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药剂室实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西药药剂;合理性;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西药的种类及数量繁多占据了医药市场的多数份额,其临床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效果[1]。近年来,频发的医疗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政府及医疗对于合理使用西药药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为了防范药疗风险,各医院均需要广泛开展处方点评工作,采取合适的药剂处方管理措施,促进合理用药。为了对西药药剂临床使用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特选择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西药处方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某院2014年1月至12月未实施管理考核及2015年1月至12月实施管理考核后西药处方各1000张进行研究分析。1.2研究方法分析所选择的2000张处方中西药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合理用药、西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用药种类等。安排专门的药剂科药师担任调查人员,按照上述指标,根据其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管理,对处方进行合理的评价,并总结用药中存在的问题。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措施实施后用药合理性明显高于管理措施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一般情况下,临床用药西药处方常见不合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登记不规范、填写错漏、字迹模糊,乱用处方、处方规格及用药数量与要求不符、药剂种类不符、处方未及时修改,药不对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处方成为了主流,上述问题的发生率也不断降低,处方合格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次研究显示,现阶段西药药剂用药存在的问题包括用法用量不明,如每日服用1次的药物随意减量增次;重复给药,同性质药物重复服用,不但浪费药物,而且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害无益,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主要是为了提高药物疗效,并防止出现不良反应,但如果用药不合理则适得其反,如青霉素与维生素C共用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青霉素疗效[3]。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主要如下。①建立西药药剂管理制度,并严格规范实施[4]。制定相应的处方点评处罚条例,成立西药药剂的监督小组及事故鉴定小组,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制定西药药剂事故处理规程,做好药物管理,注射药、内用药及外用药按种类存放,注意使用期限。②在院内广泛宣传并加强培训。安排院内资深专家及药学专家引线,主动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培训学习,在普及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具体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达到药事知识的全覆盖,提高全员专业素质及水平的目的[5]。医药人员日常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提高工作责任感。必要时可在培训结束后行笔试考核,对医护人员的学习水平进行判定,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③促进全院实现西药药剂使用规划化。对每个科室、门诊使用西药的情况每月点评,如发现不合规定的西药药剂使用情况及时提出并给出通报批评、离岗培训、业绩考核等整改意见和措施。此次研究显示,西药药剂临床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明、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方面,管理措施实施前用药合理率为71.0%,管理措施实施后用药合理率为91.0%,管理措施实施后用药合理性明显高于管理措施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玉强,朱叙德.西药药剂头孢米诺的研究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4):1-2.
[2]权朝霞.浅谈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13-14.
[3]潘贵林.西药药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4(4):40-41.
[4]丁仁田.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对策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2015,8(14):47.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2.042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2-0092-02
中药注射剂因起效快、作用迅速,尤其在改善心血管系统症状、抗肿瘤、抗感染等方面效果明显,因此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但与此同时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本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比较普遍。笔者现就本院2012年6-12月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本院医院信息系统2012年6-12月各病区使用中药注射剂用药数据,共13个品种,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包装、零售价、用药数量、消耗金额等。按消耗金额排序,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中药注射剂分类参照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1]。
1.2 指标
1.2.1 限定日剂量 限定日剂量(DDD)是指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1]和药品说明书,并结合临床实际日剂量确定。
