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音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学生对音乐内涵理解不足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老师是教学中的主体,老师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不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就会很难理解音乐真正的内涵,就不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对音乐的学习能力。
(二)音乐教学课时较少,重视形式
很多初中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这门学科,但并没将它作为重点学科,对音乐课程开设的课时比较少,大多都是一周一节,并且授课的时间还比较短。但音乐的作用是在长期积累下才能发挥出来,较少的音乐课程满足不了学生音乐学习需求。笔者经过调查得知,很多学校在初三的时候就会将音乐课撤销,然后老师用这门课程的时间教授其它的学科,导致音乐课程成为一种形式,渐渐的就会被学生们淡忘,这不利于音乐作用的发挥。(三)音乐教学的内容少由于学校音乐课程安排的少,老师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学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从而就会导致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此外,外界流传着不同的音乐种类,会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产生误差,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很大程度降低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的资源较少,内容不广泛,学生得不到较为全面的了解音乐。
(四)音乐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都是遵照讲解、提问、回答这一流程,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讲台上尽情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长期下来会使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会受挫,甚至会对音乐产生厌烦,会认为音乐是无关紧要的学科,从而不再重视音乐这门学科。
(五)音乐教学设备欠缺
很多学校对音乐课程不重视,所以对音乐设备,如:钢琴、音乐实验室等置办不足,大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虽然有很多学校置办了相应的设备,但使用设备教学的机会比较少,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学校要重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杜绝音乐无用论思想的产生,这就需要学校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每周都要开设相应的音乐课程,适当的购买相应的音乐器材,满足学生老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真实的进行音乐的教学,而不是流于于形式。此外,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让学生们更好的领悟到音乐的真正涵义。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会愉悦学生的身心,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造相应的情境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大自然时,可以播放一些关于自然风景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到自然风景的美,然后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用心的演唱,体会音乐的美妙。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更加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正情感。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这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每种歌曲所蕴含的含义。例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做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画、视频音乐的展示,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
(四)丰富教学内容
老师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这样会导致音乐知识太过于书面化,音乐教学就不灵活、不宽泛,涉及面不广、教授内容不深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音乐这门学科很无聊,甚至产生厌烦的心里,所以老师要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掌握不同形式的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三、结语
(一)新时期音乐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音乐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音乐已步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大量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众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最早的令无数专业人员向往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星光大道”,再到竞争激烈的“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使我国的音乐大舞台星光灿烂,魅力四射。二是音乐具有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除了各式舞台外,广场、公园、社区等大众场所,琴声悠扬,歌声嘹亮。广大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改善的同时,尽情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与酣畅。
