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主渠道作用

一、高校应发挥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高等学校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直接实施部门,理应发挥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袭定了高等学校在就业指导中的主渠道作用

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思想教育、信息指导、心理辅导和技术指导等几方面。

1.思想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中心。它的任务就是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并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

2、信息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础和重要内窖。主要包括国家对毕业生就业政策、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人才市场供需形势分析、毕业生供需信息等。

3.心理辅导。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不步大学毕业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在面临职业选择和就业竞争时,往往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因此就业指导时大力加强心理辅导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4.技术指导。在双向选择中,毕业生迫切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求职技巧和方法。来宣传、展示自己。这就要求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就业技巧和方法指导.使毕业生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和方法,为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二)现行的就业制度夏就业市场的特点,决定了高等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应发挥主渠道作用

学校一方面通过联系和协商.向用人单位介绍本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使用方向和毕业生的具体情况;一方面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及具体要求,然后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和条件,指导和推荐有资格参加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和规定时间内.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洽谈,相互达成就业录用协议.从而完成就业工作。高校在双向选择”过程中寻求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结合点.使双方的需求选到统一,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起到了纽带与桥梁的作用。

(三)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决定了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应发挥主渠道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探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高校应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发挥主渠道作用。

二、高校如何发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1.转变观念,尽快完成职能的转换。学校已从原来协助政府职能部门直接进行就业分配,转向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录用人才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因此,高校应及时转变观念,加强服务功能+努力做到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校三方满意。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第2篇

1.辅导员的年龄特点辅导员多数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上和学生相近,能较好的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展开交流和沟通,对学生得职业规划作正确的引导,对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进行及时有效合理地解答。

2.辅导员的受教育程度随着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如今高校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党员、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学历也都是本科以上,在上岗前都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辅导员的这种高素质和高学历,通过言传身教,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为较好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辅导员的岗位优势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就业时就能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推荐合适的岗位。辅导员的管理角色有利于将就业指导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具体表现为:入学教育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低年级阶段可以和专业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择业观;实习及找工作阶段,可以把就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通过辅导员的工作,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中,结合时代特点和专业设置,开展就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预期。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主要工作方法思考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就业指导能力就业指导应该包括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就业程序、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方法与技巧、职场礼仪、法律意识以及本专业在就业中所处的位置等内容。辅导员应该自觉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了解最新的国家就业政策,结合专业特色实际准确地向学生宣讲就业政策。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服务,提高思想指导和就业推荐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重视学生自我教育与专业课教师建立联系,通过专业教师为学生介绍相关专业情况及其发展前景,指导大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观,指导他们逐步完成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并在大学期间做好就业前的各项职业技能预备。在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与方向,对自身进行很好的剖析,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劣势,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大学阶段,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就业诚信意识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将诚信观念教育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去,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辅导员主要从从根源抓起,把诚信教育纳入日常管理中去,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具体从诚信考试,按需申请困难补助,诚信做好个人简历等做起。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络化是指导理念与技术革新的有机融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形势下向前推进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我国现有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站在网络资源整合、就业环境预测、社会职业状况、信息服务系统、生涯教育课程开发、职业性向测评和网上咨询辅导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化的路径主要有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指导内容的多样化与方式创新、主体需求的个性化与互动交流等。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大学生就业指导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思想,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关注的视角逐渐从职业转向人本身、从强调指导转向强调自我发展、从择业指导转向职业生涯规划,实质是通过促进个人的发展为其就业和今后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符合教育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和价值。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且缺乏研究,导致大多数人认为就业指导就是毕业前的指导,就是帮助学生找工作,一味地追求就业率,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教育与生产实践、劳动就业相脱节。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及研究的深入,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应逐步向职业生涯规划过渡已经取得一定共识,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知识教育与人的社会化的整合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的日益丰富和不断拓展注定要有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而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不仅适应了这种需要更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网络以其快捷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创造了人才市场新的运作模式,网上求职和招聘正在成为个人择业的重要途径。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领域,则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起全国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和社会职业巾介机构各自的功能定位,发挥宏观调控、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作用。第二,利用网络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等特点,满足大学生就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发挥网络的交互性优势,为大学生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个性化辅导与咨询等。第三,网络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人员数量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还可以极大地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内容和功能,实现个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第四,随着“全球择业和招聘”时代的到来,我国就业市场也必将面临国际化的挑战,要想有效获取全球就业市场的资源,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网络化也是题中之义。

