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

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

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范文第1篇

自主招生已经实行好几年了。为了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各招生院校,主要是一些名校,从每年计划的招生人数中预留出5%至10%的名额,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考查和选拔。在高考前,高校会先对考生进行测试。如果考生表现优秀,那么在高考录取时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加分优惠政策。

时至今日,招生院校已经形成了“华约”“北约”“卓越”等考试联盟。“华约”的成员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7所高校,“北约”的成员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等13所高校,“卓越”的成员则为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

看到这里,相信你一定会问:我该如何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呢?别着急,下面就是具体步骤。

推荐:每一场推荐背后,都站着一群努力的身影

应届毕业生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学校推荐,二是通过本人自荐。

先来说学校推荐。各招生院校会把一部分自主招生考试的名额直接分配给中学,由中学推荐学生参加考试。不同的中学有不同的推荐原则,但具体的指标无非就是高中的文化课成绩、工作能力、获得的各种荣誉、学科竞赛(如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等)的成绩、某一方面的特长等。一般来说,一位同学只会被推荐参加一个联盟的考试。

如果是本人自荐,那你一定要准备好足够的材料:自荐信、有声望的老师的推荐信、成绩证明、高中期间的各类荣誉证书、特殊才能证明等,并向心仪的大学进行自荐报名。招生院校接受报名后,会审查确定是否允许你参加笔试。

虽然学校推荐的方式只能让你参加一个联盟的考试,但由于不同联盟的考试时间各不相同,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你有足够的精力,就可以通过自荐参加其他联盟的考试。

近两年,通过学校推荐和学生自荐,我们嘉兴市第一中学每年约有12%的学生能够参加各类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

笔试:拼脑力更拼体力

在每年元旦前后,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会举行一次笔试。

不同考试联盟的试题各不相同,即使参加同一联考,不同的考生考试的科目也不同。理科生主要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文科生主要考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和政治,还有些工科院校只要求考生参加3至4门科目的考试。

一般来说,笔试的时间限制在一天之内,根据考生需考的科目的不同而变化,最大时长达12小时,最短的也要一个上午,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真是既考验脑力又考验体力。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形式比较特别,在江浙沪地区,复旦用“千分考”来代替联考。“千分考”涉及高中学习的所有科目,顾名思义,满分为1000分,考试时长为3个小时,全卷共有200个选择题,做对1题得5分,不做不得分,做错1题倒扣2分。

每参加一个联盟的考试,你可以选择两到三所学校作为你的志愿学校。 不过你所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给你提供加分优惠政策的可能性最大。

面试:理性、博闻、应变,一个都不能少

招生院校会根据笔试成绩确定面试名单,一般在寒假期间安排面试。

面试的形式各有特色。如北京大学采用的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在5分钟内,你要先进行1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回答自己抽到的问题,答完后,小组的其他成员还可以补充。清华大学的面试分为“群体面试”“单独面试”“附加面试”“专业面试”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的报考意向,考生会参加不同类型的面试。

面试的问题五花八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类是与你本人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报考我校”“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规划”等,你只要如实回答就可以了。

其次是涉及各种知识与常识、考查思维的问题。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生活类) 2011年复旦自主招生面试第25题:鸡可以用来做哪些菜?

(英语类) 2011年复旦自主招生面试第29题:番茄酱如何翻译成英语?

(文化类) 2011年北大自主招生面试第3题: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谈谈你的理解。

(历史类) 2011年北大自主招生面试第14题:今年是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共同举行隆重庆典。你认为大陆和台湾看待的角度和意义会有什么不同?

(物理类) 2011年复旦自主招生面试第23题:一群小学生在分比萨吃。一个小学生说:“比萨能够下肚,是重力的原因。”另外一个说:“比萨之所以能够被吃下去,是因为胃肠道的蠕动。” 你如何解释呢?

