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会考核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许多省市开始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否实现预期目的?作者总结一些地市会考监考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只有像高考一样严格监考,才能促使中学积极实施国家的课程方案,重视薄弱学科、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省市公布学业考试实施方案。
实行全省统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它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的重建,鉴定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试结果将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1]
但是,实施高中水平考试要实现预期的目的,从会考的经验和教训看,关键是要严格考试纪律。
长期以来,许多省市实行高中会考。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以正确的导向。WWw.133229.COm”实施会考的初衷是为了使学校由过去只重视高考升学率转向重视合格率;教育教学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实际文化水平;促进学校按教学计划开设各门必修课程,加强教学中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克服偏科现象;同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为指导,科学评价学生个人和群体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2]
实施会考十几年来,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只重视高考升学率,不重视会考,许多学校只开设高考课程,不开设高考不考的课程;教学仍然主要面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背离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会考成绩的公信度与权威性丧失,谁也不会用会考成绩来评价学生个人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中会考制度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弱化。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顽疾作祟,直接原因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都不重视会考,以至于许多地方会考的监考形同虚设,姑息学生考试作弊。
某地的几个学校在最近几年,高二理科学生没有上过一节思想政治课,学校甚至没有给理科学生购买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同样,高二文科学生也没有上过一节物理、化学、生物课。但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近几年的政治课会考成绩不是“很好”,而是“相当的好”。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校文科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会考成绩也是相当的不错。学生们毫不掩饰——如此大面积的“好成绩”都是集体作弊的结果。
来自各个学校的监考教师都知道学生根本没有学过一些课程,如果严格监考,许多学生会考成绩会不及格,将无法取得毕业证,无法参加高考,可这并非是学生的错,故而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监考,有些教师由于无法面对两难的处境,只好拒绝监考。学生当然明白,如果考不及格,后果很严重,但是又没有学过相关课程,在监考不严的情况下,只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会考也不十分重视,大家都清楚当地中学为了集中精力抓高考,没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如果严格监考会导致当地学生大面积不及格,这会影响到自己的政绩,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会考监考基本上是例行公事式的走过场,口头上讲得非常严格,实际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因此,尽管省关于会考监考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有各种各样的违纪处罚办法,但那只是为考前培训做样子而已的。
于是,本应非常严肃的省级考试,其考场纪律远远不如学校的平时考试;本该具有十分权威性的省级水平测试的成绩却完全不能够代表中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试已经丧失了当时的功能,除了增加学生负担、扰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没有多少积极意义。
会考监考不严,还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除了直接影响学风,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参加会考后,普遍感慨:做人不能做老实人,做老实人太吃亏了。那些平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会考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时,也大都选择了作弊。这种会考实际上给学生上了一堂消极的政治课,它完全背离了会考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
课改以来,许多学校认为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家要求的课程,只要不高考的就不开设,包括一些必修课;或者不按规定课时开课。什么研究性学习、什么通用技术、什么校本选修课,统统不管。反正学生学分由学校给予,学校还能让学生不毕业?学分认定时坚持宽松原则,甚至没有开的课程如通用技术等,学生的学分都一个不会少。
现在要实行学生学业考试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学校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但是,这次学业水平考试如果依然采取以往会考监考的那种形式,则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键在于严格考试纪律。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像重视高考那样重视学业考试,要求监考像高考监考一样严格,督查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负责,还要启动高考的现代化监视技术、电子屏蔽技术,考生和监考考试违纪也要与高考违纪同样处罚,并且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才会重视学业考试,学校才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课,才会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陕教基[2008]18号.
