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区域文化;红色旅游;井冈山
[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5-0123-03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井冈山红色旅游深度开发研究”(批准号:05wx26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伟年,井冈山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旅游地理;
宋宇新,井冈山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旅游地理;
白竹岚,井冈山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江西 吉安 343009)
一、研究区域概况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是吉安市所属的一个县级市。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18个参观游览区之一。作为中国革命的摇蓝,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0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其中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除了以革命胜迹为典型代表的人文资源相当突出外,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集雄、奇、险、幽、秀于一体,已开发出龙潭飞瀑、井冈主峰等11大景区,76处景点。正是基于已有的发展基础及“红与绿”交相晖映的特色旅游资源,于2004年率先在全国发起了红色旅游的行动,并引发了全国红色旅游的热潮。
吉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这肥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吉安市古称“庐陵”,因而其古代、近代文化均被称为庐陵文化。庐陵文化源远流长,具体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科举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庐陵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史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江西,则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
红色旅游毕竟是在政府推动下迅速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如何与市场接轨并可持续发展,是包括井冈山在内的全国各红色旅游地(景区)目前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将吉安的地域文化融入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之中,是井冈山旅游今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其发展的动力,本文即在这两方面的结合上做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二、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系
1.区域文化与旅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区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有利于区域文化的保护传承。每一种区域文化都是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下塑造出来,它是该地域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最终积淀而成,并能折射出区域的地理环境及所处区位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人文背景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它往往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形成一个在文化发展上具有一定共性的文化区域,在某种程度上区域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在当今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文化因素在区域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经济的日益融合,区域之间的竞争也越发体现为文化之间的竞争。区域文化作为某一地域特有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综合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在现代区域发展中,区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其重要,在未来的区域发展中,甚至是关系到区域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能促使区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保留下来从而促进区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区域文化与旅游结合能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化。文化产业化就是指文化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并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形成一门新兴产业即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西方一些国家或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该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开发程度还很低,与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相比较,中国的城市文化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的发展也仅限于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少数城市,而在大多数的其它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胚胎期,尚未起步。但未来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各地如何寻找契机进行发展。区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就能将区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找到切入点进行产业化,如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都能在旅游的发展中产业化,从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逐步发展。
