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护理干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夺去生命、摧毁房屋,对于生者的心灵也是一次重创,我科2008年5月至8月共收治了从四川转院来的12例患者,其中有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和恐惧心理,在救治地震伤过程中,除了救治生理疾病,心理上主要措施为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的8例地震伤患者,年龄16~87岁,2例干部,大专文化,经济条件好,2例学生,4例老年患者均伴有各种老年病,其中1例患者无陪护。8例地震伤患者来时均有不同程度抑郁、烦躁、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
2 心理护理的原则[1]
2.1 控制刺激的原则 把各种刺激控制在患者当时能承受的范围内,是对患者不稳定情绪和不佳心态的一种保护,因此给患者创造一个相对安静和适宜的休养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2.2 坚持疏导的原则 所谓疏导,就是疏通和引导,让患者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帮助患者选择理性的态度和方式面对目前发生的问题,因人施教,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情动人。
2.3 允许患者宣泄的原则 我们要患者说,有多少说多少,说错了也不要紧,就是说过火的话,也要让他们说完心里话,发完怨言,减轻心理负担,获得心理平衡。
2.4 解决问题的原则 是根据病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帮助他们利用自己及其可利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来改善他们的应对水平。
3 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
3.1 入院介绍 病人入院时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和制度,态度要真切,语言要温柔,以取得病人信任,从而消除其陌生感、不安全感。
3.2 护患沟通 利用治疗和非治疗期间与病人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向病人解释各项检查治疗目的、意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向病人反馈检查结果,配合治疗。
3.3 紧急救护时的心理护理
3.3.1 进行评估 对所有病人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恐惧、悲伤度、自我护理的理解内容,采用问答观察病人行为与情感,收集第一手资料。
3.3.2 进行干预 指导病人如何宣泄情绪,如何静心休息,如何面对困难,并通知家人、亲友、有关部门领导,给予精神物质支持,传媒的关心和采访也会带给他们很好的宣泄。
3.4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3.4.1 采取自我暗示放松法 例如:让患者感到舒适就怎样的卧位。
3.4.2 支持与安慰 护士是患者的贴心人,也是最信任的人,我们要态度诚恳地帮助患者,交谈中要着重如何对待突发事件的经历和目前要帮他们解决的问题。
3.4.3 集体讨论 让症状、年龄和性质相同的伤病员集中在同一病室,让他们随意交流、进行沟通,互相安慰,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3.5 恢复期的护理 恢复期病人情绪逐渐稳定,应适时进行疾病的康复指导。对康复者出院的状况随访,并告诉随访中的患者,责任护士的联系方式及在岗时间,这样让患者对你和自己都有一种信心和满意,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4 体会
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通过语言或其他交流方式,对于地震伤患者所表现的心理反应,通过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做好患者的思想安抚和心理护理,受到良好的效果,8例患者均情绪稳定康复出院。由此看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癫痫患儿;心理护理干预
癫痫是一种因脑功能异常导致的慢性原发病,患儿与家长普遍存在明显的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对患儿及家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极为必要[1]。本院对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间我院就诊的部分癫痫患儿护理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到我院癫痫患儿护理2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试验组124例患儿中,男74例,女50例,年龄为1个月-17岁,平均8.19±2.48岁;住院时为癫痫持续状态23例,大发作35例,失神小发作15例,婴儿痉挛14例,简单部分性发作21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6例;常规组124例患儿中,男77例,女47例,年龄为1个月-15岁,平均7.55±3.11岁;住院时为癫痫持续状态26例,大发作33例,失神小发作22例,婴儿痉挛12例,简单部分性发作1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7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经各项常规检查确诊为癫痫症状,可自行表达患儿主诉症状为眩晕、心悸、幻觉、肢体麻木、幻听、幻视等;婴幼儿则表现出伸臂、点头、屈腿、面部抽动等动作。所有患者每次发病均持续30min以上。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根据病症相关规程完成操作,平时进行饮食、环境、日常生活等一般护理,抽搐时进行及时必要的治疗护理和用药护理[2]。试验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优质的心理护理:①指导患儿及家人正确的认识病情,注意患儿情绪变化,安慰鼓励家长,并详细解释病情和预后情况,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②平时休息与活动时应保证患儿心情愉快,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患儿情绪的大起伏、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通过适宜的活动和娱乐,提高患儿抵抗力,保持心情愉悦[3]。③为本院患儿建立档案,定期组织由神经内科的医生与护士组成的癫痫宣传教育活动,消除社会的歧视心理,为家属创造一个互相传递信息、互相交流护理经验的场所,让患儿在团体中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健康成长[4]。
1.2.2 评价标准 根据患儿治疗后情况及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所获数据评分患儿情况,评定指标包括患儿的独立功能、认知功能、社会、自制、适应能力等指标[5],各项指标合计最高得分100分(评分表以及具体评分情况),得分越高,治疗越成功。根据得分将护理效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四级,优良率为优、良之和。
1.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使用SPSS18.0统计学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 结 果
2.1 疗效 研究表明,常规组对癫痫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护理效果评定优22例;良33例,合格37例,不合格32例,护理合格率为87.1%;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的心理护理,护理效果评定优31例,良43例,合格34例,不合格16例,护理合格率高达74.2%;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n=124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 合格率
试验组 31(25.0) 43(34.7) 34(27.4) 16(12.9) 108(87.1)
常规组 22(17.7) 33(26.7) 37(29.8) 32(25.8) 92(74.2)
X2〖6〗X2=6.61
P〖6〗P
3 讨 论
癫痫俗称为羊角风,因为大众对病情的误解,该病备受歧视,患儿与家长普遍存在明显的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我们在对癫痫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5]。癫痫患儿人性化护理和心理支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加强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让他们正确认识病情与预后;平时帮助患儿保持愉悦情绪,避免较大的起伏,并参加一定的活动,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多组织患儿的集体活动和该病的宣传活动,让社会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也让患儿能互相鼓励、交流和支持[6]。
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护理效果评定优22例;良33例,合格37例,不合格32例,护理合格率为87.1%;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的心理护理,护理效果评定优31例;良43例,合格34例,不合格16例,护理合格率高达74.2%,两组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李硕,黄加云.癫痫对儿童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4(16):1838-1840.
