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远古时代人类就使用了计数方法。算盘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电子计算机储存程序的概念。1946年人类第一台数字电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有四代。计算机的五方面特点。计算机的五方面应用。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计算机其他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其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76-01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远古时代人类就使用了计数方法。例如人用数手指头的方法能分辩一到十,数量更多时采用打绳结或堆石头的方法,一个物品即打一个绳结或堆一个石头。到了唐朝中国人就发明了算盘并广泛使用它,人们使用算盘这种工具使人的计算事半功培。算盘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但它不能长时间的存储结果。1994年8月—1945年6月,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冯·诺依曼博士正参与第一颗原子研制工作。冯·诺依曼(Von·Neuman)首先提出了电子计算机储存程序的概念,并在设计人类第一台数学电计算机ENIAC上起关键作用。
1946年,人类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ENIAC含有18000多只电子管,重达30多吨,占了一间170平方米的大厅,耗电150千瓦;每秒能做5000次加法运算。ENIAC比以前的机械计数器速度快几百倍,可靠性提高了几千倍,体积是它的三十分之一,成本不足它的百分之一。ENIAC宣告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即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继语言的产生和应用、“四大发明”之后又一重大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有四代: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年—1958年)亦称电子管时代;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8年—1964年)亦称晶体管时代;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4年—1971年)亦称集成电路时代;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1年—)亦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的存储程序的思想和他首先规定的计算机硬件的结构,沿袭至今,长盛不衰。这就是为什么世人总是把冯·诺依曼称为“计算鼻祖”,把这四代计算机统称为冯氏计算机。
现在人类正在研制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这代计算机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问题,这样机器就能与人沟通。这代计算机的研制与仿生学有关。如果人类能彻底破译脑袋工作的机理,智能计算机就一定能制造出来。
二、计算机的特点
从古至今,人类发明了数不清的工具。几乎所有工具都是人类机能的一种延伸,惟独计算机有别于其他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人脑自动工作。
2.1快速的运算能力。计算机的运算由一些数字逻辑电路构成,其中电子流动担任主要角色。电子速度非常快,现在高性能电脑每秒能进行进行几百亿运算。
2.2计算精度高。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在不理论上不客观存在限制,一般的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学。计算圆周率一般能精确到2000万位。
2.3超强的记忆能力。计算机能存储大量信息,又能记住处理加工这些数据信息的程序。电脑的非凡之处在于它不会“忘却”。
2.4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借助逻辑运算,可以让计算机作出逻辑判断,分析命题是否成立,并可根据命题成立与否做出相应的对策。
2.5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计算机从正式操作开始到送出操作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进行。
三、计算机的应用
3.1数值计算: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天气预报中的计算。在天气预报中利用求解气象方程式的方法准确度高,但计算量庞大,需要几万人同时进行计算,才能赶上天气的变化。利用计算机只用几分钟就可以做出几天以后的天气形势预报。
3.2信息管理:我国大银行已经利用计算机实现了全部业务自动化,现在城市支付一笔账目,一分钟内即可办完。计算机也可用于图书资料的自动管理,实现图书检索自动化。在财务会计管理、仓库管理、商品市场管理,办公自动化方面,微机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3过程控制:大型企业中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另一领域。
3.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支(CAI)。
3.5网络:利用线路(有线或无线)将多个计算机连在一起。
四、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肉体”、软件——“灵魂”)。
4.1硬件系统由输入设备(input)、输出设备(output)、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五部分组成。
控制器和运算器是计算机中核心部件,这两部分合称中央处理器CPU,它是计算机的心脏。
外现上常有:主机箱、鼠标、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4.2软件系统可分成系统软件和应有软件两大类。
4.2.1系统软件是计算机必备的,是使它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软件。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系统软件。它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是为计算机能方便、高效、高速地运行而配置的一种系统软件。常见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unix.。
计算机语言是程序设计所用的系统软件。例如Foxpro、C、pascal|、BASIC语言。
4.2.2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各种计算机应用而编制的软件。例如Office文字处理排版软件、3D studio动画设计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
五、计算机其他发展方向
数学家吴文俊提出机械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能自动证明命题。
【关键词】Android APP 计算机基础 移动学习
1 引言
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相比较,移动学习不仅具备了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而且还使学习者不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只要有学习的热情和愿望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需求进行学习。随着移动终端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App 客户端已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形式。APP开发已渐渐地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APP客户端制作的大量出现已经开始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休闲方式、阅读方式、生活习惯甚至创业模式等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是支持学生核心素质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一门基础科目。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理论学习部分存在如下问题:
(1)计算机基础知识涉及面广、涵盖内容繁杂,但受学时所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将所有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2)对于计算机理论的学习,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在校W生虽然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但能够通过看书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打破传统课堂单一的教学形态,推进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设计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移动学习APP。本系统定位是辅助学习系统,主要是服务于大学生及其他准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员,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弱化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的根据自我需求学习,同时以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建设原则是,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细分为一个个的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点搭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完整架构。开发本项目所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7,开发工具为Eclipse是基于Android4.0,数据库采用Android自带的轻量级数据库SQLite3。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其中客户端的基础学习、单元练习及综合测试模块用户可直接使用,错题本功能、视频及精品教程下载模块需在用户注册并登录后方可使用。服务器端主要完成对数据库中用户表、习题表、习题类型表等数据的管理,实现增、删、改、查功能。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及实现
3.1 基础学习模块
基础学习模块提供以文本及图片形式为主的基础教程,用户进入该模块后,首先需要选择知识点大类,再选择此大类中的某个具体知识点,进入基础教程学习界面。
3.2 单元练习及综合测试模块
单元练习模块是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练习,用户可通过此模块了解对本知识点内容的掌握情况。综合测试模块是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0道题目进行测试,测试用户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整体的掌握水平。单元练习模块界面如图1所示,用户可通过单击“上一题”或“下一题”按钮,选择题目完成相应练习,在做题过程中,可随时单击“答题卡”按钮,跳转到提交页面,在提交页面中,系统将对已完成题目和未完成题目做出不同标识,确认提交后进入练习报告页面,此页面会显示用户练习结果如图2所示,并且用户可进一步选择查看试题分析,若为注册并登录后的用户还可将错题放入错题本中,供今后复习使用。
3.3 错题本模块
错题本模块要求用户进入系统主界面后,先进行用户注册并登录。本模块主要将以前用户出错的题目按照保存日期进行集中显示,并且提供删除功能,对于已确定掌握的题目,用户可将其从错题本中删除。
3.4 视频及精品教程模块
视频及精品教程模块要求用户进入系统主界面后,先进行用户注册并登录。利用NanoHttpd实现了一个轻量级的 Web Server,用户登录后可访问服务器中的视频及精品教程。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Android 平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移动学习APP的设计实现过程,该系统客户端基础学习、单元练习、综合测试和错题本功能,可以满足用户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获取知识、练习、测试以及复习的一系列需求,视频及精品教程功能可以丰富用户的学习模式、开拓学习视野,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学习效果,服务器端后台管理模块实现对系统数据进行管理,保证系统数据的及时更新。该APP的设计与实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优质便捷的新的学习途径,同时对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学习能力;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3-73
当今计算机信息技术仍然继续快速的发展和革新,这些变化正在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或者服务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时代在进步,这就要求人们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储备库,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针对目前高校中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存在不重视问题或者直接忽视的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上存在懒惰的习惯
我国中学教育,应试教育依然存在,这就造就了一批中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会出现被动学习或者是被迫学习的现象,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积极性。当这些学生参加完中高考入学考试后,被高校录取后,在高校的学习中会出现自我放松,自我松懈的现象,因为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与初高中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在大学里,学校主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沟通,学会创新,相比之下,初高中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定比高校要严格很多,仅仅从学习时间方面,就足以说明。
所以进入大学的部分年轻大学生,会随着舒适的大学环境和惬意的校园生活,而渐渐淡化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慢慢会养成一种懒惰的习惯,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初高中都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基础,大学里还开这门课程,是不是太简单了些?其实不然。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那些经常自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对于课堂不重视的学生往往最后的考学期末成绩或江苏省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的成绩往往并不是很理想,这就是学生自高自大的心态和学习态度直接导致的结果。“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说的就是学生对于学习不能懒惰,要端正学习态度。