二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的现状综述

近年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纷纷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站,有关行业部门和一些社会人才服务机构也建有包含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内容的网站,就业信息网络正逐渐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但从内容和功能上看,多数仍局限于就业政策、传递就业信息、进行网上招聘及办理相关手续,而在就业环境预测、社会职业状况、信息服务系统、职业性向测评和网上咨询辅导等方面提供深层次服务的作用还不太显著,技术的完善和信息网络的建设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总体而言,国外整个就业市场依靠网络信息的程度较高,但做法、特色各异。美国政府主要通过互联网就业政策和就业趋势预测,为大学生的择业和应聘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一般都配备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洽谈室,学生可以通过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查询系统和网络平台,随时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需求信息,也可以把求职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雇主。加拿大政府开发并设立的就业指导网面向学校低价出售使用权,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专门从事网络技术和开发的人员,不仅为本校的毕业生提供自主开发的信息服务,而且与政府和职业服务机构设立专业网站连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学生可以获得包括招聘信息、各种职业对受教育年限要求和报酬的统计资料及各种行业职业在社会的需求状况、社会职业从业人员对本人职业的客观评价等在内的就业信息。此外,网站还为个人提供了解就业倾向的自评软件,为求职者进行自我分析提供方便。德国高校的主要做法是在互联网上提供下载课程或专业书籍来为学生提供各类培训。

日本是较早实践“生涯教育”的国家,采取的是一种以就业信息为中心内容的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网络化体现为各大学都建有自己的就业网站,并能实现与其它相关网站的超链接,就业资料室配备有电脑供学生上网查询,信息内容丰富、翔实,个性心理测试、就业综合考试、就职讲座、就业咨询及企业用人资料(按地区、行业和年份分类整理)。因此,在日本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是通过网上求职成功的。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知识和能力,获取就业情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把握就业主动权。

三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1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

通过网络传递就业信息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最显著的特点和最重要的内容,不仅丰富了就业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而且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眼下大学生就业所需信息不足及渠道不畅的缺陷,也减少了人为的“信息壁垒”,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就业成本。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就业信息存在着一种狭义的理解,即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产生这种误解与就业指导单纯追求“就业率”的功利化目标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受制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手段和载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就业信息实际上指的是与个人职业生活有关的知识或资料,既包括反映整个就业市场的社会职业状况方面情况的资料,也包括反映特定职业的性质、任务、要求、待遇以及升迁机会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包括与职业资格有关的教育与培训方面的信息等等。因此,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就业信息的全面把握和正确应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良莠不齐、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大学生求职成功率不高甚至有被欺诈的可能。

在保证所提供的就业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作为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站的建设者从专业上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就业信息的作用和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上的大量信息进行科学分类与整理,为大学生准确、有效地利用各类信息提供便利。比如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社会职业状况等信息对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学生的择业导向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就业观念仍存在一砦误区,需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调整预期,合理地选择就业信息。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是对某种社会职业甚至具体岗位的需求,能使大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社会对该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能使他们更准确地认识自身与职业能力以及其他相关能力的差距,通过对用人信息的收集、梳理与,能够为大学生求职应聘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职业倾向测评与决策、职业资格培训和咨询等信息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并为其合理地选择职业、做好职业准备与适应以及调适求职过程中的心理、情绪提供服务。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选择和应用所需就业信息的能力。这是因为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就业信息是不同的,而且每一个学生对所获得的就业信息的应用能力也不一样。在大学生人数迅速递增和就业指导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下,网络化的就业指导将选择和应用就业信息的主动权交给了大学生本人,即使经过科学、系统的整理和分类,也仍然存在信息量大且繁杂的问题,客观上就要求大学生具备根据自己的需要适时选择和应用网上信息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分析社会职业状况及其需求方面信息的能力,使之将所学的知识与市场的需求有一个直观的结合,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方向,科学地预测该职业在社会经济所处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深刻认识某类职业的潜力和不足。要培养学生利用职业倾向测评、职业说明书等信息的能力,使之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目标和能力,客观地评估自己与该职业所需能力素质之间的差距,科学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并付诸行动。

