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规范化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重视对重点及关键文件的管理工作。重点及关键性的文书资料在广电企业的战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考虑到广电企业在书面和口头记录、文件、讲话稿、会议记录、各项纪要、报表等文书资料的繁多性,管理部门受到自身能力以及人员的限制很难对所有的文书资料加以整理和汇总。针对这一客观现状,文书资料管理部门在管理内容上要把注意力放在重点和关键文件上。
(二)重视文件的梯度管理和分类管理。在对重点和关键性文件加以重视的基础上,还要从管理方法上加以重视。针对文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广电企业首先需要对文件进行分级和归类,将待整理的文书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相关性分出等级和类别,然后依据标准对其进行梯度管理和分类管理。对这种管理方法加以重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文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更方便地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
二、目前广电企业文书资料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文书本身质量不高,不利于保存查找。在广电企业对文书资料保存查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利于保存、不方便查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书本身的质量存在缺陷。如在文书的制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纸、装订和附件不规范,文种使用不恰当、办理程序违规、原稿不全面、编号不清等问题,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文书的质量。质量不达标的文书在保存过程中给管理人员增加了工作负荷,甚至影响到了相关文书的保存;在需要查找文书时,这类的文书也会给查找人员带来困扰,延长查找时间,有时还查找不到。
(二)文书资料收集范围模糊,收集时效性差。当前,我国针对企事业单位的文书资料的收集范围还没有相关的制度或者办法给以明确的界定。广电企业自身也没有相应的标准来规范本企业的文书资料收集范围。面对种类繁多、数目巨大的文书资料,管理人员往往无从下手,没有切实的标准来区分文书资料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故而,通常情况下实行“一把抓”的方法,将所有的文书资料进行收集,这不仅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拖延了文书资料收集工作的时间,进而影响到收集的时效性。
(三)仍在沿用手工资料管理模式,资料共享受限。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开始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重点。但是,在广电企业,因为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文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财力和精力帮助相关部门来进行科技创新,使得文书资料管理机构目前仍然采用手工资料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增多的广电企业的需要,也不能够帮助日益细化和网络化的企业各个部门对资料共享的需求。(四)企业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培训不足。通过对广电企业现有的文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管理人员的素质都较低。主要表现为专业技能缺乏、责任意识差、缺乏改革和创新意识和能力等。在工作进行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纰漏。另外在知识能力方面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文书资料管理的需要,尤其在信息化建设、管理创新上毫无建树。这一问题主要是由现有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及企业对其提供的培训不足造成的。
三、若干提升文书资料规范化管理能力的措施
(一)规范公文制发程序,实现文书资料标准化管理。为了提高文书自身的质量,广电企业需要对公文的制发程序加以规范,从而实现文书资料的标准化管理。首先,要提高文书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从心理上对文书的质量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有重视度上来了,才能与后期的规范化工作搞好配合。其次,对公文制发程序加以规范。在收集环节,要对公文的载体质量(即用纸)、装订方法以及附件形式等依据广电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标准,对文书所用的文种加以明确,同时制定相应的办法来对办理程序加以约束,另外,在收集文书时要保证原稿的齐全性。在制发过程中的整理环节,要特别注意公文的编码和分类工作,要做到认真、负责和细心。在文书的借出环节,要制定规范的借阅手续,并在实际工作按照规定严格执行,确保文书的及时归还和完整性。
(二)科学制定文书资料收集范围,重视归档立卷环节建设。广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以及需求对文书资料的收集范围进行科学的界定。如对需要收集的文书资料的类型、性质、内容范围等能够体现文书资料自身价值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地划分,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层次和等级,并形成文字标准,同时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软件技术将文字标准加以数字化,使得文书资料收集方位更加科学。另外,广电企业还要对文书的归档立卷环节建设加以重视。要对在收集范围内的文书进行详细的分门别类的整理,在这个过程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严格按照单位制定的归档分类标准和相关规范来,此外,还要对案卷和组卷等的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核,把握质量关。最后,对归档立卷的流程加以规范,包括标题制作、列提纲、添加附件、印发科室、文件选用、发文范围、还有文号编发和标题字形等。
(三)推进文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当前,在一些科技较为发达的现代化企业中早已经将信息化建设投入到企业的文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广电企业应当充分借鉴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文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来实现。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先进工具能够智能化、高效地处理庞大的信息。这正好与广电企业文书资料众多的特点相吻合。有了计算机硬件的支持,再加上软件技术(广电企业可以自主完成或者委托相关研发机构来对自身的文书资料管理进行数据化处理),信息化建设基本可以实现。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简化文书资料管理中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环节。此外,在借阅环节,能够凭借网络信息化平台,文书资料借阅者通过授权可以快捷地查阅到所需的资料。总之,文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方便管理者操作还方便了使用者,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加大对企业文书处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文书处理水平。为了提高广电企业文书处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处理文书的能力水平,弥补大部分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的缺陷,企业需要从多个途径全方位地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所谓多个途径,即通过公共课培训、移动授课(借助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移动平板、MP4等工具以及视频软件来实现)、外派考察学习等方式对员工开展定时或者随时的培训。全方位培训即针对文书处理工作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都要安排相关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对整个处理工作都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
