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说明文的作文

关于说明文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说明文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说明文的作文

关于说明文的作文范文第1篇

注意:若以下内容与学校对论文的写作要求不一致,请以学校要求为准。

一、关于论文选题的要求

(1)必须在本专业范围内选题,不能选与本专业无关的题目。

会计学专业选题的大致范围包括(可参考所附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仅供参考):

①会计方向

②财务和财务管理方向

③资产评估研究方向

④审计与会计制度设计方向

⑤电算化会计研究方向

⑥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方向

(2)理论性不能太强,应选择能联系实际的主题来写(如不能写“企业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研究”;如果选题符合要求但无法或不易联系实际来写,也应重新选题;对不易获得实例或数据的选题也应重新确定题目)。

(3)选题不能太大,主题必须明确(如“论企业财务管理”就没有一个明确主题,太大太空)。

(4)只能有一个主题(如“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就包含两个完全不同的主题)。

(5)题目必须清楚完整地表达论文主题(如“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可以作为论文的写作主题,但作为论文题目则不合适,合适的题目例如“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

注意:如果原所选论文题目不符合要求或无法完成,请尽快重新选题并发送至我的邮箱(xinyg@126.com)。

二、论文选题与写作步骤

第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找出当前与本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研究现状。 第二步,根据资料收集的难易程度及本人的专业爱好确定一个论文写作的初步方向(即主题,以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以及大致所需的参考资料(初步确定,可根据写作进度随时修改补充)。

第三步,收集资料。

(1)应根据确定的主题有针对性地收集所需资料;

(2)资料可来源于网上、学校图书馆或资料室、公开的企业信息(如上市公司年报,统计年鉴等)、各种专业数据库,也可以自行购买与论文主题相关的专业书籍。

(3)注意收集的资料应尽可能全面,应涉及到论文主题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使后续的论文写作有足够的参考资料;

(4)应收集最近年份的文献资料,不要收集过于老旧的资料(经典文献

资料除外);

(5)应收集与论题相关的参考文献12篇以上,含两篇或以上英文文献。 第四步,分析整理资料(将所收集资料归类,并以此作为确定论文提纲的依据)。

这一步很重要,应在分析整理所收集资料的同时,对资料进行分类,这个分类也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的初步框架(即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请重视!

第五步,列提纲。根据所收集资料及其分类确定论文写作提纲,相当于目录但比目录更详细,应在前一步分析整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

第六步,修改提纲,完善论文结构。

应按基本逻辑关系修改论文结构:理论概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步属于理性分析的过程,应在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对论文提纲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七步,应用资料(将所收集资料的相关内容应用到至论文相关部分)。 第八步,修改完善论文并重新收集所欠缺资料(修改所应用资料并加入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完善论文结构)。

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尚有应补充的文献资料,则应及时重新收集。资料的重新收集工作应根据需要贯穿于论文写作的全过程。

对于实证论文写作,则应进行相关实证分析(如提出假设,建立分析模型,收集和选择数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

第九步,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注意:不能长篇引用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应对所引用资料进行必要修改加工,并加入自己的观点,对直接引用未经删改的文献资料应注明出处。

三、正文的逻辑关系

引言之后的正文章节安排应注意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的逻辑关系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文部分必须遵循这样的写作思路。

论文各章节内部也应注意逻辑关系,逻辑关系不能混乱。

正文应包含以下内容:

⑴相关理论介绍。

⑵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

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具体撰写论文时,应在符合一般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再根据本人论文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应补充和调整。

四、关于正文写作

在正文论述中应根据论点加入相关实例、数据或案例,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不可仅有单纯的文字论述(实例或案例应恰当融入论述当中,不要将案例作为单

独一章)。

五、关于标题规范

⑴标题含义应清晰完整,不应太省略;

⑵论文总标题应反映论文主题;

⑶各章节标题应高度概括所属章节的内容,即标题应与内容一致; ⑷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15;

