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范文第1篇

Abstract: Let children really know love, learn to love, the first is the parents to set an example. They should love with the practical action to exert a subtle influence on children,to let children learn to care for people who need help. Let the world is filled with love, let you and I always be happy.

【关键词:关爱传递互帮互助快乐】

Key Words: love, transfer, help each other, happiness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奉献》唱响了爱的旋律。关爱,无处不在,世上有许多伟大的、感人的关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现象也让我们感到失望,也会看到一些缺少关爱意识的孩子。记得有几次,在组织孩子游戏时,有几位幼儿不小心把别人的书包碰掉了,可后面的孩子竟然从书包上跨过去,没有一人把它捡起来。为此,我不停的在思考,这些孩子的爱心都到哪去了呢?他们为什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什么叫“关爱”,只知道一味的索取。最终,我明白了不是孩子自私,也不是孩子没有爱心,是有些做父母的没有言传身教,没有让孩子真正懂得关爱,学会关爱。

多一些关爱,你会觉得快乐、幸福。关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将这种爱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教给幼儿,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的滋味,同时也要让他们去关爱别人。因此,我们要让孩子真正懂得关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关爱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起:

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爱

在我们的大家庭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因此我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爱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爱;另外一种就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关爱。

首先我们说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爱。记得女儿4岁那年,有一次我生病了头痛的厉害,女儿用她那稚嫩的小手不停地给我按摩,当时我很感动,事后我问女儿:“为什么要给妈妈按摩,你的小手不累吗?”女儿回答说:“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生病时,您不是也这样做的吗?”孝敬父母是每个做儿女的职责,爸爸妈妈的就应为孩子做出榜样,爸爸妈妈怎么做,孩子就会怎样做,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

接着说一下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关爱。人们常说世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的爱。比如,孩子生病时,父母会精心照顾;孩子需要帮助时,父母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作为父母不要只对孩子一味地付出,而是也要享受孩子的关爱。一次,到朋友家做客,她家里有个5岁儿子,如今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可谓是家里的“小皇帝”,在看看这孩子也不例外,快要开饭了,大人们还没有上桌,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动手再说,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竟然把他最喜欢吃的一盘菜和最喜欢喝的饮料拿到自己跟前,命令大家谁也不许动,这真是把大家搞的哭笑不得。事后,我和朋友聊起了这件事,我说这样长期下去对你的孩子健康发展不利,你们会把他宠坏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父母不辞辛苦整天为了他们,要让他们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自然,大人们也要适当的学会分享关爱。总之,孩子快乐、幸福,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把这种关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去关爱父母。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一生最朴实、最重要的。在社会中一些少年犯都是缺少父母的关爱而走向了犯罪,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了灾难,有时是无法弥补的。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与关爱非常重要。

二、孩子与熟悉人之间的关爱

孩子刚入社会会接触到很多熟悉的人,比如:老师、同学以及自己的好友。在这些熟悉的人中关爱到处可见。在一次下班的路上,碰到了三四个小学生结伴而行,其中一个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给绊倒了,其余的小学生赶紧把她扶了起来,并扶着她一起向前走去。虽然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从小事中我看到了关爱。在课堂上,老师会利用书本知识教会孩子如何去关爱,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让幼儿体验同伴与同伴之间的关爱等。学会关爱是孩子回报社会的最初萌芽,在这个阶段把孩子教育好了,对家庭、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孩子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爱

在一次“献爱心”活动中,我把事情的原由告诉了幼儿,这些人需要帮助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孩子们听后有的要把平时最喜欢吃的零食送给灾区的孩子们,有的孩子要把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孩子们,还有的要把自己的漂亮衣服送给灾区的孩子们……这难道不是关爱的升华吗?虽然这些人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人,但他们遇到了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此时我们就要抓住机会教育孩子学会关爱,懂得关爱,让他们明白这次“献爱心”活动中小朋友的表现就是关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不正是关爱的体现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关系处理 青春期 父母 孩子

经常会见到或听到家长有如此的抱怨: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不懂事了!也经常看到因为父母的唠叨、攀比、抱怨等使孩子放弃与父母沟通。形成所谓的代沟:或是用不好的语气激怒父母,使父母伤心;更有甚者会离家出走。“青春期”原本就是“多事之秋”,因为青春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众多问题的出现,原因不可能只在家长或是孩子单方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咨询经验,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好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的关系。

1 站在家长的角度,谈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1.1 客观对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作为家长会为孩子的“判逆”而烦恼、无奈或是不知所措,有的会放弃或放纵管理,有的采取不恰当(暴力、溺爱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

《论语》中关于父母的爱有这样一种描述:尽早让孩子离开自己而独立是一种伟大的爱。

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份尊重。做为家长应该接受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长的空间。