一·角色定位
目标引领
初中部行政一班人在学期初明确新一学期学部和各自岗位的工作任务、目标。1·安全目标:落实层级管理目标,各级签订安全责任状,推行首问责任制,力争不出一例安全事故,努力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思品合格率100%。行政一班人必须是学部各项工作的表率,思想上严格要求,正人先正己,要求老师做到的行政干部必须先做好。
2·健康目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师生课间活动开展,督促做好每天两操、两次眼保健操,指导学生科学用眼,力争近视率不上升。要求班主任、体育老师及时检查,值日学生会干部逐日检查量化分公布,促使学生课间训练到位,确保视力不下降。
3·文明素养:推行文明用语、微笑招呼,尊敬长辈友爱同学。讲究卫生,爱护财产,珍惜资源。
4·学习目标:不断探究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新举措,让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快乐,学有所得,提高学习成绩。初一、初二全县统考或抽考力争高分第一名;初二生地会考力争株洲市全三名;初三中考力争株洲市名列前茅。
5·招生控流目标:小升初提前做好招生宣传,力争生源质量有提升;做好三个年级学生的控流措施,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力争巩固率98%以上。学部留优、小升初宣传提前做好了铺垫,尤其是城区四所小学(****、****、****、****)年末、年初进行了走访,情感沟通与联络,为小升初生源供给提供了有力保证。
6·活动目标:调整假日兴趣班课务,满足学生需求;办好第三届“激扬青春、展示自我”文化艺术节。
到目前为止,除中考成绩未出,其它各项目标均实现。
二·勤于耕耘
课堂提质
1·行政例会制、教研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已成常态化活动,教务处、教科室不定期抽检并公布检查结果与月考核津贴挂钩。对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学部组织召开对此的专题会议,对问题及时诊断。行政干部明确分工负责一学科工作指导、考核与评价。
2·加强学科组内帮扶-----学部主持了青年教师青蓝结对,教科室出台具体的量化检查评价方案,逐月进行了绩效工资奖励,有力推动了学科组教学研究工作。青蓝结对,师傅手把手教,如语文组谭玉兰和李贻芳效果明显。
3·年级组加强小组建设。如初一年级进行多轮培训:学生全员培训对学习常规、学法指导,小组分工及成员要求;小组长培训,要求、任务清晰、职责明确,培训现场有实际操作指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培训,阶段性信息反馈后再次给予指导与培训,一切工作与班主任管理津贴挂钩。学生处每月对班级文化、信息平台内容的更新有明确要求,必和班级小组建设、班级文化结合进行。
4·年级组内阶段性的安排班级召开情况分析会,以班主任龙头,针对学情逐一从思想、学习、纪律,全方位进行分析,安排老师找学生谈话辅导,任课老师一起参与班级建设,尤其是初三与初二生地会考群策群力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5·学生练习有效。毕业班教学资料编写、练习及时跟进训练到位,备课组内团结合作,对学困生补差辅导利用零散时间分类指导老师们做得很好,积累一套成功方法如:化学组利用大课间和晚自习空挡时间突击学科学习中薄弱知识点,系统进行知识梳理和基础训练,心血换来年年中考株洲市第一名。
三·提供活动平台,师生共同成长。
初中学生活波好动,精力旺盛,正是求知接受新东西最快时光。若是引导不当,很容易滋生是非,惹是生非。必须通过系列活动开展,班级目标与文化引领,让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激发求知欲探求新知,激活学生学习欲望、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得到广泛的师生、家长高度认同,增强成就感、责任感、班级荣誉感,学生个人兴趣与潜能得到最大利用与开发,从而扬起对生活、学习、个人价值取向的热爱与正确定位,感觉正能量在不断补充与生长,使人更具健康、阳光、自信,乐活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初中部每年开展文化类活动:A·各学科竞赛。B·历史知识讲座:一战到底。班级开展讲历史故事会。英语单词比赛。语文经典诵读。春联鉴赏,猜谜语、汉字书写大赛等。物理组的科技制作活动:鸡蛋撞地球。生物组的叶画制作活动。数学组的数学知识抢答赛。
艺术类的活动开展:体育组有年级篮球赛、拔河赛、做操比赛;音乐组有葫芦丝比赛、四轮歌曲比赛、舞蹈比赛;英语组的英语歌曲比赛、器乐比赛;美术组的会徽设计比赛、绘画作品展选;学生通过活动开展,展示自我、激励自我,充分扬长避短,对学生成长产生的效果源远流长,让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勉励、共同成长。
关键词:初中地理;中考;省卷;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81-01
为了积极应对全省统一命题,提高我市我县初中地理教学质量,这段时间来,我认真学习和研究《福建省初中地理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通过学习,我想主要应按如下步骤开展复习教学工作:
1.复习前教师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自身的准备工作是关键。教师平时要不时地“充电”。自己要对所教的专业知识很熟练到运用自如,并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达到复习效果。对于《福建初中地理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和历年地理科中考命题的学习、研究,是作为每一位地理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是教师平时复习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师以不变应万变的总纲。只有将它融合在平时的教学中,才会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教师学习和研究历年地理学科中考命题与《指导意见》后,从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入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地理复习知识方案,引导学生建立文本学习材料,也就是强调学生上课注意听的同时还要认真做好笔记,以便于课后复习,加强记忆,建立知识体系。
为了避免超纲教学和复习,切实夯实常考知识,教师在复习前要对近几年来的中考命题、习题进行研究、进行归类。如把它们分类为容易题、稍难题、难题。常考题和不常考题、不考内容。如研究考查范围、考点、考查难点、考查题型等等。并且要把这些都告知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复习时可节省时间,有目的的复习,少走弯路。
教师还要研究考题内容,考核能力要求的变化,探索新考知识,应对考题的变化。习题在历年的学生回答中有否出现错误?怎样错法?如何避免?这些也要在上课中告诉学生,避免重蹈覆辙。所有这些工作要求教师在复习前要做好准备并将实施于复习教学课堂中。
2.复习前和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中考既是初中毕业生的毕业考试又是升学考试,所以地理列入中考学业水平考试是关系学校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把地理科在初二年就要参加中考的信息传输给学生,还要强调中考的重要性。这可通过自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也可告知家长帮忙督促学生,培养学生的考试意识,地理科是第一科中考的科目,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中考的意义,所以加强学生的思想引导很重要。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目标就明确了,才愿意学,学生就会自觉开展课前预习行为,课前和课内、课后自主学习形成整体认知。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3.认真做好复习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和传授工作
首先以《福建省初中地理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为准绳,采用多种方法有条理地、系统地、全面地传授给学生知识。
课上一定要强调学生每一节课都要带教科书,不要用参考书代替。因为教科书图文并茂,是其它参考书不可替代的,虽然参考书里的复习纲要整理得条理清楚。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图意识,让学生学会主动使用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的习惯。对教师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地理复习知识方案,通过教科书有条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运用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演示、各种地图可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大范围知识具体化,解决学生想象难的问题。在展开复习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生活验、周边生活环境出发,联系生活实例、结合生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如在讲高原时,可把地面形象的比喻为平原把讲台桌比喻为高原,把抽象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学生大多见识面不广,感性知识更能让他们容易接受。
