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课观后感

思政课观后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政课观后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政课观后感范文第1篇

抗击疫情 外语在线

“停课不停教, 停课不停学” 外国语学院克服课程规模大、层次广、学生人数多等困难,多措并举, 确保新学期在线教学顺利开展。

外国语学院多次组织教师开展在线平台使用及远程授课技能培训;仅大学英语60多名教师就创建了近300个云班课号,筛选适合不同层级的外语教学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集体备课,制作云班课共享的“教学包”,录制学生学习指导视频;与教材出版社结合,为学生提供电子课本,课本音频等电子资料;向学生推荐“词达人”、“WE 外语教学”等微信公众号。

多样的授课设计,丰富了在线教学的内容。教师利用云班课、腾讯会议、钉钉等多种渠道开展在线教学;充分利用轻直播讨论、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课后阅读闯关、测试活动、小组任务等教学活动丰富在线教学形式。通过大数据统计功能导出的学习报告分析解决学生共性与个性问题,对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做出评价,给与反馈。为了配合宣传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内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因素,把疫情防控主题和外语教学有机结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外语讲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介绍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以及启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

老师们的努力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外语课程在线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但外国语学院一定会克服障碍,迎难而上,力争做到“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标准不降低、学习不停顿”。

思政课观后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校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32

1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开展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特别强调高校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探索实践教学育人的长效机制。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是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的重要方式,承担着“育人”的重任,是培养“厚德”人才的基础和载体。而如何借助思想政治课这一载体,培育综合型的高职人才,一直是我们思政教研部同仁们思考探究和摸索实施的教学内容之一。

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于公办高职生和本科层次的大学生而言,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更有待于提升。不少的学生对思政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抱着应付的心理学习,对思政课学习不感兴趣也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它当做“睡觉课”、“玩手机课”,甚至有极个别学生把它称作是一门“大学生洗脑课”。学生情况的这一现实,对高职院校思政教研部同仁来说,面对着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的艰巨重任。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厚德”人才方面的作用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通过另外一种教学方式即借助校外实践教学作为培育“厚德”人才的有效补充。

2 我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及其取得的成就

我校地处风景秀丽海滨城市厦门。厦门不仅景色宜人,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人文环境非常优美、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拥有独具侨乡爱国主义文化特色等等,这先天的优势为思想政治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教育资源。为了便于每年开展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我校思政教研部与嘉庚纪念馆、厦门历史博物馆、厦门经济特区展览馆、闽南风俗陈列馆、大嶝岛战斗英雄观光园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福建省教育厅对我校思政课的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中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36%的学生认为应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各环节所占比例如图1)。

结合学生的这一学习要求,本着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借助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方法,力争做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把课堂精辟讲授和师生共同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我校教学一大特色。

全员参与。从2008年至今8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即所有的思政老师和所有的大一新生,全部参加校外实践活动。老师们分别负责各项校外实践工作的安排:事先的安全教育、与基地联系、组织学生报名x择实践基地、负责安排车辆、实践的协调安排以及组织参观等,虽然这些工作繁琐而复杂,但我们依然坚持让全部学生参与的原则。从2008年至今,活动已开展8年,已经组织几万人参加此项实践活动,而且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成果。

学生学有所获。学生能从中有所收获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在参观集美嘉庚纪念馆时,很对学生对嘉庚先生称赞佩服,并将其作为个人的榜样。另外, 2009年我校组织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课教学参加厦门市组织的“参观嘉庚纪念馆观后感有奖征文比赛”有四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学校荣获组织奖;2008-2015学年,共有池细妹等96名同学荣获“兴才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优秀论文奖”;通过参观,让我们的学生能有此感悟,是理论课堂很难做得到的。

教师教有所成。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得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学校的边缘学科逐步上升为学校的品牌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改变了学生以往对思政课“单调、枯燥、纯粹说教”的看法,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通过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程度,同时也凸显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借助于思政课的校外实践教学,思政教研室教师们在教学案例评选大赛,福建省以及国家的思政课教学比赛中都曾获得佳绩,还有多名老师获得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立项。校外实践的开展不仅让同学们从中学有所获,也让教师们教有所成。我们所取得一系列成就,又提升了思政课的地位,改变了思政课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同时得到同行业以及领导专家的认可。

同行专家的认可。福建省高校专家评估组成员薛育宁教授、厦门市教育局郭庆俊副书记、厦门市教育局陈琦处长、厦门大学学院副院长石红梅教授、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梅进禄副教授等多次亲临我校听课,高度肯定了我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省专家组到我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检查,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我校思政课教学特色明显,尤其是思政课的实践活动能长期坚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中反映良好,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在此检查中,我校思政教研部以民办高职院校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了检查评估。