2.红色旅游注入区域文化的内涵才能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的内容在我国早已有之,但作为一种旅游类型提出来确是在最近几年,由于起步时间晚,各地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红色旅游产品单一(开发主要以革命遗址为主,对革命遗址类旅游资源的依赖性较大,产品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红色旅游文化品位有待提高(景区所在地的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未能充分展现)等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红色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在解决以上问题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旅游中,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只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景观才具有高品位,才具有更强的吸引力[1]。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人类社会也正逐渐由“休闲时代”转向“文化时代”,如何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为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是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区域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区域文化融入到旅游业中,最能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将构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文化旅游形态,它将赋予红色旅游更加丰富的内在要素和更加广阔的繁荣空间。
三、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途径
1.旅游商品开发中融入区域文化元素。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旅游经济到底拉动了多少消费,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旅游者购买了多少旅游商品。红色旅游的发展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应关注经济效益,只有与市场接轨的红色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旅游的6大要素组成部分中,“吃、住、行、游、娱”经济效益增长的空间有限,而旅游商品“购”这一块却有较大的弹性收入,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地的旅游商品建设,能使红色旅游在发挥社会效益时也能同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促进红色旅游地的发展。[2]
旅游商品作为游客一次旅游经历的见证,必须具有纪念价值和收藏价值,而这些价值的体现来源于旅游商品具有的地域性和独特性,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因此,体现鲜明的区域文化性是旅游商品的关键,也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力所在[3]。井冈山旅游商品目前存在品种少、特色不突出、同其他旅游区的旅游商品相比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对区域文化的挖掘和提炼不够,因此,在开发旅游商品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和提炼其文化含量,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充实到旅游商品开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不断提高旅游商品的内在质量,增强旅游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乃是进一步开发井冈山旅游商品的关键和核心[4]。
要使区域文化因素融入旅游商品的开发制作,主要可从题材、工艺、材料和包装等方面着手。在题材方面,井冈山旅游商品应注重红色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将两者糅合,以红色文化为底,以区域文化为创新的源泉,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历史事件、名人趣事等均可作为其题材,开发具有创意性的旅游商品[5]。在材料方面,尽量使用吉安特有的原材料,如竹、麻等,以反映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越是传统的旅游商品,由此而反映出的传统文化背景就越浓厚[6]。在包装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吉安地区的社会风情和历史文化,赋予旅游商品浓厚的地方文化内涵。可将吉安的土特产或工艺品设计成套装礼品,推向市场。对工艺品系列如永丰的石、新干的稀土玻璃器皿、安福的油纸雨伞、吉洲窑仿宋陶瓷等,可进行整体统一包装,形成土特产品系列、工艺品套装系列,各系列采用整体统一包装,浓厚的地域文化就将会体现无遗。应注重发掘商品的起源及背后的小故事,将这些体现在商品的包装上[7]。工艺方面,为了体现某些传统商品的原汁原味,应坚持传统工艺不变的制作原则,不反对创新,但创新要体现在传统特点的不流失,因此,必须寻找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在表现上最佳的结合。
2.旅游地文化娱乐业的发展以区域文化为依托。文化娱乐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地位越来越凸现。文化娱乐业与旅游地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是旅游目的地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旅游的重要特征在于娱乐,追求异域文化的情和趣,就某次旅游经历而言,令大部分游客记忆犹新的也往往是娱乐中的欢乐时刻,世界上许多的旅游胜地,就是凭其文化娱乐产业和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8]。
然而,目前在我国旅游地的文化娱乐业发展覆盖面较窄,一些已有项目老化致使吸引力减小,根本无法满足旅游者娱乐需求[9]。红色旅游目的地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井冈山,旅客夜晚生活相对单调,大部分游客夜晚主要是去天街购物,文化娱乐业较为薄弱。井冈山红色旅游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吉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曲、地方戏剧、传说故事、民间舞蹈,都能为井冈山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注入特色文化内涵,从而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娱乐项目。