2指导内容的多样化与方式创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着眼于大学生成为职业人前后的整个过程,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职业指导、信息指导、咨询指导、技巧指导四个方面,它们在信息化进程中都应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职业指导除了就业相关政策、就业趋势预测、社会职业状况、职业道德等宏观上的指导外,还需加强对某类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意义及经济收入、工作环境、晋升机会、就业难易程度、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微观上的指导,甚至要能够实现就每一个人的职业兴趣测定与调查、个性心理品质与职业适应程度来进行个性化的生涯规划与咨询辅导。技巧指导包括面试面谈要领和技巧,求职函的撰写和回复,个人表格及有关资料的填写、整理与使用,仪容、礼貌、服饰、应对,就业后的心理调适等。

另外,信息化不仅表现在内容全面上,关键还在于方式上有很大创新。由于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牛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和需求不同,这就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根据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设计。与之相适应,其在网络上的载体和方式也会互有差异。职业指导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客观地反映现实状况即可,因此要求的是信息及其分析准确、及时、有效。就职业测评而言,量表的选择和使用应尽量科学,其结果对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测评、能力素质评估、职业目标设定、生涯规划设计起着导引作用,通过网络技术不仅要实现每个人的测评记录在案,而且要与其后续的网上就业咨询、求职技巧辅导、心理情绪调适等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与课堂面授、面对面咨询相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化可以提供各类授课软件的下载和在线学习,能够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就业知识的需要,解决了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与现行教学体系在授课时间、专业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冲突,通过多媒体演示、网上招聘面试等方式也可以简化学习与求职过程,既省时又省力。

3主体需求的个性化与互动交流

现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及研究多次提到了个性化指导的问题,但是对于什么是个性化、如何实现个性化还比较模糊,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的条件和可资借鉴的做法。诚然,在大学生群体日益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主体需求个性化等特点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以及个人对自身的就业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就业指导本身会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所依赖的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必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如何在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真正地、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业高校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当前农业高校教育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面对“金融海啸”和“就业难”,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给诸多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一个共同的公平的起跑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大学生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金融海啸”,经济变差是近两年来不争的事实;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更是一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教育“热点中的热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成长中的烦恼”中的烦恼。“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有2700万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每年净增70万人左右。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64万人;2009年达61I万人,比2008年增52万人;但就业市场却是有减无增,2008年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应届高校毕业生能否找到饭碗,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f2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象是大学生,是诸多个性鲜明的“人”,如何更好地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之光普照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旨所在。作为农业高校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生为本,服务至上”,关心其疾苦,考虑其需求,尽一切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业高校毕业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大胆解放思想,更新工作方式,创新就业服务手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就业招聘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因特网,实现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建立就业信息库,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规范性,让更多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掌握对方的供需信息,避免盲目性,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保障学生各项权益,尽可能给诸多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一个共同的公平的起跑线,给农业高校大学生中的“每一棵小草”以开花结果,张扬主体意识、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让农业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二、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其创造潜能,必须改变“千人一面”的传统就业指导模式,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此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一)必须更新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其创造潜能

从事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尤其要注意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小农经济条件下根深蒂固的“权力本位”,“重管理,轻服务”,“重共性,轻个性”,“重从众,轻创造”,“功利性、工具性、季节性、一次性”等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克服服务内容单一陈旧,方法简单生硬等缺陷,着眼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成材就业的新要求—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首创精神,注重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见解;尊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尊重学生的创造成果。要根据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配合学校有关部门适时修订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为大学生就业把握好方向,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和招生导向,科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结构,当好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秉承和拓展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农业教育非实践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实习、试验二者不可偏废”的办学宗旨,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克服“在黑板上种小麦”、光说不练的天桥把式,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能力与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改变“千人一面”的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拓展能力,具有发展潜质和主动竞争能力的高校大学毕业生。

《二)必须坚持面向全体与面向个别相结合,职业生涯的常规教育与专门规划指导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的全程指导

我们所办的教育,不仅仅是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而应该是面向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在校在读期间负责的教育,而应该是对人的一生负责的教育;不仅仅是面向少数尖子生的教育,而应该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教育。从横向看,是惠及人人的“普世教育”;从纵向看,是伴其一生的“全程教育”。所以,在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应该消除三个误区:消除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对毕业生指导的误区;消除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就业知识与技巧指导的误区;消除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学生毕业阶段指导的误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马克思的观点—学校教育就是“通过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包含两个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又不可分割更不能相互代替的方面。第一,“学生综合素质的积蓄过程的指导—就业的准备性指导”,即既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方面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常规教育,又要在专业发展方面要给予个别的或特殊的指导,通常由全体教育工作者来完成;第二,“劳动就业基本知识与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就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即除常规教育外,还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包括职业设计与规划、职业教育与培训、社会认识与市场分析以及就业方法与技巧等方面予以有针对性的专门规划和指导,通常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来完成。面向农业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面向农业高校全体学生的教育,面向农业高校全体学生的就业指导,向社会化的下一个阶段—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坯子”,这是农业高校高等教育的职责;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定位和学科侧重,对于学生将来的社会就业和职业发展大有裨益,以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和科学化的就业指导更好地为农业高校大学生服务,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设计、自我决策、自我发展和自我心理调适,主动提高其职业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生存本领,让每位农业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都能寻求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是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追求。

