实现的收入、费用、利得或损失。二是其他全面收益,即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综合收益表可以解决我国目前不少利得和损失绕过收益表直接进行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的情况,能够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财务业绩信息,综合收益表可以较好的反映能够快速成交的金融资产的未实现价值的变动,对于那些由于市场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也能较好地确认,从而如实报告企业期间总括收益。

(三)充分分解报表信息目标

现行财务报表的披露方式不完善,信息使用者不能得到详细的信息,充分分解目标是将财务报表的信息按照有助于报表使用者评估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方式进行分解,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分离出与获取资金相关的数额和与使用资金创造价值相关的数额,这有助于报表使用者通过财务状况变动分析企业业绩。分解目标的结果是财务报表能反映何种资产负债,在何种性质活动中能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将相同的资产负债按不同性质的活动进行分解,在按活动分解的基础上再按经济内容分解。

(四)重视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可通过增加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增值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报告可以包括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创新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企业文化能帮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社会责任信息从宏观经济出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加以计量报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信息披露能反映企业在和谐社会中遵从人与自然和谐的程度,体现社会效益;环境信息的披露能全面反映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面临的威胁,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创新解决方案能够体现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前景。但由于多数企业的这类报告文字内容的组织完全由企业内部的公关宣传部门组织策划实施,人们不免质疑其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因此,建议报告披露加入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审计意见,使其内容更加客观和全面。

增值表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益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增值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在某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增值额及其形成过程和分配结果等,企业的增值信息能够克服以利润为中心的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的缺陷,能够反映企业价值产生、增长的原因和过程,能够为企业价值的确定提供量化信息。

(五)建立财务预测体系,披露企业预测信息

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会在现行财务报表中并不能反映很多,这就要求建立财务预测体系,根据现有的财务状况、已取得的业绩,合理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使财务报告由揭示事后信息为主转向事后信息与预测信息并重,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清晰明了企业的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财务报告列报方面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不同报表之间相关信息的披露

增强报表之间的紧密性,列示财务报表之间明显的相关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的来龙去脉。可以在资产负债表、综合收益表(利润表应更名为综合收益表,可弥补利润表损益信息不完整的缺陷)和现金流量表中按照行项目(按照反映对象的经济内容或经济性质对各类信息再分解结果形成各张报表的行项目)、内容及顺序调整列示信息,虽然达到这种状态有困难,但是调整大多数的现金流量表和综合收益表中的“行项目”具有可行性,因为两张表都是代表某个期间内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动态报表。

(二)完善分部报告

由于现行报告中提供的分部信息不能完全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分部报告是对合并报表的必要补充,是会计信息披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按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是确定和分析从事多种业务企业的机会和风险的一个可靠而有力的工具,可以令各种信息使用者看到企业集团不同分部的财务信息。

(三)单独列示不同计量基础信息

现行财务报表在很多情况下都将收入的不同组成部分合并列报,尽管这些组成部分对未来现金流量有不同的影响,但是正如前述的资产负债采用不同计量基础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和利率变动产生的影响都有助于分析企业未来。因此,报表使用者需要对不同计量基础下的资产、负债变动作不同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敏.财务报表革命[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曾祥飞.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局限性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

3、张琦.试论全面收益信息呈报[D].北京工商大学,2006(5).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报表使用者要求的不断提高,现行的财务报告已经无法满足各类不同使用者的预测、决策需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行的财务报告进行改进、丰富、使其逐步完善,以便更加适应使用者的需要。

关键词 财务报告 发展趋势 改进

一、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针对企业财务环境发展变化以及外部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财务报告也将向着更为多方面的方向发展。

其一,可以增加财务业绩报表。在我国现行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业绩报告。它将集中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业绩,从而更全面,系统地反映以前被忽略的项目,如外币折算差额、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公允价值将作为衍生工具的计量属性,即成为第四张报表的计量基础。来容纳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便于投资者充分了解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报酬。

其二,适时增加社会责任报告。现行企业的经营目标已转化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将更多的将企业本身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去。将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企业可以适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是用来反映职工培训、健康安全条件、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公益性捐赠等信息。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治理污染的资料,绿化情况等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

其三,企业财务报告除反映前述信息外,还应披露和反映以下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经营理念。这些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与评价、当地管理部门如工商、环保、技术监督部门的评价。

财务报告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某次革命就可以彻底完成的。它是循序渐进,逐步改良而逐渐完善的。科学发展具有继承性,而且可靠性始终是人们在决策中衡量信息质量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财务报告应从实际出发,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提高,进行适时的调整、改进。