(二)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缺乏是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对于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了解,当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次次出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到现在的大学,很多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是一门“老掉牙”的课程,好像在重复以前的知识学习,这就是原因所在,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已经给这门课程进行了“定性”。其实,学生缺乏的是一种新的发现,是一种探索精神,是一种学习兴趣的开发。
(三)不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偏向实践操作
几年的课堂教学,总结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80%的学生更喜欢或偏向实践操作,而忽略理论知识。所以对于日常简单的办公软件的应用,95%的学生不会存在困难问题,但是对于日常较少见的办公操作,学生会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或者有一种畏惧意识。归根结底,是因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全面,不系统,不牢固。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和解决问题,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二、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丢失,不单单是学生本身存在问题,老师也要意识到一些问题,兴趣的激发讲究的是方法,不是强制或者填鸭式或者轰炸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是循循善诱,通过一些小细节,小事情,甚至一些教学“个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愿意聆听,去思考,去认知,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真正的想要去了解一门学科,去深入一门课程,去积极主动的探索更多的知识,进行深入和细化,让自己更充实。老师,更多的时候是一个领路人或者是一盏方向灯,给学生引导和指导,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学习,只有建立兴趣,主动学习,才能够将课程的学习升至另一个层面的高度: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二)严格督促学生,勤学苦练,提高一级通过率。
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在校大学生通常是要参加全国或者是江苏省内的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而且要求通过,我校学生属于高职高专类,学校要求学生参加并通过江苏省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满分100分,60分通过。针对此考试,在大一的课程中安排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该课程分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缺乏耐心,所以在理论课堂上,老师要突出重点,把握难点,针对一级考试的常考知识点进行整体把控,另外要严格督促学生,进行知识点的适当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要死记硬背。
其次,实践操作部分,该课程的学习是在机房进行的,老师在机房课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真真正正的能够动手操作,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完成规定的作业量,通常情况下,在机房课的时间操作中,老师有必要利用历年的操作题真题,让学生有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操作。从今年下半年,江苏省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考试的题型和分值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新的改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一级的通过率。目前新的江苏省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操作部分主要考核学生3个软件的实际应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去除了之前的网页制作和数据库的考察部分,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考试压力,比较合理的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应用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取得成绩,建立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
高校的课堂上,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在上面讲的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兴趣怏怏,下课铃刚响,一群学生蜂拥而去。急急而去的学生说明老师或者课堂并没有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堂课,教师备课准备的再好,课堂安排的非常紧凑,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回应,只是老师一个人唱着“独角戏”,这不仅仅是课堂的“失败”,老师“失落”,对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也是一种“打击”。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首先能够掌控和把握住课堂气氛,善于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然后通过较为严格的要求,让学生慢慢在这门课程上取得“一点点”成绩,这会让学生瞬间找回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和促进学生一直努力和坚持下去,当然在这个课堂中,作为领路人的老师,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学生相信并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在课堂中不断遨游。
(四)将课堂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课堂时间只有短短的40-45分钟,在这有限时间的课堂上,有可多知识是老师没有办法教授和指导学生的,但是老师可以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把课堂上的知识和理念延伸到课后,将自己搜集准备的资料,发放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去开拓课外知识,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独立的课外探索时间,也许学生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相信学生会第一时间想要和你分享这份喜悦,这不单单是学生的成绩,更是老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份成果,是对学生的认可,更是对老师这份工作的一份肯定。
总结:以上是我就大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应该如何去应对解决这种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探讨,为了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意识,学习是一种能力,能够更好把控自己的学习,更是一种更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福炎,孙志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3-4.