(数学类) 2011年清华自主招生面试第11题: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这些问题不仅考查你的视野,还考查你的临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和全面性。在回答时,要避免偏激和情绪宣泄,既不要“愤青”也不要过于保守,尽量用辩证理性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要反应迅速,尽可能把问题与你平时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还应保持条理清晰,可使用分类讨论和分层递进的表述方法。

公布结果:我到底能加几分

在1月底或2月初,高校会公布自主招生考试的最终结果。胜出的同学可以享受高校提供的不同优惠政策。

以北大为例,2011年浙江省参加北大自主招生文化课考试的300名左右的学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进入了面试。经过面试,对成绩位于前5%的学生,北大提供在高考成绩的基础上加3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后5%的学生只能享受加5分的优惠,成绩位于中间的学生则可以享受加20分的优惠。

假设2011年北大在浙江省的投档线是700分,A考了680分,B考了710分,两人可同时享受30分的优惠,那么A的总分就是710分,B的总分就是740分,都过了北大的投档线。但由于A的实际考分没有达到北大的投档线,所以在录取时必须服从专业分配;B的实际考分达到了北大的投档线,但在选择专业时只能享受在实际考分的基础上加10分的优惠政策,也就是说,B可以以720分的成绩在北大选择专业。

2011年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更诱人,如果考生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胜出,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浙江省的一本线,就可以被复旦大学直接录取。

不过,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一直在变化,所以说到具体的招生细则,还需要参考各校每年出台的招生方案。

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范文第2篇

回到家乡,结束辛劳的工作,不妨去听一出《故乡的年戏》;放下

春节期间最热的一个词就是“火车票”,身在异乡的人,问候语常常成为“订好票了吗”,同往年一样,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一票难求”,成为返乡人的一大难事。即便已经订好了回家的车票,又要为订返程车票而操心。

但就在大多数人为运火车票而发愁的时候,却有人很轻松地搞定了火车票。甚至还出现了北大的“售票帝”裴济洋,他3年内帮同学、外来工成功订了20万张火车票,被封为“售票帝”,一时间还到处传授买票“秘笈”。作为一名异乡游子,我每年也同样为买车票操心。从春运买火车票难这一事情上,也看到了些许不同。

其实,每年的高考如同春运期的“火车票”一样,倍受关注。核心的问题都是,人多名额少。或者说,优质资源少(热门车票、直达车票、名校、热门专业),需求的人员多,造成了高考和春运期的火车票都成了热点。既然两者短期都不会有大的改变,那还是要想对策才是“王道”。

掐好时间点

把握好时间点,这是成功买到火车票的第一要素,热门车票短短数分钟就可能售磬。据北大“售票帝”裴济洋经验:“大多数买不到火车票是因为不按规则买票,比如现在提前20天放票,就必须要在放票当天准时打进电话,如果错过了,接下来的时间可能就只是白等,之后买到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也就说,春运期间,火车票放票时间拉长了,要掐好时间点买票最为重要。尤其要注意,每个车站放票时间点不同,也要看准。

就犹如在孩子升学时,家长们遇到的问题一样。尤其是要给孩子做自主招生时,一定要看好各校的申请截止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像2013年自主招生中,“北约”高校都截止到2012年12月28日24:00,如果想申请“北约”阵营的高校,就要按照时间节点,提前做好申请材料(自荐信、推荐信、成绩单等)。要不然,等到系统关闭了,孩子自身条件再优秀也将无能为力。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同样如此,有的省市是考前填报志愿,有的省市是考后填报志愿,这些时间节点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把握好,错过了就很难有弥补机会。

合理利用途径

在2013年春运火车票购买规定中,有个新的变化,那就是通过电话订票后,可以实现全国通取,这样就省去了以往的很多不便。根据往年经验,通过网络、电话、现场三种订票方式中,电话订票较为靠谱些。由于网络存在登录难、抢票成功后要排队等现象,让很多人都选择了电话订票。现场购票除了放票时间晚外,更是费时费力,不值得推荐。