四、结束语
1.资产减值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它们就会采取盈余管理的行为,以此向社会投资者展现企业的良好经营数据信息。虽然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目前会计准则仍然允许企业进行一定的盈余管理:首先企业资产减值迹象的认定存在主观性。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等明确规定了企业资产减值的迹象说明,但是毕竟对企业资产减值的描述与认定是依靠会计人员的判断,因此当企业出现资产减值迹象时,企业管理者可以要求相关人员对出现的资产减值迹象不做处理,以此保持企业理想的盈余情况;其次信息不对等给盈余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在资产市场中,由于社会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因此导致企业往往会利用信息不对等因素对某些会计信息进行隐藏和掩盖,以此实现自己的目的。
2.盈余管理推动了资产减值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资产减值理论发展起步相对比较晚,从1992年资产减值制度的建立到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资产减值的理论与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尤其是新的会计准则对理论上遏制企业运营资产减值准备操作利润的行为,使得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越来越完善,因此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操作利润的动因
盈余管理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在会计核算以及其它会计事项的评估上,进行利润调节实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良性的盈余管理能够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而恶性的盈余管理则会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利润进行调整,以此达到自己的私有目的。恶性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操作利润的动因主
要是:
1.融资动机
随着企业之间的不断竞争,如何获得更多的融资是企业在市场生存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外界对企业进行融资的前提就是要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企业为了获得外界投资者的关注,并且取得他们的融资支持,企业就会采取资产减值的方式提虚高企业的利润,让外界认为企业的盈利水平比较高。比如企业针对债务性融资,企业就会采取比较谨慎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防止资产规模缩水和经营利益出现较大的波动。
2.绩效业绩粉饰
绩效动机主要是企业为了美化自己的经营数据而采取虚假采取信息的动机。绩效动机是企业通过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原因,以上市公司为例,上市公司为了得到配股增资的目的,上市公司为了满足“上市公司超过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的要求,上市公司就会采取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手段调节企业的利润。另外当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之后,其就会面临被取消上市资格的风险,因此上市公司为了保留上市资格,它们就会采取资产减值准备实现亏损转换。
3.夸大损失的动机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经营亏损的现象出现,而一旦出现经营亏损,尤其是当出现因为经营管理者的错误行为而导致企业亏损之后,企业管理者就会采取资产减值的方式实现对企业亏损的说明,以此将自己的行为脱离出来。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私有目的,比如私营企业为了少缴税,他们就会采取资产减值的方式,降低企业的盈利,鼓励夸大企业的损失,实现企业管理者的私有利益。
三、规范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
1.完善资产市场机制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资产价值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价格体系,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市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保证企业资产发生减值时能够及时计提减值准备,并且为资产减值准备提供具有的数额参考,所以我国要建立完善的资产市场机制,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要发挥监督职能,积极利用监督职能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确认。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体系,通过对资产的科学评估,降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工程 开放式 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19-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趋势,高校唯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行业与专业的双赢。目前,我国有三百余所高校相继在自己相关学科专业基础上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缺乏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仅仅局限于在学校内部进行常规的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质量评价和督导,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新形式下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新要求。近五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充分挖掘西部特别是绵阳科技城企事业单位的优势资源,加大专业与社会的联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遵循 “资源共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建成了由专业、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共同参与的、内外结合的开放型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
一、人才培养质量联控模式的构建原则
校内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和关键环节。在高等教育发展和实施质量工程的新形势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坚持用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不断完善校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开放型的人才培养质量联控模式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规范检查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全程教学环节,发现偏离人才培养目标的误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是系统性原则。由学校教务处、学院督导专家、环境工程专业教研室、专业班级及合作单位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
三是全程性原则。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质量监控系统对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
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设计