其次,应该给孩子应有的权力。给孩子权力的同时也就教给了孩子如何承担责任。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包办”中变得依赖,变得惰性,变得逃避责任。

最后,应该给孩子一个发展空间。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提醒,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关心与尊重,而不只是约束与挑剔。孩子总是沿着父母的渴望成长,在父母的赏识中成长、成就自己。但是孩子也可能在父母的批评、否定中成长为父母的“渴望”。

1.2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矛盾冲突,比如心理上的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精神上得到父母理解与支持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要求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以为是与常常有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在行为上经常存在对社会地位欲求不满,反对从属,反对权威干涉:在观念上与成人存在碰撞;自身经常存在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等。

1.3 改变传统的亲子沟通方式。

1.3.1 变“唠叨”为“建议”,变“命令”为“提醒”,变“管”为“帮”。关心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本能。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是孩子毕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理应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选择的自由,作为家长没有理由剥夺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力。要是真的为他们好,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在给他们权力的同时也给他们了一份责任。

管和帮其实不过是换了一下解决问题的角度,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去约束,变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提醒、去建议。“管”虽也能体现家长的关爱,但却让孩子感觉到被束缚,任何人都不喜欢被人指使,哪怕是父母。“帮”则让孩子在接受提醒的过程中得到一份尊重。

1.3.2 变“指责”为“说感受”,变“你”字开头为“我”字开始。给孩子说话的权力,给孩子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家长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去体会、去理解,相信孩子天性是爱你的,就像孩子从不会怀疑父母爱自己。让孩子因为理解而做,因为感恩而做,让孩子去体会做过之后那份成就感和那份满足感。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孩子,家长情绪化的言语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如“父母如此不容易,你却不理解!”或是更为过激的语言。有时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可能会按你的“指责”去做。

2 站在孩子的角度,谈如何理解父母。作为孩子,要克服自己青春期心理的烦躁情绪,承认自己的“半成熟”状态,即:接受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及知识、经验缺乏等现实。

2.1 应该理解父母是凡人。面对父母的唠叨、抱怨、攀比等现象,理解父母也是凡人,也有烦恼与压力,即所谓的父母的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

2.2 应该理解父母的担心是事实。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一般表现在“担心没经验而犯错、受伤害”。“没经验”对于孩子是事实,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就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对于父母的意见,可以先拿过来,然后有效的留下,无效的放下,拥有一种接受的心态。

2.3 从内心承认父母爱自己。父母永远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是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会有所变化,幼小的时候父母期待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学龄期父母期待孩子学业进步;成年之后父母除了期待事业有成之外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健康。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范文第3篇

爱在心里口难开

爱,是家庭温暖和谐的源泉。男女之间的爱,使他们走到一个屋檐下;又由于爱,产生了爱的结晶。无论孩子是美是丑,妈妈们都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当然,爱也需要延续,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同时也期望子女爱他们;不仅如此,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因此,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爱他人。

可是,传统的中国人向来以“含蓄”著称,很多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对爱的表达十分吝啬。比如我们都很爱自己的父母,但是却很少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或是“我喜欢你!”我们一直认为含蓄是一种美,可是,我们却更多地受到这种含蓄的困扰,因为我们无法否认,任何人都喜欢听到爱的表白。

姗姗妈(某公司白领)说:“在我的记忆里,父母是不善于表达爱的人。父亲每日忙于工作,母亲只知道洗衣做饭。对于我的称呼也只是直呼其名,没有任何的爱意。他们的爱,深深地隐藏在日常行为中。他们不善于和我交流。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特高兴,对我也比以前温柔多了。那种感觉,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和孩子一起感受着父母的爱。”

爱的表达与不表达,差别在哪里?原来,表达出来的爱,会让双方对爱的感受更加深刻,而且,亲人间愉悦的语言、拥抱、和亲近,能使人精神愉快,甚至是增寿。无论人的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亲情仍然是人的生物本能的需要。

爱心表达,从“说”做起

场景一:早晨。起居室

人物:佳佳(3岁女孩)、佳佳妈(全职太太)

“佳佳,爸爸要去上班了,我们该做什么?”

佳佳立刻跑到门口,给爸爸拿出皮鞋。摆正,而且关切地说道:“爸爸再见,路上开车慢点儿,注意安全!”

“好,谢谢佳佳!来,跟爸爸亲一下!”