在孩子升学时,我们也同样存在合理选择途径的问题。有的孩子有学科特长或者文艺特长,那不妨选择自主招生,这样如果能拿到加分后,就能帮助孩子上一所更倾心的学校或专业,在高考时也能吃了一颗“定心丸”。像最近热门的“奶茶妹妹”章泽天就是通过自主招生获得加分,成功迈入清华大学校门的。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于同样的成绩,如果选择留京很可能去一所普通学校,如果选择去外地高校,很可能就去了一所重点高校。利用好途径,就会给孩子未来求学带来不同的效果。

学会及时变通

用北大“售票帝”的话说,只要学会变通,买票成功率会很高。比如,学会“曲线回家”,买不到从北京到目的地的火车票,可以买天津、石家庄等中转站的火车票,很可能买到火车票,而且还有可能买到座票。

在孩子升学规划时,作为考生和家长也要学会变通。比如,在自主招生时,如果孩子能拿到最终的加分,当然最好不过,如果最终没能拿到加分呢,就需要变通思路了,根据自身实力,如果分数差距较大,就不能还盯着自主招生时选的目标高校。还有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要根据自身成绩定位,合理选择学校,在填报志愿时,高校梯度要拉开,要有“冲一冲”的高校,更要有“稳一稳”的高校,也要有“保一保”的高校,不能一厢情愿,如有闪失就会留下遗憾。

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美国高校 招生制度 入学考试 录取标准

一、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

(一)美国高校招生的入学考试美国高校虽然完全自主招生,但也有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这就是由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考试机构“教育测量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简称ETS)“美国大学考试公司”(Americal College Testing Program简称ACTP)所主持的SAT、ACT和AT考试。他们提供的考试已被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所承认,并成为标准化的大学入学考试。

1.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AT即学术评估测验,它是由教育测验服务公司(ETS,Education Test Ser vice)提供的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源自于1926年的学术倾向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每年分别于1、5、6、7、10、11和12月份举行,共7次。考试旨在评价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与一般的中学教育内容无太大的关联。学术倾向测验于1994年更名为“学术评估测验”,每年吸引了200多万美国高中生参加考试,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其成绩多数为大学所承认。改革后的学术评估测验分为如下三项:PSAT(Preliminary SAT)、SAT—I和SAT—II。

PSAT即SAT的预备测验,每年12月进行一次,考试科目为英文与数学,命题形式与SAT相似,单科满分为80分。采用英文分数乘以2,再加上数学得分的方式,双科合计分数超过200分,则可成为国家优胜奖学金的候选人。学生参加PSAT的次数不限,但仅以11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二年级)的成绩为优胜奖学金的审核依据。美国大学新生的选拔虽然并不重视PSAT的成绩,但对奖学金的候选人和获奖者资格十分看重,往往对获奖学金入校者给予四年的学杂费、食宿费等一系列费用全免的优惠。因此,PSAT测验吸引了众多优秀学生的参加。

SAT—I为综合部分,包括英文和数学,称为Reasoning.Test(理解测验),以测试学生的学术能力为主。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满分为1600分,英文和数学各800分。英文主要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而数学包括算数、代数和几何,测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简单计算能力。

SAT—II为单科考试,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因此又称为Susubject Tests(学科测验),主要测试学生在不同科目学习方面的理解能力和程度。考试时间也是两个小时,考试科目包括英文、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五大主科,这五大主科又被细分为十几种不同的科目考试。其中必考的有三门:数学、英文(主要是写作),另一门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考试科目,也可以根据大学入学后将要选择的专业选择考试科目。

就入学来说。绝大多数本科院校要求学生提交SAT—I的成绩,而一些一流大学一般都要求学生必须拥有SAT—H的成绩。考试每年举行7次,一般在星期六举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在某个时期参加考试。考试的次数没有限制,而大学招生时以学生所有考试中最高的那一次为标准。这类考试为美国多数大学所承认。

2.ACT(American College Test)。ACT即美国高校测试,由美国大学考试公司提供,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旨在通过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进入大学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1975年发表的《美国高校测验纲要》指出,美国高校测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兴趣类型,了解自己今后需要受何等教育;为中学和大学指导学生提供可靠的、综合性参考资料;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外活动能力;向大学提供学生的中学学习成绩,供设置课程和分班作参考等。

