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会计信息化

高职会计信息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会计信息化

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第1篇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摇篮,是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机构。为使高职会计专业能在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不断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利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信息化的会计人才。因此,进一步实现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非常重要。

2会计信息化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2.1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

从管理角度来看,会计专业可分为以核算为基础的课程和以分析、管理、决策支持为基础的课程。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的技能和知识结构培养方面都是以手工会计来进行设计的。因此,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任务势在必行。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必须围绕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来展开,重构会计专业知识,并将其与会计信息化的工作岗位联系起来,进一步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2.2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

大量实践表明,通常情况下,大中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程度非常高,而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现程度较低,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将教育目标在横向方面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机构上,而在纵向方面应定为在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上。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在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转变以手工制作为处理手段的思维方式,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变为以信息化处理手段为主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会计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2.3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在会计专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在科学分析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

2.3.1进一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大量的典型案例,“边讲边练、多讲多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2运用网络教学手段

会计课程与会计专业项目训练,都应要求学生实施现场案例、演练现场场景,这不仅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条件达到“一人一机”,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网络支持,以利于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学生按时提交课堂作业。

2.4建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是服务于企业的,是为了满足企业需求而存在的,所以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实践教学,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使其能胜任各个会计工作岗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应设置实践模块,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实践模块要包括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纳税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基础会计实训模块等。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5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培训

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时,应着重加强教师参与会计信息化技能的实践,将实践结果同教师的考核、职称等挂钩,从而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技能实践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信息化实践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师资水平,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

3结语

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第2篇

(一)课程的性质。

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属于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融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会计方法、会计理论、会计操作为一体的交叉型课程,本课程系统完整地介绍如何运用财务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将企业经济业务通过会计软件进行会计的记录、计量、计算、报告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生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信息、会计报告的现代会计信息技术方法,旨在培养高职学生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要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工作岗位的基本专业技能。

(二)课程设计理念。

一是紧盯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职业需求开发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开展广泛的专业调研,不断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二是课程开发路径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紧密地与会计软件应用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合作,贴近社会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通过工学结合,解决好“如何学”的问题。三是将课程的学习和会计从业资格认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按照基于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念,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行动以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为主线,采取任务驱动式或者是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以真实业务的案例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乐学促勤学,以勤学强能力,做中学,看听学,教中学,学中悟。融“教、学、做”为一体。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一)能力目标。

以会计信息化实践操作的各个模块为内容,熟练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点,如记账凭证录入、总账期末的会计处理、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的核算及供应链管理等。能熟练、正确地进行操作,提高会计电算化实务处理的专业技能。在操作能力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能够用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正确地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完成各项会计工作。在维护能力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会计软件内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能够及时地解决和排除会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故障。在管理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胜任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员的角色,具体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管理等工作。

(二)知识目标。

(1)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基本定义、基本原理;明确企业会计信息化组织制度、组织过程以及相关内容;(2)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编程及开发过程;(3)掌握财务会计软件各个模块的结构联系及操作过程,能够熟练应用;(4)掌握财务软件的综合业务处理。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巩固前面所学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同时,进一步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开发原理及业务处理过程,培养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兴趣,完善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包括: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从业资格、中级会计从业资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以企业真实的业务资料为一个项目,使学生置身于企业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各项任务,或者与别人合作完成建账初始、基础设置、财务处理、会计报表、购销存管理等一系列具体的会计工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案例教学法。以一个企业真实的会计资料为案例,仿真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让学生犹如置身于某个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岗位,独立完成账套初始、基础设置、账务处理、报表管理、购销存管理等具体工作任务,有效地缩小了学生在学校实践学习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的差距,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能在企业上岗,做到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相适应。3.角色扮演法。根据会计工作性质的要求,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体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财务软件各模块的操作方法。例如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企业财务部门的审核会计、出纳会计、系统管理员、主管会计、成本会计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掌握各岗位实际操作运用及各分工和衔接的工作。学生通过角色变换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了对会计信息化岗位的理解,增强了自身专业技能。4.小组讨论法。制定《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实施和管理提纲、计划,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具有团队合作、团结奋进精神,并能做到集思广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针对已经确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课堂上,通过详细讲授、总结、提问和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理论上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还作为课外作业来布置并及时批阅;对于上机操作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除了加强课内上机练习以外,还重视课外上机练习操作;将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期中、期末考试的主要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把握本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被确定为考试课,满分为100分。成绩在85分以上为优秀、在75-85分之间为良好、在60-75分之间为及格、在60分以下为不及格。采用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各部分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3∶7的比例加权平均后汇总而成。平时成绩:是由形成性考核,即过程考核和课外作业组成。期末成绩: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统一命题,分A、B两套试题,从拟定、校对、试做、审批等环节来严把试题质量。考前由系部从中任取一套来统一考试。最后由任课教师统一流水阅卷,并以班为单位,进行试卷分析。

