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准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提高教学技能、形成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如何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是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在影响教育实习的众多因素中,教育实习环境是影响实习教师实习效果、形成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支持性的教育实习环境,如实习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对准教师教学失误的容忍,重要他人如指导教师的认真负责等,有助于提高实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树立教好学的自信以及激发从事教师职业的热情。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实习环境是教师教育的关键,它需要高校和中小学学校建立有效的教学实习机制,为实习教师向教师身份与角色的成功转化提供契机。
二、理论文献
关于“认同”的文献涉及研究的各个学科领域,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现象学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认为,在哲学领域,“认同”这一概念由于涉及变化性与同一性的关系问题而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1]方文在《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中追溯了identity在哲学上的“同一性”,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揭开自我同一性争论的开端,经过洛克、休谟等到波洛斯基主张用历时同一性来挽救同一性。[2]
在心理学领域,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主要包括对自我独特性的感受;对过去和未来之间内在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感受;内心的和谐一致与整体完全的感受,对自我形象与儿童期的认同能够综合成一种有意义的整体而产生一种和谐感;对其所属的社会或次级团体归属感,能感觉到自我对他人的意义,并主动符合社会群体的期望和知觉。[3]
在社会学领域,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镜中自我”的概念。个体是在与他人交往互动的过程中,透过反映自我的“镜子”――他人的评价、态度等――认识和把握自我的。[4]继库利之后,乔治•米德认为自我认同是在重要他人的认可和影响的社会压力下形成的。自我是由主我(I)和宾我(me)构成的,“宾我”就是社会在自我中的反映,代表的是他人的观点。“主我”是具有内省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部分,在“宾我”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一种回应和反馈的作用,真正的自我就是“主我”与“宾我”进行对话的讲坛。[5]
在社会心理学的视阈内,特纳和塔吉夫(1986)区分了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塔吉夫在《群体关系的社会心理学》一文中提出了社会认同产生的三个心理基本过程,即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6]
在语言学领域,詹姆斯•保罗•吉认为“Identity”即“Kind of person”,他提出了四种不同的身份认同形式,即自然认同、组织认同、话语认同和亲和认同。所有的人的身份都是多元的,是与社会中的表现相关的,人们的多元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认同形式,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下都在不断地变化,具有模糊性和不稳定性。[7]
三、研究参与者
研究参与者媛媛(化名)本科就读于中国中东部省区的一所师范院校,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由于考研需要,虽然联系了教育实习单位,但并没有真正参加教育实习。硕士就读于中国北方一所师范院校,学习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专业,硕士阶段没有实习安排。硕士毕业前夕到成都某小学实习,通过教育实习自身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无论是自我认同还是对小学教师职业的认同。由于她实习的特殊性,岗前实习的支持性环境对她影响甚大,对其进行研究无疑对了解一般状况的教育实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研究分析
在马克斯•范梅南看来,自我就是我们内心中的一种体验,由于自我的含义是模糊的,充满歧义的,以至于最好把它理解为自发形成的。[8]本文对自我认同、身份认同并未做区分,倾向于从体验同一性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概念。研究资料主要来自对媛媛的三次访谈,包括两次面对面访谈和一次电话访谈。研究分析突显了自我认同和话语认同的作用。
1.我眼中的“我”
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认识是自我的核心内容。对于硕士实习教师媛媛而言,她在步入实习前以及实习过程中都渗透着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即我眼中的“我”,在某种程度中规约着媛媛的行为。自我觉知理论告诉我们,内省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自我觉知理论,在我们内省时,我们会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与价值观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9]
“当小学老师不是我的初衷”
“当小学老师不是我的初衷”,表明了媛媛很看重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观念也是基于自我反省基础上形成的。媛媛的初衷抑或说职业目标是什么呢?她认为,已有研究生学历的她再去做小学教师觉得很委屈,心里难免失落。她最初想当一名大学老师,可是考虑到现实情况,硕士生不能当大学老师,就不得已放弃,中小学也不想去。她说:“我最初想当大学老师,可是后来觉得研究生不能当大学老师,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对不对?后来曾经想过当一名中学老师,但是当中学老师,觉得就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说中学孩子比较大了,就很难管理。他们的思想也很成熟。其实我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人。我比较追求那种很自然、简单的东西。然后,就觉得当中学老师也不好,当小学老师,那时候也不想。”从媛媛的叙述中可以看到她对理想和现实都有着比较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基于自我认识基础上的。
初上讲坛――“很差”