佳佳妈的做法十分有效,她总是在适当的时机教孩子表达她的情感。她说:“早在女儿刚刚学说话的时候,我就很注意教孩子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每当她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时候,我总是教女儿对爸爸说:‘爸爸辛苦了!’然后就是孩子帮他爸爸拿拖鞋,爷俩立即抱着亲在一块儿。我认为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个善良的、有爱心的孩子,让她学会爱自己,爱父母,再逐渐学会爱他人。”

场景二:住宅楼下

人物:东东(3岁男孩)、东东妈、东东姑姑

车刚到楼下,姑姑从车上下来,东东妈在东东耳边悄悄耳语:

“大姑来了,快,冲上去,叫大姑!”东东听了,立刻冲过去,嘴里一边叫着:“大姑!大姑!我早就想你了!”

随即,东东张开双臂,一下子扑到姑姑怀里。姑姑高兴地用力抱起东东,不停地在东东的小脸上吻着,说:“东东,大姑也早就想你了!”

东东妈的耳语,促使东东把这爱的场景上演得更加欢快;不仅如此,孩子从中学到的爱的表达,将终生受用。

场景三:旅游区商店内

人物:芳芳(5岁女孩)、芳芳妈(某企业金领)

“芳芳,快看,这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呢!”

“妈妈,给我买一个吧!”

“让我们看看……芳芳,我们出来玩,见到好东西,别忘了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

“嗯……对,我们给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也买一个!”

“你看,这块红色有暗花儿的丝巾给奶奶系在脖子上,是不是很好看?”

“好看!丝巾给奶奶买一个,给姥姥买一个。”

“芳芳想得真周到!瞧,这个烟斗多大呀!买回去给爷爷,他一定喜欢!”

“不好。爷爷喜欢抽烟,他看到大烟斗,更想抽烟了。您忘了吗?抽烟有害健康啊!”

“说得对。那么,你认为给爷爷买什么好呢?”

“给爷爷买这个。”芳芳用小手指着拐杖道:“让爷爷拿着这个走路。”

“这叫拐杖。芳芳想得真周到!这么说,我们也要给姥爷买拐杖喽?”

“不。”

“为什么?”

“因为姥爷走路快。嗯……就给姥爷买这个画儿吧,好让他也画一个这么好看的画儿。”

“好啊!那个椰壳做的小挂件可以买给你的小哥哥。”

……

芳芳妈注意随时对孩子进行爱的言传身教,她说:“这样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爱,而且看到了行动,从而理解到爱既是崇高的,又是需要努力做到的,同时付出爱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孝敬父母和老人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孩子看到父母的做法,自然就学会了爱父母、爱老人。培养孩子学会爱,必须由家长自身做起,父母的潜移默化,家庭的耳濡目染,都会使孩子学会爱。”

场景四:晚上。客厅

人物:乐乐(3岁男孩)、乐乐妈(某机关公务员)

乐乐妈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乐乐则在一旁玩玩具车。电视机里正在播出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做客的是宋丹丹。此刻,宋丹丹正鼓足劲,对着话筒那端的老父亲说出“我爱你”三个字。

乐乐妈几乎要流下泪来。乐乐发现妈妈在抹眼角,丢下玩具车凑到妈妈身边,带着不安问:“妈妈,你哭了。”

“没有。妈妈是感动。”

“哦。”

“你很关心妈妈,这让妈妈很高兴。所以,妈妈爱你,我的小宝贝儿!你爱妈妈吗?”

“爱。”

“那你告诉妈妈。”

“我爱妈妈!”

“好,就这样,你喜欢妈妈,就一定要跟妈妈说出来。”

乐乐妈说:“我非常羡慕宋丹丹跟老父亲说的那句‘我爱你!’,但是我对自己的父母却还是说不出口。只好跟儿子说。儿子经常问我:‘妈妈,你喜欢我吗?’我于是立即对他说:‘妈妈喜欢你!妈妈很喜欢你!’”

学会表达你的爱,首先要从“说”开始。孩子要学,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学,首先是我们要学会表达爱,孩子才能模仿父母去表达爱。如果父母把对孩子的爱适当地表达出来,那么,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会恰当表达他们对父母以及对他人的爱。爱是相互的,我相信有爱心的孩子最终也会收获爱。

防范爱的“扼杀”

有家长埋怨说:“我们对孩子的爱比海深,可为什么孩子却视而不见呢?”