五、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第3篇

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主要由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改制而来的,办学条件也是按中专或成人教育目标的要求配置的。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在课程设计中不重视实践环节,实践课时普遍过低,有的甚至没有开设专门的实训课程,加上部分教师还不能适应这种“角色”转型,在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仍沿袭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更不注意会计软件操作与手工操作的对比性教学,造成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深、动手能力不强,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2.课程设置不科学,没有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首先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培养目标分解出学生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再由此决定应开设哪些课程。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有的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没有明确思路,开设课程的随意性较大,例如:有的学校还开设与专业培养目标无关的《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等;另外,有的学校开设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比例远低于手工会计课程比例,没有开设必要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维护课程与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化相结合的综合实训课程等,实践课时占总课时中的比例偏低,使得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实践环节与实际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结合不够紧密。

目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普遍依赖已建立的实验室开展模拟教学,很少有机会进入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验室模拟的实验内容主要源于相关课程教材上的内容,使用的教学软件也是多为用友、金蝶为主。但是现实中,企业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往往多种多样,其内部的运作是各不相同的,包括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等内容,学生往往没有办法接触到,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只是死板地依照教材开展教学,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很难适应工作。

4.师资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中从学校到学校的学科型教师仍占有很大比重,普遍缺少具备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既懂计算机会懂会计的会计信息化专业师资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学校普遍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多数“双师型”教师是应试型的“双师”,比如参加某些相关课程的培训,或是参加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他们往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他们普遍缺少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常常出现理论课中未涉及到的一些现实的具体问题教师就难于把握的情况。

5.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办法,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过程化考核大量占用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使得多数学校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主要还是注重结果的考核,例如: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账套后,教师通过检查学生提交的会计分录序时账簿、科目余额表、相关报表等文件结果的正确性等。由于不重视过程考核且考核存在较强的滞后性,因此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目前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也主要是应试式的,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由此造成了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二、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1.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高职会计信息化老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始终以“应用”为主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在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中强化针对性和应用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广义来看,不同的会计信息化软件的操作步骤或界面可能不同,但操作流程是一样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操作流程的教学,并始终要与手工操作进行对比性教学。

2.科学设置课程,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第4篇

一、 会计信息化含义及特点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的性质为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其特殊性可想而知。立足于会计学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立足于信息科学层面分析,它又属于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会计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学科的分支,信息化学科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会计信息化均有所表现,会计信息化的研究角度可以是信息学科本身。会计信息学和会计学也是从属的关系,服务于会计管理,会计学相关理论同样也是会计信息学的理论支撑。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1、更加全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业务中的方方面面也开始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会计信息化得以实现。2、更加开放。会计信息化背景下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时传递信息变得更加及时且能够实现共享。通过高效信息渠道的建立,使得企业内外部能够更好的完成信息的采集从而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基于网络,各部门及机构的工作变得更加便捷。3、会计工作集成化。会计信息化必定会重整传统会计组织,并导致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根本性变化,形成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比如“虚拟企业”以及“数据银行”等。而这些变化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会计信息集成化的实现。4、建立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职能不仅仅为会计信息的提供,在信息提供的空间其渠道上也逐渐走向多元化。5、会计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会计也增强了其反映职能。具体来说,在计算机环境下,信息处理成本得以降低,财务会计在其各项业务的处理如确认、计量、记录以及呈报中可供选择的方式方法也随之增加。6、会计实务更加准确。管理会计在实现信息化之前,企业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实时联动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在发生业务之后才会在财务上有所反映。7、能够更好的预测未来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越发复杂,市场供求的变化、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化,竞争对手也变得更加变幻莫测,而在生产技术退推陈出新的情况下,内部生产工艺也变得越发复杂,企业员工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加,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等层出不穷,企业掌控起来也存在较大难度。