媛媛实习之初对自己的讲课非常不满意,她觉得很差。她说自己在讲公开课《小闹钟》时感觉很差。她觉得“当时教学目标不清楚,有了一些教学目标也没有办法落实到位,因为不会组织课堂。虽然说知道那些教学环节,但是那些教学环节只是为了教而教,并不是为了学生学而教”。媛媛在无形之中是在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我的表现,并对自我做出评价的。
通过内省来认识自我,就是哲学中常说的“我比你更知道我自己在想什么”。它强调了“第一人称的权威性”。但是在英国分析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看来,第一人称权威是不存在的,我们不是直接了解自我内心想法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间接来了解的。[10]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自我认同的第二路径,即通过观察自己的外在行为来认识自我。
“我当不好小学老师”
这是媛媛在实习初对自我的初步认识。这种自我认识是通过实习的外在表现得出的结论。她说:“我就觉得自己不适合当老师,就觉得自己表达能力不行。第一,知识储存量不够,第二,说话比较直、比较硬。我不会模仿,刚开始我跟你讲‘这一节我们来学习《小闹钟》’,平吧?(指语气)有一节课语文老师说,‘这一节,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闹―钟!(抑扬顿挫)’。她读得很好,你就感觉很好,感觉不一样。”
“教师职业是一门技能,是能够学会的”
媛媛对自我的认识还体现在实习中的进步,这让她觉得教师职业是一门技能,是可以学会的。她认为,不会模仿,语气硬是可以克服的,只要用心就可以。在访谈中她说道:“你看我现在和你在聊天做访谈,对不对。然后我既然能学来,就说明我已经会模仿了,而且有一点进步了。以前我就知道叫‘小闹钟’,我不知道还有‘小―闹―钟(语言有起伏)’的区别。”
她认为教学中的一些技巧是可以学会的。她谈到自己在上《迷人的夏天》时,指导教师对其指导的感受。她认为指导教师细致的教学技巧是可以学会的。比如说过渡语的使用。她说:“郭老师给我改了很多过渡语,过渡语很重要。比如说我在讲完这篇课文的时候,不是有生字要预习吗?我刚开始就不知道怎么来说,我可能就说,‘好,孩子们,我们现在一起来读一读生词宝宝’。我可能就这样说。但是郭老师就这样说‘孩子们刚才读得可真棒!你们课文读得太有感情了,郭老师手里的生词宝宝忍不住跳出来,要和你们一起来玩儿”。(语调较高)就这样。媛媛觉得这些技巧都能用上,她说:“这些过渡语能用得上,我就当时只是听她这么讲,但我没用,但是这样一指导我就知道自己该怎么用了。”
2.他人眼中的我――“镜中我”
根据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自我认同理论,透过他人的“眼睛”是认识自我又一重要的方式和维度,毕竟我看待自己的方式不同于他人看待自己的方式。而且,“自我概念不是在单独的背景下发展的,而是在我们周围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与他人接触,我们的自我形象将会是模糊的,因为我们不会把自己看成与别人有区别的”。[11]总之,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分辨自我与他人以及确证对自我的认同。
初步印象:“硬”
媛媛谈到她刚实习时学校老师对她的印象,上课很“硬”。她说:“我刚去的时候,他们中的好多老师都觉得我像高中老师。刚开始去的时候,他们说我比较硬,比较严肃,他们说,平时看你乐呵呵的,笑眯眯的,但是你上课怎么这么硬啊。感觉你就像教高中学生一样,比较有理性,教小孩不是这样的。”对于“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媛媛后来做了补充,“硬”不仅指表情严肃、语气硬,关键是语言没有“起伏”,不能“读出语言表示事物的那种感觉”,比如通过读《小闹钟》能够感受到小闹钟嘀嗒嘀嗒的声响,通过读《弯弯的月亮》头脑中就能浮现出弯弯的月亮。
鼓励:“挺像老师”
媛媛对自己的第一次课《小闹钟》感觉很差。校长和听课老师在鼓励的同时,也会提出中肯的建议。她说:“学校肯定会提出一些建议,就是你一些方面的不足,但是我们学校很好,校长和老师都很好,他们首先说你的优点,其次说你在哪些方面改进,他们从来不直接说你不行,他们只是说,哎,讲得不错,挺有老师范儿的,觉得挺像老师的,但是有几个点如果改一下这节课就更好了。这节课有问题他们会跟你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文化中这种话语的认同无形中会坚定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校长的鼓励话语是她反复提到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
“我现在并不是看你们课讲得怎样,你们肯定没有老教师讲得好。但是你们很有潜力,你们既然能把功课做得好,能读某某高校的研究生,就说明你们很有能力。关键在于你们想不想当老师,想不想当一个好老师,想不想把孩子们教好。可以这样说,你们成为一个好老师最好要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我们就是打算这样来培养你们的,三到五年把你们培养成为一个好老师,五到八年把你们培养成为一个名师。只要你们有信心,只要你们愿意学,肯定能做得很好……”
从詹姆斯・保罗・吉提出的身份认同理论可以看出,校长的话语塑造了媛媛的自我认同以及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同时校长的话语基于其自身地位,在某种程度代表了学校组织机构对媛媛能够当好教师的认同。这都会影响到媛媛的自我认同和对教师职业的认同。这从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你就感觉有人在信任你还鼓励你”。“我自己觉得自己真的就能当一个好老师,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很有信心。”
3.“有课感”
媛媛的公开课《迷人的夏天》得到老师的评价是“有课感”。在媛媛看来,“课感”就是在上课时,自己和学生共同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过程,心无旁骛的感觉。媛媛描述了这种美妙的状态。“讲这一课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你自己进入状态了。你说街上飘着五颜六色的衣裙,我真的就看到那是一幅画面,街上各种颜色的衣裙在飘着。从冰箱里拿出西瓜,我自己就能闻到西瓜的味道。”“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比如我问这孩子说,夏天到了,你有什么感觉?我当时就是忘记了别人,我就是在问他,有没有感觉。他说的时候,比如,夏天吃西瓜挺爽,然后他就会这样说。他说的时候就像平时对话一样。他们认为这样就是课感。因为以前我有些紧张,比如说话的声音比较小,他们就没有说。最后一次课,一讲完《迷人的夏天》,他们就说这节课非常有课感。我们有三个实习生,他们说三个人中间你最有课感了。”她还通过比较前几次的讲课来说明自己的进步。“我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很紧张。总共去了八位老师和领导,我就特别紧张,我说话的时候基本上就看着天花板或地面(哈哈哈),我很害怕。这次上课的时候,我就没有太注意后面坐着的老师。可能比较自然,就是一个上课。我就是觉得我是和孩子们在上课,和孩子们交流。呃,就不想老师会对我的课有啥评价。”
“有老师的范儿”
对于“有老师的范儿”,媛媛的理解是在着装、语言、体态等方面有老师的样儿。她描述了上《迷人的夏天》时,由于校长给了前次课的建议,自己的着装有了改变,比较正式的着装改变了自己的外在形象,看上去像个老师,“自己就觉得挺有感觉,挺像个老师”。而且上课语言表达流畅、干脆,语气坚定。“我自己觉得说话比较流利和干脆。说话,这种感觉像老师。”还有站在讲台上不要来回晃动。媛媛尤其对比了自己的着装变化,“我头几次上课的时候,穿那种圆领的T恤衫,七分裤。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校长说不行,以后要穿正式一点。我就买了一件小外套,西装那种,那天就穿高跟鞋,我自己觉得挺有感觉,挺像个老师”。有老师的范儿意味着自己角色的变化,身份的改变,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是全方面的,意味着走向并显现自我的成熟。职业装实际上在塑造职业认同方面起着潜在的作用,它起到社会分类、社会比较的作用,从而把自己归入某一群体,以示与其他群体的不同,从而可以强化自我认同。