在复习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福建省初中地理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为准绳,以它为指挥棒。可以避免超纲复习,知道重点、难点,抓住重点,夯实基础。这样就心中有数,不管中考如何多变,都能应对自如,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复习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复习方法有多种:比较法、归类法等等,我们要对学生加以指导。如可把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地形进行比较、把中东和西亚进行比较,把世界气候类型进行归类,把分区地理知识连窜学习。
4.加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提高做题技巧
通过练习题的做与练,学生本身会感受到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心中有数,他就会自觉去复习。再通过练习的讲评,传授给学生做题方法、技巧, "会读书还要会考试",你在读书方面找到方法,不一定能考高分,你必须懂得考试技巧,只有会读和会考才能考高分。提醒学生审题要审清楚再完成,方法一般是在心中默念2遍以上做到心中有数后再做题;选择题不要放空,不懂你也要任选一个,总有25%的机率可以答对;提醒学生把答案抄到答题卡时,不要抄错行,丢掉冤枉分等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国内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引发了多元社会价值观的碰撞和交流,一方面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道德素质下降,变得功利、自私、浮躁、褊狭;另一方面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却仍然停留在唯应试教育上,沿用着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法,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生硬、枯燥划等号,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实践探索中确立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实现“教化”向“内化”转变,最终促成学生知行统一,已成为思政课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2]为此,笔者总结自身多年思政课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意见。
一、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
通过制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激励全体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并要求部分党政和学生党团政工干部必须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任务,寓德育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学生开展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政治思想品德、意志品格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通过挖掘不同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所蕴涵的丰富伦理道德、科学精神、人文思想等内容,春风化雨,潜移默化间使学生敬畏并遵守社会公德、规章秩序、宪法法律等,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校党政人员、各科专任教师的互为补充,理论教育与日常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还可聘请校外有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等相关人员担任兼职思政理论课教师,通过参与教学实践指导或是开设专题讲座,进一步充实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结构。
二、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以学校党委行政为领导、思政课教研室为核心、整合教务、学工、团委在内的相关部门力量的组织管理系统,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各自为政”的问题,从领导体制机制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突出其教学主体地位。可由校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教研室负责人,成立“大思政”教研部,由专兼教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心理健康与公共安全教育、社会实践等任务,教研室负责教学任务中课程方案及标准的制定、选配教师、编写或选订教材、排课、考核等具体工作,教务处全程督导教育教学质量。
三、增强学生考核科学性,建立多元化复合型考评机制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遵循思政理论课既重考知识,更重考能力的理念,实施中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思维方式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设置考试目标;二是突出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考试目标;三是突出日常道德修养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设置考核目标。具体操作应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成绩与实践成绩相结合、师生评价与社会考核相结合,以实现考试的实效性与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机统一。
为杜绝少数学生最后几周通宵加班靠“死记硬背”过关,忽视平时学习的日积月累和良好道德规范的日常养成,应加大日常考核、实践考核的权重。同时,参与学生考评的主体除了任课教师外,还应向两头拓展,即相应减少任课老师在考评中的权重,适当增加同学互评和社会评价的权重。课程成绩考核权重可设置为3∶3∶4。第一个“3”即平时考核占总绩的30%。内容包括单元测试、学习态度、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出勤等。为体现学习理论“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根据大纲要求,平时考核适当增加综合应用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个“3”即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30%。与其他课程配合,将学生日常遵守行为规范、参加市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以及完成诸如调查报告、课堂教案制作、参观感想写作、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等实践作业的情况量化计入思政理论课考核成绩。对于那些在校内违反校纪校规并被处以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实践课成绩被视为零分,但本着惩前毖后、教化育人的目的,允许犯错的学生通过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爱心活动、义工活动等进行品德补偿式自我教育,以重新获取实践学分。“4”即理论考核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总计占成绩的40%。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只有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用学生易懂爱听的语言,整合生动鲜活的案例,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启发学生思考,才能让学生真心喜欢上政治课,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息息相关,对促进自身全面成才具有推动作用。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拉近师生关系
