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个人贷款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纠风办:
我市依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纠风办、财政厅、人民银行、审计厅、银监局等六部门《关于开展住房公积金专项检查的通知》(川建金管发[]392号),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牵头,组织财政、审计、人行、银监、纠风办等部门对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资金营运进行全面的检查,从总体情况看,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完善,资金营运安全完整,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各部门运作协调,住房公积金事业正以良好态势不断发展状大。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
1、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主任李炜同志高度重视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工作,要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办公室、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把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工作做扎实,切实推进住房公积金专项检查工作。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牵头六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住房公积金专项检查的通知》(绵住房公积金发[]50号)(以下简称《通知》),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实施意见。
2、全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上,李炜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并要求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一是扩大覆盖面,做大规模,让更多职工群众受益;二是加强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作;三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审计;四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要为灾后重建服务,进一步做好重灾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核销申报工作。这对全市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管好用好住房公积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精心组织,做好专项检查工作
1、建立领导机构。在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的指导下,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牵头,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审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绵阳监管分局(以下简称《六个部门》)组成了以市住房公积管理中心主任黄远东同志任组长,副主任李官富同志、纪检组长兼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梁金安同志任副组长的市住房公积金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对检查目的、内容、方法、要求、步骤及时间安排做出具体规定,同时按各部门职能就开展好专项检查工作也进行了严密分工。
2、精心安排。为确保住房公积金专项检查工作顺利进行、落到实处,我市召开专题会议,按《通知》要求各区市县管理处、分中心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做好自查自纠和情况上报工作,并于10月30日前将自查情况报告送达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3、认真实施。从11月1日至11月14日,分别由组长、副组长率《六个部门》检查组成员对所辖9个县(市、区)及市本级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组采取听取自查自纠情况汇报,查对银行流水账及资金余额情况,查阅归集资料、公积金提取及贷款受理资料,核对银行帐户,查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查内控制度是否完善。
三、扎实开展自查自纠
历史遗留欠匹配住房公积金资金共计8347.28万元。其中:江油市645.52万元,三台县6400万元,盐亭县1184.76万元。
1、江油市自1996年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市教体局直属学校和乡镇学校都先后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一些学校先后停缴了教职员工住房公积金。2月7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解决乡镇教师住房公积金的资金匹配问题。江油市教体局和分中心抽调人员,就全市乡镇中小学校教师1996年至住房公积金缴交情况作了彻底清理核实。清理出的12月底以前的财政未匹配金额共计802.28万元(含在职、江油市境内教育系统内部调动、调出本市、调出教育系统、自动离职、除名、拒聘),由江油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清理核实后的金额(不计利息)给予职工挂帐,江油市财政逐年归还匹配到位,但需全部资金到位后方能计入个人帐户,在此期间不影响职工离退休、调动等原因的正常支取,自1月1日起发生的离退休、调离本市等正常支取(以实际支付金额为准),由江油分中心垫付,财政每半年与江油分中心对帐并归还所垫付资金。截止12月底,江油市财政已经累计支付乡镇教师离退休等原因应匹配住房公积金156.75万元,还欠匹配资金645.52万元。
2、三台县自1999年至12月共欠匹配资金6400万元。但为切实解决退休、调离本县、死亡职工的正常提取使用,补交匹配资金162.6万元,补缴匹配资金261万元,1-6月补交匹配资金123万元。三年来,财政补缴匹配资金共546.6万元,欠匹配情况呈下降趋势,尽可能的维护了职工利益,确保了社会稳定。
3、盐亭县属于农业县,财政十分困难,县财政匹配历史遗留问题基本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1997年1月至12月,财政共欠匹配资金1184.76万元(按5%匹配计算),至今未到位。
四、专项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历史遗留欠匹配资金7584.76万元一时难以到位。特别是盐亭县1184.76万元,三台县6400万元,由市政府督办至今尚未落实到
位。2、缴存比例参差不齐,乡镇卫生院归集政策未落实到位。游仙区、安县、盐亭县、归集基数只算基本工资,每月人均归集额仅一、二百元左右。另外游仙、安县、盐亭和梓潼县部份乡镇卫生院还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制约了我市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发展。
