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案例分析法论文

案例分析法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案例分析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案例分析法论文

案例分析法论文范文第1篇

作者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精神病医学鉴定资料中116例精神病人刑事案件司法鉴定资料分析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16例鉴定精神病人中男103例,女13例;年龄17~81岁,平均(33.71±12.46)岁,21~40岁的青壮年96例;婚姻状态:未婚85例,已婚19例,离婚11例,再婚1例。文化程度:文盲35例,小学46例,初中25例,高中10例。职业分布:无业74例,农民16例,渔民7例,工人4例,干部1例,其他14例。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作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案件类型、鉴定目的、结论、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诊断等项目,鉴定诊断依据1998年年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案第2版(CCMD2-R),2001年起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案第3版(CCMD-3),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五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及我国修改后的《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本院在实际操作中把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按照“完全”、“部分”或“限制”、“无”3个等级进行判定。

2结果

精神疾病与案件类型的关系见表1;表1精神疾病诊断与案件类型的关系(略)

各类精神病法定能力评定情况见表2;表2各类精神病法定能力评定情况(略)

每年发生的刑事案件情况见表3。表3每年发生的刑事案件情况(略)

说明:MR:精神发育迟滞;分裂:分裂症;躁狂:躁狂症;人格:人格障碍;癫痫: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冲动:冲动控制障碍;酒精: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脑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短暂: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妄想:妄想阵发;滋事:包括寻衅滋事、扰乱、打人;破坏:损坏公共、家庭财物

重大刑事案指危及他人生命的案件:伤害、杀人、猥、放火、投毒

3讨论

国内研究中精神病人刑事案件鉴定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49%~80%[1~3],精神发育迟滞其次。本研究中精神疾病分类以精神发育迟滞45例居首,占38.8%,高于李良杰的10.4%[4],和宋建成的18.6%[3]。精神分裂症31例,占27.6%,低于张钺[5]的80%,朱国钦[6]的78.48%,李良杰的44.7%[4],与陈维梅的61.4%[7]。说明本地区精神病人刑事案件中以精神发育迟滞为最多。

凶杀案件在司法精神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本组资料凶杀案例占同期全部鉴定案例的4.8%,明显低于朱国钛的40.19%[6]张钺的30.4%[5]李良杰的26.8%和沈慕慈的21.9%[1,4]其中精神分裂症杀人5例,占50%,抑郁症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各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例,说明精神分裂症是凶杀案的主要病种,与朱国钦、陈维梅等学者的研究基本相符[6,7]。精神

分裂症可以幻觉妄想支配下作案,对社会治安、人身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加强对精神分裂症的防治工作是防范精神病人作案的重要措施。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均在意识障碍下行凶杀人,或因人格障碍激惹性行凶,作案手段残暴,后果严重,同样是防范的重点。

精神发育迟滞病人作案中以盗窃和为主,分别占62.5%、22.5%,本研究中未见有凶杀案,由于精神发育迟滞病人控制能力和辨认能力差,易在冲动情况下或在易受他人指使下犯罪。

本资料精神病人作案以21~40岁的青壮年占绝大多数,未婚者多;文化程度以受教育程度低的占多数,其中文盲35例、小学46例;职业分布为无业人员74例、农民16例。说明这类人群的精神病人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精神病人发生刑事案件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影响力大,引起舟山市政府的重视,2005年舟山市开展“暖人心、促发展”工程(简称“暖促工程”),由政府出钱对重症精神病人进行集中收治,刑事案件发生率,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1998~2004年精神病刑事案件年均发生14.3例,重大案件年均发生5.9例,“暖促工程”后年平均发生刑事案件8例,重大刑事案件年均发生1例,说明在政府重视精神病人管理后精神病人刑事案件,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成效显著。

因此,政府重视精神病人管理,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及时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尤其是对有攻击、伤人言行的精神病人加强治疗和管理,及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是防止精神病人刑事案发生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沈慕兹,金伟,蔡建华,等.司法精神医学鉴定654例分析.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3):168.

2邓武.67例凶杀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3,4(2):57.

3宋建成,吉中孚.精神病司法鉴定1389例分析.神经与精神卫生杂志,2004,4(3):179~181.

4李良杰.48例凶杀案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上海精神医学杂志,1998,10(4):218.

5张钺,李桂荣.197例凶杀案例司法精神鉴定.上海精神医学杂志,1992,4(1):35.