论文摘要:在成人教育中,绝大部分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但是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高低不一,学习时间扳,操作练习时间有限,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学院的软硬件资通,提高面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计算机教师所要解决的关健问题。
成人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面对的是学历结构多层次,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的学生群体,要想在教学上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在实践中做到有针对性教学和实验指导,而这些基础是建立在任课老师对学生群体的认知程度,故而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
一、成人教育的学生特点
1.年龄结构不一致,社会背景复杂。参加函授的学生年龄差别较大,有刚毕业的或参加工作几年的年青人,还有参加工作十几年的,甚至二十几年的中青年。这些学生中,有社会待业青年、商人和有固定工作岗位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2.专业知识结构不一样。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原来所学专业有文理科之分、在学历上有大专与中专之别,有的甚至是中学毕业。
3.原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高低不一。在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中,有些学生原来就是计算机专业的,所以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计算机先进技术和理论;有些学生则由于以前学习和目前工作的关系也掌握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有些学生由于工作的环境比较有限,所以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或一无所知。
二、学习《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面临的困难
1.面授时间短,知识把握不牢固。由于整个面授过程时间为16天左右,而《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只有32个课时,其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各占一半。通常,个面授过程在4天内完成,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学生在面授之后回到工作岗位如果没有再学习和操作的机会,就容易把所学知识忘记。
2.计算机硬件资源不足.伴随着成人教育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有的计算机硬件资源严重不足,学生不但不能在课余时间到计算机实验室练习操作,就是连正常的实验课都可能出现无计算机可用的情况。
3.实验课指导教师太少。计算机实验课只有一位指导老师,学生间题很多,往往一次实验课下来,只有十五六位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因此大部分学生处于有问题却请不到老师解答的境地.
三、提高《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教学质一的探讨
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面临重重困难,作为计算机教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学习顾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计算机实用基础》这一门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从课堂教学抓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上机指导。此外,计算机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重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无论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都希望上完一堂课之后学生能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及其技能全部掌握。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思想交流的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组织教学过程的职责在教师,怎样的教学过程才会有满意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必须讲究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科学性指教学内容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概念、原理、定义、公式、数据准确无误,分析、阐述、推理、实验严谨正确,逻辑性指符合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规律,能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懂科学知识,掌握要领,学会技能;启发性能帮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归纳总结掌握问题的实质,学习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本领,帮助学生自觉回顾归纳过去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探求未知,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世界奥秘的愿望和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积极进取。趣味性指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科学的魅力吸引学生,努力学习,共同探索计算机世界,洞察计算机奥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不仅对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是重要的,而且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兴趣是学习过程的动力,理想的学习效果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强大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是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出发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研究表达方式,综合利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研究教学进度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协调性和系统性。
(二)大力提倡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逻辑性强,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等优点,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很大的暗示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实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操作演示中难以实现。若只讲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则使学生难以理解,实验课时更是手足无措,容易产生人—机心理障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人们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开发人以及人以外的一切学习资源,有效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及实现最优化教学目标的过程。随着多媒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媒体CAI,简称MCAI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交流式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形式多样,生动活泼。MCAI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的处理,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演播系统,可进行视、听一体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不足。2.高度文互,因材施教.MCAI实现了“人机对话”功能,能根据学习者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控制学习节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潜力,缩短学习时间。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成人教育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层次不一的矛盾。3.信息量大,重现力强。MCAI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把记录贮存的教学内容调出,大大缩短教学内容重现的时间,同时学生可以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拷贝,以便离校后继续学习,从而有效地解决面授时间短,知识把握不牢固的问题。4.界面友好,操作简单。MCAI系统只需要键盘或鼠标等简单输人设备,即可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以完成整个教学教程。同时,良好的操作界面和简单的操作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克服人—机心理障碍。
(三)盆视计算机实验课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里大作用
由于《计算机实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认真上好理论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准备,加强指导,争取上好计算机实验课.