3、今年以来,市本级发现多起通过“中介”组织制作外地假购房合同、假房产证、假结婚证、假发票(收据)等资料骗提住房公积金,其中1人已追回,其余人员正在追缴中。
五、专项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1、按照边查边整的原则,我们对自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如有的区、县个别月会计对账未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没有记载《个人贷款明细账》,无房管部门为借款人出据的“商品房登记信息”证明,“四方”对账制度,“自收自支”等情况都进行了现场限期整改。
2、对历史遗留财政欠匹配资金问题,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逐步匹配到位。对缴交额太低,管理中心建议从明年起,各单位在调整基数时,视其财力情况把部分或全部津贴纳入缴交基数,提高缴交额。
3、针对我市个别区、县乡镇卫生院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将督促有关区、县通过其主管部门卫生局和管理处主动上门催建,力争在明年12月底前,将卫生系统全部纳入公积金缴交。
4、对骗取情况目前我们主要采取让受理人员在收件时,加强对申请材料原件的仔细审查,实行科室、岗位相互交叉审核监督机制,防止虚假资料蒙混过关。鉴于防不胜防现状,建议省、乃至全国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个人征信、房屋信息、户籍、婚姻、税收等情况能并网适时查询,从根本上杜绝骗提、骗贷等情况的发生。
五、20__年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打算
1、进一步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用以会代训方式,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把住房公积金窗口办成文明服务的典范。
2、根据《四川省住房公积金缴存办法》,做好“控高保低”工作。
3、依据住房公积金贷款规定,严格执行一套房、二套房办理程序、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贷款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一、从外因上看,2012年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将是导致贷款投放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2011年信贷资金指标紧张到“一票难求”,客观上促进了民间借贷的兴起,但到2012年这种紧张的局面会有大的改观。一是国家管理层面已经认识到这个层面,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此释放资金4000亿元,这是信贷资金由紧趋松的一个重要信号,预计下一步还会有类似的宏观调控措施出现;二是金融机构长期以来的部分“贷款大户行业”出现了行业性萎缩的态势,特别是房地产业和出口类外向性行业,原因不外乎国家对房地产业从紧调控政策影响和外向上欧洲、美国等世界性的经济不景气等因素造成。实际上,这两类行业在一季度多年来一直是银行贷款贷款“集中放量”的重要方向,但2012年却出现了“逆水寒”,压缩产量,减产甚至停产,很多企业、单位不仅在2012年没有新增贷款,反而大量归还贷款,从而使商业银行失去了两条重要的贷款通道;三是复杂经济形势下个人贷款也出现了下降问题。在高息形势下,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购房、购车按揭贷款业务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低迷,内需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个人贷款的发放;四是从国家主导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上看,预计也不会再有前期那么大的额度(例如2008年曾拿出4万亿),能在这个领域吸纳的银行贷款也非常有限,并且偏重于从政策型银行融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商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五是民间借贷的兴起势必会分流社会各层面的资金需求,虽然其“利息高、额度”小,但“手续快、灵活方便”的特点也比较突出,更适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融资需求。综合以上因素,笔者认为,相对2011年,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的渠道因“变窄”而更容易出现“贷款滞销”的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高度的重视。
二、从内因上看,商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贷款营销工作不能“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是难以拓展新渠道的重要因素。
在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刻,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发展可谓是解决“贷款滞销”的重要手段。政府已经就2012年的信贷投放工作明确指明了方向,例如在2012年1月6日―7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在讲话中对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了重点强调,提出“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监部门也就具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规定。但在实际行动上,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却稍显“滞后”,没有“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实体经济继而整个贷款的投放工作。一是紧迫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贷款滞销”的形势变化,对小额贷款业务嫌麻烦,不屑做,将精力仍放在了大的批发性贷款业务上;二是基层一线营销人员的配备、考核政策上都存在不足。实体经济贷款往往“笔数多、额度小”要发放贷款就意味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上升,同时对营销人员的业绩考核如果只放在“规模”上而忽视了“数量”上,又必然会影响其营销业务的积极性;三是对实体经济的认识程度不够,相关应对政策不到位。首先是经营效益的微利性。实体经济产品往往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单纯从盈利方面比较与其他行业没有可比性,盈利水平比较低,因此在利率定价上往往要体现一定的灵活度。此外,多数实体经济企业需要利用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购买原材料,在完成生产和销售环节后才能收回资金,即归还银行贷款,这在时间上就需要一个过程,贷款回收遵循一定的周期;四是实体经济贷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这在金融行业是老生常谈,也不能仅仅依靠商业银行一个单位解决,需要政府牵头各个行业单位拿出综合措施解决。