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实现每班都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每几名学生就配置一台电话,课堂上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皆宜的PPT课件,使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增强教学的情感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将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主要方法、重大事件牢牢“入耳”、“入脑”和“入心”。针对目前学生家庭大多配有电脑的现状,思想政治课老师还可延伸校外“第二课堂”,通过组建班级或年级QQ群、MSN群等,围绕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目的设计、制作各种学习栏目,展示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自主安排和选择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即时聊天、电子邮件、语音聊天等形式,师生间进行信息交流,打造一个针对性、个性化、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空间。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在校时间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度过的,因此,抓住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就能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要上好思政理论课,老师应抛弃以往手拿教学大纲从头到尾满堂灌的单一陈旧模式,在课外做足功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理论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1.理论讲授。要求讲授围绕核心观点、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做到重点突出,讲解精辟,让学生很快抓住篇章要领,掌握理论精髓。2.讨论教学。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和分析,以学生述评为主,老师引导为辅。如:就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这一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由各组派出学生代表做“阳光体育助我们腾飞”的演讲。通过对活动目的和意义、面临的困难、解决办法以及对自身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层层剖析和观点陈述,既培养学生关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又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陈述问题的能力。3.案例教学。结合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以及教学要求等,精心选择案例,将理论观点融入生动可感的典型案例中,通过先亮出观点再举例说明或是先举例再阐述论点来印证和说明理论观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真正掌握知识点,并通过案例引申鼓励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核心能力 职业 策略
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1、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内容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必需的,能适应各种工作岗位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就业者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要素。就业者只有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才能从事与其专业不同的其他工作岗位,并且依靠综合素质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各种专业毕业生、考核单位员工、决定单位员工晋级的基本因素。职业核心能力通常要求在与人沟通、合作、解决发生问题、自学、创新等能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纲要》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等能力,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等。就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专业来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增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职业发展的未来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包含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使毕业生将来能够适应岗位和环境的变化,成为真正的创新型的会计与审计人才。
2、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第一,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人力资源建设的质量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与审计人员时,必须培养学生的适应、自我学习和创新等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第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在会计与审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职业的毕业生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就业适应、团队合作、角色转换、与人沟通等职业核心能力。第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学生往往只注重专业能力,而忽视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将来很难适应因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
二、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1、还不能准确地认知职业核心能力的本质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转变,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已成为高职院校为社会造就会计与审计人才质量的必由之举。但是,目前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在校学生,对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却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在培养会计与审计人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明确的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系统认知。
2、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单一
高职院校一般通过系统培训和自学探索两种方式,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而目前大部分学生主要以系统培训为主、自我学习为辅。在系统培训中,很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增加实训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能自我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的条件却很差,不能满足实训基本要求。
3、职院校师资水平不高
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以高水平的师资作为后盾。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师的实践经验严重欠缺,“双师型”教师极少。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高职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本身拥有丰富的会计实践操作经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走上讲台,授课过程中的学理气息很浓。
4、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和重点
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的日益频繁,劳动者经常不再终身从事一份职业,而是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新的职业。职业的转变要求就业者具有较强的角色转移能力。然而,当前会计与审计的高等职业教育往往只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又过于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5、没有评价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机制