案例分析法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案例分析法 ESBP教学 中国 商务英语教学

作为一种重要的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正逐渐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案例分析法最初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哈佛大学,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被普遍认为是非母语商务英语课堂上颇具价值的有效教学方式。随着中国商务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也被逐步引入课堂,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比较有效的运用。受文化、历史、社会、心理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案例分析教学在我国商务英语课堂上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相关研究与大量实践的不断跟进。

一、案例分析法与ESBP教学

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的第一语言,全世界诸多的专家学者,如芬兰的Charles 和 Marschan-Piekkari、土耳其的Akar、香港的Bilbow等,都指出英语是国际商业往来沟通中最基本的工具和组成部分。ESBP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殊语境下使用的包括书面和口头的英语语言。二十多年来,ESBP逐步兴起并得到广泛关注,ESBP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在ESBP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案例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商务教学,尤其是ESBP教学。

案例分析法的核心是案例,案例是指“对一个真实场景的描述,一般涉及组织内部当事人所面对的决策、挑战、机遇、问题或者事件”。案例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源于对问题事件的分析、讨论及决策。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它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交际、分析、决策能力,使之理论联系实践。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语言顾问、小组讨论协调者、辩论的仲裁者等,时刻关注作为主体者的学生的需求。作为主体参与人,学生要积极地发现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具体的情况,给出可行性方案,最终做出建议和决策,从而延伸至其他的公司或相关情境。在真实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式的商务案例情境,学生要去思考、探讨、担当角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运用英语,所以语言技能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大考验。案例分析教学就是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如何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真正的商务实践中去,因此被认为是ESBP课堂上最具价值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案例分析法在ESBP教学中运用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从根本上讲,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讨论与“头脑风暴”,而这种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他们首先要熟悉案例背景,掌握具体细节,然后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团队合作,最终调动一切语言资源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预设的问题可以作为讨论的线索、提供讨论的思路。在案例分析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始终是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者,而教师只是管理者和协调者。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思路与模式。

案例分析法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没有案例分析的介入,商务英语课堂片面传授商务理论以及语言规则,内容空泛、形式单一,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了解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实际,使得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大打折扣。案例分析教学则将真实的商业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主动地运用到模拟的商务环境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强化语言能力、掌握沟通及团队合作技巧、提升理解分析及决策各方面的能力,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当学生真正进入到现实的商务世界中时,他们才会更有信心和能力。

2.劣势分析。案例分析法是ESBP课堂上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在适应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商业案例一般篇幅较长并具有一定的语言难度和深度,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理解及驾驭能力,这对非母语英语学习者是一个考验。正如Westerfield和Boyd所指出的,ESBP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长篇阅读,其中夹杂艰涩的专业词汇和行业习语,还要进行书面分析整理、小组辩论,需要了解商业文化背景、规避语言表述错误等,这些都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专家,而是以组织者、协调者或顾问的角色出现,有时会感觉无所适从,导致课堂效率极低。同时,为保证案例分析教学的效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业务素质以及大量的课前准备都是十分重要的。准备合适有效的商业案例并不容易,很多ESBP案例都是商业机密性的,这就给教师的备课增加了负担。课堂上的一些突况,也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当然,如何对案例分析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作出判断和评价,也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商务英语课堂案例分析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和模式的影响。受传统教育体制和模式的影响,我国目前仍然强调严格的考试制度,教师习惯了主动地传输,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在课堂上,学生总是指望老师给出标准答案,但事实上案例分析并没有唯一的准确答案。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知道如何分析,而案例分析本身却在于过程。

2.我国学生特殊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模式的影响。与西方国家的学生不同,我国学生大部分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被动、很内敛,他们更习惯于传统的“传输型”教学模式,更愿意安静地听讲和记笔记,而不愿意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这与我国传统的儒学思想推崇谦逊和内敛有关。受此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愿主动发言,即使表达观点,也总是过多地考虑别人的看法。案例分析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表现,我国学生内敛的性格和被动的学习模式成为一大障碍。

3.商务英语教师的案例分析教学素养及技能不足。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领导者、协调者和顾问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公司面临的问题,指导其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教师案例分析教学的素养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我国,很多教师不适应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不具备应有的教学技能,而且缺乏相关的培训。一些案例教学培训没有切实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没有将中国特殊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特征考虑进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在中国商务英语课堂上的开展效果。