五、研究结论
自我认同的本质就是自我多样性中的同一性。无论自己的内省、观察还是他人的“眼睛”获得的体验都是自我显现的多样性,在这种多样性的显现中,展现了自我本质。自我的存在方式决定了自我的显现方式、自我发展的可能性。我眼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也许不同,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也许是实现自我认同的关键。媛媛的案例中成功实现了二者的统一,即媛媛认识到自我呈现的多样性,体验到自我认同与话语认同的契合,实现了自我认同体验即自我认同感的统一。
媛媛的案例的特殊性在于她一开始就赢得了组织机构的身份认同,尽管她是实习老师的身份,学校和老师都把她当做自己人来看待。这主要体现在校长的话语上,校长在其进入学校实习之前就进行了引荐。媛媛说:“在我们到学校实习之前,校长已经在学校的例会上通报有三个部属师范类院校的研究生要来实习,希望老师们不要对我们有太多的要求,希望在校老师多多帮助我们。”这种话语身份建构的认同同时也意味着学校组织机构的认同,从而为媛媛创设了一个支持性的实习环境,让媛媛觉得他们把自己当做“自己人”来培养。指导老师和指导行政的密切配合、原生态课堂的展示、中肯的建议和肯定的鼓励都提升了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从不愿做小学老师,做不好小学老师,逐步树立起做好小学老师的坚定信念,实现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媛媛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出支持性环境是如何塑造了自我认同及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显现出实习环境对实习教师成长的影响。
本文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知识转化与身份获得:实习生与重要他人互动模式研究”(批号:10YJA88001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5][8][10]马克斯•范梅南,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陈慧黠,曹赛先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0,114,125,129.
[2]方文.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陈香.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核心概念的阐释[J].前沿, 2010(4).
[4]范松楠.符号互动理论的源起与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0(4).
[6]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3).
[7]James Paul Gee.Identity as an Analytic Lens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J].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Vol.25,2000-2001:99-125.
[关键词]地方综合院校;师范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培养全部由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的做法正逐步打破,一个相对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地方性师范院校通过更名、升格或合并共建等形式,纷纷向综合性院校发展,这些地方院校原有的师范专业还很大程度上作为办学特色予以保留。这种地方性综合院校主办师范专业的体制成为新时期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地方综合性院校办学模式复杂化和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背景下,师范专业学生素质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今天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就是明天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有知识、有能力、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包括地方综合性院校在内的师范教育主办者的共识。
一、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利弊因素
(一)地方综合性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利因素。一是可发挥地方综合性院校相对而言在学科门类、办学规模、学术层次上的优势。依托综合性院校中占优势的学术资源和师资条件,为师范专业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地方综合性院校中的师范教育专业从原来比较单纯的教育性专业融入现在的学术水平较高、学科空间较大、师资力量较强的学科群之中,师范专业的学生有条件参与非师范专业的专业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学习,打破了传统师范教育中封闭性的教学体系,提高了师范教育的教学层次。特别是地方综合性院校较为显著的学术性发展目标能够开阔师范专业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师范生研究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实验和社会实践机会,有利于促进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三是由于地方综合性院校具有多学科、高水平、强师资的优势和长处,容易实现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学科互补、交叉影响和有机融合,有利于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二)地方综合性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一是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办学目标,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办学目标相对师范院校而言,更注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师范教育被综合性院校多元的发展目标所淡化,师范教育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给素质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地方综合性院校的管理统一化与师范教育专业化目标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分散在许多专业性学院或系部中,各个学院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条件来安排和组织师范教育活动,全校没有一个统一的负责组织和管理师范教育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部门或单位,师范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比较分散。