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教学理论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指导方式。它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从而解决实际中的教学问题。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扩展思维的重要角色,因此,就需要用有效的教学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指导。本文笔者在分析新型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实践 指导作用

所谓教学理论就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的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深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体系的理论基础。初中语文理论也是一样,它也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对初中语文理论的探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理论设计去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其着重于如何利用各种有效方式促进学习。

一、对现代初中教学理论分析

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是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而不断变化的。它是在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上对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注重知识积累

语文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积累、运用。整体语文教学理论体系中,首先是要求使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然后在要求对语言的运用进行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属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这段时间,就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所以,初中教学理论就分析了如何通过课内、课外两个途径进行知识积累。

课内的知识积累主要是通过课本上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它更要求从课本上获得语文知识。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学生需求而精心编著的,其上面精选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内容、题材上也是具有新颖的特质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好预习与复习功课。做好课前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着一堂课学习质量的好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应该熟悉新课文的内容,对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勾画,与此同时,做好记录,有效的对知识进行积累,从而这样就能够在上课的时候找到着重点,从而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复习要求在保证良好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做好及时巩固工作,并做好纠错记录,尤其是在考试前,把积累的错误知识点进行温习,集中精力,全心投入就一定能取得很好学习效果,进而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语文魅力

语文是覆盖面最广的科学,是一切学科的综合,并包罗万象。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魅力的感悟,全心感受语文的心灵,从让学生能够在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怀中,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集合。它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通过语言,能够使人与人的沟通更加有效,通过文字,通过进行精神的传承。初中语文学习是对语文魅力感悟的一小步,但,仅仅是这一小步,就能够使初中学生更加贴近语文;通过这一小步,能够带动学生向文学踏入更进一步,能够让学生感受文学的丝丝关怀,能够让初中学生在一点一滴的累积之中,感受语文的温馨情怀,畅古游今。

3.明确学习任务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知识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加明确了。任务型语文学习理论就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广泛接受。任务型的学习就要求现在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教学的效益,提升学习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能够独立思考,使思维更加富有逻辑性。

任务型教学就要做到三点,首先,教师少干预。在学生对教师布置任务进行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少的错误产生。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少的对错误进行提示,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以及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其次,最大化效益学习。不少学生完成作业总是没效率,不用心,家长担心,就会为学生请家教,上辅导班等,这样不仅浪费学生时间,还浪费金钱,所以,应该有效率的进行任务型教学。

二、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由于语文教学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语文理论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所以,社会意识对社会活动有一种反作用。下面就谈论一下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1.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观念

初中语文理论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由于语文理论对语文教学实践观念有指导作用,因此,随着初中语文理论的多元化,教学实践观念也更加多样性。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观念转变为学生学习主体观念,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要对象,更加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2.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方式

正因为意识具有反作用,所以,语文理论也对教学实践方式起着引导。首先,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运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更加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讲课中,添加了游戏型教学模式,通过游戏,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最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更加平等,教师放低姿态,站在学生朋友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这些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更加优质。

3.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

现代化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得好,还要求会能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初中语文理论指导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在实践运用中,首先强化了实践教学的管理环节,也就是要对各个学习效果、学习任务、学习质量进行考察。其次,总结了许多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方法,从而能够让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高。最后,进行知识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坚持知识的学校效果,还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打下初中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

初中语文理论是语文学习经验、知识的总结,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长期对语文探索的结晶。在悠长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的初中语文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让语文在未来发展的历程中徜徉自然之乐。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仅是指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它还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等方面。近年来,我国教育课程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当前,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未来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中考制度的压力,教师很难在教学活动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另一方面,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得不科学性严重影响了活动开展的质量。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时,往往过于依赖教材内容,这就使得学生缺乏兴趣,无法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独特的教学特点。首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要体现综合性。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想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必须要体现语文教学内容的综合以及教育功能的综合,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其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知识与外界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最后,实践性的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強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实践的过程要重于结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过程的重视,突出过程的完整性,同时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笔者根据对当前我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教学理论的研究,并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对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主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在综合性学习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打破传统单调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开放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某一主题开展手抄报、黑板报、主题演讲、班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能体现出很强的综合性特点,不仅涉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而且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够使其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得到增强。

