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245-01

一、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另一种是在各种工科院校如建筑、机械、轻工、纺织等。总所周知,中国的高校招生分文理两大类。而艺术设计学科也因为这个招生体制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以文科考试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以理工科考试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又有近二十几年的商品化大潮的冲击,各地各校不分是否具备条件一窝蜂地设立艺术设计专业,更使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模糊不清。

艺术设计专业,专业设置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可以想象,以实践为主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在实践上更是摸不着头绪,乱弹琴。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系统的实习实践管理模式越发显得必要和迫切。

二、实践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早在1919年在德国建立起来的包豪斯教学机构提出了教学、研究、实践三为一体的教育理论体系,并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典范。包豪斯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三种,首先是预备教育阶段,这个阶段里学员们主要学习作坊里的材料研究相结合的基本教学内容,第二阶段是作坊教育阶段,作为包豪斯教育的重要特征性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学员们在实习作坊需要通过三年的实践方式接受作坊工艺和形态美学方面的教育。第三阶段是工地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员们在建筑现场进行通过手工方式共同建筑训练。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已经对包豪斯的教育理念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培养社会性设计人才作为了教学理念,这也正是社会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变化所提出的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所制定的。

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管理模式框架构思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使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提高对艺术设计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力倡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能力并重,显得尤为重要。

(二)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2)业务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全面设计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道德品质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入、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理念,形成立足设计、心系公众、关心社会、献身国家的价值取向。

(三)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实践教学体系。在本科一、二年级阶段,通过全面系统的学科基础和专题设计教学,以及专业实践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三、四年级,主要精力全部放在实习、实践上,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对所学专业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建立必要的感性认识,并使理论紧密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未将来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自己将来能更好的与社会环境接轨。

四、建立实习实践环节管理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通常在校外进行,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强,并带有一定的探索性。严格执行教学环节设计,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依据教学计划,规定教学环节中的任务和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专业实践管理和约束内容的不同,重点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奖惩制度、教学评估制度、实习基地及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有据可依,保证实践教学经费足额落实,整理出完整的教学文件,逐步使实践教学规范化。

只有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实习实践管理模式,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学生实践渠道,强化过程控制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才能有力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成效。

本文立项编号为:10-XY01024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第2篇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0036)

摘 要:本文立足于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管理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顶岗实习教学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得出顶岗实习对于该专业学生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拟构建出一套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 :质量监控体系;顶岗实习;高职环境艺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89-02

一、现状分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了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顶岗实习”提出至今,校企合作双重管理的机制还不成熟,学生实习地域分散,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质量效果。总的来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如下问题:

(一)交叉管理不容易

学生离开学校来到企业实习的同时,管理学生的主体从学校转移到了企业。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校方和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是互动的交叉管理。但是,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学校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异,双方要做到管理一致,需要严谨、完善的管理体制。

(二)分散管理不容易

由于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活动,所以学生不仅仅只在一家企业进行实习。实际情况是他们分散在多个企业进行实习,这就导致了学校很难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

(三)专业对口不容易

每年大量的高职学生面临顶岗实习,院校和专业需要有足够的社会资源支持,才能使每个学生走向他既定专业的岗位。有的院校因为规模及地理条件的影响,导致不能安排所有学生的岗位,有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企业,常常忽略了自己的专业要素。

二、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顶岗实习”。为了使顶岗实习效果达到一个新高度,高职院校往往会想尽办法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由院校、企业双方共同培养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通过生产等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要实现这种校企双方互动实践的顶岗实习教学和教学监控,则需要有力的管理及监控体系支持。

三、研究目的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环境艺术,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学科众多,但可以略分成三大块,即“美学、设计、工程”。如果说“美学”是这个专业的理论知识,那么“设计”和“工程”就是实践知识。设计与工程所包含的实践范围很广泛,顶岗实习的学生们可以进入: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效果图设计、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工程管理、施工监理等行业。同一专业如此多种类的实习岗位,是环艺专业的特点,这也使顶岗实习的管理复杂于其他专业。

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环艺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上述的分析得出:建立健全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监控体系,使环艺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受益,学生能以校外实习岗位为依托落实工作岗位,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的。

四、解决的问题

(一)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的含义

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用以保障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和监控机制,通过这套机制的有效运作实现顶岗实习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般由校、院(系)、室(专业)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二)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拟建

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监控假设有两个层面:一是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分为纵向和横向管理。纵向管理包括校级、院级、专业级的三级管理机构。横向管理是指校方对企业方的管理机构。二是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5个子系统组成,它们分别是制度子系统、目标子系统、运行子系统、条件保障系统、质量评价反馈系统。这5个子系统相互联系,最终使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1.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