1.教师要认真思考,做好准备,上机前给学生布置好实验作业。教师在布置实验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的代表性、实用性。把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实验作业布置给他们,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辅导,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耐心地辅导他们。同时,还可利用成人教育学生计算机水平高低不一的特点,让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大力挖掘学生资源,缓解实验辅导教师人力不足的压力。
3.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克服学生的人—机心理障碍。从心理学来说,人都具有希望被尊重的心理,年龄越大,这一心理就越明显,即自尊心越来越强。所以在面授期间,教师要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积极并真诚地鼓励他们,消除成人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成人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在不断地体验进步的乐趣的同时取得更大的进步,学到更多计算机操作技巧,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
(四)注意传授自学的方法,提高再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 教学模式 公共课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计算机公共课,它不分专业,不分班级,一年级都要开设,并且本学科实践性、应用性很强,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服务。
1.学生现状调查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在学生入学后对学生的计算机初始水平进行调查摸底。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实施问卷调查时应该注意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既要有文科学生、又要有理科学生;既要有男生,又要有女生;既要有来自城市,又要有来自农村的学生,全面覆盖,不要以偏盖全。
调查问卷应有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组织编制,其中应该有权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任课教师的参与,比如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初始水平、网络学习能力能力等。
问题一: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划分为4个层次:A.能够自己装机,对每个硬件熟悉,基本知识和操作都很熟悉;B.了解一般的基础知识,熟悉基本操作;C.具备中学学习的基本知识,接触过计算机,但操作不是很熟练;D.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不会操作。
问题二:网络学习能力调查。
选择项如下:A.经常上网,以网络作为辅助学习工具,操作熟练;B.经常上网但是以游戏、聊天为主,其他很少使用;C.有目的上网,查找资料,操作一般;D.偶尔上网,盲目浏览,操作不熟练;E.从没上过网,不会操作。
我就以上问题对所教班级学生作过一个小范围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问题一,八成学生选择C选项。也就是说,中学曾学过,但操作不熟练:对于问题二,六成以上学生选择只是偶尔上网,操作很不熟练,两成以上的学生经常上网,但以娱乐为主,对网络其他用途知之甚少。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组织方式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我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有针性地将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以网络教学为主,多种方式并存”,即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认为自己有基础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参加统一的计算机考核系统考试,检查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合格者可以免修该课程,不合格者则必须采用一种学习方式。不论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都以参加计算机自动考核结果为准,合格者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不合格者则必须重修。
(2)根据调查结果,分几个层次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比如对一些计算机基础较弱,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堂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集中讲解,亲自示范,手把手的训练达到教学目的。其一,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比如开、关机,鼠标的使用,等等;其二,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知识,比如IE浏览器的使用,资料搜索与下载工具的使用,等等。对于基础知识比较了解,但网络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以实践教学为主,在公共机房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
对于所有参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习的学生,教师还应该对其进行一到两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几个方面:介绍网络学习的方法的网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讲解计算机公共课网络学习专用资源网的使用方法。
(3)经过短期培训后,其余学习时间可以交给学生。利用已经开发好的、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系统,使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根据个人需求,采取自由学习方式。由于受中、小学十几年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多数学生已经习惯被动接受,要想使学生一下子由被动学习向主动获取知识过渡,最终学会主动去学习,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虽然是整个网络学习过程的中心,但校园网络学习与单纯基于Internet的学习有重要区别,就是对学生的可控性,教师控制了学习资源、环境和学习伙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
(4)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监控,教师随时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况,进行个别指导。对于不同的模块,随时可以调整教学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包括:基础部分理论部分,Windows操作系统,实用Office软件,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等等。对基础理论部分,教师可以集中安排时间进行面授讲解、面对面辅导;对于使用软件的学习,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PPT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到指定FTP服务器上,等等。
总之,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关于教学模式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