再加之综合性院校重视学术上的成就与科研成果,很难对师范教育的专业化要求予以特别的重视或保证。学校的许多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运作,都可能难以照顾到师范教育的特点。师范教育的特点难以在学校的宏观管理制度中得到体现。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三是一些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师队伍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地方综合性院校中,课程建设的重点转向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内容上,师范性课程被相对淡化,师范性教育类课程无论开设门类还是课程时数都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许多综合性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从来都没有从事过师范教育,有许多人甚至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对于师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比较模糊,造成了其在办学思想、教育目标、学生培养标准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忽视师范专业学生和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差别,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使师范专业特点被湮灭,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加强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教师担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特别是地方综合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一)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是克服地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弊端的现实需要。如同上文分析,地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在推进师范教育由封闭性向开放性发展,发挥综合性院校学术资源和师资优势,促进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融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给师范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曾多次参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的修订,他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给教师素质培养带来的一些问题表示了深切关注。他曾撰文指出,“本来国家提倡开放型培养师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让一些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也来培养师资”,但是事实上综合性大学没有做好准备,也还没有提出培养师资的要求;“师范院校转为综合大学是历史必然,但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应该说,这三个条件在我国基本具备,但还不充分”。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专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体制中,必须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以克服现实体制中的弊端,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师培养需要。
(二)当前师范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随着师范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型,收费并轨、自主择业,师范专业的保障措施被逐步取消或者有名无实;再加之教育岗位待遇不高,直接导致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不高和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普遍在二本学生中招生,一般仅达到当地最低录取控制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坦言:种种因素导致师范生生源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源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有的学生考入师范专业后,因为个人素质基础等原因,根本无法适应师范教育的专业化需求,在基本技能、师范素养等方面根本无法满足教师职业的需要。教育专家顾明远也对此颇有同感,“总以为现在不包分配、就业困难,教师职业比较稳定,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会多起来。事实并非如此,许多青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当教师”。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现状迫切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关于目前所培养出的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顾明远教授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现在的师专生,却是高考队伍中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只达到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师专的专业分科较窄,学习的课程缺乏小学教育应有的科目。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会唱善跳,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但是师专的学生都来自高中毕业生,可塑性就不如中师生,艺术素养和技能都不如中师生。再加上高等学校那种专业的导向作用,不利于培养小学教师。不论专科学校还是本科院校,强大的导向是报考研究生。在这种导向下,教师教育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专科或本科毕业的小学老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由于现在综合性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师范专业学生师范能力的弱化,很多师范专业学生受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语、计算机等过级考试上,忽视了对基本师范技能的提高,相当多的毕业生表现出对基础教育现实的不适应。“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需要对学生有热情,需要有点奉献精神,这种勉强为之的人怎么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
