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共享工程论文

共享工程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共享工程论文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教师为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网站内容丰富生动图文并茂,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团队首先对课程进行定位、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思路、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然后从基本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精品资源共享网站建设,在网络资源平台上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施工技术视频、教学团队信息、工程案例库、习题库、实践教学、动画教学课件,拓展资料及作业等信息,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为了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吸取传统课程教学优点,充分考虑高职就业实际,装饰装修资源共享网站,引入大量工程实例说明知识点的应用,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模块进行设计,每个项目均附有项目内容、学习目标、技能目标。教学要求、项目导学、重点难点、主要参考资料指导等。每个项目下设若干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均附有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知识链接、教案讲义、教学案例、实训任务书、教学工作页、教学课件、知识回顾、练习作业题以及有关的工程照片图片、工程录像及形式各异的思考与讨论和综合性实训题目,达到学、练同步的目的。文字精练、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形成多元化立体式资料。教学内容实用具体可操作性强与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等紧密相连。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方便学生理解与自学。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便捷登陆网站。网站内容生动、媒体多样、使用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并且通过网络巩固和加深知识点。学生通过资源共享网站了解装饰装修工程造价课程的一些基本情况,查阅课程实训要求、任务书、指导书等相关资料;课后,教学录像、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相关资源还可以方便地被查阅,通过网络学生亲自探索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最大限度转变。学生们的学习、网上测试、作业等都可以在精品资源共享网站上进行。同时增加互动交流环节,借助网络师生进行网上互动、答疑、交流,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网上留言,教师及时解答。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师生研究、协作式学习。形成高效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不断更新丰富教学网站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共享工程”作为一项国家级的公益性文化创新工程,由于科技含量比较高,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文章以基层点的建设为例探讨了在基层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以后发展的对策。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文化创新工程。主要目的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和卫星传输等手段将资源传输到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公益,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共享工程实施几年来,各地工程建设工作都有了很大进展,由于科技含量较高,在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通过对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1贵州省文化倍息资源共享工程概况

2002年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开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以来,贵州争取到了当年国家的两个基层试点单位名额,在贵阳市图书馆和遵义市图书馆开展试点工作。2004年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在贵州资助建设了10个基层点;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黔东南州图书馆、贵阳市白云区图书积极争取当地资金建立了3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2005年贵州省文化厅利用基层文化建设资金建立了25个点;年底,在国家文化部和“文化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的资助下,首次在全国开展集中连片式的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在遵义市的14个县市、遵义县的34个乡镇全部建立基层服务点,这一改过去的分布式零散建点为集中连片在某个市或县全面铺开,一共在遵义建设了48个基层服务点,及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2005年资助的38个基层点和都匀22个乡镇、威宁35个乡镇基层点。截至2007年底,我省一共建设了183个基层点和基层点。

2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经济塞础薄弱,文化建设投资少

贵州作为我国欠发达省份之一,受经济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影响,长期以来农村文化生活匾乏,有的一辈子没有看过一场戏、一场电影,更不用说看书、查阅资料,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由于“共享工程”对技术环境的要求较高,同时有关场所设置、设备配置、信息服务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均离不开资金的投人,因此,实施“共享工程”的难度较大。自实施“共享工程”以来,虽然每年拨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但由于资金有限,各区县又很难筹措到足够的配套资金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所以,这种单一的政府投资渠道不能很好地解决“共享工程”所需的资金问题。

2. 2缺乏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问题,几乎是所有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共同优虑,尤其是电脑网络维护与应用人才的遗乏,更是制约基层网点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虽然我省近几年来通过办培训班以及远程辅导等多种形式,为各基层网点培养专业人员,但因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不仅培训的成功率不高,培训的周期也相对较长,致使专业人员的培养速度与基层网点的发展速度不相吻合,从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此外,与城市情况不同的是,在众多的基层网点,不仅缺乏相关的专业维护人员,同时也缺乏大量的电脑应用方面的辅导人员。相对于城市人口来说,农村人口中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上网查询信息技术的人极少,绝大多数人对电脑网络都较为陌生,而对电脑网络的应用也大多限于打游戏或上网聊天等。这与共享工程基层点传播文化信息资源的氛围极不相称。因此,要将人们引导到利用电脑网络查询各类信息,为生产及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就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导人员,用于指导人们对电脑网络的正确利用,而这些人员目前也是十分缺乏的。人才匾乏己严重制约着“共享工程”基层点的建设与发展。