(二)新时期音乐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音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古典的、现代的、传统的、流行的;美声的、民族的、摇滚的、原生态的等等,不一而足。音乐的这种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既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又实现了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使我国的音乐舞台变得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三)新时期对职业高中音乐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时期音乐的繁荣发展,对职业高中音乐教育既是有利时机,又是严峻挑战。我们应该乘势而上应对挑战,有所作为。首先,要定好位。也就是了解掌握新时期的主流音乐是什么?青少年喜欢的音乐是什么?职业高中与其他学校相比有哪些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音乐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内容。其次,要把好关。也就是本着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来选择音乐作品,杜绝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或不符合学生年龄段需要的音乐作品。再次,要选好路。也就是研究探索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求真务实见效果作为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职业高中音乐教育要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求发展
(一)把握时代特征,迎接新的挑战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民族音乐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同时世界各国不同种类、不同流派的音乐也涌向国内,使我国音乐舞台五彩缤纷。在众多种类的音乐中,流行音乐独树一帜,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占据了半壁江上。这无疑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形成了挑战。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职业高中音乐教育仍然按照原有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很可能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特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而不是相互抵触、相互排斥。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不同类型音乐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同时,要勇于创新,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时代特征,又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掌握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
从目前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是喜欢音乐的,但普遍喜欢的是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虽谈不上排斥,但也没太大兴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老师,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吧!你讲的这些音乐离我们太远了”之类的话。在学校举行的各类艺术活动中,学生们登台演出的几乎是清一水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对学生们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教材上的内容,对流行音乐的盲目追求已然成为一种时尚。这就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解决?一是正确引导,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们充分认识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二是顺势而为,选择一些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且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来丰富教学内容。实践证明,以上做法效果比较明显。
(三)拓宽思路,不断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拓宽思路,努力寻求新的有效途径。例如:受我校“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创建工作的启发,我想,能否让每个班级在拥有属于自己的班旗、班训、班报的基础之上,再拥有属于自己的班歌呢?让同学们自己作词,并配上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作为伴奏,这样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效果应该会不错。我的想法得到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首首具有各自特色的班歌诞生了。学校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举行了班歌比赛,更加促进了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在班歌的创作过程中,对于同学们来说,既是一次倾吐心声、展示才华的机会,又是一堂生动活泼的音乐课。他们把平时所想、所念、所学融会贯通到歌词当中,每一句歌词都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反映了真实的心境与感受。在选曲上,我建议同学们选择健康、励志的歌曲作为伴奏,比如:激情昂扬、催人奋进的《相信自己》《精忠报国》《真心英雄》等;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青春纪念册》《最炫民族风》《红蜻蜓》等;怀念美好、珍惜友情的《同桌的你》《北京东路的日子》《我的好兄弟》等。这些歌曲,在学生中传唱度很高,再配上学生自己改编的歌词,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海顿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职高学生就读于职高是无奈的选择。因此,刚入学时性情比较孤僻,不愿让人了解自己的过去。甚至连老师去家访都会遭到拒绝。重树学生们的自信心,是能否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关键。而班歌的创作和比赛恰恰起到了鼓舞和激励人心的作用。每一首班歌的创作都凝聚了全班同学的心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为了把最精彩的班歌唱响舞台,同学们刻苦排练。每一个动作、每一件服装、每一次走台都一丝不苟。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的头昂得越来越高,眼神越来越笃定,表演也越来越到位,这是自信心增强的充分表现。很难想象,那些曾经在老师眼中调皮捣蛋或在中考中一蹶不振的学生,现在居然站在舞台上,自信满满地唱响一首首激情四射且属于他们自己的班歌。
三、职业高中音乐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上