高职院校没有将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会计与审计学生的独立的考核模块。由于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大部分在校时间都耗费在专业学习和会计资格考试上,所以学生排斥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因此,不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会计的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出“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三、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认识并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并且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首先通过客观认识自己,然后设置科学合理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充分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性以及职业发展对就业者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要求,真正认知职业核心能力对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对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强烈意识。另一方面,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要主动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积极参与到学校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更要参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勤工助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团活动、社会考察学习等,全方位、多途径地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正确定位,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
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为根本任务。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会计与审计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高职会计与审计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工学结合,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做法:首先,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与审计专业时,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深入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开展调研,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其次,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与审计专业时,要充分考虑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后,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与审计专业时,应形成自身特色。学生在会计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应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和监督评价机制,避免出现学生放任自由和当廉价劳动力使用的现象,要切实保证将顶岗实习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结合。
3、将职业核心能力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
第一,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会计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工作过程或岗位工作为依据,设计课程,同时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各个要素设置成可量化的指标,便于操作和考核。第二,除了传统教学方法以外,教师还可以灵活使用扩展小组法、旋转木马法、项目教学法等更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丰富有趣。第三,把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会计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要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因此,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参与的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最佳平台。
4、促进会计与审计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培养会计与审计人才的要求设置,不断更新校内实验实训中心的设备以及财务会计及管理软件,确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事业单位工学结合的机会,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
5、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与审计人才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很弱,“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面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新目标,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不适应现象日趋严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革高职教师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多途径补充合格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师队伍,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还可以定期聘请企业、事业里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家来学校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6、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与审计人才过程中,应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机制。这种评价体制最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其主要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操作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考核,应该与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知识教学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依照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要求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首先,由教师在日常会计与审计教学活动中或者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工作场所中进行评估;其次,由企业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再次,在评估中,还要包括职业道德修养、企业文化等无形因素的评估。通过反馈的结果,来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反复的评价和评估,来促使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标准,有利于实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初次就业、以后的再就业和遇到的岗位转换。在评价中一定要遵照公平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给予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
(注:本文是2014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14C00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