4.案例分析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不足。作为一种问题探究式、实际能力应用型的ESBP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在商务英语课堂上的有效运用需要相应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然而,受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商务英语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在软环境方面,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教学环境相对保守和封闭,教师经常通过一些硬性规则对课堂进行控制。在硬环境方面,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课堂的学生人数较多,每个学生主动发表观点的机会很少,这对于有效地组织案例讨论是个障碍。另外,中国传统的教学课堂布置是按照讲座式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以排和列的形式坐在下面。而对于案例教学来讲,理想的教室布置应该是会议室,课堂就是一场“会议”,而学生就是“参会者”。Welty认为,最理想的案例教学课堂应布置成U型,U型开口处应设有指导者(教师)位置,案例讨论者(学生)应该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由交流。

四、提升我国商务英语课堂案例分析教学的对策建议

1.教师的充分准备。为了案例分析教学在商务英语课堂上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大量的学习和相应的培训是必要的。考虑到我国商务英语教学课堂的特点,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案例教学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案例给学生,有些案例甚至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修改和丰富。为了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参考资料和线索性的问题加以支持。学生在回答或解决问题之前习惯于一些提示和参考,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提纲和资料。在多数情况下,学生面对一个案例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建议支持和具体操作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室布置和课堂安排上多下功夫,如时间分配、后备方案、辅助设备、桌椅摆放等。

案例分析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分析法学;法学;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02-02

一、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

(一)财经院校法学专业特色定位必须服从时代要求。现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经济发展不断得到强化而且日益全球化。我国处于从传统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经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适应时代潮流,法学专业建设必须必须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服务。为转型时期经济和法制建设提出的新问题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二)财经院校法学专业特色定位还要考虑学校办学层次、自身发展目标和区位优势。这要求全国性和沿海财经院校法学专业要强调外向型,地方性和内地财经院校法学专业特色定位要以为地方服务为重点。

(三)财经院校法学专业特色定位必须考虑学校自身的优势。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高等财经院校的法学专业要想办得成功、办出特色必须扬长避短,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背靠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主流学科,以发展经济法与民商法等相关学科为基础和重点,带动整个法学学科的发展。

(四)财经院校法学专业特色定位还必须考虑法学专业自身的特点。法学专业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经济学本身也是经世致用之学,两者的结合都要求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这一方面要求学科发展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与法制建设服务,同时也要求学科建设和教学过程要突出法学的实践性。

总之,财经院校法学专业特色定位应突出时代性、层次与区位性、交叉性(经济性)、应用性、服务性等。然而,这些特色之间也不是平行的、随意排列的关系,而应是有机排列的一个完整体系。我们认为其中法学与经济学交叉与融合(交叉性)是其他几种特色的基础,其他几种特色在一定意义上说都可以理解为法学与经济学交叉与融合的延伸与拓展。说到法学与经济学交叉与融合就必然涉及到作为一个学科的经济分析法学和作为一门课程的经济分析法学。

二、学科层面的经济分析法学

经济分析法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日渐成型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法与经济学杂志》、《法学研究杂志》的推出与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1960)、卡拉布雷西的《关于风险分配和侵权法的思考》(1961)、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1973)、贝克尔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1976)、考特和尤伦的《法与经济学》(1988)等著作的问世为代表。

就经济分析法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它是以“个人理性”及相应的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作为其研究方法基础,以经济学的“效率”作为核心衡量标准,以“成本一收益”及最大化方法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来进行法律问题研究的。从经济分析法学的内容来看,存在两种不同进路或者说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是以科斯为代表的规范的经济分析法学,他们着重分析法律系统的运行对经济系统运行的影响。其二是以波斯纳为代表的实证的经济分析法学,它是将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法律分析,试图解释法律规则背后的经济学逻辑。(陈国富,2005)[1]有些学者还将其相应的分为法学家的经济分析法学与经济学家的法经济学。当然,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经济分析法学还不够成熟,仍需要在发展中进一步完善。

经济分析法学,对法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否定和低估的。一是经济分析法学定位于学科互动与学科交叉,寻求法律正义与经济效率的平衡,实现了方法的创新和突破。二是经济分析法学起因于法律问题与法学研究的现实需要,而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法律问题,正如波斯纳所说“经济学是因,法律体系是果”。“其方法及手段是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学,分析解决问题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仍然是法律和法学。即法学—经济学——法学。”(冯玉军,2006)[2]它使法学有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分析范式和思维框架。三是它将法律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加以诠释,使经济学从黑板经济学发展为实践经济学,从书本中的法律转变为行动中的法律。(周林彬,2003)[3]使法学更富实践意蕴。