三、对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工作有关建议。
笔者认为,在当前金融机构要在实体经济贷款投放上实现突破,找到新的效益来源通道,而应该多措并举,多辟蹊径,从各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应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台措施给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此外对银行而言,还有助于在贸易、房地产、投资等行业外找到新的市场,促进业务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并作为自上而下的一项重点工作、长期工作,常抓不懈。对实体经济业务不能仅站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而应该多站在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角度考虑。建议央行等主管部门对各家金融机构直接下达实体经济贷款占比要求,或对实体经济贷款适当突破贷款额度限制,从政策上加强支持。
二是各金融机构应适当增加基层网点对实体经济服务的信贷人员(客户经理)数量,并改革考核方式。实体经济贷款额度小,但笔数多,因此信贷人员往往面临着巨大的业务量压力,适当增加人手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如果单纯从业务规模角度考核信贷人员,必然会影响其办理实体经济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在考核也要相应做出调整,将业务量和业务规模放在同灯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经办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各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应实行灵活的利率管理政策,并适当给以优惠。目前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上往往偏重参考担保方式和前期的信用情况,建议对实体经济利率定价时,除了参考以上两项因素外,还要参考整体的行业盈利水平。对那些与民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行业盈利率又比较低的实体企业,应适当给予利率优惠,支持其做大做强,这也是金融行业变相向社会“返利”的一种方式。
明确定位,转变观念,启动发展新思路
李沧支行辖区内共有金融机构19家,营业网点85家,同业竞争非常激烈,对此,支行领导班子把“明确个体私营企业市场定位,紧紧依靠当地政府支持,不断壮大客户群体队伍”作为关键环节,把发展新客户,拓展新渠道作为业务经营的首要任务,2008年初,该行经过调查了解到,制约发展的并不是市场已经饱和,相反,在李沧这个大市场内还有很多业务。真空区”等待开拓。据统计,在李沧区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共有23444家,而与该行有贷款业务关系的只有591户。该行了解到,李沧区工商局辖属的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在区域内的个体私营企业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利用李沧区工商局和个体私营经济协会这一平台,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和拓展客户群体,既能在短时间内构筑与客户之间的合作桥梁,又能促进该行业务经营和企业经营的共同发展,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卓有成效,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
依托平台,广泛合作,找准工作切入点
依托政府牵头,巧妙构筑三方交流平台,在行总部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该行首先把在全区开展个体私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工作思路向李沧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支持。2008年8月,由区工商局牵头组织的《在全区开展个私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会议》在该行召开。会后,以支行和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的名义联合对李沧区委,区政府,7个工商所及7家基层协会报送和下发了《关于在全区个私企业中开展的意见》,并成立了信用评定工作委员会,工商,银行,企业三方交流合作的平台正式建立,
依托协会支持,积极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信用评定工作委员会建立以后,该行立即着手开展具体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再次与该行联合下文,要求各个工商所及基层协会大力支持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积极向该支行推荐优秀企业,并下达了推荐企业的任务,指定了专门的联系人。具体程序是:企业经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推荐初审后,按要求向支行提供相关信用评级材料,支行到税务等部门了解企业情况,由信用评定委员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经济实力,经营效益,履约情况,发展情景等进行评估分析,确定信用等级。企业信用等级分为三级,最高的为AAA级,通过李沧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示,然后由该行向其发放信用等级证书,牌匾。企业完成信用等级评定后,可以根据其信用评级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审批时间上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此举推出后,在李沧区的众多个体工商企业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在短期内就有39家企业经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推荐到支行,通过信用等级评定开始业务合作。
李沧区一大型建筑企业由于工程垫款原因,资金链出现了紧张,周转困难,正在银行办理的抵押贷款业务又迟迟审批不下来,企业老总非常着急。经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推荐后,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李沧支行,递交了信用等级评定材料,并提出了抵押贷款申请。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有关人员加班加点,仅用了两个工作日就完成了评级工作,并依据规定协调总部的有关部门在短期内完成调查和审批工作,最终向该企业贷款1100万元,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目前,该企业已将基本结算账户转到李沧支行。