2.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开发与利用语文学习资源

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实现对语文学习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保证。在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等,统一编写的语文教材即使再全面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身边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发掘与研究,通过网络技术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对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灌输式教育模式,通过对活动主题的选定以及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语文知识的探讨,或鼓励学生进行教师角色的扮演,由他们自己进行知识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能力和问题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顺应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综合性的活动主题设计,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林秀芝.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2.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农村初中课堂实际的需要

农村公办初中学校教师工资很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规模较小,学校领导权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有限,学校教改起步晚,不少教师抱着收入不高的铁饭碗不思进取,存在着一脑子的坐、等、靠思想,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统治着农村初中的课堂。老师们依据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课堂上,多数时候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即使有学生参与,也是少数学生的参与。教师只顾着自己讲,学生说不说,发不发言好像和教师没有太大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课堂上不想发言、不愿发言,或者不敢发言、不会发言。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应有的知识,极大的影响了课堂学习效率,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河南是农业大省,我市每年向外地输出劳动力二三十万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比例十分高,在我们学校高达71%。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有:情绪消极。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性格孤僻。他们不爱交谈,不愿与别人交往、性格抑郁,更别提让他们课堂上积极发言了。认知水平较差。他们的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享乐功利思想严重。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留守儿童较为内向,具有冷淡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抑郁压抑、冲动任性、紧张焦虑、自我中心主义等个性心理。作为学校,应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让学生走出孤独、抑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集体的温暖,生活的幸福,这是我们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中所指的对象是研究者所任教的睢县第二中学的七级全体学生和永城市职业学院附属初中的七级全体学生。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发言习惯的策略研究: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农村初中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状况,特别是发言习惯。针对问题,对学生的课堂发言习惯进行指导与多途径的培养,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发言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真正自觉的行为,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通过课堂积极发言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意识及信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发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素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反思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参研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3、学校方面:推进我校教学改革并为使我校成为教改名校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研究内容

1、学生课堂发言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效疏导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发言、善于发言习惯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4、抑制和矫正学生课堂上不爱发言习惯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研究重点:培养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课堂积极发言习惯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方式,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等方法,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反思,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移植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94

在教学方面,移植应该作何解释呢?移植就是把已知的概念、方法、内容等运用或迁移到另一对象当中,使之相互渗透、交叉或综合,从而使之产生新的突破或效应。初中语文的教学如果再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相信给学生们的感觉还是沉闷的,固然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们能够适当地移植教学,为语文教学添加新的元素,使之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与注意力,这样必然会获得学生们的共鸣,带来不同的语文教学风味。就个人角度出发,我觉得教师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移植教学。

一、移植学科教学优点

中国有句古话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原理正好应证了移植其他学科教学优点的教学方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学习基础。通过语文的学习与分析,才有助于其他学科的诠释与思考,才利于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分析掌握复杂的学习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移植其他学科优秀的教学方法或者特色的教学,将其合理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例如,初中美术引起学生们兴趣的是美术的意境表达。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欣赏美术作品,正因为有实际的参照物才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语文教学同样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手段。为什么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时会觉得枯燥乏味?因为古文的表达逻辑、字字斟酌这些都让学生们觉得深奥,同时在背诵记忆时也就增加了难度,即使是能背诵了,也只是暂时的记忆。利用美术教学的方法,将诗句中的意境通过画面呈现出来,在《天净沙》中就能很好地利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与记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画面都可以从学生们自己的笔下构造。这样的实体感不仅仅展现了古诗词的意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带领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当然,教师们还可以不断地挖掘其他学科的教学优点,再演变成恰当的形式表达在语文教学中。移植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但还是需要教师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改进,切忌东施效颦。

二、移植教学情感

针对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教师们的教学活动没能引起广大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经过总结与分析,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们的教学情感。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们的课堂上并没有体现出情感。情感是教学中的剂,也是教师们与学生们沟通的桥梁。失去情感的课堂可以说就失去了灵魂,行尸走肉的教学只是知识的传递,形式的走过场。因此,将教学情感移植到课堂上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学情感不仅仅是要求教师们在讲解文章时声情并茂,激情昂意,还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情感参与。一方面是文章作者的情感信息。这种情感信息的获得是经过教师的教学揣摩过程和经验总结的。因此,这种情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在课堂上,教师们需要从自己的角度阐述文章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发生与发展。当然,教师的分析并不代表一定就是对的,学生们也可以有不同的见地。这也就是另一方面情感,学生们的情感。通过情感才能抓住和控制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本身就需要情感这种介质的表达,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们的交流、了解,从而产生共鸣。教学情感的移植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力量,让教师与学生能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与学习。