艺术表演:区域文化融合进旅游地娱乐业中的最好体现就是艺术表演。一方面,将曾经在吉安各地广为流行的地方戏剧和民间歌舞重新挖掘整理并与一些当代元素相结合,培育出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剧目,旅游旺季定期在井冈山一些剧院上演。游客通过观看地方戏剧,即可以了解井冈山所在地域的的特色文化,同时还可以使旅游地的形象得到传播。吉安的采茶戏、盾牌舞、采莲船,都曾经在吉安较大范围内活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吉安采茶戏唱腔吸收了山歌小调的素材,粗犷、朴实,易于表现现实生活,共有曲调100余种,表演则保留了吉安灯彩的风格,诙谐、欢快。这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能开发出其他地方难以寻觅的文化娱乐项目。
节庆游艺:举办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或设计一些游客可以参与的民间舞蹈。吉安的民间灯舞,久负盛名,流行范围广,是一种富有群众性、娱乐性的传统活动节目。吉安的灯彩,制作精巧,融竹艺、剪纸、彩绘和光源于一体,主要可分为观赏灯和圆场灯两类,大都是在春节期间和元宵节期间,伴随龙、狮舞一道活动,形成了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灯舞。吉安县固江的“鲤鱼灯”、泰和螺溪的“虾公灯”、遂川珠田的“五龙下海”、万安县的“麒麟狮象灯”、古水盘谷的“鳌鱼灯”,黄桥的“百节龙灯”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吉安灯舞。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吉安灯彩在渊源流长的赣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结合特定的节日,如春节前后,在井冈山举办灯会,并设计一些游客参与的部分,让游客在游戏游艺的过程中感受地域文化的内涵。
此外,手工艺品制作、民俗风情也是另一种的娱乐形式,其中无不包含有区域文化的内涵。
3.红色旅游地的导游解说中体现区域文化的内涵。红色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红色旅游产品结构趋同的现象,这是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的普遍问题。要使趋同化的红色旅游产品在各红色旅游景区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开发一些特色红色旅游产品,或与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整合形成一些新的旅游线路是其选择的途径,此外,在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解说中融入一些地域文化的内涵,往往能使当地的红色旅游产品与众不同。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导游对区域文化的了解。很多游客到红色旅游景点后觉得收获不大,究其原因就在于导游只给游客介绍了该地的红色旅游状况,而未能将区域文化的内涵同时传输给游客。现今的旅游注重文化内涵,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更多的是想感受一种异域文化,仅有红色文化的传输是无法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的。因此,井冈山导游具备吉安地域文化的知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井冈山作为吉安的一个县级市,是吉安地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导游员在向游客传播吉安地域文化的同时,其实也是对吉安其他类型旅游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往往能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同时也能带动吉安其他旅游点的发展,而这作为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有益补充,对共同构建大井冈旅游圈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可对导游进行区域文化方面的专门培训,或给每位导游分发区域文化的小册子。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解说中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的作用。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红色旅游这些年之所以受到大力提倡,在于其在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作为这样一种具有强烈政治教育功能的旅游产品,很容易在游历过程中使游客觉得枯燥无味。因此,丰富多样的不同风格的解说对红色景点非常重要。而目前大都是物品陈列配以图片文字单调式的解说,很难满足现代游客的要求。在红色旅游景点的解说中赋予一种全新的演绎方式,会使旅游景点焕然一新。这在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已有所尝试。如河北西柏坡、山西武乡的讲解员除了生动地讲述革命历史故事外,常会情不自禁地打起竹板,有说有唱,一个多小时下来就是给人上了一堂课,让游客回味无穷。井冈山红色旅游景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吉安的地方曲艺艺术来讲解红色革命传统故事。如井冈山就有一种传统的曲艺渔鼓筒,这是一种小型说唱表演,由一人演唱或两人合作演唱,并且任何地点可随时表演。还有一种曲艺莲花落,表演形式相当简单,除竹片一副,无其他乐器伴奏,全凭表演者演唱的技艺吸引观众。这些曲艺形式都可用来为旅游地的讲解服务。游客在饶有兴趣之中既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了解了吉安的区域文化,游客在旅游结束之后,会有收获不浅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张建国.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引领作用[EB/OL].文化发展网,2006-04-17.
[2]张丹,阎友兵.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黄莉苹,付蓉.论湖南省旅游商品与湖湘文化的融合开发[J].企业技术开发,2004,(9).
[4]朱谷生.论珠江上游地区旅游商品文化的提炼[J].特区经济,2006,(4).
[5]肇博.论用文化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J].消费经济,2005,(2).
[6]吴克祥.旅游商品开发与文化因素[J].旅游学刊,1994,(3).
[7]张莉莉.浅析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J].中国包装,2003,(6).
1.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悠久的历史和广袤的土地共同孕育了河北省各具特色多种民俗文化和艺术风格。比如:北方陶瓷艺术的代表。还有易水古砚、内画鼻烟壶、曲阳石雕、蔚县剪纸等等中外民间艺术。在民间曲艺文化方面有临城南调、河北梆子、滦南皮影等等。在民间体育文化中有吴桥杂技、永年太极、沧州武术等等。广袤的河北省不仅拥有趣味十足的民间工艺,同时还有特色十足的土特产品和地方小吃,比如赵州雪梨、金丝小枣、京东板栗等等。2.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文化。在抗日时期,河北省就是的主战场,震惊中外的就发生在这里河北。在我国时期,在平山县开国将军们指挥了堪称转折点的三大战役,由此看到了解放全中国的胜利曙光。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河北省拥有12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我国近120个红色旅游景区中,河北省就拥有18个。同时,我国的30个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中,有1条线路完全在河北省境内,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的太行山旅游区就坐落在河北省境内。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产品“走出去”营销战略研究