现行ACT考试每年举行5次,具体时间分别是2月中、4月中、6月初、10月底和12月初。与SAT相比,ACT考试与中学教学的关联程度稍高一些。

3.AT(Achievement Test)。AT即学业成绩测试,是美国大学考试委员会(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简称CEEB)在1901年开发的一种成绩测验,由教育测量服务中心受托举办。其目的主要是测量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此为学生选择大学和入校后选择专业提供参考,也可结合其他资料如学术评估测验成绩或中学成绩,预测学生将来在大学学习中的表现。因此,它多是为入学竞争较激烈和水平较高的大学所采用的考试形式。1994年后,AT考试并入SAT,使5AT考试发展为SAT—I和SAT—II。

在以上三种统一考试中,较为普遍使用的是SAT和ACT,其中SAT规模最大、考生最多。这些考试为美国各高校的招生提供了参考依据,但并非是招生的唯一标准,入学考试成绩高未必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因为就美国高校整体来讲,并没有一个固定或唯一的入学标准。

(二)美国高校的招生标准

美国高校招生标准是综合性的,不以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全面考虑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群体性来确定是否录取该学生。一般来讲,综合性考察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大学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即SAT,ACT等成绩,绝大多数高校都要求考生提交SAT或ACT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单。一般来讲,要想考入名牌研究大学,必须拥有很好的SAT或ACT成绩。例如,哈佛大学录取新生的SAT—I,SAT—I成绩是每门在600—800分之间。普林斯顿大学2002年秋季入学学生的SAT—I成绩为:语文770分以上的占25%,680—770分之间的占50%,680分以下的占25%:数学780分以上的占25%,690—770分之间的占50%,690分以下的占25%。但是有时拥有好的入学考试成绩不一定会被大学录取,因为高校招生时只是将这一成绩作为其中一项参考指标。例如,哈佛大学就曾据绝了165个“入学考试状元”,原因就是对分数背后的综合素质不满意。

2.中学成绩。这里的中学成绩单,不只是高中毕业成绩单,而是整个中学的成绩(主要是9—12年级)。既要看考生平时的成绩,还要看考生的学习态度等,平时作业、实验、课堂讨论也算分,有时甚至连考勤情况也算分,因此对美国学生来说,要想考入大学,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表现。

大学对中学成绩看重的是成绩的走势和年级或班级排名。尽管各大学对中学成绩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从它们录取的学生来看,要想考入这些名牌大学,中学成绩的排名一般都得在班级前20%。如哈佛大学的招生网页上就公布它录取的大部分学生年级排名都在前10%一15%;普林斯顿大学则公布在被录取的学生中,95%的学生年级排名在前10%,99%的学生年级排名在前20%。”由此可见,在美国要想上好的大学不是靠最后阶段的冲刺,而是靠长期的学习态度、平时的成绩记录,特别是年级排名。

3.课外活动、社会志愿活动情况及其特殊才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要求考生提供课外活动及社会志愿活动情况的材料。哈佛大学招生院长在给申请者来信时写道:“学业表现包括高中的成绩、SAT—I或ACT和SAT一II的考分,对录取委员会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其他的因素诸如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录取委员会会很细致地阅读推荐信和作文。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的新生都是充满活力的团体。”通常美国高校所看重的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领导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特殊才能等。

4.个人陈述材料及论文(或文章)。关于个人陈述,要求考生能客观陈述自己的优缺点,使学校能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考生,从而有利于高校的招生录取。对此很多高校都明确声明;要求考生客观地陈述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不要对高校投其所好或不真实地陈述等,否则一旦查明,一票否决。如斯坦福大学要求:申请者自述自己的学术荣誉,列举自己参加的课外活动,撰写具有思想和深刻见解的文章等。关于论文,一般要求提交1—3篇,论文题目有时高校提供,考生在多个题目中选择,有时完全由考生自主命题。高校一般是通过论文来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思想水平和创造能力等,为录取提供参考依据。

