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心球教学反思

实心球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心球教学反思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我市体育中考关于投掷实心球的规定是:原地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并且是要求两脚左右开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1、原地:在球没有出手前,两脚的任何一点同时着地,都应理解为原地,要求两脚左右开立。2、双手:双手同时持球,并用相同的力将球掷出,而不是像单手投篮一样,一手抚球,一手用力。3、头上:球出手时必须是经过头上掷出,而不是经过身体其他任何部位。4、掷:必须有“鞭打”动作,而推、投、抛等投掷动作皆没有“鞭打”。可以提示学生想象儿时玩的“抽陀螺”,所不同的是“鞭打”的用力方向,“抽陀螺”是横向鞭打,掷实心球是纵向鞭打。

开始学习投掷实心球主要是让学生做到两点:1明确此项运动的意义和作用。投掷实心球能够增强学生腰腹力量和上肢的爆发力。 2培养兴趣和信心。利用实心球创设体育游戏和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实心球是力量和技术的接合,而力量和技术都是靠平时锻炼获得的,只要坚持锻炼,每个同学都能达到理想的水平。3 投掷实心项目是体育中考选项之一。

大家都知道,实心球投掷的完整动作包括:握球和持球、预备姿势、预摆和最后用力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掌,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侧后方将球包住,两手手指指向上方,这样有利于发挥手指手腕的力量,(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眼睛看前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这时的呼吸很重要,在出手的时候把气快速的呼出来,最好能喊出声;这样有利于力量的爆发和学生的兴奋,同时球也能飞的更远。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

在日常的教学训练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易犯错误,同时也摸索出纠正方法:

1、投掷实心球时腕指无用力。

原因:持球手指完全放松,手指、手腕力量差。

纠正方法:要求持球握球时两手手指应适度紧张,可以用铅球进行抓握练习;注意发展手指、手腕力量。

2、投掷实心球时两个肘关节过早下降或摔小臂现象,造成出手角度过小。

原因:球出手时肩部前移过早,上臂用力不当,使球出手点低,投掷近。

纠正方法:两个肘关节不能过早弯屈,投球时不能低头,眼看前上方。

3、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

原因:投掷时单纯用两臂力量将球投出,而腰腹没有协调做动作。

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在投掷实心球时力量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投掷实心球是属于力量型运动,要想提高投掷实心球的成绩,需发展投掷实心球的爆发力,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训练:

1、发展局部肌群力量:俯卧撑、引体向上、卧推、举重物练习或爬竿。

2、发展腿部肌群力量:手抱实心球蹲起、纵跳、蛙跳。

3、发展躯干肌群:仰卧起坐,俯卧收背,转体练习、两头起等。

4、用哑铃或重物做上举后仰前摆的模仿练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柔韧性好的同学学的特别快,且成绩很好,所以柔韧性练习也是必要的,我的几点建议是:

1腰腹部柔韧练习:两人互背、下腰、后仰穿越一定高度的橡皮筋等。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摘 要 自2010年以来,原地掷实心球作为广东省高考体育术科考试项目之一。在近三年高考备考过程中,运用“三步法”(一知二训三心理)训练学生,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三步法”是笔者在高考备考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点心得。旨在抛砖引玉,与广大一线师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的高考实心球成绩。

关键词 高考 三步法 实心球 成绩

一、知道项目特点和决定因素

(一)原地掷实心球是属于田径运动的投掷类项目,其动作结构单一、非周期性,是属于快速力量项目。在原地掷实心球比赛或考试过程中,运动员独立完成运动技术动作,较少受到对手和裁判员的影响,场地、器材及装备相对固定。所以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是决定比赛或考试成绩的决定因素。其项目训练特点是最大力量练习方法、快速力量训练方法。

(二)影响实心球远度的因素有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目前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实心球远度的增加是随器械出手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出手速度则是实心球远度的决定因素。因此,在体育高考备考中,通过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实心球的出手速度。同时,使力作用的距离长、时间短,也利于提高实心球的出手速度。