三、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专业教育指就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学生实施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除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的那部分教育,它的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它的实质是“和谐发展的人”的培养。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只有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和负责任的人,才是大学完整的教育,才是对学生将来就业最好而有效的指导川。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曾指出:“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的人。”而中国的大学恰恰陷人技术至上的误区,一味强调学生技能培养,缺乏对人的心灵和谐的关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事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尤其要言传身教,并配合各科任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判断是非,学会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学习和思考,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川;引导青年学生克服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农耕文化积淀形成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自私狭隘心理,弘扬中华文化精华,“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观点,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增强报效祖国的自豪感。: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责的人力资源,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就业结构、肉位信息、实践活动、个性指导、创业教育和师资资源等方面进行创街,充分实现大学生礼业,为社会经济发辰扮送优秀人才。

世界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外向型经济比较突出的广东首当其冲,大学毕业生就业有较大影响,用人单位需求总量下降,地区和单位的吸纳能力减弱,进出口企业和国际化企业比较明显。为应对当前就业形势,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根据国家和广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以及珠三角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培育优秀专业人才,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1用足用活政府促进就业政策,缓解就业结构不平衡性矛盾

国家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出台了许多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高校应大力宣传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争取更多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贡献力量,缓解就业结构不平衡性矛盾。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设立奖励制度,对成功参加以上项目的毕业生给予每人2000元的奖励,鼓励到基层就业;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到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和中小型企业就业;支持大学生报考研究生,提高就业层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09年考上研究生有35人,给予每人800元到1000元奖励。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拓宽就业岗位信息渠道

当今时代,需要合作与交流,掌握信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用人机制,相互沟通信息,为企业培养人才:一是举办校企供需见面会和校园招聘会。高校要深人各行各业挖信息、找岗位,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特别是主动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积极推荐毕业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行仲恺2009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68家参会企业为学校应届毕业生提供了1360多个岗位。举办各种专业性校园招聘会24场,提供岗位840个;二是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依托网络开展招聘信息活动、政策咨询、企业推介等多种功能,拓展服务范围;三是高校与企业制定长期合作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全面组织学生实习活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当前,广东政府改变过去依赖大城市和外向型经济带动就业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基层县域经济作为扩大内需,拓展新的就业空间为支点,发展广东整体经济的战略重点和省政府做出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战略,为广东毕业生到基层发展,特别是到县域发展,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好机会。高校要紧密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一2020年)》,把握《规划纲要》的内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从深层次上解决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09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48个专业进行整合,以匹配市场需求;加快实习基地建设。高校要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习基地,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近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已建立了各类实习基地84个;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高校要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实际和区域经济战略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建立大学毕业生见习基地,组织学生参加见习实践,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就业岗位适应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根据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在模清每一个毕业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了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特别是毕业生殊群体包括家庭贫困、身体残疾学生的就业,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的实际问题;高校要大力宣传国家和广东省就业政策,特别是自主创业的财政与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让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就业政策内容,用好用活政策;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提高学生就业技巧。加强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工作,邀请专业性比较突出的大学教授、大型企业总监来校讲座,作形势报告,增强和提高毕业生进入职业市场的心理素质和择业技巧,帮助毕业生适应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择业意识,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5全方位进行创业教育教学,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择业概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以机电工程学院等二级院系为重点进行必修课教学试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强化创业教育辅导工作,在职业规划、创业技巧、经营管理和经济法规等方面进行重点辅导,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创业项目、管理企业和规避风险;其次,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激发学生创业精神。同时,大力宣传典型事例,通过本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经验宣传或邀请他们回校给在校校友上辅导课,介绍创业经验,以鼓励更多毕业生创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设立创业基金20万元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推动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2009届毕业生中有24人自主创业,占毕业生的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