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农业农村工作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尊敬的李副主任、各位领导:
正当全乡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之际,李副主任携各位领导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对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及全乡一万二千多各族干部群众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下面将我乡“五五”普
法工作做以下汇报。
自“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乡认真贯彻县委十届一次全会精神县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福贡、和谐福贡、平安福贡”和“依法治县”等宏伟目标,以增强人的法制观念为先导,以提高人的法律意识为重任,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依法行政为目标,狠抓落实,突出重点,大力抓了普法工作,促进了我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为创建“平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构建科教兴乡、农业稳乡、产业强乡以及富裕和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基本情况 二、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直以来我乡党委政府将普法工作列入了全乡中心工作的重要议程,召开普法动员大会,部署全乡普法工作的开展,各行政村也相继召开普法动员会,为“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明确职责,我乡及时成立了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五五”普法工作。同时,各村也相应的成立了机构,配齐了人员。
三是精心制定普法工作要点。2007年是“五五”普法的起始之年,我乡制定了“五五”普法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参照我乡“五五”普法实施方案,制定了年度“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根据省州、县2009年普法要点精神,结合我乡实际,起草了《2009年××乡普法工作要点》,为全乡“五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着力抓好基层普法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村、法制宣传栏等传统普法阵地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基层传统普法阵地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基层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职能,为全乡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三、结合实际,普法工作开展有序
伴随着我乡村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对我们的普法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注重“三个有机结合”。
一是与解决全乡人民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我们注重把开展普法教育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在农村,主要是从抓好村庄整治入手,与普法工作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推进了村庄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在乡镇,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劳动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的宣传,有效的增强了居民自我权益保障意识,为城镇居民保障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与创建“民主法治村”有机结合。我们坚持并深化“依法治理、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模式,通过层层试点、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在全乡稳步推开了“民主法治村”试点创建工作,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我乡“五五”普法工作的内涵。目前,全乡3个行政村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四、加强法制宣传力度,营造“五五”普法良好氛围。
为“五五”普法营造良好氛围。做好普法工作,不仅要有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今年我乡专门下乡2次进行“五五”普法宣传,村委会充分利用 宗教节日群众聚会,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从而使群众对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增》、《道路交通安全法》、《宪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进行了宣传和现场法律咨询服务活动。
五、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普法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五五”普法工作取得实效,我们注重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挖掘各方资源优势,形成齐抓共管、共举共的良好局面。在普法教育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和发动各方力量,帮助基层建立了一支支责任到人、任务明确、素质较高的群众身边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包括:充实完乡、村、组三级法制宣传员队伍,培养一批“学法用法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为我乡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留下一支不走的宣传工作队。
一、指导思想
年全县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特色农业大县的总体战略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精品农业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水平,积极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年农业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增加18%左右,达到28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村人平纯收入增长6%,增加200元以上,达到3500元。
三、工作措施
(一)以现代精品农业为抓手,不断壮大特色板块基地。
按照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整体开发、以质取胜、突出提档升级,提高精品园建设质量的原则,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构建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
一是抓好安全菜园建设。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打造品牌、延伸链条、保护生态”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以安全菜园建设为抓手,稳定发展30万亩蔬菜板块基地。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按照《省高山无公害蔬菜系列标准》组织生产,推行农户生产档案,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频振式杀虫灯、生物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提高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农药、肥料等农资市场监管,严禁违禁农资的使用,在全县主要高山蔬菜产区禁止销售和使用有机磷类单剂农药;加大菜区生态环境治理,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实行产地抽检、冷库收购抽检以及市场抽检相结合,确保蔬菜产品质量,把高山蔬菜基地农产品准出工作推广到全县高山蔬菜主要产区;大力调整品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加大新品种试验示范力度,积极探索适宜高山地区生长的具有较高效益的新品种,试验示范新的种植模式。