为确保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实现对顶岗实习质量有效监控,我们将以校级管理为首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为教学指导,然后再由院级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和环艺设计专业级的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组成三级管理机构。在三级管理机构中,管理流向有至上而下和从下往上两条线路。至上而下主要是指,校级指导院级、院级指导专业级。环艺专业实习企业种类众多,院级指导专业级的时候就得因企业性质而异,制定适合不同企业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专业级更是要做到具体管理,如具体到某某老师管理进入某一类型企业的学生。从下往上是指,下级组织应将顶岗实习中各种有用信息反馈给上级领导,便于进一步优化和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校方对企业方的管理机构,存在校方三级机构任何一级对企业方的管理及互动,这是顶岗实习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其中,专业级是管理的关键,老师、学生、企业需要密切配合(见图1)。

2.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

顶岗实习的三级管理机制确定以后,还需针对其管理再建立一个质量监控体系,这样才能检验之前的三级管理是否有效、到位,它由5个子系统构成(见图2)。

(1)条件保障子系统

寻找一批稳定的顶岗实习企业(基地)对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有了稳定的实习地点,还需要稳定的师资力量,无论是学校的专业老师还是企业的“师傅”都得到位,否则学生容易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迷路”,偏离实习的目标,导致达不到顶岗实习教学的质量目标。这个子系统应由校、院级顶岗实习领导组来牵头完成。

(2)制度子系统

“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制度子系统就是“制度”的制度。顶岗实习中,校企双方通过各种制度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也通过制度来管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实现顶岗实习目标及目标考核。这个子系统应由院级顶岗实习小组来制定、实施。

(3)目标子系统

环艺专业顶岗管理的目标有:实习质量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等。其中质量目标是监控的重点。学生通过实习质量来证明完成顶岗实习任务的好坏。各项目标的制定对顶岗实习的效果非常关键,目标定得过高会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非常吃力;目标定低了会使学生觉得顶岗实习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轻视了顶岗实习教学。只有当目标设定恰到好处才能通过顶岗实习达到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这个目标由质量管理第三级环艺专业级的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制定,包括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

(4)运行子系统

只要是“监控体系”就会有相应的运作模式。高职环艺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运行机构、教学机构、管理机构、监控机构、评估反馈机构等。这些机构支持顶岗实习的三级管理。

(5)质量评价反馈系统

顶岗实习效果是好是坏需要借助环艺专业教学评估来实现。这项子系统实现评价资料评价各管理级别及学生、企业等,收集、整理评价资料以后,找到系统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五、结论与展望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第3篇

1、新兴的的教学模式相对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工作室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一载体,教学内容、角拾以及实习实践最后达到合二为一的目的,这样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封闭和压抑的形式。在这种模式之中,重视实践操作和效率,以完成技术项目为目标,在专业老师的主导下,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融合生产环节,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使教学与实践达到完美的结合。面对竞争激烈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最需要的能力是:自学研究、良好表达、管理组织、创新等待能力,通过学校这种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学生的上述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实践,这些都得益于工作室模式的自由和开放,进而使学生在自主、自立、自我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2、工作室模式基本特征

1)自由开放

没有传统教学中教室的压抑,充分与市场的实际需求想结合,学生在工作室中的学习和项目分析中,可以自由想象,自由自在、自我教育、从而把教学内容与实践进行自由地探究,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内容。

2)项目制

这类教学,不再以理论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以知识的实用性、连贯性、针对性为主。教师不再对教学起主导的作用,仅仅是指导性的作用,重心转移到学生个性能力的发挥上。工作室制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探究,交流与对话的过程。

3)教师与学生充分的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在工作室模式的教学之中,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学校相应地成立各类导师工作室,导师组成学术骨干,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同时对导师进行相应的教学资金辅助,解决一部分教学经费支出。

4)加快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以工作室为借鉴平台,学生直接参加与社会企业的生产,实现在校融入社会,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达到无缝隙衔接。

5)因材施教的团队教学

工作室学习的学生通常限定在6-15人,实现小团队的教学,进而实现因人施教的目的,改变传统大班级教学中无法实现个性化培养。导师依据各小团队的特点,个性化地为学生营造相应的学习和实践氛围,讲创作实践、项目实践、理论学习进行充分结合。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行形式

每个工作室由一名教师为导师,其他若干名教师为副导师。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它可分为一下几种模式。

1)专业方向的工作室模式按照不同设计专业方向进行工作室的划分与建立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产品造型工作室、饰品设计室等,这些专业工作室会成为学校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主干,在此基础上集成教学群,在各个专业工作室的相互协作中,逐渐形成学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网络系统。

