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家职称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投标决策;合同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中国建筑市场改革深入,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将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贯穿于施工运作的全过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因此,探讨(安装)施工企业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要从工程投标决策入手
1.1深入调查,做好报价前的准备工作
1.2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确定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质量和工期,同时也是招评标时的一项重要技术标的评定项目。只有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才能有效控制计价成本,如管道土方工程,可以使用的机械很多,但是必须经过计算选择最经济合理的配对,才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合理的施工方案决定了合理的报价。
1.3编制科学的投标文件施工企业应有根据自己施工特点、优化组合、控制成本等能代表企业先进水平的企业内部施工定额,按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采用实物量法编制投标文件。即首先依据本企业施工定额消耗量,以及收集、掌握的市场价格信息求出直接费,并计取各项费用,再根据市场行情、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确定相应的利润。
1.4正确使用投标技巧“工程量清单”报价时采用一定的技巧,既可以使业主接受,又可使企业中标后获得更多的利润。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特点来采用不同的报价。报价时既要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又要分析招标项目的特点、类别、施工条件等来选择报价策略。
1.5投标报价的决策在投标报价文件编制完成后,报价的决策决定了投标的胜负。应依据已编制的招标文件,结合当地建筑市场供应情况,研究历次类似工程中标价情况,科学地作出报价决策。决策者应当在风险和利润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从全面的角度考虑企业期望的利润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尽可能避免较大的风险,采取措施,获取一定的利润。
2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它将明确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力和义务,将工程投标价、设计变更调整方式、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企业组织施工、进行项目经营的法律依据。由于建筑产品的形成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涉及原材料种类多、过程工序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大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又经常要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财政主管部门联系,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施工合同所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要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提高企业的利润,应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首先应树立合同意识。不管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执行层都应重视合同管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掌握业务知识,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应认真把关;其次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合同的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责、权、利,规范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把投标工作和签订合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既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又满足业主要求和投标承诺的施工合同条款。
3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施工阶段,是依据设计图纸把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承包合同价已确定,造价控制目标明确,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工程成本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因此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管理、降低造价非常重要。
3.2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实施设计是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视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因此,在施工前,应组织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斟酌,使方案优化,并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3.3抓好机械、材料管理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约占工程总造价的60%~70%,因此在建筑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货比三家,择优选购,尽量寻找质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消耗定额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材料设备总量需求计划。
3.4加强过程控制,抓好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的最基本要求,要求在竣工后,建筑产品应当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把好质量关,可控制和降低工程的质量成本和故障成本。做好施工前准备,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监控施工过程,把不合格因素消除于萌芽状态,并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现,就能够抓好工程质量,将不必要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对控制好工程造价十分有利。
4做好竣工结算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完整地编制好竣工结算并提交给业主单位,所以竣工结算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4.1及时收集各种竣工资料,做好竣工结算工程单位在施工中应及时收集和保管好各种资料,除了工程技术资料、安全文明施工资料外,各种设计修改补充联系单、设计人或监理人的签证单、业主或监理人认可的施工方案、各种自然灾害、凭据等,要及时收集整理。在资料齐全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结算,保证不漏项、不漏算,正确套用预算定额和不同类别的工程费用定额。既要杜绝弄虚作假和多估冒算,又要据理力争,必要时应将每个有争议的分项,通过省市定额管理部门裁定,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2索赔工作不可忽视索赔工作应该是全部竣工结算内容之一,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索赔的理论和方法。当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合同内容之外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业主因素等,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了工期,施工企业应及时收集文字依据,认真分析,提出索赔报告,要求追补损失。
关键词:过程控制;工科;毕业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77?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65-03 普通高校工科毕业论文(设计)是继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后,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既是学生运用前期所学知识,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为后续的就业与再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1]。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提高质量,确保效果,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的问题。首先大学生扩招,导致部分学生的素质下降,使得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解有不同的偏差,另外不同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参差不齐,这就使学生整体毕业质量有所下降。另外大多数学校的毕业论文都安排在第八学期,即最后一个学期,此时的学生有一部分还未找到工作,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生会把找一个好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在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投入到毕业论文的精力有限。还有考研的复试也正好安排在每年的4月份,学生需花一定的时间复习,从而也减少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精力投入。
2.教师的问题。由于学生人数增多,使得一个导师所带的本科论文至少5个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个,如此多的学生,使得老师根本没有时间详细的指导,导致毕业论文这一必然结果。另外现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压力都比较大,就使得在学生论文上投入的时间减少。还有有的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难以得到实际的成果,所以也就逐渐失去了对毕业设计的兴趣。
3.学校管理的问题。由于学校对毕业论文时间的安排较短,使得许多工作没有开展完全,因此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就一般了。另外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甚至没有经费,也会导致一些工作无法开展,尤其是对于实验性的论文来说,药品、仪器、测试等都需要资金,就目前有的高校给的指导论文费用,根本不够用,当然相应的论文的进度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还有就是学校缺乏过程管理,只看最后论文的结果,中间缺乏监督,最终论文出了问题也没有办法弥补。
二、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由上述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其实在整个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强过程控制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M)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其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为全员、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全员性是指产品质量人人有责,企业中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人员都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全过程是指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有关因素进行综合控制,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不断改进;全面是指企业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2]。将全面管理的理念引入到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上去,就如图1所示,从选题、中期、到最终的答辩,学生、教师、学校的职能部分在整个阶段都参与到其中,只要各尽职责,在各个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相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定会有所提高。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谨慎选题、规范开题。科学合理的选题是做好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选题应紧密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联系生产和工程实际,体现专业特点,兼顾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有利于学生运用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进行自主探索与创新,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3]。