二是抓好精品果园建设。加强品种改良,建设精品果园,抓好公共生产平台建设,实现果园路电水肥循环配套,提高鲜果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抬高栽植、生物防治、精细修剪、合理水肥管理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使我县柑桔产业由传统粗放管理向精品化发展。全年计划完成5000亩的精品椪柑园和5000亩精品蜜桔园建设任务。加大品牌整合力度,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使我县成为全国的优质椪柑生产大县。
三是抓好高效茶园建设。发挥“清江早茶”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引进良种无性系茶苗,坚持标准化建园,对老园进行改造,提高基地整体水平;加强技术培训,推行机修机剪,提高茶农生产水平和采摘水平;推广应用有机肥,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采取农业和生物措施控制病虫为害,严禁高剧毒农药等违禁农资的使用;加强茶园周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确保茶叶品质提高和质量安全;整合全县茶叶龙头企业,提高茶叶加工能力,积极打造清江早茶和有机茶品牌,逐步做大全县茶叶板块。力争新发展茶叶基地5000亩,改造老茶园及低产茶园8000亩,积极实施县委、县政府打造“中国优质绿茶之乡”的战略部署。
四是抓好魔芋、甜玉米等基地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魔芋之乡”的战略部署以及《自治县—2013年魔芋产业发展规划》要求,落实基地面积4.5万亩以上,做好魔芋基地配套建设,并积极开展魔芋病虫害防治研究和技术推广,加强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连接,提高产业化水平。按照市场化原则,分高山、中山、低山三个梯度,发展2万亩的甜玉米基地,保证企业均衡供应。
(二)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努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1、强化服务龙头企业意识。立足资源优势,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围绕“四个一批”的总体目标,培植壮大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好龙头企业加工原材料基地,实现农产品加工占全部外销农产品45℅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再引进1-2家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投资落户。加强对现有重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管理,在壮大现有省、市、县重点龙头企业基础上,力争新增1家企业进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2、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一是壮大流通企业,大力开展农超、农商对接活动。发挥区位优势,在特色农产品集中产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组建蔬菜、茶叶、椪柑等行业协会,培植壮大市场主体。积极发展农贸公司和购销联合体等农产品流通经济实体,培植各类农产品经销专业大户。二是继续以“节庆农业”方略扩大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农产品销售。三是健全信息网络,拓展网上交易。规范信息采集、分类,将本县名、优、稀、特产品通过互联网,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扩大农产品销售网络。三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农产品展会和名优特农产品评选,扩大我县农产品知名度。四是做好农产品销售终端建设。稳定北京新发地柑桔销售平台,新建华北、西北两个以上省会城市柑桔销售终端。大力拓展高山蔬菜销售市场,增加超市和专柜销售比例,力争全年农产品订单销售达到5亿元。
3、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引导,充分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除加强日常指导管理外,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扶持壮大贺家坪常家洞茶叶专业合作社、清江魔芋专业合作社、资丘巴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年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200家,重点建设10家示范合作社。
4、加大农业精品名牌创建力度。一是加快技术创新。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关键技术的创新,提升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品质,提高水果蔬菜冷链保鲜和加工技术、药材深加工技术,提高加工转化率和商品化包装率;二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加强高山蔬菜、清江椪柑省级地方标准的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茶叶、魔芋、马铃薯等特色产品的地方标准,实现生产标准化;三是实施品牌战略。以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名牌农产品评选活动,鼓励高山蔬菜、清江椪柑、资丘木瓜、金福红栀等特色农产品申请国家和省级地理标识保护,支持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全县农业“三品”总数达到40个。积极整合现有高山蔬菜、清江椪柑等主要农产品品牌。落实名牌奖励政策,对在开发名牌产品中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奖励。
(三)以技术培训为抓手,深化农业科技服务。结合全县启动“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抓好项目实施工作,进一步完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引导乡镇农技人员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大力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力争每个村民小组培养1-2名科技示范户,一个村民小组培养1名依靠发展农业产业致富的带头人,全县科技示范户达到1000户以上,科技入户率达到80%以上。全年对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和主要种养科技示范户轮训一次以上,完成阳光工程等技能培训2000人,全年培训农民55000人以上。充分调动乡镇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全县农作物病虫测报体系,组织乡镇植保员定时开展病虫测报,定期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平台等病虫信息,帮助农民及时搞好病虫防治。
(四)以农业行政执法为抓手,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1、大力宣传农业法规。通过各种形式,在全县深入宣传《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机械促进法》以及《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药管理条例》、《省植物保护条例》、《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知法懂法和守法。