二、高职现有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相对较低

尽管素质教育是我国多年来一直所倡导的,但是从教育实践来看,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根深蒂固,尤其是高中阶段,分数成了唯一追求,根本无暇顾及提核能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在学生的选拔中也是完全参照分数,通过设定分数限制来确定具体学生的录取情况,而高职院校中所选拔的学生通常都是一些文化课成绩较低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之后,因为会计专业对于实践能力更为重视,专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有所忽视,这就使得会计专业学习难免陷入困境之中。而会计专业学习对学生理论功底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这是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提升的基础,所以,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也因为较低的学生综合素质而受到较大的制约。

(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尽合理

高职高专中的会计专业当前的课程体系的运行基本是按照“两条线”进行的,一条线为会计专业理论,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以及成本会计等实践课程体系,第二条线为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体系,包括计算机基础、会计应用软件以及程序设计等。尽管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也有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设计,能够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课程体系运行的“两条线”方式较难对学生的涉及和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的能力以及开发和实施会计软件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故而,针对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研究其课程体系,完成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促使现有的“两条线”体系被打通,促使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使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三)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不合理,适用教材偏少

会计专业教师不但需要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同时在应用能力上也需要达到较高的水平,而当前具备较高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非常紧缺,这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造成了严重的制约,教学内容完全达不到会计专业的基本要求,在专业课程中,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很少涉及。另外,当前与会计专业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类教材也相对较少,很多教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选择计算机专业教材,而这就使得不管是课时还是教学内容及实验环节上,都无法符合会计专业的实际需求。而且针对设计、分析及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教材也极为匮乏,对于学生对会计信息加以利用以及预测、决断、分析能力的培养毫无裨益。

(四)实验教学项目严重不足

在现代会计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并需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且实践环节还需要加以不断的突破,应该通过实践基地的建立、校企合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产学研并举并措施真正开展会计实践教育。但是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过程可知,会计教学改革还处在看不清未来的阶段,学校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方面还显得不够积极,财力物力的投入也显得不够充足,这就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无法对专业知识加以更多的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此外,从校企合作来说,学校也并未深入探索,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环节必然会较为薄弱,所学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变成为一句空谈。

三、会计信息化趋势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要通过积极的引导真正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得高职院校能够真正将高质量会计人才输送到社会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下述几点深化改革。

(一) 明确培养目标 ,调整并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

在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中,高职高专院校无疑是主力军,在当前会计人才培养中,供给断层现象非常严重,而这样问题的解决需要高职院校从下述几点付出不懈努力。第一,教学目标的确立,要致力于为企业培养会计信息化高端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定位必须要准确、清晰。因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是一个特殊的培养方向,难度也较大,所以,高职高专院校首先要从教学目标上予以确立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的指引。因为不同院校在人才培养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该才能够自身特点出发,确定较为适当的培养目标。当前,以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为依据,会计信息化人才包括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以及操作人才三大类。高职院校在具体考量中应该参照这三大层次,保证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依据自身情况真正培养出有特色的学生。通过不断调整及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人才需求层次的不同,致力于不同各类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管是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还是具体的软件操作能力都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

(二) 灵活设置课程体系

作为应用型的高端人才,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所以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将课程体系的核心设置为信息化,传统的课程界限也需要予以打破,重新进行课程设计并对课程组合予以优化。学科体系的建立应该保证其严谨性和和血腥,学科体系的基础应该设置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及审计等,主干课程应该设置为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等,通过模拟实验的开展,分层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也可以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如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实行双专业、双学位等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知识范围的拓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够较好的引导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对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起到了较好的优化作用。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

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第5篇

摘要:以2013 年江苏省会计技能大赛为背景,通过对全省47 所参赛高职院校会计软件进行抽样调查,对用友新道软件和厦门网中网等软件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各高职院校会计软件运营现状,并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比较分析,找出其矛盾和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为高职院校实施会计信息化项目提供决策支持,为满足学校教学、技能大赛、社会培训服务三方需求,在成本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视角;现状;问题;解决方案