依托银企对接,广泛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成立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为银行与企业的对接交流搭起了桥梁,为双方进行业务合作创造了条件。青岛市莱集团公司是一家对外贸易企业,年营业额几十亿元,由于规模大,效益好,多年来一直是各家金融机构竞争的重点,企业因此非常“牛气”。李沧支行以前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一直没有实际进展。自从与工商,个体私营经济协会联合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后,他们改变策略,由单独公关变为与工商,个私协会的联合公关,没有多久该企业就到支行开立了账户,而且在2008年底到支行办理了1700万美元的结汇业务。
通过与各类企业的对接交流,该行在广泛拓展客户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找出了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更好地拓展业务,找准了改进的方向。该行员工初次上门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时,李沧区的一家企业老总说,“你们行什么都好,就是办业务的时间太长了,我们的会计每次去都要等上半个小时。”该行对这一意见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查,发现问题主要是因开户数量迅速增加,加大了员工的人均业务量,影响了服务效率。为此,该行降低了VIP准入条件,由50万元下调到30万元,又进行了岗位调整,从原来6个柜员窗口增设到7个,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截至2008年末,该行对公结算户数由611户增加到842户,对公户占比由原来的2.5%上升到3.6%,企业信用评定工作“初战告捷”。
措施配套,乘势而上开创发展新局面
一是舆论宣传造势。2008年10月,该行抓住李沧区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的机会,连续组织了6场信用工程建设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到各个居民社区开展信用建设宣传,利用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信用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是特色业务扬名。该行把推广公务员贷款业务作为主要措施来抓,发挥办理小额贷款快捷的优势,从细节入手。他们瞄准高端客户和公务员具有“高诚信,风险小,易管理”的特点,大力开展公务员贷款业务推广工作。针对过去个人贷款手续繁杂的弊端,他们改进创新,专门为公务员设计了一套贷款流程,在额度、利率和方式上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并且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支行行长亲自带队到政府各部门、各事业单位,为每个公务员建立信息记录并备案存档,简化审批手续。全区有67家行政事业单位,该行2008年完成了对32家单位的公务员贷款推介工作。通过此项业务,不仅建立和密切了社会关系,而且在全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资产风险出现了新特点、新动向。梳理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1、关联企业集团融资黑洞,有的明星企业存在泡沫破裂风险。
在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对集团关联性企业授信风险认识不足,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造成银行授信超过集团客户的承债能力;另一方面,一些集团性客户在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利用其股权结构的特殊性,通过不正常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产权变动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形成巨额的资金黑洞。这几年,如银广夏、达尔曼、德隆、上海周正毅等企业集团或家族关联企业贷款问题相继出现,银行信贷资产损失惨重,充分暴露了商业银行对这些集团客户的授信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一个怪圈,越是规模大的明星企业、越是资金宽裕的企业、越是众多的商业银行争抢的对象,即使这些企业不能提供财务报表,很多商业银行也会因为其他银行的抢“贷”行为而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盲目跟进状态,如现在普遍存在的崇拜上市公司、明星企业现象,一些商业银行往往就是凭借有些企业上市和名牌的光环,不惜降低授信门槛,对这些企业存在的风险考虑较少,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导致破裂。如达尔曼等一批上市公司摘牌退市,明星企业泡沫破裂、黯然倒闭,给众多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企业资金链轰然断裂,产能过剩突发行业信用风险。
不少企业在追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忽视了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和债务规模,尽管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依然有竞争力,但由于超负债经营,财务基础脆弱问题突出,一旦遇到资金链断裂,就会像“达尔曼”、“德隆”、“托普”、“三九”等多家上市企业相继陷入到正常经营难以维继的困境,并突发债务危机,商业银行资产为此遭到严重损失的实例很多。
尤其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的背后,是大量的银行信贷。目前已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由于以往盈利能力较强,’往往是商业银行相继追逐的对象,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集中与投入。而产能过剩行业作为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相关行业的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很可能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经营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一些企业很可能因此破产。影响较大的如“铁本事件”,该项目不仅违规,而且属产能过剩行业,被查处后项目下马,致使6家银行43亿元巨额贷款成为新的不良资产。上述分析表明,我国银行业有10%左右的不良资产来自于国家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脱节所带来的后果令人担忧。
3、房地产市场价格上下波动,潜伏着房地产信贷风险。
2007年以来,国家虽然针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等问题,及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但是,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一些较为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夹,不少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因开发商资质问题,手续问题,银企人员内外串通违规交易,以及办理房地产假按揭问题,把巨大的次级贷风险危机转嫁给了商业银行。而一些商业银行由于没有认真研究制定稳健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和发展战略,也未能科学把握房地产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变化,出现了重经营发展,轻内部控制,盲目跟进和集中过度授信现象,致使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次级贷问题,风险逐步增大。