1.2.2 用药频度 用药频度(DDDs)是指衡量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频率,DDDs=药品总消耗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说明此种药被临床选择倾向越大,使用频率越高。
1.2.3 日均费用 日均费用(DDDc)=某药年消耗总金额/该药年DDDs。DDDc能更客观反映药品使用费用是否经济及可接受程度,数值越大说明该药价格越贵。
1.2.4 排序 将所统计的药品DDDs和金额按降序进行排序,分析该药在统计区间内消耗费用所处的地位和变化趋势。
1.2.5 排序比 是指药品消耗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比值。该数据可反映药品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及用药的合理性,比值大说明该药价格低,利用频度高;比值小则表明患者所承担的费用高;比值≥1说明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同步好,预示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
2 结果(见表1~表3)
3 讨论
3.1 用药类别
此次抽查的数据表明,本院所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包括理血、扶正剂、清热剂、开窍剂、外科类5大类。表2显示,13种中药注射剂中有7种理血剂,消耗金额占全部中药注射剂的74.32%,使用频度占全部中药注射剂的86.15%,表明这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占有主导地位。这表明中药制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反映出近年来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注射用血塞通,不论消耗金额还是DDDs,均位居首位(见表1)。该品种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能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的表达,提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1],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肺心病等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也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品种。其DDDc值为47.70元,位列13种中药注射剂的第10位,表明其较为低廉的价格得到临床认可。当然,对这种使用金额和DDDs均位于前列的药品,医师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临床药师也应加强其用药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用药重点科室
由表3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消耗金额及使用频度最高的科室为心血管内科,与文献[2]报道一致。说明中药注射剂仍为心血管系统的重点品种,其原因主要为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病急症上的应用,以及在预防用药和维持治疗方面的作用,尤其对休克昏迷患者的急救,有其他剂型不可替代的优势。
3.3 药物使用规范
从表1可看出,13个中药注射剂中有5个品种DDDc超过100元。而用药金额排名前3位的品种DDDc均未超过100元。日均费用最高的是康莱特注射液,其次是艾迪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属理血化瘀消类,艾迪注射液属清热解毒消类,临床均用于抗肿瘤治疗,其DDDs分别列第10位、第7位,并未居前列。说明本院在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后,其使用趋于规范,未见明显集中使用日均费用较高的品种。另外,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占有一定的地位,其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改善机体内环境失衡等方面,较之西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有明显优越性[3-4],其高效低毒的特点在抗肿瘤方面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3.4 用药频度情况
从表1看出,金额排序/DDDs排序>0.7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占85.0%,表明大部分中药注射剂价格相对较低或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同步性较好。其中注射用血塞通、痰热清注射液等6个品种金额排序/DDDs排序均为1,注射用丹参、参麦注射液等4个品种均>1,说明其价格低,利用频度高,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同步良好;康莱特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远小于1,说明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不同步,患者所承担的费用偏高,其中康莱特注射液与其作为抗肿瘤药物单价较高有关;生脉注射液明显用药金额过高,临床医师应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4 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总体上较为合理,但也有不足之处,仍应加强相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与评价,严格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辨证施治,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同时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避免出现由医源性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0-670.
[1] 藕二祥.血栓通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1,33(6):902-904.
[2] 陈红梅,陈静宜,严玲.2000~2003年9月杭州地区样本医院应用中药注射剂情况分析[J].上海医药,2004,25(5):225-226.
[3] 程文宁,肖家全.华蟾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09,15(8):1193.
[4] 陈灵骏.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 2010,21(20):1866.