[2] 舒芬华,夏元喜,旷小君.癫痫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9,11(3):42-43.
[3] 陈明远,高申菊,杨红秀.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山西临床医药,2010,19(29):37-40.
[4] 任巧玲,侯东强,姜海燕.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以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12(22):113-114.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伏龙泉中心卫生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妇科术前病人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 例妇科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对病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无论是在围手术期的心率、血压还是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术前的病人中,需要根据病人的心理需求配合心理干预,从而减轻病人在围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并降低疼痛的程度,也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关键词 心理干预;妇科;术前;心理护理;效果研究
心理因素是直接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也是许多病人术前以及术后康复的重要决定性的因素。进行手术时手术室中的护士可以通过对病人进行术前的心理干预,从而解除病人的心理因素和压力,并且减轻并的疼痛程度,使病人的情绪得以稳定,以平静而愉快的心情接受并完成手术治疗。现选取2010 年2 月-8月100 例择期手术的病人,对50 例病人术前进行心理干预,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 年2 月-8 月的100 例择期手术良性盆腔包块的病人,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50 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5-60 岁,平均年龄为(285.6)岁,子宫全切术43 例,卵巢囊肿39例。术前所有病人均要根据美国麻醉学会(ASA)分为I 级和II 级,两组病人在年龄、人数、性别和手术种类、术前体征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该组50 例妇科病人术前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手术准备。
1.2.2 观察组
对该组50 例病人术前采取心理干预的心理护理:
(1)护理护士在手术前一天需要对病人的心率和血压进行记录,需要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采取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的饮食习惯、月经是否正常、是否有小孩、对什么药物过敏、喜欢什么样的睡觉方位等16 项问题,由病人单独填写,以获得病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2)心理干预的方法:调查得知,98% 的病人在术前都要提前知道主治操刀医生和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对于此类人群,我们可以采取信息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在术前1 天巡回护士对病人进行探视时,可以先对病人介绍明天要进行手术的医师、麻醉医师以及相关护士的技术水平和资历,并描述手术室的设备和基本环境,让病人能对此有信心,感受到院方对病人的尊重和重视。对于担心疼痛的桓则,采取认知疗法,提供优美的背景音乐,让病人得到放松和调整,术后疼痛可以使用自控镇痛泵来进行止痛,使用方法十分简单容易操作,护士和家属都会帮忙处理。对于严重焦虑的病人,巡回护士在术前1 天可以指导病人一些放松的训练如深呼吸等,在术后也要给予病人安慰和体贴,消除病人的焦虑,并减轻病人的疼痛和孤独寂寞,使病人的心情得以平静。
1.3 护理观察指标
分别是术前和术后记录病人的心率和血压,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进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
术前两组的病人心率和血压并无差异,而对照组病人在术前和切口时心率血压急速上升,而观察组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后心率和血压没有多大变化,对比术前与术后较稳定,对比数据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排气时间为(43.5±6.6)h,对照组为(32.2±4.8)h,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38.7±6.1)h,对照组为(31.2±4.7)h,两组并无恶心和呕吐病例,对照组有23 例腹胀,观察组有16 例腹胀,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对比数据间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术前心理的应激反应对妇科以及其他手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手术的临近病人的心理情绪有很大的变化,往往表现为紧张、恐惧、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升高等,因此术前我们需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为病人提供完整的手术信息,并配合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方法,从而调节术前焦虑症状,增强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信心,减轻术后的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本研究中的结果也表明,心理干预能降低妇科术前病人的心理应激程度,维持病人生理指标的稳定,进行心理干预的50 例病人中术前心率和血压并无太大变化,而且在术后也没有强烈的疼痛感,恢复情况也较对照组的病人要好,对比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心理干预在妇科术前病人心理护理中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妙霞. 术前病人心理应激干预[J].护理研究,2003,17(3A):261-263.