2007年,银监会会同央行重点调整和细化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消费贷款管理政策,对于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条件予以优惠,严格了非自住住房、商用房、二套房的贷款标准,并提高了此类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10.5%。2007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降低0.6个百分点。主要有:一是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上月低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低0.7个百分点。分类别看,经济适用房、普通住房和高档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9%、12.1%和11.8%,环比分别上涨0.0%、0.3%和0.2%。二是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上月高2.1个百分点;与上月比,二手住房销售价格与上月持平。三是非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0%,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低0.3个百分点。办公楼、商业娱乐用房和工业仓储用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3%、8.0%和5.2%,由于存在渐进式通胀的压力,房地产市场的波动。2007年,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增加一个很重要的增量因素是个人中长期贷款的迅猛增加,对此,2007年我国央行虽已出台第二套房贷的补充细则,但下一步则需金融机构在执行中严格把关。如何更有效地缩小中长期贷款利差、抑制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冲动,应当引起国内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
针对当前房地产潜在信贷风险加大的情况,中国银监会正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和实地调研等手段,逐月、逐季对房地产信贷质量进行密切跟踪和风险排查,旨在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提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4、全球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中国“高增长低通胀”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世界经济波动、特别是近期欧
洲和美国经济出现剧烈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将会产生不利影响。据2008年3月《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2007年全年有4600亿美元以上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我国。”据悉这一数据是2006年全年流入额的4倍以上,2002~2006年5年总额的2倍以上。除了揭示出流入速度加快,更在于警示了上述巨量资金具有突然集体撤离的可能性。而一旦“投机者在房市、股市、汇市获利之后撤出,或许会重演东南亚金融风波。”
世界经济从2002年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以来,已持续5个年头快速增长,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周期史上较长的一次长周期扩张。从趋势看,在经历了一个增长周期后,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世界经济波动、尤其是美国经济如果出现较大波动,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态势将难以持续。原因有:一是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严重,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和某些地区的金融危机,而规模巨大的短期投机资本的活动将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二是日趋恶化的全球经济失衡对经济增长和世界金融市场已构成了威胁。三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经济减速对中国经济将带来三方面的不利影响:(1)影响中国出口减速进而影响经济增长;(2)美国经济减速带来的美元贬值以及可能降息等因素,将会促使国际游资继续流入中国,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中国资产膨胀的压力;(3)经济减速背景下,中国巨大的经常项目顺差会在政治上变得更加敏感,贸易磨擦加剧,汇率升值的政治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美国经济的走势是影响未来世界及中国经济的最大变数。另一方面,国际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供给紧张程度加剧(上游价格特别是来自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其中主要是石油价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性将产生较大影响。本轮经济面临的最大通货膨胀压力将是来自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全球通胀浪潮已经袭来,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高通胀时代的到来和政策抉择的复杂国际环境,中国货币政策应作出什么样的抉择?
此间观察家认为,首先,对于2007年开始的这一轮高通胀的原因、严重性应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输入型通胀对2008年及未来我国通胀的压力在加大,通胀持续时间、波及范围可能超出预期。尽管由于2007年基数的因素,CPl涨幅可能呈现逐渐放缓的走势,但对于高通胀尤其是输入型通胀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具体政策上,为了抑制输入型通胀,不少国家寻求本国货币与美元脱钩,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可能在中短期内难以改变。本币升值部分抵消了美元计价的高油价对国内价格带来的压力。
其次,中国货币政策受到全球尤其是美联储政策的制约。货币调控要寻求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周小川上周五指出,美联储大幅降息和注入流动性的做法造成新兴国家通胀加重,呼吁全球进行更高层面的宏观调控,以应对次贷、通胀、商品价格等问题。专家称,全球货币政策的合作首先体现在利率政策上;美国持续降息和美元贬值,中国的利率政策就只能谨慎,转而寻求数量工具实现紧缩的目的。