三、课程层面的经济分析法学

目前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特别是财经院校已经开设了《经济分析法学》,有的高校已经建设成省市级精品课程。这是实现法学与经济学融合的可贵探索。财经院校已经开设了《经济分析法学》不仅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扩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掌握更为科学、严密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有利于克服现有法学教育中学生脱离时代背景和本国制度环境,忽视司法、执法与守法环节,简单的用立法规定代替整个法制过程的问题,避免多数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就法论法”的简单化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的和综合的经济分析法学思维方式。

“英国的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六个方面:即课程设置的设计、内容和组织、教与学及其考核、学生的进步与成绩、对学生的支持与指导、学习资源、质量保证与提高”[4]。参照这一标准,我们认为财经院校法学专业开设《经济分析法学》课程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应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应当将《经济分析法学》课程列入财经院校法学专业学科建设规划和教学计划中。而且作为基础性、方法性必修课开设。具体时间可以设置在第三或第四学期。

(二)应将《经济分析法学》课程作为基础性、方法性课程设计其教学内容。该课程以51课时为妥。目前国内外《经济分析法学》著作和教科书多数以分论为主,如理查德.A.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陈国富的《法经济学》等,也有的增加了总论的分量,但篇幅仍未超过分论,如魏健、周林彬的《法经济学》。但我们认为著作、教材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堂教学内容应以总论为主,总论应占课时三分之二以上。具体讲授内容应当包括:1、经济分析法学的历史演变;2、马克思的一般制度分析原理;3、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4、经济分析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5、西方经济分析法学一般分析框架(包括法律市场理论、法律供求理论、法律均衡理论、法律成本效益理论、法律制度变迁理论等);6、法律权利、义务、责任以及法律规范的经济分析;7、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的经济分析;8、公法与私法关系的经济分析等。讲授过程中可适当穿插部门法的内容及案例分析。

(三)应明确推荐参考书目。《经济分析法学》课程开课应当同时向学生公布阅读与参考的书目与文章。参考书目至少包括: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3、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4、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5、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6、[美]斯蒂文.G.米德玛:《科斯经济学:法与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7、[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8、[美]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9、[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10、[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11、陈国富:《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12、魏健、周林彬:《法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3、卢现祥:《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4、李省龙:《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2007年版等;15、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四)应重视课余指导。课余时间老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法经济学方法分析现实中的一些案例特别是涉及立法缺陷的典型案例或参与一些立法论证的工作。

(五)应做好教学与考核。讲授过程应与讨论、案例分析、学生课余自己阅读参考书目相结合,考试不采用闭卷,而是采用开卷考试,重在考核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扩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

参考文献:

[1]陈国富.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5:1-4.

[2]冯玉军.中国法经济学应用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6.

案例分析法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务英语逐步成为涉外交际的重要工具。而案例教学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法,为商务英语教学创设了一个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使中专学生得到分析和处理所面临问题的锻炼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各岗位的责任,学会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中专商务英语教学的优点

1、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所学课程理论的理解,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中专学生一般在中专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内容仍旧与初中一样,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计算机操作为辅。而到了第二学期开始逐步增加一些专业课程。例如对于中专商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商务英语一般是在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商贸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训练初步利用英语进行沟通,并结合语言环境,充分巩固和理解之前所学过的关于国际贸易单证、报关报检以及国际物流中的一些专业知识。

2、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得到分析和处理所面临问题的锻炼机会。

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状决定了中转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应该进行合理调整,以适应该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中专阶段的学生年龄大概在16-18岁,喜欢接受新事物,表现欲强烈,而案例教学法创设的案例环境、具体问题,能给学生机会去思考、解决,是学生难得的展现自我的舞台。

3、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还可让学员设身处地体验组织中各岗位的责任,学习运用“职权”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从事管理工作的能力。

角色扮演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演员,他们可能是经理、进出口商、报检员或者是商等等,通过真实的角色扮演,可深入了解所学的知识背景,更扎实地掌握相关英语表达和专业术语,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案例分析法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所包含的基本环节

1、案例准备:

中专商务英语教学主要涉及商务函电、外贸合同、外贸单证(商业发票、装箱单、保险单、海运提单、信用证)的填写与制作等。教师应以这些作为案例背景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然后请学生自己设计场景具体内容,教师仅适当提供意见作为参考。

2、分析与讨论:

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4-6个小组,每组4-5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辩论,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课堂上分析讨论时,通常是少数性格外向、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居于主导地位。然而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最好能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认识,然后每个小组委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作一分析、阐述并作小结发言。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同学机会,并且不同的案例委派不同的代表,这样可将机会给予更多的学生。案例的分析、辩论必须注意自己的组词组句及语言表达的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思辨应变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案例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总结并非是简单地给出所讨论案例的答案,况且很多案例并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思路,讨论的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并评述本次讨论的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等等。