职业高中,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学生们毕业后大多会凭借所学专长进入各个行业。专业技能学的怎么样,水平高不高,固然很重要,但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如何,却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能不能迎难而上并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业的成败。有句话说的好:做事先做人。所谓先做人,就是首先要做品德高尚、意志坚强、诚实守信的人,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否则人做不好,即使一时事做好了,也不会长久,最终也难以如愿以偿。因此,我们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而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一)通过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不论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有许多经典作品,它们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不管是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乐派,还是以肖邦、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为代表的浪漫乐派,都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打动人心灵的作品,这些作品除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之外,还有深刻的思想意境,即崇尚和弘扬真、善、美,而这些正是人们道德情操的主要内容。因此,让学生赏析这些经典作品,不仅让他们尽情地享受高雅艺术,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样,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族作曲家们,也为我们创作了大量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如:《烛光里的妈妈》《母亲》《常回家看看》等,每当人们唱起这些歌曲,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尽孝之责不敢忘却,这些歌曲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歌曲还只是我们在民族音乐长河中撷取的一朵浪花。因此,让同学们赏析经典,往往给他们以强烈的心灵震撼,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拼搏奋进的精神
在以往高中音乐教学中,常常采取相同的考核内容、统一的考试要求与评价标准,以“一把尺子”来评价每位同学,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与原有基础,就有可能扼杀了他们的个性与潜能。如有的同学擅长器乐,却不善舞蹈;有的学生擅长舞蹈表演,却不善声乐、演奏……倘若在音乐考核时,教师只凭学生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予以评价,显得随意、不全面。而素质教育注重“全体发展”与“全面发展”,力求发掘每位同学的优势与特长,让每位学生均能释放音乐潜能,有所收获与进步。
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高中音乐考核时,教师要改革现有考核评价制度,打破音乐课程考核内容与标准的绝对化,尊重个性差异,由“知识能力考核”转向“全面评价”,避免考核变成一种形式与任务,远离音乐教育本质与素质教育要求。如根据音乐课程特点,既对学生在音乐常识、音乐欣赏、器乐与歌唱等方面的评定,考核音乐基本技能。同时,也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考核,将单一的考核内容转变成综合音乐素质测定。如设计“我与音乐”等话题,让学生书面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关注他们体验与评价音乐的情感。另外,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制定分层性的考核目标、选择性的考核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条件,扬长避短。而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调整评分标准,以便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使其保持学习动力与热情。
二、创新考核方法,“单一考试”变为“综合评价”
由传统音乐课程考核形式看,通常是笔试(理论性试题)与口试(学生唱歌与表演)。这样的评价方式单一而枯燥,标准较为统一与绝对,偏重结果,以考试分数为评量尺度。这样,虽然可看出学生某方面的学习效果与素质,但很难反映出不同智能优势与综合艺术素质,容易抹杀他们的个性特点,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与热情,与素质教育倡导的“育人为本”,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高中音乐课程考核时,教师要丰富音乐考试手段与方法,探究更具综合性、深受学生欢迎的考核形式,由“单一考试”变为“综合评价”,让音乐考试变得更灵活有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如①整合指定、自选与抽签的考试方式。比如者规定若干测试主题,同学抽签选取测试题目,再结合自身特长与智能特点来自选表现方式,譬如自弹自唱、以曲填词、自编自蹈等;②组合表演或编演短剧的考核方式。如期末考试,可组织戏剧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选主题,自由组合,融入多样音乐形式与项目,比如舞蹈、小品相声、器乐等,进行戏剧竞赛表演,并将竞赛情况按存入学习成长档案袋,纳入期中与期末考核成绩之中。由考核现场来看,同学们热情高涨,准备充分,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多元新颖的音乐组织形式,突显了他们的智慧才能、协作表演能力。此外,还有音乐分析短文、观察记录等形式,多视角考核学生,使其在音乐考核中感受音乐之美与乐趣。
三、拓宽评价主体,“单边武断”转向“多元评价”
在传统高中音乐教学中,考核主体趋向单一化,通常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侧重技能考核,带有较多的片面性、独断性、随意性,而少了些许民主性与互动性。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考核与评价并非单边武断,而是多边互动与对话协商,要打破“老师说了算”的考核弊端,将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学生等主体引入评价体系,让考核变得更民主化,更具互动性与多样性,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主体意识与个性发展。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拓宽考核与评价主体,尤其是增加学生自我评价,从过去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逐步向“多元化”转变,更公平、更公正、更全面的评价学生,以考核促进师生交流互动,以评价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组织诸如音乐作品赏析、讨论、音乐会等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自评与互评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如《高山流水志家园》的欣赏教学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设置情景与情节,明确人物,配乐戏剧表演。每组表演后,其他小组则予以点评,最后师生进行综合评价,选出最佳编剧奖、最佳创意奖以及最佳表演奖等等,得到一定的分数。而后在期末考核时,教师再根据每组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他们加上相应的分数。或者采取“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将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生生互评、老师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学习过程与结果,进一步保持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音乐专业课 历史文化 地理文化 宗教文化