二、通过专项训练提高实心球成绩

原地掷实心球是测试学生上肢与躯干肌肉爆发力的素质指标。在学习原地掷实心球的握球与持球、预备姿势、预摆和最后用力的基本技术后,主要从发展上肢与躯干肌肉力量和投掷技术两个方面入手。

(一)实心球重量变化而获得后效作用

减难与加难法:在初期减难法,通过徒手投掷动作练习或用小沙包或1公斤的实心球代替2公斤的实心球投掷。让学生快速体验实心球快速出手的本体感觉,掌握掷实心球的出手高度。在中期加难法,用较重的铅球或大球代替实习心球。主要体验正确的发力顺序,加强上肢力量素质训练,提高肌肉爆发力。后期减难法,巩固和提高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

(二)发展上肢与躯干肌肉爆发力和动作速度提高成绩

1.背向拉橡皮筋

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高、臂长,将拉橡皮筋(自行车内胎)绑在适当高度的柱子或其它物体上,拉橡皮筋另一端绑在木棍上,双手拿木棍两端在头部上方做向前引臂练习。

作用:能最大限度的拉长肌肉的初长度,增加肌肉做功距离;提高肩背和上肢力量,有效的发展爆发力。

2.直臂举推杆铃

方法:双脚前后站,双手与体侧的肩平行,手执杠铃直臂举直,然后慢慢下放使杠铃与肩平行,再直臂快速抬起。练习时“快起慢放”,每组6次,每次三组,每组间隔时间30秒。

作用:为了更好的锻炼背肌、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的力量,增长作用力工作距离,提高出手速度。

(三)限定完成练习的空间和时间

在教学中我们常采用限定距离或快速完成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上肢和躯干肌肉爆发爆发力。

1.发展腰腹肌肉力量。如以最长距离完成“两头起”,每组20次,每次两组,每组间隔时间60秒;仰卧起坐,每组30次,每次两组,每组间隔时间60秒。

2.发展上肢肌肉速度爆发力。如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俯卧撑,每组20次,每次三组,每组间隔时间30秒;引起向上6个一组,每次三组,每组间隔时间30秒。

(四)根据结果进行指导

通过多次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指导每位学生查找技术动作的不足并给予及时纠正,同时寻找自己最佳成绩的发力动作和本体感觉。

1.在测试后,学生应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纠正法,针对性训练,不断改进自身实心球投掷技术。

2.牢记自己每次成功投掷的发力动作和本体感觉,同时保持勇往向前的欲望和自信心。

三、提高学生心理能力

在重大体育考试或比赛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训练时,常有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等方面表现相似,但考试或比赛结果却有差之千里。这是学生个性心理能力的差别所致。例如常见学生在考试时心理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更有甚者手颤抖,四肢僵硬,对动作知觉和表象模糊不清等现状。这必将会影响考试或比赛的结果。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应提高学生心理能力。

(一)目标和激励法,在每次考试前根据学生的平时测试成绩,预设投掷目标,以自信、进取、勇于拼搏的心态,激励自己敢于挑战目标。

(二)在比赛或考试时,如第1轮试掷没发挥正常水平,必然会引起心理紧张,可通过闭目做三次“深呼吸”或对自己大吼一声“加油”的方法,阻断不良情绪。让学生掌握简单实用的自我调节法,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考试。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实心球投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以往基本的教学流程是:教师示范—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反复练习,教师主宰和操纵着整个课堂,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被动地接受指令,机械地模仿和练习,沦为知识的“接受容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市将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纳入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初三学生上体育课时只能围绕着中考项目进行练习。大部分的学生是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实心球项目练习也在无奈中进行,学生不耐烦的情绪大大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导致了学生在体育课上不爱运动的状况,情绪也因此压抑。