(四)基层教育的改革需要地方综合院校师范专业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为伟大时代赋予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课程观、课程意识、课程技术以及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时代对人文精神的呼唤,有赖于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这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需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作为地方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必须不断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
三、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
知识、能力、素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三要素。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培养出未来合格的人民教师,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构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和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发展现状,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师范人格训练。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师范专业学生严谨求实、依法从教、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培养他们“爱教育”的情感,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以积极的情感献身教师职业。
(二)师范技能训练。适应基层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强化师范专业学生对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课程设计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使他们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师范业务能力。
(三)人文素质训练。充分发挥地方综合院校人文底蕴丰厚、学科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学生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质培养,形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兼容并蓄的知识结构。
(四)艺术素质训练。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文化传统,形成师范专业学生的良好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掌握基本艺术技能,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研究性学习能力训练。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研究性学习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耐得清贫、甘于奉献的思想,善于调整、勇于经受挫折的意志,与学生、学生家长、领导及同志友好协作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完善自我个性修养。
四、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改革课程体系。优化素质教育课程结构。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程结构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素质的培养。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应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五大模块: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人文艺术素养课程、其他自修课程。(1)教育理论课程主要是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史等。(2)教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教学方法和基本教育技能,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教学技能、微机教学、教育科学方法等。(3)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依托地方综合性院校教学中实践面广、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完整的优势,把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课程纳入学校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从教职业道德、师范实战技能,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校内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学模拟、中小学生活动组织等;校外主要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习、送教下乡、义务家教等。(4)人文艺术素养课程主要是扩大师范专业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大学音乐基础、大学美术基础、电影艺术鉴赏、戏曲艺术欣赏等。(5)其他专业课程主要是充分发挥地方综合院校学科资源的优势,师范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非师范专业课程的选修学习。完成相关课程学习考核,可获得相应课程选修学分。以上五类课程的实施形式分成三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指定选修课。必修课力求精益求精,选修课力求面广,指定选修课力求实用。这些课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全过程。