3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活动开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校外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外实践教学弥补了理论教学之欠缺。长期以来,我们所谓的培育综合性高职人才多是停留在字面上、课堂上、理论上的教学,认为“腹中有诗气自华”,多读几本书、多上几节课,就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就可以具有高尚的品格。其实,纯理论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的低效率低下的现实告诉我们,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尤其是思政课的课堂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培育一批厚德精技的综合人才。而借助学生容易接受而又喜爱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使社会真实的案例融入学生头脑,再使学生的所思所想落实到社会层面、生活层面,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到渠成地将他们培育成高职综合型人才。

其次,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通过一系列校外参观活动架通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桥梁,突破了当今思想品德教育客观上存在的盲区,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力图达到却没有达到的一个区域。通过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封闭在校院里的学生提前见识下他们即将步入的社会,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铺垫。在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来架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桥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高职德育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厚德”人才做好铺垫。

最后,校外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教学能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良好的教学手段就是其中之一。校外实践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它的开展要求教师们必须走出课堂,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只有借助于校外实践,才能向同学们真正讲清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并领悟理论内容,特别是中国化的理论内容。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教师们的科研能力也有所提升,校外实践活动为教师们的科研提供了充的课题材料,为教师们的课题申报、课题研究、文章的撰写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是培育“厚德”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培育“厚德”人才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校外实践可以弥补理论课之欠缺,改变传统、单调的“授课-听课”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育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校外实践可以让学生把课堂讲授的理论点与实际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弗雷斯特・W・帕克.如何成为优秀的教师(第3版)[M].朱旭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何捷著.教师职场36忠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思政课观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很好地概括了医学的神圣性。这一原本与性命攸关的大问题,发展到今天又面临着生物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而引起的社会、伦理、公平、健康、医患关系等诸多问题,这无疑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显然,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学针对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怎样在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突出特色、体现实效的教学模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统领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需要精心设计,多渠道全方位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设计特色主题,强化教学针对性

学校在研究生教学中,以国情和总布局为重点,把突出医学特点的主题内容融入到相关教学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中,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卫生体制改革主题、敬畏生命主题和传统医德主题,是重点融入且深受学生关注的主题。

1.卫生体制改革主题

医学教育专业性强,医学生的职业目标明确,职业理想比较清晰,就是他们入学时的誓词中所说的“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人的生命与健康这些最根本的民生问题,“医学教育要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医改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的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相关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主渠道。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医改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的道路。中国医改政策是对医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民情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契机。需要多渠道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结合医学生素质培养要求丰富教育内容,把理论与学生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以及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帮助医学生真正认识到立足国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不断增强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责任感,增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感,在对国史、国情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强化对维护民众健康的神圣使命的认识,以生物医学技术发展前沿的伦理困境与道德选择、历史与现实中的医德典范等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引起对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思考,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生命敬畏主题

敬畏生命主题教育,与医学生维护民众健康的使命感密切相关。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到人生命内涵的复杂性,把握生命的唯一性、整体性、有限性和超越性这些特性。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具有不同于其他生命的特殊性,人只有认识和理解了生命的特殊性,才能学会去尊重和敬畏生命;生命具有整体性,人的生命是完整的存在,理性与情感、有限与无限、理想与现实、物性与神性等,都是生命体中的要素,把握了自然、精神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规定,才是对生命的完整理解;作为时间性的存在,人的存在是有限的存在,任何一个生命都有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生命具有超越性。生命的本质处于不断的生成和建构之中,生命永远指向未来开放的可能性,生命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应该说,生命是一种不断地追求自身超越和建构生命意义的有限性的存在。在医学教育中,关注敬畏生命的理性精神,唤起当下被工具理性所遮蔽的价值理性和人道尊严的追求,在生命科技的发展与敬畏生命之间、在征服疾病与敬畏生命之间,区别技术层面与价值层面的关系,并保持必要的张力。

3.传统医德主题

传统医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主要建立在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基础上,具有明显的德性伦理特征,这恰恰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资源。传统医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医乃仁术”为特征的医学价值观和以“大医精诚”为导向的职业价值观,从生命的神圣性到济世救人的崇高性,传统医德形成自律、慎独、精诚、忠恕等规范要求和修养境界。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不仅支撑着传统医学的发展和传统医德的完善,而且与今天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高尚的医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人文素养”等目标高度的一致,对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其德性人格的形成和内在修养的提升。

这些内容的融入,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完成,如相关内容的渗透,相关主题的讨论,利用网络课程提供视频材料等。又如: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对重大理论和社会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在国情和总布局的讲授中,力争用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提供体现特色的教学内容,如“解读生死”“医学人文精神”“大医精诚”“生物医学中哲学伦理学问题的思考”“医学模式转变与医患关系”等,这些专题可以作为讲授内容,也可以提供资料让学生准备和讨论,提供给研究生需要加强自学的主题资料和内容。

提供网络资料,拓宽学习渠道

医学源于对人的关怀。医学院校在积极探讨更好地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教学渠道,挖掘教育资源,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空间,保持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系统性和开放性,多渠道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为了更好地配合新的课程教学,为研究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平台, 学校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两门课的网上课堂,提供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料,延伸课堂学习空间。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过程有关的案例及分析、专家辅导资料、音像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题等。为研究生提供的视频资料库,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并提交观后感,教师通过介绍学生们的观后感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的分享。精选的视频资料都是与医学研究生对医学事业的使命感、医学的人文关怀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等密切相关的。