音乐是一门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学科,和历史、地理、宗教等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通常与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一直以来,音乐教学都是以教材为主,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思路都是按照教师的套路进行,以至于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进而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在音乐专业课教学中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文史知识渗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能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音乐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历史文化
人类社会文明史之所以发展得辉煌灿烂,最大的功臣当属音乐。远古时期,还未形成文字,但大量的神话传说、歌谣通过音乐的方式得以流传下来。我们从“敬天常” 、“总禽兽之极” 和“奋五谷”的优美旋律中,可以了解到人们对农业知识和自然规律的认知。从歌颂夏禹的《大夏》、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中,可以了解到夏商时期的乐舞已从对原始的图腾崇拜转化为对人的颂歌。到了近代,革命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百花齐放,竞相传达着时代的声音。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更能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音乐,真正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
在讲授“美国音乐”时,我们可以先从其历史讲起。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如《2020视野:“豪斯赖特未来音乐教育研讨会”报告》所说:“几个世纪来,庞大的移民已经把美国变成所有工业化国家中多元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820年到1990年间,逾5000万移民来到这个国家。一个世纪前,移民多来自欧洲,而如今,新移民的大多数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根据人口统计局的最近报告,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美国人将会看到,亚裔、拉美裔、非裔的美国人将成为美国人口的多数。美国的确正在变成一个全球各民族的缩影。”①有了这些历史背景做铺垫,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国的音乐会风格各异、丰富多彩了。
在讲授音乐作品内涵时,应从从创作者所生活的历史时期讲起。因为,创作者的音乐风格与其所处历史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有相当多的音乐作品都是在表现创作者所处历史时期的心理状态或是该时期的历史事件。如,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之所以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那是因为他在创作这首小夜曲时事业处于高峰期,心情很不错。而《g小调第40号交响曲》之所以充满着悲切、愁苦,是因为那个时候他的妻子身患重病却无钱医治,孩子嗷嗷待哺却买不起面包,希望朋友伸出援手却被弃之不顾。在欣赏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的作品时,亦可先从他创作生涯的两个时期讲起。他在华沙时期的作品曲调明朗欢快,赋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他在巴黎时期的作品大多充斥着浓郁的爱国之情,那是因为法国七月革命后波兰处于被外国势力瓜分的悲惨情境,所以他的《d小调前奏曲》(1831)和《c小调练习曲》(又被称为《革命练习曲》(1831)均充满着激愤和深深的悲痛之情。
此外,我国的很多音乐作品也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着重介绍一下。如,《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的国歌,从三岁孩童到鬓白老人,没有不会唱的。但是会唱不代表能够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而不能真正理解音乐内涵,就背离了音乐欣赏的本质。所以,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重点介绍其历史背景。如,它创作于1935年,是时中华民族处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原本是著名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红遍全国,被喻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号角。有了这些了解,学生们在欣赏歌曲的时候,一定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那份拳拳的爱国之情。
在欣赏音乐作品《松花江上》时,可以以其创作者张寒晖所处的历史背景为切点,导入音乐。该曲创作于1936年,那时被驱赶到“剿共”第一线的东北军,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反而要为内战做炮灰,携家带小,流亡关内。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张寒晖,对这种惨景可以说是耳濡目染,于是便谱写了这首声名远播的独唱歌曲。在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后,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倾述性的音调会贯穿全曲,为什么旋律以反复咏唱、环回萦绕的方式缓缓展开,为什么感人肺腑的旋律中蕴藏着抗争的力量。
二、在音乐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地理文化