2、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制定和发放宣传资料和农户生产档案,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备案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市场准入准出制度。在做好火烧坪高山蔬菜准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县高山蔬菜主要产区,同时在全县主要高山蔬菜产区禁止销售和使用有机磷类单剂农药。增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点,加强检验检测,提高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认真开展农资打假护农活动。建立农资打假护农长效机制,坚持经常性检查种子、农药、肥料等经营门店,及时查处违法经营案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全县正常的农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农药、肥料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力争做到全年无农药、肥料问题的投诉。
4、强化农机安全监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严厉打击黑车非驾等违法行为。争取全年无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5‰以内,农机列管率、持证率和检审率均达到95%以上。
(五)以落实惠农政策为抓手,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和落实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2、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作用,规范办理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民把土地向主导产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争取启动土地纠纷仲裁庭建设,积极稳妥调处各类土地承包纠纷,切实保护农民的经营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狠抓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村财务管理。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规违纪筹资筹劳行为。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确保市级检查验收达标。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民主理财的审核监督作用。加强村级债务管理,禁止新增债务,坚决化解历史债务。
(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项目是农业发展的载体,没有大的农业项目的推动,加快农业发展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项目强县战略,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616”对口支援的政策机遇,组织项目专班,以我县几大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抓紧申报,抓紧实施,以大项目带动特色农业大发展。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向省市农业部门争取和申报各类农业项目,努力增加上级部门对我县农业的投入。重点是进一步争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信息直通车、新型农民培训试点县、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大县建设等项目,着重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项目前期启动建设,力争通过项目建设,提升农业部门服务能力,提高全县农业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扎实抓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切实抓好10个示范基地建设,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任务,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管理,充分发挥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验收达标。
3、认真做好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完成年度全县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要继续加强对都正湾、大堰、鸭子口三个项目乡镇的技术指导服务和检查督导,确保各个建设内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4、全面完成全县科技攻关项目建设。科学组织,扎实推进,全面完成清江早茶品种选育、魔芋品种引进、选育及无公害化栽培、玉米品种选育、高山蔬菜新品种实验示范、主要特色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等项目。
(七)以自身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
面对新的时期和新的形势,要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我们农业部门必须紧扣十六字行风,切实改进服务手段,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正当全乡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之际,李副主任携各位领导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对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及全乡一万二千多各族干部群众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下面将我乡“五五”普法工作做以下汇报。
自“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乡认真贯彻县委十届一次全会精神县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平安××”和“依法治县”等宏伟目标,以增强人的法制观念为先导,以提高人的法律意识为重任,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依法行政为目标,狠抓落实,突出重点,大力抓了普法工作,促进了我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为创建“平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构建科教兴乡、农业稳乡、产业强乡以及富裕和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17公里。北靠上帕镇,东临兰坪县,南接子里甲乡,西与缅甸毗邻。全乡总面积274.3平方公里。全乡辖6个村委会49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受地理环境、自然历史和群众思想文化素质低诸多因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典型的高山峡谷,边疆贫困、民族宗教为一体的特困乡。我乡“五五”普法对象共有7350人,其中党政机关32人,事业人员136人,青少年学生682人,农村农业人员6500人。应参加考试人员168人。
二、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直以来我乡党委政府将普法工作列入了全乡中心工作的重要议程,召开普法动员大会,部署全乡普法工作的开展,各行政村也相继召开普法动员会,为“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明确职责,我乡及时成立了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五五”普法工作。同时,各村也相应的成立了机构,配齐了人员。
三是精心制定普法工作要点。20xx年是“五五”普法的起始之年,我乡制定了“五五”普法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参照我乡“五五”普法实施方案,制定了年度“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根据省州、县20xx年普法要点精神,结合我乡实际,起草了《20xx年××乡普法工作要点》,为全乡“五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着力抓好基层普法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村、法制宣传栏等传统普法阵地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基层传统普法阵地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基层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职能,为全乡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三、结合实际,普法工作开展有序