控制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本科人才质量、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其在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调节、控制和导向作用。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从教与学两个角度着手,以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以规范化管理为依托,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为重点,以教学过程监督为核心,完善既有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制度,建成了各部门、各环节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其中,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质量以专业内部控制为主,校外完成的实践教学质量以企事业单位控制为主,合作教育课程由专业和实行单位共同完成,并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意见,同时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现、识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目的性地对专业建设目标与特色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进行调整。
三、企事业单位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联合控制模式的运行及管理
新形势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专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求得专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产―学―研联盟”的优势,以西部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环保人才的急切需求为契机,主动实施校企合作,积极争取中物科技集团、长虹集团、四川科学城神工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的支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来,专业坚持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原则,聘请二十余位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小组”,重点开展专业建设方案研究、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及信息反馈等工作。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小组的有效运转,管控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制度,坚持每学期初对专业各项建设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同时,也组织专家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期末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和总结,还不定期组织自评和督促检查,针对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培养问题进行磋商,并要求专业及时进行整改,通过近五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动态调整机制。
方案研究是指针对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围绕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需求,研究分析人才培养质量现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咨教服务等,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是重点监控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创新性、先进性及学生的满意度,教材能及时反映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等。同时也参与制定课程方案,建设精品课程,组织编写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教材,组织精品课程、优秀教材、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等。
队伍建设是指根据行业急需的、有针对性地引进新教师,有目的性地培训青年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观摩活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需要一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又具一定工程经验的师资队伍。然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绝大部份教师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本身进行科研素养高,但是他们实际工程经验少,在指导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上往往感到所学知识与工厂生产有些脱节。多年来环境工程实施了以增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养计划,要求青年教师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实践锻炼,同时青年教师往往也会把实践经验与企业最新技术运用到本科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是指参与修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联合申报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组织教师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撰写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论文等。特别是近两年来,环境工程专业与绵阳长虹格润再生资源公司、四川千业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绵阳流能粉体设备有限公司、江油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有限公司、江油鸿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水务分公司、绵阳环保实业公司等14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合作的学生顶岗实习校企联合管理制度,强化了顶岗实习过程的监控、管理和评价,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信息反馈主要是由校内外学生指导教师、毕业后工作稳定的学生完成,他们在质量信息反馈、校企合作交流与合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多年来坚持根据毕业生分布情况,有选择地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站,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与用人单位联合,建立更为完善的毕业生情况追踪和定期反馈制度,使之常规化、规范化、全面化,可更真实、更及时地了解毕业生就业及表现情况,取得了良好效果。2012年环境工程专业采用走访用人单位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已毕业的05到08级136位同学的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能力、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全部九个方面都表现良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尤其在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计算机能力四个指标上的社会满意度都在80%以上。
环保行业中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控制是专业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深化、拓展、完善的需要。整合校内的各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引入以企业为主的第三方,构建以开放式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西部高校同类专业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