2. 3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建设任务重

在全省各基层点中,大部分设施陈旧简陋,虽然有些地方的新馆建设已列人规划,有的基层点的馆舍正在建设中,但跟不上“共享工程”建设的需要。部分基层点中虽都建立了电子阅览室,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但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已经落后。另外,许多乡镇基层点的网络基础设施也较落后,部分靠ADSL接人方式,接人速度慢,连接不稳定,这必将给网络建设、资源传送、服务宣传等带来诸多困难。

2. 4对共享工程缺乏了解和认识

一些基层政府部门领导对共享工程不了解,认为现在到处都可以上网,何必搞文化信息共享,有的地方对共享工程的公益性缺乏认识,把共享工程作为文化站的创收项目,要求文化站像网吧一样搞经营,创收经费用以弥补当地文化经费的不足。其次,是有些基层文化部门的同志面对共享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挫折,产生困惑,甚至出现埋怨情绪,认为这是一项领导工程,文化部门自讨苦吃的工程。因此,加大宣传共享工程力度是当前一项必要性的工作。同时,应将推广和管理共享工程纳人政府的职责范围。

3发展对策

3. 1进一步提高对“共享工程”的认识,推动“共享工程”顺利开展

基层点是共享工程的细胞,是直接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窗口,必须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作为基层点工作的建设者,一方面,我们要对各级领导及各级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协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共享工程面向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如何使受众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有些人对文化信息资源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多媒体视频这一块,而文化信息资源包含了人文、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内容。这就需要加强宣传,使群众真正地了解它,从而更好地使用它。

3. 2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应用能力

基层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基层点工作的成效。要把培训列为重点工作来抓,尽快培养基层点专业技术骨干,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不仅要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对市县等文化行政干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共享工程”赖以依靠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方面的技术知识,还要增加共享工程实施的意义、人员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培训,在基层各级文化部门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具有责任心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技术并能从事资源采集、整理的人才队伍。只有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共享工程”建设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3. 3重视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基层点没有加工资源的能力,但是要有收集整理资源的意识,资源收集上来后可以交给上级有能力加工的市级或省级中心。许多好的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都来源于基层,只有加大资源搜集整合力度,把各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风格的民间音乐、美术、戏剧、戏曲等资源收集起来,进行加工整合,才能逐步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资源库群。因此基层点的资源搜集工作不容忽视。

3. 4深入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活动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加强工程预算,是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根据多年工程实践表明,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劳务雇用是必不可缺的部分,强化雇用劳务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签订合同时,需加强分项工程的施工预算。其次,加强工程预算,是生产要素管理、科学组织施工的重要依据。对于施工生产要素,主要包含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和劳动力等,为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开展和完成,必须科学管理施工生产要素。对于生产要素计划、使用,在工程预算中,需结合机械设备、劳动力和施工材料等要素数量。在具体施工中,强化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尤其是劳务、设备的供应控制,与工程预算信息相关。不然就会出现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超额供应,进而增加了隐性付款,增加了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资金管理和资金计划,均需按照工程预算执行。所以,加强工程预算,是生产要素管理、科学组织施工的重要依据。第三,加强工程预算,有利于促进项目滚动发展。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要想获得经济效益,必须不断滚动发展。目前,因工程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承揽工程。同时,承揽工程也是项目部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建设单位多选择招投标制度,施工单位投标之后,方可承揽工程任务。所以,投标报价十分重要,报价合理与否,对施工企业中标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如果报价过高,则中标几率会下降。若报价过低,则中标几率较大,然而利益较少,甚至出现亏本风险。因此,在激烈的投标中,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工程标,必须对合理计算工程预算,科学确定投标报价。