关键词: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构建实施
现阶段,我国医学药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积极的发展药学服务,并且在一些发达国家当中较为完善,并且国外的医院通常都会设置药师中心,虽然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提出时间比较早,但是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其和我国当前医疗体制与社会保障的不完善有重要关系,并且我国对于医院中专业临床药师培养的体系构建也并不完善。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根据其内容及重要性,找出其关键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有效促进药学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 临床药学的服务模式实施的内容与重要性
1.1临床药学的服务模式实施的内容
1.1.1国内的药师大多数都是位于处方调配的岗位当中,一般负责的是临床基础药学服务工作,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审核药方是否合理,并指出药物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收集与整理主要的用药信息和检查该药品的状态稳定性能。
1.1.2有丰富经验的药学人才里中级的技术人员组成研究临床药学组,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入到临床治疗中为病因合理用药作讨论,探讨病因作出用药方案的安排,并跟踪使用后的病情变化,来对药品所产生的不良状态进行检查和汇报,来进行更准确的指导方案等[1]。
1.1.3根据上面两个方案的工作汇报临床药学研究得来的反馈推进工作,并且对该病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使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要的方法对临床的用药配方进行探讨,合理用药,以上的方案监测药物里面的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在日后的临床医学中制定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1.2临床药学的服务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1.2.1促进用药的合理性 在药学服务过程中,提前告知患者使用的药物所具有的特点、功效、用药禁忌、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可有利于提高用药的依从性,避免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对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提供用药根据。
1.2.2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 在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当中,药师的工作不只是单穿的供应药品,而是需要参与到临床治疗当中,为患者用药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与安全性保障[2]。
1.2.3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开展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从多个角度去扩宽患者知晓度,不仅可以让药师更好的和患者沟通交流,解答患者的疑问,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2 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构建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
2.1工作层次与内容分类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推行新医改,但是现阶段医疗制度的改革尚未完全成熟,很多城市尤其是一些边远的地区,其药品的收入依然是医院中关键的收入部分。加上我国临床药学的教育比医学相对滞后,并且药学缺乏实践,使得合格的药学人才相对匮乏,专业人才分配不均,也会使得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层次与内容无法正常的执行。
2.2药师社会地位与待遇问题 我国的药师在社会地位与待遇上与医师都无法对比,药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皆明显比医师低,而在美国,两者则相当,都是属于高薪职业[3]。
2.3药师自身素质问题 因我国的医疗体制的建设上存在局限性,致使医疗保健的开展与临床药学的发展存在障碍,造成临床药学的人才培养和输送遭到明显的影响。
2.4社会对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认知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患者在疾病治疗时,药师的角色比较单一,并且所发挥出的作用在表面上也不打,使得社会对药师这一职位产生错误认知,并形成重医轻药的思想。
3 完善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构建建议
3.1树立正确的临床药学服务理念 在临床药学的服务中,其服务宗旨为合理用药,而最终目标为提高用药安全性与经济性及有效性,并秉持以患者作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药学服务。药师应明确自身职责,将工作重点放在合理使用药物中。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其服务的对象不只是住院的患者,还有在其他地方接受治疗的患者,比如健康中心与家庭病房、医疗结构等[4]。
3.2倡导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国当前大部分药学人才都是化学专业出身,难以达到现代社会的医疗保健发展要求,所以应该把临床药学的教育当做是培养药学人才的重点,可在院内开设药师培训班,对临床药师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并设立专门机构来认定临床药师的岗位资格,让所有临床药师都能够达到医学服务的标准。
3.3制定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标准规范 发达国家的临床药学发展比较完善,因此,我国应该制定相关的临床药学工作标准,积极学习其操作流程与规范,比如临床药师工作的内容与职责医务,鼓励临床药师配合医师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4 结语
综上,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发展不仅能够促进药学发展,还可以提高药师的社会价值,因此,药师必须积极了解最新药学信息,提高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加强沟通交流能力,从而确保药学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信任感与满意度,进而实现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菊林.发挥临床药学服务特色引领当代医疗新趋势[J].北方药学,2011(04).
[2]班新能.结合实例谈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体会[J].农垦医学,2011,33(03):243.