(二)强化实践教育,提高师范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实践指根据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要,从学生入校起安排实践训练,做到专业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并重,学生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齐头并进。一年级主要是观摩性的专业教育见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明确教师职业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感染学生施教情绪。二年级主要是学科性教育实践,如结合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参观、考察、调研等,学生边进行课程理论学习,边进行专业实践。三年级主要进行岗位模拟实践。一方面,利用寒暑假期,学生以小组形式自我组织临时教学队伍,学校安排带队教师,以送教下乡等形式进驻学校,组织假期学生教育辅导,学生进行试讲、自我评课活动,强调学生自我教育、相互启发;另一方面,在三年级学期末最后两个月时间,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试教活动,师范专业拟定模拟教案、班级活动模拟方案、课堂模拟讲课,教师指导,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各个具体环节的职业要求,形成职业理性认识。四年级主要开展顶岗实践,撰写毕业论文。四年级一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为期约四周的教育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带队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双方指导,让学生处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体验。顶岗实习完成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职业体验,再组织学生开展毕业生教育论文写作,形成教育反思和心得体会。
素质实践教育主要是根据地方综合性院校的特点,充分发挥地方实践资源优势和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专业、师资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师范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利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城镇、农村、工厂、学校,开展社会调查、扶贫帮困、科技社服务等活动。师范专业学生还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组建科技活动社团,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竞赛,师范专业学生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与其他专业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专业融合与素质提升。
跟岗学习是顶岗实习前的重要环节。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安排一周到一月的跟岗实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认识一下实习环境,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体会实习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磨练学生意志,为最后的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跟岗学习情况个人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跟岗学习情况自我鉴定1转眼间,五天的跟岗活动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五天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走出园门,学习别人之长,再是感谢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们给我的指导和帮助。在跟岗学习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武进机关幼儿园教师的刻苦专研的敬业精神。回首这些天的学习,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半日活动、有大教研组活动、有集体备课等。下面我就具体讲讲我的感受:
一、环境美
走进机关幼儿园,就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公共环境极具特色,充满童趣,教室环境体现主题活动情况,并能结合季节来布置。家长园地展示了一周教学和每日具体的活动,而且很好地结合了十个“一”工程的内容,让家长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这非常有利于引发、支持孩子们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二、常规细
观摩了各年龄段的半日活动,我感觉老师更关注的是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如点心前要洗手、便后要洗手,而且要把衣服束在裤子里,这是老师们一直在强调的事情。还有是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参与晨间活动时的习惯,非常注重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还能根据季节的不同每天为孩子提高不同的水如生姜水等,预防感冒,增强孩子的体制。
三、教学实
在跟岗学习中,我听到了更多的真实的常态课,它既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太多的花俏。这样的课堂让我感到朴实、自然,更让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工作态度、专业素质,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关注。有的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的注重孩子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的注重孩子经验的分享、能力的提高。正如庄春梅老师说的“一沙一风景、一花一世界”,每个老师各具特色。
四、注重游戏与户外活动
老师每天总能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力求活动的丰富多彩,并能较好地融合了民间体育活动,如在玩垫上游戏时,老师一会儿让幼儿学习毛毛虫爬,一会儿复习螃蟹走、一会儿再玩侧滚翻。活动中老师极具亲和力,和幼儿们玩成一片。这不仅有利于他们体质的增强,而且培养了幼儿锻炼的兴趣与习惯。
在短暂的五天里,我得到了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带着几分眷恋、几分回味,几分收获,结束我本次的跟岗活动。它是我教育生涯中难忘的珍贵的回忆。我将以此为起点,不断学习、完善充实自己,让自己在专业素养上有一个飞跃。
跟岗学习情况自我鉴定2十月的广州秋色醉人,亚运的激情振奋人心。10月,我来到陆蓓校长名师工作室进行跟岗学习,这二十天是充实和丰盈的。我是心怀激动和责任而来,现在是带着收获、感悟和思索满载而回。
我非常珍惜这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学习机会,跟岗学习期间,遵守纪律,自觉参加工作室安排的各项学习、研究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主动参与交流、考察活动,每周坚持写跟岗日记,认真完成培训的各项活动和作业。