二、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具体改进措施

1.丰富、完善财务报告的格式

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广泛兴起、网络的普及,这都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表现为会计数据由纸质的载体进而升级为磁介质和光介质。从理论上讲,数据载体的变化升级,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分类与再分类的重复环节;即利用同一基础信息可实现信息的多维组合,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会计数据处理工具从手工,算盘而演变成为计算机,并可以进行过程运算,这种处理方式消除了存在于地域,空间等障碍因素。并可以对报表数据进行更为深度加工,使之为企业决策做出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支持。使报告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布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财务数据。而信息使用者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甄选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2.编制实时财务报告、重视披露预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而及时性大幅提升。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也不断缩短,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涌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因素的日益突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周期也随之缩短。因此,就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使其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产生的财务信息可以迅速转化为报表资料,并可以及时的以电子形式更快捷、完整、真实、系统地通过网络平台传达给报表需用者。

3.扩展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注重揭示非财务非货币信息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与企业决策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并且非财务信息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市场份额、国内占有率、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应用、行业发展及竞争趋势分析、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前景以及行业的景气程度。企业的经营者利用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做出科学,系统地分析,并加以运用到企业实际的运作当中去。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透明,使可理解性更强。

但为了能够确保被披露的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可以允许相关部门参与到这些信息的搜集、编报中来。如: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主要由会计部门进行确认,计量;但是同时也要由人力资源部门协助完成。以便可以随时提供人动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可以由会计部门和销售部门来共同完成;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则可以由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进行披露。在未来的会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单一的会计部门逐渐延伸到人事、销售、公关等系列相关部门。

4.丰富现行财务报告的附注内容,完善表外信息

未来改进的财务报表应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同时辅之于非财务信息来说明和解释企业的各项数据指标。应当将与信息使用者相关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以及一些重要事项,包括已承诺的事项、或有事项、报表日后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综合的纳入附注中进行披露。同时,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信息”也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说明,充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晓莉.现行财务报告缺陷分析研究.财会探析.2009(1).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的报告。要优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政府财政管理业务全流程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不断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要按时间节点推进,必须以信息化作支撑,改革需要强大的信息化系统。

关键词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化;提高效率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通过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到,“要优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政府财政管理业务全流程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不断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要按时间节点推进,必须以信息化作支撑”。

根据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政府不仅可以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据此做出政策上的调整,提高财政经济长期可持续性。然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涉及到政府财政管理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其基础是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它构成了政府财政数据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作支撑。信息化应及时跟上,事实上,覆盖政府财政管理全流程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将成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关键支撑。

由于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口径复杂、涉及数据来源分布零散,数据采集过程长,操作难度大,协调配合要求高,无任何现成模式。通过传统手工编制报表并逐层上报,容易造成了数据填报、审核、汇报周期长,工作量大的问题。因此建设一套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模式相匹配,并能够适应政府综合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减少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满足政府各级管理部门报表逐级上报汇总的需求,提高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数据质量与工作效率。

久其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化进程,其主要从四个方面构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应用提供信息化支撑,从而保证财务报告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建设符合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要求的政府会计信息化系统。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由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部分构成,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预算会计则是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如何解决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既分离又联系,最大程度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要求,而且有效降低会计人员工作量,久其公司在这方面一直在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增强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等政府财务会计核算功能,将预算会计科目与财务会计科目有效建立关联,实现以电子化会计信息为对象的政府财务报告数据体系,为中长期财政发展、宏观调控、资源配置和政府信用评级提供信息化服务。

二是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系统。依据政府财政综合财务报告准则,借助财务数据自动采集、数据管理功能以及政府财务报告涉及经济事项合并、抵销、调整规则处理机制,规范报告编制、上报工作,减轻内部数据核对工作量,提高财务报告编制效率和质量。实现自动或辅助生成财务报告,并完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并表、汇总、审核等项工作。针对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过程的调整、合并抵消、工作底稿工作可最大程度自动化处理,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多口径合并,可实现多组织机构、多层次合并范围管理。支持层层合并、大合并、自定义单位合并的模式。

第二,抵销分录自动化,全自动生成抵销分录,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节省大量重复、繁杂的工作量。支持手工抵销、输入抵销分录方式形成抵销分录,并显示对账差异。

第三,多样的工作底稿,提供合并明细型、借贷方向型、抵销明细型、合并数型等多种工作底稿展示方式,支持同一合并范围的多次合并结果工作底稿的版本对比。保留合并计算全过程数据,提供合并过程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