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大名著读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经典名著是很好的文本,不管是小学语文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有名著故事或名著原作。在小学阶段,教师、学生与名著打交道是难免的。但是,学生名著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据我在本校的调查发现,名著阅读量少得可怜,以我国四大名著为例,我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我国四大名著名称及作者的熟悉程度,六年级65%,五年级47.6%,四年级38.5%;学生对四大名著一些次关键人物情况的熟悉程度:六年级54.3%,五年级37.6%,四年级26.4%;学生获得四大名著知识的途径:影视作品43.4%,网络41.2%,小故事15.2%,原著仅占5.2%。这一结果令人吃惊。吃惊之余,我们发现,学生经典名著阅读现状呈现出阅读文化快餐的形式;以观看影视作品代替原著阅读;以名著研读成果的阅读代替原著阅读;不阅读等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有:

一是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冲击教育是慢的艺术的理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我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网络小段子、微信阅读占72.3%,经典名著仅占2.3%。这与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与经典名著需要慢读细品的阅读要求有很大差距。

二是名著写作的时代背景与当下小学生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很难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许多经典名著写作的时代距今数百年,最近的也有上百年,现在的小学生很难理解当时的状况。比如,有小学生提出“唐朝的长安距西天有千万里之遥,为什么要派专人取经,佛祖完全可以通过QQ传过来呀”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三是学生欣赏能力有限,驾驭不了名著。名著的美隐于字里行间,常常需要掩卷沉思才可以体会到。学生急于求成,很难发现名著的美,所以不懂得欣赏,也就发现不了名著的魅力,丧失阅读兴趣。

四是语文教师缺乏引导。我所在的中心小学,许多教师都尝试过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但是教师所做的大多是任务布置,比如,暑假要求学生阅读一本名著,撰写几十篇读书心得或者读书笔记。我发现好几名学生的读书笔记根本不是自己写的而是源自“百度”,是抄袭,这就说明,学生连原著的面都没见,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东拼西凑,毫无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指导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小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更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我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把握学生阅读指导的深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因个性特点、知识结构、成长阅历的不同对同一部名著、同一个主人公会有不同的评价、不同的认知。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品读显然是不大可能的(对个别极为突出的学生还是不成问题的),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就应该有所区分,对于大多数农村小学生而言,只要能复述故事梗概、对主要人物进行初步评价就可以了。对于稍微突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如在《三国演义》的阅读指导中,针对班级阅读功底较为扎实的三名同学,我提出了比较阅读的要求,要求他们把《三国演义》的部分章节与《三国志》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文学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并不是一回事,甚至还有学生发现《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是虚构的。

二是营造阅读经典名著的良好氛围。阅读永远不是一个教师、不是一个学生的事,而是全班、全校的事,只有发动更多人去促进、去支持,名著阅读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基于以上认识,我率先在班级举办读书节活动,并以此为契机,主动请缨,承办学校读书节活动。在读书节活动中,我发动语文教师做阅读心得体会、阅读方法的专题报告,同时举办学生论坛,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分享交流的平台,通过一番努力,学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许多学生由不敢阅读名著转向积极走进名著,还有一部分学生由最初的驻足观望转向积极参与,学生论坛由原来每次只有三两个学生发言到现在学生要求上台的人数倍增,致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排队的方法组织,学生由原来的发言三五句就冷场到现在不得不限制发言时间。

三是组织相关活动,引领学生步入文学名著的殿堂。我不认为兴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由于名著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和当前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天壤之别,这就容易出现名著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名著,我们要采取除了培养兴趣之外,还要激励学生走进名著、阅读名著、鉴赏名著。如我们借鉴汉字听写大会的做法,组织语文教师从《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些距离当今生活比较接近但又不同于当今生活的一些词汇作为汉字听写大会的题材,为了在汉字听写大会的舞台上展示自我、证明自我,许多学生自觉走进名著、了解名著、阅读名著,在学字词的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名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思考

