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初级职称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水泥的选择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因是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水化热。应优先使用低热或者中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
2.粗细骨料的选择在选择粗骨料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的砾石。在选择细骨料时,采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减少水化热。
3.外加剂的选择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水泥水化率,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水化热,放慢温升、还可掺入适量合适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4.适当配置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5.设置后浇缝,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并加快散热,降低内部温度。
二、施工控制方面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并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水化热释放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易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因此,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的影响。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预埋循环冷水管,人工导热),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3.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说明进行养护,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快基础土的回填速度。说完大体积混凝土,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现场用工管理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总承包企业和劳务队伍的管理矛盾。就目前的工程技术而言,普通民用住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本身的施工难度不是很高,施工质量的保证重点在于施工人本身的管理。作为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份子,越发的感觉到这个矛盾是越来越突出。建筑工程分包包含了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专业工程施工或劳务作业的承包发包关系。分包活动中,建筑施工企业是分发包人,建筑劳务企业是分承包人。在确定分包关系后,需要签定分包合同,其工程施工交由项目经理部执行。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项目部对工程分包队伍的管理与控制。有利于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进行选取分包队伍,优化工期。但不足的是在执行中,容易造成信息不明,从而形成“难管”的局面,公司对分包的管理流于形式,因此需要公司、项目部建立良好的管理组织架构是工作的重点。建筑市场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逐步建立。这个问题也是经常听到一些建筑行业的老同志经常提起,说以前的施工队伍是多么多么的听指挥,安排工作,推进工作都是非常的顺利。建筑市场改革之前是施工企业自己有独立的施工队伍,固定的班组人员,现在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个事情都是讨价还价,以前是卖方市场,现在转换成了卖方市场。对劳务队伍管的严了吧,工人是说走就走,不管话,工程质量又是不能保证。从上面的分述中表明分包合同签订必须规范。现在市场中多数的项目分包合同评审流于形式,过于简单,缺少相关人员的评审意见,并不同程度的存在未按规定对分包合同进行逐级报批、备案的现象,分包合同范本推行不广,所签订的分包合同条款不规范,缺少严密性。大部分就是项目经理或相关人员随便看看,写几句话就形成了合同文件,反过来看看,这种合同连协议都不能算合格,于是在后期的分包合同在争议的解决、工人工资监管的方面产生诸多问题。大部分项目部劳务分包合同中没有附带劳务花名册及劳务人员的有关资料,现场的指纹打卡还是面部识别仪都是草草的走形式,于是乱象丛生。合同先干后签,边干边签,干了未签合同的,这些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三、从业人员数量较少,队伍选择管理不力,造成进度、质量、合同纠纷层出不穷,集体讨薪事件时有发生,就我分析,这个原因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多点开花,愿意参与到建筑市场中来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现在的建筑主力军多为60、70后,80后的年轻人比例较低。年轻人在本地,就有大量的就业机会,工资待遇也相差不大,他们不愿背井离乡,到这个有苦又累的行业中来,导致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2.各地建筑市场生机盎然,全国各地搞开发建设,相关从业人员在本地或者是本区域就会有大量的选择面,人员数量少,工程数量多,导致用工难度加大。
3.现在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对孩子比较宠爱,不愿让孩子到这个行业中,他们更愿意让下一代上大学进修,或者学习一门技术。
关键词:水文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前期工程质量的控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和保护水资源、防洪抗灾都是首要解决的重要任务。近些年国家加大对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新建、改造水文站、水位站和水文巡测基地等建设。使得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已经大有改观,通过技术的改革,测报手段和水平都有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规程规范,对工程制度实施严密的监督推行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助控制的管理结构,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其本身工程项目多而杂、单项工程量较小的特殊性,还是存在一定的工程质量控制问题[1]。
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前期需要按照国家水资源的总体规划对项目进行初步的规划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设计书等初步规划内容的进行。但是一些步骤和内容合并处理。水文基础设施整体工程项目复杂,单项工程量小,选址范围较为局限,一般都处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带,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果建设前期不能够合理的进行规划和设计,难以对工程质量做到有效控制。因此,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前期首先需要对项目选址地带进行精细的勘测工作,为水文基础设施工程结构选型、整体工程造价和技术施工安排提供依据,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保障;其次,水文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者需要聘请经验丰富的水文工作者,根据水文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地质勘测结果设计出成本较低、实用性较高的水文基础设施;第三,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初步设计需要经过论证和审查才能够报批[2]。项目的负责人可以委托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关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的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论证和审查,目的是为了补充、调整和修改初步设计中的失误和不足之处,以免出现施工期间发生问题需要修改设计,耽误施工。