2)个案教学的工作室模式会按照不同的授课内容,教师结合教学培养计划,提出个案设计要求不同的教师结合上课的内容,以个案的方式布置学生作业。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组成工作小组(一般以3-5人为一组)。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共同完成设计内容,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设计内容的讨论和交流,督促设计完成的进度,教学方式具有灵活开放的特征。

3)按照项目内容划分的工作室模式现代设计产业化下的项目实施与完成,需要各领域的知识综合完成,在设计过程之中,还需要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整合如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工作室同学要完成市场调研分析、设计定位、项目流程建设、设计展开、材料与加工制作、后期宣传推广等系列工作。各个子项目工作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研究方向上各自为政,但在各个学科的应用上,却是融合、自由、参与。在每个工作室的实际运行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激发,而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由此,学生的综合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4)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设立“企业采用奖”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工作室尽力增加大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营造学生之间比优,比强的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坚持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为自身今后专业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5)以专业开发为载体的工作室教学改革学生可以在工作室的设计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进而进行实践的操作和锻炼。在在工作室设计过程之中,研讨设计的一些优秀的设计方案,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发明与改良的新作品,鼓励学生进行专利的申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课程改革 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相互交叉,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具有整体的多学科表现特征的新兴艺术类学科。艺术的形式美感,科学的核心内容及技术的工艺特征完美地构成了艺术设计的全部内涵。它是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学科。艺术设计的特征具有:设计的创意性特征、设计的图形性特征、设计的产品型特征、设计的科学性特征、设计的工艺性特征、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设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凸显了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必要性。艺术表现存在技艺问题,技艺的训练需要实践教学。而且,设计艺术的专业特点较之纯艺术专业,实践性更为突出。不仅教学中要穿插大量的实践或实际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必须对产品或商品性质的实践因素及社会因素具备足够的认识,这种“实践”是与社会生活、生产加工相对应的实践体验,是设计艺术观念的物化,是由设计实践中产品流向的要求所决定的,是由设计艺术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但长期以来,在“重道轻技”、“坐而论道”的传统影响下,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艺轻技”的问题。重视艺术表现,重在造型教育,画图案,“画设计”,对所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与客户应对的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等知识的缺乏,造成设计人员更多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设计出的产品实用性不大或存在功能与工艺上的障碍。

改变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相对薄弱的状况,需要调整我国高等教育将设计艺术教育等同于纯艺术教育、只注重对学生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设计艺术教育中技术能力培养的格局,加强实践教学,加强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打破条块分割的教学结构,加强基础与专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衔接与渗透,在合理确立课程设置中理论教育的比例与分配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系统性,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一、围绕培养目标,科学合理构建课程设置体系

确立在艺术设计大专业下,发展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实用性强的多种专业方向的办学思路。艺术设计专业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动画专业方向、电脑艺术设计设计专业方向。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建立在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职业论证的基础上,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所从事的职业群及岗位层次,针对相应的岗位职业要求,确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实施学分制模块式教学,分公共课、公共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专业方向课。教学计划要根据专业发展、社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在考察的基础上每年进行一次论证修订,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和技能高度结合的应用型专业,需要的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专业课程设置,强调其职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知识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强化实践教学、增加技能实训。制定实践技能培训教学大纲,有目地、有计划、开设好技能实训课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一是课堂教学与市场教学相结合。改变过去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多以模拟设计为主,教师出题,学生跑图书馆找资料,东抄西拼,缺少创意和实践性状况。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商业运作,到企业商家寻找设计课题,参与各类设计大赛,进行市场调查、设计论证、提出设计方案。了解市场、熟悉商业运作及工艺流程,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竞争能力。二是专业教学与技能实训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工程项目实训,了解施工、材料、制作工序,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是培养学生面向社会,适应社会岗位职能的重要途径。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人有以下关于加强实习环境建设的设想:

1、每个专业方向建立专业实验室,完善学生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够直接进入工作状态,熟悉工作程序。

2、建立现代化的专业电脑设计室,强化电脑教学,电脑课程从一年级就应开设电脑基础课,三年不间断,由浅入深,学习各种专业设计软件,能熟练运用各种软件进行辅助设计。

3、与合肥市、或其他周边城市的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完善实习的管理制度,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于工程设计与制作,了解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及施工管理。

4、动漫学院成立经济实体。集对外经营、课堂教学、科研开发为一体,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搞好综合利用,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发和拓展设计项目。

5、广泛开辟就业市场。进一步开发建立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把就业、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学学分制管理为中,完善动漫学院就业信息网络,拓宽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定期组织企业商家来学院举办人才招聘会和讲座,为学生创造施展才能的环境。

6、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制定艺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组织教师参加专业设计、工程类资格证考试,加强对现有教师的职称学历培养力度,定期组织年轻教师到企业实习,参加各类大赛展览、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中国分类号:TG802