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小学语文应当在教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发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作用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只是在学习中,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处处需要应用语文知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思维习惯、个人品德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的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语文思维。然而,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单调和乏味,学生无法提起兴趣,更不用说养成语文思维。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入拓展阅读教学,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关联性拓展,引入更多内容丰富有趣的课外文章,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不属于基础教学,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拓展阅读时机,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拓展阅读中,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拓宽知识面。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能够给学生提供文化积淀,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个人修养会受到自身所阅读书籍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够阅读更多的好书,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那么他的个人修养将会得到大幅提高。小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人文修养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主要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修养的因素就是语文教学。开展拓展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知识,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此外,拓展阅读的内容突破了小学语文基础教学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散自身思维的空间,这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进行拓展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将读到的美文美句摘抄下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多素材。

二、落实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策略

1.合理选择课外读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依然是教材中的课文,但课文的内容有限,即使经过长期的内容修改与完善,依然无法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所有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外读物,改变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丰富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课外读物的选择也不能盲目,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结合教学的知识内容,选择最适合当前教学的课外读物。除了针对性地教学相关的课外读物外,有一些课外读物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都比较适合学生阅读。例如,四大名著,当然这里是指白话文版的四大名著,最好是针对小学生编著的版本。四大名著不仅具有生动的文字描写,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还配有大量的精美图片,能够很好地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推荐中国文学的同时,教师还应适当推荐一些西方文学让学生,让学生能够对中西文化都有所理解。

2.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小学生天性好玩,如果教师只是推荐学生阅读某些书籍,很多学生都不会去读,而如果分配课堂时间让学生读课外读物,又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无法保证语文知识教学的全面展开。对此,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每周的语文课堂时间里,抽出一节或两节课,用于学生探讨课外读物的内容,促进学生阅读结果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能够更有动力进行课外阅读。例如,阅读四大名著时,无论学生是阅读完毕还是阅读的过程中,都可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讨论在阅读过程中有何收获,可以是书籍中的美文、美句,也可以是从书中学习到的新成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3.组织阅读比赛

有了教师的推荐和读书交流活动,学生依然无法充分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阅读成果和能力的平台。教师可以适当组织阅读比赛,在学生阅读完一本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之后,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比赛或者故事接龙比赛,让学生将课外读物中获得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并在比赛中设定一定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阅读比赛中,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阅读的作用,并对自己的阅读成果有更多的认识,从而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课外读物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与教学的知识内容相关。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文化学者余秋雨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从而提高整体语文素养。新课标也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然而笔者对10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发现,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现状1:阅读习惯不良

阅读习惯不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阅读方法不对。读书只追求情节的为34人,仔细阅读的仅32人;二是读后不喜欢做笔记。读后思考并写读书笔记的仅17人;三是阅读时间不能保证。每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只有24人;四是阅读不够专注。31个学生阅读时能做到专心致志,42个学生承认阅读时比较认真,部分学生竟然是在三心二意的状态下阅读的。

现状2:阅读品质不高

现在的小学校园,文化快餐充斥其间,名著叫好不叫座。调查结果显示:喜欢读小说的学生有78人,主要喜欢读武侠、言情、玄幻之类的作品。关于名著的阅读很不乐观。以四大名著为例,《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占98%,其次是《三国演义》,占81%,接着,是《水浒》和《红楼梦》,分别是75%和25%。阅读的方式也大多以看电视剧为主,以《西游记》为例,阅读过原著的仅有5人,其他作品读过原著的更是凤毛麟角。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更让人失望。只有两三个同学间或阅读过《基度山伯爵》《简・爱》和《堂吉诃德》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

现状3:阅读数量不足

一学期读10本书的仅2人,读5―6本的25人,读3―4本的占30人,读1―2本的43人。

二、解决小学生阅读问题之策略

学生阅读现状让我们忧虑,更促使我们思考:小学生阅读路在何方?教师应拿出怎样的阅读策略?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抛弃传统意义上的“功利性阅读”,即以写作、积累为出发点的阅读,变阅读为“悦读”,让他们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一)自主选择――为“阅读”奠基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较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也有其不同的认知水平。教师不能把读书作为命令生硬地下达。可以根据新课标要求,且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推荐可读性强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如: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人物传记等,然后由教师提出本学期阅读的最低数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书目,做到“我的读书我做主”。因为是自己选择的书,读起来也格外带劲儿,从而为“悦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为“悦读”加码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墙壁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图书角有足够的藏书;“佳作欣赏”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你追我赶”公布学生读书情况;比一比谁读书多,谁的读书笔记写得好。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最近读到的好书,说说书里好玩、惊险的故事情节,聊聊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书中人物;在班级网站建立读书交流平台,让学生切磋、交流;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每一本书作用最大化。可以和本班同学交流、同年级同学交流,也可以参加社会上举行的大型图书漂流活动。学生手中的书流动起来了,激扬的文字、飞扬的思想,洗涤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浓厚,读书热情空前高涨。书,与孩子如影随形,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伙伴。