5.推荐信。一般来说,一流的大学都要求申请者提供至少两封教师或辅导员的推荐信,需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当然,每个考生必须清楚报考学校的具体要求,有的可能对写推荐信的人选有要求,一般情况下,都要求由比较熟悉考生的人来写。考生推荐信在录取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反映了最熟悉考生的人对其思想道德、学习行为、实践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大学选择能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申请者。

6.面试。多数大学一般都提供面试的机会,方便的考生可以直接到大学来进行面试,不方便或国外的考生委托校友会进行面试。高校通过面试来更加全面地了解、考察考生。从美国各著名高校的招生声明来看,面试并不是必须的,而是自愿参加,不参加也不会影响录取。但通过面试,考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来向主试人员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总之,美国高校考虑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既要求考生有较好的学习成绩等智力因素,也要求考生拥有较强的非智力素质;既考虑考生的个人条件,也考虑班级乃至年级甚至学校整个集体的互补性。因此,就像很多著名高校所说:没有一个固定的录取标准。

(三)美国高校招生的类型

美国高校招生完全自主,高校完全按照自己的条件和需要确定招生计划与录取标准。按照招生标准,我们可以把美国高校分为两大类:有条件招生(细分为竞争性、选择性和最低筛选性三种)和五条件招生(即开放式入学)。实行开放式入学招生政策的大多为两年制的社区学院,适龄青年只要有中学文凭就可以入学,对SAT和ACT等考试不作要求,对申请者可以说是来者不拒。

对于有条件招生的高校,一般都坚持综合考察的原则。但由于美国高校具有明显的分层,因此各类高校的录取标准不完全一样,按照录取标准的高低可以将美国高校分为三类:

1.高选择的竞争性录取标准的高校。这类高校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塔尖,都属于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实行竞争性招生,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这些大学采取的是高选择性的竞争性录取标准,报考这些大学的考生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一般情况下,报名人数与招生人数的比例为5:1左右,有时甚至更高。而且各项标准比较高,比如拿统一人学考试来说,尽管这些高校一般都未对考生的SAT或ACT成绩提出一个严格的分数线,但从被录取的学生来看,要想考入这类顶尖大学,SAT或ACT的成绩都必须相当好,总分一般都得在1200分以上(满分1600),如下表,由此可见,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2.实行选拔性的招生政策的高校。这类院校在美国大概有300所左右,知名度和学术水平仅次于第一类。这类高校对考生的一般能力进行考察,其他要求也一般。比如对考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一般的要求,通常它们录取考试成绩在中等以上,即总平均分数达到C以上的学生(美国中学平均分数分为A,B,C,D,E,F6个等级,其中A为最高等级,F为最低等级)。因此,这类院校对学生的SAT或ACT的考试成绩要求一般偏高于美国大学新生的平均成绩。美国绝大多数普通州立院校属于这类院校。

3.实行最低限度筛选的招生政策的高校。这类院校占美国高校的大多数,它们对考生实行最低限度的筛选,录取那些符合最低入学标准的学生,对SAT和ACT的考试成绩要求也较低。通常被这类院校录取的学生的平均成绩要低于全国大学新生的平均成绩。这类院校的学生中途退学率也很高,有时在一、二年级时高达70%。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院校的筛选过程是在新生入学后开始的。

(四)美国高校招生的特点

1.招生标准综合化。美国高校招生总体上分两种:选拔性招生和开放式招生。对于开放式招生的院校(主要是两年制社区学院)一般不作入学要求,只要拥有中学文凭就可入学。对于选拔性招生的院校,也没有固定、单一的招生标准,一般都要求综合考虑考生,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录取。而不仅仅以考试成绩或某一固定标准为录取的标尺。

几乎所有选拔性招生的高校会参考考生的统一入学考试成绩(SAT或ACT)、中学成绩单(主要是9—12年级)、推荐信、个人陈述材料、课外活动及社会活动等,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考虑是否录取。另外很多高校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地区性、国际性、种族、文化背景甚至父母和家庭情况等。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招生政策,高校选拔的是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既重视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也兼顾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其结果是既为高校找到了合格、优秀的生源,也对中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避免了应试教育的出现和泛滥。