1.将品牌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扩大河北旅游名声。河北省内拥有众多独一无二的人文景点,但却没有与这些人们景点相匹配的知名度。其中,最具有文化内涵的就是张家口市的泥河湾遗址群,据相关机构验证泥河湾遗址群距今至少有250万年的历史。张家口市中的涿鹿县至今仍然保留着几千年前炎帝、蚩尤和黄帝三祖生活过的古老遗迹。这些令人惊叹的历史遗迹在中国都很少有人知晓,更替不上什么国际知名了。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就应该走产业化的道路,像包装偶像一样打造旅游品牌。河北本土旅游品牌的创建不仅可起到良好形象的旋床效果,也可利用品牌效应来保护当地的文化资源。而树立旅游文化品牌形象首先就需要对旅游形象进行设计、定位,准确的定位旅游文化的形象再进行规划设计。拟定具有特色的旅游口号、策划旅游节日等等。河北拥有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资源,一种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等,完全可以创建自主品牌。在河北省众多的民间艺术中,各种本土的民间风俗、节庆都可以作为旅游文化进行挖掘发展。2.推进网络化的河北旅游文化品牌营销渠道。通过品牌传播媒介的使用情况调查得出,海南、厦门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形象在宣传、传播方面多以网络传播为主。但是河北省旅游信息资源在宣传上仍是依靠传统的媒介,例如:报纸、电视等,或者是朋友之间的口头宣传为主,河北省旅游业利用网络完成现实营销的比例十分有限。目前已进入网络时代,传统媒介在宣传方面虽然宣传效果较好,但耗费的资金过大导致宣传的连续性不强等问题无法避免,网络一种新兴的媒体,宣传成本较低、同时还具有传播速度快、效果好等优势受到旅游行业的青睐。从目前河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完善的网络营销系统极有可能成为旅游品牌形象建立和提高旅游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河北旅游文化品牌在宣传、营销的主要渠道应以网络营销平台为主要通道。这需要尽快构建网络旅游产业营销系统,通过专业的网站以及微博等渠道的构建方位的宣传推广河北旅游文化品牌。3.建立大型旅游企业,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巩固旅游品牌形象。新时期的旅游产业发展应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依托于现有大旅游企业,与跨行业和地区的大型旅游企业进行合作,以资金为连接纽带,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完成企业资产的重组,形成一体化的紧密型旅游企业,降低、压缩企业的运营成本来扩张和提升河北旅游产业的整体规模、经济实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在网络经营和网络化的宣传推广,实施多景区的联网旅游,达到降低旅游行业的平均成本的目的,从而提高行业的利润水平。通过在建立大型旅游企业,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巩固旅游品牌形象的同时不仅仅要将注意力放在企业规模的建设上,还需要关注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对客源市场的分析,可通过旅游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针对不同种类的游客群,建立单独的服务方案。同时,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在游客与企业之间构建出一条感情的纽带维系游客、留住游客。
三、结语
由于旅游文化是与地域、景点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旅游文化建设目标务必与地域文化、区域旅游景观联系起来,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同时,渗透进丰厚的文化元素,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投入、改造和创新,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使旅游业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大力宣传寓教于游的游览文化,大力推动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大力推行保护环境、尊重民众、服务游客的道德文化。系统培育起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旅游文化,为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的旅游文化产业,成为我国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飞跃,而孜孜不倦地努力。
二、观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旅游文化突出人本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素质做起,千方百计为旅游主体服务。一段时期以来,旅游发展急于投入回报,一些业者甚至不择手段,宰杀客户,损坏我国文明形象,给旅游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旅游文化建设的策略创新,前提是更新观念,要深刻认识旅游服务的文化内涵和本质意义,着力提高旅游经营者、管理者和一般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基本文化素质,树立为游客服务的思想,把旅游产业发展和提高公民素质结合起来抓紧抓好。致力于养成广大旅游业者的良好的文化素质、优雅的举止、高尚的情操、和热情诚恳的服务态度,为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宣传、教育和监管的力度,继续致力于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修养,特别是在旅游景区,要开创一个人人关注旅游、人人热爱旅游、人人为旅游文化服务的新局面,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都能成为各地旅游景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国际上树立起中国旅游强国的良好形象。此外,在增加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努力满足旅游者的生活和文化需要,让国内外游客在特色景区里,游得舒心,玩得畅快,真正获得身心的审美愉悦和满足。
三、形式创新:拓展旅游文化的形式