伴随着我乡村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对我们的普法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注重“三个有机结合”。
一是与解决全乡人民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我们注重把开展普法教育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在农村,主要是从抓好村庄整治入手,与普法工作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推进了村庄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在乡镇,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劳动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的宣传,有效的增强了居民自我权益保障意识,为城镇居民保障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与创建“民主法治村”有机结合。我们坚持并深化“依法治理、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模式,通过层层试点、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在全乡稳步推开了“民主法治村”试点创建工作,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我乡“五五”普法工作的内涵。目前,全乡3个行政村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三是与“法律六进”工作有机结合。继续开展好普法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活动。在我们政府机关里,每名机关干部都有一册《干部法律读本》进行学习,每周学习日都会相应学习法律知识,同时还自己学习《物权法》。在农村,我们开展好傈僳文“五五”普法进教堂活动,发放云南省法制宣传画50余份,××县土地、森林、计划生育、防范爱滋等法制宣传挂历2150余份,农村反警示教育图200余份,我乡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兼任行政村法律顾问,有效促进了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在学校,我们主要通过警示教育、维护未成年合法权益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遵纪守法以及法制图片展等形式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
四、加强法制宣传力度,营造“五五”普法良好氛围。
为“五五”普法营造良好氛围。做好普法工作,不仅要有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 本,加强宣传教育。今年我乡专门下乡2次进行“五五”普法宣传,村委会充分利用宗教节日群众聚会,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从而使群众对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增强“五五”普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我们十分注重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因应群众的实际需求,努力创新创优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五五”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找准最佳时机普法。抓住节假日,结合重大政策法律出台,集中时间、集中人员,深入村开展各类主题法制宣传活动。我乡还每月利用街天举办一次有关的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同时,针对我乡山高坡陡、环境恶劣,不能把法律宣传深入到每个村寨的情况,则通过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时,以案说法教育群众。二是利用各种纪念活动普法。以“124”法制宣传日为主线,利用消费者权益日、“三八”妇女节、综治宣传月等活动,会同相关部门,面向广大群众,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的法律知识宣传普及。今年以来共举办法制宣传活动5次,就残疾人权益保障、《婚姻法》、《劳动法》、《治安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宪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进行了宣传和现场法律咨询服务活动。
五、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普法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五五”普法工作取得实效,我们注重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挖掘各方资源优势,形成齐抓共管、共举共的良好局面。在普法教育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和发动各方力量,帮助基层建立了一支支责任到人、任务明确、素质较高的群众身边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包括:充实完乡、村、组三级法制宣传员队伍,培养一批“学法用法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为我乡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留下一支不走的宣传工作队。
一、创新工作机制,建设联动网氛围浓厚。
1、建立和健全的组织机构。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联动网建设工作,始终“牢记宗旨,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建立、健全机构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联动网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在联动网建设原有的基础上,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率先全区实行乡镇全员纳动网管理,有效推动了联动网建设。全镇设立后山、坪塔工作站,塔山、金蛇头工作站,贵岐、岐头工作站等七个联动工作站,实行站长负责制。同时,实行镇直部门挂村制度。各站设立创建指导员,负责指导各村(居)党建、经济、综治、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并每月填写两篇所包村(居)下乡记录和信息采集卡上报联动中心。联动中心定期组织召开月例会一次,要求各工作站站长、创建指导员、部门负责人及科技特派员根据当月工作要点在会上进行汇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要求各站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到镇联动中心存档备案。实行全员管理,使我镇形成领导率先、干部带头、人人参与联动网建设的氛围。
2、网络建设稳步推进。联动网建设,它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财政的扶持。到目前为止,镇先后投入10多万元,为镇联动中心购置了微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古溪、福洋、金蛇头等村也购买了电脑,为信息的及时传送带来了便利,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信息建设。丰富、时效、多样的信息是联动网工作的基础。在信息资源建设中,我们注意从农业、农村和农民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广泛搜集、整理、农业信息。在内部信息的汇集整合方面,制订信息采集制度,要求每个创建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每月采集2条信息,在每月联动中心例会上讨论并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在“城南信息网”、“八闽农网”、农业部“一站通”、“闽东人才网”等网站上予以。“拿来主义”是我们扩大外部信息来源、丰富农业信息的好办法。我们对从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媒中获得的国内国际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和镇域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广泛采用“摘编、采编、创编”的信息采集加工模式,去伪存真,确保农业信息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编辑联动网网刊《绿色莲峰》,及时分发到示范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手中。