2项目施工中工程预算的优化方法

首先,编制工程预算时,采取自上而下方法。对于项目管理者,编制工程预算之前,就已分解了工作结构,安排了计划进度,配置了施工资源,分配了员工责任。通过上述工作,已经很大程度确保了工程预算编制科学性、准确性。因此,编制工程预算时,需采取自上而下方法,以便于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其次,加强工程预算,需保证权责利对等。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而言,实施全面性工程管理,涉及了各具体工作内容,包含了所学资源、人员职责,均需明确规定。对于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等人员而言,按照工作制度、责任机制基础上,需适度下放权力,提升员工责任意识。完成施工任务之后,需严格考核,科学奖惩,以提升员工信任感,使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建立权责利统一责任机制。第三,加强工程预算,需注重刚性管理。在工程预算中,加强刚性管理,是依靠管理制度约束力,在具体工程施工中,确保工程预算严肃性、权威性。项目管理人员需按照工程预算政策,严格执行和有效监督。如果发现违规行为,需采取必要手段制止,确保工程预算执行力度。第四,提升预算人员综合素质。工程预算编制必须十分细心与耐心。从事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优秀职业道德品质,了解工程预算编制程序、内容、定额、子目、工程量等相关计算规则,具备丰富的工程项目从业经验。在工程预算中,预算人员综合素质,对项目管理成效具有直接影响。现阶段,大多数施工预算人员的素质较低,无法适应管理工作需要。所以,企业需注重员工素质培养,积极开展组织交流和合理培训活动,提升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能力,提高各类工程技术的处理能力。同时,提升预算人员投资预控能力,使员工组织、协调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促进各项目主体的关系协调。不断丰富预算人员的法律知识、经济知识,提升工程索赔能力。第五,建立项目经理机制。针对工程施工的预算管理,项目经理作用十分重要。所以,项目经理需认识工程预算重要性,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特别是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岗位,需认真选拔项目经理。同时,注重工程项目整体运行,促进各方关系协调,明确各项目系统的预算管理职责,防止出现相互推诿、职责不清问题,进而产生预算执行不到位现象。另外,必须维护工程预算严肃性、权威性,避免决策随意性,防止外界因素干扰,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实施。

3结束语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在项目建设期,开源表现为扩大项目融资渠道,保证项目能够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节流是使融资成本或代价最低,最节省地实现项目的必要功能。在项目经营期,开源表现为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投资收益等;节流就是控制项目经营成本。在我公司及周围,甚至在我国,项目的成本管理一直是管理的弱项,“开源”和“节流”总是说多做少。例如,在前期,由于没有深入地调研,不能准确估算完成项目活动所需的资源成本,造成开源不足的局面;或者由于项目的资金“源”自政府或股东,花起来不心疼,更谈不上节流了。甚至部分项目根本就没有预测和分析项目现金流和财务执行情况,决策失误就在所难免了。

成本管理的现金流分析采用的数据大部分都来自估算和预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可能造成项目的现金流入减少或现金流出增加。不确定性成本管理或风险成本管理已成为我国项目管理中的弱项,也是很多商业银行贷款最关心的问题。即使是专业的咨询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也大多停留在简单的量本利分析和敏感分析。

1、建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责任体系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涉及到施工生产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因此,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由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标准体系、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责任体系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体系三部分构成。其中,责任体系为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的有效执行提供了控制责任主体的保障。只有明确施工项目各部门、单位的责任,才能使成本的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

1.1、责任成本与项目成本责任体系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对各责任单位责任成本的控制来实现的。责任单位是对施工项目总体目标的一种分割——责任分割,包括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以责任单位为对象汇集的,为各责任单位所控制,并负有相应经济责任的成本为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责任成本内容的确定,是建立在可控成本基础之上的,各责任单位的可控成本为其责任成本,不可控成本只是具有参考意义。责任成本和项目成本是从不同的管理角度提出来的,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信息加工和成本管理的任务。二者主要区别在于:

(1)成本核算原则不同。项目成本核算是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的,因此常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承担的客体。哪个项目有所“得益”,哪个项目就必须相应地承担有关生产耗费。责任成本是按照“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进行的。在此原则上下,通常以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作为成本的承担者,谁(或哪一个单位)拥有一定的经济(成本)责任和相应的权力,就应对其权责范围内发生的有关耗费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2)成本归集对象不同。项目成本是以项目作为成本归集对象,在计算项目成本时,一般按不同的项目分别汇集、加工成本数据,并进行单位工程成本和项目总成本的计量和核算;责任成本却是以责任单位作为成本归集的对象,在计算责任成本时,通常按不同职能部门、不同管理层次分别加工成本数据,并对责任单位的成本进行计量和核算。

(3)成本核算基础不同。项目成本核算一般是按经济用途,将全部成本划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成本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而责任成本核算是在按成本的可控性,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可见,与实物相联系的项目成本和与责任单位相联系的责任成本是不同的,它们是经济意义互不相同的两个量。

1.2、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由项目经理部责任总成本、内部施工单位责任成本、内部职能部门责任费用等组成。作为施工项目的各责任单位,由于职责范围不同,其责任成本的内容是不同的。

1.2.1、项目经理部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的责任成本,是指其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工作人员薪金、劳动保护费、职工福利、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保险费等。

1.2.2、施工队的责任成本项目某施工队责任成本内容,是指该施工队在施工生产中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项目施工队的责任成本,主要是构成施工项目成本的直接成本部分。

1.2.3、材料采购保管部门的责任成本材料采购保管部门的责任成本是指有关材料从订货、购入,一直到出库的整个过程中衍生的各项费用,及因缺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是指订购成本、购入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等。

在施工项目内部建立责任体系的同时,企业作为责任中心,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2、项目采购管理中成本降低控制

2.1、制定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项目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地控制项目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

2.2、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是项目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承包商提供均等的机会,即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2.2.1、选择供应商的数量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货源增加了项目资源供应量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货源增加了项目资源供应量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一般来说,供应家的数量不超过3-4到宜。

2.2.2、选择供应商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我认为,在项目采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低物资价格,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工程或货物;并且多种招标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也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2.2.3、采购环境的利用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这就要求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包括:

第一:建立健全重要货物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以便在需要时候能随时找到相应的供应商,以及这些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的规格性能及其他方面的可靠信息。

第二:建立同一类货物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

第三: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

因此,在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做到“知己知彼”,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信息途径之一。

2.2.4、供应商的管理从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出发,在项目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一个“供应商管理”的思想,即是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项目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值得关注以下两点:

第一: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合作关系,能给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第二:供应商行为的绩效管理。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这样能促使供应商持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的供货,从而有效的降低项目采购总成本。

2.2.5、全流程成本概念,控制总成本

在探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项目采购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获得了低价的采购物品,固然是成本的降低,但获得优质的服务、及时快速的供货、可靠的货源保证等也无疑是获得了成本上的利益。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不仅指降低采购项目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相关方面的利益,成本就像在U形管中水银,压缩这边的成本,那边的成本就增加,产生流动。所以,需要建立这种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来达到对整个项目采购管理工作总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所以,不应该仅仅只看到最直接的成本降低,还应该从项目采购的全过程来衡量成本上的收效,从项目采购的全过程来探求降低总成本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购过程中发掘无处不在的降低成本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美中,周妮。企业高层财务管理(上、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与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意味着全民共享、城乡共进,然而城市奔小康呈现大好局面的同时,与之相对的却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提高速度慢,步履蹒跚的尴尬局面,农村的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人民的严重关注。