这次跟岗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走近特级教师陆蓓校长和中星小学的老师们,我经历了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导师、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修改课题、开题、常态课展示、听课、评课、学员汇报课……陈建伟教授和桑志军教授等专家和陆校长在课题研究上的指导,犹如清风扑面,带给我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引起我反思,更加明晰了我研究和努力的方向。这一次跟岗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我得到观念的洗礼,理论的提高、知识的积淀、教学技艺的增长,收到了沉甸甸的果实。
在陆校长指导我们省骨干教师学员如何评课和如何上课的两次专题研讨以及课题指导中,一次是写景类文章怎么上得更有效,第二次是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都听到了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发挥教师领导力,构建学习型课堂,促进了学生发展的语文课才是优质的语文课。通过观摩中星小学老师的课例和陈建伟教授的专题讲座,让我更明晰了这一理念在语文课堂上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给学生提供大语文课程资源的学习支架,给我很大的启发,也为我日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指引了方向。
经过跟岗学习,我深感自己知识和理论厚度真的很浅薄,教研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要在工作中落实好“学、思、行、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与名师同行,学知识、学育人;与同伴携手,促思考、促发展;在这个秋天,我收获良多。
跟岗学习情况自我鉴定320__年5月5日至15日,我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为期十天的“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跟岗培训”活动,我跟岗的基地学校是从化中学。这次跟岗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我的理论素养,提升了我的专业水平,让我对以后的学校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划。下面谈谈我对这次跟岗学习的体会与收获:
一、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内在利因
从化中学的前身是从化学宫、从化学堂,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弘治二年,有500多年校史,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从化学子。在孔子文化的传承中,历届从中校长都作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现任邱榕基校长,对从中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整合方面更是倾尽心血。如今,从中古殿新楼相映成趣,古树新枝纵横成画,绿草如茵荔香浮动,校道明净亮丽,每一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处亮丽的风景,都能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该校的孔子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强而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风向标
从化中学行政班子配备完善,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协调,是一支行政水平高、工作效率高的高效行政队伍。5月10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该校的行政会议,我觉得这次行政会议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实效性高,让我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该校团结、务实、高效的班子作风,感受到邱校长注重班子队伍建设和用人理念,各部门主管行政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相互协调,团结合作,做到事事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对各部门提出的问题,各行政参与讨论,确定工作思路与做法,积极调动行政的管理意识,做到群策群力,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从化中学有着深厚的德育文化底蕴,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孔庙(孔子文化)以其“弘扬孔子文化,培育现代君子”的德育精髓净化、滋润了广大从化学子的心灵。近年来,在从中师生的努力下,从化中学先后荣获“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校园”、“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广州市心理辅导教育示范校”等荣誉。从化中学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其体验教育: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体验参与、体验成功、体验爱与被爱、体验欣赏与被欣赏。在我们边远农村中学,纪律散慢、学习不好的“双后进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常伴有无心上学、逃学、打架等现象,这是学校校风建设的骨点子,也是导致边远农村学生辍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我认为,从化中学所倡导的体验教育是治疗这种现象的良药,让学生体验参与、体验成功、体验爱与被爱、体验欣赏与被欣赏,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学校、在班级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再加以适当的引导,我相信,大部分后进学生是能转变过来的。
5月6日上午,我们观摩了该校的升旗仪式,我觉得从化中学虽是四千多人的大校,但集队迅速、队伍整齐有序,是从化中学完善德育管理的体现。值周班鉴定为学生发言,涵括了一周来各班的出勤、清洁、纪律等情况,有做得好的表扬,也有做得不好的提点,充分体现了该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成功举措。还有该校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增加了学生演讲部分,该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学生演讲是由学生提出申请、德育处审核后学生才能到国旗下演讲,有力地训练了一批学生干部、学习尖子,有力地影响了大批学生。这些德育管理新模式,让我倍受启发。