2.考试主体公司化、形式多样化。美国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不是由政府和学校部门来组织实施,而是由非营利性的公司承担。美国没有国家设置的高校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也不实行全国统一高校入学考试。目前,由非官方、非营利性的社会私人团体办的大学招生入学考试机构主要有两家,即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CEEB)和美国大学考试项目测试中心(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Programe,ACT)。这两家机构都是得到美国大学委员会和研究生委员会认可的,美国各大学招生所参考的量化成绩SAT和ACT就是分别由上述两家考试机构提供的。他们服务观念强,不但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还尽可能为各中学和大学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

另外,对于统一性入学考试,各高校并不作统一要求,有的高校要求提供SAT的成绩,有的要求提供ACT的成绩,有的高校不作要求。这样就使得统一性考试出现了多样化,考生可以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来参加不同的考试。

在考试时间方面,SAT和ACT测试都具有考试时间灵活的特点。SAT测验每一学年度安排7次,而ACT则为6次,时间跨度从1月到12月,不限考生的参考次数,而且除美国本土之外,在世界不同地区也设有海外考点。

3.高校招生自主化。美国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完全在高陵,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基本上不干涉,只是进行政策性指导。招生计划(一些高校需要州政府通过)和招生标准完全由高校自己决定。在美国,选拔新生是各大学自己的事,每所院校都设有专门的招生办公室或招生政策委员会和选拔新生委员会。分别负责制定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招生数额、录取标准并甄选合格的新生。

这样,各高校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己办学理念和条件的招生政策和规模,招收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既有利于高校发展,也有利于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4.招生方式多样化。如前所述,美国高校招生完全自主,因而也使其招生方式出现了多样化。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招生方式,如社区学院实行的是开放式入学方式,拥有中学文凭即可入学;普通教学型大学实行的是选择性招生方式,入学不作太高的要求,符合不太高的最低限制即可入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行的是竞争性的招生方式,要求考生不但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招生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仅体现在不同层次的高校,即使是同一层次的院校因为不同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如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就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同一所大学的不同院系也会有差异。另外,除了常规的招生方式,美国很多高校还采取其他几种招生方式,如早期决定录取(Early Decision)、早期招生(Early Admission)、中期招生(Midyear Admission)和延期入学(Deferred Admission)等。

二、对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启示

(一)高校招生标准应综合化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基本上以高考一次入学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可谓“一纸定终身”。这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入学标准,能否真正考察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选拔出适合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学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学生的能力是隐性的,一张试卷难以全面衡量他的能力,尤其是各种非智力因素更是如此。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招生院长在信里所讲:“我们绝不是简单地把申请者的平均成绩和高考分数进行排队,然后从上选到下。如果这样简单的话,我们就不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去阅读申请材料了……在阅读申请材料时,我们把每一个申请者当作特殊的个案来审视他或她具体的综合起来的能力和成就。”

因此,笔者建议,我们高校招生既要看考试成绩,也要参考其他因素,如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想品德和特长等;既要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招进大学,也要把有特长的偏才、怪才招进大学,通过因材施教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多种人才。同时,也可以避免饱受社会抨击的“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二)实施一年多次的考试制度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制度以来,沿用至今的一直是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每年举行一次(部分省市举行两次,增加了春季招生),每年的七月7、8、9三天(现在改为六月的7、8、9三天)全国统一进行,除部分省市自主命题外,试题由教育部考试司统一确定。这种考试制度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操作,效率高。但它的弊端也极为明显,那就是比较单一,只是考察学生高中所学的知识,出现所谓的“一纸定终身”现象,忽视了对学生的其他能力尤其是创新与动手能力的考查,很难检验出学生的综合水平;每年只进行一次,容易造成考生发挥失常现象,未必能检验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与水平。因此,不妨学学美国的经验,高考每年举行若干次,而不是一次,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参加多次考试,将最高分的那次作为招生的参照标准;考试类型应多样化,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检测学生的发展潜能,甚至动手能力等。这样的考试制度既能保证学生的正常发挥,也能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向高校招生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