不改初心的医学梦

思政课观后感范文第4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主要通过课堂和课外实践两个载体来实施。

一、营造活跃的主体课堂,让学生动脑动手

(一)以主题作业为切入点,突出实践性

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在教学中导入若干个主题作业,学生以这些主题作业为载体,践行课堂理论知识,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主题作业对于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主题从所授内容中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实践性、职业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达到这一要求,我们从教材中选择了九个主题作为作业让学生进行实践,分别是:调查新生对大学新阶段的适应情况;我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设计;身边的爱国主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做个讲诚信的人;法律维权在行动;制止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边做边悟边得

(1)模块教学法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了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法,选用五种教学模块:即热点播报、案例探究、七嘴八舌、名人名言和视频分析。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和热烈探讨,起到净化思想、涤荡心灵、外化行为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了“内化思想,外化行为”的教学理念。五个教学模块自由搭配,灵活运用,借以启发心灵,开发潜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2) 反串授课法

反串授课法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师生之间进行角色换位,学生当老师,钻研教材,面向全班授课。此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展现学生个性魅力。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长负责其中一个问题的备课,小组成员集体备课,相互探讨和交流,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授课。根据学生授课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3)讨论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可以大量搜集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明是非、辨美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4)案例评说法

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这些案例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社会,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案例,明辨是非善恶,深知荣辱廉耻,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用法律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案例评说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做”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二、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素质提升能力

(一)强化实践教学,注重道德行为的养成

教学内容中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社团活动、感恩教育活动、责任担当六种实践活动来进行。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弯腰行动”校内志愿服务一小时活动;“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文明交通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行、幸福回家路”汽车站志愿服务活动;“绿色使者”环保实践活动;“传递希望”无偿献血活动等。

(二)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条件优越

(1)育人环境好

我校是临沂市唯一一所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对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如:五彩社团,彰显学生才华;

书香校园,开启智慧之门 ;文化风景,一路精彩纷呈;“从我做起”,勇于担当;“感恩教育周”,与爱同行;“秀出真我”,展现青春风采;树立榜样,升华精神境界;争做志愿者,提高责任意识 ;加强红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这些活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教学做”一体化的良好育人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思想境界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2)设施齐备

学院有充足的多媒体教室,有文化气息浓郁的美丽校园,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宽敞明亮的学术报告大厅以及设备一流的演艺舞台,为校内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3)理论与实践零对接

为把学生内在的思想转化为外在行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统一;我们在教学楼区、食堂区、宿舍区、校园周边地区设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和勤工助学岗位。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奉献、爱心、责任的真正含义,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贯彻了“厚德强能,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

(4)加强德育基地建设

为强化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感染力,本着立足学校驻地,服务周边社区的宗旨,我校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建立起一大批德育基地,学生定期到基地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效果良好。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自规划建立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华东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莒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罗庄区盛庄办事处幸福院、兰山区人民法院等五个德育实践基地,分别突出了爱国主义、敬业奉献、社会互助、法律意识四个主题。让学生在参观、体验、感悟中培养高尚情操。

(三)实践教学全部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全面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全部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让学生动脑动手,把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做的统一,从而贯彻“课上有触动,课下有行动,内化思想,外化行为”的教学理念,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主要设置了以下项目:

制订大学生涯规划;“我的职业理想”主题演讲;制作“祖国崛起、家乡巨变”图片展PPT;表演情景剧:小刘的困惑;“孝亲敬老,感恩父母”做几件让父母感动的事,做成PPT;调查“校园不文明现象”;参加校园志愿服务,制作PPT.展示成果;写出恋人身上你喜欢的几个关键词;表演情景剧:我爱我家;观看行业道德模范事迹,撰写观后感;典型案件审理:格式合同;情景剧表演:老板让我作假账。

同时,为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选用以下项目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召开中国传统文化班级讨论会,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演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制作优秀文化图片宣传栏、优秀文化黑板报,鼓励学生提交一幅优秀文化作品,如画一幅国画,写一张毛笔字,做一张剪纸,弹一首琵琶曲,演一场京剧等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有根基的中国人,增强高职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防止国外文化输入引发的文化控制,建设文化强国,警惕文化殖民。

三、考核办法体现教学做的统一

改革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封闭式考试模式,采用答辩式考试法,教师在所学章节中选取能够考察学生应用能力的问题,让学生随机抽取,当场解答,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能克服机械掌握知识的弊端,又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期末考核中,我们尝试运用以下开放式题目:立志高远,是不是意味着不做小事?试述其理由;抵制日货是爱国行为吗?为什么?比较洪战辉和马加爵不同的人生道路,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一个人的学历不如你高,能力不如你强,但却得到老板的赏识和提拔,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大学生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等。通过这些开放式题目,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从而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