4、加强队伍建设。在推进联动网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我们在专业村、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设立兼职信息员。这些农业信息员大多来自基层,勤于实践,善于总结,能够及时准确地上报或下传各类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权威性和实用性。目前,全镇已有60名信息员,初步建成了覆盖镇、村、户的梯级农业信息员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在职的农技干部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农业服务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采用集中办班、村科技夜校、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农村信息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三年来,在各村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近100期,参训人员达3500多人(次),
二、创新工作模式,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1、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加快农业集约化,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把优势农产品做大,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我们结合镇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农业产业调优、调强、调出特色、调出规模。针对莲峰三村的资源优势,2002年底建立了莲峰三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占地面积300多亩,种植有黄花梨、脐橙、萝卜、柚子、冬瓜、白菜等各种果蔬,发挥了示范作用,以示范带动调整,今年该基地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2、把龙头企业做强,加快农村工业化,健全农业产业体系。落户城南的天保茶业有限公司公司和东富贸易有限公司是我镇的示范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联动中心在积极为其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其申报蕉城区龙头企业,并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为其提供申报材料,目前,这两家企业已顺利通过审核,成为我区的龙头企业。我们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实现工商贸一体化。三年来,我们依托主导产业,培植了10多家茶叶、水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天保、东富两个公司为龙头的茶叶、黄瓜鱼加工产业链,并转移镇富余劳动力100多人。
3、把支农政策利用好,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是主体,并不意味着政府什么事情都可以撒手不管了。政府的作用是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要克服“越位”和“缺位”现象,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扶持、引导工作,把农民的微观活动引导到发展规划的框架之内,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科技服务,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三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了“山海并举、科技兴镇、科技强镇”的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协调农贷资金,实施了“幸福”工程,有效的解决了农民发展生产缺资金的问题,先后发放小额农贷4040万元,受惠农户达2050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完善村账镇建,强化监督管理。村财管理曾一度成为影响我镇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对此,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实施“村账镇建”,规范村财管理,并将此项工作纳动网工作之中,采取定期集中建账,取消村组接待费,严格任期审计等多种措施,加大对村资金使用的监督,执行财务收支定期定时定点公布,实行重大村务集体决定制度,增大了村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抓好村干和村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使我镇村财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年多来,取消村组接待就节省开支近50万元,不仅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杜绝了各种不合理的开支,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实施村账镇建之后,已没有出现因村财问题而上访的事件,同时,也提高村干部热心集体,努力奉献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创新工作渠道,积极开展网上营销。
镇联动中心充分认识到网上营销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充分发挥联动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送出去,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2003年初,镇联动中心通过农业部审核,加入“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简称“一站通”)信息服务站行列,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城南联动网把镇内各行政村的农副产品,多次在该系统信息,收到了许多有效信息,为镇域内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架起了信息桥梁,为生产经营大户和企业拓宽市场销路。年7月份,镇叶厝村村民叶顺锦由于交通、通讯、信息不灵等多方原因,致使15吨萝卜滞销,镇联动中心在互联网上多次予以,经多方联系后,最终与安徽宿州张先生达成供销意向。2003年,蕉城区“三高”农业有限公司与泉州水果批发市场阿聪通过城南联动网的桥梁作用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仍是合作伙伴。截止目前,通过“一站通”等网上营销,共实现网络交易10多笔。
2、引进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由于我镇土地有限,为了引导农民发展新优品种,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上农产品的价格,镇联动中心加大农业信息引导的力度,以信息为纽带,积极为种植户出谋献策。2005年1月份,莲峰三村农业示范基地拟种植树莓,镇联动中心在网上多方搜集树莓的种植资料供基地参考,并及时在网上需求树莓的种苗信息,很快就有沈阳、北京的客户致电与其联系。年初通过这种方式为基地引进的优质柿子品种如今长势良好,联动网也由此深受种植户的信任。
四、创新工作方法,转移富余劳动力富有成效。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从转变观念入手,提出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我镇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要求镇联动中心具体抓好该项工作。