四、服务性教学管理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从化中学在教学管理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在管理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指导为手段,以成长为归宿。人性化管理是从化中学教学管理的核心,他们不强求人人写教案,不强求人人有课题,不强求人人著论文,只要求教师认真搞教学,你认为怎样有效果你就怎样搞。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们教师的自觉性高,学校对教师方面根本就不怎么需要管理了,只有服务。这与从化中学内部之间、校际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息息相关。在我们学校,虽说与县内兄弟学校有竞争,但似乎只停留在中考的层面上,学校内部之间的竞争环境不够强烈,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上不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所以,我认为从化中学能在教学管理上连续16年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他们学校领导善于营造、利用竞争环境,实行人性化管理,给予服务性指导,最终实现了共同提高。
在从化中学的十天,我深深感受到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及自己的不足。这次跟岗学习,我们通过跟岗体验和反思,把自己在学校管理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和启发。不可否认,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方面远远优于我们边远山区。我们虽有教学硬件设施,但简陋陈旧;我们也有各种规章制度,但多流于形式;我们也有庞大的教师队伍,但是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再学习、再培训的机会很少。
看到现实存在的?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罹啵以谙耄航逃⒄沟牟痪馐枪乙娑缘难暇翁猓魑幻逃ぷ髡撸逃⒄沟牟痪獠挥Ω贸晌颐堑慕杩冢颐怯Ω枚苏奶跋冉慕逃砟睿纳谱约旱墓ぷ鞣椒ê凸ぷ魉悸罚邮莆攀疲险婀ぷ鳎谄椒驳母谖簧献鞒鑫颐怯τ械墓毕住?/p>十天的跟岗学习是短暂的,从化中学十天的学习生活给我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将是我终生无法忘怀的一段记忆。在此,我要感谢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的广东省教育厅,感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感谢从化中学的全体师生,尤其要感谢从化中学邱榕基校长对我们的热情接待和悉心的指导!
跟岗学习情况自我鉴定4从20__年12月1日至12月14日,我在广州白云区__小学___主任的指导下参加了进行了跟岗学习与培训,感到十分荣幸。虽然仅有半个月的跟岗时间,但感觉是累并快活着的,因为在这里我们能从优秀教师身上学到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技能,从而转化为我们的能力并投入到教学中去。在培训期间,我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学习;用心去领悟她们观点,吸取精华,真心探讨。回首培训历程,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升华。以上就是我的跟岗学习的自我评价,具体如下:
一、学习参与
本次跟岗培训,主要是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参加研讨课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发展。在开班典礼上,省领导对我们跟岗老师提出了的殷切希望:“带着问题来,带着冲动走!”这深深鼓舞着我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我们与一线老师对话,与同伴交流。我们各自上了示范课,集体备课。我们的听课达到了十节以上,并在每次听课完后及时集体评课,找出各自的特点与不足,针对问题及时解决。
半个月以来,我牢记教诲,专心致志,投入学习。在参与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
1、向导师刘主任学习,不仅聆听了刘主任关于自身教学成长经历并告诫我们要能吃苦耐劳,扎扎实实打基础,还观摩了刘主任的精彩授课。
2、向__小学其他老师学习,领略了庄巧红等导师的示范课。
3、向同伴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第五,向书本学习,在阅读中沉思、成长。
学习期间,我用心体会,感悟了刘主任和其他骨干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制定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按质按量,完成了跟岗期间各项任务。
二、收获体会
通过学习,我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专业素养、阅读提升等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既收获了知识和方法,也收获了智慧和友谊;通过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1、加深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执教能力。
2、增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3、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4、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在这半个月的学习中,我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学习,用心去领悟,吸取精华,真心探讨,一丝不苟。
跟岗学习情况自我鉴定5在省教育厅、市、县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培训部的领导和老师们的精心部署下,我来到了跟岗学习基地----广州市第七中学,得到了基地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以及初二数学集备组老师的欢迎。通过12天的跟岗学习,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达到预期培训目标。
跟岗学习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基地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互相配合、积极交流、共同协作,每天坚持写博客,听评课15节(含班会课),参观了基地学校的级组体育活动、学生班级文艺活动、教工羽毛球比赛、参加了八年级集体备课、评课、数学科教研活动,自己也在指导老师帮助下上了汇报课,参观了校园、文学社,参加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解题报告,并主动与学校领导进行交流,聆听他们的指导及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
跟岗学习期间,我珍惜与专家学习和同行交流的机会,积极、虚心、主动地向经验丰富的专家、同行请教,与其他学员一起切磋技艺,请他们帮助我们分析、解答、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