中风症状出现后减少延误,加快确诊的速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大大加快启动溶栓治疗和其他治疗中风护理程序。救护车医务人员或紧急医疗服务(ems)系统,急诊室(er)的医生,以及初级保健医生(pcds)准确的识别患者是否中风是非常必要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比较pcds和急诊医生等救护人员使用快速救护协议,其中包括脸部手臂语音测试(fast)方法,评估和诊断中风的准确性。
1 主题
对医院6个月(2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的所有接受中风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医疗记录,包括脑ct成像,救护车入院单,急诊室入院记录的结果,都进行了检查。患者的年龄,性别,转诊模式,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类9,入院日其均被详细记录。发病时间也被详细记。对于未遵守协议就被救护车送入中风治疗中心的患者,患者的救护记录和fast尺度将被重新检查。
2 统计方法
数据都被记录在一个安全的个人电脑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中。平均年龄采用非配对 t 测试和1路anova进行比较。组间的比例采用卡方分析法(chi-square)进行比较 。使用一个专有的计算机统计软件包(spss 9.0)进行统计分析 。
3 结果
该研究包括487例患者,占道中风治疗中心患者的92%,这些患者都是通过以上3种途径转入到急性中风中心。其余8%是住院中风患者,其他医院转诊过来,或患者自己到中风中心的病人。转诊患者中52%为女性。通过er转诊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年轻的趋势。484例最终证实中风的患者除其中11名患者之外都进行了脑ct扫描,这11例患者中:5人入院24小时之内死亡,2人轻微中风在24小时内就出院,4人因其他原因排除。62例 tia患者中的29名在住院期间接受脑ct成像检查; 131例非中风患者中的71人进行脑ct成像。
3.1 中风患者
最常见的转诊途径是通过pcds(占44%),其次是救护人员(占37%)和急诊科医生(占19%)。由急诊医生转诊的66例患者中的46名(70%)患者是由于救护车人员违反协议而被送到急诊科的。这46人中除7例患者的gcs评分<7或有头部受伤的证据外,其他人都不应该送入急诊室。由救护车医护人员送到中风治疗中心的疑似中风患者中风阳性率为78%(72%~84%; 137+7 / 178+7), 分母是178名被送到医院的疑似中风患者外加7名头部受伤或gcs 分数低于7的中风患者,这七名患者都被不适当的处置,并被送入急诊室,在这里我们假设所有gcs评分<7和头部受伤的中风/ tia的患者被送往急诊室后都转如到中风治疗中心。急诊科和pcds的ppvs均为71%(66/93,153/216)。计算出任何指定组的一个准确的诊断灵敏度是不可能的,因为非转诊到急性中风中心的患者并没有包括到本研究中。不过,如果假定被救护车送到急诊室的中风/tia患者都被转入急性中风中心的话,可以估计出救护人员对中风/ tia患者的检出率(诊断的准确性)。这表明了诊断准确性的上限为79%(137+7 / 183),这里分母为与救护人员初步接触好联系了并最终被急性中风心证实为中风/ tia患者的人数。
救护人员比pcds或急诊医生遇到更多总前循环梗塞(p <0.01)。pcds 比急诊医生或救护人员发现更高比例的腔隙性中风患者(p <0.05)。救护人员诊断出他们接触到的7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的3例(43%)。然而,在研究过程中这7名后循环中风患者仅占中风救治的该类患者的24% 。在中风发作1,2和3小时内将患者转入急性中风中心的过程中救护人员所占比例相比pcds和急诊医生要高(p <0.001)
通过急诊科转入急性中风中心的66例中风/ tia患者中20人是通过自我表述,7人通过快速的救护协议,有1个人的gcs评分低或头部受伤。其余39例患者中20人的,救护车入院表和说明是可以审查的。其中只有5例是通过fast完整的测试。在审查未完成fast检查患者的病历时,我们发现急诊科的15名患者中有9例患者没有完整的fast分数,19名没有完整fast分数的患者中9名表现出神经缺陷,并被急诊医生记录下来,这些症状刚好允许通过fast来对患者进行一个诊断。
3.2 非中风患者
在研究过程中131名未经证实为急性中风或tia的患者被送入急性中风中心。救护车医务人员,急诊室医生和全科医生在将非中风患者转入急性中风中心方面所占的比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最常见的被上面三组义务人员误诊的患者是癫痫发作患者,普通科医生还会将感染患者误诊,急诊科医生还会把谵妄发作当做中风。 52%的被误诊的患者还表现出其他的“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周围神经病变,偏头痛。其余的“非神经系统”的诊断主要是由内科医生或老年病医生诊断的。18例(14%)被误诊为急性中风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是以前中风留下的后遗症。