⑸标题中不能出现标点符号。

关于说明文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说明文阅读;写作;提高实效

在多年的语文学习和文学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学生们对叙写人物故事、表达情感等方面都有相当丰富的语言基础和写作表达能力。教师们对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和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作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如此,教师在说明类文体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上并没有全然忽视,不论是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还是学生说明文的写作教学,也进行了多方探索并有所收获。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三单元导语提示:介绍事物要抓住特征,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该单元收录的说明文基本上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有效地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的准确认知,还能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合理预设,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用仿写、缩写、改写等方式,进行说明文写作实践,阅读与写作二者整合,也很有教学实效。

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手段高效地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赵州桥有一些了解,课件中关于赵州桥的图片展示直接唤起学生的关注热情。学生的口头描述五花八门,让他们当堂将自己所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并通过展示台展示,再互相点评,会发现他们大多思路凌乱,表达有偏差。趁此时机导引学生品味赵州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学生就能有效地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而周密。茅以升是一位严谨的桥梁专家,他的语言极有分寸。他说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 句中 “左右”一词表明作者的推测。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一句列出的数字精确,准确地向读者介绍了桥的长度和宽度。这样的语言表达都是作者尊重客观实际所使用的语言准确的表现。

俗话说: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园林。网络上关于苏州各个园林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繁多,制作成短篇播放给学生欣赏,往往能引来他们对美的惊叹和对祖国的自豪感。眼前所见的“图画美”在叶圣陶《苏州园林》中一一得到印证,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怎样体现图画之美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就有全面的了解,进而对我国的园林艺术有所了解,并有效地提高审美素养。

于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上映的大型纪录片《故宫》(精华版),据说播出第一周的收视份额达到8.05%,这样优秀的资源在教学中自然不应错过。在学习《故宫博物院》之先,可适时安排学生观看电视纪录片《故宫》的部分内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课堂教学有效蓄势。

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再通过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从不同角度有效地落实说明文的几个重要知识点。本单元各篇目显然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教学可结合各文本的显著特点,逐一落实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点,而不需面面俱到。仍以本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作为目标来谈。在体会了《中国石拱桥》语言的准确性之后,进一步把握说明方法就水到渠成了,文段中对“两个小拱”的诠释,说明其结构坚固,“列数字”说明其历史悠久,“引用”则体现了赵州桥的优美形式,这样一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便突显而出。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学生了解了说明方法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彼此的关系,在阅读《苏州园林》的时候,就能较轻松地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发现中心句能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的这一重点,对本文总分的结构形式和主次分明的逻辑顺序也就一目了然了。《故宫博物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空间顺序而编选,让学生根据平面图来理清文章顺序应是本文的教学的一个便捷的手段,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空间顺序。教师利用课件,借助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向学生展示故宫平面图。学生在观看过纪录片后,总可以对平面图说道一二,本文的教学课堂便有了适当的切入点。在之前步步为营的基础上,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详略主次安排、空间方位词的运用等知识点,都可在此一文的学习过程中一一把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要让学生培养能力,应让其掌握些规律性的东西,而它是在实践中体会到,不是靠知识积累所能得到的。”在这一单元中进行阅读与写作二者整合,让学生在积累说明文的知识、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语言的实践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可有效体现课堂的价值。《课标》对说明文写作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阅读教学是可以激发学生写作说明文的兴趣的,把握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试着对以上三篇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改写、缩写、仿写,写作目标不大,难度低,学生会兴致盎然。

关于说明文的作文范文第3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江苏  孙仁超)

    1985—1994的10年,高考作文命题一直沿着“隐中有变,变中求好,稳定中有所开拓与创新,发展中渐臻成熟和完善”的道路健康地前进着。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推进中学作文教改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正因为具有导向功能,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也就成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课题。基于高考作文题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创新性,我们认为,未来高考命题走向将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

    写作内容联系考生实际,题材的广泛性、角度的多向性保持不变,而命题的时代性、思想性、针对性将进一步加强。《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考试说明·考试内容》中说:“本《说明》……贯彻《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中小学语文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的精神。语文测试要……重视考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深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将会逐年提高,高考作文命题加强时代性和思想性势在必行,这也体现了命题的针对性。也许有人会说,要避免猜题押题,就得有意绕开社会上的某些热门话题,不出紧扣形势的题目。笔者认为,“增强时代性、思想性”并非直露地去写关于“香港问题”、“市场经济”、“反腐败”之类的作文,而是通过一种寄寓性的隐性命题来体现。由于受阅读、分析、审题、立意等因素的制约,没有一定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不善于想象和联想的人,无论怎样猜题押题,都无法写出像样的文章。