三、移植教学重心

的确,无论我们教学的是哪门学科,教师们都殷切地希望学生们能够牢固地掌握好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也正是朝着这个教学目标,教师们在教学中更为注重的是知识本身的讲解,想利用一切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记忆知识点。也正是这样的教学压力,让学生们喘不过气,让学生们对学习失去兴趣。移植教学从新提醒教师们,将教学的本质从知识移植到学生们的身上,教学本应该是先育人,后育识。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与学识二合一,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育人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生们结束了小学生活,进入初中时代的他们褪去了些许无知、烂漫与幼稚,但同时也迎来了叛逆、自尊、虚荣等等。而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可以说语文是最为接近生活、情感、道德、行为的教学。因此,教师们应当将教学的重心移植到学生们的身上,而不是选择一味地传导知识。将重心移植到学生们身上后,教师们开始注重观察学生们的一举一动、情绪变化等,这样才能主动地与学生们交流,从中得知学生们的问题与想法。面对问题,教师们以教师或者朋友的身份给他们建议,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面对想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进行、总结,从中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始终觉得,教师的身份不仅如此,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们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改变,一起进步。

四、移植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心理素质 培养构建

一、提升学生自信,强化心理素质

自信心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并塑造学生的自信心是完善心理素质的关键。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表扬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每一个细微的进步,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有时候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会影响并推动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的时候,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引导学生们总结胡屠户嫌贫爱富的性格特点的时候,班级里一位平时不经常发言的同学突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作为父亲的胡屠户为女儿着想,敦促女婿进步的本意是好的。在这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我在第一时间肯定了他的想法,同时号召班上同学学习他这种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看法的态度。从此这位同学越来越爱上语文课,课堂上主动发言,课下经常钻研,语文成绩突飞猛进,我知道,正是自己小小的鼓励给了学生莫大的自信。

二、强化学生竞争能力,构建良好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生的竞争意识是提升其学习能力实际运用的重要方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社会环境整体呈现竞争氛围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自尊心,上进心以及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也要在教学中融合此方面的素质培养,在进行议论文教学之后,我会组织同学们开展辩论赛,针对同一话题,将学生分成观点对立的正反两方。由学生自行搜集材料,寻求论点,说明事理。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正反双方针锋相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增加情感沟通,健全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要求语文教学过程重要是要融合情感沟通,初中语文教师的情感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引导学生沿袭教师的思想学习知识,塑造品德,锻炼修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尤其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特别强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理解。在讲述《背影》一文的时候,我先讲自己离家上学时背井离乡,父母相送的场景,诚恳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父母的“背影”或形象,然后择取其中比较感人的瞬间描述下来,一堂课下来,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感恩的心理,以及对父母爱护之情的理解,同时深层次的体会了文章的思想。

在激发学生情感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可以采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刺激学生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和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的细腻情感;可以通过情感饱满的写作抒发自身的情感,可以组织学生写日记,作文,随笔记述自己身边的情感迸发的时刻,将充沛的情感融合到作品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加强意志教育,提升心理素质

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自我约束的意志,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随时会遇到一些难点,意志薄弱的学生会知难而退,而意志力强的学生就会迎难而上,攀登学习的高峰。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中外名人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人物的意志品质,以磨炼自身的意志。比如在学习课文《岳阳楼记》一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明确关怀天下的博襟之后让学生看到文章作者范仲淹在不得意时候积极进取的品质,学习其在逆境中不抛弃,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优秀品质。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在古今名人身上汲取优秀的品质特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意志品质;教师要加强自身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意志力的锻炼训练,可以组织学生讲述一些具有优秀的意志能力的楷模的故事,每次课前都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意志品质认识的演讲,另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加强自身意志品质的实际锻炼活动。

虽然不同的学生的意志力水平是不尽相同的,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格发育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分析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面对每一位学生。要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实施教育,依照不同学生的意志品质特点,开展适合其个性发展的课堂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结论

心理素质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构建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也有很多。本文所提到的浅显的见解是通过多年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个人的看法。主要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期待广大同仁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求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锻炼培养并塑造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和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一舵.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J]. 中国教育学刊,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