4 讨论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技术;临床试验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发展现状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一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于2003年9月1日施行的法规,它的实施使我国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众所周知,新药的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其承担了检验药品质量功效和提前发现临床副作用的双重功效。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化已是当今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它不仅是该行业提高了效率、节约大量成本且大大改善效益。所以在药物的临床试验中,电子化后不仅大幅度削减临床研究的费用,而且研究的周期也相应的减短,科学规范了管理环节,同时研究者能利用现代科技的帮助更好的研发新药,极大地提高了研发药物的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虽然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但是我国的医药行业已经意识到了信息电子化的重要性,正在加快这方面的研究。
二、传统方法的缺点
(一)手工管理模式
1.由于我国国情决定了医疗资源的紧张,研发人员工作量特别大,经常出现误差,由于药品的临床实验是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过程十分复杂,例如临床试验项目的接收、临床实验的实时跟踪、精确而实时的财务管理、临床试验合同的签订以及志愿者观察表的管理是,甚至是新药品的法律咨询等,这些项目在传统上都需要工作人员使用手工的方式来一一完成,采用手工填写各种检验检查申请单或者是报表等等,极大的制约了工作效率。
2.目前,由于我国的临床试验信息技术发展的滞后,现在还是利用传统手工纸质操作、人工记录的阶段。如果监查员要例行核对药物数据时,要先查阅纸质的病例或报告表,然后分别记录下各种复杂的数据,并在部分明显有误的数据上进行复核,最后数据库锁定,对现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此看出,传统方式的滞后性相当严重,缺乏交互性,不但制约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工作效率相当低下,并且很容易出现误差,使原本有限的人力资源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由于传统方法的不便以及各种制约以及《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最新要求,要想使我国的医疗行业长足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在药物管理上的电子化,现代化势在必行。
三、方法
(一)系统设计的要求
理论上在药物领域应该把三点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即:(1)可靠性:该系统应该能在任何不利因素下完好的运行,不会出现频繁死机的状况;(2)安全性是指系统对外来者的抵抗性十分强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宝贵的数据不被商业敌人窃取;(3)拓展性是指系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之升级,电子管理系统的扩展模块设计将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更新。
这个系统的设计理念是以临床试验的电子化为出发点,大幅度地提高研究者工作效率为方式,极大的提高我国有限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人民的医疗水平为目的。同时这个系统的可操作性很强,即使不懂计算机知识的工作人员稍加培训即可使用。
(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计算机的人都知道模块化的结构有利于后人的修改和增减,所以本系统选用这个结构。系统模块化设计可以分为:
内容和功能:
1.临床试验项目信息管理模块(图1所示):该模块主要针对的是药物的临床试验项目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同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宏观调控科学工作的流程,在系统的统一调控下不断的完善各部门的配合,做到效益最大化。
2.研究者工作站的研究者可以通过本系统,能对新药的所有试验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可视化以及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度等内容,同时该系统还能使研究人员从新药的立项,合同签订到资金投入,研发到临床实验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使研究人员对新药的进展一目了然。
3.研究方可以对自己的药物临床实验的各个点实行精确的财务管理,做到精确性,便捷性,可视性等多种优势于一身。
4.电子管理系统的扩展模块设计将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更新,使系统的在未来可以适时的升级和扩展。
5.内部文件传阅转递模块。由于新药的研发中的不确定性使得临床试验信息瞬息万变,在医院的临床试验管理中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主要的监管部门,有了电子文件传阅模块的帮助后,不仅使管理机构与研究者之间及时的交流药物的研况,而且该模块减少的传统纸质交流的浪费,保密安全性很高(见图2)。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电子化在我国各大医院的应用,相信我国的医疗行业又会得到飞速的发展,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占永平.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