第三,抑制这一轮全球性高通胀不能只靠货币政策。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货币以外的其他政策渠道缓解通胀问题,加强货币、财政、贸易、产业、环保各种政策手段的配合。中国也不例外。货币政策应对以食品为首的价格上涨能力有限,应发挥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其中促进农业生产以扩大供给、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补贴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经济扩张特别是工业建筑业等的扩张力度比较大,这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很大。以石油、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国际市场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很大,必然会传导到国内,推动国内价格上涨。因此,未来国际油价存在较大变数,再加上其它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将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压力,这对我国高增长带来的通胀将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资产带来潜在的风险危机。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
1、关联交易和关联互保、融资放大了信用风险。
企业集团关联关系日益复杂,控制关系日趋隐蔽化,使商业银行难以掌握集团的真实家谱、控制关系和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和互保融资放大了信用风险。首先,集团关联企业财务信息可操作性大。由于关联交易在集团业务活动中占有一定比重,可以通过关联交易调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财务信息失真。其次,关联担保融资行为加大了信用风险。集团内企业之间通常采用互保形式申请银行授信,包括集团为其子公司、孙公司担保,子公司、孙公司为集团担保,以及子公司、孙公司间的互保。这些互保形式虽然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但放大的信用风险通过贷款担保链条在集团内部不断地传递,集团系统性风险未能有效向外分散。银行对集团发放的是信用贷款,实质上处于担保不足或无担保状态。第三,公司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抽逃资本(金),通过“隧道挖掘”剥夺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一般情况是,在子公司获得贷款后,控股股东为了尽快收回投资并赚取高额利润,往往利用关联交易和非公允定价转移资产,抽逃资本(金),降低子公司的偿债能力,增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第四,有的集团在债务重组中恶意悬空银行债权。一些集团借助各种力量要求银行减免债务,侵蚀银行利益,还有的集团为了逃废银行债务,利用内部关联交易和不合理的转移定价,通过兼并收购、破产方式在关联企业内部转移资产、债务,虚化担保企业的担保能力和承债企业的承债能力,把风险甩给银行,造成银行损失。
2、企业集团贷后管理难度大,“羊群效应”使银行非理性盲目跟进。
由于银行对集团性客户的经营风险认识不足,盲目迷信企业集团,把集团性客户简单等同于优良客户。受“羊群效应”影响,商业银行纷纷争相向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贷款条件,从而导致一些集团性客户身价倍增,助长了部分集团客户恶意逃避银行监督。而银行则为保住客户资源,过分迁就,对企业资信真实情况和信贷资金运行状况不甚了解,有的甚至先做出授信决定,后补办评估论证资料。致使银行信贷监督留于形式。加之,集团性客户多头开户现象普遍,客观上为企业集团转移资金用途、逃废银行债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往往因为企业集团风险暴露具有延迟性,一旦爆发就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加上风险的系统性、“见光死”成为一种必然现象。首先,集团经营好比走钢丝,牵一发而动全身,链条上的任何冲击,无论是确定性事件,还是偶发性事件,都有可能使集团资金链断裂。
其次,贷款用途监控是银行贷后管理的重要内容。一些集团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擅自改变合同约定用途,将短期贷款用于投资(机)。而关联交易的隐蔽性,银行很难及时发现这类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对贷款用途监控的难度。第三,异地集团客户存在关联关系信息和关联交易信息的不对称。一些集团编制会计报表的随意性大,有的有几套账,向银行报送的财务报表可信度低,加上客户跨区域、跨行业经营,不仅使银行贷前调查难以深入,贷时审查难以到位,而且贷后管理也难以实现。第四,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集团风险专业人员,缺乏集团风险管理的集中协调和统一指挥,仅靠集团涉及到的各家银行分支行协同管理,效果是极为有限,无法在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中形成合力。
3、银行风险识别和管理技术手段滞后,导致风险内控滞后。
同国外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技术手段滞后,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和防范企业存在的早期风险预警。主要表现在:一是判断客户贷款风险的手段比较单一,通常仅依赖于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帐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要素,由于多种原因,有些企业通常会向银行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误导银行,导致银行客户经理无法掌握客户真实的经营及财务状况,贷款从受理审查之日就处在高风险之中。由于集团关联关系复杂,集团账户众多,资金流动随意,占用现象比较普遍,使贷款监控非常困难,处于高风险状态可能还不知觉。二是资金用途监控不到位,银行贷款沦为风险投资。许多集团从事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本地和异地融资、对内和对外融资、股本与债务融资相互交织,贷款承贷主体与实际用贷主体常常分离,也增加了贷款用途监控的难度,使商业银行缺乏深入的行业和企业研究,难以对集团资本运作和跨行业多元化带来的信用风险进行准确判断,进行风险控制就更加困难。一些企业集团急功近利,以期短期内获取超额利润,甚至认为“资产运作是加法,资本运作是乘法”。偏离主业盲目做大,超出其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最终却失去原来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造成资金链断裂。在盲目扩张过程中,一方面,集团客户接受银行监督的意愿和配合程度较差,银行为了自身利益争相贷款,导致一些集团客户身价和债务倍增,有时银行为了掩盖潜在风险而借新还旧、被动贷款,甚至帮助集团从外部融资倒贷。有的银行对集团的资信真实情况和信贷资金运行状况不甚了解,致使贷后监督形同虚设。