一、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形势严峻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前者仅为后者的31.02%。200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前者仅相当后者的31%,1997年至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3.8%,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4%,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5.8%,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2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实际增长4.3%,农村相当于城市的30.94%,中国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说,中国是过去20多年里贫富差距扩大速度最快的国家。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1、产权不明的农地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的农村,改变了已实行了20多年的地在集体经营模式,使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这种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从而历史性解决了中国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但实践证明,这种农地制度却存在着产权主题不明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了产权主体空缺。这种产权主体不明或空缺问题会促使农民土地财产产权权益经常受到侵犯,主要表现在土地征用时低价强征强占农民承包的耕地,截留、扣缴农民的补偿安置费,不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强迫农民流转承包耕地,非法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这种滥征耕地现象,使大批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的农民从此便失去了的来源、职业的依托和生活的依靠。这种新情况是近年来凸现出来的,并且是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的一个新的重要原因。

2、城乡有别的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有别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城市的公共产品完成由政府保障,并列入城市财政预算,而农村的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很少,主要由农民上缴税费和集资、集劳、自给自足解决。

农村公共产品的主体部分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而相当长一个时期,国家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不仅相当低,而且呈递减的趋势。由于对农村的投入减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使农村交通、道路、电力、通讯建设落后,农业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也大大滞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尤为突出的是,农业投入减少,使较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并且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带病运行,因而近年来洪涝灾害的比例明显增加,从而对农业和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3、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1)农产品品种单一,品质低下。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缺口较大,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对农产品的质量和种类的要求不高。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自然就产生了新的要求。然而农产品的供给却未能适应时常需求的这种变化,农产品品种不够丰富,大路产品和低档产品多,优质、专用产品少,造成了一方面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大量积压,销售困难,价格过低,农民增产不增收。另一方面,深受消费者关注的名、优、特产品供给不足,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2)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农业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种植业比重仍明显偏高,而中指业中粮食作物又居主导地位地位,着就限制了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发展,从而进一步限制了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导致农民的收入难以大幅度提高。

(3)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制约在很大程度声要靠就地转移,这就要求农村的产业结构合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而现阶段的农村第三产业总量不足,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集中于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和餐饮业。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少,收入增长势必缓慢。

4、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据统计,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达到85%,所剩15%几乎都是农村。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与农民的收入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及时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的本领,对市场变化也难以做出敏捷的反应,因而使农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大的约束和风险,增收极其困难,即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它部门,也由于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差、应变能力弱,只能从事简单劳动,收入也较低。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

1、明确农地的产权制度

首先是明确构建以村为农地产权主体的产权制度。在现行的乡、村、村民小组三级体制中,村民委员会是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的农村最基层的一级集体经济组织,相对于村民小组来说,它有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村集体经济组织管辖的范围和拥有的农地的数量与现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都比较适应,同时,它还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也符合我们宪法所规定的土地集体所有的法律原则。所以由它来代表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者而行使土地所有权的职能,既合理又合法。这样,由村委会及授权机构(管理土地的常设机构)作为明确的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依据法律在其管辖的集体范围内行使土地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及财产收益权。

其次,应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现行的征地制度缺乏对农民权利收益的保护。农民失去土地后,无法利用过低的补偿去生活、就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即使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规范土地市场,严禁违法下放土地审批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与乡村组织签订协议围占土地或进行商品房开发,政府对土地的征地也要引入时常机制。通过市场方式,实行”阳光作业“;应借鉴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办法,将土地的市场价格作为对农民征地后的补偿依据;应以征地安置费和土地征用后的增值收益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就业。

2、改变城乡有别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首先,要切实加大对农业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方面公共产品的投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要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适当调整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结构,增加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中小基础建设的投入,重点是水利建设。继续搞好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要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巩固成果,注重实效,这样既能大量使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其次,要加强农业农业科技投入。应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重点加强节水技术、优质品种的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等的推行。同时,要建立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网络,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之路,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再次,要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规定》,认真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及比例,切实改变以往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责任层层下推而无法落实的状况。同时,要建立专项基础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办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突出困难。

最后,要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应建立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社会多方面筹资,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

3、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首先,在农村结构调整中,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农产品的品种,尤其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引导农民按照自然规律、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在时空上合理安排发展错季生产。另外,要引进适用技术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货架期”,增加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在竞争中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其次,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尤其要注意调整种植业内部比重。种植业要改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的三元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最后,大力发展农村第一、第二产业,拓宽农民增加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