1.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教育部高教司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建设是三个关键环节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力杠杆。

2.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训基地建设

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二则对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连接社会和学校的坚实桥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使之成为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教学模式。

2.1.1建设校内实验室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效果图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电脑实训工作室和材料与施工工艺实验室等,分别对应各专业教学课程。实验室的建设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组建,是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公司化运行方式建设和管理,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管理公司化,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校内实验室建设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

例如:AutoCAD电脑实训工作室是一种配备多媒体教学的投影设备,结合电脑实际操作实训,辅以全套教学课件,综合完成项目化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教学硬件设施。电脑实训工作室大多模拟设计公司的里面的布局,设有学生工作区、教师工作区、出图打印区、讨论区、资料室和休息区等。学生工作区有配备较高的电脑供学生使用,出图打印区配备彩色打印机、扫描仪和CAD绘图仪,资料室提供艺术设计专业所需要的专业书籍等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室里查找相关的专业书籍资料,以便更好的完成项目任务。休息区和讨论区是为了创造协作学习的工作环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就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沟通。同时实验室应建立和完善实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工作。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1.2加强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和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各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实际项目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首先,应构建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艺术专业教师团队,优化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其次,应建立教师进修、学习、参加技能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号召老师走出校外,承接实际的工程项目,既能为社会服务,也能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最后,应聘请相关企业专家为客座讲师,组建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一方面,企业专家站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主持相关项目的设计及实施,他们最了解设计使用者的需求,并能准确把握市场的趋势。另一方面,企业专家因为长期处于生产第一线,容易因为用户需求、市场、经济利益等因素,忽略了设计项目的创意性、研究性,高校教师与学生恰恰弥补了这一问题的不足,因为高校教师长期从事科研与教学的任务,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而学生则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思维比较活跃,创新意识较强。因此,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是实训基地建设课程的重要途径。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设施和场所,更是为学生创造了与社会就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就业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社会,胜任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设计公司,进行项目现场教学。可以把教学地点设在施工工地、材料市场、会展现场等,由企业设计师和行业专家为学生讲授最新的专业信息和行业发展情况。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一个安稳有序的环境,形成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拓展写生、考察和实习基地建设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写生、考察和实习显得及其重要,所以高校要重视这三个基地的建设。写生和考察是学生专业课中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美、开阔眼界、吸取设计灵感的大好时机。要安排好每学年的校外风景写生和考察的时间和地点,写生要到保留有原始生态美的地方,诸如安徽皖南、甘肃敦煌、太行山等地。考察一般去大城市中去,比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这些城市都是设计比较超前的,有着先进的设计理念,通过考查能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专业知识。写生和考查不仅仅在于专业技术的加强,更重要的是切身了解各地建筑结构和民居特色,以及宗教文化的传承,切实体验其相辅相成的环境和氛围,从中获得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信息和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将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应用到以后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去,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

2.2.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注重学历转变到重视专业技能。从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更加需要专业技能,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毕业生更加容易找到就业岗位,所以让学生在就业前掌握全面的专业技能非常必要。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的的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3.5+0.5”的模式,三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过长,半年的实践时间太短,学生无法很好的完成实践的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求。“3+1”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包括“3”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毕业设计两个部分,即学生入学后的前3年在校主要进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最后一年是毕业设计实践课的学习,学生要通过学校推荐或自己主动联系公司和企业,去参加实际项目的学习和制作,最后以实际的工程项目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通过“3+1”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来进行,能缩短学生转换角色的时间,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提倡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2.2.3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实训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延续和深入。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学生不但可以丰富专业知识,拓展理论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有理论丰富的专业教师、有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实际的设计项目、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各种专业的设备。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条件,让学校的专业老师和企业的设计师配合起来,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把公司的设计师请进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把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企业真正做设计、做项目,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2.2.4建设校内生产性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重要的实践教学课堂,是教师得到锻炼和施展才华的主阵地,是学院服务社会行业的主渠道。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正是根据大学教育发展规律与教育文件要求,促进学院实践教学的建设;同时,更是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生产环境相一致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与专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创业要求而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学院开展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硬件条件的建设,而且还是一个由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学生组成的设计制作工作团队。按照设计公司的模式,广开渠道,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的资源,将实际的设计项目引入教学课堂,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专业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实际项目设计与制作。将教学内容与设计项目相结合,将学生实训学习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充分体现产学研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项目设计、制作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无缝对接的需求。从而提高就业机会。

3.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让校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互结合、形成互补,促进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全面开展。一方面,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掌握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老师积累了设计项目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及实践教学能力。既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及地方经济,又是对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林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12

[2]邹阳.环境艺术设计实训教学建设之浅析[J].读与写杂志.2010.9

[3]曾丽娟,吴健.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