一、会计技能大赛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概念提出的必要性

围绕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教学更需要强化技能训练来实现目标。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提出的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改革、改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当前技能大赛已经是各职业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技能大赛已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应。通过技能大赛折射出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寻找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路径,即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模式、优化实训基地等诸多方面来实施。

二、基于信息化视角下的江苏高职院校会计软件运营现状分析

经过市场调查,结合此次江苏省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实际情况,目前江苏区域内现有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金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厦门网中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信息化软件运用较为广泛。特对典型四家会计信息化软件提供商比较如下:

第一,在市场应用上,用友会计软件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第一,应用范围最广,U8.72 会计软件也是目前市场上普及率最高的一款产品,金蝶会计软件次之,新中大会计软件最后,用友会计软件对学校以后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第二,在教学支持及服务上,用友会计软件和金蝶会计软件均可满足教学需求,用友新道和金蝶在本地都有分支机构,服务上都可以保证及时和延续性,但用友新道作为专业服务教育的企业对院校客户更重视,服务更专注和细心。教学配套设施也更齐全,对学校教学帮助比较大,可以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交流。

第三,在大赛支持上,用友新道是全国高职技能大赛会计赛项指定服务商,目前U8.72 为江苏省会计技能大赛竞赛软件,同时也是全国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比赛平台,全国各高校可以参赛,通过比赛一方面检验会计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对学校进行宣传。

第四,在培训应用上,用友会计软件和金蝶会计软件由于应用广、受众面大,对社会人士的吸引力更大更有帮助,两家软件提供商都可以考取全国工业信息化erp应用证书。

三、会计信息化软件运营存在的具体问题

1.江苏省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软件运营水平参次不齐

高职教育经历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无论在硬件环境还是在软件配置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江苏区域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学校办学体制、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等因素决定了各经管类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软件建设的不均衡,所采用的会计软件提供商各有不同,会计实训室建设投入相差较大,但仍有部分学校尚未配置会计信息化软件。总体上讲,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南高职院校因为地缘优势在会计信息化软件经费投入方面相对于苏北高职院校走在前面,同时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也要好于民办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

2.现有会计信息化软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日常教学要求

会计业务流程的处理复杂,所涉及到的各类单证种类比较繁杂,这些内容单单依靠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充分地领会和掌握。因此有必要通过场景模拟和动手操作来强化学生对一些关键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而会计信息化软件能够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进行模拟,在学校里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能体现真实会计岗位工作的实训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性,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缺乏对会计专业教师的培训

由于会计软件不断更新升级,原有的教师掌握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有待进一步培训提升会计技能水平。

四、会计信息化软件运营优化的对策

1.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各学院有待重视会计信息化软件建设

信息化发展的今天需要培养学生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会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领导重视会计信息化软件建设,在实训场地、师资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要有保障。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财务软件采购管理,针对财务软件存在质量和功能的参差不齐的问题,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应当在财务软件招标过程中选择行业中功能齐全、质量过硬的财务软件,不能出于廉价或其他目的选择一些质量差的财务软件来进行会计实践教学。

2.不断优化设计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功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第一,相关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会计信息软件进入市场运作的门槛,对现有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提供商进行资质审查,对不够资格的企业进行取缔,建立行业准则;第二,针对会计实践教学呈现的问题要求软件提供商积极研发、提升会计信息化软件品质;第三,对已出售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升级和优化。会计信息化软件不同于大众商品一次性买卖,软件提供商应该及时根据财经法律法规体系、税务制度的改革而不断更新现有软件。软件提供商在保证信息化软件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后续服务,这样才能适应高职院校日常会计教学需求。

3.加强会计信息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及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会计专业教师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该要求软件提供商定期培训会计专职教师,同时提供去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会计专业教学往往教师教学能力较强,而实际运用能力却十分有限,改变师资力量的现状,就应当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均衡提升。

五、总结

基于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软件运营调查,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会计软件实训室构建水平,为高职院校实施会计信息化项目提供决策支持,也有助于满足教学需求、技能大赛要求和社会培训需求,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和协会四方资源共享。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软件建设是不断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目标,有必要做好会计信息化软件中长期建设规划,以满足各方需求。

参考文献:

[1]阮红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