            二

    作文方式还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轮换采用,但必然以材料作文为主要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是恢复全国高考统一命题以来,在教改中创造出来,经过实践的检验,为语文界所普遍承认的一种好方式。它的限制性和灵活性统一的特点,使其具有命题作文无法具备的优越性。《考试说明》中对选择、填充、简答等基本题型均有试题示例,唯独对“作文题”以一个“略”字暂付阙如,其实,材料作文这种方式完全可以肯定下来,并举出典型的试题来示例,使《考试说明》中这一模糊部分明朗化起来。至于材料作文的限制则不会过多、过严,限制性和灵活性将趋于和谐的辩证的统一。

            三

    写作格局继续保持大小作文搭配的样式,而一大一小将作为主要格局被固定下来。笔者认为每年考一大一小两篇作文是科学的、合适的。全国卷1990年出现过一题三做,但其中填描述性文字(字数限定在5—15字之间),只能算是造句类的练习,这种练习完全可以归入Ⅱ卷的主观题中进行,就像1993年新高考第22题那样处理。还有1992年全国卷考过两大作文,记叙和议论平分秋色,这也不够恰当。因为350字的作文,非驴非马,亦大亦小,区别度不大,水平高的考生难以发挥,水平低的却易于藏拙。

            四

    文体考查仍为四体并重,交替使用,但与全卷的配合将更趋协调;近几年,议论文的主角地位又将恢复。高考试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阅读测试中选用了议论文和说明文作阅读材料,那么作文中就可考查记叙文和应用文。这样对考生四种文体的读写能力的考查就全面合理,且全卷更显得协调,只要两年轮换一次即可。至于推测议论文在未来的二三年内又将唱主角,并不是笔者对议论文有什么偏爱,而是根据大纲精神和教学实际才作如是说。记叙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初中生偏重于形象思维,作文理应以记叙文为主;而高中则不同,高一要求“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高二要求“阅读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写一般的议论文”,高中生偏重于逻辑思维,故应以议论文为主。再从作文评分来说,记叙文的评分误差也大于议论文。至于全国卷1993、1994连续两年考记叙文,是因为命题者要打破高考作文复习迎考重议论轻记叙的思维定势,避免高考作文命题模式的僵化,才采取的临时措施。

关于说明文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般而言,作文复习备考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依据:一是自2004年正式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二是语文考试大纲,三是上一年度的高考作文试题。前两者是理论性的政策依据,后一个是现实性的实践依据。有了这三个依据,才会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和可悲。

(一)《课程标准》是新世纪关于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学习目标、评价方式等的纲要性文件,其中虽未正面涉及高考,但有关写作方面的基本理念和主张,其实已对近两年的高考产生了潜在而又现实的影响。梳理其要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与认识――作文的“本”与“源”。写作的源头活水应是现实生活,学生作文中的假话、空话、套话之所以成为一种令人忧虑的普遍现象,是因为缺乏丰厚的生活积淀,三点一线式紧张的学习,单调的重复,程式化的训练,割断了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养料的脐带,为此,《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

为打开学生眼界,提高其认识水平,增强认识能力,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学生应该“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要求,

3.道德与审美――作文的灵魂与品位。道德是一种美好高尚的人性,是对人的行为的最高要求,也是最低要求。语文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对以中华民族道德伦理为核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虽然我们不主张文章中人为的、刻意的道德说教和泛道德化的倾向,但提倡文章要表达作者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人性修养。大凡好文章都能以其情感的美好而给人以道德的启迪和提升。关于审美,不独阅读教学中有,写作教学中同样存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课程应“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表现在写作中,就是能以审美的眼光来对待作文这个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让写作过程成为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关于说明文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河北日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荷花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九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