三、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控;另外,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而案例教学的组织应该是师生合作进行,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并鼓励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先进学习资源;与此同时,学生一般都没有实践经验,教师不必担心讨论不起来,但一定要有理论知识作底衬,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整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还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应根据语言教学实际情况、中专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只有这样,商务英语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维德·w·埃维营 揭开哈佛商学院的奥秘[M].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1。

案例分析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能力培养 工程材料 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

1引言

《工程材料》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土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施工技术、施工概预算等专业核心课的先修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工程材料品种繁多,性质各异,评价参数众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规范和标准不断推陈出新,这些因素使得《工程材料》的教与学存在一定的难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技术性质,使学生具备能够根据不同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用经济而合理的工程材料以及正确使用工程材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的能力。

2教材的选择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体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各种高职教材也随之出现。目前存在着同一门课不同教师选用的教材不相同,或同一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层次的班级选用同一版本教材的现象。这种状况既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很少使用参考书籍,而仅仅局限于使用课堂教材或教师指定辅导教材,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不利。

一般来说教材的选择应该选用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结合不同专业级学生特点,尽量选用该专业的“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分析与选择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试验分析法、社会学分析法、功能一结构分析法以及教学组织结构分析法等。其中教学组织结构分析法是最适合高职院校教师使用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以教师个人执教水平与教学经验为基础的教材分析与选择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分析、选择步骤为:(1)确定出必要的教材质量评估指标;(2)按各项指标进行具体评估并评出相应各项的得分;(3)根据指标质量与指标数量的综合得分,评选出最合适的教材。详细操作方法可参考相应论文。

3教学方法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本科压缩饼干”,它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它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对理论以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

高职学校的生源主要为应届高中生或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学生们的数、理、化成绩参差不齐,给高职的专业课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在《工程材料》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认为该课程内容较多,需要记忆内容也较多,且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学习时常感到比较枯燥,加上受课堂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对材料的认识普遍感觉比较抽象、陌生、难以理解,因此急需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与高职教学模式相适应。对此,以《工程材料》课程为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3.1项目驱动教学法

以某一具体工程施工为例,了解该工程施工需要哪些工程材料,将这些工程材料分类,然后将这些分类与该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应,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的工作模块,比如:材料的基本性质模块、石材模块、胶凝材料模块、混凝土模块、砂浆模块、钢材模块、防水材料模块等。每个模块的讲授应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3.2结构——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用来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分析事物或现象的结构和功能的方法,称之为结构功能分析方法。

例如,《工程材料》混凝土模块的教学中运用结构一功能分析的方法,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

(1)明确结构和功能的承载物

即分析对象,也就是混凝土。

(2)内部结构分析

即分析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

(3)内部功能分析

即考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和硬化后混凝土两个方面的内容。

(4)外部功能分析

主要分析混凝土的作用和功能。如施工阶段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要求;混凝土养护阶段的要求;混凝土凝结硬化后的性质等。

在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结构一功能分析法,采用引导式教学,使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的感性认知。

3.3任务导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要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明确。

例如,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教学中,明确给出某工程现场某部位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要求、施工要求和已有材料,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材料,并进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在学生已经根据要求自己确定出初步配合比之后,再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完成试验,确定实验室配合比……“理论加实践”,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4实验教学法

多数实验内容是用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结论,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性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进行详细总结,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5社会参与教学法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到施工现场调查或网上查询常用的各种工程材料类别、规格、价格、性价比等任务,使学生对施工现场材料的使用有进一步了解。

3.6教学与职业考证结合

高职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双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必须具备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作为大土木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也面临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作为考试内容的《工程材料》课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的教学中,需对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给学生以重点提示,并辅以职业资格考试题,帮助学生重点掌握。

4教学效果的反馈与分析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了解学生对材料性能的掌握和实际动手能力。考试是最刻板的手段,但也是一种有效的强制手段,让学生记住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但对于考试所占的比例,不能过大。建议考评内容作适当调整:一是降低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提高案例分析在试题中的比例;二是加强对学生实验和实习环节的考核。

5小结

以《工程材料》高职课程教学为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如下:

(1)教材的选择应该选用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尽量选用该专业的“十一五”规划教材;

(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

(3)考核中应突出案例分析,增加对实验环节的考核;

参考文献

[1]童慧芝,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lo,(33):37—38.

[2]刘先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0—91.

[3]米文瑜,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