1、强化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水平。我镇从实际出发,瞄准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不同对象,充分利用农村科技学校,灵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技术教育与培训,多次邀请市水产局、区科技局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模式。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采取“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的方法,着重抓好18-45岁青壮劳动力的培训,开展全方位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岗位定向、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二是面向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开展科技培训,促进“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采取办班培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科技咨询与技术讲座相结合、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镇、村基层干部和现代农民的培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大部分的镇村干部成为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将才”;
三是面向打工回乡创业者开展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教育,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
四是面向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提高其立身谋业的本领。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各业发展壮大的带头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领路人。
2、认真摸底,建立网络,科学有序组织劳动力输出。通过摸底、登记、造册,填写《求职意愿表》,全镇富余劳动力4892人,男劳力1971人,女劳力2921人,愿意外出务工的达2198人,摸清了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求职意愿、转移方面等基本底数,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台账、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市场需求信息库,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准确地为用工单位和劳动力提供劳务供求信息,架起了用工单位与富余劳动力之间的桥梁,解决企业、用人单位想找合适人而无处寻觅、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在劳动力输出过程中,着重抓好输出前、中、后三个重要环节,实行“一条龙”服务,既要对输出民工保护,也要对用人单位负责。输出前:对搜集的用工信息和用工单位提供的劳务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上级劳动部门了解用工单位的资信情况而选定用工单位,同时将用工信息通知各村科技特派员转告求职者本人。输出中:对各村选送进来的人员组织用工单位进行面试,对面试合格者进行职业技能、法律知识等强化培训,对输出劳务人员进行统一备案,建立输出登记卡,并委托劳动部门同用工单位签定有关合同,以法律形式明确用工单位、输出单位和劳工三方的责权利。输出后:在用工单位选择素质和能力较高的人员,成立互助组织,做到与联动中心定期联系,互通情况,维护打工者的权益。温州灵岩山庄、浙江白天鹅宾馆等省外企业多次在我镇招聘工作人员,通过回访,用工单位对我镇输送的劳动力表示满意。2003年,全镇外出务工劳动力达800多人,仅蚶岐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年收入达110万元。
3、依托龙头,引进资金,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一是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上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拓展这一渠道的就业空间,严格按照产业发展规划,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2001年以来,先后引进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天宝茶业公司和东富水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以及30多家民营企业在我镇落户,2003年我镇福洋村年工业收入就达1100多万元。
在作风建设中,**市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作风建设作为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保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我就我市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把作风建设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重点,列入市委2008常委会工作和党建工作要点之中,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心协力,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组织协调,全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党委(党组)书记作为作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部门作风建设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作风建设机制。年初,对全年的作风建设进行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年中,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市纪委将于8月上旬召开常委会专题听取27个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年终,结合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进行专题检查,促进作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二、健全学习长效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夜学”、领导干部学分制考核及综合知识考试等学习制度,充分运用“**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兴学习之风。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全年累计不少于12天,每季安排一次理论辅导或知识讲座,每年集中2-3天组织一次作风建设专题读书会。中心组学习及机关干部“夜学”在年初提出学习计划,确保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次数、学习效果“五落实”。把作风建设教育纳入党校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重点保证课时。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重点抓住当前领导干部在执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廉洁从政规定、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倡导“八种良好风气”。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继续开辟作风建设宣传教育栏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今年2月,在全市开展了“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项目推进、破解难题、改善民生、优化环境,提出“六破六立”。通过大讨论活动着力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改革束缚创业创新、跨越式发展的机制弊端,改正缺乏全局观、维护部门利益的做法,去除只求过得去、无所作为的思想行为,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机制
1、健全领导干部蹲点调研联系制度。市、县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市直、县(市、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要选择一个乡镇、一个村、一个产业(企业)、一个低收入农户、一项重点工作或群众集中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开展一次以上的集中蹲点调研。蹲点时做到确定一个主题,形成一个调研报告,理出一个工作思路,帮助联系单位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4月份以来,**市级领导干部围绕实现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分别到各自联系村蹲点调研,加强工作指导,重点帮助解决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难题。上半年已有14位市级领导干部开展专题蹲点调研。在市级领导干部的带动下,55位市直单位负责人、220位县(市、区)领导干部、1200多名县属单位负责人、1300多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相应开展了蹲点调研,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撰写蹲点手记、蹲点感悟和“创业创新建议书”300多篇。