(三)适当引领――为“悦读”护航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小学生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鉴别美的能力。我想让孩子们和《读者》《格言》交友,会当着学生的面津津有味地阅读这些书,有时还把读到的好文章读给他们听,不到一个学期,班上一多半的学生爱上了《读者》和《格言》。有时发现某个学生在读一本好书,我会请他做个专场读书会,专门来谈这本书,结果这本书很快就在班级流行起来。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近名著,能阅读,多“悦”读呢?

一、适合——“悦”读名著要从选择开始

经典的文学名著,虽然经过了历史淘洗和时间筛选,超越了时空和文化局限,但它们往往带有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痕迹,且篇幅较长,思想深邃,这和现代的中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加上初中生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作品的选择和阅读还存在种种不足,这是我们引导学生“悦”读名著必须尊重的事实。

所以,笔者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在选择、确定阅读篇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跟他们一起制定阅读的计划。初期,教师应选择一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名著,或者向他们推荐名著的学生读本,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读完。再推荐有一定深度的作品,这样便能降低他们阅读的压力,让他们慢慢适应并爱上名著。

同时,课本中有不少文章是从某些名著中节选来的,教师可选准时机,适时推荐,如学了《皇帝的新装》后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教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可适时推荐《鲁滨孙漂流记》;学了《智取生辰纲》后,再推荐《水浒传》等。

二、有趣——“悦”读名著需要趣味随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为此,要落实名著“悦”读,当从“激趣”入手。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理兼备的优美散文,教者要学会适时地开发和整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名著作品。

初中生生性好奇,活泼善思,如果在名著阅读过程中经常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就会使他们参与阅读的热情高涨,从而在阅读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阅读《西游记》可举行“取经路上”故事比赛,阅读《水浒传》可开展“猜人名”自编谜语活动。教师也可让学生自制道具,表演名著中感兴趣的情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名著的魅力,从而与名著建起深厚的情感。

名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实现对名著的“新阅读”。如引导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可以播放电影《荒岛余生》的一个片段。再如中国四大名著改变的影视作品,都是我们可以用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很好载体。

三、探究——“悦”读名著须着眼于“穿越”

阅读名著,不能仅停留在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等表层意义上,这并不是真正的阅读。在学生阅读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想、写下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收获,让他们自己导演一幕幕历史“穿越剧”。

名著阅读中,我们应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优美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都是读书笔记的内容。另外,教师还可根据作品情况准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写读书笔记,从而完成对作品的再阅读。

在对作品的情节、人物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对名著进行改写,它能体现出学生对原著的赏析能力,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生的阅读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又处在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如果仅让他们独立思考,就会出现“疑难杂症”。所以,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在阅读中,教者要组织他们讨论、辩论,积极思考,相互探讨,在探究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完成对名著的创造性阅读。

四、激励——“悦”读名著当有环境的“源动力”