新世纪以来的我国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而要持久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进一步扩大旅游规模,实现旅游强国目标,旅游形式的创新也很有必要。就地域旅游来说,目前需要进一步发挥区域旅游骨干景点的龙头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努力使旅游景区由单一带动型向景区、乡村和城市多带动型转变,由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旅游转变,由旅游、文化、生态相对独立发展型向旅游、文化、生态等“多位一体”的融合型旅游转变,由偏重资源供给型旅游向资源、市场结合型旅游转变,由文化单一型旅游向文化复合型旅游发展,并根据各地实际,把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海派文化”等组合起来,向叠加联动模式转换,加快区域旅游文化建设,形成旅游区的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提高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统筹旅游区域的协调发展,形成大旅游、大合作、大发展的格局,逐步将我国的许多著名旅游区域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旅游文化资源圣地。不断创新形式,做大做强旅游事业,真正实现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战略转变。具体的方法就不胜枚举了。例如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推出旅游专题,深入挖掘景点的文化品质,向世界推广。专题推广要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提高旅游知名度,借以吸引各地游客,不断拓展旅游规模。又如可以举办旅游节,组织旅游节庆和会展等专题活动,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轰动效应,引起社会各界和世界各国的关注,吸引各国游客。举办旅游节是重要的旅游文化传播形式。通过举办旅游节和相关会展,展示整个区域和骨干城市的旅游形象,扩大地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游客的认知程度。各地的旅游景观的中心城市,要借助基本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做好节庆、会展工作,生成和宣传、扩大本地旅游文化,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再如,要增添旅游景区的文化情调,挖掘景点的传统文化特色。这也是拓展旅游格局的一个重要方法。游客游览的目的,是接触和欣赏原来所没有看到的风光名胜、历史风情和传统文化。这就是异域异国风情,是区域旅游的特色所在。我们务必致力于挖掘这些文化内涵,突出我国特有的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民俗风情,和我国历史上特有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审美追求、道德情操等,以多元、深刻、丰厚的文化特色,吸引世界游客。
四、内容创新: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
摘要:甘肃会宁是胜利会师的地方,近年来,甘肃会宁红色旅游业发展迅速,红色旅游发展给会宁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红色旅游的解释,指出会宁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发展甘肃会宁红色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红色旅游 旅游 精神
一、红色旅游的含义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为形式,以其所具有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旅游,达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愉悦身心、增加知识的目的的旅游活动形式。
红色旅游活动所凭借的旅游吸引物是历史上时期、抗战时期、时期等重要时期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二、甘肃会宁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主要由会宁会师旧址(会师园)、胜利景园(桃花山)组成。为了开发保护这些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必须对红色旅游环境存在的破坏因素进行分析,实现甘肃会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资金来源有限,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会宁为国家级贫困县,属西部欠发达地区。红色景区除财政拨款之外,收入主要以门票为主。由于没有门票之外的其他资金来源,且门票价格普遍较低,所以景区多以被动发展为主,从整体上削弱了景区的竞争力。红色旅游景区都是高投入、低收益。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变成了“红色接待”,一类是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想方设法免去门票;一类是一些“特殊人物”,不仅免票,还要景区或地方政府安排吃住行。这样下去,非但不会给处于老少边区的红色旅游区增加经济收益,反而会增加财政负担。
会宁的可进入性较差,进入会宁方式单一,且交通不便。交通问题成为影响会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进入会宁旅游的交通方式仅限于公路交通,而铁路等其他交通方式并未得到发展。
(二)游客单一,旅游消费水平低
会宁是个小地方,整个旅游产业没有形成规模。通常情况下,红色景区的游览安排以半日游或一日游为主,最多两日游。游客所购旅游商品多是书籍、光盘、像章、伟人像,以及当地的土特产品等,对景区及周边经济意义影响有限。目前的红色旅游活动多与政治学习相关,因而客源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区域结构有一定的局限,在文化程度上多大专以上的知识分子,少普通群众;在年龄上,多青壮年,少中老年及少年;在职业上,多事业单位的学生、教师、公务员、军人,少工人、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在区域上,多省内,少省外,多城市,少农村。
(三)不重视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
会宁旅游资源本来匮乏,在很多旅游景区,特别是对景区的一些重要景点,政府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以致于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们利用这些景区客流量大的优势,在这些景点及其周围保护地带大力兴建招待所、饭店、娱乐场所、医疗机构、购物商店等,严重降低了游客参观游览的积极性,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四)会宁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低