2、建立实事承诺制度。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市、县、乡每年确定为民办事十件实事,并对确定的实事内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等有关内容进行公示,公开承诺,确保群众知情、参与、监督权。今年3月,市直各单位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共梳理出了今年要办的实事和要做的重点工作共计461项,并将此工作作为“实事实办461”项目在《**日报》上公开。4月,市委市政府在**各主流媒体上公布了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为进一步推进为民办实事工作,市委将6月定为“为民办实事推进月”,下发了《关于扎实做好为民办实事推进月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办实事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努力实现完成一批、启动一批、推动一批。市委书记陈荣高对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和市直部门“实事实办461”项目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卢子跃要求切实抓好电网、路网、水网、“天网”等“四网”建设,夯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各位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也都按照工作分工,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截至目前,**市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进展顺利,“实事实办461”项目已完成94项,基本完成40项,正在有序推进中327项。
三、建立健全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机制
1、推行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围绕中心工作,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每年梳理出一批难题,按照“一题一组一策”的要求,实行难题交办制,逐一落实责任领导。对确定的难题,将难题项目、责任人、破解方案、拟完成时间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公示。市领导根据职责分工,确定一批联系的重点项目。各项目责任单位、建设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向联系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今年按照市委开展“创业创新年”活动的总体部署,5月,围绕项目推进集中开展了蹲点调研解难题活动。市级领导根据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制度,分赴所联系的重点项目,通过现场进行调研、召开协调会等方式,对项目存在问题进行协调落实,提出具体方案措施,解决了一批存在困难和问题。同时,深入有关企业,对用地用房、融资担保、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税费负担、招工难等重大共性问题进行调研,逐一进行分析研究,要求有关市直单位协调落实,对一些不能解决或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
2、推行领导下访包案销号制度。领导干部针对所包案件,安排时间集中下访。简单问题当场解决,复杂问题落实责任时限,共性问题出台统一规定。实行案件领导包案责任制,按照“谁包案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属地管理”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做到不推诿、不扯皮。职能部门对涉及问题跟踪督办,及时了解问题解决进度。实行难题破解销号制,问题不解决,不销号,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下半年**将集中开展稳定问题包案调处活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排查矛盾纠纷,有效化解重复上访和破解疑难问题,切实做好涉奥稳定工作,确保实现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省委提出的“三个坚决”。安排市委常委到联系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对稳定面上工作进行督查。同时安排市政府副市长对市区重点疑难案件包案化解,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集中开展党政领导稳定问题包案调处活动,争取7月底前基本实现息诉息访。
四、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
1、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在创业创新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带着办法、带着感情下移工作重心,走向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指挥协调、解决问题,力求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办法在一线产生、矛盾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促成、业绩在一线创造。通过推行“一线工作法”,形成党员干部在一线体察民情、化解矛盾,在一线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全面、广泛地听取群众呼声,问计于民、完善决策;解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不够,了解民情不多,具体工作不会的问题,加深对群众的感情,提高工作能力。上半年,我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基层群众的送服务活动,市卫生局等部门牵头开展“百名名医送医下乡服务”、“百名法律工作者送法下乡服务”、“百场戏进农村服务”、“百名农业专家送技术下乡服务”、“百场普及科技知识展”和“百名优秀教师进农村上示范课活动”等“六个百”活动;市妇联等单位在工业区水阁行政村,开展“关注外来人口,关爱母婴健康”宣传教育活动等等。
2、继续深化“住村联心”工作制度。住村干部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建立住村干部双向选择机制,对住村干部进行一年一考评,三年一次双向选择。考评结果作为乡镇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巩固。对因执行制度不到位而引发的负面案例,及时查处和通报,并严肃处理当事人。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2个村,每年到村召开两次以上的“民情分析会”。同时,要求各地围绕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推进村级组织换届、巩固和深化村级民主管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住村联心”工作制度。乡镇党委政府结合新一轮“先锋工程”创建活动的实施,把深化“住村联心”工作制度作为“创五好”工作的主要内容,加以健全和完善。自6月份开始,由市主要领导带队,到各乡镇、村进行夜谈,对“住村联心”工作情况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防汛抗灾、农村社会稳定等工作开展督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至目前,已组织夜访16次,走访乡镇16个、村18个。