(三)参照学生的平时成绩

高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招收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的学生是必需的,关键是如何能客观检测出所招收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知识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其表现也是隐性的,如何招收到有培养价值的学生仅仅依靠学习结果的最终评价,难免有所纰漏,尤其是学生的潜力,有时形成性评价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容量和能力水平以及发展潜力。而我们目前高校的招生仅仅以一次结果性评价的考试为标准,即便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唯一录取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合理性,鉴于此,我们不妨借鉴美国高校招生经验,高校要参考考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避免考生凭借一次的超常发挥进入高校,因为那不是考生的真实水平。

(四)将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

从法律角度讲,高校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自主权,招生亦不例外。而且不同层次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定位,即使是同一层次的高校,每个高校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专业设置和培养要求方面,这就要求高校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和定位招收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但我们目前的招生制度是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统一录取,考试与招生权完全在国家和省级教育招生部门,高校所能做的只是按照所划定的分数线择优录取。表面看来招生权在高校,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高校无法招收真正适合自己培养定位的学生,只能招收符合自己所在分数段的学生。

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范文第4篇

“定期高考”与“随时招生”相结合

韩国高考制度与教育的改革在二战后经历了反复多次的变化。从高校单独招生,到全国统考和高校单独考试并行,再到根据学生的高中、高考及各大学考试的成绩以及日常表现进行综合考查的多样化招生,其高考制度走过了不断试验、修正和完善的过程,积累了富有特色的经验。

如今,韩国大学选拔入学新生主要有“定期高考”和“随时招生”两种形式。“定期高考”是指每年11月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称为“大学修学能力考试”,其考试成绩作为大学录取考生的主要依据。“随时招生”是指各高校自行确定时间组织的招生录取,由高中应届毕业生向志愿大学提出入学申请,大学根据其高中成绩和综合表现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查,并进行论述考试及面试,通过综合评价来决定考生的录取。

在韩国,部分采用“随时招生”的大学或学科也要求考生提供全国高考的成绩,并须达到学校规定的等级。以首尔大学为例,该校2015年度招生计划包括2364名“随时招生”的学生和771名“定期高考”的学生。前者比例高达75.4%,但其中包含692名所谓“地区均衡选拔”生,这是为均衡不同高中的毕业生入学机会而给每所高中两个推荐名额的一项措施。被推荐者须同时参加全国统考并且成绩达到大学规定的等级,因此大约有半数的考生仍须凭借过硬的高考成绩升入首尔大学。

以审查制度扩大招生自

从2008年起,韩国实行了大学入学审查官制度(Admission Officer),各大高校在进一步扩大招生自的同时,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入学审查官制度是参照美国和日本的入学制度而建立的。《入学审查官制度运行准则》规定,审查官须依据五大标准对考生进行审查,即学业意志及专业适应性、创新能力、人性、学业完成度、成长潜力及发展可能性。如今,韩国的大学基本都配置了一定数量的专职入学审查官。

入学审查官制度主要是为了配合大学“随时招生”计划的实施。这些熟悉高中教学情况、了解大学招生要求的教育专家,主要负责审查反映学生“教育履历”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学校生活记录簿、自我介绍、推荐信、学校资料等,全面考察学生的平时成绩、成长环境、发展潜力和性格素养等因素;再结合大学论述考试及面试成绩,根据综合指标来选拔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科专业教育目标的学生。

给考生进一步“减负”

近年来,虽然韩国各大学通过实施“随时招生”自主选拔考生的比重显著增加,但仍有很多学校将全国统考成绩作为录取考生的主要依据,因此仍有相当多的学生参加全国统考,凭借高考成绩升入理想的大学。不少高中毕业生利用多样化的高考制度为自己增加投考和录取的机会,例如:先报名参加志愿大学的“随时招生”,如果被录取就不再参加统考,未被录取者则继续参加全国统一的“定期高考”。