4、信贷营销理念错位,导致银行贷款“垒大户”现象。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必须坚持审慎经营、风险控制优先的基本理念,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理念僵化,管理手段行政化,导致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导向和营销理念趋同,稳健经营理念不能贯彻始终,主要表现在:一是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上贪大求全,对授信客户的选择缺乏科学的标准。尤其是普遍缺乏深入细致的政策分析和具体量化的市场分析,不是根据自身的特点、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客户,而是一味地追求规模大、排名前、实力强的客户,各家商业银行常常在少数目标客户上“扎堆”。二是缺乏行业研究和信贷组合管理。对如何科学搭配、合理运用信贷资产,将资产风险降到最低缺乏全盘考虑,造成了近几年基层商业银行不能识别“大户”风险,新增贷款大量涌入交通、能源、教育、房地产等行业和少数贷款大户。从长远看,贷款投向的高度集中,一旦发生贷款损失,对贷款行甚至整个银行业都将产生难以预计的系统性风险。这种“垒大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大客户的盲目融资行为,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也使一大批市场前景好、未来盈利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5、对国家经济、行业及产业政策研究欠缺,导致政策和合规风险加大。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热点切换快,产业结构变动剧烈的新形势下,近几年商业银行之所以向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企业投放过多贷款,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行业及产业政策深入研究,加上我国条块分割划地为牢现象严重等现实国情,部分银行信贷资金未能遵从产业政策的有效引导,盲目跟风严重,造成信贷资金的过度集中与投入,加剧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衡。结果使得国民经济中快速增长的行业往往没有成为银行利润的增长点,反而成为新增不良贷款的集中领域,直接构成金融风险隐患,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6、传统的授信管理机制无法适应现行集团风险管理需要。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对授信业务,重发放,轻管理,风险控制多倚重审批环节,而对贷前、贷后管理相对较弱,风险管理的基础在于真实、及时、充足的信息,由于银行缺乏信息交互机制,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集团信息分布零散,影响了银行对集团信息的全面掌握。从而诱发银行出现错误的决策,甚至出现一些银行在减持某集团的贷款,一些银行还在大力营销增持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集团信用风险管理主体明显缺位。总行、分行、支行谁负责集团风险管理,并不十分明确。看似单户主要是由支行管理,支行的市场营销力度重于风险管理,集团关联企业在多家银行开户,很难全面了解集团整体情况,在业绩排名的压力下,支行容易忽视整体利益,加上一些集团客户的家谱和经营结构复杂,使某家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二是由于管理主体缺位,某家银行普遍缺乏集团客户发现机制。授信审查人员在审查贷款时,发现甲企业与乙企业存在关联关系,这才要求做集团的统一授信,发现效率比较低。三是集团风险管理除了统一授信外,其他方面的管理线索并不明确。从集团风险案例看,关联关系、关联交易的识别和判断是集团风险管理的关键。四是风险管理工具缺乏。国内银行的信贷系统大多是针对单笔业务、单一客户开发的,对单一客户的风险、盈利、成本尚且无法准确测算,集团风险管理就更难细化。既不能有效支持集团风险管理,也缺乏集团风险监控功能。客户信用评级和债项评级起步较晚,正在积累数据过程中,还没有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实践和其他工具,如管理会计系统、客户关系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就更为缺乏,集团风险更多是靠人的判断。五是管理思维和管理习惯传统化。
三、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研究,密切关注产业政策变化。
当前要密切关注压缩过剩产能动向,及时调整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一是要及时了解、准确解读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密切
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加强行业及其信贷投放的跟踪分析,强化行业信贷授信的总量控制。二是规范贷款操作,加强风险监测。为确保银行有足够的前瞻性,将“压力测试”引入风险管理,未雨绸缪,制定应对危机的策略。三是要高度重视对产能过剩行业已授信客户的授后管理,及时跟踪了解政策、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变化,有效识别和衡量信用风险,研究制定积极的防范化解方案,尽早采取相关措施,规避过剩产能调整带来的风险隐患。同时,要特别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集团客户、关联客户授信监控和管理,防止集中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二)科学设定集团风险限额,建立快速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要有效的避免商业银行过度授信“垒大户”的情况,银行必须强化理性竞争、审慎授信的风险观念,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探索有效的方法,科学设定和管理集团风险限额。主要是:第一,建立集团风险限额确定机制。集团风险限额必须与其经营规模、财务状况、负债结构与现金流量相匹配。如根据信用评级和债项结构确定风险限额;根据集团主营收入、净利润、现金流状况确定风险限额;根据集团净资产、负债率和负债结构确定风险限额,以及综合各种方法进行确定。第二,区别设定和使用集团风险限额。对于紧密型集团,要集中授信、分散使用,先以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集团净资产规模和年度营业收入规模、经营性现金流量、负债结构及对应的偿债能力,确定集团风险限额。然后再考虑集团内单一客户的独立偿债能力、贷款串用风险、关联担保能力风险以及风险的传染性,审慎确定集团内主要成员的风险限额。对于松散型集团,则要分散授信、汇总管理。先分别测算集团成员企业的最高授信额度,再汇总测算集团整体的风险限额。第三,完善商业银行分支行和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减少贷款规模在考核中的占比,突出风险价值导向考核,通过考核机制的完善,促进主办行、协办行积极参与集团风险全过程。