[2] 魏安宁, 吴国诊. 手术病人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3):219.
[3] 王效道, 刘士林. 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临床[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0.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51-01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功能受损,其发病率高、病情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目前常规治疗方案已能取得不错的效果[1],然而要更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我们必须格外关注护理环节。笔者所在医院深入研究了心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护理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现总结86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搜集86例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资料,患者临床症状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规定标准,入院时间均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纳入研究前均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协议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5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8例,年龄在27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8±3.3)岁,病程在3个月到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1.3)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27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为1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4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4.8)岁,病程在3个月到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1±0.8)年,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4例和19例。两组患者上述基本信息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行常规护理,具体包括饮食指导、密切关注病情、康复性指导、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强化沟通 从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开始,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保证患者对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从患者的兴趣入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
1.2.2 制定心理护理计划 彻底调查患者的病史、病历,兼顾其认知能力、经济基础、身心条件等具体情况,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具体措施可包括提供肝硬化相关医疗读物、积极表扬鼓励等。
1.2.3 心理评估干预 全面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各种措施,分析清楚患者的负面心理情况。当患者面对某项护理操作情绪不稳定时,首先需简明扼要地讲解该操作的流程和目的,只有当其情绪难以稳定时,才可施行其他干预措施;当患者出现疑虑,提出问题后,需要耐性地向其讲解;当患者出现其他不安心理后,需要给予恰当的关怀,消除其负面心理。
1.2.4 松弛疗法 主要包括鼓励患者适量活动、在病房中播放轻音乐、提供书籍报纸等,以此来调节患者注意力。
1.2.5 家庭干预 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还应保障患者家属能够对疾病产生一个基础的认识,不会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恐慌、厌恶等情绪,还应做适当的宣传教育,保证家属能够具备一定的基本护理能力,如能够通过简单的迹象监测病情等。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通过评定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况来评价护理的效果。其中抑郁情况采用SDS表格评定,焦虑情况采用SAS表格评定,两表结果均是数据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进行处理,均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结果,如若需要对比,行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SDS和SAS统计结果见表一所示。分析可知,在患者入院开始护理前,其SDS评分和SAS评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月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明显降低,对比护理前,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院的要求已从以往的仅期望治好病,提升到目前的希望更快更好地治好病,这就要求医疗中心点从疾病转移到患者上[2],在提升治疗技术的同时,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各种护理干预模式应运而生。针对于肝硬化护理,由于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病程极长、反复性极高,患者饱受折磨,往往伴随有各种负面情绪,可能最终影响治疗效果[3],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本文的研究显示,心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这可能是因为本院所采用的强化沟通、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心理评估干预、松弛疗法、家庭干预等措施,使患者对疾病以及自身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升了其治疗信心。在多项措施齐下的前提下,观察组的SDS评分下降至39.9±7.4,SAS评分下降至40.5±4.7,结果与黄美燕等人的研究相似[4],充分证明了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总之,对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进行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怡素,赵丽军,李娜等.延伸护理对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2(8):1542-1544.
[2]曾铄.论肝硬化护理的基本对策及其优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2):184-185.
【关键词】心理护理;糖尿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113-02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其生活质量[1]。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科学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相当重要。为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笔者给予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吉林省榆树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6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41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6.7±4.1)岁,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5例,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40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57.8±3.7)岁,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4例,2型糖尿病患者7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在饮食结构上要严格控制,遵循医嘱,合理安排,从而保证机体摄入的食物营养平衡。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改善其日常的饮食习惯,饮食多以小米、小麦面等低糖的粗粮食物为主,另外还要多食白菜、苦瓜、冬瓜、瘦肉等清热生津食物。嘱咐患者尽量少食辛辣、高糖、高热量的油腻食物,告诫其不要吸烟酗酒。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时服用降糖药,并叮嘱患者注意长时间服药所带来的一些副反应症状,如有不适,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糖尿病患者除了严格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每日进行适量的饭后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另外,护理人员需要每天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每周为其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应结合相关书籍和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知识普及,使其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手段以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正确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消除患者由于不明病因所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和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区别护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疾病可能会产生消极萎靡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以朋友的姿态关心他们,消除其因患病而出现的不平衡心理落差;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担心因自己患病而给子女造成的一系列负担,从而使其郁郁寡欢,不能积极配合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及时了解其情绪变化,并联合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③认知干预: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优点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其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④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这种情况加以疏导,鼓励患者多参加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积极倡导运动疗养法,使患者在活动中转移自己的悲观绝望心理,增加其满足感、自我价值感、成就感,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
1.3观察指标[2]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②根据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服务态度、业务熟练、预后指导四项内容,每项25分,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
(x±s)
注:与护理前比较,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4.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
[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78 44 30 4 94.87#
对照组 78 34 26 18 76.92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消极的心理情绪往往会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不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顺利展开,从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作为护理人员,良好的护理手段、娴熟的护理技巧、全面的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心里护理干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干预后较干预前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下降。因此,科学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参考文献
[1]李静.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192-193.