“特定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下来并进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产生和形成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②正如美国的爱尔乌德在其著作《文化进化论》中所说:“人类的文化,如树上的果实一样,是依照气候和地理条件而产生的。地理环境对于文化之起源和进化,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山歌、牧歌、田歌中地域性特色尤为突出。山歌的形成与高原和山地息息相关。北方太行山以西的的西北高原地区(黄土高原、青海高原、陇东高原等)就流传着很多的山歌体裁。这些地区大多沟壑纵横,人烟稀少,交通也很不便利。于是,常年“赶脚”的汉子便用山歌的形式驱赶孤寂。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西北高原特有的苍茫和空旷,也能体会到歌唱者内心的凄凉和深沉。牧歌因产生于宽广辽阔的草原地区,因此其音乐具备舒展、悠长、宽广的特点。田歌流行的主要区域为我国的稻作区,而稻作区的划分取决于气候条件和地理纬度等因素。所以,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融入相应的地理知识来扩大学生感悟音乐的空间。如,在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可以先从内蒙古的地理特征说起,其后分析内蒙民歌中高亢、悠扬、抒情、旋律优美等特点,最后再让学生聆听音乐,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的歌声响起,深远的意境一下就进入了学生的脑海,顿时就让人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仿佛看到了那漂浮在天边的朵朵白云和奔驰在茫茫草原上的骏马,同时也聆听到了牧羊人的心声。
在欣赏德奥音乐作品时,同样有必要从“音乐地理学”的角度去审视音乐。莫扎特的音乐会让我们联想到温和的气候;联想到阿尔卑斯山顶的皑皑白雪;联想到古老的乡村教堂、遍布山坡的葡萄园、巍峨雄壮的城堡、以及河沿岸的牧场、山谷等等,而《蓝色多瑙河》的节奏和旋律,会不由自主地把我们带到风景秀美的多瑙河畔。此外,还有很多音乐具备地理的特质,如欣赏柴可夫斯基、鲍罗丁和格林卡这些音乐家的作品时,我们有必要去领略一下伏尔加河、涅瓦河、顿河大草原的风景;欣赏阿拉伯音乐和印度音乐时,有必要探寻一下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的地域特点;欣赏埃及、阿尔及利亚、新疆维吾尔等地的音乐时,有必要先学习一下沙漠地貌学。
三、在音乐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宗教文化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宗教的传播往往要求融入一定的艺术形式。音乐作为艺术形式中最显现、最活跃的元素之一,故而成为宣传宗教教义和表达信仰的主要手段。同时,宗教活动与音乐表现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如,灵魂的升华,情感体验的深入、想象力的无限扩展等。对于这一点,中国台湾的佛教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释昭慧在《从非乐思想到音声佛事》中有过论述:“在宗教领域里,音乐的用途更是重要。它除了有祭祀祝赞的仪式功能外,更有增加精神上的敬虔与专注的作用,使人沉浸在光明祥瑞、庄严萧穆、清净安宁的宗教气氛之中,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而引发一些特殊的宗教经验。”③
音乐在印度被认为是“与神灵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大多数的印度学者认为,印度的音乐源于宗教。也就是说,印度的音乐来源于歌唱《婆摩吠陀》的赞美诗及与之有关的宗教活动。最有利的表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核心—“拉格”的源泉之一就是古老的“吠陀”音乐。因此,印度的音乐文化及音乐活动都与宗教联系密切或者直接服务于宗教。在我国,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诸多佛教活动都需要音乐的参与。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亦是把音乐巧妙的运用到其宗教仪式上。
宗教音乐虽非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头戏,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很多著名的音乐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宗教,更有一些作品是为宗教而作。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某一时期的宗教音乐来分析该时期音乐的特点。如,通过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来探寻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通过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纳尔逊弥撒曲》、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安魂弥撒曲》以及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曲》来分析古典时期音乐的特点;通过弗朗茨·舒伯特的《圣母颂》和安东·布鲁克纳的《启示交响曲》来总结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等等。
注释:
①Chfford K.Madsen主编,Carlesta Elliott Spearman:《2020视野:“豪斯赖特未来音乐教育研讨会”报告》,《社会变迁和科技更新将怎样影响未来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家全国大会MENC出版,2000年。
因此,我们说,一个音乐教师只会弹琴唱歌,按步就班,那无异于被蒙上眼睛只会转圈推磨的老牛吧?教学,是一种艺术,音乐也是我们心目中最高雅的艺术。怎样将它们有机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分风格?这应该是我们教师终生追求的目标吧?那种把弹琴唱歌当作技术,把教学也当作技术的音乐教师来说,他要想教出自己的风格来,恐怕就难为他了。因为,艺术要靠感觉和悟性,而这感觉和悟性又来自教学的主体——那活蹦乱跳的学生。所以,凡是善于抓住教学闪光点和善于发挥教育机智的教师,只要将这一点一滴用文字进行总结,就等于在教学生涯中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脚印。这是他心血的结晶,这是他人生的书页。有了这种认识,难道我们还会拒绝写论文吗?还会为到学期结束要交论文而发愁吗?我们还会为评职称而去临时应付吗?不,统统不会!因为这已是他收获的时刻,他只会主动地、适时地收回成果。因此,写好音乐教学论文,是收获音乐教学的果实,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的腾飞总结经验,为自己人生的旅程增添一个崭新的高度、一条闪亮的起跑线。如论大环境,这也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纪对广大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师们,快行动起来吧,论文写作、钢琴、声乐、教学,这些都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专业和基本功。
音乐论文三要素
我很赞赏《中国音乐教育》上的一段话:写作音乐教学论文要:口子小,点子新,挖掘深。过去有些人老抱怨发不了文章,他们殊不知自己的文章要么漫天撒网,不着边际;要么面面俱到缺乏深度;要么重复别人写过的东西,且不如别人。因此,我向想要写好论文的人们大声推荐——论文写作三要素:口子小,点子新,挖掘深
因为这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再加一法:多读书
常见论文格式
1、条理型:按论述顺序阐述观点,图式如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但要紧扣中心论点)。2、简约型:简单开头,重点论述观点,小结有力,中心突出。图式如下:开门见山——论据、论证充分、深刻,具有说服力——结尾简略、主题鲜明。
3、著作型:文章开头有引言,结束有结语;中间有中心论点、分论点,每个论点以章为结构,图式如下: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