本人是一位有着20年教龄的中学一级体育教师,基于以上现状,在九年级实心球的一堂教学课上,将实心球投掷过程与游戏融合在一起展开系列活动。使原来单一的实心球训练课“游戏化”,把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过程融入到游戏当中,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游戏的动练为主线,启迪、导疑、创新为主轴,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激烈的竞赛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从而乐于探究、尝试,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并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处于接受感知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操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需要器材:广告纸(商家活动收集),实心球,矿泉水瓶(班里平时收集,借来用),气球,透明胶带纸,录音机。课前将实心球、矿泉水瓶放置到位。

二、实施阶段

预备铃声一响过,学生到体育课的集合地点,看到我手里拿着的广告纸和气球,七嘴八舌地问:“老师,这些拿来干什么?”“老师,今天我们做什么游戏?”“老师,我们去打球好不好?”……

上课铃响了,带着疑问,同学们主动的排队,比以前更快、更整齐、更安静。

步骤一:“刚才大家都看我手上拿着这么多纸,我们拿来做游戏,怎么让纸在空中能飞得更远?比一比哪组方法多,效果好!”我引出游戏一“纸飞机”。

学生:人手一纸,小组讨论合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想、所感,自由创编用广告纸做各种练习,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每小组拿出3种方法进行展示。

教师:肯定学生每一个的想法,表扬有个性的答案,引出“纸飞机”。

学生:每小组合作折出3架飞机进行小组间比赛。

学生们互相激励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他们意犹未尽时我吹哨集合,同学们个个满头大汗的回到队伍。

“刚才大家都很有创意很聪明,我观察了大家的玩法,现在我们选用一种来做下一个游戏,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最快!”

步骤二:“打变形金刚”——在学中练、练中想、练中悟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每3位同学利用手上的纸飞机揉成一只球,3人一组,散点练习,其中1人在中间扮“金刚”另两人在两边两人一球掷中间的“金刚”(头部以下),用想到的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金刚”用灵活的闪身避开球,角色可以互换。掷球者突出爆发用力(动脑筋:怎样才能够打到“金刚”),“金刚”突出一个“变”字(用学生自认为“酷”的动作──

表现自我)。随着一声哨响,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在此起彼伏的笑声中尽情地展现自己。

归纳探究:各小组总结纸球掷准、远的要点,教师将学生的论述用形象比喻法进行归纳──就像飞机要起飞,必须给它长长的跑道(加大器械工作距离);选择适宜的角度;喷气式推动力(爆发用力),延伸至常见投掷动作和投掷项目中,如掷实心球、篮球长传、推铅球、掷标枪等,都符合该规律。模仿有关投掷的体育动作,体会投掷要点。

步骤三:顶上胯下传球比赛——体验抬头、预摆、满弓

科学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讲解示范完毕后,学生学习小组尝试交换做交换练习,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口令统一开始,每组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接球从胯下传给第三人,以此方法传至最后队员,正反向练习交替。按规定动作传接球,谁掉球谁捡球人。练习以后比赛看哪一组最快,在老师哨响下,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在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第一名出现了。我宣布了结果,看着输了比赛的小组不服气的神态,“好,我再给一次机会,希望大家好好把握”。又是一声哨响,比赛开始,学生积极配合,最终第一名又一次出现,我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了表扬,对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也给予了肯定,并借此机会总结:做到正确地握球是胜利的关键。

步骤四:个人抛接实心球——体验拨球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规则

1.抛球击掌,体前向上抛球,击掌后接球

2.抛球转体,脑后向上抛球,转体后接球

3.蹲、起抛球,起立向上抛球,下蹲拍地后接球

*接不到球或接球脱手落地均为失败 *必须双手抛球

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强调安全意识,学生表现出色,想法做法也很独特,在意犹未尽时吹哨集合,同学们个个满头大汗的回到队伍。

教师引入“刚才大家都很有创意,动作也很漂亮,所以老师奖励每位同学一个气球,看看谁吹得又快又大”。

步骤五:“掷地有声”——身心体验、情绪激扬、寓教于乐

教师讲解方法、规则。

方法:

1.每位同学吹3只气球,并把它用胶带分别固定在自己正对的看台台阶上(男固定在第4、5、6台阶,女固定在3、4、5台阶)。

2.男生站在跑道第五道,女生第六道,面对看台用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力争砸破自己面前的3个气球。

3.按照台阶从低到高,砸破得分为1分、2分、3分,强调安全意识。

学生:

1.每人相距1米站立,只能砸自己固定的气球,砸破别人的气球1次做“俯卧撑”10个并倒扣3分。

2.小组长统计本组同学成绩并讨论评价,怎么才能砸到最上面的气球。

3.各小组推选2人进行比赛

步骤六:趣味保龄球比赛大比拼——调节身心、动作舒展、恢复疲劳

教师讲解方法、规则。

摆放不同数量和形状的“保龄球”(饮料瓶内装沙子代替),学生用篮球打向饮料瓶,距离按男女生能力摆放,看谁一次打倒的多,谁就为胜。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师生共同打“保龄球”。

教学反思:

宋学大师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反复、枯燥的练习动作,只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产生厌学态度,也达不到学习的目的。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本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快乐为主题,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按照体育教学小班化的要求,采用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此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每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练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到在运动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游戏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投入到自练自悟、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状态。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是否进行深层解读,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全面把握和关注。深究教材的科学体系,能使教师教学把握好关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化的程度;研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实现教学突破的基本保证。下面,结合“认识小数”一课的两次不同试教情况,作点滴思考。

第一次试教:

1.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乐天马特超市进行“六一”文化用品优惠促销活动(课件展示:水彩笔一盒8元,一支自动铅笔1.5元,书包桌单价69元,刨笔机单价7.8元……),读一读商品的价格,你能将它们分类吗?(生交流想法,引出小数)

师:商品的单价可以用小数表示,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数?(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带有小数的信息)

师:小数有这么多的应用,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小数吧!

2.合作探究,认识小数

师: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先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和宽,再用米尺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选用什么单位更合适呢?

生1:分米。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又是多少米?

生2:每份是1分米,是1/10米。

师:汇报课桌面的测量结果。

生3:宽4分米,长6分米。

师:分别是多少米呢?

生4:分别是4/10米和6/10米。

师:1分米=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师:课桌面的长和宽用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生5:0.4米,0.6米。

……

第二次试教:

1.贴近生活,感知新知

师:××同学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送上了一份“六一”礼物,你们想知道有哪些礼物吗?(课件出示礼物的价格表)这是礼物的价格,试着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你能把表示价格的数分一分类吗?

生1:45、28、10为一类,是自然数;0.6、6.5、0.15为一类。

师:非常准确。想一想,0.6、6.5这样的数是什么数呢?

生2:小数。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应用。你能大声地读出礼物的价格吗?

生3:一块橡皮8角,一支自动笔2元5角……

师:用元作单位,它们又该怎么读呢?(生读略)

2.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小数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物体的长度、重量、时间等。

师:测量一下我们自己课桌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几分米?

生4:课桌面长6分米,宽4分米。

师:那么,它们又可以表示为多少米呢?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中议一议。

生5:6分米=6/10米,4分米=4/10米。

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生5:因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米,其中6份就是6/10米,4份就是4/10米。

……

反思:

1.走近生活,诱发思考

第一次试教,以商品促销为切入口设计教学导入,既有一定的思考性,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但这样教学对丰富知识表象的考虑还有所欠缺,因此第二次试教着重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小数,并通过深层次的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在无形中增强。