会宁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肤浅,未能将红色旅游的内涵和精髓深度发掘,脱离了红色景区的传统历史文化,而过于凸显其政治色彩,旅游活动面狭窄、活动内容浅表。因此,很难让游客融入其中。有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因为地理位置、知名度和开发程度等原因,一直存在低层次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浪费了资源。目前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项目中缺乏“精品项目”和“亮点项目”,难以“留住”游客。例如,会宁会师景园的“红色”特点不明显,旅游景区内或周边被一些大型现代化建筑物环绕,破坏了“红色”景观,使旅游景区整体风格不协调。
三、发展甘肃会宁红色旅游的对策
(一)科学开发与保护会宁红色旅游资源
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关系。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必定是一种跨行业、跨地区、跨年度的中长期计划。旅游规划实际上就是以旅游发展为中心,对资源、人力、财力等进行合理的配置。要规划发展旅游业必须加强资源开发保护,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有组织的创建和开发旅游资源,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系统工程。
(二)宣传精神,强化红色旅游主线
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历史精神的宣传,重温历史,讴歌和弘扬精神,努力在社会上形成人人崇尚革命精神、人人学习革命精神,为会宁红色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客源市场的拓展 。可以利用旅游图片、平面广告及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宣传,以会宁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真正把会宁红色旅游做大做强,吸引国内外旅游者。
(三)创造其个性化的服务,将不利硬件条件转变为新型的旅游资源加以引导和开发。
游客选择来到会宁革命圣地,就是冲着精神而来的,并非是来奢侈享受的,那么我们可以为游客们提供类似于当年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吃住都充分体验会宁的特色,展现会宁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同时可以增加一些街头文化元素,比如说街头塑像,让游人进入会师园之前就能感觉得到“红色”的气息,让游客拥有一次与常规旅游所不同的旅游经历。
(四)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会宁应该抓住国家或甘肃省支持发展的机遇,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会宁旅游的承载力和可进入性。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 在交通、餐饮、住宿及其它各项配套服务中凸显优势,在方便游客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带动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总结
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他有自己独特的涵义,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开发规律,面对甘肃会宁红色旅游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其必然选择。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科学的规划红色旅游资源,设计红色旅游线路,甘肃会宁的红色旅游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参考文献
[1]师守祥,李朝阳.甘肃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兰州学刊,2005(6):230-232
[2]尹晓颖.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2).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的良好机遇,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为载体,突出“陕甘苏区创建地、落脚点”的宣传主题,实现创建红色旅游大县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全面构建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品体系,树立旅游形象,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实现我县从红色旅游大县向红色旅游强县的跨越,为全县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发展目标
围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四张名片,编制《*县旅游总体规划》,按照国家审批的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方案,完成南梁革命纪年馆、列宁小学后续工程的同时,完成新馆布展及停车场、红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新建抗大七分校、寨子湾、军民大生产基地、阎洼子会议旧址四个景点;完成南梁王大沟门至义正、林镇小河沟口至义正、东*至大凤川3条景区公路铺油工程;开发香包、刺绣、文化衫、十二生肖小贴士、木质小纺车、扑克牌等10种旅游产品;在县电视台开办《走*》旅游系列短片,加强行业管理,制定《*县农家乐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确保全年旅游生产平稳,力争使各景区(点)完成旅游接待人数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万元。
工作措施
(一)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继续坚持红色旅游为主,生态、文化历史、民俗旅游共同发展的模式,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在规划上要着眼长远、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搞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建设上要全民参与,彰显红色、突出优字,尽快建设一批好景区、好景点,在管理上要着眼需要,彰显特色,突出安全,积极引导更多企业加入旅游服务大军,在服务上要着眼顾客,彰显人本,突出周到,吸引更广泛的人士来*旅游观光,休闲渡假,努力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强化宣传促销措施,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宣传就有市场,客源就是财富。年内要尽最大努力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省、市旅游推介会。完善充实《*县人民政府网》、《*旅游网》,通过网络将*旅游资源、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来了解*,让*走向世界,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并在县电视台开办《走*》旅游系列短片,积极向各大媒体报送旅游信息,拓展并巩固外界对*旅游的注意力,提升*对外界的吸引力,以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