3、加强技能型乡镇政府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农村综合改革,明确乡镇政府在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做好组织建设三个重点方面的职能定位,及时组建以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级为民服务站为主体的乡村两级便民服务平台。结合乡镇机构改革,以内设机构调整为契机,设立“一办若干中心”,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和末位交流淘汰制度,合理优化人员、机构配置,理顺乡镇政府的工作运行机制。以服务群众为目的,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和重点工作任务设置课程,由乡镇干部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具体科目,规定每人每年至少取得1门以上技术证书。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还把培训延伸到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示范户、低收入农户、企业主身上。依托“住村联心”流动辅导团对乡镇干部分片、分类、分批开展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乡镇干部统一参加技能考试,考试合格的,统一发给乡镇干部技能证书,并将干部的技能学习培训及认证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截止目前,全市共有3400多名乡镇干部通过技能培训,考取技能证书。坚持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选派制度。市级机关向全市农村选派了4批共400多名农村工作指导员、2批共100名科技特派员,在为农村直接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极大充实了乡镇、村干部技术培训师资力量。
五、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继续开展“两减一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实施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对不符合“两创”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依法予以改正、修改、取消或者废止。今年确定废止规范性文件22件,修订24件。确定修订的24件规范性文件,6件已完成修订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发文实施,有8件已基本完成修订草案。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实行重大项目审批会审制度和一般项目审批主办部门负责制度,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和联合审批,推进审管分离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快审批管理、监督、运行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行网上审批,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被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和后续监督工作,防止借机不作为和把备案、核准变成变相审批。
2、进一步推进机关行政行为规范化。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的力度,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逐步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全面推进政企分开,加快对依附于职能部门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脱钩步伐,加大监管力度。行政机关不得借行业协会、学会等名义乱收费、乱摊派,不得与行业协会会计合账或实行财务集中管理,行业协会必须独立设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实时监察系统,完善对行政行为的社会监督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目前市本级电子监察系统已经完成审批平台的初步改造建设,市直34个部门已经有19个部门212个行政许可项目进行网上审批,进入电子监察系统,占全部行政许可项目的63%,实现数据自动生成,受理和办结二个节点的实时监察。
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长效机制
认真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简化公务礼仪,切实做到“同城不吃请、乡镇廉政灶、村级零招待”。财政部门严把单位接待费用核销关,按季度汇总上报。外出学习参观考察活动必须有关规定执行。出国学习考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一律从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中选取。严格执行《**市财政性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办法》,项目概算超过一定数额的要报原批准机关重新审批。建立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政府投资项目逐步实行财政直接拨付资金制度。目前,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制订,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工作在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后,也将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七、健全激励引导绩效考评长效机制
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效能建设、效能监察和效能投诉“三合一”工作体系。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机关绩效考评办法。将机关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年度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范围,作为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由市委书记、市长等9位常委带队组成的检查组,到九县(市、区)对落实作风建设情况、长效机制贯彻落实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召开社会各界人员座谈会,了解他们对作风建设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不断推出和宣传身边的作风建设先进典型,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示范教育;定期剖析典型案例,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同时,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争先创优活动,树立典范,大力表彰先进事迹和优秀干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觉锤炼自己的作风。
八、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不断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各类监督员作用,探索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制度,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按照“为百姓说话,让百姓说话”的要求,整合投诉资源,健全投诉网络,完善群众诉求机制,依托“百姓热线”等载体,深化“开门听诉、公开办理”等活动。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在今年市“两会”期间,代表们对市直各部门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办事公正和廉洁自律、工作实效和社会影响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议,把评议结果纳入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龙泉市还开展了“万人评议职能科室”、“局长作风大家评”活动。松阳县开展了“百家企业评涉工部门”、“星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加大效能监察的力度。坚持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工作力度,今年1-6月,全市各级监察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1965件,已办结1902件,办结率96.8%。其中市本级受理1432件,已办结1421件,办结率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