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相关学科的联想与分析、对所选课程的把握与兴趣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毕业论文选题还应坚持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增加选题数量,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自主选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发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性互动,满足多样化人才的培养需求。学生选定题目后,从毕业设计的工程背景、研究意义、设计思路、计算方法等方面写出开题报告,参加开题答辩。开题报告答辩制度是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初步把关,是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充分重视开题答辩工作,加强开题管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2.强化中期检查。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时间相对较短,但科研训练程序完备,内容系统,加强过程督导是做好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关键。在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期,实行指导教师、院、校三级检查制度,就论文工作进展、学院组织管理、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组织开展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如果情况不容乐观,则建议指导教师上报学院,推迟该生论文答辩时间,相应推迟毕业时间[4]。中期检查可以强化论文指导,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和存在的主要障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毕业论文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同时,开展中期检查有助于学生体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肃性,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学术规范。
3.严控毕业答辩及最终评分。明确标准,规范程序,严格答辩评审关,科学合理评定成绩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强有力措施。答辩之前,应在学院(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负责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每一答辩小组人数不得少于5人。答辩时,由答辩委员会向学生提出问题,内容包括与论文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写作思路和写作内容等。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就答辩情况交换意见,给出答辩成绩[5]。当然学生毕业论文的综合成绩评定应实行结构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答辩小组评定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形成,保证论文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对于论文质量较差或者答辩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应进行二次答辩,对于二次答辩仍较差者应给予其论文不合格,这不仅是对其本人的惩罚,对辛苦认真工作同学的肯定,也是对下一届学生的警示,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学生的论文质量才会越来越高。
另外,在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过程中也要逐渐引入“率”,抽查或者全面检索论文,对论文研究中的任何剽窃、作假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大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这不仅对于本科论文的提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同时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也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结语
总之,要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需要指导教师、学生、管理部门等都行动起来,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精心选题,悉心指导,高标准,严要求,才能真正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而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最后一道工序中,成为真正的合格产品。当然,毕业设计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如观念、制度、奖惩措施、技术平台等,唯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洪特.提高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368-370.
[2]杜益虹.全面质量管理在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11):31-33.
[3]王春潮.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1):98-99.
[4]冯涛.强化过程管理,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1):22-25.
[5]乔军,孟庆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9):46-47.
【关键词】公允价值 问题 对策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以上定义虽然表述上略有差异,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第一,双方在自愿、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交易;第二,价格是双方达成的,任何一方有异议都不会形成公允价值;第三,存在交易前提,这里的交易可以是现在的,也可以是尚未实现的预期交易。
公允价值的出现是现代会计计量以价值取代传统计量强调成本的结果。当处于静态的经济环境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可以较准确地确定企业产出中的保值和增值部分。但是,当处于变动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所代表和拥有的是一种生产能力或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量的能力,此时,资产计量属性就有必要由历史成本转向公允价值。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大,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的出现,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相关性缺陷越来越突出,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则成为能够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最相关的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应当发生和存在于交易中,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公允价值的根本特征在于“真实与公允”,公平交易市场是确认公允价值的基本前提条件,而公平交易只有在发达的市场(即公开、透明、活跃的市场)中,或者是在没有发达市场时交易双方不存在关联关系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并且,公允价值还同时具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特征。公允价值的其他特征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公平性,是交易双方平等议价的结果;公允价值计量对象具有全面性,其计量对象不仅包括资产也包括负债;公允价值得以存在的交易市场具有兼容性,不仅包括活跃市场也包括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反映虚拟的市场价格,即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是假定的;公允价值概念具有动态性;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信息及时充分、能够面向市场而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并且能够全面反映管理层决策水平。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时点和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价。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力。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等,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推广和应用。从我国现状看,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运用尚难以适应。
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完备,公开的、成熟的交易市场较少,许多市场还处于发展、起步、甚至论证阶段。活跃市场的缺乏、要素市场的不成熟,市场化程度较低等情况都给公允价值计量带来了可想而知的困难。在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不完善,制度规范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等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带来了税收上如何衔接的问题。如公允价值模式会大大增加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又如收益的税收问题是公允价值会计中一个很实际而且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公允价值计量还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莫测,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有人认为,如果波动性存在,那么财务报表就应反映这种波动,这样报表使用者才能获得更相关的财务信息。但是,反映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面对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能更准确的使用公允价值,更好的提高信息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的决策信息,必须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
1.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是以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基础的,“基础”的薄弱无法为准则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职业水平的参差也将给“公允”带来不同的结果,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的保证。
2.积极地建立一个与公允价值计量相适应的市场经济环境。面对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不完善,制度规范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等等这些严重影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的问题,我国必须努力完善产权资本市场,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完善各项设施。努力提高市场运作透明度,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完全的要素市场信息,反映市场行情的瞬息变化。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舞弊查处的力度,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构等等,为使用公允价值提供完善的环境。
3.对于税收上的不衔接,应努力协调。从我国现阶段的税收立法看,是遵循税法与会计相互分离的原则。由于税法上对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强调的是收付实现制,因此,对调增的留存收益和未实现收益,估计进行征税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样如果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房地产后将使原来折旧摊销的税前扣除效应消失,对此类企业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加紧进行协调,尽快明确新会计准则的涉税事宜,以利于新会计准则的正常运用。
最后,还应当防范操纵利润。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加大、专业判断的事项增多,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的机会增大。限制和防止操纵利润,首先,有关会计信息生成规则的制订应基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保护信息使用中的弱势群体。制度安排必须合理,规则必须科学。其次,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借鉴美国高昂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会计造假进行严惩。
相信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逐渐完善,通过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界人士的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将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培红.对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评价与应用[J].会计之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