名著阅读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名无实,只令不行,没有恰当的评价手段是主要原因。所以落实名著阅读,还需从评价机制上制造“源动力”。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我让学生写的读书笔记分“我喜欢的句子”和“我的思考”两部分。“我喜欢的句子”是所读文章的精华,而“我的思考”又帮助学生很好地消化了这部分精华。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读书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考和消化的习惯,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为了写好读书笔记,我规定了篇幅,每篇读书笔记不能少于标准日记本的一张。还规定了读书范围,以四大名著和初中生必读名著为主,《中学生阅读》、优秀作文选等好的报纸杂志也可以涉猎。由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学生的读书笔记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读书笔记帮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曾一度厌学的郭宁同学在读了《感谢生命》一文后写道:“难道人们只有在生死关头徘徊时才能感悟生命吗?只有在绝望时才懂得放弃吗?只有在重生时才知道珍惜吗?人生难免有挫折,无论是苦难还是快乐,无论是顺利还是艰难,都应该坦然接受。”刚入班的李瑶同学在“我的思考”中写道:“如果你承受不了打击,一次输给了自己,或许就永远输给了自己。要知道,一帆风顺的人很难取得超常的成绩;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沉默少言的聂豆豆同学在读了《翱翔》一文后写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享受着富裕和安宁的同时,应该考虑怎样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看看人家,想想自己,怎样才能做到逆境中不消极沉沦,顺境中更清醒顽强,怎样才能拥有一颗健全的心,面对困难,自强不息。”这些闪光的反思语句,帮助他们战胜了挫折,战胜了自我。

二、读书笔记帮助学生理解了父爱和母爱

偏爱语文的武梦君同学在读了《家事》一文后反思道:“真心对我们的不只有母亲,还有父亲,不要因为父亲不会纺织漂亮的手镯就一锤定音他不爱我们。其实,父亲会表达爱,他的爱表现在无言的事上,他的爱表现在严厉的教育中。”总是笑眯眯的李甜同学在读了《母亲颂》一文后,大发感慨:“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悲伤时她是慰藉,沮丧时她是希望,软弱时她给予力量。母爱永远是玫瑰花蕊溢出的芳香。”学习委员张杰同学在读了《感动是一种养分》一文后写道:“歌颂母亲的诗文多得不计其数,每当读到它们,心头总是有说不出的酸楚。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在用心灵记录我们的成长。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又有多少关心父母的言行呢?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如天空一般迷茫,心中不免为自己感到悲凉。”真诚的思考,代表了学生们真挚的心声,父爱母爱在阅读中得到了升华。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更加热爱他们的父亲、母亲。

三、读书笔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

张桐馨同学读了《要成为你自己》一文后,在“我的思考”中写道:“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人生才能绽放出个性的光彩。”刘一天同学读了《美好的学生时代》一文后写道:“人生就是这样怪,上小学时羡慕中学生,上中学时羡慕大学生,上大学时羡慕进入社会的人,进入社会后又回头来羡慕小学生。其实,从脚下做起,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才对得起我们的人生。”韩佳宝同学在读过《珍爱自己不放弃》一文后写道:“人的成长是一个经历磨炼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许多东西要学,这是人生最大、最难学的课程。我们要学会去爱,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去容纳世界。”独特的思考,是同学们对人生的精彩评述,有了这样的认识,何愁他们不珍爱人生呢?

四、读书笔记帮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郑义同学读了《财富的理解》一文后写道:“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有些人需要财富,就把它一点点换成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逸中从容地度过自己的时日。珍惜时间的人,终会有所获。”冯林艳同学在读过《追赶太阳》一文后写道:“时间总在我们不经意间流失,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回来。我们只有珍惜现在,把握现在,让我们的每一天过得更加充实。在以后的道路中,回到以前才会不感到遗憾。”团支部书记李静同学在读了《把握今天,展望明天》一文后写道:“一个人的一生十分短暂,我们只有好好把握自己的一生,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光芒,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无需整天忧愁万千,但我们也不能整日嘻嘻哈哈,只有把握住今天的点点滴滴,即使明天不会成功,我们也无愧于自己。”时间是造就成功的基石,点点滴滴的思考,凝聚着学生们对时间的珍惜。

五、读书笔记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班长范庆松在读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一文后这样写道:“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人臣的楷模。他的智慧和忠诚永远值得我学习。”赵红霞同学在《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写道:“我最敬佩的人物是武圣关羽。他武艺超群,有情有义。桃园三结义之后,面对失落的刘备,他忠心耿耿,抛弃了一切荣华富贵,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萌在读了《用爱去包容敌人》一文后反思道:“用爱去包容伤害过我们的人,把敌人变成朋友,那么我们就是能够产生出美丽珍珠的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最终你会成为受人尊敬的人。”相信在同学们睿智的思考中,这些优秀的品质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变成他们精神营养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