2 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准备和施工期间工程质量的控制
2.1 项目招标
在水文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不宜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需要对竞标单位的施工经验、技术和信誉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筛选。水文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一般规模较小,总利润空间较小,有的项目甚至都达不到招标的最低标准,如果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很容易会导致中标单位偷工减料以谋私利的现象发生。同时,又由于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对施工单位的专业要求较高,因此,在招标允许的范围内,施工单位的水文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经验及技术也必须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3]。总之,以合理的水文基础设施工程造价选择信誉好、水平高、经验丰富、综合能力较高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2.2 质量监督注册
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强制性监督,项目负责人需要及时对工程质量监督进行注册,保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早介入水文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进一步规范和落实[4]。仅仅靠监理单位一家控制质量是不够的、
2.3 图纸审查
加强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是保证水文基础设施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施工设计图纸是水文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依据,如果出现偏差或失误将会造成工程质量隐患,严重的会导致工程事故发生[5]。因此,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严密的审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或修改。未经审查的施工设计图纸严格控制,不能够使用。审查过程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的代表参与,经过修改和完善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完成图纸的最终审查工作。
2.4 规范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关系紧密,工程项目较为复杂。近年来,许多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发生因使用劣质材料或施工技术管理欠缺现象而导致工程返修,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规范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设计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等。只有完善体系制度,加强管理和控制力度,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真正落实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
2.5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水文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宜采取缩短工期、日夜赶工的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式十分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隐患,造成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巨大损失。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充分发挥质量控制管理的指导性和约束性。对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更要严格要求,出现问题严肃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另外,工程质量控制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工程质量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工程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具备牢固的质量意识,一丝不苟的按照标准监督和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项目情况[6]。对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使用以及技术的运用等都需要严格把关,确保水文基础设施工程每一道工序的严谨和质量。
3 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工程验收期间工程质量的控制
3.1 控制工程验收
对于单项工程验收时应该重点检查施工原材料、混凝土结构、机电产品等是否按照项目要求进行,各部位单元工程资料是否完善。要求所有资料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准备,项目负责人需在单项工程验收结束后10工作日内在质量监督机构核备验收结果及相关资料。
水文基础设施工程整体验收时,需要核查所有单项工程是否全部验收通过,是否已经在质量监督机构核备验收结果集相关资料。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出现未处理完全的事故不能验收。另外,水文基础设施工程整体验收需要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的完善度以及工期、工程实体质量、外观等是否符合项目合同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验收通过后项目负责人需在10工作日内在质量监督机构申请核定验收质量结论及相关资料。
3.2 竣工检测
水文基础设施工程评定前需进行各方面的综合检测。项目负责人需根据检测结果对工程质量的检测项目、内容等进行规划,完成后教育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可以委托经验丰富、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竣工检测[7]。
3.3 工程审计工作
水文基础设施工程竣工后应申请验收主持单位对工程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应对项目负责人编制的财务决算认真审查,提出问题后进一步修改,最终形成准确的财务验收资料进行存档。仅靠项目负责人委托事务所审计是不够的。
4 结束语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是保护和开发水资源、防洪抗灾的重要工程建设,但由于其本身特点,导致工程质量控制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水文基础设施工程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否则,不仅影响水文基础设施正常功能的发挥,还造成了国家的经济损失。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因其自身特点对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各级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协调合作,根据水文基础设施工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控制力度,使用最合理的成本建设功能最佳的水文基础设施工程。
参考文献:
[1] 杨玉春, 刘其龙, 汤满兴, 戈树明. 试论水文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8):295.
[2] 杨德志. 浅析建设单位对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J]. 人江, 2010, 04(25).