佳佳妈(小学教师)说:“最近,我发现4岁的女儿佳佳十分自私。在饭桌上,只要是她喜欢吃的,别人就别想沾筷子;每次跟大人到街上都要买这买那,在姥姥家从不知道照顾和谦让表弟妹,而表弟妹的零食、玩具她却要优先。其实,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独生子女家庭,并且正被许多父母所忽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父母娇惯纵容,二是父母扼杀了孩子爱的表达。很多时候,孩子向你表达爱意时,却被你的爱拒绝了。时间一久,他们认为父母不需要他们表达爱意。

航航妈(某机关公务员)说:“刚满一岁的儿子偎在我怀里吃饼干,我逗他:‘航儿,给妈妈一块饼干。’正准备咬饼干的儿子,立即将饼干送到我的嘴边。可是,我没有吃,只是假装咬了一大口,将饼干完璧归赵,并且对儿子说:‘乖,航儿吃。’航航便又独自吃起饼干来。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想起一个‘爱’字,我不忍心吃掉儿子递过来的饼干,是因为我爱儿子,儿子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给妈妈,是因为儿子爱我。不同的是,儿子拥有了我的爱,而我却拒绝了儿子的爱。”

也许就因这充满爱的拒绝次次重复上演,最终遏制了孩子爱的萌动,以至于扼杀了孩子爱的天性和能力。于是孩子习惯于被爱,却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倘若这种被爱成为习惯,我们偶尔真的在孩子的食物上面咬口,那么孩子会很不适应的,甚至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侵犯。亲情之爱原本是一种天性,是我们在爱他们的同时,不经意地扼杀了这种天性。”

小贴示:爱的指数增强指南

1、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攻击。一般性的争吵会让孩子体会到感情的复杂性,学会面对真实情感,有利于孩子情感的细腻、全面发展;但要相互攻击,激烈的言辞会给孩子带来恐惧、不安和怀疑。

2、经常讨论家庭成员都可以参与的温馨话题,是父母与孩子最自然的沟通方式,还会令孩子感觉到被重视、被需要。但应注意:不要打断孩子说话。

3、“晚安”很重要。每天在睡前给孩子一句充满爱意的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会有助于亲子间的良好关系,让孩子感觉他度过了美丽的一天,而且快乐的明天在等待他。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范文第4篇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这种生活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些不同,你们需要做一些调整来适应;你们还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你们共同努力去克服。但无论出现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像以前一样爱你,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

    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做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毕竟双方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无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所以,你需要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曾经伤害你的人。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爱;感恩

小学阶段孩子对于爱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年龄在六至十二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似懂非懂时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虽然已经上小学了,但很多事情都是由家长一手操办,总是有要求必满足,有问题必解决,总害怕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孩子在家都非常任性、调皮。稍有不满意就大吼大叫乱发脾气,甚至有的学生还用离家出走来威胁家长以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他们根本没有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他们的付出、对他们的关爱放在眼里,记在心上,总是认为他们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利用节日的契机,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首先,我们要通过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口语交际中,我们除了能很好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外,更能促使孩子们围绕一个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收集、去思考、去探索、去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而大胆展现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利用口语交际课,我开展了一次以《爱与感恩》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孩子们大胆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爱的故事,可以是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爱,也可以是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爱,甚至可以说陌生人对自己的爱。活动中,有一个叫周××的孩子,他平时是一个让老师和家长非常头疼的学困生。他说:“我以前总觉得爸爸妈妈总是管我这管我那的,一会儿让我少看电视,一会儿让我多吃点肉,一会儿又逼着我去上辅导班,去做作业。我觉得他们非常嗦,觉得他们一点都不喜欢我,都不关心我,都不在乎我的感受。可是现在我才发现,其实他们的所有嗦,都只是因为他们爱我。”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原来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为我们做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应当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爱我们。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习作课,写出我想对父母说的话。通过上次口语交际课孩子们的表现,我发现其实很多孩子都深深爱着自己的父母,爱着老师,爱着同学们。但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很多家长都不善于或者不愿意把对孩子的爱大声说出来。而我们的孩子也受到环境和家长的影响,害怕去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大声把爱说出来。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习作课程,让孩子们以书信的形式把对父母想说的话大胆写出来。让文字成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桥梁,让他们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感谢之情和对父母深深的爱,也让家长知道孩子们的真实想法,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做父母的也可以适当给孩子空间。通过这次习作,大大增进了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爱。而父母们也渐渐明白了,爱孩子不是给予他想要的一切,而是要学着适当放手,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慢慢学会自己长大。而这其实才是真正爱孩子。

最后,通过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的契机,让孩子们把对父母的爱用行动展现出来。通^前两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爱,知道了父母都是爱自己的。而我利用父亲节、母亲节的契机,请孩子们的父母一起来到学校,共同开展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让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去展现自己对父母的爱。在活动中,孩子们都大大方方给自己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大声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并且每个孩子还提前为自己的家长准备了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看着家长眼里高兴的泪花,看着孩子们甜甜的笑容,我觉得这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爱。

当然,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这次的口语交际课和习作课,我们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让孩子们去体会更多的爱,比如,朋友的爱、老师的爱、陌生人的爱等。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世界是充满爱的。同时,也更要让他们明白,付出爱比得到爱更加让人开心,让人高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是传道授业,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课本里的知识,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更应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爱,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成为一个会爱的人,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