为了做好高中与大学阶段的衔接,韩国不断改进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并引导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韩国将原来按分数高低排列的高考成绩改为按等级排列,将学生的成绩分为由高到低的9个等级,并规定了从第一等级到第九等级的各级所占比例,即:第一等4%,第二等7%,第三等12%,第四等17%,第五等20%,第六等17%,第七等12%,第八等7%,第九等4%。实行等级制的目的在于,缓解以一分甚至零点几分决定胜负的竞争压力,增加学生考上理想院校的机会。

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招生考试制度 改革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4-02

我国目前处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1]。但是,在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固化的招生管控与考试机制中,均无一幸免地陷入路径单一的境地。招生考试机制作为建立健全高效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高等院校教育效能的践行与人才培育目标的达成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变革已步入重点阶段,而且体现出下述趋势:立足于招生计划管理层面而言,更为注重调整与健全招生计划分配方法,健全整合招生架构;更注重加强招生计划的能动性,尽力满足政府战略需要。在这一新形势下,本文认为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可尝试从以下路径进行改革。

一、扩大高校研究生招生自

对于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而言,自行决定招生的数量与招生的专业,依据本学校的特点自主招录相对应的人才是高校提高教育成效的基础与保障。回顾国内研究生招生变革的整个过程,持续探索先进、合理的招生模式的过程也恰是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权利逐步增大的过程。分步骤、有计划地给予高校更宽泛的自力,会让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全面发挥自身的功能,有助于提高招收人才的品质。

二、注重招生制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招生考试变革应当和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构建和培养目标相对应的招录机制是深入实施研究生招生变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招生旨在培养人才,可以招录到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学生才是科学、高效的招生。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前进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各种类型的学生本身的潜能也存在程度不等的差异,一些学生适宜进行专业方面的深层次探究,一些学生适合处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此,不管是招生制度的变革或是考试内容的变革,均应重视经济社会的需求与考生的差异性,应当让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均得到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三、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环节,重点强调复试环节改革

研究生招生考试在“改革初试、强调复试”的变革准则指引下,将来会更加重视测试工作对考生基础共性水平、整体素养的测试功能[2];了解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知识、专业素质、处理实践问题的潜能等状况将更倚重复试环节。在变革过程中,应当整体协调好初试与复试,一方面让两个环节的自身功能得到全面发挥,另一方面注重初试和复试的互相促进,让其形成“1+1大于2”的效应。在增大复试比重方面,应当注重下述几点:

第一,复试工作一定要力争“三公”,流程公开,过程标准。复试人员应该具有过硬的基础素质,有较强的自控意识,而且有很高的学术判断水平。引进监督体系,对复试环节加以全方位监督,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

第二,专业科目考试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初试环节的自主命题考试,另一个是复试环节的专业课测试,可适度抬升困难程度,提升开放性题目所占比重,测试学生职业素养和是否具有以创新性理念与方式剖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面试环节也应当测试笔试环节无法体现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进行学术探究不可缺少的素养。

第三,增强对复试环节考试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明晰其的权责,制定健全的追责制度,确保复试环节命题内容不被泄露。如此,利用先进化与高效化的复试举措,增强对复试的管控,来提升招生品质。

四、建立具备特长人才的选拔绿色通道

高等院校针对拥有某个方面特长与拥有培养潜能的学生,可构建和运用推荐制,由所就学院校或者教师加以推介,也可以自己推荐,招生部门运用规范而多样的考评举措,重视审核推荐人员的推荐信与表现学生特长的资料,应当组建考评小组,在创造性思维、整体素养、培养潜能、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对推荐对象加以全方位的科学的评定,使具有特长的学生利用此种特殊的途径招录为硕士研究生,为研究生教育选拔多样化人才拓展崭新途径。

五、结语

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是政府发展策略的内在需要,同时是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研究生教育中,招生工作是第一个环节,是源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招生机制为研究生教育把控“入口关”,对研究生教育长期、稳健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总而言之,研究生招生机制变革事关诸多方面,我们一定要尽早健全研究生招生机制,让人才选拔工作更科学、更高效,为政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静,卢晓中.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60年嬗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4,(04):70-75.

[2]张玉辉,郑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设计思路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