2.根据基础,激发潜能

两次试教都充分利用课桌面的测量去组织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但这两次教学有各自的目的,所以教学效果也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第一次试教重视测量,但对测量结果的利用率不高,忽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所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还有所欠缺。第二次试教有所突破,教师在学生测量后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1分米就是十分之一米,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再通过小组的研讨和集思广益的辨析,使学生明晰分米与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同时,教师巧用例子说明十进分数与一位小数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建构一位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连接,并利用长度单位的再次转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组织的实效性。学生在观察、比较、模仿、归纳等学习活动中,既知道小数的来源,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又感知了小数的意义,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一、“分层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体育课堂应关注学生差异,作为学生活动与练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体育教师须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过程轻结果,重方法轻“填鸭”。注重学生的练习态度和参与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生赋予不同的期望。因此,实践课堂操作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与身高情况、体质状况、认识结构、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多种不同难易层次的技术规格要求和技能达成要求,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进行山羊分腿腾跃教学时,笔者设置了“人羊”、低羊、中羊及高羊四个不同高度层次的练习场地,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掌握程度,针对练习难度和学习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自主学练,其练习参与度和练习强度毋庸置疑,能表现出积极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及挑战新高度时的紧张与兴奋,充分促进了目标的达成,真正地做到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是成功者,同时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缩短了学生间的技能差异。

二、“帮扶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关爱之心

针对学习失败的同学,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各种失败的实际情况作认真细致地分析,究其原因,查其缘故,及时有效地制定计划,科学分组系统训练。对于学习成功的同学,教师应积极引导积极鼓励,鼓励其参与“帮扶工程”,帮扶那些未过关的弱势群体。可采用“一帮一”、“多帮一”、“多帮多”等不同的帮扶方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成功诀窍毫无保留地教给同学。看到同学间专心细致的交流,手把手的讲解示范以及热情洋溢的鼓励,我的内心无比的愉悦。这种“帮扶式”教学的好处在于受帮的学困生能在同学关爱的氛围中勤学苦练、积极奋进,从而杜绝了内心的自卑感,感受到同学关爱的温暖,同时又增加了一份责任感,一份不辜负同学帮扶的责任;对于施帮的学长生则能进一步巩固技术、精化技术,使技术动作理论化,在精心辅导的同时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培养其帮助弱势群体的大爱之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处方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根据不同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及技能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运动处方”非常重要,设计“处方”时要做到科学严谨、因人而异、因人施方,做到好技术向好技能的合理过渡。具体地讲,对于技术动作掌握得较好的学生所设计的“处方”是应加强体能训练、力量训练。根据中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以及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最好采用与技术规格相同或相近的体能力量训练,有利于防止已有技术动作的破坏。例如实心球的力量训练,可以采用橡皮带训练法,即把橡皮带的一端固定在肋木上,高度齐腰,另一端则背向肋木双手抓于头上,向前移动适当距离致前臂向后形成满弓止,双脚站立依照个人习惯,可前后站立也可左右站立,继而深吸气、屏气、发力,双臂经头顶直臂向前鞭出,重复10—20个为一组,练习3—4组为宜。此法很接近实心球投掷技术规格,既锻炼了腰腹力量也提高了手臂力量,效果很好。对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所设计的“处方”是技术动作强化训练,想象模仿日常生活中类同或类似的技术动作加以训练。同样以实心球投掷为例,想象生活中的双手握斧劈材、双手握棍打豆谷等,由背后向下劈打转化为向额前上方。此法很相似于实心球投掷技术,学生可以模仿动作,体验用力顺序,感觉动作。“处方式”教学最大特点是抓准动作细节,因材施教,因人施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及技能状况进行科学合理地改善提高。

四、“拓展式”教学,促进学生技术的实践运用

按照运动技术的形成规律,当学生技术掌握到一定阶段时即达到技术的自动化阶段,也就是动作的动力定型。因此,很多体育教师很重视学生正确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却忽视了运动技术的拓展式练习,忽视了所学技术的实践运用及与其它技能的综合运用。比如说教会了学生篮球的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却不让学生进行篮球实战的教学比赛。“拓展式”教学旨在正确技术动力定型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的实践与生活运用。教师科学合理地引导鼓励学生活跃思维、丰富想象、畅所欲言、交流心得,大胆实践,最终实现拓展。例如:前滚翻后的拓展练习,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等,还可以设置障碍绊倒后接前滚翻、从高处跳下接前滚翻等接近于生活的实践运用。追求一种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带着充满自信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