辅助单元是冷却液集中循环处理系统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它主要实现冷却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浓度监测、温度控制、油水分离等功能,满足机床的使用条件,并且提高冷却液的使用寿命。
冷却液集中循环处理系统的车间布置
1回液地沟的布置
如前所述,回液单元主要有地沟回液和管道回液两种。管道回液与管道供液相似,本节只讨论地沟回液方式的布置。回液地沟做法是在厂房地坪上开挖一条由冷却液至处理站房的地沟,沟内安装一条U字形钢沟后,沟两侧再回填土至地坪。地沟开挖时注意要有1%~2%的坡度,使冷却液可以自然回流。冷却液回流地沟一般做成明沟,上面铺设花纹钢盖板。地沟在布置时一般要考虑如下几点:
1)地沟总路线最短。路线越长设备成本越大,且能耗也越大,对车间物流、设备布置也有一定影响。2)尽量减少转向,转向太多容易导致切屑堵塞。
3)尽量不要横穿车间物流通道,特别是有载重车辆行驶的通道。如果一定要穿越物流通道,地沟一般改从通道下穿过,同时需向结构专业提出地面承载要求。
4)注意与厂房立柱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与立柱基础承台相碰。如图2,地沟中心与厂房立柱中心的距离L一般大于1500mm。
5)与公用地下管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避免发生交叉。
6)考虑车间以后发展需要,尽量留有必要发展空间或考
2供液管道的布置
供液单元是将冷却液通过泵组和管路系统从处理站房泵送至各台机床的设备,它的布置主要受机床位置和处理站房位置的影响。在处理站房位置和机床位置确定的情况下,管道的路线应尽可能最短,路线越长设备成本越大,且能耗也越大。供液管道的布置需考虑尽量利用建筑物的立柱、房梁、网架等结构进行支撑,其中利用厂房立柱安装管道支架是最方便的,所以设计管道时最好沿立柱沿线进行布置。同时,管道布置时需要与公用专业进行沟通,避免管道之间相互干涉。如果冷却液回流采用管道回流方式,则是在各台设备的冷却液排出口位置设置一个小型积液槽,再用泵和管道将冷却液泵送回处理站房进行处理。整个管路系统的布置与供液管要求类似,只是需要注意不要与供液管相互干涉。
3处理站房的布置
处理站房是设备集中放置的区域,包括过滤设备、供液泵组等。由于过滤设备、供液泵组有一定噪音,所以处理站房一般布置在车间外,布置的原则就是距离冷却液使用地距离尽量短,同时不影响厂区物流,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冷却液处理站房里面的主要设备有过滤机、供液泵组、储液箱、排屑器、压块机等。过滤机一般为长矩形,方向垂直于回液沟方向布置。排屑器、压块机与供液泵组分别布置在过滤机两端,储液箱靠近泵组布置。站房的大小B×L需考虑各设备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操作或维修空间,一般设备相互之间距离要大于700mm。如果采用的是地坑形式的站房,则是将过滤机和供液泵组安置在地坑中,地坑大小E×F要有足够设备安装、操作空间。同时,地坑与厂房立柱之间的距离D需要与土建专业进行沟通,避免地坑与厂房立柱基础承台相碰。一般D≥2000mm。处理站房大门尺寸和出口区域大小需考虑切屑运输工具(如叉车)的进出和周转空间是否足够。处理站房设备布置见图3,处理站房剖视图见图4。
土建设计要求
1回液地沟的土建设计
回液地沟一般由U型槽钢制成,沟的槽体均是钢板焊接而成。如图5,钢沟由钢制支架支撑,安装时需要土建专业考虑预埋铁,用于钢支架的固定。预埋铁埋在钢筋混凝土土墩里,一般3000mm一个。钢地沟一般宽400mm~500mm,为了安装施工方便,通常土建开挖范围需要2000mm,待安装完毕后再进行回填。
2供液管道的土建设计
供液管道的支撑一般由两种形式:一是地面支架支撑;二是利用屋梁、网架、立柱等建筑设施进行支撑。地面支架支撑需要在地面搭建钢支架,对车间物流有一定影响,所以尽量不采用地面支架,而是通过在屋梁、网架、立柱等建筑设施上安装管道支吊架进行支撑。管道支吊架支撑需要根据供液管道布置情况,向土建专业提出支撑点的位置和相应载荷大小和方向。载荷大小可以根据所选标准规格钢管的自重加上充满液体的质量进行估算。
3处理站房的土建设计
站房设计时需考虑设备大小和物流通道,同时留够设备安装、操作和维修的空间,如果设备太大,可考虑设备安装后再进行封顶或做墙。由于过滤设备通常质量很大,所以需要向结构专业提出地坪或地坑承载要求。
过滤设备安装地坑通常要设置预埋件,需要在设计时与设备人员沟通明确各类预埋件位置、载荷大小、回液入口位置等。地坑还必须做好防水处理,防止内渗和外渗。如果地坑的位置与厂房立柱距离小于2000mm,且无法调整时,需要向结构专业提出将厂房立柱基础承台落深到地坑底面以下,避免发生干涉。处理站房地坑图见图6。
公用设计要求
1动力设计
冷却液集中处理系统的工作所需动力介质一般是压缩空气,压力在0.5MPa~0.6MPa,主要使用的位置在增氧装置和气动阀门处。设计时需要向设备厂家咨询具体耗量。
2给排水设计
冷却液集中处理系统容量通常在几十立方米甚至上百立方米,所以需根据换液时一次性灌满所需的时间,来设计供水的最大流量。平时运转时冷却液会有一定的消耗,需考虑进行补水,补水流量一般设计为2t/h~5t/h即可。使用冷却液集中处理系统可以延长冷却液的使用时间,通常可以使用1a以上。所以冷却液集中处理系统不需要经常排水,但一次性排水量较大且不可直接排入市政管道,设计时需要考虑满足能力的污水处理站房。
3采暖通风设计
冷却液集中处理站房一般不需要进行采暖,如果厂址在北方气温很低的地方,可考虑采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