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社团活动总结

计算机社团活动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社团活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社团活动总结

计算机社团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既包括隐含在显性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也包括表现为其他以非课程形式存在的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及精神文化的内容。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课程,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情境中,通过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因素,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在高职院校,通过营造职业文化的精神导向,进行工作过程的学习设计,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历练,可以有效地发挥隐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隐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化,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个大项,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而职业核心能力并不是一种单纯智能结构的能力,其组成还包括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知识和技术应用的能力,是一种行动实践能力。行动是职业核心能力形成、培养和训练的基础。因此,其培养需要有一个来自多方面的教育实践体系的支撑。在体系中既要有体现为显性课程的课程培训专题点拨,也要有体现为隐性课程的、来自环境和行动的历练养成。隐性课程通过在学校环境中提供场景、营造氛围,感染和熏陶受教育者,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发挥以下作用:

1.导向作用隐性课程的资源隐藏于学校活动及整体环境之中。这些资源以暗示的方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对学生具有潜在的规范、导向及个性发展塑造作用。学校的活动、学校的环境、学校的制度、学校的氛围等都在认识上给学生提供参照体系,它以隐蔽的方式,在暗示中把有关道德的、审美的、知识的经验传达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之中,并传递给学生。这些因素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学生提供行为导向。隐性课程对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属于现实教育,具有很强的影响和导向作用。

2.渗透作用隐性课程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学生来说,学校的一切隐性教育因素都具有发挥影响的某种潜在可能性,他们在从事一定活动的过程中,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隐含于其中的隐性课程的教育。隐性课程中学生进入角色的过程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没有人向他们发出指令,他们在无意识中得到教益。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职业核心能力会受到个人潜质或先天性格的影响,往往在潜移默化的过程或环境中养成。例如:沟通交流的能力会受到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个体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环境或氛围的影响带动下,个体的这种能力或潜质可以得到强化和提高,环境或氛围具有带动养成的作用。再例如,学习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这种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广泛使用,是人的社会本能和生命的原动力,需要显性课程以外的隐性课程在多渠道发挥渗透作用,给予强化和提高。

3.强化作用隐性课程具有长期性、间接性,通常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多种多样的途径持续地影响着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等精神世界,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强化的过程。学生从学校隐性课程中通过情感融合过程的习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在一直持续的作用下不断强化,进而固化。其效果也可能在走出校门经历与社会的磨合后还会产生作用,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中,一旦养成就很难发生改变,会持久、深刻地作用于人的心理和言行,甚至影响人的一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通常以“冰山模型”来解读,水面上能看到的是人的职业能力和行为,而基础部分的培养,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互容、互补、互动,可以起到强化学生的意识和行为的作用,从而增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基于隐性课程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

高职院校利用隐性课程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主要存在于精神文化、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领域。应注重在校园氛围中营造职业文化的精神导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工作过程的学习设计,在行为培养中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历练。

1.营造职业文化的精神导向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基于职业理念及相应价值观的形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营造职业文化(包括企业文化、专业文化等)氛围,是贯彻高职院校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为培养现代企业人的高职院校,应倡导具有职业文化特色的校园精神导向,广泛开展职业价值观文化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此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氛围。职业文化的精神导向具体体现为校园文化与专业文化相连接,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专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来自相应的职业文化。高职院校的专业根据职业或职业岗位群设置,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每一个专业都明确地指向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有很强的职业性。专业的价值理念是为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服务的,专业的内部成员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也必须符合相应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规范的要求。在高职院校里,时时处处营造专业标志,烘托专业气氛,使校园文化与专业文化相连接,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做铺垫。比如:水利类高职院校在校园内设计水利设施(人物)景点,倡导水利人不畏艰苦、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精神风范;电力类高职院校吸收先进的企业文化的理念,把电力企业所崇尚的安全意识、质量观念,服务至上理念、敬业精神渗透到学院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等做法都值得借鉴。另一方面,应注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高职学院在精神文化的培育、提炼和形成的过程中,引进企业文化,校企文化融合,是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为培养现代企业人的高职院校,更应加强体现社会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理念、富有高职特色的育人环境。要加强与企业的衔接,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企业精神文化,从而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产生共鸣。建设具有企业文化、行业精神、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教风、学风,广泛开展行业价值观文化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成功企业的经营案例、企业文化选粹为素材,大量充实和应用于教学活动和学生第二课堂中;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载体,搭建校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设计,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