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结合辖区内市场环境,一是加快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和历史数据,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风险管理环节,构建全程风险管理网络体系,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发易于量化、可操作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使用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在规范风险管理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完成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风险计量系统的集成,真正发挥风险监测的预警功能,全面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三是针对目前市场信用环境差、企业存在贷款欺诈行为问题,开发具有反欺诈功能的风险监测系统,通过量化和建模的方法,甄别虚假的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
(三)加强企业集团客户风险预警和贷后管理,完善IT支持系统。
有效规避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就必须加强风险预警和贷后管理,并借助IT系统支持。一是要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当前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开发风险预警模型,建设集团风险数据库,通过关键指标提前预警风险,及时做好风险评价,建立不良企业集团“黑名单”制度,制定前移风险管理措施。将集团的经营性现金流、关联公司账户资金进出作为财务预警重点;将关联信息、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作为非财务预警重点。二是充实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强化企业集团的贷后管理。对集团的风险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落实风险预警要靠到位的贷后管理,这就需要一批各类专业人才,将集团作为“一个债务人”进行集中管理,严密监控集团的重大体制变化、经营财务状况、重大投资活动、核心资产变动、社会与法律活动,严密监控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活动、大额资金往来、资本市场举措,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等。针对集团客户不同的信用评级和债项评级,采取不同的贷后检查频率和检查方式,并将检查发现的重大变化情况及时录入信贷系统。三是完善集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此信息系统应包括集团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关联担保等信息,以及集团风险管理中生成的评级信息、调查报告、检查报告、风险预警等信息,至少应实现以下目标:随时可列出每个集团所属企业清单,可以展示集团的全部“家谱”;随时可给出每个集团所属企业在银行的每笔贷款;可以给每个集团所有企业设定最高信用限额。同时,系统应有充分的内外部接口,内部与银行会计系统、评级系统联通,外部与央行信用信息数据库、银监会大额授信违约统计系统、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系统、工商登记系统、企业纳税系统等连接,共享社会信息资源,逐步实现集团信息录入、查询、筛选的自动化。
(四)坚持风险导向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审计、银行业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用途管理与还款来源审计监督,密切关注集团投资行为。商业银行贷款应主要支持集团核心业务、核心项目、核心资产的流动资金需要,避免与高成长、高资本运作、处于高投资期的集团发生授信业务;突出支持平稳增长、专注主业、适度投资的集团,坚持流动资金不用于集团项目投资与并购支出。贷款发放后,要及时进行资金用途和流向管理,掌握集团核心现金流,确保第一还款来源的充分性。第二,要对贷款用途纳入合同条款管理。设置预防性条款,如信息披露与告知、资产转让限制、财务比例限制、关联交易限制、利润分配、交叉违约等条款,确保集团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第三,加强集团账户资金流监测分析。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系统与会计系统进行对接,通过技术手段监测集团账户资金进出,跟踪信贷资金流向,监测其是否按合同使用,分析其真实还款来源。对存在异动流向的,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要坚持风险导向原则,进一步发挥银行业监管和内、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主要有:一是提高审计和监管的覆盖面,现阶段无论是对公还是零售业务,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但制度是否健全、流程是否完善、风险隐患是否存在等,从内外部审计的角度看审计和评估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盲点和空白。在年度审计计划安排上,一定要对公司贷款和零售贷款有所侧重、有所突破。二是对商业银行内控较差、内控状况下降、业务条线评价不高和业务发展停滞或过于迅猛等风险隐患较高的经营机构,加大审计频率,除常规审计外,适当安排授信业务的专项审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进行交叉现场审计检查。三是对新业务的审计应认真研究业务特性及对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了解前、中、后台的配合程度,掌握重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明确审计程
序、最大程度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五)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政策和合规风险。
最近,银监会在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房地产信贷支持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需求的同时,加强了对房地产信贷的监督控制。针对近期房地产潜在信贷风险加大的情况,银监会正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和实地调研等手段,逐月、逐季对房地产信贷质量进行密切跟踪和风险排查,旨在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提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2008年,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总量。二是要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政策和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房地产行业信贷经营策略。三是严格房地产贷款项目合法、合规调查和审查,防范政策性风险。四是严格房地产贷款客户准入条件,优化客户结构,提高质效。五是强化贷后管理。对房地产项目应采取封闭性管理,实施全过程监管,防止项目资金被挪用。六是密切关注房价走势,当前要特别重视把握个人贷款客户的资信状况以及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落实首付款比例,前移房贷风险关口,有效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
(六)建立健全企业集团客户风险管理机制,培育健康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